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护理干预预防骨科患者术后下肢分析

护理干预预防骨科患者术后下肢分析

摘要:分析形成骨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包括血流缓慢、静脉内膜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提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如护理评估、健康教育、体位护理和物理预防措施,为骨科术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骨科;护理干预;护理效果

血液在深静脉异常凝结并堵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出现障碍的过程,临床上称为深静脉血栓[1]。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症状首先表现为一侧肢体肿胀且伴随疼痛感,行走时疼痛感加剧。手术是骨科治疗的常见方式,但由于手术治疗部位的特殊性,导致患者术后长期卧床而无法正常活动,极易造成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因此骨科术后患者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发群体[2],若不及时预防、发现或治疗,栓子脱落可导致患者丧失下肢活动能力或发生致命的肺栓塞,导致死亡[3]。为降低骨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对患者实施术后护理干预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

1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

血流缓慢、静脉内膜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是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三大要素。分析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对预防和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血流缓慢

骨科手术中采用的麻醉、镇静和肌松药物等均会影响患者的肌肉和静脉发挥正常功能,引起小腿肌肉短暂性失去“肌泵”收缩功能和静脉扩张、回流作用。术后固定石膏的制动会导致患者血流滞缓,长时间卧床也会导致患者血液回流缓慢,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对于老龄患者而言,年龄是形成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研究表明,在40岁以上的骨科患者群中,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有所增加,60岁以上,患者患病的几率更大[4]。

12静脉内膜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

手术中肢体的扭曲、被动体位姿势和骨水泥热损伤等导致的血管内膜损伤及手术后造成的局部软组织创伤,均会影响下肢静脉血液循环,临床上表现为下肢静脉血管内膜损伤。下肢静脉血管内膜损伤后可激活患者的内源性凝血系统,系统释放大量的促凝因子和炎性因子,导致凝血酶水平增高、血小板聚集,血液处于高凝状态[5]。其它手术因素,如禁水脱水及失血等也会引起患者血液高凝,一些血液制品、止血药物也会使血液处于07高凝状态,上述因素均增加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2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

21护理评估

1996年,Aurar设计了Autar量表,用来评估患者患血栓的风险。将Aurar量表用于骨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分级,从而准确判断高危病发患者,并给予护理干预措施,降低骨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6]。(1)术前评估。详细询问患者的既往病史,包括是否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和恶性肿瘤等,并检查当前身体状况,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促凝因子、炎性因子及凝血酶原等。对检查结果异常的患者及时上报主治医生并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2)术后评估。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基本生命体征,仔细观察患者下肢的颜色、温度、肿胀和患肢周径等情况。

22健康教育

由于患者对自身疾病缺乏认识,加上对疾病本身的恐惧,很容易造成心理压力。健康指导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护理人员主动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房设施和环境,讲解骨科手术前应该注意的事项,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尤其要介绍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术后要结合每一位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康复指导,如踝趾和股四头肌的主被动活动来增加患者的血液循环,告诫患者及家属身体康复要循序渐进,适度做复建活动。

23体位护理

指导患者术后采取适宜的体位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体措施如下:将患肢抬高,约高于心脏水平20~30cm,通过自身重力作用,促进患者的下肢静脉回流。身体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帮助患者抬臀。每2h变换一次卧床姿势,增加血液循环。注意保暖,以防患肢受凉后血管收缩[7]。膝下不要垫硬枕或压迫小腿,防止小腿静脉回流受阻。避免破坏患者血管内膜的治疗方法,如大隐静脉穿刺、输液等不利于血管壁完整的方法。

24物理预防措施

物理预防措施包括四个方面:早期功能训练、间歇充气加压泵、足底静脉泵和弹力袜。有研究表明,早期功能锻炼可以降低骨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8]。可以在骨科术后对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以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可通过指导患者及家属对患肢进行踝关节被动屈曲、股四头肌和小腿肌的伸缩运动等促进患者下肢的血液回流,也可以通过按摩下肢腓肠肌和比目鱼肌,促进患者的血液回流。间歇充气加压泵可有效减少髋、膝关节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该方法是通过多腔体充气气囊有规律的充气挤压和放气达到促进静脉回流的目的,这种方法可以增加下肢静脉的血流速度,提高代谢物的清除速度,增加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活力,保持患者体内内环境的稳态。足底静脉泵是通过一种脉冲气体快速冲击足底静脉,使静脉血获得脉冲性加速,增加血流流速的方法,可改善患者下肢血液循环,不会增加术后患者的出血量。具体操作方法:将患者的腿部向下倾斜15°,设置脉冲压力为130mmHg,持续30min,每天两次。已有研究报道,对骨科术后患者使用足底静脉泵方法可显著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9]。梯度压力弹力袜是根据人体生理学原理设计的,可在踝部至大腿根部形成不同的压力,在按摩腿部肌肉的同时给予静脉血管壁以适当压力,促进患者下肢静脉血流速度[10]。但是,固定石膏的患者无法使用梯度压力弹力袜。

3讨论

造成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较多,主要有血流缓慢、静脉内膜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等。护理人员在充分了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之后,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护理干预,包括护理评估、健康教育、体位护理、物理预防措施等。随着医疗护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将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作者:祁顺娃 单位:临夏州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