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论文2篇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论文2篇

第一篇

1校园文化的涵义

校园文化主要是指高等院校师生所具有的心理素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为核心的,以学院特有的精神环境、文化氛围。通常来说,校园文化主要分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校园物质文化主要是指校园环境、标志性建筑和特色以及公共场所等校内外的设施和氛围等。校园行为文化主要是指教学及其各种管理、文体活动、创新制作、勤工助学等等。校园制度文化主要是指学生守则及教学和管理制度、文明公约、行为规范、社团章程等等。校园精神文化主要是指校训、“三风”和各部门的工作作风等等。这些校园文化对高职学生的管理具有现实意义。校园文化作为对课堂的重要补充,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学生管理中存在的很多问题,都属于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面临多种文化的激烈冲突。首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一些文化人士希望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希望多讲些国学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明;而另外一些人对传统文化持有怀疑态度,认为现代社会的发展的主要障碍就在于传统文化,希望多创新求异,引导新潮的文化。其次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冲突。随着国际人员交流的日趋频繁,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与矛盾也逐步加剧。再次,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冲突。现在的中国正在经历翻天覆地的变革,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然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社会中过分强调经济建设、忽视精神文明的问题现状还非常突出。这些冲突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精神世界造成了激烈的冲突,容易陷入迷茫而不知所措。

2.2网络世界对高职校园有着巨大的冲击。网络消息的真假难辨,鱼目混珠导致一些高职学生沉迷网络,逃避现实。网络文化的快餐式消费,也使学生更容易浅尝辄止,削弱了他们对问题更深入的考究。更有甚者,网络使得高职院校学生持有游戏人生的生活态度,没有目标的生活。

2.3信仰缺失和价值观的不明。一些高职学生迷失了判断是非善恶的能力,没有判断标准,导致陷入迷茫。学生道德水平的下降与信仰的缺失和价值观的不明有直接关系。高职校园的象牙塔里,本来不应该出现的打架盗窃、抢劫、男女混居等现象也在时常上演。

2.4独立自主精神的丧失。由于高职学生具有涉世未深,心智不成熟,学习兴趣低和心理自我调节能力相对较差等特点,遇到事情,尤其是遇到困难的时候,容易产生退缩和畏难情绪,缺乏独立自主去完成的勇气和决心。

3对策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值得引起重视。为解决这些问题,各高校都纷纷采取了措施,以山东科技职业学院为例,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

3.1思想引导:加强红色教育,传播正能量。近年来,学院在党和国家的重要节日为契机,像建党、建国“、五•四”爱国运动、和邓小平同志诞辰、红军长征胜利、“一二•九”运动等,在学生中加强开展爱国教育活动,传播正能量,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综合素质。其次,不断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在校园网上开辟“三风建设”,努力培养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三风”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建设“山科红网”,在网上唱响主旋律。不断丰富“红网内容”,提高学生关注时事的积极性。依托学院网页、“焦点山科”等网络阵地,借助山科TV等舆论阵地,不断引领和鼓舞团员青年健康成长。通过润物无声、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涌现出了一批自强自立、乐观上进、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感动山科人物”等一大批优秀学子。

3.2百花齐放:文体活动丰富多彩。以时代精神为引领、品牌活动为重点、学生广泛参与为基础、挖掘活动意义,广泛开展校园文体活动。在校园科技文化节的品牌下,“校园十大歌手”比赛、舞动青春、篮球联赛、厨神厨艺比赛等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丰富了青年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

3.3以赛促学:学术科技活动蓬勃开展。学院学术科技活动深入开展,形成了以“崇德杯”为龙头、以“创新创业”为基础、以大学生学术科技节为载体的学术科技育人平台。山东科技职业学院支持学生申报专利,提报创新作品,创业项目参加全国、全省竞赛,通过大赛提升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业思维。例如,在该院举行的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联想杯”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开发赛项的比赛中,信息工程系选手以优秀的成绩在比赛中获得一等奖!这只是学院以赛促建,以赛促学的一个缩影。此外,加强创新创业方面的教育和培训,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使得专利、创新制作、创业项目层出不穷。学院的物质文化建设也不放松,如图书馆、二号餐厅也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

3.4学而实习:社会实践活动促新篇。山东科技职业学院非常重视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积极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社会调研实践,跟踪社会热点,深入思考研究,在社会实践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同时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近年以来,学院在学生社会实践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以更有力地促进实践活动开展。根据学生的专业,相应团委号召,组建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积极开展农村政策宣讲、医疗卫生服务、法律知识普及、支教扫盲、科技帮扶、环境保护等内容的实践活动。团委老师、辅导员、指导教师带队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同时,还建立了多个社会实践基地。2014年暑假,学院寻古文明团队和红色信息团队赴临沂地区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齐鲁晚报、新华网、大众网等媒体先后跟踪报道。

3.5百家争鸣:专业社团谱新篇。除了引导文体兴趣爱好型社团外,学院也一贯支持专业社团,积极倡导专业社团开展活动。学院专业社团活动内容丰富,花样频繁。现在,专业社团活动也已经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社团根据自身专业开展活动,既开拓了眼界,增强了趣味性,又在活动中增强了本专业知识和技能。这些专业社团对塑造和谐校园文化生活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英语乌托邦、电脑SOS救援社、红帽、科技创新协会、软件协会等兴趣社团和专业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校园文化是学生成长成才的沃土,建设校园文化也是学生管理的重要部分。优秀的校园文化能赋予师生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精神,激励师生不断反思、不断超越。近年来,各学院开始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不断挖掘已有的校园文化资源,同时,进一步增强学校的文化底蕴,打造精品、塑造品牌。然而,也需要认识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虽然不是立竿见影的,但却是稳定渐进的,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管理结合起来,最终实现学校教书育人的使命。

作者:王雷雷单位: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第二篇

1.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概述

1.1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是针对学校学生教育和发展事务进行的一系列人事安排、通过规则的制定、制度的执行而形成的一系列管理活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主体是教师及学校管理层。形成学生管理理念,从学校校园建设、班级建设、学生德育教育、知识技能教育和学生日常行为引导等多个方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职责。

1.2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目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科学地安排学校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达到学生管理事务中的资源最大化利用,使学校能够健康、可持续、积极向上地发展。首先,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学校发展的基础,对学生管理所设定的准则,成为学校风貌形成的主要途径;其次,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学生发展的主要手段,学生管理工作涉及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管理的缺失必将导致教育效果不佳;第三,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同社会联系的媒介,高职学生发展是社会共同责任,对学生进行管理,使高职院校和社会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1.3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实际上是高职院校学校发展的主线,因此,探讨学生管理相关的问题,是发现目前高职院校管理活动的缺点、总结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活动的经验的主要方法,所得出的结论对进一步改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十分必要,而学生管理工作的改善,必然也会带动高职院校教育理念的革新、教师工作面貌的改善和学生自身发展的进一步提高。可以说,探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相关问题,是规划高职院校未来发展道路的有效途径,是提高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有效方法。

2.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环境的变化

2.1高职院校生源越来越复杂高职院校的班级管理工作是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头戏,虽然班级管理工作看似结构性强、简单,但实际上并非如此。高中教育的普及和大学的扩招使高职教育的门槛越来越低,进入高职学习的学生多数是在高中课业成绩差、不服约束、无法继续进入本科教育的学生,因此可以说生源的整体质量不高。另外,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结构十分复杂,不仅包括本地的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还包括很多来自其他省市的学生,学生的生活背景不一样,教育背景不一样,对学生管理的要求也不一样。

2.2高职院校学生素质良莠不齐高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虽然思维敏捷,但各种观念尚不成熟,有些学生能够在学校生活中循规蹈矩,但是缺乏创新性,他们的自身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在学校生活中容易因为挫折而产生不良的心理;还有些学生来自于条件不较好的家庭,对自身的认知存在偏差,在学校生活中与他人格格不入;另外,在高职院校中也不乏一些法制观念差、旷课情况严重、有打架斗殴行为的学生,他们违反学校校规、上课顶撞任课教师。高职院校学生素质可谓良莠不齐,给学生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

2.3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受网络环境影响大当今社会的标签是“信息科技”,而信息科技的发展对高职院校学生来说,就意味着五光十色的网络生活。在高职院校学生群体中,有许多对网络游戏的痴迷、经不起网络上黄色信息的诱惑、热爱网络聊天导致网恋的学生。大部分学生在课余很少去图书馆、自修室,下课就去寝室或网吧上网,晚上上网到深夜,早上无法起床按时上课。网络给高职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带来的负面影响,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极大困难。

2.4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与社会支持目前高职院校学生中,独生子女占到65%以上,他们依赖性强,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缺乏吃苦精神,有争先之精神,无受挫之准备。另外还有一部分单亲家的孩子,由于亲情的缺失、家庭问题的原因,处在青春期的他们,普遍存在思想叛逆的特点,无形中给学生管理增加了难度。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要想得以发展,就必须将这些学生在社会家庭中的教育的缺失补足,因此,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社会支持,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3.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学生管理思想僵化的问题高职院校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职业技术人才,因此,大多数高职院校将学生管理的重点放在保证学生能够遵守学校纪律,正常进行学习生活,对学生职业技术技能要求高,而对学生个人素质发展要求低。一味地要求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而忽视了学生发展的多样化和特殊性。究其根源,单一枯燥的管理模式是由于学生管理指导思想老旧而造成的,现代教育中的素质教育模式和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并没有完全渗透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来。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十分复杂,但就其根本,是因为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素质高而教育素质不足造成的,教师本身并不具备太多管理学生的方法和手段,教育思想和教育重点都不在学生管理方面面,学校学生管理思想必然不会发展。

3.2学生德育教育刻板的问题德育教育是能够迅速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素质的重要教育工作,也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点。但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存在学生德育教育刻板的问题。高职院校的学制时间为二至五年不等,期间学生需要接受单一职业技术的理论和实践教育,并且还需要有一年以上的实习期,实际上,高职学校的专业课教学是比较紧张的,德育教育通常由辅导员负责,政治教学多以法律和经济常识教育为主,单纯的德育教育并不多。在有限的德育教育中,依靠书本和苦口婆心的劝说仍是德育教育的主要形式,但这些形式并不为学生们所接受。高职院校学生德育教育刻板,与德育教育方法的使用有极大的关系,学校不在德育教育方面下大力度进行改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效果就难以提高。

3.3学生管理工作分配不均的问题学生管理是学校每个教师的责任,同时社会各界和学生的家长也应对此负责,但在高职院校中常见的一种现象是下课后,任课教师跟班主任或辅导员抱怨:“你们班的学生太难管了!”辅导员或学校学生管理工作负责人就学生问题请家长来共同探讨,家长又认为:学生在学校,理应由学校负责,学生发展不良,是学校教育的问题,家长应对学校问责;社会上大多数人也对高职院校学生存在偏见,认为学生素质无论如何都赶不上本科生。高职院校学生辅导员承担了大多数的学生管理责任,学生自身主动约束自己的情况较少,学生家长对学生“撒手不管”,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要想提高效果,就显得十分困难。

3.4学生管理模式单一的问题目前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以学校学生管理规范为准则,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问题,则按照学生管理规范进行事务处理。因此可以说,学生管理的模式是十分单一的,学校教育和社会家庭教育的准则完全不一致,导致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与社会家庭对学生的管理教育的脱节。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负责人与学生家长“失联”,是导致学生管理模式单一的主要原因。

4.应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问题的策略

4.1提高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需要提高,这是解决学生管理工作思想僵化问题的基本方法。学生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实际上是使学生通过在校生活获得的能力和心理上的发展,而教师始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重要的辅助。要提高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除了继续加强教师们的授课技能和科研能力之外,还需要使教师们在与学生沟通和课堂管理方面获得提高。学校应该安排高职院校教师到附近著名的大学进行观察学习,并且安排相应的培训课程,使教师通过进修了解到自身素质提高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

4.2采用灵活的德育教学方式高职院校采用政治和法律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教材,但教材的内容比较枯燥,即使有很多案例,也与学生的学校生活关系不大,教师如果将教材生搬硬套,不仅不能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还可能会使学生对枯燥无味的教学产生反感情绪,因此,建议教师将教材内容活用,从教学设计方面下功夫,渗透德育教育。例如,在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时,教师放弃绘声绘色的讲说,请学生根据教材所举的案例,请学生分别扮演“主管”、“同事”、“当事人”的角色,对案例内容进行情景剧复现,将远离学生学习生活的案例转化成为学生能够设身处地地进行理解和感受模拟事件,使学生通过体会角色、感受角色,加深对职业道德的理解和重视。

4.3将学生管理工作合理分配学生管理工作的责任应用学校教师共同分担,同时学生自身也应该成为管理工作的负责人,即实现学生们的“自我管理”。因此,高职院校的班主任和辅导员应该细致观察全体学生,选出那些正直、有领导能力、乐于承担责任的学生,组建班委会和宿管会。然后对选出的学生干部进行管理工作教育和培训,使这些学生明确自己的在班级中的角色作用,在班主任的带领下,通过互相协作共同管理学生群体;另外,可以将班级管理和学生德育教育的责任分给任课教师,邀请任课教师加入到班级活动中,加强学生和任课教师之间的交流,给任课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的空间,达到“分权共管”的目的。

4.4采用全面的学生管理模式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应由学校作为主力,家长和社会作为辅助,因此,采用全面的学生管理模式是十分必要的。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教师和学生家长建立长久的、紧密的联系,并将本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成果展现给社会。首先,建议班主任或辅导员通过发短信、打电话等方式,对每个学生的家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规律的学生情况报告,使学生家长形成一个“关心孩子成长问题”的习惯,某个学生家长如果一周没收到班主任反映孩子在校情况的短信,会主动打电话来问班主任,这样,才能为家长参与德育教育提供可能性;其次,学校应定时开展能够展示本校学生素质的社会性活动,如参与公益植树、美化城市、进行环保宣传等活动,使社会各界对高职院校学生有深刻的了解,通过社会舆论去影响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并不仅仅是学校对学生成长发展的引导和约束,也是高职院校自身教育质量发展的关键。目前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更加棘手的教育环境,学生管理中的一些问题也凸现出来。要解决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问题,建议高职院校提高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在德育教育方面采用更加灵活的教育方式;将学生管理的责任进行再一次的划分,并联合社会和家长采用联合管理的方式,以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的健康发展,使高职院校的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

作者:凌寒单位: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