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职和高专

高职和高专

高职和高专

高职和高专范文第1篇

录取批次不同首先我们看看大学专科。大专教育大多是学科教育,是本科教育的“缩减版”。大专分为普通专科和高职专科,普通专科的录取批次在高职专科之前。

表达的内容不同大专是从学历层次上来说的,而高职是从教育形式上说的,所以两者并不矛盾。

教育类型不同专科层次的学历教育又可以分为高职和高专。也就是说高职与普通专科学的内容偏重不同,但都是国家承认的大专学历。

(来源:文章屋网 )

高职和高专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教材;选用;出版

中图分类号:G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0-6854-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全国每年高职高专院校录取的学生在三百万左右。专科三年中,每学年一个学生的教材开支平均在五百元左右,这样计算下来,每年全国高职高专教材市场将有四五十亿左右。我国《高等教育法》对高校给予了自主办学权,而高职高专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同样具有很大的办学自和教材选择权。就中小学教材而言,教材的出版和选用受到很多政策限制,中职教材有国家层面的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在我国的出版行业,并没有高校教材出版资质的限定,也没有相关条例对高校教材的出版行为进行明确的约束。而本科教材对编写质量、学术要求等门槛较高,所以出版企业都把目光投向了准入门槛较低的高职高专教材市场教材市场出现了。

近年来,很多出版社转企改制,兼并重组,政策的放开和日益宽松的环境,出版行业在资本运作层面的尝试日益多样化,不少出版企业开始准备上市融资,竞争趋于白热化。对于这么大一个市场蛋糕,每个出版企业都想分的一杯羹,一时间高职高专教材领域成为了各方力量竞逐的名利场,在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各家出版企业各显神通,各种隐性规则也随之出现。笔者从事高职高专教材管理已近十个年头,真实感受到教材选用渐渐被出版企业所绑架。该文列举了高职高专教材的选用与出版的一些奇怪现象,希望能为教材出版事业健康稳步发展提供参考,呼吁高职高专教材市场规范、有序、合理的竞争。

1 教材出版下的灰色利益链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是老师教学的依据,好的教材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有时选用一门课程的教材,却成为某些授课教师谋取个人利益或小团体利益的工具。某些教师为了让返点成为合法收益,常常自己或本教研室的教师找来一堆同类教材,这本抄一点,那本搬一点,调整一下目录顺序,加工组合,一本全新的教材就出现了,然后就是跟出版企业谈出版和版税的事宜了。国家规定出版社的版税为教材价格的10%,对教材出版物的指导价是1.6至1.8元/印张,部分出版社为了调动编写教师的“积极性”,把版税开到教材价格的30%至40%,出版社也不吃亏,提高每印张的价格,教材的定价也涨出一半多,吃亏的就剩学生了。有些公共课基础的教材,一学年使用量就几千册,出版社常派人在个各学校公关,甚至提供“一条龙”服务。只要答应使用该出版社的教材,出版社会帮忙编写教材、组稿、审稿、申请书号、出版印刷,有的把教案、课件、视频都一并做好,老师只要署名,等着拿版税就行了。

当然,我们也不能以偏概全,笔者曾接触一位老师,先是使用自己编写的讲义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不断完善,及时修改,讲义使用了五个学期,最终才交给出版社出版发行。也正是这位老师对出版教材认真负责的态度,使得这本教材成为了部级精品教材。而有些老师采用的是短、平、快的策略,先急急忙忙编写出版,发现问题了,修改一下出第二版,再需修改那就再出第三版。

2 同样内容,多种版本

目前出版社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出版社不断放低姿态。只要某个院校愿意使用,发行量达到一千册以上,也可以应院校老师的要求,出多种版本。曾经有个大学城的三四个高职高专院校,使用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出自同一家出版社的,翻开内容,章节、案例、素材等几乎一样,甚至连页码有一部分能对的上,雷同率达到90%以上。唯一不同的就是“皮”不一样,封面的主编变成了相应院校的老师的名字,封底变了一下书号。老师不仅可以拿着出版的教材堂而皇之去评职称,还可以得到所谓合法的版税。

笔者打开一些出版社的网站,查看一些公共基础课的教材,如计算机应用基础、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等,几乎每个出版社都在出版,很多出版社都有几十个版本,甚至有几个出版社达到近百个版本。图1是某出版社的官方网站查找“计算机应用基础”关键词的页面截图,图2是对应查找出来的结果截图。

3 出版社查不到的“包销书”

一些人看到了出版市场的高额回报,常以个人或公司的形式来发行报销书。所谓“包销书”就是作者或教材公司以低廉的价格请出版社代为出版的教材,然后作者或教材公司运用市场化手段向各院校推销该教材。当院校向出版社征订教材时,该出版社一般回复查无此书或请联系某某公司,也就是说出版社的库房里根本没有这种教材。出版社只要帮忙申请书号、出版印刷就可以了,从中获取一些代工的利润。对于作者或教材公司则利润不菲,所以作者常推荐高校同行们使用自己的包销教材,教材公司则会有大量专业的营销人员到各地高职高专院校向任课教师推销,承诺的所谓返点往往能到达教材价格的近一半。包销书是出版企业走向市场经济竞争过程中的必然产物,由于这种运作机制的问题,包销书有时不顾教材内容的质量,却把功夫用在了公关推销上。

4 配备大量辅导书、习题集

某些老师除了出版教学课本外,还会编写相应的辅导书和习题集,而这些辅导书、习题集有的甚至比课本还要厚,学生当然要一并使用。表一是某院校学生第一学期使用的教材列表,从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对于大部分高校的新生,一般九月份报道,先是军训,国庆节后才开始正式开课,而年后一月下旬左右就要放寒假了,短短百十天时间,怎么能把这么多的教材内容学完呢?笔者到几所院校的任课老师中调查,发现一门课程如果用上两三本书的,老师们一般是每本书中抽取一部分讲解。

5 为教材而开设课程

在某些院校,经不住出版社的公关推销或上级部门的权力威慑,为了使用教材而改变教学计划,增加课程。从表一可以看出,这些增加的课程多半是些非专业的公共自修课程。而这些教材的主编有些是院校的领导、市局的领导,还有些是省厅的领导,而他们多半不是这方面的研究专家,或根本不是自己所学的专业。

综上所述,高校是神圣的象牙塔,不能成为各方利益的名利场,不能让学生的利益和高职教育的品牌成为牺牲品。高校教材选用和出版出现的这些不良现象,是需要教育主管部门、高职高专院校、出版社等多方面加以重视和思考,只有多方面共同努力、共同解决,才能还高职高专教材市场一片明净的天空。

参考文献:

[1] 李剑平.高职高专教材出版发行市场乱象丛生[N].中国青年报,2012,8(5).

[2] 于学峰.浅析高职高专教材的编写特点与出版现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9(9).

高职和高专范文第3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对策;研究

一、我国校企合作的基本现状

(一)中小企业的基本特征

中小企业一般是指组织简单,员工人数、资产规模读比较小的各种所有制和组织形式的企业。我国中小企业虽然发展速度很快,却长期存在发展层次低,结构水平相对于落后等状况,自身发展还面临着许多难题。中小企业要实现转型升级,最关键的要素在于人才资源和技术创新两个方面。我国中小企业普遍采用低成本生存战略,自身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这使企业自身难以转型。

(二)校企合作的意义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校企合作做到了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与企业合作,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全新理念,为教育行业发展带来了一片春天。

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校企双方认识的偏差

中小企业跟资金缺乏,往往只追求短期的利益,缺乏和高职院校合作的动力。在人才方面只重视应用不重视培养,对实习生缺乏热情,有时候把实习生作为用工困难的手段。在技术创新方面,中小企业重视技术的实用性、可靠性和投资回报的效益,会直接从外部引进成熟的技术,或者为了解决技术问题需求短期的校企合作,不支持长期的自主创新的项目;高职院校和企业合作时,只会看着一些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忽视中小企业,并且只会把校企合作当做解决实习生实习的途径,没有真正的从企业的需求出发,把提高人才培养作为首要任务,影响了校企合作的稳定性。

(二)政府职能的缺失

我国政府对于高职院校的办学政策不够,大部分的政策都是比较宏观的,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从考核和评估的角度来观察,是由于我国政府没有专门建立负责高职院校和中小型企业的一些权威机构或者教育部门。

(三)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对接不足

中小企业它期望高职院校能够培养出与企业共同发展和进步的人才,但是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中能够真正满足企业实际需要的人很少。根据一些相关的调查显示,我国目前尽管已经有75%以上的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愿意到或者已经中小企业就业了,但实际意义上真正愿意留着中小企业并能安心在工作的学生还达不到1%。在校企合作中,最近年来高职院校虽然已经做出了许多基础改革和实际的探索,但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一些课程的开发、实践教学体系受限、人才培养目标方向与评价等方面还没有达到深层次的合作,和企业的需求仍然有脱节,中小企业现在有的人才整体素质水平偏低并且提升的较慢;其次,科学技术服务的对接不够。一是在中小企业与高职院校的技术资源有效整合度不够,缺乏相对的供求信息的沟通平台和机制;二是高职院校自身服务的能力不强,能参与企业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的师资力量不多,教学科研成果的转化率较低,中小企业很难从中受益;第三是中小企业的内部管理和自主的创新能力不够,校企合作的科研项目在推广力度不够,在应用过程中常常遇到困难,深深地影响了合作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四)企业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不够

目前我国企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关心,支持,合作不够,很多企业对于实习生还要收取实习费用。企业对高职院校的冷落是因为没有认识到职工素质对企业技术、产品的关键性作用,把职业教育和培训看成是纯粹的成本,而不是投资,因此不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导致企业在高等职业教育的经费承担比重比较低。目前,很多中小企业对接受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很低,毕业生找企业实习很难,因为企业只看到了暂时的付出,没有看见长远的回报。

(五)校企合作之间缺乏长期合作机制

我国目前高度的重视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生产和教学的结合,连续出台了一些鼓励校企合作的文件和政策,但由于相关配套的政策法规还不是很完善,又没有专门规范的中小企业产学合作的相关法律和法规,目前校企合作的运行协调机制还没有完全健全,高职院校和中小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还不能适应合作发展改革的要求。许多高职院校与企业开展的合作是一些零散的、自发性的、或者是靠一些私人关系维系和支持的,加之中小企业人才需要的人数少、实习岗位欠缺、技术性合作的项目周期短,校企合作缺乏持续性、长期稳定性和规范性。根据相关的资料显示,目前不包括临时的合作单位,常州科教城中五所高职院校2011年已经一共与673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的关系,每所学校每年平均都和100多家企业进行合作,但其中大多数是周边地区的中小型企业,然而学校与这些企业已经有5年以上紧密合作关系的并不多见,大多数只是签订了框架性的合作协议,对合作过程中双方的责、权、利的规定都不是很规范和明确;有的是基于一些单元项目的合作,项目结束后他们之间的合作关系也就自动截止了;有的学校是属于二级学院各自与企业都有合作,但就是缺乏统筹协调,导致校合作很难进行。

(六)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我国教育经费投入少,经费来源渠道单一,已经成为制约职高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政府对教育的经费投入不足,导致高职院校教育经费短缺,无法从政府财政拨款的主要渠道得到保障。校企合作需要“双师型”人才,经费不足制约了双师型人才的培养,师资队伍薄弱影响了教学质量和科研开发的能力,也降低了企业和学校合作的积极性;教学的硬件更新跟不上教育发展的需求,毕业生的实习场地也受到了限制,教学跟生产实际地脱节,学生的动手能力差,企业也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实习生来定岗实习。

三、深化校企合作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互惠互利的双赢共同体

学校和企业双方要立足于“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目标,通过共同合作,形成互利互补的利益共同体。首先,高职院校作为高职技术教育的主体,应该主动地发挥自身的人才、设备、技术等各方面的优势,积极地为中小企业的技术的人才培养、创新技术的进步和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各方面等提供可持续发展的优质服务,先让利益展示给合作的企业,然后又在在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基础上,促进校企合作的长效运行机制。而中小企业作为市场资源的来源方和市场需求的联络方,必须加大加强企业高层领导对校企合作的认识和支持的力度,充分利用现拥有的资源,依托我国政策和高职院校的支持,加强自身能力的创新,培养出科技创新型人才,规范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实现校企合作共赢。

(二)政府加大对高职教育的经费投入

要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促进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是培养的人才符合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应对切合实际的现实情况加大财政投入主要渠道的作用,高职教育由于在实习基地设置、实现设备购置和实习上损耗上所需要的经费比普通高等教育高得多,教育经费短缺更加严重。所以,只有加快实习校企合作过程中教育经费管理的科学化,推进目标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方式,加强对投入的绩效考核与评价,从校企合作经费投入决策开始就进行全过程的计划、分配、协调、控制和评价,才能最终保障资金合理使用、科学使用的管理目标的实现。

(三)提高校企合作的对接度

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上,高职院校作为校企合作的主体之一,应该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及时调整改变专业课程设置,实现专业的设置和企业岗位的有效对接,并且及时制定企业和高校合作的人才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建立科研和学习结合的优化核心课程和实际操作的教材,共同实施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和毕业生质量检测的评估,加强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道德教育的认知,并培养学生与中小企业“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意识,既能有效地解决了学校工学结合教育学生的问题,又能协助中小企业解决人才储备的问题。在技术的革新上,采用混编的方式,建立高职院校教师与中小企业技术人员双方的交流进步的机制,更是构建了校企合作的技术创新团队,从市场上需求和企业生产上实际需求出发,共同分析校企合作确定研发目标和项目,进行项目管理和监督,提升中小企业在产学研合作中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效率,加快实现中小企业的转型和升级。

(四)创新适用的合作模式

目前,高职院校和中小企业合作的模式比较多,总的概括起来就有订单的培养、工学交替联合培养、项目开发、共建实训基地和产学研用一体等。而高职院校与中小企业的合作,就必须在分析合作双方是什么的具体情况的前提下,必须要选用适合当下经济发展的合作模式。现在中小企业正在面临这一个转型升级资金欠缺、技术不足、人才短缺的问题,而高职院校就可以趁这个时机发挥高职技术院校的办学优势,比如场地、生产性试验性设备、人才、技术等优势,吸引一些中小企业进驻校园共同建立生产性强的实训基地,或着向企业灌输科技成果和一些高技能型的人才。中小企业可以为高职院校提供一系列科研课题,或着在学校内部设置职工培养的培训基地、共同构建科学技术创新的平台和研发中心,共同研发新的产品、新的工艺的技术服务。这样,既解决了中小企业对技术和人才的需求问题,又不会给企业造成过大的资金负担,还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工作的机会。

结论

高职院校面临提高生源竞争力,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转换办学思想,加大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同时中小企业面临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的转型发展,迫切需要进行转型升级,就必须要成为校企长期合作的核心。而政府则需要加强宏观指导,加强校企合作制度的顶层设计。高职院校要本着服务企业,服务于地方经济,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原则,真正从中小企业用人规格出发,培养适合区域经济发展和地方产业需要的创新型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与中小企业都要把握机遇,加对接要进行模式的创新,从而推进高职院校与中小企业合作取得双赢。

参考文献:

[1]张波.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策略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12):147-149.

高职和高专范文第4篇

关 键 词:素质教育 音乐教育 教育对象 教育目的 审美情趣

一、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和高职高专音乐教育的不同之处

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音乐素质教育在普通高校教育中具有重要性,现已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事实,但在开展音乐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误区。有些普通高校存在着重视课外活动而轻视课程建设的现象,其实质是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开展的对象问题,即普通高校开展音乐素质教育是面对少数学生,还是面对全体学生的问题。

所谓“素质”概念属于生理学、心理学范畴。从生理学角度说,素质主要指人生来就具有的一种生理特质。从心理学角度说,素质主要是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质。这样来看,素质的形成先天基因具有重要因素,但是大量科学研究及实践活动已经证明,人的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同样是形成人和改变人素质的重要因素。中国古代孔子在《论语·阳货》中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用现代汉语就是说,人之间先天素质差异并不大,恰恰是后天的教育,才是人与人之间素质差异大的根本原因。正是因为后天教育可以改变人的素质,所以我们才大力推行所谓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音乐教育表现出的作用非常明显。实践证明,选用具有崇高思想性、艺术性的音乐作品,采用多种教育方式,可使人的道德品质、人格素养、审美、鉴赏能力及独立应对和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得到全面提高。音乐之所以具有卓越的育人作用,能使人心灵得到净化、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主要原因是音乐对人的情感有十分强烈的感染力,它能够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形象的音乐词汇,使听者全身心都沉浸在音乐美的精神愉悦中,进而心灵得到净化,品性得到改变。

正是因为音乐素质教育对培养全面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在推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越来越认识到其重要性。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在普通高校大力推行音乐素质教育。所谓普通高校艺术素质教育,就是指普通高校开展的艺术类素质教育课程及相关的课外活动。就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性质而言,其不仅是单纯的技能传授和单纯娱乐为目的的音乐教育,而是通过音乐美的形式和内容,使受教育者的道德品质、人生观、民族艺术审美观、爱国主义精神等得到全面提高的素质教育。对于普通高校开展音乐素质教育的性质问题,国家教育部在《全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工作研讨会纪要》中明确提出:“普通高校艺术教育要坚持以育人为本的宗旨,坚持艺术教育的公平性。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普及的、平等的,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教育。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不是培养艺术方面的专门人才,也不是着眼于少数艺术特长生的培养。普通高校艺术教育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艺术的熏陶,提升审美素质,形成健全的人格。”对音乐教育来说,即:第一,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以育人为本,是普及的、平等的,以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教育。第二,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不是培养音乐方面的专门人才,也不是着眼于少数音乐特长生的培养。第三,普通高校艺术教育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艺术的熏陶,提升审美素质,形成健全的人格。归根到底,普通高校艺术素质教育是面对全体学生的教育。高职高专音乐教育的培养对象是基础音乐教育工作者。

高职高专音乐教育是高职院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高职高专音乐教育培养的是专科学历层次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一定的音乐教育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音乐教育工作者,这就体现出师范教育专业应具备“三型”(全面发展型、综合型、创新型)、“三性”(师范性、专业性、基础性)的特点。而基础音乐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是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在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获得基本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以及相关的文化知识;在音乐审美实践中培养学生表现音乐、欣赏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在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使其全面发展。这也就要求我们的师范教育专业应有“三型”“三性”的特点。我们只有将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目标明确,思路清晰,不断建设和发展本专业,以适应基础音乐教育的需要。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和高职高专音乐教育在培养对象上存在明显区别。我们在探讨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和高职高专音乐教育的对象问题时,很自然地就要谈到普通高校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对象的未来问题。普通高校开展音乐素质教育关键在于普及性,要把普及性和提高性有机地结合,要在普及中追求相对性的提高,不要盲目追求纯粹性音乐教育所谓的提高。如果我们盲目追求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高水平,只能是占用了大量本专业的学习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本专业课程学习而盲目追求音乐水准的提高。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应该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深化课程教材改革为核心,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大力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开发自身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同样的,高职高专音乐教育注重于教会学生学会音乐教育的方法,学会在音乐教育上的为师之道。必须从他们的身心特点出发,采取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二、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和高职高专音乐教育的相同之处

音乐教育是将个人作为一个总体,进行综合培养的一门课,它对于完美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和高职高专音乐教育都具有这样的功能。两者在教育作用上是一样的。这些教育作用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提高学生思想素质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鲜明的音乐形象生动地反映和影响着人的思想感情。这种音乐美感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沁入人的内心世界,通过审美体验的积淀,产生巨大的行为力量。它对提高学生鉴别真、善、美,形成高尚的情操,进行思想教育、道德品质与纪律等方面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和激励、净化、升华其精神面貌与思想境界的功能。所以,音乐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

转贴于 (二)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音乐素质教育在启迪智慧、开发智力、提高人的创造力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爱因斯坦曾说过:“我的科学成绩有很多是从音乐启发来的。”实践证明,音乐可以使人的心态产生变化,可以升华思维和理智,产生激情。这种超越语言和文学层次的理性认识,不仅可以开阔知识视野,而且可以使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相结合,促进左脑和右脑的互补作用,这也体现了音乐对智能的渗透作用和特殊功能。人的大脑被分为结构基本相同但分工不同的左右两个半球,负责抽象思维,完成语言、阅读、书写、计算等工作的左半球称为“语言脑”;负责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具体完成音乐、情感等工作的右半球被称为“音乐脑”。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劳伦斯强调:“只有当大脑右半球也充分得到利用时,这个人才最具创造力。”例如被称为“浪漫主义艺术家”的爱因斯坦,就是一个典型代表。他一生与音乐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既是一个出色的“第一小提琴手”,又能弹得一手好钢琴。

音乐内容的多解性、不定性特质,可以训练学生大脑的反应能力,促进学生大脑协调发展,挖掘大脑潜能。例如在合唱训练、音乐欣赏等音乐实践过程中,都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可以使学生的听觉和感知能力、反应能力更加敏锐、协调,极大地丰富和提高了学生的想象、联想、幻想力。

音乐素质教育还可以使学生扩大视野、增长知识、提高观察力。比如,由于作曲家生活时代、环境、素养、经历和艺术趣味的不同,要全面欣赏一部音乐作品,应该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品的民族风格、作者的创作个性等等。所以,通过学习和接触中外优秀音乐家和他们的作品,可以懂得不少政治、历史、地理、自然等方面的常识,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和自然。

(三)培养学生审美品位的重要途径

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这是音乐教育最基本的本体功能。即音乐教育具有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音乐、鉴赏音乐、理解音乐和创造音乐能力的作用。这些音乐本体功能是审美教育的基础。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特征是审美性,这种审美性质是以音响为表现手段,构建成独特的流动的审美形式。音乐能够以真挚、生动、深刻的感情形象去拨动人的心弦,比其他艺术更直接有力地“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贝多芬语)。因此,音乐的美感力量是独特的,没有任何一种艺术可以涵盖和替代。

三、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和高职高专音乐教育的具体措施

正因为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和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存在异同,两者为了更好地发挥音乐教育的功能,将实施音乐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我们应采取具体措施从多方面着手进行音乐教育改革。

(一)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具体措施

1.必须提高普通高校领导对艺术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一些学校只停留在开展课外活动,对开设艺术选修课的意义认识不足。

2.缺乏普通高校开展艺术教育的管理法规和条例。因而有的学校没有管理艺术教育的机构;没有专职艺术教师的编制;缺乏艺术教育活动经费、场所和设备。

3.在全国1000多所普通高校开展音乐教育活动,师资缺额很大,没有可靠的师资来源。现在普通高校任教的音乐教师,申请高级职称困难,往往以音乐院校的评审标准对待普通高校的音乐教师。

4.需要编写、出版普通高校开设音乐选修课所需要的多种教材。有些教材有待进一步提高,以更好地体现普通高校的特点。

(二)高职院校音乐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

大力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1.在音乐课堂中,要选择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教材。彻底摒弃音乐教学中表现出的全盘西化的“一元论”观点,构建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新观念。增加传统音乐教育的比重,重视继承和发展传统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简化现有教材中专业性强、难度大的基础知识,多选择贴近高职生现实生活的教学内容,以高职生音乐审美能力、审美素质的发展为本,培养高职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使高职生学会鉴赏音乐、体验音乐。

2.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知识,也要具备一些相关学科的知识、技能,加强自身健全人格的培养,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并有扎实的教学理论基础和较强的音乐教学科研能力,为音乐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

3.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教学中,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将国内外优秀的教学经验和方法科学地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来。例如,“构建主义课堂教学”是目前被国际社会广泛提倡的一种教学方法模式。它主张以学习者为中心,采用互动教学,教师通过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培养其对学习的责任心和自主感来促进学习过程。

4.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应更好地运用到课堂,有经济条件的学校应引进现代科技手段,多媒体设备的综合运用和课件制作可以为学生创造更为生动的课堂,对更好地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对音乐作品的讲解等都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181.

[2]《艺术教育重要法令》第12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4月出版.

高职和高专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 自主创业 现状 对策

随着高职高专院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供求关系发生很大变化。大学生就业制度已经从“计划分配”向“自主就业”方式发展,近些年大学生面临失业现象比比皆是。在供应方面很难变化的背景下,大学生自主创业兴盛起来。但是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自主创业存在很多问题,严重阻碍自主创业的发展。为了了解高职高专在校生自主创业态度和现状,寻找自主创业的有效措施。本文选取的研究调查对象为6所高职高专院校的在校大学生。本次调查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方法,随机发放1000份,回收957份,有效问卷903份,有效率达到94.4%。

一、调查分析

从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在校学生都对创业持肯定态度。45.3%的学生希望自己投身其中,38.5%的学生支持但不打算参与,15.1%的学生不支持也不反对,1.1%的学生反对创业。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对创业持肯定态度,都有创业梦想,对创业的态度是积极开放的,这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经验增多和知识的不断积累密切相关。从近些年高职学生就业情况来看,有一大部分学生在毕业当年都没有找到合适工作,供大于求现象越来越严重。正是由于供大于求就业现象的存在,大学生开始寻找新的工作机会――创业。

二、高职高专在校生自主创业现状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有所改变,大学生创业者越来越多。在多姿多彩的大学校园生活中,已经出现很多创业案例,如开淘宝店、开微店、校园电话卡等等,很多学生已经开始尝试。他们创业精神值得其他同学学习,无论创业是否成功,已经在同学当中产生正能量。创业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其影响因素较多,能够成功的还只是少数。虽然如此,创业时,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需要足够的勇气和强大的心理准备,因此,创业也是一个享受的过程。

高职高专院校注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绝大部分的学生在毕业后,选择一份具有技术性的工作去公司上班,而选择创业的学生极少。虽然我国政府陆续推出大学生自主创业一系列优惠政策,但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创业参与性不高,他们认为创业风险大,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太低,而且他们没有创业的信心以及不知道如何创业。从调查结果看,将近一半的学生对创业很有兴趣,仅有1.1%的学生反对创业。创业兴趣高与实际创业人数少成反比,这种反常情况,应值得高职高专院校的关注。

三、高职高专在校生自主创业相关对策

(一)提高高职高专在校生素质

从调查情况来看,高职高专在校生对自主创业很有兴趣,但是,付诸实践的学生较少,导致这一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高职高专在校生综合素质较低。无论是在校学生还是社会人员,其自身素质是决定创业成功的关键。针对创业活动本身而言,对创业者自身有较高要求,要求他们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而针对高职高专院校而言,其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目标,不像本科院校,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由此可见,提高在校生综合素质是高职高专院校运行的一个重要方向。因此,高职高专在校生除了要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外,还要通过培训或者听管理教授课程等方式掌握丰富的管理知识,进而提高自身管理能力,在学习和生活中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具有良好的优势。

(二)加大创业教育力度

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在学生创业教育方面主要表现在创业教育课程的开设。从学生创业情况来看,这远远不够。

1.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环境。环境在创业教育中占据重要位置,它是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让在校学生能够融入到一个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创业实践,这为高职高专学生自主创业的成功奠定良好基础。首先,需要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创业教育环境的构建,否则,很难在学校里顺利开展创业教育;其次,校内创设创业实训基地。学生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完善创业实训基地,为在校生提供创业实践活动空间;再次,学校出台针对高职高专学生创业教育政策。对于在创业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学生,要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这样,既能够鼓励学生的创业积极性,又能够给更多学生传递正能量,带动更多学生参与创业中;最后,定期举办创业比赛活动。让学生能够更加了解企业运营模式环节,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制定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高职高专院校教育要对创业教育提起足够重视,将创业教育专业一个专门领域,通过市场调研,借鉴国内成功院校这方面的经验,学习他们的创业教育理念,并通过细致分析,构建创业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制定高职高专院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另外,在制定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时,要全面考虑,不仅考虑所需知识和能力,而且还要考虑创业所涉及的工商、金融、税务、劳动等领域的相关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为培养学生自主创业所需能力做好理论保障,如经营管理能力等。高职高专在校生创业有了理论保障,同时实践保障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安排好培训课程,提升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总而言之,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理论与实践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为社会打造自主创业人才。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职高专院校已经深刻意识到:大学生自主创业是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社会人才供需矛盾。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开始重视学生自主创业。但是从近些年学生自主创业情况来看,成功率较低,而且都是小打小闹,导致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高职高专院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十分缺乏。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创业经验和丰富的创业理论知识。我国已经全面开展创业教育师资培训工作,其是提升教师创业教育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高职高专院校应该加强创业教育师资培训,建立明确规范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培训方案,为打造高质素师资队伍奠定良好基础。另外,高职高专院校在加强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时,始终遵循“专兼结合”原则。教师队伍中要包括院校稳定的教师队伍,以及真正创业成功人士,将其作为校外兼职教师。这样有利于系统的完善学生创业教育,学生既能够掌握系统丰富的创业理论知识,又能够掌握创业相关的实践技能。

(三)完善高职高专创业的服务体系

近些年,我国政府和高校在支持大学生创业方面给予很多帮助,既包括政策支持,也包括具体措施支持。但是并没有将高职高专学生创业重视起来,更没有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特点的创业政策服务体系。为此,政府和高职高专院校急需完善高职高专创业服务体系。

1.有针对性的建设制度保障。高职高专在校生创业需要创业指导、创业咨询、创业鼓励等服务。有针对性的建设制度保障,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创业积极性,而且能够为学生创业做好基础铺垫,如“鼓励高职高专学生创业帮扶制度”、“高职高专学生创业后勤保障制度”、“高职高专学生创业奖励制度”等等。只有针对高职高专学生,建立适合他们的制度保障措施,才能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

2.有针对性的建立创业孵化机制。目前,我国已经有很多高校建立了学生创业孵化机制,而高职高专院校少之甚少。创业孵化机制主要包括创业实习基地的签订、大学生创业项目的申报、创业园区的建设等等,为大学生实现创业的一系列有效途径。建立创业孵化机制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其能够为大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情境,给学生一个创业实践机会,促进学生创业的社会嵌入,使在校生的创业想法更具实践价值,甚至可以成为一个可行性的创业项目。

四、结语

大学生自主创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解决大学生就业供需问题的根本途径。因此,需要政府、高职高专院校、创业学生、企业等共同努力,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率,进而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宋柏红.革新高职创业教育模式 培养高职学生创业能力[J].上海城市管理,2015(5).

[2] 庄小将,笪建军.创业孵化器模式下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路径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