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职建筑工程

高职建筑工程范文精选

高职建筑工程

高职建筑工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实践;

引言

随时现代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适应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当今社会对于建筑施工类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从业人员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根据企业岗位的实际需求来适应市场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需要高职院校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

一、高职教育的改革分析

高职院校的教育改革就应该按照行业、企业需求,从就业市场需求的角度出发,以就业市场作为需求的导向进行相应的改革。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点,而教学改革的先导为更新教学理念。现在高职院校的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对高职院校其本身的性质和其具有的特征重新审视,并重新定位。高等职业教育以学生就业时的岗位能力培养为导向,培养能够适应企业一线所需的具有一定理论基础,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技术管理型人才。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技术人才首先具有一定的职业岗位的胜任力。高等职业院校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都具有一定的岗位培养目标。其次,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都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因为企业所需的一线技术人才就要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所以,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都非常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实践教学的比例,整合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密切合作,让企业加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的制定。

二、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堂教学模式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与创新能力不足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过于追求分数,忽视了学习的真正目的。大多数学生很少主动思考,缺乏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在课堂上,教师只重视讲解课文知识,忽视启发学生思维。长此以往,学生受填鸭式传统教学方式影响,学习效率低,缺乏学习主动性。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难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久而久之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另外,高职院校教师能力参差不齐,因此,整体教学质量不佳。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影响高职院校教学效果。(二)课程设置,过于重视学科性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是现在许多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形式,从学生大一进校开始,从各种基础课开始学习,然后开设专业基础课,最后是专业课程的开设。课程设置虽然符合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顺序,但是课程与课程之间缺乏一定的联系,并且由于实践课程开设的场地、指导等各方面的限制,导致学生理论知识体系无法建立及实践课程的缺失。

三、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的实践策略

(一)加强课程间的内容联系、融入实践案例对接岗位需求

教学课程要与建筑设计专业每学期的专题设计紧密结合,高职院校建筑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掌握中小型民用建筑设计及施工图图纸的绘制,由于受到学生在校时长的限制,建筑构造课程可以与不同学期进行的专题设计结合,分模块进行专题构造设计,融入现有的规范、标准,从设计院一线工作岗位引入比较典型的方案、施工图纸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增加行业涌现的新材料、新技术等,同时授课教材与课程设计需要在每个模块设置不同的实训环节,以任务驱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索,在模块内指导学生进行节点设计并制作模型、绘制图纸。在进行每学期专题设计的时候,教师要针对相应的设计方案指导学生从整体了解建筑的构造原理,进行相应节点的设计进而绘制出整套的施工图纸,实现从方案设计、构造设计、施工图纸的绘制等全过程的岗位训练。

(二)构建“四化”课程体系

遵循职业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对接行业就业岗位,围绕素质提升定框架,贯穿能力培养设课程,分析岗位能力定模块,突出个性发展扩内容,标准化编排通识能力课程群,系统化设计岗位核心能力课程群,模块化设计岗位技能课程群,个性化选择岗位拓展能力课程群,构建标准化、系统化、模块化、个性化“四化”课程体系。通过标准化编排基础课程群,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职业礼仪、人文素养等素质提升基础课渗透在专业学习和技能提高的全过程,将工程测量、工程制图、材料检测、BIM建模等岗位基础课程的基本技能延伸到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中,将建筑信息化贯穿到整个教学周期。围绕学生职业规划,细化专业课程方向,系统架构混凝土工程、钢结构工程、基础工程、设备工程、施工信息化等五个方向的“微专业”岗位核心能力课程群。根据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对建筑制图、建筑识图、工程测量、材料检测、工程预算、施工技术与管理、BIM建模与应用等专业技能进行模块化培养和考核。依据学生个性发展和就业愿景,个性化选择素质拓展课程,着力提升学生适应跨职业、跨岗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丰富课程信息化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建筑类课程利用新媒体手段构建丰富新颖的教学形式,可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教师需要将互联网技术融入课程教学体系中。比如,校方应鼓励教师开设智能远程教学平台,学生可在课前、课后时间学习课程知识。其次,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教师可将学生常用的社交软件用于课程教学中,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的便利性。比如,教师可利用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课程知识,或以小测验等形式使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课程内容,增强教学效果。此外,针对非常注重实践的建筑类课程,除了应用手机、教学课件等传统多媒体教学形式外,还可以引入针对建筑实践课程的VR仿真系统,教师丰富课程信息化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工程实践中深入学习课程内容。

(四)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以建筑装饰工程施工任务为载体,进行课程开发和学习情景构建,符合建筑装饰工作过程和建筑装饰施工工程的流程,有明确的目标(标准、规程)或施工产品(实物),老师根据学生特点,积极开展讨论式、案例式、情景式的教学,企业师傅有重点地进行实操训练,把课程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构建并有效运行“工学交替、项目教学”模式,学生角色扮演、团队合作,融“教、学、做”为一体。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将课程资源实现数字化,共享课程资源;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兴趣,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通过企业师傅施工现场演练,激发学生动手欲望和兴趣,提高学生的施工实操能力。

四、结束语

通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学校依托合作企业提高了办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合作企业利用校内优质教学资源条件增强了企业实力与行业地位,有效解决了学徒制教学“学校热、企业冷”的合作瓶颈,形成了校企“双元”育人、双向教培、岗位培养,学生学徒双重身份、学以养技、岗位成才的人才培养格局,形成了一支理论扎实、技术精湛、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学队伍,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小辉.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究与实践——以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为例[J].产业创新研究,2020(22):190-191.

[2]卢士华.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实践[J].教育观察,2020,9(22):88-90+98.

[3]张彬.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与改革措施探讨[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02):162-163.

[4]舒建.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初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23):110-111.

高职建筑工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建筑工程专业;应用程序

前言

现代素质教育教学的开展,应合理利用新媒体技术以保证教学效率及教学水平,丰富课程内容,拓展教学渠道,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对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加以培养,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1新媒体技术环境下的专业教学

直到目前,符合我国人才培养的中国化素质教育体系的建设仍未完善,现代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依旧需要进一步探索与改革。在新媒体时代,技术支撑下,我国教育模式得以优化发展。新媒体教学技术与教学设备的应用,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数据、信息、案例、图像、音频等多种教学形式开展教学工作,进一步丰富教学方式,提高课程教学的便捷性与高效性,有效提升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也可以有效提高专业课程的趣味性与生动性,活跃专业课堂教学氛围。同时,在教学中,对于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帮助教师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与教学渠道。新媒体技术在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可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与信息化设备设施,实现对于教育内容及书本知识由文本资料向图像资料的转化,充分利用课前及课堂教学开展专业授课,无论从教学方式、教学时间还是教学内容方面都历史性的突破。

2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教学中对于新媒体技术的应用

2.1合理利用先进的教学应用程序

移动智能通讯设备的日渐普及,改变了信息的传输方式,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工作与学习模式。目前,市面上已经产生了类型多样的智能移动教学软件及应用程序,这些教学软件及应用程序通常涉猎广泛且功能强大,教学内容多元,教学方式多样,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应用程序拓展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学生的碎片化时间,学生手中的智能移动通信设备不再仅仅作为一个通讯娱乐工具,更是成为学生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接收知识信息与知识学习的重要途径[1]。基于此,教师可以利用“学习通”、“蓝墨云班课”等教学应用程序创建班级,在课程教学之前就向学生推送课程资料,要求学生在通过智能移动通信设备进行接收、查看与资料下载,在实际教学之前就做好课程预习,明确预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应用程序及其他信息渠道向教师进行问题反馈。教师则根据学生所反馈的共性问题做好准备工作,在课堂教学中对相关问题进行集中解答。同时,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相应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带着问题听课,以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诸如“学习通”、“蓝墨云班课”等移动通信设备教学应用程序平台上包含大量的教学资源,包括与建筑工程专业相关的各种案例资料、数据信息、调查报告、慕课信息与微课资源等,学生可以自主安排其碎片化时间进行课下学习,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2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共享的优势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在各行各业都有所体现,且成为人们认识世界与了解世界的重要媒介。就目前而言,我国的网络体系十分发达,人们已经能够通过网络实现更多信息资源的获取,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与课程设计中所包含的各种图纸信息与工程案例都能够通过网络渠道获取,建筑工程结构中与基础、墙体、楼梯、屋顶、门窗等相关元素也能够通过网络渠道获取图片信息、数据资源与文本信息,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使得建筑工程教学内容更加生动饱满。在进行专业课程知识点讲解与教学时也可以获得更加直观形象的优势,便于学生更好地对相关知识信息加以接收、学习、理解与消化所学。同时,利用网络共享资源开展教学活动,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宽广的信息平台,便于学生进行资料信息的查阅,对专业教学中所获取知识信息与实践案例进行有效补充,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师可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共享的巨大优势,采取翻转课堂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要去学生就某一工程案例进行研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网络渠道进行资料查阅与自主学习,可更好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与运用水平。

2.3利用随堂测试以保证教学效果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活动,利用教学软件与应用程序开展随堂测试,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此,教师可以充分结合教学内容,结合教学目标与教学材料,进行针对课程教学内容增设习题,通过应用程序进行,学生则通过智能手机的应用程序进行答题。完成测试之后,点击提交则可以自动上传至系统,由系统评阅并给出得分。通过这一过程,教师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表现,学生也可以在自我检测过程中更好的查漏补缺,充分明确自身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相关知识内容加以弥补,利用课后时间开展针对性学习与练习。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利用应用程序开展随堂小考,将随堂测试成绩纳入学生期末考核标准当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对教学方法加以改革与创新,不断健全及完善教学环节,切实保证课前预习、课中教学和课后复习之间的密切关联。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更好地实现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调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所起到的作用在于促进、帮助与引导,可以更好地促进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化与转变[2]。

3结语

高职院校在建筑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对于先进的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优化学生学习水平。为此,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相关专业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应用程序,利用网络资源共享以丰富教学资源,开展随堂测试以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莉.信息化技术在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OL].中国建材科技:1.

高职建筑工程范文第3篇

1.高职院校中的教育工作者,应当健全建筑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的配套设施,制定相关保障机制,深入分析与研究“一体两翼三同步”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一体”实质上就是指培养目标,“两翼”实质上就是培养目标的展开与表现,即以培养建筑工程专业高等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三同步”实质上就是指实现培养目标的主要方式与途径;还要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加强教学管理、实训基地、课程体系以及专业教学队伍等一系列方面的配套建设,健全信息反馈监控评价系统、校企合作保障系统、校企双向人才培养运作系统以及项目目标责任量化管理系统。

2.高职院校中的教育工作者,要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开发一系列建筑工程各类学科结合在一起的特色教材。建筑工程专业教育者,要从自身的实际教学任务出发,对基于建设工程施工过程的建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进行不断的深化与完善,建设学习单元、学习情境以及学习领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应用于建筑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按照人才培养中的新要求,对建筑工程专业课程中的标准以及各类工程学科结合在一起的特色教材进行合理的开发。

3.制定学校与企业之间合作共享、共管、共建型建筑工程专业实训基地新机制,对高职院校中原本建造的建筑工程专业实验实训基地进行有效的整合,加强实验实训基地的生产性与模拟性,提升实验实训基地的综合性,健全高职建筑工程专业实验实训基地中的生产、技能鉴定、科研以及教学等一系列功能,开拓实验实训基地的社会服务能力。

二、高职建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高职建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首先要以建筑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为出发点,深入分析与研究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社会中主要面向的工作岗位,然后根据建筑工程建设项目中的施工过程为主要的方向对课程进行开发,对高职建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构建,对建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构建建筑工程各类学科相互结合、相互交替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

1.分析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的职业能力与就业岗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的就业岗位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即内业与外业。内业中,主要包括的岗位有资料员、材料员、设计员以及造价员等;外业中,主要包括的岗位有质检员、施工员、监理员、安全员以及测量员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内业岗位中包含的岗位能力主要有:工程图打样、设计、翻图能力,工程计价与计量能力,建筑材料试验、采集、检测能力,工程招投标文件编制能力,工程图识读能力,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能力等;外业岗位中包含的岗位能力主要有:工程测量放线能力,建筑施工管理能力,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能力,建筑工程监理能力,建筑质量检测与管理能力,建筑施工技术应用能力,工程图识读能力,砂浆与砼配比、钢筋代换、脚手架以及土石方计算能力等。

2.基于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工作过程对课程模块进行开发建筑工程项目在建设中的工作过程,主要包括:施工前期准备、工程招投标、制定施工方案、地基处理、土方施工与管理、基础工程施工与管理、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与管理、工程总体质量评估、验收、修整等。通过分析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工作过程中所需要的技能、知识以及建筑企业中的典型工作岗位,以这三个事项为导向,根据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工作过程对课程群进行开发,即工程招投标课程群、建造基础课程群、管理过程课程群以及施工过程课程群,将建筑工程专业课程的设置与企业岗位中的实际需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了解与掌握建筑工程专业课程知识的时候,也学会如何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3.加强建筑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实训力度对高职院校中的实训群进行有效的整合,设置为生产性实训群、职业综合实训群以及职业基础实训群等,根据职业中的岗位能力要求,对高职院校内的实训项目进行合理的设置,加强生产性实训与综合实训的力度。加强高职院校外的实训,将实训学期划分为认识岗位、熟悉岗位、顶替岗位以及上岗。

4.结合实际开展建筑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活动建筑工程专业中的课程教学活动,要紧密结合实际建筑工程项目,邀请建筑工程专家、技术人员以及专业教师进行建筑工程专业课程讲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建筑工程专业人才。

5.实行双证制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

(1)根据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增加建筑工程专业证书课程,将职业资格证书中的考核内容纳入建筑工程专业课程中,让学生更好地通过职业资源证书的考核。

(2)高职学生在相应的课程学习完毕之后,可以获取相应课程中的等级证书,例如:抹灰工、钢筋工等,在学完全部课程之后,可以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3)高职学生想要获取毕业证书,就必须获取与建筑岗位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例如:安全员、造价员、制图员等,实行双证制度。

三、结语

高职建筑工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举措

0引言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我国高职院校中的重要专业之一,该专业担负着为建筑行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在新的发展环境下,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本专业课程教学中要对传统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改进和完善,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举措来提升建筑工程技术类人才的培养效益,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1精准定位培养目标

在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通过对新形势下建筑行业的调研,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要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和课程思政的融入,修订好人才培养实施性方案,从而及时地为整个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施提供明确的指引,促使本专业教育教学工作能够围绕明确的目标高效推进。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不断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应该成为其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并围绕这一教育目标对传统不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改进。在这一明确目标的指引下,院校专业教师要能够定期开展市场调研活动,在市场调研中需要与本专业相关的企业人员进行深入沟通,然后对我国社会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相关人才的实际要求有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院校专业教师还要根据掌握的调查信息,然后以专业眼光判断相关行业的发展方向,以此评估未来一段时期对此类人才的实际需求。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中,围绕提升学生专业素养这一目标,教师要紧密结合市场调查信息,根据市场对本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情况来调整教学重点,使得专业教育与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相适应,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在上述教学模式下,能够极大地促进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教育工作中,本专业教师要树立起正确的教育理念,明确认识到自身在教育工作以及本专业人才培养中充当的角色,然后紧紧围绕教育目标对自己的教育工作进行持续性的改进和优化。随着外部经济环境以及本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教师要在实事求是的原则下对专业课程教学重点作出调整,使得课程教育更好地为专业人才培养服务[1]。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日常课程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注重学习理念的传递,这是提升本专业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举措,通过这一方面的教育引导,促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使学生在思维中构建起自身专业知识能力提升与自身未来发展以及国家建设发展之间的关系。学生要能够逐步认识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在专业课程学习中要将各方面的知识融会贯通,以此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毕业并进入特定的工作岗位后,还要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不断提升管自身工作质量。

2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对传统的学生培养模式进行适当的改革,以提升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效果,教师也需要将更多的实践能力培养活动融入当前的课程体系中,在促进本专业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以此推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在传统的课程教育中,很多教师会采用理论教学、期末测验、安排实习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很多教师的把控不合理,导致教学效果无法突显。比如,很多教师会将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判断依据,殊不知,很多学生仅在考前进行重点知识点的背诵就可以获得较高的分数。因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师要能够对这一考核模式进行适当的改进,比如,将日常学习情况作为最终的考核的一部分,而在日常考核中,主要以学生的实践表现为主要参考依据。因此,教师可以定期为学生安排特定的实践课题,要求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例如,教师可以以“高层建筑地基设计问题”为课题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通过这一实践活动,促使学生明确认识到地基设计会直接关系到高层面建筑的稳定性,地基设计也应该是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应该考虑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一些高层建筑的地基设计中,设计人员在使用换土垫层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时不做换土垫层设计,只是参照以往的设计案例进行地基土层的换土安排,而且,在设计过程中对换土垫层厚度的计算不够准确,导致地基设计效果并不理想,根据设计要求完成的高层建筑在稳定性方面则无法得到保障。因此,高层建筑的地基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对建筑施工区域的地质情况进行全面勘查,了解地质特点,如果当地的地质条件达不到高层建筑稳定性要求,则应该在设计阶段明确支持,比如,要求施工人员采用置换法对地基土层进行置换,在置换时要尽可能选择质地坚硬的置换材料。围绕这一实践学习活动,要求学生结合实际情况撰写相应的实践报告,整个报告内容要确保真实性,在报告中需要包含自身的实践心得与收获,教师则根据学生实践效果来评估其专业学习情况,并为学生在后期的学习提供参考意见,借助此类活动,不断促进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2]。

3积极改进教学方式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院校教师要能够积极适应外部教育环境的变化,并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改进,以此推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在新形势下,院校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技术构建起网络教学课堂,以此实现教学方法的改进。比如,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构建起翻转课堂模式,在这一模式下,重点是依赖教学小视频来传递课程信息。因此,本专业教师可以将特定的知识点分段录制成10分钟左右的小视频,还可以利用短视频进行特定案例的分析,以此引导本专业学生学习。随着近年来短视频在我国的流行,很多学生沉迷于刷抖音、快手等平台的各类短视频,而这一教学模式的构建,能够极大的迎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使其通过刷学习短视频来不断提升其专业课程学习效率,这对于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3]。

4合理安排实习实训

实习实训是职业学校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教育教学环节,实习实训可以被看作是理论所学的验证,也可以反过来作用于学生的专业理论课程所学,因此该项工作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具体的实施中,高职院校可以定期安排建筑技术专业学生到工程类企业中进行实习实训,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全程陪同,一方面对参与实习实训的学生进行监督,另一方面对参与实习实训的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使学生在实习实训中遇到的各类困惑得到及时解答,从而不断加深学生对专业所学的认识的理解,这对于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在实习实训工作结束后,教师还要求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在总结中进一步反思专业课程所学,并在反思中得到成长[4]。

5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新形势下,高职教师要能够针对筑工程技术专业教育设立明确的目标,并对传统的培养模式进行适当改进,而且要紧跟时展,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并合理安排学生的实习实训活动,有效推动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参考文献】

[1]史银志.新标准下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建议[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4):59.

[2]刘鸿霆,康凌.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12):64-66.

[3]王华欣,王松.高职院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讨[J].职业技术,2018(11):15-18.

高职建筑工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举措

0引言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我国高职院校中的重要专业之一,该专业担负着为建筑行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在新的发展环境下,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本专业课程教学中要对传统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改进和完善,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举措来提升建筑工程技术类人才的培养效益,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1精准定位培养目标

在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通过对新形势下建筑行业的调研,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要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和课程思政的融入,修订好人才培养实施性方案,从而及时地为整个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施提供明确的指引,促使本专业教育教学工作能够围绕明确的目标高效推进。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不断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应该成为其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并围绕这一教育目标对传统不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改进。在这一明确目标的指引下,院校专业教师要能够定期开展市场调研活动,在市场调研中需要与本专业相关的企业人员进行深入沟通,然后对我国社会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相关人才的实际要求有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院校专业教师还要根据掌握的调查信息,然后以专业眼光判断相关行业的发展方向,以此评估未来一段时期对此类人才的实际需求。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中,围绕提升学生专业素养这一目标,教师要紧密结合市场调查信息,根据市场对本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情况来调整教学重点,使得专业教育与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相适应,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在上述教学模式下,能够极大地促进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教育工作中,本专业教师要树立起正确的教育理念,明确认识到自身在教育工作以及本专业人才培养中充当的角色,然后紧紧围绕教育目标对自己的教育工作进行持续性的改进和优化。随着外部经济环境以及本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教师要在实事求是的原则下对专业课程教学重点作出调整,使得课程教育更好地为专业人才培养服务[1]。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日常课程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注重学习理念的传递,这是提升本专业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举措,通过这一方面的教育引导,促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使学生在思维中构建起自身专业知识能力提升与自身未来发展以及国家建设发展之间的关系。学生要能够逐步认识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在专业课程学习中要将各方面的知识融会贯通,以此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毕业并进入特定的工作岗位后,还要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不断提升管自身工作质量。

2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对传统的学生培养模式进行适当的改革,以提升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效果,教师也需要将更多的实践能力培养活动融入当前的课程体系中,在促进本专业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以此推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在传统的课程教育中,很多教师会采用理论教学、期末测验、安排实习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很多教师的把控不合理,导致教学效果无法突显。比如,很多教师会将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判断依据,殊不知,很多学生仅在考前进行重点知识点的背诵就可以获得较高的分数。因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师要能够对这一考核模式进行适当的改进,比如,将日常学习情况作为最终的考核的一部分,而在日常考核中,主要以学生的实践表现为主要参考依据。因此,教师可以定期为学生安排特定的实践课题,要求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例如,教师可以以“高层建筑地基设计问题”为课题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通过这一实践活动,促使学生明确认识到地基设计会直接关系到高层面建筑的稳定性,地基设计也应该是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应该考虑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一些高层建筑的地基设计中,设计人员在使用换土垫层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时不做换土垫层设计,只是参照以往的设计案例进行地基土层的换土安排,而且,在设计过程中对换土垫层厚度的计算不够准确,导致地基设计效果并不理想,根据设计要求完成的高层建筑在稳定性方面则无法得到保障。因此,高层建筑的地基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对建筑施工区域的地质情况进行全面勘查,了解地质特点,如果当地的地质条件达不到高层建筑稳定性要求,则应该在设计阶段明确支持,比如,要求施工人员采用置换法对地基土层进行置换,在置换时要尽可能选择质地坚硬的置换材料。围绕这一实践学习活动,要求学生结合实际情况撰写相应的实践报告,整个报告内容要确保真实性,在报告中需要包含自身的实践心得与收获,教师则根据学生实践效果来评估其专业学习情况,并为学生在后期的学习提供参考意见,借助此类活动,不断促进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2]。

3积极改进教学方式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院校教师要能够积极适应外部教育环境的变化,并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改进,以此推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在新形势下,院校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技术构建起网络教学课堂,以此实现教学方法的改进。比如,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构建起翻转课堂模式,在这一模式下,重点是依赖教学小视频来传递课程信息。因此,本专业教师可以将特定的知识点分段录制成10分钟左右的小视频,还可以利用短视频进行特定案例的分析,以此引导本专业学生学习。随着近年来短视频在我国的流行,很多学生沉迷于刷抖音、快手等平台的各类短视频,而这一教学模式的构建,能够极大的迎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使其通过刷学习短视频来不断提升其专业课程学习效率,这对于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3]。

4合理安排实习实训

实习实训是职业学校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教育教学环节,实习实训可以被看作是理论所学的验证,也可以反过来作用于学生的专业理论课程所学,因此该项工作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具体的实施中,高职院校可以定期安排建筑技术专业学生到工程类企业中进行实习实训,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全程陪同,一方面对参与实习实训的学生进行监督,另一方面对参与实习实训的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使学生在实习实训中遇到的各类困惑得到及时解答,从而不断加深学生对专业所学的认识的理解,这对于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在实习实训工作结束后,教师还要求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在总结中进一步反思专业课程所学,并在反思中得到成长[4]。

5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新形势下,高职教师要能够针对筑工程技术专业教育设立明确的目标,并对传统的培养模式进行适当改进,而且要紧跟时展,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并合理安排学生的实习实训活动,有效推动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参考文献】

[1]史银志.新标准下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建议[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4):59.

[2]刘鸿霆,康凌.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12):64-66.

[3]王华欣,王松.高职院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讨[J].职业技术,2018(11):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