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现代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论文3篇

现代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论文3篇

第一篇

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为人为本的实现路径

1.树立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理念。在高职院校中学生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要求以学生为本,充分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追求和兴趣爱好,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真诚对待学生、用心教育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和学习上的问题、引导学生走向积极健康的发展道路。同时,要尽量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最大程度满足学生的学习、生活需求。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高职院校的教师要提高教师品德,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管理工作者要体现育人导向,将严格日常管理与引导学生遵纪守法的行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2.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实现以人为本,应该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益,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主动参与学生管理和社会实践,有意识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长,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欲望和能力。比如,高职院校在学校开展大学生骨干选拔活动,选拔优秀学生成为教师助理,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这些行为能够引导学生做好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工作,并能够锻炼、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和发展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但是管理工作者也要把握一个“度”,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要留给学生自我思考、选择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养成自我判断、分析、处理能力,并逐渐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建立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机制。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工作应形成制度管理意识和依法治校的意识,针对学生管理教育问题要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学习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操作性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章制度。管理工作者依据该机制,规范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行为,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这种机制下,管理者才能够有效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在各种规章制度基础上进行人性化管理,做到“以法为据,以人为本”。

二、以人为本思想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1.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以人为本思想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为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指在学生管理活动中教师与学生都享有平等的地位和平等的权利,师生间能够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包容。在管理中,师生地位没有高低之分,学生与管理者处于平等的地位,只是管理者有权利对学生不规范行为进行约束和管制。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能够使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更加密切,加强师生间的真诚交流将提升学生的在教师心中的认同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感。

2.构建特色的校园文化。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能够构建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学生管理者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具有的功能来行使管理职能,充分利用校园文化中形成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行为,并将校园文化深入到每个学生,使校园文化传承发展下去。鲁昕教授曾经指出,高职院校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引导,注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用优秀的民族文化作为背景,用特色的职业文化来育人,培养职业院校学生高度的文化自信。

3.构建扁平式的管理模式。扁平式的管理模式即是扁平化网络式的组织结构,能够加快信息沟通和共享,减少师生信息交流的组织层次。构建扁平式的管理模式,使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减少,学生能够快速、及时解决问题,从而提高管理办事效率。

三、结语

综上所述,以人为本思想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体现现代教育的人文文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引入到高职学生管理中去,不仅能够形成特色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还能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健康发展。

作者:刘娇单位:辽河石油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

一、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及学生管理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1.文化基础偏低,学习动力不足高职院校招生对象主要是高考生、中职生、技校生,高考录取分数较低,文化基础普遍较差。高职院校办学时间较短,教学、管理、服务和基础设施等方面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尤其高职教育的特色还未显现,高职生未被广大用人单位认可,按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进行培养成合格的高等技术专门人才的目标很难实现,所以要针对高职生的特点进行教育,而不能用惯常的方法把学生教育为普通高校学生或技术生。

2.思想积极向上,缺乏正确的指导从总体上看高职学生思想积极,他们政治取向比较正确,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注意行为的规范,有一定的法纪观念,关心学校发展,展现了良好的大学生风貌。但高职学生中也存在一些消极思想,部分学生对时事政治不够关心,实用价值观比较突出,不能正确理解理想和现实的关系;在道德、行为和观念方面,不注意自己的行为规范,对法律法规的严肃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处事缺乏理智。这就需要学生管理人员正确的引导,不能只以就业为准绳,忽略了品德的培养。

3.自控能力较差,对严格的管理有抵触高职学生处在青少年期,新的思想观念影响着学生个性的形成与发展,他们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对某些问题的评论时,他们很快就会通过各种途径表现出来,有时会出现一些过激的行为和表现,如果在管理过程中,用制度化和程式化的方法管理往往会得到学生的抵制和不满。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在管理上不能照搬高等教育的模式,而走上另一个极端。

4.成才愿望强烈,缺乏职业规划由于受传统升学思想的影响,没有进入普通高校的高职生,对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充满了理想,满怀成才的强烈愿望,他们愿意把独立生活、担当社会责任、全面健康成长作为在大学主要的追求,在社会中展现自身价值的愿望强烈。但学生对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的区别不清楚,学习地针对性不强,尤其缺乏必要的职业规划的指导,大部分学生基本没有职业意识,对自己的期望价值过高、就业方向不明确。对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关系不能正确把握,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大于社会实践,或实践环节流于形式。

5.心理总体稳定健康,心理压力和困惑较大高等职业教育形式,使大多数学生,能对心理进行积极调适,能够适应高职教育生活。但是,部分学生不愿接受纪律的束缚,不愿听师长的唠叨,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他们与本科生比,感到自卑;面对高额的学费,感到苦恼;面对“高职”两个字,感到迷惑;面对将来的就业,又很迷茫。基于以上心理,他们一方面希望得到老师和学校的关心,社会的肯定,另一方面遇到问题容易走极端,处理问题不是非常理智冷静。所以高职生的心理状态是矛盾和多变的,心理压力和困惑也很显著。

(二)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学生管理工作的认识大部分教师认为学生管理工作是学工干部的事情,其他人员包括行政、后勤、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教师主要从事的是本职工作,对本职工作以外的事情并不在意,对如何育人缺乏深入、细致的思考。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学生教育管理的认识问题,所以教育管理存在漏洞,最终导致学生出现思想问题。

2.教育管理方法滞后高职院校学生个性张扬、追求独立、崇尚自由,对很多问题都有自己的思考。而学生管理却在相当程度上承袭了传统模式,缺少创新和针对性,严防死守,查缺补漏的做法还相当普遍,对学生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缺乏预见性,教育管理的效果不够显著。3.教育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颁布后,高职院校也制定了自己的规定,但规定并不太适应高职院校的客观现实,不能围绕学生具体状况和环境的变化与时俱进,导致学生对规定抵触和排斥。另外,由于一些新现象新情况的出现,学校在执行过程中主观意向明显,却没有制度依据的现象屡见不鲜。

4.学生管理队伍层次不齐学生管理队伍一般由学生处老师、系部辅导员、思政部老师组成。学生处老师忙于行政事务,思政部老师忙于教课,这两类人员没有专门的时间和足够的精力进行学生管理工作。管理工作基本都交给了辅导员,辅导员工作强度大,工作弹性也较大,因此对他们的相关待遇一直不能科学界定,使得辅导员队伍变化较大。所以队伍管理成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巨大障碍。以上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特点和突出问题,也是学生教育管理的主要矛盾,更是学生管理工作不断创新、增强实效性、提高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基本思路

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理念,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可以年级来划分,具体思路如下:

(一)大一学生管理的基本思路大一学生管理要以是理想信念教育为本,习惯养成为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首先,理想信念教育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列主义、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去引领,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去鼓舞,不仅要依靠辅导员的组织管理,更要依靠任课教师的言传身教。其次,重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大一学生正处于习惯养成地重要时期,要高度重视习惯教育。加强纪律教育,使学生克服自由散漫的不良习气,遵章守纪。加强集体意识教育,学会包容,相互协作。重视宿舍建设和课外活动组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组织意识、参与意识,内化为良好的学习工作习惯。最后,培养职业意识,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要贯穿于大学的全过程,大一学生应重点加强他们的适应能力和对专业认同感的培养,启发学生的职业意识。

(二)大二学生管理的基本思路大二学生管理要重视职业技能训练和拓展,以职业生涯指导为主,进行个性化指导,鼓励进行社会实践,提升心理素质。学生管理工作应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成才观,通过专业学习和技能训练,提升自身综合素质。首先,对大二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大二产生群体分化后,每个小群体或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思想和行为表现,个性化比较明显,思想比较活跃。学生管理应面对不同的个人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根据学生特点开展工作,保护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其次,鼓励学生投身社会实践。扩大学生人际交往,并在活动中学以致用,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在人际交往中学会信任、尊重、以诚相待,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体验友谊与沟通的快乐,并且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最后,通过素质拓展训练,提高心理素质。指导学生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把握与调节,合情合理地对待自己的各种需要,培养对挫折的承受力。通过这些举措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把学与做结合起来,把教学与学生管理结合起来。

(三)大三学生管理的基本思路大三学生管理要以就业教育为主。帮助他们树立务实的择业观,通过就业技巧辅导、毕业实习等多种途径,帮助他们提高职业成熟度,促使他们实现人生发展与社会需要的内在统一,从而完成从学生向职业人的角色转变。首先,要加强就业指导。要建立健全科学有效地就业指导体系,培养学生的科学合理的就业观念,客观全面介绍各种职业发展模式的具体内容要求,辩证地分析利与弊,教育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兴趣特长和社会发展要求择业。其次,进行就业技巧的培训。在强化学生简历制作、面试技巧、交流沟通等方面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最后,进行就业模拟。要创造模拟招聘环境,尽可能地使学生多参加招聘活动。积累就业工作经验,为顺利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对策

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正确理念的指导下,根据上述对学生管理工作特点和问题的分析,以及基本管理思路,可以采取以下的对策:

(一)转变教育观念学工人员不是学生管理的唯一主体,教学、行政、后勤等部门不能只重视本职工作,而忽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学生管理工作不能只流于形式,还要注重内涵的发展。改变保姆式的教育方式,手把手的教不如传授技能更能起到教育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养成正确的行为规范。学生不是被动的受教育者,应努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参与到教育管理中。

(二)理顺管理体制高职院校实行的是院系两级管理体制,应注意两级管理的关系,使局部服从整体,发挥管理体制优势,提升凝聚力和整合力。高职院校各部门要紧密配合,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目标,制定具体的任务和规划,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进行有序调控。充分发挥基层教育管理的重要作用,实行量化考核,建立科学的学生管理工作考核体系,强化竞争机制。

(三)以人为本强化队伍建设在薄弱环节上下工夫,提高水平、形成特色,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减少事务性工作,实现学生行为和社会人行为的接轨,使其养成遵守法律法规的习惯,掌握运用法律法规调节和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面对规模较大的学生队伍,学工人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管理水平和思想境界,促使自己成为专家型、学者型学生工作者。高职院校也要为学生队伍层次的提升创造条件,加强对他们的培养和训练,并落实他们相应的待遇,提高其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引导学生自我管理新的教育理念要求学生管理工作中应充分发扬民主,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为主,使学生教育管理最终成为学生的—种自愿表现。学生管理更要发挥隐形的支撑力,把尊重学生、培养学生、发展学生作为教育管理的目的,信任尊重学生的权益,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学生管理者应转变角色,努力成为学生的引导者、服务者。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应掌握学生的特点和规律,基于学生管理的问题,在“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下,重视学生管理的重要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学校各部门的支持和配合。教育管理者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学生成长成才搭建平台,通过加强职业素质教育来提高高职生自身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这是高职院校和谐发展的内推力,也是解决大学生切身利益的有效途径。

作者:刘晓佳单位: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

1.高职院校学生管理

1.1高职院校学生特点一是相对普通本科院校,高职院校的学生,高考中阶段的知识水平较低,学习能力不强,特别体现数学、物理方面,对于以工科专业为主的职业院校来说,起点较低。二是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已为“90后”,一般个性较强,而自我管理能力参差不齐,普遍缺乏进取精神和团队意识。三是受应试教育影响,大多应试思维占主体,只会为考试而学习,不求甚解,不知所以,是能力培养的最大障碍。当然毕竟是学生,具有年轻人的朝气和活力。并且现在的学生生于网络时代,其知识面、眼界,与过去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1.2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面临的困惑相对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对照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主要有以下的主要矛盾:一是培养目标与学生现状不能同步的矛盾。一方面高职院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而高职院校的学生是由就业、招生情况决定的。而社会、家长对一个专业所对应的行业发展形势的了解,总要滞后于就业形势的变化。另一方面,学生在校的培养周期2-3年,离校后得到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也要2-3年,管理政策制度的效果滞后。因此学生现状与培养目标不可避免地滞后,给学生管理带来困难。二是教书育人与学生管理的矛盾。一是体现在目标上的不同,教书育人是为了培养合格人才,学生管理是为了保证教书育人的环境,所谓“管理育人”的提法是好的,但也是以管理为前提。二是体现在时效性上,教书育人是长期的过程,学生管理大多要解决实时的问题与矛盾。三是体现在方法上,教书育人主要是教、学、做、练,潜移默化的养成教育,学生管理主要是用规章制度来引导、规范、令行禁止的养成教育。

2.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柔性管理

对照柔性管理的本质与特征,以及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特点与主要矛盾,显然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必然要有柔性管理。柔性管理本来是针对现代企业管理的,而企业一般是以产品质量(物)为管理目标的,作以人才培养质量(人)为管理目标的职业院校,更应强化柔性管理。

2.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传统的管理以“刚性管理”为主,依靠的是制度约束和行政命令,致使管理的灵活性受到限制。“柔性管理”则少了很多条条框框的约束,弹性空间更多,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人员所从事的是育人工作,工作对象是人,在管理过程中要时刻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关注学生的成长成才,关注学生的内在需求和心理发展规律,采用“柔性管理”,通过对大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把他们的思想行为统一到预期的管理目标上来。学生管理工作采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学生为本是为了更好地达到育人的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为此,学生管理工作人员要转变观念。一是用对话型代替权威型。学生管理工作人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摒弃命令式的工作方式,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注重保护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与学生接触要主要工作的方式方法,在制度约束下注意体现民主的精神和亲和的态度,在日常教育管理引导学生通过参与达到自我锻炼、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完善的目的。二是用开放型代替封闭型。在学校事务管理中,充分尊重学生的知情权、选择权、决定权和参与权,各种信息对学生开放,让学生在参与学校事务管理,培养大学生的培养民主、参与和服务意识、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三是用发展型代替限制型。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犯错误和遭遇失败,学生管理工作人员要学会悦纳学生,用发展的、包容的眼光看待学生,对学生要少一点指责和批评,多一些鼓励和信任,鼓励学生去开拓、去尝试,让他们的意志在失败、错误、挫折中得到磨砺,达到增强心智的目的。

2.2加大对学生的情感管理“柔性管理”突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自我管理,鼓励学生参与决策,教育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像靠制度的约束的“刚性管理”那样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人的行为往往来源于心理、社会需要,并不是完全按照“理性”的方式活动。因此情感人格教育应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一项永恒主题。柔性管理教育的方式方法是非强制性的,是“刚性管理”的做好配合,在实施柔性管理时要注意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要注重对大学生自尊心的保护。自尊心和自信心能唤起大学生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每个大学生都有实现自身价值的愿望,在他们实现理想的道路上,在学生出现错误或失败的时候,学生管理人员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鼓励和引导。二是要付出爱心和耐心。把管理行为扎根在情感的土壤中,最终才能结出健康的果实。学生管理工作者只有付出更多的爱心和耐心,才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解除师生之间的心理屏障,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接受管理,让各项管理措施发挥作用。三是塑造高尚的人格魅力。在柔性管理过程中,学生管理工作者人格魅力越大,对学生产生的说服力、感染力和吸引力越强。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格是一个人在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情感反应、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的特征。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个性心理品质在形成过程中,学生管理工作者的高尚人品对学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学生管理工作人员渊博学识和高尚品格更容易让学生产生敬佩感和信赖感,进而达到管理育人的目的,让管理溶于无形之中。

2.3优化管理评价体系对管理效果进行评价,是实现管理目标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管理评价的结论也将对大学生的情绪和行为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所以在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中不断优化管理评价体系对增强管理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对学生的行为评价以量化为主,这种评价方式在实际工作中出现学生逆反心理等消极现象。因为管理的对象是人,柔性管理的评价主张具有模糊性特点,实施模糊性的评价体系更适合对人的思维和行为活动进行评价,更能体现人文关怀,引导学生参与到评估活动之中更能体现对学生的信任和尊重,更有助于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检查、自我分析的能力,更有助于学生的自我改进和自我完善,评价结果才能让学生信服,才能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另外,柔性管理非常注重对过程的动态评估,不是单纯地对最终的管理结果进行消极地适应与调整,而是对大学生言行出现的偏差给予及时纠正,不断进行反省与阶段性总结,并随时发现他们身上展现出的闪光点,不断给予鼓励和强化,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提升。

作者:高丽娴单位: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