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现代精细化工技术

现代精细化工技术范文精选

现代精细化工技术

现代精细化工技术范文第1篇

为加快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我委决定组织实施*年度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专项实施的原则

(一)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和高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相关任务和要求,加强与相关产业规划相衔接。

(二)以节能降耗、污染减排和资源节约为突破口,以解决关键重大技术问题为重点,以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为目标,着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

(三)坚持自主创新,加强企业主体地位、促进产学研结合,力争取得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增强产业的竞争力。

(四)要突出重点、力求突破,项目的实施要能够积极引导和带动产业技术升级。

(五)坚持市场机制和政府组织协调相结合,充分调动社会资源,整合开发力量,创新开发机制,提高开发质量和水平。

二、重点开发内容

(一)节能关键技术方面:开发钢铁冶金设备节能技术,发电设备节能技术,重点包括开发大型钢铁厂冶金设备和大型发电厂设备降低厂用电耗、热耗和其他能耗技术,以及能量综合回收技术,目标是为降低吨钢能耗和供电能耗提供技术支撑。

(二)清洁生产关键技术方面:开发水泥制造业粉尘、氮氧化物、二氧化碳减排与利用关键技术;大型密闭式电石清洁生产技术及电石炉尾气提纯与处理关键技术;电动工具用高功率电池和无汞扣式碱锰电池清洁生产关键技术;竹材制浆深度脱木素蒸煮和清洁漂白技术;发酵行业玉米深加工副产物发酵耦联清洁减排关键技术;制革保毛脱毛及浸灰、铬鞣液循环利用关键技术。

(三)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方面:开发复杂多金属共伴生矿高效开发利用技术、冶炼过程中稀有稀散元素提取技术、低品位红土镍矿高效利用关键技术、金属矿山二次资源中有价元素高效捕收技术。

(四)现代化工关键技术方面:开发精细化工产品关键技术和精细化工中间体关键技术;新型合成技术,新型催化技术和生物化工技术。

三、有关工作安排和要求

(一)请有关主管部门按照我委颁布的《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令43号)要求开展组织、资金申请报告编制(编制要求附后)和申报工作,同时汇总相关申请材料,报我委。

(二)我委将按照公正、公平的原则,委托有资格的中介机构或组织专家组对项目进行评审,择优支持。

(三)项目申报单位应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承担项目所需的研究开发以及相应的经济实力,具备专项开发的前期基础,鼓励产学研联合。

现代精细化工技术范文第2篇

为加快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我委决定组织实施2008年度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专项实施的原则

(一)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和高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相关任务和要求,加强与相关产业规划相衔接。

(二)以节能降耗、污染减排和资源节约为突破口,以解决关键重大技术问题为重点,以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为目标,着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

(三)坚持自主创新,加强企业主体地位、促进产学研结合,力争取得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增强产业的竞争力。

(四)要突出重点、力求突破,项目的实施要能够积极引导和带动产业技术升级。

(五)坚持市场机制和政府组织协调相结合,充分调动社会资源,整合开发力量,创新开发机制,提高开发质量和水平。

二、重点开发内容

(一)节能关键技术方面:开发钢铁冶金设备节能技术,发电设备节能技术,重点包括开发大型钢铁厂冶金设备和大型发电厂设备降低厂用电耗、热耗和其他能耗技术,以及能量综合回收技术,目标是为降低吨钢能耗和供电能耗提供技术支撑。

(二)清洁生产关键技术方面:开发水泥制造业粉尘、氮氧化物、二氧化碳减排与利用关键技术;大型密闭式电石清洁生产技术及电石炉尾气提纯与处理关键技术;电动工具用高功率电池和无汞扣式碱锰电池清洁生产关键技术;竹材制浆深度脱木素蒸煮和清洁漂白技术;发酵行业玉米深加工副产物发酵耦联清洁减排关键技术;制革保毛脱毛及浸灰、铬鞣液循环利用关键技术。

(三)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方面:开发复杂多金属共伴生矿高效开发利用技术、冶炼过程中稀有稀散元素提取技术、低品位红土镍矿高效利用关键技术、金属矿山二次资源中有价元素高效捕收技术。

(四)现代化工关键技术方面:开发精细化工产品关键技术和精细化工中间体关键技术;新型合成技术,新型催化技术和生物化工技术。

三、有关工作安排和要求

(一)请有关主管部门按照我委颁布的《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令43号)要求开展组织、资金申请报告编制(编制要求附后)和申报工作,同时汇总相关申请材料,报我委。

(二)我委将按照公正、公平的原则,委托有资格的中介机构或组织专家组对项目进行评审,择优支持。

(三)项目申报单位应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承担项目所需的研究开发以及相应的经济实力,具备专项开发的前期基础,鼓励产学研联合。

(四)请主管部门严格审核申报材料,申报的项目数量每个方面不超过2项,申报材料一式三份,并附电子版。

现代精细化工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甲乙酮;生产技术;市场分析

甲乙酮又称2-丁酮,是一种重要的低沸点含氧溶剂,无色透明液体,可溶于水、乙醇和乙醚,对各种天然树脂、纤维素酯类和合成树脂等都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能,可与多种烃类溶剂混合使用。由于甲乙酮具有沸点适中,溶解能力强、黏度低,挥发速率快、稳定、低毒,和其优异的溶解性和干燥特性等特点,不但是高分子化合物,如硝化纤维素、聚氨酯、乙烯基树脂、丙烯酸树脂、醇酸树脂、酚醛树脂、涂料、胶粘剂、油墨、磁带、医药品生产和润滑油脱蜡的优良溶剂,是“三苯”溶剂的最佳替代品。而且甲乙酮也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可用作香料、催化剂、涂料的抗脱皮剂等。广泛用于涂料、印刷油墨、粘合剂、溶剂脱蜡、化工中间体和磁带涂布等领域。

1甲乙酮的生产技术

甲乙酮的生产方法有正丁烷液相氧化法、正丁烯法、丁二烯催化水解法、异丁烯氧化法、丁烯液相氧化法、异丁苯法以及异丁醛异构化法等,本文工业生产方法主要有正丁烯法、异丁苯法。

1.1正丁烯法

正丁烯法是目前国内外工业化生产甲乙酮普遍采用的方法,它又可有一步法和两步法之分。

1.1.1正丁烯一步氧化法

20世纪60年代就研究开发出正丁烯液相一步氧化生产甲乙酮的方法存在反应过程腐蚀性强,需要昂贵的钛材料设备,副产物氯化物多,分离过程复杂等缺点。针对该法存在的不足,现已经开发出使用复合催化剂的均相工艺和多相固定床工艺,采用杂多酸均相催化氧化新工艺采用了一种新的不含氯的催化剂体系,甲乙酮的选择性可以达到90.3%。仲丁醇脱氢法的生产成本要比这种方法高。为了使该方法更有可能成为甲乙酮新的工业化生产方法。目前研究如何使催化剂在连续的循环中保持长期的活性与稳定性,如何增强抵御原料中杂质毒性的能力。

1.1.2正丁烯两步氧化法

我国的甲乙酮装置主要采用正丁烯两步氧化法进行生产,正丁烯两步氧化法目前世界上甲乙酮最主要的生产方法,是先将正丁烯水合生成仲丁醇,然后脱氢生成甲乙酮。它又包括正丁烯水合制仲丁醇和仲丁醇脱氢制甲乙酮两个反应步骤。该法产量约占世界甲乙酮总产量的80%。

1.2异丁苯法

以三氯化铝为催化剂,反应温度控制在50-70℃,正丁烯与苯经烃化反应生成异丁基苯;异丁基苯于ll0-130℃,0.1-0.49MPa压力下,液相氧化生成过氧化氢异丁基苯,然后在酸催化剂存在下分解,于20-60¨c提浓氧化液,生成甲乙酮和苯酚,最后分离精制得产品。通常情况下,每生产1t甲乙酮可联产1.26-1.28t苯酚,副产0.2-0.26t苯乙酮,丁烯利用率达67%-70%,该法的特点是反应条件温和,设备腐蚀较轻,有利于工业化生产,但工艺过程较为复杂,操作条件严格。

2国内外市场供需现状

截止到2011年年底,世界甲乙酮的总生产能力为144.7万t/a,产能主要集中在北美、西欧和亚洲地区。北美的生产能力占世界甲乙酮总生产能力的9.4%,西欧占19.7%,亚洲占62.8%。未来几年内,甲乙酮拟建项目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预计到2016年,世界甲乙酮产能将达到176.2万t/a。预计2016年世界甲乙酮需求量将达到120.5万t.2011—2016年间年均需求增长率2.4%。其中,美国需求量将达到15.5万t,同期年均需求增长率为0.9%:西欧需求量将达到16万t,同期年均需求增长率0.7%:亚洲地区需求量将达到79.2万,年均需求增长率3.1%,高于世界同期的平均增长速度。201l一2016年,涂料溶剂、粘合剂以及印刷油墨领域仍将是未来拉动甲乙酮消费增长的主要领域。我国将引领世界甲乙酮产需继续增加。亚洲地区的需求年均增长率约为3.1%。预计今后几年,全球对甲乙酮的需求将呈缓慢增长的态势,各大生产厂商都已经排除了在欧洲建设新甲乙酮生产装置的可能性。西欧需求的增长几乎持平。在自身需求快速增长的推动,我国甲乙酮能力近年骤增,主要依赖进口的局面已经有所改观。现转为主要出口国,未来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甲乙酮生产国。

3结语

纵观我国甲乙酮行业的发展,我国已经从一个甲乙酮净进VI国逐渐转变为净出121国,国内甲乙酮的供需已进入相对平稳期。因此,拟扩建甲乙酮的生产厂家应密切关注其他厂家的建设进度,慎重选择符合自身情况的生产路线实行适时的技术结构调整。积极发展工艺合成技术,分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明确目标市场。除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外,还应积极拓展途径,扩大出口,以确保甲乙酮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甲乙酮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尤其在涂料、油漆、黏合剂、油墨等领域。从总体来说,我国甲乙酮的消费领域相对较窄,主要用于涂料和粘合剂方面,随着我国甲乙酮产能和产量的不断提高,加上我国精细化工领域的快速发展,我国应该将甲乙酮的应用重点放在树脂溶剂、润滑油脱蜡以及其他高附加值精细化工产品的开发上,使其消费结构比例更加合理,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同时,应关注国家环保政策对甲乙酮市场的影响,提高甲乙酮装置的整体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曹建洛.甲乙酮生产现状及市场需求分析[J].现代化工,2005,25(6):62—65.

[2]祁俊,高南.[J].石化技术,2003,10(3):67—69.

现代精细化工技术范文第4篇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推进《*市“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的实施,加快我市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进一步增强区域竞争力,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在“十一五”期间,我市必须大力提升支柱产业竞争优势,着力推动装备产业加快发展,积极扶持都市型工业培育壮大,努力构筑和提升技术创新、产业集群、资源集约为特征的先进制造业体系,基本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优势传统产业为支柱和城市型工业为配套的产业结构。重点是深化完善五大产业发展规划,建设构筑三大产业带,积极实施五大工程,着力搭建五大服务平台。

一、深化完善五大产业发展规划

积极依托全市十二个开发区和重点工业园区,根据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实施集约开发建设,积极发展现代纺织、机械装备、医药化工、电子信息等产业和城市型工业。

(一)着力提升传统纺织业。努力走“高端纺织之路”。按照“原料优结构、面料增品种、印染提质量、服装强品牌”的发展原则,引导纺织原料向品种多、结构优、差异化、档次高方向发展,涤纶纤维重在提高差别化,化纤差别化率由目前的25%提高到40%,特种纤维比重达到30%;积极开发和应用动植物环保绿色纤维和炭纤维(CF)、芳纶(AF)等产业用纤维。织造面料重在提高面料设计开发能力,提高棉、麻、毛及其他纤维在面料中的比重,大力发展化纤纺真、多纤维混纺、复合、交织等中高档面料生产,高档时装面料比重达到30%以上,加快发展汽车内饰、医用卫生等产业用面料,产业用及家用面料的比重由目前的20%提高到50%以上。印染整理加强工艺技术的改造,积极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提高加工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提高各种面料的印染后整理技术水平,使我市印染后整理技术达到目前韩国、台湾地区的水平。服装服饰强化品牌运作,做大规模优势,增强企业知名度,提高区域品牌竞争力,市级以上名牌产品的产值率由目前的近20%提高到50%,8—10只产品成为国内外知名服装品牌。进一步提升纺织市场,加快行业研发平台建设,充分发挥纺织业独特优势,构筑高度协同的产业组织,尽快形成现代纺织产业集群。

(二)大力发展机械装备业。努力由配套制造向装备制造发展。环保机械,以重点建设诸暨环保机械生产基地为突破口,在巩固发展电除尘器国内领先地位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先进技术,以发展脱硫设备为重点,做强大气污染治理设备制造业,形成规模较大、水平较高的环保设备产业集群。纺织机械,发挥现有设备制造优势,加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加强数控化程度,大力发展高智能前道机械、节能环保型纺织机械。汽车零部件,在巩固做强汽车轮毂、万向节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汽车玻璃、汽车空调配件等产品领域,在新昌县和*县形成较大规模的产业集群。

(三)整合优化医药化工业。以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为重点,增强自主研发创新能力,做强脂溶性维生素类药、抗感染类药、心脑血管药物等原料药的研制与生产,积极开拓缓释技术、靶向制剂、透皮吸收等方面的技术,研制新型化学制剂,形成以袍江工业区和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核心的新型医药产业集群。以杭州湾精细化工产业园改造提升为重点,着力整合现有生产企业,加快淘汰污染严重、资源消耗大、技术工艺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产品;以多样化、环保化、系列化、高性能化为方向,加强对染料复合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加快发展纺织原料化学品、塑料化学品和日用化学品,形成精细化工产业集群。

(四)努力拓展电子信息业。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加快引进和开发,着力研究开发专用集成电路设计、新型元器件等微电子技术、中间件、嵌入式软件以及信息化应用平台等软件技术,平板显示器等数字音频技术、汽车电子、医疗电子等应用电子技术,重点培育新型电子元器件、半导体照明材料及芯片产业,形成光电子显示产业群。

(五)加快培育都市型工业。积极发展广就业、融合型、多功能的适合城市发展的产业。加大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力度,发展知识密集型城市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以*市区中心城二环线内为重点,着力规划实施“腾笼换鸟”计划,提升中心城市的功能。积极发展以服装设计为龙头,集加工、制造、销售、会展于一体的服装服饰产业链;以*黄酒业提升为重点的食品工业、以及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以包装设计、广告设计及数码印刷技术应用为主的包装印刷业;以现代家居和高档厨卫用品为特色的家私业。鼓励中心城区老工业厂房改建城市产业楼宇,发展总部经济。凡在中心城区发展总部经济的企业,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在税收、人才引进,以及子女受教育、住房购置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优惠。

二、建设构筑三大产业带

依托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和环境容量,着力构筑杭州湾、曹娥江和沿杭金衢高速公路三大产业带。在大力提升现有产业优势的同时,全面承接国际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转移,发展前景广阔、技术含量较高的新兴产业,积极融合“长三角”的合作与竞争,利用自身的优势,加快配套建设,努力打造上海、杭州、宁波等大城市支柱产业的配套基地、扩散产业的接纳基地和基础产业的供应基地。到2010年三大产业带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85%以上,区域内销售收入超200亿元的块状经济达到10个。对三大产业带明确重点发展的产业,要进一步细化专项发展规划,按照发展要求划定区域,并给予必要的资源配置。

(一)杭州湾产业带。重点建设现代纺织、精细化工、新型医药制造业基地。大力发展大桥经济,把握上海、宁波等大城市的产业发展趋势,积极承接发展相关配套产业,特别是借势发展以PTA、高档塑料制品和精品钢铁板材等为主的临港型工业。加快推进以杭州湾国际物流中心为重点的物流业与各种特色产品市场交易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成为*全市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二)沿杭金衢高速公路产业带。重点建设环保设备、有色金属制品、以及高档服装服饰制造业基地。到2010年,全面建成国家火炬计划诸暨环保装备产业基地,环保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依托一批大企业加快发展,着力建设以铜加工为主的有色金属制造业基地,争取铜加工业年销售收入达到450亿元;以培育服装服饰的品牌龙头企业为重点,大力吸纳国际化设计人才,提高产品设计和市场推广能力,提升袜业档次品位,力争高档袜子产量在65%以上,袜业产业规模占全球的比重达到45%以上。

(三)曹娥江产业带。充分发挥现有产业优势,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整合,在产业布局上构建“一主四区”框架,“一主”,以曹娥江下游的杭州湾南岸、*市区北面区域为主体,建设沿杭州湾纺织及化纤原料、精细化工、化学原料药产业集聚区;“四区”,*县滨海工业区以大纺织为主体的现代生态型工业新城区,国际纺织制造中心和*重要港区;上虞新区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以精细化工为主的现代生态型工业新城区,“长三角”机电、环保等高新技术为特色的制造业基地和物流服务等配套齐全的现代化新城区;袍江工业区基本形成以高新技术为重点,高新技术研发为依托,以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生物医药特色产业为主,高效率现代物流中心和相关服务相配套的产业区;嵊新工业区,努力打造集设计、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国际性领带产业中心和以生物医药中医药、机电一体化、机械配件、电机电声、高档厨具等产业为重点的制造业基地。

三、积极实施五大工程

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工业发展的综合竞争力,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服务”的原则,从企业培育、项目实施、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循环经济等方面,实施五大工程。

(一)“培大育强”工程

以培育年销售100亿大企业和培育100家优质成长型企业为目标,按照专业化分工协作和规模经济要求,加快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到2010年,争取全市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企业达到5家,50-100亿元的企业15家;大力培育100家优质成长型企业,争取每年有10家左右成长型中小企业进入骨干企业行列。

鼓励大企业大集团做强。加大产业内企业组织结构治理,提高重点产业的生产集中度。突出大企业、大集团的主业优势,坚持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相结合,加快建立适应经济全球化要求的新体制和运行模式,增强大企业集团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实力。在重点培育发展的产业中,确立一批骨干企业,引导鼓励企业由“平面扩张”发展向内涵提升集约发展转变,修订完善大企业大集团培育发展规划,调整相关扶持激励政策,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建设一批国内乃至国际知名企业,以此带动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加快中小企业的协调发展。深入推进“比速度、比效益、比创新、比实力”竞赛活动,着力培育和扶持一批在国内同行业占有优势地位、技术领先、发展前景广阔的“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加强与大企业、大集团的配套协作,积极研发生产与大企业、大集团相配套的专业化产品,从而在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形成不同层次、富有活力的配套格局。

(二)“重大技改”工程

实行自主创新和形成产业化相结合,大力推进投资结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提升产业和增强竞争力为重点,切实抓好一批单体规模大、投资结构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重大骨干项目的组织实施。“十一五”期间,重点抓好100只单体投资规模在5亿元以上的重大工业项目的建设,其中投资规模在20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达到10只。凡符合产业升级和重点鼓励发展的新兴产业,且投资在5亿元以上的重大工业建设项目,在土地、资金等要素资源配置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在公用设施配套等方面提供必要的优惠和便利。通过聚丙烯二期、工程塑料、抗肿瘤等新药、离子膜烧碱、苯胺及间苯二胺、数控加工中心、环保装备、高档电脑刺绣机、液晶显示器、车用柴油机、数字化纺机、高端有色金属深加工、有机硅单体及制品、高档面料及服装服饰、产业用及功能性纺织品等一批重大项目的组织实施,使我市工业在乙烯下游产品深加工、医药及精细化工、重大机械装备、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等领域的发展壮大和纺织等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上取得新突破。

(三)“技术创新”工程

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技术,加快行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的开发,积极发展具有广阔前景、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特色产品、高新技术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和知识密集型产品。到2010年,规模以上企业省级以上新产品产值由目前的380亿元增加到870亿元;确立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着手培育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发中心)由目前的70家增加到100家;“产学研”战略格局基本形成,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

加强企业自主创新。不断增强核心技术的创新能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鼓励企业加快技术中心(工程研发中心)建设。加快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发中心)五年的建设,力争到2010年全市制造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2%以上。凡开发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且新产品年销售收入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政府给予一定的新产品财政资助。

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有效组织共性关键技术攻关,重点加大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制造业信息化、新材料、环保、节能等关键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加快发展。

(四)“品牌培育”工程

按照“企业为主体,市场评价为基础”的原则,实施品牌培育工程,积极创建“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和“重点出口名牌”三大品牌,努力打造名牌企业群体和名牌产品集群。深化完善政策激励机制,将“*黄酒”、“*纺织”等打造为国际知名品牌;“上虞风机”、“店口五金”、“三界厨具”、“山下湖珍珠”、“松厦伞业”、“嵊州领带”、“大唐袜业”、“越城家私”、“枫桥衬衫”等产业品牌建设成为全国闻名的知名品牌,打响“*制造”的品牌。对每年市场影响最大的前三位名牌,政府给予重奖。鼓励品牌企业进一步加大名牌的经营力度,对品牌企业在品牌宣传和利用品牌实施资本经营等方面予以资助。力争到2010年市级以上名牌产品销售收入占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75%以上。争取累计有100只产品成为“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和“重点出口名牌”;50只产品在全国行业市场占有中位列第一。力争“十一五”期末,有5家以上品牌企业销售收入超100亿元。

(五)“循环经济”工程

大力发展工业循环经济。加强示范和政策引导,制定工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建立并组织实施工业循环经济评价考核体系和工业循环经济重大项目事前专家评审制度。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循环经济专项资金的作用,集中对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和绿色企业创建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推进垃圾发电、印染中水回用、废弃物综合利用、节能节电技改项目等一批循环经济重点工程;每年重点抓好50家循环经济示范企业,推广普及30项先进适用技术,切实提高纺织、化工、印染、医药等行业的资源利用效率;推进清洁生产、园区生态化改造和再生资源回收基地建设,促进企业内部的循环、生产空间的循环和社会整体的循环,推动经济发展从线性增长向循环增长转变。到2010年,全市281家重点用能企业比*年节约标煤118万吨,万元GDP能耗由目前的1.04吨标煤控制到0.83吨标煤以下。

四、努力搭建六大服务平台

重点在基础设施、人才、融资、市场、中介及公共服务方面加强平台建设,为“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实施提供服务保障。

(一)建立重点产业发展平台。对重点支持的产业,政府规划专门的特色园区,鼓励集约发展。对项目所涉及的配套设施,包括区外道路、供水、供地、排污、运输码头等公共基础设施及员工宿舍等生活设施,政府予以资助建设。

(二)建立要素服务平台。加快建设技术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根据区域产业特点和工业发展需要,引导和鼓励企业与大院名校合作共建科技研发和科技服务机构。设立企业家创新专项资金,组织企业家定期举行沙龙式的交流活动,提升企业家的素质。完善相应的企业人才引进与培养政策,建立专家博士联谊会,加快人才公寓建设。搭建企业与研究机构之间的交流、成果共享平台,开辟研究成果网上交流通道,鼓励中介机构从事信息技术服务,加速科技创新与成果的转化。

(三)建立企业融资服务平台。深化金融机构与企业的互动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银企对接活动,加大金融机构对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建立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加快企业和个人征信数据库建设;加强市内外银行与企业间的合作交流,积极引进异地股份制商业银行来绍开展业务或设立分支机构;发挥中小企业创新专项资金的作用,推动科技型企业发展壮大。

(四)完善现代市场交易平台。采取市县联动,加大中国轻纺城改造升级力度,降低商务成本,运用现代市场运作模式,提升中国轻纺城在国内国际的地位,努力形成国内外轻纺产品的集散中心、物流中心、信息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完善诸暨大唐袜业、嵊州领带等专业市场现代功能,提高档次品位。大力发展为制造业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依托产业集聚和嘉绍跨江通道的建设,创建杭州湾物流中心等一批物流企业。

现代精细化工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化工行业;环保现状;发展战略

化工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支柱性产业,发展过程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近年来,我国各省雾霾现象愈加严重,由于空气污染导致各地疾病发病几率逐渐上升,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无非是经济发展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对于环境污染现象的治理,传统方法是先污染创造经济效益,后采取治理措施,这种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尽管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但同时也导致我国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随着近年来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为了谋求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提升环保工作开展力度是十分有必要的,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和规范,以求改善化工产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污染问题,谋求行业持续发展。

1我国化工环境污染现状

化工行业作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好坏将直接影响我国经济根本,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推进化工产业建设,在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环保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化工行业在创造巨大经济利润的同时,也为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应对这一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降低化工行业发展对环境带来的污染[1]。“三废”问题治理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效,废气、废水和废渣的治理工作开展顺利,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治理效率。就权威数据机构调查显示,我国超过两千多家化工企业化工废水排放总量获得了明显的改善,2007年化工废水排放总量较之2005年减少了4%,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降低2.6%,但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呈上升趋势,其他的工业生产固体废弃物有所减少。针对化工产业的环保工作顺利开展,构建相应的化工环保机构,各地区的化工厅,各地区相继设立了环境保护办公室,大型化工企业内部设置环保部门,对化工行业生产建设起到了全面的监督和制约,健全相应的环保治理体系[2]。对于化工行业污染问题,先后成立化工清洁生产中心以及化工防治污染技术协会,从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全方位的对化工企业生产进行监督和指导。化工大中型企业为了谋求自身发展,近年来相继在内部成立环境保护管理机构以及检测中心,对化工生产各个区域和流程设立监测站,吸收更多的环保治理人才,壮大队伍规模。为了推动化工行业环保工作建设,在实际工作开展中有章可循,化工部环保部门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化工环境保护工作决定》,颁布环保工作职责范围的《化工部环保领导小组环保职责范围》等众多法规条款,结合化工行业实际发展情况,提出了更为合理的环保建设意见。化工企业在经营发展中,对于环保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企业内部推行环保生产,吸收和引进先进的环保生产技术,并以此为基础,严格遵循下发的相关环保政策以及制度规范,对于一些污染现象严重的产品优化调整,大力推广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化工企业生产“三废”排放。此外,化工行业在环保工作开展过程中,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效,已经初步研发出实用性较强的环保生产技术,化工企业每年在“三废”方面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得到了极大的缓解和改善[3]。经过了化工行业环保工作的不断完善和创新,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效,但是当前面临的发展形势仍然不是很乐观,化工行业仍然占据着全国高污染行业的榜首,主要化工污染物为二氧化硫、粉尘和烟尘、氰化物、硫化物等,还有挥发酚和铅、汞,成为当前化工产业主要污染排放物。由此看来,加强我国化工行业污染治理仍然是当前环保工作首要开展方向,结合实际情况,不断进行完善和创新。

2我国化工行业环保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2.1环保意识不足

为了保证环保工作有序开展、有章可循,我国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众多法律条款,尽管法律法规制度较为完善,但是部分化工企业在生产建设中,却将这些法律法规视若无物,重视程度普遍偏低,并未将其看做是法律法规,认为环保生产只是一种公民义务,遵不遵守无所谓[4]。究其根本,主要是由于化工企业领导干部自身环保意识不足,对法律认知程度偏低,以至于在经营和发展中,存在着严重的轻环保、重生产效益的现象,企业领导干部很少为环保分配更多的资金,即使有也只是敷衍上级检查,工作流于表面。化工企业的经营扩建中,忽视国家产业发展政策规定,盲目追求经济效益,造成建设水平过低,在无形中加剧了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对环境污染加剧,甚至有极个别的化工企业购置的环保设施一次未使用过,只是将其用作检查,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废气、废水以及废渣大肆排放到周边环境中,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从中不难看出,企业环保意识有待加强,为环保工作开展奠定基础[5]。

2.2生产水平偏低

我国化工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始终占据着不可撼动的地位,从无到有,经过了不断的改革和创新,生产技术水平以及管理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老牌化工企业较多,尤其是在改革开放期间,乡镇化工企业逐渐兴起,这些化工企业无论是生产技术还是生产设备,都远远落后于其他发达的工业国家,并且有着较为突出的高能耗、物耗的缺陷,获得的经济效益偏低。基于此,造成大量能源和资源的浪费,增加污染治理难度。但是就当前化工企业发展现状来看,尚未拥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以及治理技术对污染问题有效进行治理,加之全国范围内化工企业分布不均匀,过于零散,集中处理污染废弃物的想法难以实现。

2.3管理方法落后

化工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为了谋求更大的经济效益,降低对环境的污染,近年来始终致力于无泄露工厂以及生态环保生产,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效,但是只有少部分化工企业污染排放符合标准,不能达标的化工企业占据多数。在不能达标企业群体中,多数为中小企业,这类企业自身经济实力较弱,生产品种缺乏统一规范标准,生产技术过于落后,分布过于零散等众多问题,导致环保工作开展难度较大,成为当前首要待解决的问题之一[6]。化学企业在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方面,由于缺少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未能充分发挥现代化信息技术作用,对于其中存在的污染问题难以及时有效的进行处理,造成污染事故发生,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此外,环保治理专业技术人才的匮乏同样是影响环保管理工作开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当前我国环保科技人员更多集中在高等院校以及科研单位,停留在科研层面,企业难以吸收到更多的一线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在近几年,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为了占据更大市场份额,谋求长远发展,过于重视生产效益,而忽视了环保工作开展,环保技术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造成大量技术人才的流失,长此以往,污染问题逐渐严重,环保治理难度随之提升。

2.4治理技术水平不高

在化工科研工作开展中,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这些化工技术并不能有效满足实际环境保护技术要求,针对环保技术开发的难度,等同于生产技术的开发难度,所以在新时期化工环保科研任务较为繁重,相较于工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我国化工环保技术存在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有机废水处理技术浓度高、生化难,西方工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主要是通过催氧化法或者湿式氧化法等技术,将污染物中不可转化的大分子转化成可生化的小分子,提升污水处理效果[7]。这种技术由于较为先进,我国尚未引进。其二,焚烧技术,国外针对有机废水的处理主要采用焚烧方式,我国对高浓度废水的焚烧设备始终未得到有效改善,诸如在喷嘴和焚烧炉内的防腐处理,存在较大的缺陷,大型焚烧设备在我国仍然处于空白形势,有待加强资金投入、引进先进设备,但是这种高资金投入成为制约我国环保成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焚烧技术在化工行业的创新和开发。其三,生化处理的高效菌种研究。当前我国对于高效菌种的开发重视程度较高,但是由于化工环保行业资金投入较高,存在较大的局限性,难以进一步开展高效菌种研发工作,出现部分环保项目入水处理指标不合格的问题,由此需要企业投入大量资金购买菌种。即使购买了菌种,但是仍然缺乏足够的资金对菌种变异特性进行深入研究,难以做到全面推广。在“三废”处理过程中,由于化工生产自身特性,即使处在同一个行业,不同企业所选用的生产原料不同,企业所拥有的生产技术也不尽相同,所以生产形成的污染物存在一定差异,尤其是在农药和精细化工行业生产中,产品种类繁多,造成的污染情况较为复杂,针对污染成分采取环保治理措施,存在众多的治理难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浓度高、生化难的污水处理;②浓度高的有机废水处理;③含氰、磷废水处理;④低浓度废气处理。

3化工产业发展战略分析

3.1计划期间发展战略,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

增强环保意识,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了切实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增强全民环保意识是十分有必要的,加强各级领导干部对环保工作的重视程度是首要前提,只有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环保工作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才能更科学合理的协调两者之间关系,落实环境保护战略。保护环境并非是单纯的说说而已,需要有严明的法律法规提供保障,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内容,加强各级监督和管理,以此来规范化工企业生产行为。我国针对环境保护制定的法律规范和标准相继出台,主要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海水水质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以及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随着污染的加剧,相应的对污染物排放指标的完善越来越严格,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

3.2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化工产业布局

我国在“十五”计划期间,对工业布局以及企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主要是应环保工作要求开展工作,引进先进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推行高经济效益、能耗和污染物的经济发展模式,对于一些经济效益高,但是污染较高的产品和项目应禁止应用对于现有污染较为严重的生产工艺,需要加强技术的创新和完善,优化内部结构,对于部分污染严重,但是缺乏足够的经济实力进行治理的化工企业,可以通过重组企业内部结构,引进先进技术,推行生产集中化、大型化,降低污染面积,逐步推进环保工作。

3.3推行环保生产模式,坚持防治结合原则

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推行环保生产模式主要是强调采用清洁原料,规范清洁的生产过程,开发清洁产品,这是一个长期不间断改革过程,所以需要化工企业结合实际情况,针对企业污染点和污染面积有针对性的引进先进环保生产技术,不断优化和创新生产工艺,在治理旧有污染点的同时,防止新污染的出现。相较于中小化工企业而言,推行环保生产模式是对生产技术全面的创新和改造,实行全方位的监督和管理,以降低污染为主要工作目标。由此,企业应转变传统生产方式,优化内部结构,选择更为环保的生产材料,最大程度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4结语

综上所述,化工行业“三废”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愈加严峻,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在当前全球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化工企业推行生态环保发展战略是必然选择,在实际推行中尽管为我国化工行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化工企业需要自我进行改革,针对污染点进行创新改革,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为企业生存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杜亚明.我国煤化工行业的能耗现状及节能战略分析[J].煤炭技术,2013,13(09):11-13.

[2]戴厚良.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其技术进步战略[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2(09):1-4.

[3]刘良,花永康.我国精细化工现状及发展战略研究[J].精细化工基地信息通讯,2012(01):8-14.

[4]孟全生.当前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非国有企业现状及今后发展方向[J].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2011(12):7-15.

[5]康淑云.我国煤炭行业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及分析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15,26(10):32-40.

[6]纪寿文.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物流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2013(07):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