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现代中药发展

现代中药发展

现代中药发展

现代中药发展范文第1篇

1中兽药的优点

中兽药之所以能在现代畜牧业生产中得到如此广泛应用,主要是因为中兽药具有西药不可比拟的优势。

1.1中兽药应用理念的科学性

中兽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是建立在中兽医理论基础上的,而中兽医的基础理论内容包括阴阳说、五行说、脏腑说、气血津液说及经络说,其各个学说都贯穿着一个平衡存在、相互协调理念。在阴阳五行理论基础上的中药应用理念是十分科学的。

1.2中兽药功能的多样性

由于中草药多是动植物器官,其成分较为复杂,决定了其功能的多样性,表现出营养、调节、抗应激、抗病原体、激素样、增强免疫等多种作用,有的中药有一种作用,有的有数种作用,有的还有双向调节作用。而中药往往是多味药复合方剂,其作用面则进一步得到拓展,进而产生多方面综合作用,促使机体恢复正常生理功能。在应用中草药时必须依据中兽医理论进行辨证施治,否则起不到应有作用,同时还要注意中药抗病原体的机理不同于西药,因此要充分考虑中药特点,做到合理用药。

1.3中兽药的天然性、无残留性和无抗药性

中兽药是天然药物,目前采用的千余种中草药是中华民族从无数应用实践中筛选而确定的,是被证明对动物体有益无害的外源性精华物质,其组成成分分为两大类[1]。一是活性成分,如多糖、低聚糖、生物碱、甙类、酶类、有机醇、鞣质及多酚类、色素和挥发油等,这些成分分别有各自的独特作用,更重要的是它们相互作用显示的综合功能;二是营养成分,如淀粉、蛋白质、氨基酸、纤维素、脂肪、维生素等。这些物质原本就是生物机体的组成和维持生态平衡所不可缺少的物质,到了体内有的被吸收利用,有的被分解排出体外,即使不被排出,也对人体没有毒害作用。同时,中药经过几千年发展,未发现有抗药性,其无抗药性还可以从其作用机理解释。中药治病主要是通过调节阴阳,使其恢复平衡,其作用机理不同于西医,中药的抑菌、抗病毒甚至抗原虫多是通过扶正去邪提高动物免疫力,从而消灭病原体,因此不存在抗药性。

1.4中兽药应用的灵活性

由于中药防治疾病遵循的是辨证施治原则,因此中兽医在用中药治病时只认“证”而不管什么病,在中兽医的“证”与现代兽医的“病”产生了交叉。在治病上的灵活多样性,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一法治多病,或一方治多病,这种应用很多,如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补气法)可以治疗因营养不良引起的母畜缺乳、漏奶、不孕、母畜产后瘫痪、子宫脱、自汗、产蛋鸡疲劳综合症、脱肛等;二是一病用多法,如治疗缺乳可用补气养血法、理气活血法、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法等。中药应用历史悠久,经过前人广泛筛选已有1 000余味中药应用,具有同类作用的中药很多,而防治疾病一般用药5~20味,每类一般不超过5味,因此在应用中草药时可灵活选择。

2中兽药在现代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2.1防治畜禽疾病

在现代畜牧业生产中用中兽药防治疾病应用越来越广,涵盖了各个方面,广泛应用于防治动物的普通病、传染病、寄生虫病。在现代畜牧业生产中,中药防治动物疾病的畜禽种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1中小动物疾病。过去农民饲养猪、鸡、鸭等多为散养,很少使用中药,加之散养动物发病率较低,人们对其经济价值重视不够,很少主动用药防治。而随着中小动物规模养殖发展,其经济价值上升,其群体发病率也增加,为中药治疗疫病提供了机会,加之规模化饲养,也为中药治疗提供了有利条件。因而应用中药治疗中小动物疾病愈来愈广泛,特别是用于治疗猪、鸡、犬、羊等中小动物肠道病、呼吸道病、寄生虫病、传染病等[2-3]。

2.1.2幼龄畜禽疾病。由于幼龄畜禽消化机能不全,免疫机能不完善,容易发生很多疾病,特别是消化系统疾病,而且又难以治疗,往往造成很大损失,而中药在该方面往往可取得较好疗效,较西药有明显优势。

2.1.3应用于生产周期短的肉、蛋、奶用畜禽。由于科技发展,畜牧业生产周期逐渐缩小,肉鸡生产周期仅有50 d,肉猪缩短至到4~5个月,而奶、蛋生产周期仅为1 d左右,防治疾病使用药物很容易在畜产品中造成大量残留。因此,对于产奶、产蛋畜禽以及临近上市的产肉畜禽多选用中药治疗这类畜禽传染病、寄生虫病(特别是球虫病)以及胃肠道疾病、呼吸道病、生殖系统疾病、肉鸡腹水症等疾病,以控制畜产品中化学药品残留。

2.1.4治疗体弱畜禽。由于中药有滋补强壮、增强免疫力作用,故常用于治疗西药难以解决的体弱类畜禽疾病,并取得很好效果。

2.1.5治疗影响生产性能的疾病。现代畜牧业生产手段是消除不利因素,最大潜力挖掘生产潜力,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因此饲养户对于影响畜禽生产性能的疾病十分重视,中兽药在此方面有独到之处,治疗效果较好。

2.2抗应激

近年来,许多中兽医利用中草药进行抗应激取得较大进展,许多中药如藿香、香薷、黄芩、朱砂、五味子、刺五加、三七、黄芪、甘草、益母草等具有抗应激作用。

2.3提高产量

提高产量是畜牧业生产的主要目的之一,中兽药提高产量的作用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一是增加体重和肉料比。实践证明许多中草药制剂如补脾益气健胃、宁心安神等方剂在各类养殖业中有增重作用,同时许多抗应激、防治畜禽各类疾病的中草药方剂也有一定增重作用。二是增加产蛋。许多益气养血、补肾、健胃消食类方剂增加产蛋作用良好,一些防治鸡病的中草药方剂也对增加产蛋有很好的作用。用黄芪、当归、益母草、淫羊藿、山楂、麦芽等12味中药组成的添加剂,以0.5%比例添加于饲料中,连续观察40 d,产蛋率提高6.4个百分点,同时产破蛋、软蛋、畸形蛋率和鸡死亡率明显下降。三是增加产奶量。以补气、养血、活血为主的方剂有良好的促进产奶作用,同时,促进产乳应辨证施药,对于气滞缺乳的应用通乳散(《民间验方》):当归、王不留行、路路通、山甲、木香、瓜蒌、通草、延胡索、川芎;对于气血双亏缺乳,用黄芪、党参、熟地、当归、王不留行、穿山甲、四叶参等药。四是促进繁殖机能。用益母草、淫羊藿、阳起石配制的“催情散”可促进母猪;熟地、当归、香附等8味中草药配制成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可提高公猪的品质。

2.4改善畜产品品质

改善品质,包括改善畜产品气味、性状,增加营养,降低不良物质含量。中草药本身是一种天然添加剂,生产出的畜产品不含有毒有害物质,为人们提供更多品质优良的畜产品。

3中兽药研究现状

由于中兽药在现代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有巨大优势和广阔前景[4-5],激发了众多科研人员对中药在现代畜牧业生产中应用的研究。

3.1中兽药功能及其在现代畜牧业生产中应用研究

中药在畜牧业生产中应用研究开展的比较广泛,甚至还有更深层应用研究,利用从中草药中分离出的多糖作为免疫调节或增强剂,以提高畜禽疫(菌)苗的免疫保护率,免疫效果大大增强。

现代中药发展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天然药物 资源保护 中药现代化发展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526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339-01

中药走现代化发展之路,是建立于中医药理论、实践经验为基础上形成的药物发展模式。发挥传统重要的优势,并将其特色,结合现代科技,形成一套标准化、系统性的医药标准,成为集研究、生产、开发、销售为一体的中药管理模式[1]。中药是我国历史上一块经久不衰的丰碑,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地理环境多样,幅员辽阔,各地气候不一,从而形成多样性的生物环境,犹如天然宝库一般。近几年,人类对保健意识、回归自然意识的形成,让许多国家都在寻找天然药物。中药有副作用小、疗效独特的特点[2],获得国际上的广泛关注,天然药物被世界所认可的趋势逐渐形成。然而,天然药物资源正在逐渐减少,必须要建立保护意识,从源头开始保护中药资源,并将其特性发挥,挖掘中药的潜藏价值,实现中药现代化发展历程。

1 规范道地药物管理,提高中药质量

对中药材进行研究,是中药基础研究中的重要环节。中药的质量于疗效如何,与药材本身的质量有极大的关系。中药的本身质量,是我国中药走现代化发展历程的关键之一。天然药物也因其有优良的品质,而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认可,但质量不达标,也会使得药效降低,或药性发生改变,疗效不佳,甚至会引发不良反应[3]。

道地药材是指在生态、天然环境下所生长的药材,其大多较为集中,且在栽培、采收、加工等过程中,针对不同药物的药性,其各项步骤都有讲究。同品种药材,生长于不同地方,其药效也各有不同,治疗针对性也有所偏差。

道地药材因品质佳、疗效显著而久负盛名,其经济效果极佳,优质的中药材,是对中药品质进行评价的标准[4]。目前,中药质量大不如前,大多采取人工种植方式,其土壤选择、品质选择、使用化肥与农药、采收不当等,都会直接影响药物本身的质量,还有许多人受利益驱使,以次充好,或者以非道地药材,冒充道地药材,从而导致人们对道地药材失去信任。地理标志的相关制度实施,让市场对道地药材的识别度有效提高,可对道地药材市场混乱情况进行有效的整治,使得道地药物在种植、选材、采收、加工等每一个步骤都在严格的管理模式下进行,从而保障道地药材的整体质量。

2 天然药物资源保护

2.1 天然药物资源的现状。我国许多山区天然药物资源及其丰富,但长期以来,人们都以地大物博的思想看待资源,缺乏对自然资源该有的忧患意识,缺乏自然资源管理,导致天然药物资源如今十分匮乏,正处于急剧流失状态。在许多天然药物聚集地区,出现对天然药物掠夺式采收的情况,导致许多原本常见的中药材成了稀缺资源,天然药物资源正逐渐枯竭[5]。

目前,我国稀缺植物已达上千种,其中被列为重点保护植物中的濒危植物达四百多种。野生资源目前十分稀缺,从而导致中药现代化发展之路受到制约,也让我国中药持续性发展之路遇到严重的阻碍。目前,天然药物市场可分位三个:欧盟、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天然药物市场;韩国、日本为代表的天然汉方市场;华裔为中心的传统中药市场。如今世界各国都已经对天然药物所存在的药物价值有了明确认识,也开始对天然药物愈加重视[6]。而这样的现象,也无形之中,为天然药物市场增加了巨大压力,我国的天然药物资源正在经受着严峻考验。

2.2 对天然药物资源加大保护力度。面对日益严峻的自然资源匮乏情况,应该增强对天然药物的保护观念,树立保护措施,并对相关保护措施加强实施管理,以《野生资源保护管理条例》为执行标准,依法对野生资源进行相应的管理。对稀缺野生资源应该加大种植力度,从而保障天然药物资源能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可创建天然药材培养基地,对常用、稀缺的药材进行研究、种植、加工,从而对自然资源进行可持续性利用,提高自然资源的保护效果。

目前,因我国大气污染严重,工业化经济的扩张,对大自然进行侵占。导致大量的天然药材濒临灭种。面对这样的现状,许多人依然没有建立自然环境保护意识,导致环境污染愈演愈烈,为确保环境保护、自然保护的有效性,相关部门应该采取强硬的管理手段,遏制破坏自然资源行为。加大保护力度,不仅是制定法规,而是要提高监督力度,使其能够真正落实到位。并制定出相应的奖罚机制,对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要性进行宣传,从而使得自然资源保护意识可以根深蒂固。

3 利用分子生物技术,形成中药现代化发展

在重症治疗区域,一直都是中药的薄弱区域。虽然中药疗效稳定、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但其见效慢、无急救效果,导致在临床上应用存在局限性。中药走现代化发展之路,必须拓展其应用领域,才能重新被医学界所接纳,应用于重症治疗区域。

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通过对中药做研究,能以基因技术,将证侯相同药物基因组,以生物合成,从而研制新的中药成品。目前,中药质量不稳定,成为中药走现代化发展之路的关键性阻碍。使用基因技术,可对天然药物抗病毒、抗害虫能力进行提升,从而促进中药质量稳定性。此项技术的实施,不仅可对稀缺野生药材进行保留,也能大量繁殖,提高药物生长质量,与此同时,还能对中药中遗传的毒性去除,亦或是增强药材的药效,可创造处转基因药材,将天然药物的品种进行优化。对于许多濒临灭种的稀缺药材,也能有效的保留,成为挽救濒危药材的主要手段。在中药的现代化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分子生物技术应用于毒性较大的中药材中,能有效提高药物疾病治疗效果的同时,弱化其毒性,使其能够真正达到对症治疗的效果。许多中药材都含有毒性,过量使用或许会造成毒性反噬。在此情况下,为避免造成对患者生命安全的威胁,必须采取分子生物技术,对于常用,却有危险性药物进行研究,使其成为安全、有效的创新型药物。

4 结语

中药走现代化发展道路是必要趋势,只有走上现代化之路,才能使得中药真正走出低谷,发挥其特性,克服原本的弱项领域。中药在重症领域中,一直都不得重视,而仅局限于慢性疾病的治疗,导致中药的发展受到限制,无法真正发挥其效果。使用分子生物技术,可有效帮助中药走向现代化发展历程。

我国天然药材资源正逐渐匮乏,在此情况下,必须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对天然药材资源进行保护,建立相应的制度,并将其有效的落实。建立珍惜野生资源种植基地,也能对稀缺资源进行保护,将珍惜物种进行保留。采取分子微生物技术,也能促进野生植物的繁殖,提高其种植质量,提高抗病菌能力和抗虫害能力,以此保证了药材质量关,促进药材的整体质量,增加产量,较少资金投入。从而使得中药能够进入国际市场,被国际市场所认可。

参考文献

[1] 王海东.新形势下中医药产业国际化之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

[2] 白军锋.陕南中药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D].西北大学,2010

[3] 祖炬雄.湖南省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C].//第十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94-96

[4] 吴晶,李欣.国外天然药物专利政策分析及对我国中药保护的启示[J].中草药,2010,41(11):1909-1912

现代中药发展范文第3篇

【摘要】   论述中药 现代 化的三个阶段和目标,提出应注重单味药的基础研究,建立单味药化学成分库,采用生物 计算 机的算法概念以及生物信息学理论进行复方拟合,辅之以二重复杂体系中的相关性研究方法,探讨方剂的内在必然联系。中药现代化是一项复杂、系统和艰巨的系统工程,建议全社会应整合研发资源,多学科联合、集体攻关,才能重点突破,循序渐进,不断提升中药研究水平。

【关键词】   中药现代化 发展 阶段 生物计算机 生物信息学 中药开发思路

中药现代化是现代中药研究和发展的唯一出路,中药方剂现代化则是中药现代化的标志。笔者根据中医药发展历程和现有研究成果,结合现代 科学 技术尤其是生物计算机技术、化学生物学等新兴交叉学科的发展、应用情况,论述了中药现代化的3个进程、目标、内容及中药研究的思路,与同道商榷。

1    中药现代化的 历史 进程

       

中药现代化经历了碰撞、融合和创立3个历史进程。一百多年前,西方人用分析解剖寻找物质本原的思维方式,从天然物质中提取、分离、研究化学单体物质,并从中筛选出生理活性强,毒性小的化学药,从而奠定了近代医药学(西医药学)的物质基础及理论体系。西医药学从结构与疗效之间的关系说明药理作用,通过药物动力学和药代动力学说明药物作用和代谢的量效和时效关系。西医药学不仅物质基础清楚而且作用靶位和机理也十分明晰。中医药学始于远古的神农尝百草,经过几千年反复 总结 、概括,在几百年前就归纳、演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随着现代西医药学在我国的出现及发展,就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两种理论体系、两种思维方式、现代与古代的矛盾与碰撞。这种矛盾相互对立而又统一。这就是中药现代化的第一个历史进程——中、西医药的碰撞期。经过中、西碰撞“切磋”,中西医药学理论体系、逻辑思维方式、各自优势的互补性被认识而逐渐互相渗透、学习、吸收、消化。比如,传统中药中用温热寒凉升降沉浮来说明其基本作用。现代研究认为[1],温热升浮者兴奋,寒凉沉降者抑制,这与西医药学中的药物基本作用高度一致。但是,中西医药两者的对立也是十分突出的。民国时期国民党政府就提出过“废止旧医案”。如果中医药理论,不能与时俱进,不适应现代思维方式,“废医存药”或“废理论存经验”的声音还会再响[2]。 中西医药学都是关于疾病发生、消长、 治疗 和预防的科学。研究对象和内容高度一致。因此,两种科学体系指导下的最终行为结果是殊途同归。近年来,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思想来研究中医药理论已取得可喜的成果。如通过单味中药降气作用的研究发现[3],其有效组分能促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形成,提高了肺脏由表而内的肃降功能——载氧能力(降气)。肺腑宣发功能的现代解释就是由内而外地排出 co2、水分及能量。通过深入有效的药理研究,对揭示中医药的现代科学内涵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反过来,中医药的作用机理揭示对提高西医药的系统治疗思维也有积极作用。如从麻杏仁石甘汤作用机理的揭示:抗“应激” ——皮质激素样作用,肾上腺能的缩血管作用,卟啉类提高血氧结合率,加钙提高各种生理活性功能等等。

          

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技部等8部委制定的《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我国第一部中药现代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标志,中药现代化的进程进入中医药与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西医药学的有机融合期。这就是中药现代化的第二个进程,即包括西医药学在内的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基因时代科学技术结合传统中医药理论的两个基本清楚(物质基础、作用机理)的消化、融合、创新研究期,这是一个关键时期。通过比较研究当代西医学的方法和机理,结合中医药理论,用先进的 工业 化的剂型取代传统的个体式的中药汤剂给药形式,中药制剂在有效组分投料时的定量控制(诸如hplc定量、指纹图谱近似度的分析等),也可初步实现两个基本清楚的现代中药,是融合期的近期目标。用全息论、系统论的观点,借助生物计算机技术、生物信息学等多学科的方法,拆分出有效组分及相互作用机理,用现代科学技术说明传统医药学理论的物质基础、作用机理,从模板到规模化,以及思路、方法与目标之间的不断调整、修正,使中药真正进入国际主流市场,是融合期的长期任务。

     

第三个进程则为现代中医药学的建立、发展期。通过融合期的不断积累、不断创新,形成了在二重复杂系统论基础上的现代中医药学雏形。现代中医药学是以生物计算机技术为核心,以三维矛盾体系为骨架的科学。是一门以易经学理论为指导,进行数、象、理、占、修的全面健康的科学。数象理占是易学的基本内容,修是基于占而集养生、预防和治疗为一体的健康行为。这种涵盖社会学、心 理学 的医学,可医治因躁狂和抑郁为特征的、西方(近代)医学无力医治的社会性精神病、恐怖性精神障碍等社会疾患,开创人类健康科学的新纪元。

2    中药现代化的研究成果为传统中医药理论赋予了新的科学内涵        

通过用现代的价值观比较中西医药学的理论体系、客观性及可重复性来判别其科学性,这种判别在 中国 传统医学上也发生过激烈的争论[4]。

2.1    在理论体系方面,西医药学主要以对立统一的理论体系,这种理论体系是建立在单一矛盾或主要支配地位的矛盾关系学说上的,通过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来判断疾病与治疗的发展趋势;而中医药学则以对立统一基础上的阴阳五行学说或者说以三维矛盾关系来判断疾病与治疗的发展趋势。作为中医药学的理论体系,是一种多重矛盾复杂系统的矛盾运动 规律 ,这一点可随着群子统计力学在此方面的深入研究而获得映证[5]。没有中医药理论的现代化,并非中药现代化[6]。

2.2    在逻辑思维方式方面,西医药学(严格讲是近代医学)主要以分析、解剖的外延思维方式,直观易懂;中医药学主要是以归纳、总结的内含方式。这种内含型的逻辑思维方式难懂,不易理解。这是对复杂体系研究的最直接的方法,通过统计分析,找到主要因素、必然联系,再建立明确的函数依存关系。随着中药现代化的推进,两种逻辑思维方式会逐渐互补、融合、统一。

2.3    臟象概念及关系的不同,这是中医药现代化最为困难的课题,西方医学臟象体系是建立在完整的解剖和细胞学说等科学体系比较成熟的时期,而中医药学臟象学说则建立在解剖关系还不成熟的时代。比如,中医的肾,包括了西医中的肾脏、生殖系、免疫、泌尿、内分泌等;中医脾包括了西医中的脾和胰等。

2.4    中、西医药学研究对象的数学模型是不同的。西医药学的研究对象是确定性数量关系,如同几何中的特殊图形,而在中医药学中研究对象是不确定性数量关系,如同几何中的一般图形。解一般图形要比解特殊图形难得多。要求得一般图形的真解,就要去求一般图形的区间积分,就要知道其封闭函数。也就是说,中药研究要走生物信息学的系统研究之路,综合运用生物计算机、生物信息学、化学生物学等基因时代的新兴学科理论成为中药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由不确定到确定,从偶然到必然,从特殊到一般,这是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中医药科学的发展也不例外。

3    中药现代化的目标、内容与方法

          

中药现代化的目标是研究作用物质清楚、目标明确和机理清楚的新中药复方制剂;研究中药复方的组方规律、理论,并把传统理论赋予现代科学内涵,奠定中药学理论与方法学基础,建立现代中医药学,研发出能进入国际主流市场的现代中药[7-10],确立中医药的国际地位。

     

方剂是一个复杂体系,人体也是一个复杂体系,面对这么一个双重复杂的体系,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基本研究思路是:从不确定性的数学模型到确定性的数学模型(横向),从简单到复杂直到精确螺旋上升(纵向)。通常采用拆分或相关性统计法,或用组分配伍法等方法研究从不确定性到确定性的研究对象。对复杂体系的研究,最致命的缺陷是“以偏概全”,关键是如何“统览全局、抓住主要矛盾,去伪存真、去粗取精”。随着生物信息学和化学生物学的发展,中药复方研究中的这个问题被迎刃而解,不仅能从中药复方研究的组分“信息海洋”中解放出来,而且还能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的层次发现亚细胞器水平的生物大分子有效组分,并且不会遗漏微量组分。未来基于计算机模糊识别分析、组装技术的研究手段,可以智能管理、分析单味药中新发现组分或炮制、配伍、制备或体内过程中的新生组分,使中药复方研究质量的螺旋式提高成为可能。

     

中药复方研究[11-18]通常以经临床验证疗效确切的经典验方及传统工艺为起点,用传统途径给药(汤、丸、散等),应用 现代 研究方法和手段,进行全方位的临床观察(所有生命特征及病理变化),特别要观察该药的直接作用、调节作用、全身作用和局部作用;对免疫、激素水平、血流变及血气分析、微循环等因素进行先进、可靠的临床检验。应用已有研究成果,对有效组分进行基本的判断,制订全面而详细的有效组分的提取方案和药理作用研究的动物模型,进行药理研究;建立具有智能模糊识别、管理、分析和数据挖掘功能的单味药化学成分库,对经过系统折分的药理分析(用均匀或正交法设计的实验)而筛选出的有效组分建立方剂有效组分(簇或部位),再应用组分配伍的方法进行疗效复原研究。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中药有效组分指针性成分的药动学、药代学研究、以及血清和尿中有效组分及代谢产物的研究(并反推有效组成),用放射示踪或其他手段进行作用靶位和机理的研究[19-21]。

        

为了评价多种药物对疾病不同环节的综合作用,王智民[22]等人提出了用“水闸门”评价法,认为对中药复方的药效观察指标应坚持整体性和独特性作用的统一,如抑菌、抗炎、抗氧化作用等对循环系统、内分泌、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免疫系统等的影响、对平滑肌等的广泛而全面的直接或调节作用等。两种医学体系——中医和西医、一个研究对象——患病的人体,应该有相同的诊疗判断标准[23],故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世界公认的、客观的临床疗效及实验药理评价体系具有划时代意义。

4    整合有效资源,不断提高中药研究水平

4.1    从生物信息学的技术高度和方法来研究并建立单味药(单方)化学成分库和复方有效组分库,组织跨学科队伍联合攻关,提高中药研发的起点和质量 [24]。

          

借助 计算 机、数学、物理、化学等多种技术研究中药的设想,是一条既快又省的科研思路,可避免不必要的低水平重复,从而提高中药复方的研究水平。目前关键在于有关学科之间的协作,并加速培养一批在数学、物理、信息 科学 、计算机科学、中医药学以及分子生物学方面均有造诣的跨学科人才,组建一支队伍进行联合攻关[25]。对中药复方的研究,既要善于将传统中医理论与当代最新科技手段结合,又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才能找到新的突破口。

          

近年来,组分配合理论是研究的一个热点。笔者认为,在研究中要避免“丢西瓜捡芝麻”。例如,众所周知,麻黄的主要有效成分是麻黄碱,如果忽略了另外一种成分——麻黄卟啉铜钠,就会误导对麻黄中真正的有效成分的判断。因为金属卟啉,尤其是血红素中的卟啉fe ( ⅱ),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一种载氧体,这种载氧体是比麻黄碱扩张血管更有意义的生理活性物质[25,26]。由于对单味药材及方剂的认识是渐进性的,决定了中药研究的渐进性,因此,建立开放式的、累积性的智能成分数据库是非常有必要的。

4.2    循序渐进、不断提高是中药研发的科学思路

          

由于中药复方的复杂性,加上中医证的模型研究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上述方法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中药复方,必须开发一种适用的模式,膜分离、大孔吸附树脂、逆流萃取技术、超滤、超临界萃取等新技术的应用,较大程度上减少了服用量,且能分阶段做到组分基本清楚,机理基本明白。现阶段重点目标是工艺可行、质量可控,临床安全、疗效稳定、可靠;研究思路是利用中医几千年实践的基础,用公认、客观、合理的临床指标,用dme和循证医学的方法设计临床“筛选”方案,从临床出发,从生物效应找“活性”物质,从活性再研究合适的“精制”工艺。在当前科学技术条件下,适度控制中药新药的研发,重点放在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确凿证据方面,尤其是疗效方面要从国际层面达成共识,逐步达到2个基本清楚,具有里程碑的意义[27-29]。

5    结论

            

紧紧抓住中药现代化的 历史 机遇和挑战,集中力量对“经过临床验证筛选”的经典方进行系统(筛选)研究,从单味药的全成分研究(全部生物活性物质信息),到中药复方为核心的整体有效成组学与生物效应间的相关性及相互作用研究,通过系统、科学的拆分分析,研究方剂中的主要活性组分、作用机理和相互配伍的机理,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些模板、智能化数据库及中药信息技术处理平台,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调整和修订,以提高中药研究的质量和效率。

     

组织数学、物理、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中医药学以及生物学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现代医药学方面专家组成《中药现代化示范工程》集成项目攻关组,制订相应的质量保证体系的系列指导原则,如《单味及复方有效成分(簇)库、有效组分化学及生物效应相互作用的中药现代化研究指导原则》、《工艺学的中药现代化研究指导原则》、《单味药及复方药理的中药现代化研究指导原则》、《药材及复方中药质量控制的中药现代化研究指导原则》;合理配置资源及成果的所有权、共享权等措施,建立复方中药的产业化示范基地,充分利用人力、财力等研发资源保证工程质量和效率,由临床有效、质量稳定深入到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直至终极目标,不断进行“优效性”评估,分步实施,加速实现中药现代化。

     

本文承蒙林华庆教授热忱指导、斧正,特此致谢!

【 参考 文献 】

 

现代中药发展范文第4篇

摘 要:国际化医药市场环境对我国的传统民族医药产业--中药的发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了在国际化医药市场中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应该加强对中医药产业中不足及优势的分析。本文从中药的特色入手,对中药现代化的主旋律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创新;中药;现代化

前言:在我国,中药有着十分悠久的发展历史。扁鹊、华佗等神医用中药救人的故事人们早已耳熟能详。与中药在我国的流传和发展不同,中药的现代化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和影响:非华人社会的人们习惯利用西药治疗自身疾病,他们难以理解和接受中药,并对中药的药效及安全性持怀疑态度。因此,中药的现代化发展应加强对各类阻碍问题的解决。

1特色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关键组成部分,其与西药在理论体系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从本质角度来讲,中药的特色性特点是其能够在医疗领域中占据主要地位的基本原因。随着人们健康理念、对疾病认知的不断变化,人们的诊疗需求逐渐从传统的疾病治疗模式转化成集机体保健、疾病预防、疾病治疗以及后期康复与一体的多维度模式。就西药而言,人们医疗保健需求的变化要求相关人员加强各种化学合成物的分析[1]。从西药研究成效来看,整个研究过程周期较长,所得合成西药毒副作用相对较大,且所需难度及成本相对较高。

相比之下,中药的优势较为明显。为满足人们的保健、养生需求,可以加强对中药的分析和研究。从目前我国的中药应用现状来看,中药已经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老年性疾病以及其他相关疑难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工作中取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由于中药的药效是基于各类中药成分间的协同作用产生的,因此患者服用中药后基本不会对药物产生依赖性或抗药性,其疗效较为显著。在中药的现代化发展历程中,应对西药冲击的主要发展战略为:充分发挥中药的特色,结合人们的实际需求开展中药的开发及实践,进而扩大中药在医疗健康市场中的占有率。

2规范

从中药的发展历史来看,中药在我国的应用历史十分悠久。在这种背景中,国人对中药的接受及认可已经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习惯。而对于西方国家的民众而言,他们更加相信各种科学技术。在文化差异的鸿沟之下,部分现代科学技术方法无法准确揭示中药药效的产生机理和药性。这种现象对中药的现代化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面对人们对中药现代化普及发展安全性的要求,现有的科学技术及中药研究工作难以得出各种复方天然药物的准确安全性数据及药性数据。作为我国传统产业、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药的普及应用过程中,相关人员过分重视其从中药推广中获得的经济利润,并未对中药研发及产品生产等方面制定完善、标准的制度规范。为了促进中药现代化发展目的的实现,应该加强对中药作用机理、成药研制药性分析说明等质量标准及理论体系的规范。在提升其规范水平的同时,促进西方国家对中药的接纳和应用。

3创新

医疗健康保健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二者之间的密切关联决定着中医药产业发展形势的严峻性:在竞争性市场环境中,中药的发展需要将创新作为基本原则,不断根据市场需求对自身进行调节,进而提升中药产业发展与市场变化要求之间的契合性水平。

从我国目前的中药发展现状来看,中药的现代化发展已经在某些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但就创新层面而言,该领域发展的创新能力严重不足。我国在中药上的药材资源储备优势和丰富的应用经验为中药的创新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在后续的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应该深入完善中药研发系统。除了已经取得良好应用成效的疾病类型之外,中药现代化创新发展应该将西药难以治愈的疑难病种作为主要目标[2]。结合人们在用药方法、剂型等方面的偏好,研发出药效极佳、方便安全的创新型中药产品,在扩大中药应用范畴的同时,促进中药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更好地发挥我国这一传统医药产业的惊人魅力。

4发展

在以往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中医药发展多以自给自足模式为主。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经济发展由传统的独立发展模式转化为多元化发展模式。这种变化对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从目前我国的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来看,除了少数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的中药成品之外,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整体趋势以受西药挤占、产品出口发展速度较慢为主。引发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第一,内部原因。中医药企业良莠不齐,部分企业为从开放性的医疗市场中获得更多的经济利润,为客户提供质量不合格的中成药产品。这种发展方式虽然为企业带来了短期利益,但从长远角度来讲,这种变化严重危害了我国中成药产品的药效以及中医药产业的对外声誉。此外,干扰我国中药现代化发展的内部原因包含各类中成药产品的包装问题。以中药在保健市场中的竞争为例,相关企业并不重视中药产品的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其在产品外包装方面与西药产品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为实现中药的现代化发展、良性发展目的,应该加强对中药产品质量及产品包装的监管和优化。这一发展目标要求中医药企业首先树立正确的发展认知:一个企业的长远发展建立持续为市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的基础上。在这种发展观念的引导下,中医药企业需按照相关监管部门的要求,严格控制中成药产品的质量,并参照其他优秀企业的西药产品包装,自主完成中成药产品的包装优化设计,促进中药产品优势的有立发挥。

第二,外部因素:出口秩序因素。在国际化医药市场中,中药出口制度规定尚不完善,在实际的出口过程中,西药以其丰富的出口经验对中药产品的出口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面对这种情况,为优化我国中药的出口发展现状,应在完善中药药性、安全性分析体系的同时,结合当前国际医药市场的发展现状,提出优化中药出口制度的优化策略,为中药现代化出口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从我国近十余年的中药发展现状来看,2000年,我国中药年出口额占国际植物药市场份额的比例约为5%。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后,这一比重发生了显著增加。以2016年的数据为例,中药年出口额占比约为20%左右。这一数据表明:中药在际医药主流市场中的认可程度发生了显著提升。但与西药的占比状况相比,中药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在后续的中药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中药应该在坚持自身治疗药物角色的同时,扩大自身在治疗及保健领域的占比。

结论:中药是我国的特色传统民族产业之一。在竞争性的国际医药市场环境中,中药的现代化发展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特色优势,利用不断完善的药性研究和安全性研究满足人们对中药药效信息的需求。同时,还应该提升中药产品生产、研发等环节的规范性水平,利用创新技术获得西药难治愈疾病的中药产品,以实现中药在国际医药市场上的良性发展和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现代中药发展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现代生物科学 传统中医药学 结合 应用

就我国目前广泛流行和应用的医学体系来说,主要包括现代生物科学和传统中医药学。中医药学有着漫长的发展历史,是我国长期临证实践的积累和总结,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结晶。对于现代生物科学而言,其基于现代的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以最新的科技为支撑,是由国外产生发展而来。目前我国医用治疗护理对于两种医学体系均有应用,但两者的结合性并不强,未能发挥两者的优势和长处。这就要求我国在发展不同医学体系的同时,强化两者的结合应用研究。

一、现代生物科学和传统中医药学概述

(一)现代生物科学概述

所谓现代生物科学,指的是利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对生物有机体于分子和细胞水平进行有效的设计和操作,实现物种质量的改良,并优化生命大分子的物质或特性。当前的现代生物科学包括多个核心技术,以基因工程为核心,以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酶工程等为组成部分。现代生物科学的应用范围较为广泛,不仅医药卫生领域能够有效利用,化学、能源和冶金等工业领域均能有效利用。其中医药卫生领域是最早且应用最广泛、效果最为显著的一个领域。

(二)传统中医药学概述

传统中医药学以我国长期的临床实践和丰富的传统文化为基础,逐步发展形成医学理论和实践体系。中医药学以整体观念作为核心思想,并通过辨证论治作为主要的实践指导。中医药学认为人体是有机整体,通过整体和功能、时间和空间的有机统一角度,在认识人体生命现象的基础上,逐步探讨并延伸出医学命题,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

二、传统中医药学对现代生物科学发展的启示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与世界的交流和互动越来越频繁,在医学的探讨和交流关系上也更加密切。传统中医药学凭借其独特的医学理念,不仅在医用治疗和护理上有着显著优势,对于现代生物科学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传统中医药学以整体观作为理论研究和医疗实践的指导思想,以阴和阳来概括人体生理和病理特征,通过阴阳的矛盾中和来探讨人体生命动态平衡问题,并逐步延伸到自然药物的生物属性上。中医药学中对于机体整体功能的关注以及机体病理变化与自然动植物性能的系统化分析,均与现代生物药学不谋而合。传统中医药学累积的中药复方复杂且繁多,化学成分复杂,为现代生物科学研究提供了巨大宝库。就目前而言,青蒿素和三氧化二砷等药物,均是由传统中医药学中的复方中提炼而来。通过对复方活性成分的追踪,得出能用于实践生产和医用治疗的药物。此外,从茵陈蒿汤中发现二甲基和七叶苷原等,为遗传和获得性黄疸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突破。

三、现代生物科学对中医药学发展的启示和帮助

现代生物科学借助于不断发展的现代科技,其不仅实现了自身医学体系的发展,还对中医药学产生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尤其是现代生物科学传感技术的发展,使得中医药学的传感技术应用也有了巨大进步。

首先,现代生物科学中的物理传感器催生了中医脉诊仪。利用传感器探头采集患者的脉象信息,实现了中医脉诊的定量化和标准化。其次,在化学传感器基础上产生的经络传感针,不仅实现了中医针刺理法的医治目的,还能对人体微区进行动态监测。此外,基于仿生传感器产生的中医药嗅觉味觉研究,实现了中药药性和五味的定性分析,且通过定量描述,为中药理论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持。总而言之,现代生物科学的现代技术能够极大帮助传统中医药学的延伸和发展,一方面不断提升中医诊断治疗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则极大推动了中药理论研究的现代化。

四、结语

现代医学的发展必将是优势共长和多元融合的发展方向,现代生物科学和传统中医药学有着各自的优势和长处,实现两者的共同促进和结合,是我国医学研究和实践者必须重点关注的内容。利用现代生物科学提升传统中医药学的技术水平,并以传统中医药学来拓宽现代生物科学的研究领域和范畴,才能为人类医学水平的提高提供强劲动力。

参考文献:

[1]史大卓,刘京,康景轩.传统中医药学和现代系统生物医学的碰撞和启示[J].中医杂志,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