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海外经营过程管理

海外经营过程管理

摘要:合适的股权安排是实现跨国公司海外经营收益最大化的关键之一。从跨国投资角度来看,股权安排是一个动态选择的过程,既包括跨国公司初入东道国时的股权安排,也包括经营若干年后对股权安排作出的重新调整。本文在对不同股权安排的优劣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在中国的跨国公司股权安排变动为例,阐述不同阶段跨国公司应通过什么样的股权安排来实现其经营目标。

关键词:跨国公司;海外经营;股权安排

跨国公司在海外经营股权安排上的选择,是一个以跨国公司母公司为主体,以全球经营战略为利益指向,综合考虑各方因素不断进行决策的动态过程。

一、跨国公司海外经营过程中的股权安排

股权安排直接与利益分配和风险分担等相联系,合适的股权安排是跨国公司海外经营的关键之一,也是跨国公司对海外子公司实现控制权进而实现其全球战略的核心要素。而其他控制手段,如关键职位的任命权、技术和资源分配权等,大多是股权的衍生物。跨国公司海外经营的股权安排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全部拥有。指母公司全部拥有或拥有子公司95%以上的股份。此时,子公司即为跨国公司的独资子公司。对跨国公司来讲,独资子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可直接掌控,能完全实施跨国公司的整体战略,避免合资等方式引起的矛盾与冲突,并独享超额利润。但有些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情况变幻莫测,独资子公司承受的风险较大。

(二)部分拥有。指母公司拥有子公司股权在5%-95%之间。按具体拥有股权的多少,还可分为:多数股权形式,通常为股权的50%~95%;对等拥有,即母公司与合伙人各拥有子公司50%的股权;少数股权形式,通常为股权的5%~50%。在部分拥有股权情况下,跨国公司能充分利用当地合伙人的优势,而且更容易被当地政府和人们所接受。但部分拥有时双方容易产生矛盾和纠纷,不利于跨国公司的统一控制和协调。

(三)非股权安排(契约经营)。通常指母公司不拥有,或只拥有子公司5%以下的股权。非股权安排方式往往被视为股权安排的特例。在该方式下,跨国公司往往通过特许授权、特许经营、合同制造等方式实现海外经营。此方式风险比较小,而且使跨国公司在股权参与受限制或不被允许的情况下,仍能参与当地的生产经营活动。但对跨国公司来说,实施的控制力和影响力最小。

二、跨国公司选择不同股权安排的影响因素

对跨国公司来说,在选择海外子公司的股权安排时,要综合考虑东道国及自身的因素。至于哪些因素在不同的东道国、不同的时间段成为主要因素,则需要跨国公司制定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判。

(一)东道国方面的因素。东道国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三个方面。

1.政治因素。包括东道国政府的政局是否稳定、当地的民族主义情绪如何等。如果东道国政局不很稳定,而且当地民族主义情绪比较高涨,跨国公司往往不会考虑独资的方式,而更倾向于合资或非股权安排方式。

2.经济因素。包括东道国的信用度、对跨国公司投资的政策、当地合伙人情况等。东道国信用度包括东道国是否存在金融抑制,货币是否稳定。如果东道国信用度不高,跨国公司一般不会选择独资方式。东道国对跨国公司投资的政策包括鼓励与限制政策、具体投资行业的规定、投资股权比例限制等,而且政策的连续性和兑现程度也直接影响跨国公司当期和下一期的股权安排。当地合伙人情况主要看其是否有市场、营销渠道、融资能力、与政府的关系等方面的优势,以及与跨国公司的经营目标和理念是否一致等。跨国公司在当地找到合适的合伙人时,往往会采取合资形式,通过谈判确定股权份额,甚至会先与合伙人以非股权安排的方式进行合作,待条件成熟再考虑合资等方式。

3.社会文化因素。包括东道国的语言、人们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及对外来文化的接受能力和接受程度等。一般来说,东道国与跨国公司母国的社会文化差异越显著,跨国公司越不会选择独资的方式。

(二)跨国公司自身的因素。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经营目标、跨国管理经验等是影响股权选择的重要因素。

1.竞争优势。当跨国公司拥有工业产权与知识产权优势时,一般会选择在东道国建立独资企业,这样既能保护其新技术和产权,也可以获得超额利润。反之,若转移到东道国的技术、产品已相对过时,往往不会考虑独资的方式。如果跨国公司拥有在东道国从事经营所必需的主要资源,就不会选择与别人分享股权的方式;如果以利用当地的资源为主,那么大多会采取合资方式。

2.全球战略目标。如果跨国公司以增强对东道国经营环境适应能力和进入当地市场为战略目标,往往会倾向于选择合资或非股权安排方式,以充分利用东道国当地合伙人的优势。有些跨国公司期望能在全球实施统一的控制,避免不同市场间的冲突。此时,往往倾向于全部股权或多数股权形式。

3.管理的经验。如果跨国公司在海外一直倾向于某种方式如独资经营,在这方面拥有大量管理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那么其股权选择也会倾向于原来的方式。随着对东道国制度、政策、文化、市场等的进一步了解,跨国公司会逐步减少对当地合伙人的依赖,并倾向于提高股权比例。

三、跨国公司海外经营过程中的股权策略

中国商务部研究院以《商业周刊》全球1000强跨国企业为主,对其2005~2007年在华的投资趋势进行调研(以下简称“调研结果”)。本文以此调研的部分数据为主,对在华跨国公司的股权安排选择进行分析。

(一)跨国公司初入东道国的股权安排。在初入东道国时期,跨国公司如果更关注争取良好的经营环境、获得有利的资源条件等,较理性的选择是合资或非股权合作模式。从成本角度考虑,由于是初次进入东道国,由经营环境的不确定带来的外部风险成本较大,因而选择合资或非股权合作有利于跨国公司分摊这部分成本。如果东道国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由于政府对外方股权占比限制较严格,而且市场发育相对不完善,则合资或非股权合作经营更有利于进入东道国。“调研结果”显示,跨国公司在尝试进入中国阶段,通常采取“介入性投资”,即象征性地与中国企业共同出资,参股比例较低,且不占经营主导权。这充分显示了跨国公司“限制了最初进入的风险,以后的扩张或终止投资取决于合资企业的经营业绩或者其他战略动机”。

(二)进入东道国后的股权调整。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经营若干年后,随着东道国及自身影响因素的变化,会适时对原来的股权安排做出调整。

1.增加股权直至独资。出于统一、协调其经营战略及获取更大的投资收益考虑,对原非股权安排项目,跨国公司倾向于将契约中约定的权利如版权、专利、商标权、技术诀窍等折合成股本投入,从而取得少数股权或多数股权,成为合资经营甚至独资经营模式。对原来的部分拥有的股权安排方式,跨国公司往往会倾向于掌握更大的控制权。因为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东道国政府尤其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对外资股权占比管制可能趋于放松,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水平不断提高,市场更趋有效,而跨国公司对东道国资源和当地合伙人的依赖性也逐步下降。随着经营经验的积累,由经营环境不确定性带来的外部风险成本逐渐减少。所以,跨国公司为确保经营利益,逐渐倾向于通过增资扩股掌握控股权甚至转为独资企业。

“调研结果”显示,经过尝试进入之后,在华投资企业中,跨国公司的独资、控股、实质性投资比例增加。在影响跨国公司继续投资区位选择的因素中,政策的连续性和兑现度成为首要因素。部分产品供应行业在特定地区的聚集对行业的规模扩张起到积极作用,形成吸引其他供应商、成品制造商进入该地区的良性循环。同时,“调研结果”还显示,在生产投资方面,有57%的跨国公司投资倾向于独资新建,高于37%的与企业合资的比例。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跨国公司治理课题组”从1999年起对天津开发区200家三资企业(注册资本1000万美元以上)历时两年的调查也表明这一趋势,即:在华跨国公司经营几年后,外方投资者增资扩股行为极为普遍,独资倾向日趋明显。

2.减少股权直至资本退出的策略。减少股权直至资本退出,是跨国公司保护既得利益及最大限度避免继续损失的重要策略。从跨国公司角度看,可能出于以下原因:经营效果未能达到最初的预定目标;跨国公司全球战略发生变化;与当地合资方矛盾重重;独资企业引起当地民族主义情绪问题等。从东道国的角度看,可能在政治、经济或文化等方面出现重大变化。此时,跨国公司就会减少现有股权份额,或是撤出全部投资,出售、清算在东道国的资产。如,20世纪90年代,中国在吸引外资进入发电项目时,有“固定回报率”的保证,但2002年国务院声明“固定回报率”属于违规优惠政策。因此,地方政府与外资订立的这些协议纷纷无效,最终导致外商大量撤资。跨国公司一般很少采用此种策略,虽然该策略是保护跨国公司既得利益免受损失的最好方法,但也会造成公司短期经营损失,并由此可能破坏与东道国政府的关系而造成长期损失。从“调研结果”看,虽然仅有1%的跨国公司选择退出,但不能轻视。

四、结论

股权安排是跨国公司实现其海外经营目标的一个核心策略,随着时间的推移,与东道国和跨国公司相关的各种因素均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因此,股权安排也处于动态调整中。分析跨国公司在华股权安排变动情况,可发现以下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在较多影响因素中,政策的连续性和兑现度是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区位选择的最重要因素。对此,各级政府应予以高度重视,在具体操作中要确保政策制定和实施的一致性。

(二)东道国其它因素影响相对不明显。这主要缘于以下原因:一是中国政局稳定,而且随着中国政府切实履行入世承诺,各种限制外资进入的政策法规逐渐取消,为跨国公司的进入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二是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政府和市场的边界进一步合理、明晰,政府的行政干预逐渐减少,倾向于通过宏观调控来防止经济过度波动,通过完善市场规则来促进企业间的有序竞争。三是经过多年来的对外开放,跨国公司对中国的社会文化已有较深入的了解。

(三)正确看待部分行业在特定地区的集聚。产业集群的存在,一方面能吸引相关外资的进入,形成良性循环,但也促使原有跨国公司增加股权以至独资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产业集群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跨国公司撤资的障碍与机会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