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通信工程校企合作分析

高校通信工程校企合作分析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企业是用人单位,我们一定要做到供需结合,才能实现无缝对接”。同时大会还审议通过了《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校企合作宣言》,说明我省乃至全国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和校企合作的高度重视。为了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产学研的相互结合,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各地方高校多年来一直在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就实际情况来看,校企合作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不足,政府支持校企合作的力度不足等。

1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和特征分析

近年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探索出多种不同的校企合作形式,开展了校企合作的多种实践。根据校企合作中企业和学校参与方式和参与程度的不同,大致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模式:

1.1学校主导-企业配合模式

在该模式下,一般由学校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并承担大部分培养任务,而企业则处于“配合”的辅助地位。企业是根据学校提出的要求,提供相应的条件或协助完成部分培养任务,其中主要以实践教学环节居多。这种合作模式是较早出现并且现在仍然在很多高校实施着。

1.2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在该模式下,高校人才培养实行校企联合,共同培养人才,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研究和制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较第一种合作模式而言,企业参与的深度和广度都大为增加,甚至在部分环节企业起着主导作业。这种模式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目前部分高校采用这样的模式。

1.3校企实体合作型模式

在该模式中,企业是全方位的整体参与、深层参与,在管理上实行一体化管理,如在学校中建企业、企业中建学校、校企共建企业等实体合作形式,或企业以设备、场地、技术、师资、资金等多种形式向高校院校注入股份,以股东身份直接参与办学过程和学校人才培养,并分享办学效益。这种合作企业在人才培养的很多方面都具有主导地位,学校和企业没有明显的界限[4]。这类合作模式首先在部分高职院校里试点。在前两种模式中,共同特征是以学校为本位,不同的是企业参与程度和形式的差异,因此这种校企合作模式称之为“学校本位模式[5]”。在这种合作模式中,学校起着主导作用,也承担更大的责任,学校创建有利于技术培养的实训条件。在目前已形成的校企合作中,大多都是学校主动在企业界寻求合作伙伴,而主动寻求与学校合作培养人才的企业则较少,企方与学校的合作只停留在订单培养、项目支持、实践基地建设、员工培训等方面。而第三种合作模式则要求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和专业教学计划,尤其是高年级专业课的设置及实践环节的内容,使其面向工程实际;共同开发相关课程,共建校内外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制定实习实训内容,共同完成毕业设计任务,企业参与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具有工程经验的双能型教师,从而提高实践教学的能力和水平等。

2我校通信工程专业校企合作模式

为适应新形势下高校的改革和发展,切实加强省级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更好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更好的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能够培养有市场竞争力、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人才,我院通信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提出了基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1“实训-实习-就业”一条龙服务

实训和实习是通信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实践环节,是学生与企业实现“零距离接触”的大好时机,是企业和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了解的平台和纽带[6],实现“实训-实习-就业”一条龙服务,开创了校企合作的一个新模式。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杰赛科技)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创新型企业和广州市重点软件企业,业务范围涵盖电子信息与通信领域,可设计生产多种电子通信产品和提供多种服务。我校通信工程专业与杰赛科技签订了长效的校企合作协议,在学生的实训、实习、就业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深度合作。广州杰赛科技不仅是我校的实训基地,并且将毕业前的实习和即将的就业捆绑在一起,凡是到杰赛科技实习的学生经双方考查协商都可以到杰赛科技就业,不仅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而且为企业挑选人才提供了“面对面”的机会。

2.2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师资力量

通信工程专业是我院的新建专业,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年轻教师偏多,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较少,并且有行业或企业背景的老师很少。为了加强师资力量,改善师资结构,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来加强校企合作。“走出去”的形式多样。一是学院领导和通信教研室老师多次到本地通信企业如中国电信六安分公司、中国移动六安分公司、中国联通六安分公司等,深入调研,参观访问,研讨企业对通信工程专业学生的具体需求,调研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实训室建设的新思路。二是轮流委派教师到企业挂职,积极加强“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三是积极组织学生到有关通信企业实习、实训,并将部分同学的毕业设计工作交由企业完成,毕业设计的指导老师也由企业指定。另一方面,我们采用“请进来”的方式,邀请企业专家到我校担任“特聘教授”,为通信工程专业学生授课或做报告,让学生真切感受企业的一线运营状况,使学校教学和企业实际运营状况“亲密接触”;邀请企业专家参与制定通信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力求使培养的人才适合企业需求。

2.3引入行业、企业岗位标准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是将行业、企业岗位标准和用人标准引入应用型人才培养,行业、企业与学院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专业核心课程的考试标准、专业建设标准等。二是将课程设置与岗位能力结合。加强对岗位能力的分析与分解,按照岗位能力中的技能点设置课程。如《光纤通信》、《单片机开发及应用》、《移动网的仿真和规划》等专业课程全部由与专业对接的企业提供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三是以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为主线,深化教学改革,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构建完整合理地工程实践培养体系,探索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2.4校企协作探索专业综合改革

为了加强省级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更好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本着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经过友好协商,我院与中国移动六安分公司、中国电信六安分公司、安徽省渠道网络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等就合作共建通信工程专业达成协议,双方就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和专业教学计划,共同开发相关课程,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制定实习实训内容,共同完成毕业设计任务,共建双能结构教学团队等合作内容达成一致,并在皖西学院建立校企联合企业达成了初步意向。2012年度申报安徽省教育厅“质量工程”项目“通信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顺利获得省级立项,这也是对我校通信工程专业长期坚持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肯定。

3结束语

为了培养通信工程专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主动适应社会的发展与需求,我们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教育理念出发,创新校企合作模式,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合作模式。这种合作更注重人才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的培养,既要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更要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这种合作新模式对于通信专业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科研工作、学科建设工作以及“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要进一步巩固已有成果,继续深化与企业的合作内容,用实践教学的成果推动理论教学的改革,把校企紧密合作的理念创新融入理论教学内容、手段、方法中,做到立足本地,辐射全省,为培养通信行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发挥积极的作用。

作者:符茂胜吴世伟刘仁金单位:皖西学院信息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