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浅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浅析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高等院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其同时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大学生在高校学习过程中的必修科目,对帮助大学生塑造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等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考核方式与考核内容将直接决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评价结果,对帮助大学生后续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成长进步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对帮助教师制定后续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计划亦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作用。结合当前我国范围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际考核方式来看,其在整体模式上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功能发挥造成了不利影响。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当前阶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总结,进而以此为基础提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的创新优化策略。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创新策略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简称;高校思政理论课)是大学生在高校学习阶段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我国教育体系塑造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念、道德理想的重要渠道,是帮助中国共产党培养具有优秀思想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可靠路径。而高校思政理论课考核作为检查、评估和总结大学生思政知识学习掌握情况的重要方式,其不仅是教师们了解当前阶段大学生思政知识掌握程度的一项考核过程,也是帮助教师直观了解当前阶段大学生实际思政道德发展情况的一个重要参考。因此高校思政理论课考核方式的科学优良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在当前课程的考核中是否取得了科学合理、公平全面的评价,对大学生后续思政道德的良好发展、高校思政理论课的科学发展均有非常积极的参考作用。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当前阶段高校思政理论课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分析和总结,同时以此为基础提出高校思政理论课考核方式的创新与优化策略。

一、高校思政理论课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

(一)思政理论课应试考核方法与素质教育目标之间的矛盾问题。基于我国教育体系目标对高校思政理论课的功能和性质的定位情况来看,高校思政理论课是一门将学生思想发展与行为实践进行有效结合的课程内容。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教学目标涉及到学生思想文化与政治理论的发展水平、学生实际行为与道德实践的发展水平,也即要通过思政理论课引导学生的各项价值观念均能走向正确的发展道路,督促学生能够从集体角度和政治角度思考个人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兴衰与荣辱、发展的成败与得失,最终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形成与国家发展相统一的道德信念和理想目标,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保持道德水平与行为实践的优良性和统一性。然而在高校思政理论课的实际考核过程中当前阶段大部分高校仍然采用单纯闭卷考核+教师日常考核的方式,其中单纯闭卷考核在整体考核成绩中所占据的比例还明显超高,最终只能通过分数来反应大学生对思政理论课知识的掌握程度。事实上,这种考核方法只能反映出大学生对思政理论知识的背记程度,并不能充分反应大学生对思政知识的实践效果和掌握情况。尤其是思政理论课并不同于其他专业课程,单纯的理论考核成绩绝不能代表学生的道德水平与政治水平发展。

(二)思政理论课实际考试内容与教学材料内容之间的矛盾问题。高校思政理论课作为一门偏向于素质教育方向的课程体系,其考试内容的设计本身应当具备灵活性、即时性以及社会性等特点。然而思政理论课的课程内容在设计过程中始终保持着统一性且缺乏及时的更新换代,使得教师在思政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只能想方设法的将陈旧的教材内容与当前的社会环境结合起来,如此才能取得较为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如果教师在思政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只是单纯的对教材内容进行讲解,那么思政知识与学生思考之间的衔接程度必然会受到不利影响;如果教师在思政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过于超越了教材内容的内涵,那么学生所学习的思政知识必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方向偏移。这种情况发展至最后,就会出现高校思政理论课的实绩考核内容与教学材料内容之间的矛盾,也即教师的教学内容与考核内容联系并不紧密,久而久之学生对思政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兴趣也会越来越小。

(三)思政理论课具体考核形式与教学最终目的之间的矛盾问题。正如上文所言: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的思想人格、学识智慧始终走在正确的发展道路上,进而引导学生在后期社会生活过程中之中保持健全、独立、健康的人格与行为。从本质方面来讲,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将大学生培养为具有正确思想、行为、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要牢固塑造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与集体主义原则,要让大学生从心理层面与思想层面均能接受我国基本的经济制度、文化制度和政治制度,以此具备良好的道德实践水平。然而结合当前我国范围内高校思政理论课的实绩考核形势来看,基于应试教育的影响高校思政理论课考核形式始终坚持以纸面试卷考核作为主体形式,教师本身的日常考核成绩在考核体系中也并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这种应试类型的考核形式必然无法反映出大学生的真实思想道德素质,也不能反映出当前高校思政理论课的实践效果。因此简单来说,高校思政理论课的具体考核形式限制了该项课程教学最终目的的实现过程,双方之间存在根本性的矛盾且始终缺乏有效的解决方案。

二、高校思政理论课考核方式的创新策略

(一)高校思政理论课考核方式的创新设计原则。本文认为思政理论课考核方式的设计必须要充分考虑到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教学目标,要充分借鉴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教材内容特点以及学生的思想道德特点,在双方特点上求同存异并以此选择创新考核方式,从而真正的体现出高校思政理论课考核考核方式的目的性和功能性。基于此,高校思政理论课考核方式的创新设计原则应当涉及到以下内容:首先是思想考核原则: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绝不仅仅只是对理论知识的传承和培养,更重要的是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价值观念成长的影响和培养作用。教师在思政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要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培养学生实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在社会环境中掌握正确的思考角度和思考方式。因此高校思政理论课考核方式的设计务必要更加灵活多样,考核内容的设计务必要侧重现实效应,以学生的思想意识培养效果、问题分析解决能力作为主要考核内容;其次是过程考核原则:高校思政理论课考核应当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考核过程,而绝非简单的期末试卷考核。高校在思政理论课考核方式的设计过程中务必要充分发挥思政理论课的素质教育特性,要关注学生对思政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要关注学生对课堂教育内容与实际社会事件的思考情况和理解情况,要全面考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道德约束能力与行为实践能力。

(二)高校思政理论课考核目标的创新优化设计。基于高校思政理论课考核方式的创新设计原则,高校思政理论课考核目标的创新优化设计涵盖以下内容:首先要以学生对实际社会问题的理论思考能力作为考核目标,尤其要重点观察学生对实际社会问题的思考方式。思政理论课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课程内容,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方式以及思考过程都能直接反映学生对思政理论知识的理解情况和掌握情况;其次要以学生对思政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作为考核目标。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水平的发展最终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实践行为,因此高校要以现实问题为例观察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中展现出的立场、观点、方法和行为;最后要以学生的精神道德、思想理念、政治素养发展水平作为考核目标。当前社会环境日益复杂的情况下学生的思想理念必然会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因此精神道德、思想理念、政治素养作为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最终教学目标,对上述内容进行公平公正的考核是非常有必要且有意义的。

(三)高校思政理论课考核方式的创新优化策略。高校思政理论课考核方式的创新要以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动态性评价与静态性评价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自评结合的原则进行创新优化。首先思政理论课考核方式应当由以往的闭卷考核方式转变为开卷考核方式,但要注意的是开卷考和方式的内容要以思政理论课程内容、社会环境问题思考、社会事件问题解决等为主,如此才能有效规避以往思政理论课考核过程中学生死记硬背即能完成考核的窠臼;其次思政理论课考核方式应当由以往的单纯期末考核方式转变为日常考核+期末考核的方式,高校要提升日常考核成绩在整体考核成绩中的占据比例,改善以往考核过程中轻过程、重结果的问题。日常考核的内容应当以学生的实践行为、课堂参与、日常问答、素质表现、社会能力等为主,以此建立形成性评价并结合教师的观察进行更正;最后思政理论课考核方式要由以往的笔试考核方法转变为面试考核方法。虽然面试考核方法相较于笔试考核方法在高校思政理论课考核中的应用需要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但其能够帮助教师更加直观准确的把握当前学生的思维方式、思考过程、语言表现、理论掌握、实践能力等,以此能有效完成对学生思政理论知识的终结性评价,对于反映学生在实际生活状态下对思政理论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与实践效果也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思政理论课考核方式与考核内容的陈旧是限制其考核功能充分发挥的重要原因,而高校对待思政理论课教学体系的实际看法与重视程度,也是影响思政理论课考核方式转变的重要原因。在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环境以及外部世界环境都日趋复杂的情况下,政府部门与高校均应当提升对高校思政理论教育的重视程度,改变以往单纯的应试教育看法而更加重视思政理论教育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积极影响作用,以此作为考核重点并创新考核内容与考核方法,促使思政理论课考核能够为学生的观念塑造和价值成长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保障作用与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广水,王岳喜,李敏.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论坛综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3):157-159.

[2]张坤,庞凌霄.高等职业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6(7):98-99.

[3]徐向上,李曙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思维教育的实践探索——基于学习心理学视角[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2):40-44.

[4]韩志敏.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过程化考评体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6,1(1):88-90.

作者:刘志 单位:盐城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