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现代建筑美学理念及教育思辨

现代建筑美学理念及教育思辨

建筑的功能不仅仅是住、行和商等用途,从历史上来看,大量的古建筑更多地承载了铭记时代、彰显历史的作用,长城、赵州桥和故宫等优秀的历史建筑更多地成为了人文历史景点供后世敬仰和怀思。因此,建筑不仅要在功效上达标,更要在美学上体现出应有的价值,提高生存环境的优美性,提升人类对生存环境的归属感。

1建筑美学及其教育

1.1建筑美学的重要性

首先,建筑构成了城市或乡村的轮廓,承载了某一地域和某一时代的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具象,是时展的轨迹。尤其是建筑的美学取向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当地人民的价值取向,因此,建设具有时代美学价值的建筑是建筑师肩负的必要责任和重要使命。其次,马斯洛认为,凡存在的人类都本能地具有审美需求。建筑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基本人文组成,人不可避免地生存在各式各样的建筑环境之中,也必不可少地将审美需求投射至建筑之上。这就意味着只有有美学价值的建筑才能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才能够诱发个体的积极情绪,才能够促进人类快乐、幸福的生活。由此可见,建筑美学之于人类文明、之于居所归属、之于居民幸福都有着极大的意义,研究建筑美学价值有着深厚的现实意义。

1.2建筑美学教育的必要性

1)建筑教育历史发展不足。

在我国建筑史上,建筑多作为“器”而非“艺”,建筑历史上我国较少地将建筑的教育作为正统教育的一部分,我国的建筑艺术有着漫长的历史,却仅有一个短暂的历史。尽管我国优秀的古代建筑鳞次栉比,但是我国的建筑艺术却没有通过正规、系统的教育来传承,只是通过师徒式的传授。这意味着我国的建筑艺术教育缺乏优秀的传统,现代建筑美学艺术需要树立正确且高效的建筑美学教育理念方可促进我国建筑事业和建筑艺术的发展。

2)建筑美学取向多元化。

古代建筑的美学价值大多在彰显皇室的恢弘大气,或者是对当地气候、地形条件的迁就,建筑美学只是贵族人士关注的艺术。然而近现代以来建筑越来越成为一项社会化的艺术,大众希望自己所处的建筑氛围可以反映自己的文化品位,陶冶自己的情操道德,普通大众对建筑美学有了更多的认识和理解。在这种环境背景下我国的建筑美学有必要进一步普及和深化,一方面培养多元化的建筑美学人才适应时代需求,另一方面以广泛的人才资源引领建筑美学取向。

2高校建筑美学教育理念变革

本研究从人认识建筑的不同层次和交互水平提出了建筑美学教育的四条变革路径:首先,坚持“基于知觉原则的建筑美学理念”的本质性理念,人对建筑的审美认识归根结底是人对建筑的体验评价,而这本质上就是人对建筑的美学知觉;第二,坚持“从再造到创造的建筑美学理念”的操作性理念,具有审美价值的建筑的设计规则就是人类思维的发散,人类创造性是建筑美学设计的衡量标准;第三,坚持“从表现到表达的建筑美学理念”的目标性理念,建筑的审美价值并不是虚无的夸张或拟人,而是内在精神的具现,建筑的美应表达人类的创造性和智慧;第四,坚持“从时间到空间的建筑美学理念”的独特性理念,建筑的存在价值应该有其个性化特征,要将时代的印记和地域的风情结合体现建筑美学。

2.1基于知觉原则的建筑美学理念

人对建筑美的欣赏和体会源于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多感觉通道的综合感知,即,建筑的美学表现力依赖于人类已有的经验和知觉原则。根据心理学理论,个体的知觉具有整体性、恒常性、理解性和选择性等特征,人对建筑的认知也必然地遵循基本的知觉原则。这就要求学生要切实掌握个体的知觉规律和原则,正是整体性的存在,使得建筑美学的设计可以用简单的线条或者不完整的布局形成整体性的美学表达;正是选择性的存在,使得相同的建筑可以给不同心境和文化水平的人带来不同的美学感受;正是恒常性的存在,建筑的美学才能够得到普遍性的认可;正是理解性的存在,才能够体现建筑美的个性化特征。故而基于知觉原则进行建筑美学设计是建筑美学教育的应有之义。

2.2从再造到创造的建筑美学观念

建筑是人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西方三大艺术形式之一。建筑艺术的高度取决于建筑的美学价值,更取决于建筑的创造性,事实上,众多优秀的建筑正是基于当时当地特点的创造,这种创造是人类智慧的彰显。建筑美学价值的创新性特征不仅仅是对已有故事和已有事物的再造,更是从无到有的创造。建筑美学观念的教育要基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通过抽象概括、分析综合、迁移和原型启发等方式实现美学的创造,让建筑体现出个性化的独特美学价值。

2.3从时间到空间的建筑美学理念

当代的建筑不仅要体现时代的特征,还要表现当地的民俗。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乃至不同种族的人民对美的理解和对艺术的领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我们的建筑美学教育要基于当地的民风民情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而不是简单地从时代的进步出发打造大量现代化建筑或者以“回归”为导向建设复古式建筑。只有将时代的特征和地域的风情相结合才能够建设符合人民群众审美要求的建筑,才能够体现建筑独特的美,进而成为时代的刻度,区域的地标,成为人们津津乐道充满美感的建筑。

2.4从表现到表达的建筑美学观念

建筑的美是在建筑与人的沟通中产生的,传统的建筑美学认为建筑要有良好的、独特的表现力才能够触发人对建筑的注意,形成对建筑的良好印象。然而从人与物沟通的视角来看,美的建筑不仅要通过外在形制来表现其在轮廓、格局和色彩等方面协调一致,而且要人格化地表达建筑应有的“意图”。建筑的表达力就是建筑的构思原意,这是建筑的灵魂,建筑不仅仅是通过模仿来隐喻一些花草树木或者飞禽走兽,这难以构成持久的美。经得起历史洗刷的建筑应该内在地表达其基于功用性的品格,这是建筑审美的高级标准,也是永恒的建筑美。譬如说奥运“鸟巢”不仅是形制上鲜明地表现了巢穴这一直观的形象,更重要的是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文精神、以和为贵的中庸之道和团结友爱的运动精神,这些内在的表达才是一个建筑经得起推敲、经得起时代变迁的美学基础。

3结语

建筑的美学价值能够称出时代的轻重,能够满足人民基本的心理需求,能够丈量建筑艺术的高度。鉴于我国没有良好的艺术教育传统,本研究提出扭转建筑美学教育固有观念的四条路径:基于知觉原则的建筑美学理念,从再造到创造的建筑美学观念,从时间到空间的建筑美学理念,从表现到表达的建筑美学观念。

作者:白皓 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太原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