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职素质教育体系构建探究

高职素质教育体系构建探究

一、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体系构建

1.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灵魂)。包括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民主法治教育及文明行为教育等等。可通过相应的必修课、选修课、专题讲座、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志愿服务、爱国影片欣赏、时事政治论坛等形式以第一课堂为主,第二课堂延伸和补充为辅分别在每个学期交叉渗透式实施。

2.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基础)。包括文化基础知识、人文素质和审美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主要以第一课堂为主,结合专业开展相应的必修课及选修课,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组建大学生艺术社团、兴趣协会等,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从而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3.身心素质(载体)。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主要以第二课堂为主。除开设相应的选修课以外,还可通过组织和举办一系列活动,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品质、吃苦耐劳的精神及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能力。

4.能力素质(核心):

(1)职业技能素质教育,指履行岗位职责所必需的能力。包括专业实践操作能力、实验能、设备调试、运行、维护能力、应用专业知识进行技术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等。

(2)社会能力素质教育,指从业所需要的一般基本能力。包括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观察、判断事物和临场应变能力、自学、自我发展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与人共处能力、社会活动公关能力、交流沟通能力、适应社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上述四种素质是相辅相成、紧密连接的。缺少任何一种素质教育都不能满足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而素质教育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朝一夕或某门学科即可完成的,它是一个潜移默化、长期的过程,其教育是多角度、多方位、多渠道、多形式的。我们必须构建一个科学合理、层次分明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才能得以实施。

二、素质教育体系的考核机制

综合素质考核机制可采用“激励”与“约束”并行的方式进行考核。

1.建立学生素质教育成绩档案。设计专用活动记录手册,以能力考核和过程考核为主,记录学生参加各种教育和活动的过程、体会和成果。从学生的日常文明素养、专题学术讲座、活动参与情况、课堂表现、技能大赛获奖情况、职业技能证书等多方面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定性定量考核,并装入学生档案。

2.学生综合素质成绩的评定可采用学分制,设立素质教育学分。把素质教育作为必修科目,分五个学期进行(第六学期学生顶岗实习不在校),每学期2学分,共10学分,作为每一个学生毕业时的必需条件。

3.学生的综合素质成绩与奖学金、评优、优先推荐就业、入党等多方面挂钩。

4.从考核人员构成看,可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对学生点评等三层考核机制。

5.素质教育作为第一课堂教学内容,进入课表,确定为每周2课时,得到了时间上的保证。

三、构建高职素质教育体系的几点建议:

1.要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之中。切忌将素质教育内涵模糊化—认为素质教育就是思想政治、法律和道德教育,以为开设相关的思想政治课即是素质教育。事实上,实施素质教育,要将素质教育和高等职业院校的知识教育和能力教育有机统一起来,在教育过程中要将素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融汇到专业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中去,渗透到各个学科之内。

2.重视实践课程的构建。除素质教育本身要求的内容外,高职素质教育更强调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因此,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应重视实践课程的构建,同时切实保证“多证书”制度,使学生不仅完成理论学习,获得实际操作能力,还要至少取得一门职业技能资格证书,从而顺利实现与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3.课程开设须具有职业针对性。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教育、身心素质教育、审美素质教育、劳动素质教育、思维素质教育、创新素质教育以及职业素质教育等。

4.高职院校实施素质教育,不仅要有载体与抓手,还要有良好的适宜高职人才培养的教育环境与文化氛围,学院只有通过全面规划、全员参与、全过程实施、全方位推进,综合采取各种措施,才能保障素质教育的有效开展与长效发展。

作者:张爱军单位: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