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建设师德论文2篇

高校建设师德论文2篇

第一篇

一、民办高校师德建设的现状及原因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民办高校师德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教师对教师角色转化的意识还不强烈,工作勤勉不足,得过且过。有的在教学活动中,满足于知识的讲授;在课堂教学之外,注重个人学历和学术的资历积累及提升,而懈于与学生的精神交往与人生指引等等。究其原因,其一是教师自身对职业角色的认识不足,只是把教书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仅把自己看成是知识的传递者等。其二,更重要的是学校在师德建设方面相对忽视,学校制度管理层面约束、引导、激励不够,比较缺少经费投入。往往重宣传、轻落实,重精神鼓励、轻物质奖励,并在师德方面的制度建设还不够全面、客观,往往没有在人才引进、考核评价中体现出来,且制度的执行不够稳定。这样在专职青年教师占主要比例、并存在着大量外来兼职教师的民办高校中,他们忧于生活的经济压力和职业的发展前景,无力分心,视民办高校为暂时的平台,仅限于谋生的定位。于是师德建设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个人的思想自觉修养。如何改变以上状况,并进一步提升学院民办高校教师的师德境界,推进民办高校师德建设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孔子《论语•雍也》曰: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意即,自己想成功首先使别人也能成功。引申到师德建设方面,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从教师个体自身着手,努力提高师德水平,从各方面滋养学生;另一方面,是学校追求基业长青,要清楚地认识到师德建设的重要性,不断加大投入,通过外部制度的规约、完善,引导、激励师德建设的发展,成就教师。如此,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优质地培养、发展学生,可以形成良好的教风,进而带动学风和校风,以促成高校的良性循环。

二、立己达人:民办高校师德建设的路径

(一)教师修身立己,滋养学生第一,树立“德高为范,学高为师”的职业理念。“无德无以为师”,教师的专业特征首先是以师德要求为基础,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学业之师,更应是为人师表的道德之师。民办高校的学生比公办高校学生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更多的思想困惑,这就要求教师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注重自身的品格修养,用丰厚的知识底蕴、高尚的人格魅力滋养学生;作业“人师”,应全面理解教师角色,不单是一份为稻梁谋的职业生存,更要有一份“立德树人”的敬业精神。民办高样的学生特点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爱与责任,为学生的最佳发展而努力工作,真正起到“教书育人”的典范作用。第二,优化专业素养。作为高校教师,对自己课程领域的专业知识要非常了解,拥有相应的专业学识素养,并不断进行学术追踪,更新知识内容与结构,形成一定的科研水平。不然,很难在信息通达的学生中建立教师的地位。“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这类德才兼备的教师最受学生喜爱,并会“尊其师而信其道。”第三,提高教学技能。作为民办高校教师,仅有较高的思想修养和专业知识是不够的。因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自制力相对较差,还需要教师能化繁为简,更基础、通俗地将学术语言转化为学生能理解的内容。并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方式和手段,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中,鼓励他们大胆创新,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达成预设的育人目标。

(二)学院完善制度,规约、引导、激励师德建设的发展,成就教师其一,优化师德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夯实师德建设的制度基础。师德建设如果仅凭教师个体的内在约束是很脆弱的。罗尔斯曾说过:个人道德的修养和完善如果没有公正的制度,即使本人真诚相信和努力奉行这些要求,充其量也只是充当一个牧师的角色而已。因此,要提高民办高校教师的师德素养,需要把师德建设内容纳入学校制度的架构,依靠制度的规约功能和导向机制,为其建设发展提供保证。

首先,要建立全面的教师评价体系。教师的师德表现大多数是隐性的、不可能量化的,比如课外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指导、关注学生的学业和人生发展、教学内容中包涵的人文情怀之类。因此,民办高校应构建成科学的考核体系,全面地评价教师个体的师德素养,避免只采用量化的简单方式来进行,并注重从多层面尤其是来自学生主体方面的形成性评价。其次,建成正向有效的激励机制。如果说评价机制重在外在强制作用,那么,激励机制重在引发教师自我提升师德素养的主动性。在探索激励机制的有效性过程中,要注重物质与精神并重的原则。比如,师德行为的楷模,学校可以设立专项奖励,还可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课时津贴等方面进行一定的倾斜;同时大力进行宣传,加强其职业成就感和荣誉感;还可发挥其示范和辐射效应,激发教师群体师德建设的主体意识和能动性。对违犯师德要求或师德不合格的教师,综合考核一律不合格,并以经济处罚。

其二,注重教师的现实诉求,减轻他们经济生活的压力。民办高校以青年教师居多,普遍面临着生活品质偏低、教学科研能力急于提升的双重难题,工资待遇于是成为最基本的问题。因此,师德建设要更多地考虑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现实诉求,健全教师的工资待遇机制,使其生活品质有一定的保证,以保障教师队伍的稳定,从而激发教师们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力,使教师愿意将自我成长与学校的未来发展结合起来,甘心付出,与学生共体验,形成学校良性发展的合力。其三,构建教师继续教育体系,提升教师的群体素质。目前,民办高校教师主要是通过个人途径,进行自我学习和提高,虽然国家有相关的政策,但很多学校在这方面还没有相应措施的具体推进,有组织的继续教育体系有待建立和完善。一般来说,可以从校内外两个方面来着手。对内,可以进行校本培训,如建立健全师德规范的学习培训教育制度、邀请各学科专业专家进行相关学术讲座、举办大型学术研讨会等。对外,提供条件,鼓励教师在职提升学历;选派优秀教师到高水平的学校进修、做访问学者;甚至在某些实践性强的专业,选派教师到相关行业部门进行锻炼等。以更新他们的知识结构、拓展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激发创造能力和科研转化能力。由此凝结而成的师德、师能,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两者相得益彰,外化为民办高校的荣誉。

总之,民办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自身和学校制度这内外两者的立己达人,才能真正达成。

作者:朱曼单位:汉口学院思政课部

第二篇

1高校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我国高校师德建设发展趋势上看,总体水平是向上的。绝大多数高校教师能够认真对待教书育人这份工作,积极努力提高自身道德水平,坚持教师的职业操守,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影响时积极的,正面的。但有部分教师的师德师风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1缺乏为人师表意识为人师表是师德建设的基础。教师常被学生模仿,他们的言行举止,都会影响到学生。因此,广大高校教师应“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在思想品德、学识才能、语言谈吐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为学生做出表率。教师的思想道德对于学生的影响,既有直接的一面,同时还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但现在有些教师不注重自身修养,甚至出现了拿钱就可以改分数的现象,在学生中影响非常恶劣。

1.2功利主义思想严重高校教师具有较强的事业心与社会责任感,但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个别教师受到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影响,更加重视专业成就与自我实现,重视功利与实惠的倾向。如教师过分强调个人享受、缺乏为人师表态度,对学生缺乏关爱,不认真教学、缺乏爱岗敬业精神,缺乏科研精神等。

1.3爱岗敬业淡化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有部分教师的理想信念开始出现动摇,敬业意识淡化,开始过分追求经济利益;不认真备课,工作态度不认真,无法认真对待教学科研活动。这些教师在工作中找不到兴趣点,缺乏教师职业荣誉感,这就无法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1.4科研学术不规范当前,有个别高校教师缺乏学术精神,忽视教师学术道德的重要性,使学术研究缺乏扎实的理论依据,出现了学术失范现象。作为高校教师应有严谨的科研精神和治学态度,但个别教师违背学术道德要求,在进行学术研究时存在拼凑、抄袭伪造等学术腐败现象。严重损坏了教师的形象,阻碍了学术的进步。

2新形势下师德师风建设对策研究

2.1坚持科学理论武装目前,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渗入教师队伍,在学生中产生非常恶劣的影响,因此坚持不懈地用科学理论武装广大教师,在当前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加强教师队伍进行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强化政治观念,增强教师的参与意识,统一教师的认识,帮助广大教师全面了解国内外的政治形势,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存在的问题,从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坚持传统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的方法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促进教师奋发向上,不断进取;使得广大高校教师成为青年学生的楷模和表率。

2.2重视青年教师师德建设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中引入了大量的青年教师,青年教师逐渐成为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主力军和中坚力量。因此加强高校师德建设,首先要重视青年教师的师德培养。只有青年教师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有了清晰的认识和全面的了解,从而能够自觉执行教师行为规范,履行教师的职责和义务,我国高校师德师风的建设才会更加成效显著。

2.3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能够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对提高教师的师德师风有着非常大的帮助。首先,应将师德建设与解决教师实际问题相结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改善教师居住环境,工作环境,提高收入,使教师能够安心教学。其次,应采取精神和物质激励相结合的手段。高校师德建设应是物质建设和精神建设的有机统一。对于师德建设取得突出贡献的教师应和科研作出贡献的教师同等对待。

2.4建立健全发展机制教学管理部门应从制度上保证师德建设,逐步完善教师管理机制,尽快建立公开、公正、公平的,有利于教师成长进步的内部环境,从而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和进取精神,是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有效措施。高校以及各教育管理部门应建立并逐步完善考核制度,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公平竞争,并坚持奖勤罚懒的原则,对教师的师德考核应为重中之重,与教师的职称晋升等直接挂钩,做到奖惩分明、优胜劣汰。

3小结

高等学校是社会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传播地。高校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要高素质的教师。因此,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保证。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过程中,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研究,找出实用性强的措施非常重要。

作者:孙玉昕章瑾单位:武汉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