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摘要:高职学院的教育过程中,不但要重视学生在知识方面的素养,还得重视对学生人格品质方面进行培养。随着近几年,高等学院对于学生心理十分重视,促使学生在对待生活、对待学习方面,有着正确的、积极的心态,以此来解决生活中、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本文主要对积极心理学中的基本内涵进行分析,探究目前高职学院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解决对策

积极心理学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人们能够时刻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让能够拥有充实的生活,促使人们发挥出卓越的才能。随着积极心理学的不断发展,其加强建设人类的人格品质,并对以往心理学研究中所存在的“疾病模型”进行改善,从而给人们生活、心理健康方面带来了很大的好处。在教育过程中,灵活运用积极心理学中的研究成果,如优势理论、建构理论等。不但可以将同学们身上的潜能激发出来,而且还能够让他们自身的美德和人格得到完善,从而促使他们能够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

一、积极心理学

在心理学领域当中,积极心理学不仅是一场新的革命,而且还是人类社会发展史当中一个新的里程碑,从积极角度上对传统心理学进行研究,是一种新兴科学。而积极心理学的形成,是以Csikzentmihalyi和Seligman在2000年1月所发表的《积极心理学导论》作为标志。其是以科学方法和科学原则对幸福进行研究,文中提倡将心理学作为积极取向,对人类积极的心理品质进行研究。积极心理学在进行心理治疗时,主要有以下三点观点:第一、心理治疗并不是对受损部分进行修复,而是培养人们拥有正向的力量;第二、强化及培养正向力量,以此来对个案缺陷进行修补或取代;第三、将人们积极潜能或正向潜能发挥出来,其中包含生命意义、快乐、创造力、智慧、乐观、自主、幸福感等。

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教育的现状

(一)高职院校心理教育特点

高职院校的学生与普通学生相比,有着年轻人的共性,但是在心理方面存在比较明显的个体化差异。其一,高职教育的目标为指导学生就业,让学生能够学到一技之长,毕业后顺利就业,这也是很多学生家长的期望,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从入学时就面临着择业和就业的巨大压力;其二,高职院校大多数采用“2+1”的学制,用两年的时间来学习理论课,第三年到实习单位进行顶岗实习,这种固定模式,导致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比较受限,高职院校的学生会比普通大学生更早的接触到社会,他们更懂得现实与理想的矛盾。除此之外,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是高考的失败者,他们会有自卑、消极等不良情绪。目前,我国就业形势比较严峻,这也给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加重了就业压力,很多学生都是在茫然中被动走向未来。

(二)教学模式较为单一

我国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使用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通常整个教学过程为演示案例、提出问题、分析案例、解决问题,表面看教学过程似乎是在讨论,实际上这种教学模式属于理论讲解。这种教育模式只是处于理论层次上,并未正确了解学生内心的述求。除此之外,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心理进行引导,然而所带来的效果却是短暂的。如果长期使用单一的、枯燥的、固定的教学模式,不仅很难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还会让学生有抗拒心理产生,甚至还会导致学生在心理出现问题时不愿意表达出来。

三、积极心理学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策略研究

(一)在心理教育中应用优势理论与多元智能理论

早期的积极心理学重要研究之一就是关于积极个人品质的研究,将美德与个人的优势相结合,论述了人类各种不同的积极的性格品质。而这些品质也为人类的幸福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育者应认识到,由于学生个体的优势不同,接受教育过程的表现也有所不同,因此,在对其教育的过程中,也应运用不同的教育手段,改变以往教学过程中过多关注学生问题与症状的现象。例如某特殊教育学校聋哑学生李某,由于自身的原因使得他很自卑,学习成绩差强人意,与同学相处也不融洽,但是他的书法成绩却很好,心理健康教师发现了李某在书法上的优势,每次课上都鼓励、赞赏李某,并让他帮助其他同学提高书法成绩,不仅增强了李某的自信心,同时也改善了他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多元智力理论是指智力是由7种不同的、相对独立的部分构成,每一种都有其独立的功能,这些功能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个体身上拥有的智能也是多元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社会实践当中,任何一种智能都有其同等重要的作用与地位。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与家长应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观察学生自身的优势,并开发学生的潜在智能,将其个体优势与潜在智能相结合,再按照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变通与应用。通过增加多元化的课程,运用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手段,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与特点因材施教,从自知能力、社交能力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帮助学生实现全方面的发展。

(二)在我国心理教育教学中应用积极情绪拓展建构理论

在我国,有一类特殊的人群,他们由于自身生理或者家庭的原因以及社会的影响,在身体或心理上存在有残缺,使得他们与正常人群相比更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或者发生不适当的行为,例如:造成单亲家庭的学生,他们在不同的程度上都存在着心理状况,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也较差。与正常家庭的学生相比,单亲家庭的学生在学习能力与社交能力、活动能力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劣势,他们很难融入群体的关系,很难与他人相处。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正是乐中求学的阶段,他们本应处于阳光向上,调皮贪玩的年龄,但是对于“特殊学生”来说,他们更多的是感到孤独、焦虑、缺乏安全感等心理情绪,因此,把积极情绪拓展理论应用到心理学教育当中,不仅能够帮助这些学生消除负面情绪,还能帮他们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让他们在快乐、阳光的环境与心情中成长。在积极心理学中一项重要的理论研究成果就是积极情绪拓展建构理论,它在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将积极情绪拓展建构理论应用到我国的心理教育教学当中,能够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该理论还能够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感受到积极的情绪,能够有效地帮助教师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对于学生而言,积极的情绪不断的重复与积累,能够帮助学生们开拓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创造的能力,也有助于他们改善人际交往能力,让他们在积极快乐中健康的成长。教师将积极情绪拓展建构理论融入到特殊教育时,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加强自身对心理学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能够给学生提供积极情绪的资源,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或者生活当中能够始终保持良好的积极情绪。

(三)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教育教学构建途径

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通过积极情绪理念的干预,使学生在积极情绪理论干预结束之后仍然能够保持积极的情绪,而这种心理疗法也运用在了心理健康教育当中,不仅能够改变学生的生活方式与生活理念,同时,在积极心理学的指导下能够激发学生获得新的能力,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积极的情绪,帮助学生激发各种认知能力,例如:感知觉、直觉等。通过心理指导,让学生们获得了爱人与被爱的能力。在我国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一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着丰富的资源,这些资源帮助了很多心理存在缺陷的学生改善心理状况,消除负面的情绪,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生活体验。

四、结束语

在高职院校中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必修课程,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得到发展。在传统心理健康的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案例都是较为消极的,而积极心理学所采用的教学案例都是积极的、正面的,能让学生在案例中感受到美好、乐观的一面,以此来改善学生在心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促使学生能直视自身所存在的心理状况。与此同时,运用积极心理学能够帮助学生肯定自我、认知自我,对于自身的心理需求能正确判断,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参考文献】

[1]周飞燕.基于积极心理学视域分析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J].亚太教育,2016(1):269.

[2]李明辉.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进策略——以积极心理学为视角[J].科技风,2017(14):43.

[3]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社会支持对总体幸福感的影响及教育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4]解滨羽.积极心理学对特殊教育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0):146-147.

[5]周厚余.积极心理学视角的特殊教育教师情绪劳动策略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6,28(1):61-66.

[6]朱胜男.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J].现代交际,2019(7):155-156.

[7]郭淑芬.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19,5(4):91-92.

作者:黄艳华 单位: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