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职院素质教育论文2篇

高职院素质教育论文2篇

第一篇:高职网络专业教育方式探究

1、高职网络技术专业现状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很多高等院校都有开设,属于计算机专业的一个分支。专业的细化是为了对应社会的岗位要求,对应具体的工作岗位,在教学中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帮助学生熟悉工作流程、工作需要做哪些工作,需要掌握哪些技能等等。这是高职教育的特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培养出的学生具备较强的岗位竞争力。而且在早期的计算机专业模型下,各门课程都已经较为成熟,有固定的教学资料和教学方式。这些毫无疑问都是高职网络技术专业的优势。但是我们也应该理智的发现,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也存在着弊端。亟需解决。首先、教学模式沿用高校或者中专中职的教学模式(部分高职院校前身)不能充分体现出高职网络技术专业的特色。高校的教学模式以打好理论基础为研究型人才做准备。四年的学制,教学的时间充足。如果高职盲目使用这种模式,就会出现课程量不足,应用和实践能力低等问题。同样的中职的教育模式也不适用于高职教育。其次,很多高职把注重实践能力、岗位工作技能只是作为口号,或者作为文字写入文件之中。并没有真正的体现在3年的时间教学培养方式上。最后,高职在我国虽然倍受重视,但是毕竟发展时间较短,经验不足,大多数情况下是借鉴德国等先发展职业教育并取得较好成效的国家的经验。发展时间短也造成高职院校硬件建设不够充足,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技能训练需求。

2、分阶递进教育模式探析

分阶递进的教育模式深入浅出的说,是讲学生六个学期的学习,分成不同的四个阶段。前三个学期为第一阶段、第四学期为二阶段、第五学期为第三阶段,当然最后一学期为第四阶段。可能有人会质疑,简单的划分就是教育模式的改进?当然不会如此简单。这种阶梯方式的划分是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的。首先要打牢学生的岗位技能基础,让学生学习到专业的基础知识。这就需要学生在学校按部就班的进行学习生活。也就是我们定义的校内学习阶段。这个阶段的学习也不是照本宣科,学习死板的知识。前三学期学生学习的内容,都是教师经过企业调研,对教学内容细化,分解为不同的岗位技能,才传授给学生的。具有科学性和前导、后续的承接性。第二阶段,重点让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学习,除了本校教师指导教学外,还专门聘请企业的一线工作人员进行实际的讲解。在网络技术专业中,聘请了软件工程师、软件公司的网络系统架构人员和程序编写人员、网络优化工程师等,以实际工作经验具体的指导学生,让学生贴近岗位的工作情境。第三阶段,学生大批量的走入企业,进行学习,实习和培训。从实际的工作岗位,了解自己未来工作的流程,加深印象和突出技能掌握的重点。第四阶段,真正的走入企业实习工作,称之为定岗实习阶段。

3、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阶梯递进模式实践做法

通过分阶梯递进教育模式的实践应用,做出了一些教育尝试和教育方式的改革,初步获得成效。

3.1在第一阶段:虽然是校内学习。但是教师走访IT企业,与IT企业探讨,共同设置了教学课程。从人才培养模式中就进行了改革。课程的设置包含了IT企业必需的专业课程,以够用为主线,以再学习能力为培养基调。让学生先能工作,还具备潜力挖掘和知识再储备再学习的能力。比如网络数据库、网络安全、计算机网络、局域网、等内容进行综合与简化,及时的传授给学生。此外,加大实验课比例,提升实验、理论课程比。在初期就体现实践的重要性。

3.2在第二阶段,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聘请的IT企业人才,都是工作于第一线的企业骨干,网络技术娴熟,知识充沛。同时在聘用时也注意和实力强,具备一定规模的IT企业合作。

3.3企业培训阶段: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和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培训的机会。校方积极和企业沟通,已经和多个企业进行了培训合作。今后还希望进行订单式的培养,一方面弥补企业人才空缺,一方面直接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一举多得。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3.4定顶岗实习:学生真正走入企业,生活工作。但绝不是推给了企业,与学校无关。这时候学校更应该加深辅导员与学生的联系,系内始终与学生保持信息通畅。时刻关注学生在生活中和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帮助学生解决身边的难题。把学生培养为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作者:许洪军孙冠男单位: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

第二篇:高职院素质研究

1、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内涵

教育部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职院校要全面开展素质教育,在德育教育的基础上,结合职业素质教育,形成一个完整的素质教育体系。素质教育,实际上就是一种与应试教育相对立的一种教育模式,其目标是实现受教育者各方面素质的提高,他着重强调的是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个性发展能力培养,以及身心健康。将素质教育放在高职院校的大环境中,其核心目标就是要实现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受教育者实践能力,将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相结合,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具体来讲,主要包含以下四点点,即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以及心理素质教育。

2、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发展现状

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与《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中都已经明确的提出,关于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要求。但是,现在众多的高职院校,实际上并未将素质教育看成是学生教育的重点来抓,与素质教育的目标相差甚远,主要出现的问题,笔者总结为以下几点:①职业素质教育比职业技能教育滞后。在当今的高职院校教育中,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存在的普遍问题就是未能将素质教育与技能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进行考量,如重技能掌握,轻素质培养,重客观知识,轻内在品质等。在这些院校中,普遍认为高职院校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能力,而不必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生素质教育上。②综合素质教育的职业针对性不足。各个职业群对从业者的职业素质的要求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如果只是从专业技能素质上进行高职教育,那么就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的职业岗位要求。③缺少对就业和创业素质的培养。学生的就业和创业素质是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直接相关的,而其目标主要是培养高级应用型和工艺型人才。全面而完善的高职教育,就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并能够很好的满足社会市场需求,由于当今我国素质教育上存在的缺陷,即使从专业上来看可以与社会市场需求相符合,但是仍然存在素质教育短板问题,忽略了社会及企业对人才的全方面需求,最终导致人才的供需不平衡,所以,在我国当今社会背景及高职教育发展现状下,素质教育关系到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

3、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内容体系的构建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研究潘国才辽宁职业学院辽宁铁岭112099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从就业者角度来讲,他们需要同时具备社会层面及职业层面的素质要求,从而为其在社会中生存与发展奠定基础,所以,首先我们要明确高职人才应具备的素质,才可以以此为依据进行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笔者经过大量分析,并结合自身实践,认为高职人才应具备如下素质:①思想道德素质。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职业素质的灵魂,它为就职者其他素质的形成指引了方向,所以,在高职教育中,要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要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自觉树立正确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高职教育,提高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思想,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和创业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素质基础。②人文科学素质。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经济的概念和意义逐渐影响着社会的进步,在这一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知识和信息的更新提供了巨大的动力,更新速度明显加快,随着这一变化的深入,人们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若想在社会中扎实的打拼,就要不断扩展自身知识面,具备更高的人文科学素质,不断创新和提高。③职业道德素质和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是每一个参加到职业生涯中的人员都需要遵循的准则,它是在某种特殊环境下的道德要求,职业道德素质主要指的是就职者在职业道德各方面的表现情况,如职业修养的水平﹑职业态度等。在职业活动中,我们要坚持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等原则。④身心健康素质。学生正式参加到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及健康的身体素质,所以,高职院校在开展学生教育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渗透关于学生健康的身心素质方面的教育。⑤专业技能与职业适应能力。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职业技能更新的加快,所以,高职教育应十分重视学生专业能力和素质,在掌握本专业知识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并将其在实际的操作中运用,使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的发展,适应自己在未来的职业。

根据以上关于高职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分析,笔者制定了如下素质教育内容体系,共划分为以下五个模块,本素质教育内容体系共包含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模块﹑科技与人文素质教育模块﹑身心素质教育模块﹑职业素质教育模块和创新创业教育模块五个模块。其中,前三个模块的设计分别与上述高职人才所具备素质相对应,而后两个模块是笔者以高职人才应具备的素质为基础,提出的具有创新意义的两种模块。职业素质教育模块以职业道德与能力,专业技能与素养,校企文化等为主要内容,运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育人机制,构建以企业特点和职业道德为依据的职业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实现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创新创业教育模块主要是学生在参加科技创新活动﹑职业技能大赛活动等各种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4、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国家及社会对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视,高职院校应加强素质教育的认识和执行能力,在高职院校中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不仅能够实现高职院校学生素质的提升,同时还为实施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途径,也高职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内涵的把握,结合当前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发展现状,在分析了高职院校人才应具备的五种主要素质的基础上,构建了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内容体系,并对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为加快高职素质教育发展步伐提供参考。

作者:潘国才单位:辽宁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