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美术教育

美术教育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本文主要结合美术新课标的理念,结合自己在运用现有的美术教材进行教学实践,论述在美术新课标的理念下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的探索过程,论文依托美术新课标的理念,同时也论证了美术课程标准从课程建设的角度,促使美术教育观念的转变,促进美术教材模式、学生学习方式和课程评价方式的变革,有效地运用各种资源,增强美术教学的效果,充分发挥了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新课标、教育、策略、研究

一.新课标教育的提出

美术课程就其人文性质特点而言,它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美术教育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美术课程标准》赋予了美术课程新理念,即以多种学习形式开展课内外有益于陶冶学生审美情操的系列活动,促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质,通过研究性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制作生活中的物品包装,经历在生活中感受美与创造美的探索与实践,从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这种学习方式可使他们与社会、生活更贴近、人际交往更融洽。

我国基础教育正经历着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历史性变革。当前教育改革之最迫切的,是从各科的无限分裂走向新的融合,使各科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生态关系。以美术课程为中心不断地与周边其它学科相互交融,特别注重综合性和人文性,能有效地传承文化,尽量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并且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陶冶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感知觉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的形成,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与全面发展。

然而以往美术教育在以下几个方面不适应素质教育:课程的综合性与多样性不足;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们对学生所实施的不是专业美术教育,而应该是生活美术教育。我们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应该是对学生未来生活有帮助的,有利于他们身心发展的。在教学中要更多地从教育的角度来认识美术课程,而不是从美术的角度来看待美术教育。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更多地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组织课程内容,才会淡化学科中心,才会关注课程的综合性和多样性,才会努力将美术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会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所以进行美术生活化教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二.新课标带给美术教学的变化

1.新课标带给我们的第一个新理念——新的教材观

传统的教材是学科知识体系的浓缩和再现,教材是学科知识的载体。这种教材观的实质是“教材即知识”。新教材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特点,一方面注意控制教材内容总量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一方面适当降低某些知识的难度要求,改变原理性知识偏重思辨和过深、过难的现象。大胆更新了“双基”的概念和内容,删除了陈旧的、用处不大的信息,充实了学生能够接受、适应现代生产与生活的信息。

传统教材把学生定格在预先设定的“书本世界”和“科学(知识)世界”之中,满足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恰恰远离了儿童的生活世界。新教材观不仅关注那些客观的、系统的、逻辑的“共同知识”,而且关注那些主观的、情境的“个人知识”,关注儿童的“生活经验”和“生平情境”,力图把人类群体的生活经验纳入学生的生活世界之中,努力实现“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汇通融合。

新的教材观认为“教材既不是知识体系的浓缩与再现,也不是学生被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而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美术教材质量的优劣,对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审美趣味、创新能力和个性品质有着直接的影响。美术教材的编写,应力求向学生提供美术学习的方法,展示丰富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图像世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欣赏水平”

2.新课标带来的第二个新理念——新的学习观

新课标新的学生学习观主要体现在要求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是在有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学习;要求学生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具体地说,是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方式不是单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比如背诵、练习等,这些行为方式只是载体。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行为、情感以及社会化参与进行有机结合。

3.新课标带来的第三个新理念——新的评价观

考试一直是最常用的评价方式,本来考试作为检验、筛选、强化记忆的途径并没有什么不好,但是我们都知道,在以接受知识为教学目标,以考试成绩为评价标准的应试教育下,考试就成了一种桎梏和枷锁,成了学生学习的沉重包袱。成绩好就是优等学生,成绩不好就是劣等生。考试就是拿学业性的因素来片面评定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显然有失公允。

新课标的培养目标变了,教材功能变了,教学模式、学习方式变了,与此紧密相连的是评价方式的变革,其注重对学生学习发展过程的评价;评价不是根据成绩来给学生下定义、分类别,而是注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点滴变化,通过评价指引学生更好的发展。注重对学生多方面的评价;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和学习方法的评价。

其实新课标带给我们的远不止上述的新理念,它带来的是一次头脑风暴。这些变革的构想,最后要依赖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去贯彻和实现,因此,我们每个教师都要树立新的教育观,了解新理念,做到与时俱进,与新课标同行,创出一片新天地。

三.新课标下美术课教学的办法和思路

1.美术教学应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结合

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现代社会终身教育理念的提出,更使教育与人的生活紧密相结合。美术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生活处处有美术,美术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开放学生美术学习活动的空间,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认识美术、走进美术世界,让美术丰富学生生活,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美的真义,才能真正热爱美术,并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首先,美术课堂学习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教育主要是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乐趣。因此在美术课教学时,不应一味拘泥于教材规定的题材作为教学内容,在题材、形式的选择表现上要留给学生自由空间。例如在设计制作课单元,可让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做起,如:给自己最喜欢看的一部电影或电视片画一张宣传画;找一找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或日用品,然后把不满意的地方改变一下,重新设计并画下来;为自己的亲友同学制作新年贺卡,并鼓励用刮色、涂蜡、撒盐、吹色、压印等各种新技法。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命题自由创作,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积极性。此外,美术课还可以将当地乡土民间美术搬进课堂,如蛋壳画、葫芦雕、剪纸等,以丰富学习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其次,让美术教育走进学生生活,变生活为美术学习的大课堂。生活是教育的源泉,脱离了生活,美术教学就失去创造的活力。教师要开放课堂活动的空间,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把公园、田野、村庄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的红、黄、蓝。写生课不妨带学生去野外果园、农贸市场、山麓湖畔,描绘自然界的花草树木,观察生活中千姿百态的鸟兽人物。手工制作课不妨带学生去放风筝,去迎风玩一玩小风车;用制作的彩带、挂饰、窗花美化周围环境,做到学以致用。结合欣赏课,可组织学生参观一个画展,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美术课上所学的知识指导欣赏活动。

2.美术教学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倾向性,尊重学生的选择

个性化教育是未来教育的重要特征,它在承认学生共性的前提下,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挥,突出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个性化教育过程中,师生间的情感联络和交流得到加强,学生能发挥更大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作用,从而增强自学、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和自我识别、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美术课与其它学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征是它的表现性、多样性和个性化。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不应制定整齐划一的学习标准,学习内容和要求不能规定的过死。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以门类、画种作为教学脉络,比较注重以教师为中心,是老师教学生怎么画,而现代美术教学模式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是教师帮助学生将他们想要展现的事物画得更好,是老师帮学生怎么画。美术教师要把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培养学生审美感受力作为教学的中心目标,充分尊重每个学生不同的审美感受和各自的审美表现,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成长。不同学生由于个人性格、气质、生活环境的不同,往往有着不同的艺术倾向和趣味,有的喜爱工笔,有的偏向写意,有的追求厚实,有的欣赏飘逸,教师要尊重学生艺术趣味的多样化,不能以自己的喜好对学生表现枉加评判。

3.努力营造平等、民主、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情感体验

美术教育家尹少淳说过:美术是最具人性意味和最具综合性质的人类活动之一。美术课程以实施美育为核心,情感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心理学家认为,积极的情绪对认知具有动力功能。愉快时感知比较敏锐,记忆比较牢固,思维比较活跃。反之,消极的情绪则会阻抑认知活动的开展。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创设良好的审美氛围。良好的审美氛围由具体的环境、教师和学生等要素相互作用形成,而教师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言行举止以及工作态度与方式,对审美氛围的创设起主导作用。因此首先要求教师应该情绪饱满,言行举止富于形象性、生动性和感染力,要以热情和真诚态度对待学生,对学生的每一个作品、每一次尝试都怀着浓厚的兴趣和真诚的关注。教师要放下架子,主动与学生平等交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情绪和情感体验,用“心”施教。只有在融洽愉悦和谐的气氛中,学生的内心世界才会敞开,他们的个性与情感才能得以充分表现张扬,创造力得以发展,学生的心灵也才能得以陶冶净化。

“以学生为中心”是现代教育思想的核心精神。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彼此分享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与观念,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操纵者,而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激发学生积极主动观察、思考、参与讨论,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精神。美术课程内容多样性和丰富性的特点更需要加强师生间的交往互动。

4.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经济时代。教学活动要借助一定的手段工具来进行,以电脑、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给教学带来革命性变革。信息技术具有的直观性、形象性和超大容量,对美术课教学来说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美术教师要积极采取这一新的教学手段为美术教学服务。

四、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创造新型教育教学方法

现代的教学方式不再局限于简单的讲、听、学、练,授课场地也不再局限于三尺讲台,粉笔也不再是唯一的教学工具,只要能为美术教育教学服务,随时、随地、任何方式都可以对学生进行美育。众多的变化,飞跃式的发展,对每一位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美术课程教育教学要发展,美术教师就必须掌握现代化教育教学方法。

1、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大多数学生对美术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因为美存在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一片叶子、一朵花、一片云、一棵树、一只蝴蝶等等,都可能引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对美的向往,教师从事美术教学要充分掌握学生的求美心理,在新课标、大纲的指导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帖近学生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2、充分利用现代媒体设备展开教学

现代媒体设备能帮助我们说明抽象的问题,使一些难以形容、难以讲述的问题变得更形象、更直观,比如利用摄影机、摄像机收集一些素材,利用计算机、电视机等手段进行美术创作和展示活动,在讲风景写生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当地情况选择性地播放一些山、水、树林、乡村等风景录像,这样会使学生很容易地进入情景之中,激发学生激情,更加投入地进行创作。

3、走出去,感受一下大自然

我们认为美术学科是一门很灵活的学科,以往的学习往往是死肯课本,就是教师教、学生画,形式很单调。不妨试一试走出去的方法,到比较安全、离学校不远、又很赋有诗意的地方去感受一下大自然,陶冶情操,开扩视野。这样的乡土课会使学生心情舒畅,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4、和学生交朋友,在快乐中度过教学

教师应该和学生建立起融洽的关系,关系融洽了更有助于开展教育教学,通过师生情感交流,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会让学生不拘不束地展开想象,进行美术创作,学生也会对自己的超常发挥而感到无比的快乐,这对学生性格、情感的培养和形成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5、多种形式相结合,教学突出一个“活”字

艺术本身没有固定的尺度,大到万里长城、兵马俑,小到一个小头饰、一幅风景画,都是艺术的再现。为了追求这种多元性艺术,我们美术教学也应该是多种形式相结合的,不能只认为画画才是美术最,要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多学点、学多点,主要是突出一个“活”字,教师活教、活导,学生活学、活用,只有师生的默契配合才会收到更好教学效果。

6、提高专业技能,为学生做出榜样

一个成功的美术教师应该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熟练的绘画、制作技巧,以精湛地技艺为学生做出榜样,要让学生信任老师,喜欢美术老师上课,喜欢向美术老师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加强专业训练,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占居教育教学的不败之地。

7、注重交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一个人的思想必须是片面的,一个再全面的人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定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相信集思广益的道理大家都很明白,我们可以通过美术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对新美术课程标准的认识,加深对新教育教学技能的理解,掌握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

以上是在实际工作中,在美术教研教改、落实新课标方面总结的几点不成熟观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仍然需要不断地努力和创新,力争使我们的美术教育教学工作走向更高的位次。

致谢

在这个清爽的四月,我收获了我的成果——完成了学术论文的写作。本论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许多老师悉心的指导和帮助,提供了许多用于写作的资料,感谢老师给我的帮助,使我可以顺利完成论文的写作,祝福他们一切顺利!

参考文献

[1]《美术课国家新课标标准报告会》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研究会,2001.7

[2]《新课程新理念新起点》谢洪涛主编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年版

[3]《美术课国家新课标标准培训资料》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艺体室,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