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护理生见习带教

护理生见习带教

[摘要]我院护生见习时间短,为作好见习带教工作,保证教学质量,笔者在多年的临床见习带教中探索出的一条全新带教模式。与固定单一的传统“输灌式”带教法相比较,新法在提高学生临床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清晰有条理的临床思维能力方面有明显优势;而在采集的病史上提出合理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方面没有明显差距

关键词护生见习带教改革

临床见习是护理专业学生(以下简称护生)走出课堂,迈入临床的第一步,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桥梁,也是内科护理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根据我院护生见习时间短的特点,为作好见习带教工作,保证教学质量,必须改革传统的“输灌式”带教方法。以下是笔者在多年的临床见习带教中探索出的一条全新带教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供大家共同探讨。

1.对象

笔者以本院03~06级4个年级共4个班的全日制护生为研究对象,每班48人随机分成4个小组,每组12人,每次带教一组,其中每个班的1、3组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法;2、4组作为实验组,采用新模式带教法。两组学生在见习科室、原有知识水平、年龄等方面的分布状态相近,由同一教师授课,具有可比性。

2.时间

每周每班4组分别在4个病区(内、外、妇、儿科)见习,内科见习4周一轮回,一学期每组内科见习共4次,每次见习时间从上午8时至11时,共3小时。

3.方法

3.1见习目标重点掌握病史采集技巧,根据病史正确陈述护理诊断并提出相关护理措施,减少与实习内容的不必要重复。

3.2传统带教法带教老师把学生带到病人病床旁进行病史(仅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及典型阳性体征,以下同)的采集,分析病情(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讲授护理评估内容:病因、诱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项目),提出合理的护理诊断及相关的护理措施,全过程以教师讲授为主,中间加以提问。每次讲解1~2份病例,约140分钟左右,剩余时间学生在病区内自由采集病史。

3.3新法按步骤安排见习过程:第1次见习,要求掌握病史采集方法。每组分成4个小组,每小组3人,各小组分别采集一份病史,时间40分钟内;然后集中并进行组间讨论,各小组汇报病史,并提出修改意见,带教老师最后总结,理清条绪,并以各小组采集的病史为例讲授病史采集的基本思路和技巧,时间80分钟内;讨论完后各小组回原病床完善病史资料,时间30分钟内;第二次集中讨论以巩固见习效果。第2次见习,练习病史采集技巧并正确陈述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采集一份病史,时间30分钟;随后组间讨论以进一步提高学生采集病史的能力,接着要求学生根据病史提出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时间80分钟内;随后回病区继续完善病史,并根据病人住院期间已实施的护理措施验证理论知识,时间30分钟内;第二次集中讨论,强化学生临床见习的技巧。以后的2次见习参照第2次见习的步骤进行,不断完善和提高学生采集病史的能力,不断增强学生提出合理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的能力。

4.检测

4.1检测方法最后一次见习,指定一个病人配合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病史采集,并写出一份首次护理记录,时间60分钟内。

4.2测评要求按4点要求:①主诉的格式正确,内容与病史相符;②现病史时间先后顺序明确;③护理诊断正确陈述[1];④护理措施合理。

4.3检测结果见表1

表1实验组与对照组满足各测评要求组数

03实验组

对照组

04实验组

对照组

05实验组

对照组

06实验组

对照组

8

2

7

1

7

2

8

3

7

1

7

1

8

2

7

2

8

7

8

8

7

7

7

7

8

7

7

7

8

8

8

7

4.4结论与传统的“输灌式”带教法相比较,新法在提高学生临床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清晰有条理的临床思维能力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而在采集的病史上提出合理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方面没有明显优势。

5.分析

传统带教方法注重知识的灌输,带教老师在采集病史和分析病情的过程中,思路清晰,内容详细准确,能根据护生的学习要求全面地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践。但在整个带教过程中,护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思维受老师牵制,只能紧跟老师的思路走,甚至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因跟不上老师的思路而走神,以致收获甚微。即使认真听老师讲解病情的同学也因来不及消化相关知识,常常囤囵吞枣而收获也不大。虽中间老师会提问以集中学生注意力,但学生因思维跟不上,能有条理回答问题者寥寥无几。因此,这种带教模式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护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以及创造能力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无法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2]。另外,传统的带教模式,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比较强,缺乏与患者沟通的热情和主动性,语言表达能力及与患者沟通的能力和技巧较差。新法要求学生主动与患者交流,虽“万事开头难”,但学生能很快适应这种带教模式,在病史采集中也经常会表现出人际交往和采集病史思维紊乱的缺点,但老师会在点评时根据具体病例向学生示范怎样向患者打招呼,怎样进行自我介绍;指导学生与患者沟通时,应注意说话的艺术,避免用医学术语,最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引导护生注意自己的形象,提倡文明用语、微笑服务,学会尊重患者,掌握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同时提高自身素质;指导学生根据病情演变的时间规律,有条理性地收集资料等。通过言传身教指导各小组采集和分析病史,学生跟得上思路,听得懂讲解内容,病史采集和分析中的疑难点也豁然开朗。经多次见习后,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增强,并逐渐形成一个比较清晰而有条理的病史采集模式。同时各小组通过横向评比,有利于形成组间的竞争氛围,以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被动的灌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主动思维,从而全面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3]。

新法使学生在见习中主动积极的采集病史,分析病史,逐渐形成有一定条理性的临床思维,构架起医学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在医学学习中完成承前起后的作用[4]。学生见习结束后的检测结果显示,新法见习后的学生对常见内科疾病有较好的掌握,更加深了对课堂讲述知识的理解,值得探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LyndaJuallCarpenito,李宁译,护理诊断手册.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6~42

2吴素清,黄春霞,个性化临床带教模创新初探,中华护理杂志,2004,39(2):124

3邱桂华,李文珍,吴君,新形式下带教实习护生的难点与对策,护士进修杂志,*,17(10):764

4莫少新,钟丽,临床带教策略与学习动机理论,广西医科大学学报,*,19: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