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民族文化推进城市文化建设论文

民族文化推进城市文化建设论文

一、城市文化、民族文化及文化全球化

城市文化建设关乎着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高,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是城市的灵魂和魅力所在,是城市发展的力量,也是城市以及整个国家繁荣安定的重要基础。世界上的任何文化,都是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一个宏富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规、习俗乃至各种习惯,它既是既往的民族感情和民族意识的积淀,又是当下该民族的时代精神和价值取向的凝结。而本文所说的民族文化也是指中华民族的整体文化。中国民族文化内容丰富,源远流长,它是世代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五千年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重要滋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能历五千年经风雨长久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背后所依靠的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而全球化指全球各地不同民族、国家、地区之间的相互关联依赖的态势。伴随而生的文化全球化是人类创造的文化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配置,是文化国际化、世界化、多样化,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激荡、交流和融合的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化的经济态势下,不同民族的文化发展及传播的显现出不平衡的状态,西方世界及发达国家的经济优势衍生出文化的优势,他们因为自身的优越感,利用先进的技术及多样化的传播方式有意识地将西方的思想意识和价值体系传输渗透给发展中国家。在此影响下,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受到严重的挑战,民族信仰和民族意识也被动摇,民族文化的信仰危机在这些国家演变成一种社会心理冲突,社会的发展失去了稳定正常的社会心理基础。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在全面开放的条件下,自身的民族文化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一些城市中出现传统破裂、道德冷漠、民族文化丧失,民族文化身份模糊等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社会的无根和无序状态,这显然是背离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目标的。在中国的民族文化遭受巨大挑战的严峻形势下,我们要清楚地看到全球化在对民族文化生存形成巨大压力的同时,也为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文化全球化不是文化的一体化,面对和接受不同文化的优秀成分并不意味着民族文化的泯灭,如果这个民族能自觉积极地参与全球化,充分利用全球化的积极因素发展自己的经济文化,它的民族文化就迎来能来新的发展契机。孙熙国和刘志国认为,坚持文化的民族主体性,是在全球化过程中保持民族独立地位的重要条件。

对于中国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而言,这是中国特色之所在。在全球范围内经济文化的互动模式为我们打开了了解世界的大门,也给予我们机会去重新审视自己的民族文化,这是我们传承和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大好时机。我们应充分利用世界性文化共享的机会和平台向世界人民展示我们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汲取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成分来丰富我们的民族文化,给我们悠久的文化注入新鲜的血液和时代精神,使中华民族以一种健康的精神和自信的面貌参与到世界的建设和改造中来。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也不断地被提上日程。中国的城市居民相比农村地区有着更高的文化素质和文化诉求,理应当成为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和文化的复兴中的先锋队和主力军。然而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以及西方世界经济和文化的强势影响下,一些地方的城市建设也似乎重复着工业时代的西方发展模式,雷同的城市建筑和千篇一律的快节奏的生活模式似乎使城市丧失了原本的魅力。原柳州市市长陈向群早在2004年就指出了我国城市建设中千城一面的“特色危机”。许多城市不分地区、不分历史文化背景,不分气候及其自然条件,不分景色,也不分城市性质的种种差异,而相互模仿,使原来颇具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历史文化特色的城市,正被模样一致的建筑所淹没,我们的城市越来越相像,难以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另一方面,文化的全球化又要求民族文化积极参与到城市文化建设当中来。认为:“全球化迫使城市不得不发展自己独自的文化特色,以吸引商务、投资和高科技专业技术人员……全球性和地方性变得同样重要,共同成为当代的城市文化特色的一部分”。城市缺乏文化品味,就如同人没有灵魂与精神。中国的城市要保证长久的生命力,就要从塑造城市品格和提升城市的文化魅力入手,充分开发利用中华民族和城市本身的传统文化根基,打造城市的特色名片,使我们的民族文化在全球化的新时代展现出新的面貌和风采。

二、秦皇岛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秦皇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1600年的商朝初期,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古书上记载的孤竹国就位于秦皇岛卢龙县境内。伯夷叔齐的故事,成语“老马识途”,都与孤竹国有关。秦汉时期,这里是东巡朝拜和兵家必经之地。秦始皇第四次出巡到碣石,刻碣石门。并派燕人卢生、韩终、侯公、石生等方士入海求仙人和不死之药,秦皇岛由此得名。明代著名军事家徐达在辽西走廊西端山海交汇处,修建了山海关关城。从此,山海关成了明代扼守边塞、经略蓟辽的雄关重镇,也是此后中国境内著名的军事重地,见证了众多中国重要的历史时刻。历史上的名人也和秦皇岛有着渊源。“古之贤人”伯夷、叔齐,就是孤竹国君墨胎氏的两个儿子,今天在秦皇岛市卢龙县的六音山中,还存有“夷齐读书处”的遗迹。历史上除了秦始皇东巡碣石并使秦皇岛因此得名之外,汉武帝刘彻封禅泰山之后也来到了碣石。如今,在北戴河莲蓬山的冈峦之上,还存有汉武台的遗迹。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曹操东征乌桓,凯旋而归,来到秦皇岛,观沧海,看日出,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四言诗《观沧海》。另外,让秦皇岛人引以为荣的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祖籍也在这里。自谓郡望昌黎的韩愈是唐朝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评价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至今昌黎县尚存韩文公祠和以韩愈为始祖的《韩氏家谱》。历史上吴三桂和李自成在山海关激战,演绎出“冲冠一怒为红颜”传奇片段;明朝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戚继光在此修建了蜿蜒入海老龙头长城;另外民间故事人物孟姜女传说也是山海关人。秦皇岛地区流传下来民间艺术形式也很多,是秦皇岛地区民族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抚宁鼓吹乐历史悠久,乐曲丰富多彩,深具古韵。抚宁鼓吹乐至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在清代中期就已广泛用于民间舞蹈的伴奏,如今它的流行遍及抚宁农村,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2006,抚宁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吹歌之乡”和“中国吹歌研究基地”的双重殊荣。昌黎秧歌在秦皇岛地区也有着1000多年的历史,它融合了中原汉族和北方游牧民族的文化,活泼、诙谐、朴实、红火,具有表演性。猴打棒是青龙满族一种具有独特艺术表演风格的民间舞蹈,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流传于青龙满族自治县西南部长城沿线满族聚居的乡村,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是满族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另外,抚宁的剪纸艺术、皮影雕刻等民间技艺和北戴河杨肠子火腿,长城饽椤饼等特色美食等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三、利用民族文化推进秦皇岛城市文化建设的着力点

秦皇岛是中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也是“中国投资硬环境40优”城市,它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宜人的海滨气候和悠久的人文历史。但就知名度和旅游资源的开发来说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利用秦皇岛当地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来推进城市文化建设就是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

1.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如果说文化是城市发展的命脉,没有文化的城市就是没有生命和生气的城市,那么城市的文化品牌就是一个城市的名称和标志,没有自己的文化品牌,城市就失去了自己的个性,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更无魅力可言。纵观世界范围内的著名城市,诸如法国巴黎、日本东京,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是以它独特的历史传统为基调的,中国城市的文化个性和品味的打造必须依靠主要本民族文化传统和城市的历史积淀。再比如说北京,如果没有天安门,没有故宫,没有几百年的胡同文化,她就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同等规模的城市没有什么差别,不会让炎黄子孙那么魂牵梦绕,不会让各国人们这样心生向往。秦皇岛有着丰厚的人文历史与典故,民间传统技艺也很丰富,这些都是打造城市文化品牌的重要资源,秦始皇的求仙入海之处,韩愈的故里(祖籍),抑或当地的风格独特的抚宁鼓吹乐等都可以被打造成秦皇岛的城市文化名片,要使秦皇岛不仅是作为一个气候宜人的旅游城市的形象存在,而是一个有着独特文化内涵的魅力城市。在秦皇岛的城市文化建设过程中,宝贵的民族文化传统应该被珍惜,政府要加大力度,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和宣传模式,以城市的文化余脉打造响亮的城市文化品牌,这既是为城市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也是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培养市民的文化认同。城市的基本构成是城市的居民,要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必须要广大市民参与到城市文化建设当中来。同时,提倡在城市文化发展中重视历史文化传统,并不是要去恢复与照搬历史文化传统的形式,而是要从历史文化传统中寻找一种有利于促进当代城市发展的精神动力与文化认同。当一个城市的政府只注重招商投资时,当一个城市满是模仿欧陆风格的街区大厦时,当一个城市的民众只会垂涎于琳琅满目的“舶来品”时,这个城市是没有个性与灵魂的城市,一个没有自己文化的城市不会有长远健康的发展。和很多中国城市一样,秦皇岛在城市的发展中偏重于经济发展和高楼大厦现代化建筑的建设,民族历史文化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对于文化特色不足和缺乏文化感染力城市,居民的文化认同感低。同时我们也看到,城市居民在生活水品提高的同时对于文化和精神领域的消费有着更高的诉求,广场舞的文娱方式的流行揭示出城市居民参加文化活动的巨大潜力和热情,在这种情境下,市政部门要对于居民的文化活动和行为进行积极的引导,开发培育传统文化新的市场。秦皇岛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民族文化积淀包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神,城市文化建设中政府要引导广大市民对传统文化认识、珍爱自己的民族文化,培养其对于本地深厚民族文化底蕴的自豪感,使其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积极的民族文化精神,增强城市内在的凝聚力,推动城市文化与经济的健康发展。

3.利用现代化媒体传播、发展民族文化。无论是打造城市的民族文化品牌还是培养市民的民族文化认同,都基于民族文化的宣传和推广,特别是面对青少年群体,他们是中国未来建设的主体,要想使其承担城市文化及民族文化建设的重任,就必须要培养他们对于民族文化的感情和认识。结合青少年求新求异的年龄特点,电视网络等现代化媒体应该成为政府和社会对其宣传和介绍城市的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途径,秦皇岛在城市文化的建设和宣传中也要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技术的影响力,把握引导媒体的价值导向,通过新鲜和更加“接地气”的方式鼓励和提高城市居民特别是青少年群体对于民族文化的认识和认同,提高广大市民的民族文化意识,为利用民族文化支援城市文化建设奠定基础。同时,民族文化不应是一成不变的,在秦皇岛城市的文化中,要抓住契机对于民族文化传统加以改造和创新,使民族文化具有时代内涵,增强传统民族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使民族文化在更大的程度上推进城市文化建设。

总之,秦皇岛等我国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这些宝贵资源应该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文化建设中被充分利用起来,使城市在现代化的同时更具备自己的特色,以此带动城市的长远健康发展,同时我们的民族文化也得以传承和发展。

作者:于华单位:燕山大学里仁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