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信息化管理人事档案论文

高校信息化管理人事档案论文

一、人员素质亟待有效提升

(一)存在问题

1.思维观念脱节长期以来,社会上普遍认为人力资源管理重“事”不重“人”,档案管理极少对外界宣传,加上单位忽视了对档案人员的培训与教育,致使其档案意识不强,档案管理水平不高。思想与态度决定行动,观念与时代的脱节带来的是行动短板。进入信息化社会以来,环境与市场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多元化的用人机制在高校开启了探索之路,服务与竞争意识成为市场制胜的法宝,因此,转变思路、更新观念、适应形势的要求成为必然。

2.知识结构单一受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的影响,档案管理人员工作只会进行简单的抄写、编排和装订,无法胜任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高校普遍存在档案管理水平低、手工操作及效率低下的问题,专业人员知识老化、结构单一、学历水平虚高及性别结构失调等导致档案管理人才缺乏,他们驾驭信息的能力仅停留于信息收集、鉴别、整理的初级阶段,精通人事管理又擅长信息技术的人员匮乏。

(二)改进路径

1.更新观念,提高服务质量认清形势,更新观念,树立人力资源新观念,树立用户至上的理念。高校必须自觉增强档案意识和强化服务的理念,用高标准的服务水平、高起点的服务意识和高层次的服务质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主动适应动态服务,拓展利用服务渠道,开发人才信息资源,化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静态服务为动态服务。创新服务水平,提升服务质量,实现资源共享。加强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忧患意识、竞争意识、科技化意识、网络管理和法律意识,使其站在更高层次的角度,从繁琐的手工查档向数字化查档服务转变,坚持科学发展观,强化标准化意识,服务现实社会。

2.树立人本理念,发挥最佳效能树立人本理念,注重机制创新,从控制向服务转变;注重规范管理,从感性向理性转变;树立法治理念,提高管理成效,切忌简单而为和感情用事;注重整体效应,树立绩效理念;注重对人才的开发和利用,做到人尽其才,发挥最佳效能。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实现个人的自身价值。打造人文化管理机制,创新人事管理改革和建设思路,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和有效的激励与竞争机制,实现传统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

3.创新思维,提升素质首先要在观念上创新,档案信息资源的创新,关键在于人才,必须建立一支政治素养强、专业化水平高的档案管理队伍。这就必须要强化三种素质,即政治理论素质、业务知识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努力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政治思想水平,提高人事档案管理者的业务素质。高校人事档案管理者除了具备档案管理的专业水平,还要具备相关的计算机及互联网操作技能,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预测能力,为领导实行科学决策提供强有力的依据。组织定期和不定期、系统和专项的岗位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包括理论知识素质、心理素质、业务素质,在信息化条件下,要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必须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不断加深、拓展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掌握分析处理技术,编制有关软件。高校应加大高层次统计人才的培养力度,造就一批既熟悉业务知识又懂得计算机管理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新时期对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新要求。

二、管理机制急需科学发展

应尽可能满足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建立以岗位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体系,实行人事档案的社会化开放式管理,积极实行人性化的柔性管理。由“以工作为中心”的刚性管理向“以人为中心”的柔性管理转变,是高校人事档案管理行业的一场革命,要实施柔性管理,就要把提高素质作为柔性管理的必备条件,从而达到柔性与刚性管理有机结合、宽严相济。

(一)存在问题

1.管理意识滞后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相对落后,人事档案管理方式和手段相对落后,对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尤其对于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就导致了高校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相对落后,大多是重管理,轻服务,管理水平不高。

2.信息资源管理分散目前,各高校人事档案信息系统之间交叉少,还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难以形成合力,加上人才流动日趋频繁,影响人事档案的完整性,人事档案信息难以实现资源共享,无法有效实行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二)改进路径

1.创新服务,转换角色需求决定服务。实现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就必须转变高校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理念,从守门员向知识导航员与信息咨询专家转换,从信息文献提供者向信息组织管理专家转换,档案管理员应教授和训练用户如何在信息高速公路上辨别方向,适应对人事档案信息的各项需求,将传统的管理模式与现代的信息技术相结合,建立人事档案信息数字化,充分发挥人事档案信息的利用价值,实现资源共享,为高校档案管理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服务支撑。

2.刚柔相济,科学发展柔性管理的本质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采用非强制方式和手段,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转变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它强调的是在尊重人、重视人、理解人的基础上用好人、管好人,因此,它更多的是对管理对象信赖的一种管理。柔性管理并非是对刚性管理的否定,柔性管理是在刚性管理的基础上的发展与升华,二者之间存在着继承与发展的内在联系,没有刚性管理的档案行业必然遭致混乱,柔性管理不虚无,它需要真正的柔性制度与其配套实施,实施柔性管理,必须坚持刚柔相济,才能相得益彰、相互促进。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一种奉献性很强的服务性工作,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平易近人的服务态度对待用户,并与之进行友好沟通,体现服务至上的理念,保证档案服务更具针对性、特色性、实用性。统计有助于实现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专业化,为学校人事决策提供科学保障和依据,保证“存储数字化、管理自动化、利用网络化”的发展方向,加快推动档案工作方式和手段实现信息化,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实现人事信息的共享。对人事信息数据库进行完善,利用现代化设备和数字化技术,对档案信息进行动态管理和维护,加强开发人事信息资源,提高利用率,实现档案管理科学发展。

三、环境服务有待完善创新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一个坚实的、先进的设备硬环境,就不可能打造出现代化的数字管理平台,营造符合人性化服务环境,来适应网络时代要求,进而满足多元化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一)存在问题

1.基础投入不足随着信息数字化的来临,高校人事档案建设相形见绌,资金投入出现了不足,硬件配备不足。目前,高校人事档案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档案室面积狭小、设备简陋,多数达不到人事档案库房、阅览室、办公室分开的要求,有的是档案库房、办公室、阅览室挤在一间小的办公室内,有的仅有木柜存放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数量不够,许多档案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影响了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科学化、现代化。

2.技术装备落后在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出现了技术与体制上的障碍,这就延缓了信息化的进程,也激化了档案信息的供需矛盾。为此,高校应升级人事档案的信息存储与检索系统,购买电脑、空调等,增设档案库房,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及管理软件,及时建立防火、防盗监控系统,实现人事档案管理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利于档案信息化管理。

(二)改进路径

1.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物质基础是项目建设的前提,高校要想提高人事管理信息化水平,就需要加大投入。信息网络建设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中心环节,需要建立完整而准确的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配备先进的计算机等硬件设备,改善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硬件条件。学校要加强对信息化管理基建的重视,完善计算机的硬件与软件设施,构建高标准、现代化的人事信息系统,按照档案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的严格要求,启用标准配备,确保人事档案管理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

2.打造现代管理数字平台面对电子技术、互联网、高科技的冲击,人事档案管理这块传统意义上的净土,也难以独善其身。档案管理数字化平台意味着缜密、高效、快捷,为确保人事档案信息的安全与保密,就要从制度层面杜绝数据丢失或泄密的可能性,严格管理权限,认真维护数据库。为此,应依托现有校园网络平台,构建网络化平台,建立人事管理信息化基础数据库,实现从手工检索到计算机检索的转变,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的微机化、网络化,实现统计数据资源共享。在数字化平台发展进程中,由于对技术因素的过度强调,也出现了人文关怀失落的问题,因此,构建信息化管理高效平台应掌握好技术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平衡点,把握好保密性与开放性的尺度,相互借重,不可偏废。

四、结语

21世纪,互联网把世界带进了一个数字化的时代,全球网络间逐步融合,信息资源实现了共享。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包括文化在内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态“五位一体”战略,充分显示出国家层面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档案管理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方兴未艾,广大档案管理者要树立信心、坚定信念。面对网络环境,传统档案馆与数字化平台越来越走向融合发展,对高校档案管理及其管理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改善管理、完善设施、提高服务、增强管理人员的信息获取和网络资源应用能力,对于全力打造数字化档案管理信息平台至关重要。

作者:刘文军单位:太原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