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现代教育教育实习的变化及对策

现代教育教育实习的变化及对策

实习前对一线教育教学规范的了解在实习前学习过微格教学、教学设计、教学文件制作、教育管理法规等相关课程内容,使得超过七成的学生在开始实习前基本了解一线的教学规范,但仍有近两成学生对此了解不足。三届学生在实习前对教育教学基本规范的了解情况的平均比例为:基本了解的占67.2%,全面了解的占4.3%,很少了解的占23.0%。实习前对新教材和新课标的了解学生普遍对一线教材和新课标、教学改革了解得不够充分。三届学生在实习前对一线教材和新课标、教学改革完全了解的比例在5.3%以下,了解很少的平均比例为48.1%,仅听教师简单提过的平均比例为49.2%。说明很有必要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技能训练》等课程中加入相关知识和内容模块,并向学生提供相关资料。实习前对小学生心理特点与卫生安全知识的了解由于学生实习的单位以小学为主,对小学生心理特点和卫生安全知识的了解有助于他们在一线教学过程中对思想教育、纪律和安全等教育工作的理解,并能较好地与所教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三届学生对小学生心理特点与卫生安全知识了解的平均情况为:表示有一定了解的占66.7%,全面了解的占6.2%,了解很少的占21.3%,几乎没有了解的占5.8%。

一、教育实习工作情况的变化

实习工作内容的变化学生在实习期间的主要工作依次为:上信息技术课(71.8%以上),带班主任工作(59.0%以上),做教学设备维护工作(平均30.0%左右),上综合实践课、自然科学课(25.0%左右),上思品教育课和做其他工作。其他工作主要包括其他课程的教学工作(例如英语、数学、语文、历史、体育、心理健康等)、提供技术服务(例如相片采集、视频拍摄制作、课件制作)、兴趣班辅导、设计板报及组织电脑制作比赛等。值得注意的是,实习期间班主任工作的学生比例在三届学生中分别占71.2%、70.9%、59.0%,呈明显下降趋势;讲授综合实践课和自然科学课的学生比例从2009届的26.0%,下降到2012届的17.9%,讲授思品教育课的学生比例在三届学生中分别占27.4%、18.2%、10.3%,持续下降超过10%。说明部分指导教师对学生不敢放手的比例在上升,学生获得动手锻炼的机会在减少。指导教师对实习生关心程度的变化受到生源素质下降、培养层次(大专)、实习安排管理及实习条件等多方面条件的影响,实习学校的教师对实习生关心的积极性和指导力度有所下降。三届学生平均有超过76.0%的学生认为教学指导教师能够“关心学生并主动指导、经常交流”,但这个比例从2009届的86.3%下降到2012届的76.9%,跌了近10%;认为“指导教师很忙、没有关注自己”的学生比例则从2009届的13.7%持续上升到2012年的23.1%。一方面,说明学生比以前更主动、努力和积极地与指导教师交流;另一方面,带队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二、对实习反思与评价的变化

未来职业意向的变化三届学生从教的职业意向分别为64%、61.4%、43.6%,呈逐年下降趋势;表示希望从商的学生比例分别为9.3%、7.5%、30.8%,呈快速上升趋势;表示希望从政的学生比例从2009届的2.7%上升到2012届的15.4%。实习后从教观念的变化学生通过教育实习,了解了一线教师的工作压力以及人才市场在学历、薪资水平和综合能力等方面的要求,意识到要进入学校工作并获得教育事业编制的难度越来越大,其从教意愿持续下降。三届学生在实习完成后坚定从教念头的比例分别为43.8%、36.8%、33.0%,平均下降了10.8%,表示不想从教的学生的比例从2009届的11.0%上升了2012届的15.4%。实习后学生认为需要加强的能力培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校和家长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在实习期间对此感受更加深刻。调查数据表明,学生认为要加强综合素质培养的比例从2009届的39.2%,上升到2012届的51.3%,认为要加强组织协调能力培养的比例也从2009届的38.1%上升2012届的44.2%,认为要加强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比例则从2009届的39.2%,持续下降到了2012届的20.5%,说明学校从2009届开始在课程体系中加强了教师口语、微格教学、教学技能训练实训等课程建设和对学生的相关训练,且效果明显。学校应加强哪些方面的理论与技能培养三届学生普遍认为学校有必要加强的理论和技能培养的内容依次为: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平均比例为68.4%)、班团主题活动设计与管理(平均比例为52.3%)、学科专业知识(平均比例为47.4%)、教师职业素质与职业意识(平均比例为45.3%)、教育理论前沿课程(平均比例为42.8%)。

三、实习管理情况的变化

实习管理的突出问题由于教师受到“成绩指挥棒决定绩效工资”、“学生实习时间相对较短”的双重影响,往往不愿意大胆放手让实习生锻炼,更倾向于让实习生担任教学工作助手和班级管理这些基础工作。实习管理突出的问题是指导管理不到位,三届学生持此观点的平均比例保持在50%左右;认为指导教师不信任、不放手的比例从2009届的23.3%,上升到2012届的33.4%;认为实习组织不合理的比例从2009届的16.4%,上升到2012届的28.2%。哪种实习方式更适合学生的发展需要三届实习生对于采用哪种实习方式更适合学生发展的看法,平均约41%的学生认为应“统分结合,各取所需”,约30%的学生认为应“自主联系,自我管理”,约28%的学生认为应“统一分配,集中管理”。学生认为教育实习可以自主联系、自我管理的比例从2009届的21%持续上升到2012届的30%。考虑到学生的特点与促进就业的因素,学校应允许有条件到未来就业目标学校实习的学生选择自主实习。

四、学生对师弟师妹的忠告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简答题,共计约87.0%的学生对此做了回答,经过整理和量化处理,学生对师弟师妹的忠告有:要掌握计算机及办公设备的维护与使用(占64.3%),要强化三笔写字基本功(占57.1%),要提高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占42.9%),要提高班主任工作和少先队、青年团工作水平(占35.7%),要加强沟通能力(占28.6%),要提高自身素质(占28.6%),要学会视频制作(占21.4%),要加强相关单位交流见习,尽早了解一线教材(占21.4%),要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占14.3%)。

五、调查的结论

教育实习的主要变化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学生的实习学校类型逐渐向基层镇级小学倾斜。约七成的学生认为在实习期间指导教师能够给予关心和指导,但这个比例持续下降。学生的职业取向呈现了两极分化趋势,实习完成后学生的从教意愿持续下降,学生的职业取向基本形成了教师职业与企业职业两大类,两者的比例基本接近4∶6,后者的比例持续上升。越来越多的学生认为教育实习可以自主联系,自我管理。教育实习的主要问题学生在实习前对一线教材和新课标、教学改革的情况了解不够。教育实习过程中的管理持续不到位,限于人力,难以改善。部分学校的指导教师对学生不敢放手,指导学生的积极性有所下降,学生获得动手锻炼的机会在减少。

六、应对策略

强调教育实习重要性,狠抓固本强基工作教育实习是教师职前教育体系中实践教学最为重要的一环,也是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最快的一个阶段,可以使学生了解一线工作岗位对自己的知识技能及综合素质的要求。从学生培养的角度来看,要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学生的教育教学基本功要长抓不懈,教育实习前的教育见习、岗前培训和职业观念教育工作都不能放松。完善组织管理,开拓多种实习模式由于人力不足,经费有限,学生对教育实习组织管理的满意度持续相对较低。学院实施“统一与分散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后,指导教师对分散实习的学生指导和监管相对不足。因此,有必要借鉴美国及香港的职前教师教育实习管理经验,引入教育实习指引手册、教育实习电子学档系统等支持管理手段,尽量做到人工查访指导与信息化管理相结合,并应实施过程性评价。面对有不少学生更愿意到公司企业顶岗工作的情况,“半年学校,半年自选”的教育实习方式比较受欢迎,极有必要改变现有的单一模式,开拓其他教育实习途径,并应争取得到教育主管机构的认可和支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适应实习环境变化教育实习环境在变化,学生的就业观念也在变化。实习生要做好角色转化和自我调整,带队教师也要加强沟通和指导,尽可能解决实际问题,学校也要有相关的鼓励政策和手段提高实习单位的积极性。我院2011年现教专业学生的就业数据表明,35%的学生进入教育行业事业单位,22%的学生进入社会教育培训机构,31%的学生从事商务类工作,2%的学生继续升学,10%的学生从事其他工作。可见,外部就业环境和学生的就业观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很有必要在实习期间给予学生有效的引导,创造促进就业的条件。明确专业建设定位,加强专业思想教育面对用人需求和就业环境的变化,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要从“合格人才”的角度培养学生,加强一线调研分析,针对师范教育和职业教育,引入教育行业和企业公司两类人才培养分流机制,明确自身的专业定位。同时,要加强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应清楚地告知学生:有意从教的高职学生要想进入教育事业编制体系,要靠“两条腿”走路,即要获得本科文凭(大专文凭+自考或网络教育本科文凭),对其他学生则应当旗帜鲜明地走职业教育培养路线,培养多媒体软件设计、教育培训机构、商业营销方向的从业人员。贴近市场一线需求,坚持课程教学改革随着从单纯的师范教育走向师范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甚至职业教育日渐壮大超越师范教育局面的出现,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和职前培养体系正在发生变化。面对上述两个方向,贴近市场一线需求,具体分析不同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核心职业能力,健全和完善课程体系,坚持开展课程教学改革,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是新时期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生存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

作者:杨伟杰单位: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