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体育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关联

高校体育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关联

一、体育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关系

心理健康、生理健康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因为生理、心理分割不开,而高校体育教育又是生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高校体育教育也慢慢被人们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所接受。按照目前的状况可以从以下两点,探讨两者的关系。

(一)体育教育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高校开展了一系列的体育教育活动为了能够促进大学生的身体健康,进一步的加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而身体健康又有利于大学生的心理活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在教学任务中,科学的安排日常身体活动和体育项目,在形式和内容上略有不同,要求学生有良好的运动细胞(包括:运动距离知觉、速度知觉)和注意力。这种运动如果单单是依靠自身的发展形成的心理水平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要想完成这个运动需要不断的去提高原有的心理水平,来调节情绪状态。同时,科学的安排体育运动能够使学生产生愉悦、开心等有积极作用的情绪,有效的减少进入大学后产生的自卑、紧张的消极情绪,从而调节自身的心理状态,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二)体育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心有积极作用在高校中开展的体育教育活动有别于大学生的其他教育活动,一方面不只是简单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另一方面还可以间接地培养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例如紧张是体育教育活动的显著特点,在紧张的气氛中,大学生承受压力的能力得到了锻炼;而体育教育活动的另一特点竞争性,则可以在活动中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以及勇于挑战的品质。此外,合理的、科学的安排具有针对性的体育教育活动,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收获在课堂上所收获不到的专属运动的喜悦。与此同时,通过体育教育活动的合作,还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人交往能力。

(三)体育教育能够增强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调查研究显示,计划生育政策和优生优育的倡导下,现在的80、90后,都是在长辈们的疼爱下长大的,在这种氛围中的成长,使得他们身上都出现了许多时代特性。例如,自私、脆弱、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但是一旦面对社会他们就难以面对挫折。高校体育教育,合理安排体育活动,帮助他们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在培养集体意识起着重要作用。参加体育锻炼,也可以是参加者变得更加的活泼,在活动中构建和谐的团队精神。

(四)体育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体育教育活动需要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在活动过程中要求参加者始终保持敏捷的思维和灵活的身体才能很好的顺利的完成活动。这样,不仅能锻炼大学生体能,又能强化大学生思维能力。此外,在体育教育活动中大学生还能亲身感受社会环境,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适应能力力。体验活动中的成功与失败,提前的感受以后可能会遇见的成功与失败。

二、在体育教育中渗透心理教育的对策

(一)以人为本,体现大学生的自主性最近几年,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号召下,学生的主体地位的重视只是表面的现象,实际上在切实的行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旧没有得到重视,这与目前的的教学方法有着很大的关系。目前的教学方法对老师而言省时省力,不需要他们做任何的研究也不需要他们去征求学生的意见,完全取决于教师本身。这样做的缺点是教学质量、教学结果得不到保障。因此,高校的体育教师需要转变自己的思想与态度,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方法,把大学生当成教育主体来对待,积极的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地开展体育活动。在实施的过程中应注意,对学生提出的意见要认真对待,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对学生合理性的要求要尽量满足。只有这样从学生的角度入手,理解学生兴趣的所在,不断地使体育教育丰富化和多元化,今儿调动学生的兴趣,吸引大学生积极主动的参加体育活动,实现预期的目标。

(二)高校体育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的自律能力在我国大学生中80后占主导地位,自律性差是他们表现出来的通病。因此培养大学生的自律能力是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体育教育在高校中的设置,适当的活动设置,合理的奖惩制度都为营造好的体育锻炼氛围奠定了基础,在提高体质的同时,大学生的自律性也得到了锻炼,心理环境得到了良好的维护,学生的心理和体育都得到了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日益提升。

(三)多种多样的校园活动,提升大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进入到大学之后,学生会发现大学生活与以前高中生活和初中生活有着天壤之别。没有了父母的管制,一切都是由自己按安排的,使学生感到了之前所没有过的自由,心理和身体慢慢的松散。大学的教育体制与高中和初中也不同,学生的学习完全取决于自身的自觉性,上课时间具有弹性的,有很多的空闲时间,会让刚刚步入大学的同学有些难以招架,会因为空闲时间太多而感到孤独、空虚。鉴于这种情况,高校应该针对学生的空余时间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来尽可能地丰富学校生活,让学生充实的度过每一天,慢慢地爱上大学生活。

作者:乔立波郭明张霈单位:河北工业大学体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