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泛在学习课堂教学论文

高校泛在学习课堂教学论文

一、泛在学习的内涵与特征

泛在学习是在泛在计算技术条件下设计的一种智能学习环境,在这种环境中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使用任何终端进行学习。泛在学习依托于各种计算机技术,由日常生活中各种智能终端设备(手机、笔记本、台式机、PDA等)、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服务器技术来提供支持。它具有情境性、移动性、位置感知、持续性、即时性、适应性等特征。

二、泛在学习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挑战

(一)资源的丰富多样性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传统课堂教学内容多由教师个人进行搜集和整理,信息的广度和宽度往往比较局限。泛在学习资源通过开放式、动态的群体创建、编辑修改方式进行组织信息,所有学习者都可能是资源的使用者或资源的编辑者,其所提供的内容呈现方式可以是文字、视频、音频、动画、课件等等,这样既扩大了内容涉及的范围又增添了其表现的形式,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育课堂教学中信息单一、狭窄的问题。但这种开放式的信息建设方式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资源创建过程中一些消极的信息也会借此途径传播,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过多依赖于环境、受制于环境,要变被动依赖环境为主动适应环境,让其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二)打破时空限制,提供便捷和多样化渠道传统课堂教学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地点由专门的教师来进行授课,这种方式虽然形式比较单一,但师生双方面对面进行交流,教学效果有一定的质量保证。泛在学习环境使学生不再受时空的约束,只要有相应的智能终端设备(手机、笔记本、台式机等)和网络通信支持就可以登录相关平台获取内容,并且还能通过平台与其他学习者就某些问题进行讨论,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自由度,缓解了新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压力。但同时也会养成学生涣散的行为习惯,削弱传统课堂的集中性功能,所以各科教学中要合理有效地应用泛在学习环境,使其真正有效地为师生服务。

(三)学习支持服务功能,实现因材施教传统课堂教学面向的是全体学生,教师上课过程中不可能根据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去安排教学进度,经常会出现学生“吃不饱”和“不想吃”等现象,所以教学效果参差不齐。泛在学习环境下提供的学习支持服务功能,可以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实际状况,为其提供优化的学习安排,只要他们愿意就可以在符合自己能力和兴趣要求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并且对学习轨迹进行记录跟踪,有针对性地提出辅导性的决策支持。这种泛在环境下的因材施教要和传统课堂中的因材施教适当结合起来,这样才可以促进师生双方的情感交流,真正地实现教学中的因材施教。

(四)泛在学习的互动性和主体性,使师生角色发生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下师生不对等的、权威的关系造成了师生之间的情感障碍和空间距离,很多情况下导致了教学信息单向传播。泛在学习吸收了多学派的先进思想理论,给学习者提供了平等交流、对话互动的机会,使师生双方地位平等、相互尊重,共同在泛在环境提供的开放、动态人际化系统中进行信息共享和交流,真正实现了学习者自主化、个性化的学习。但与此同时也对师生双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角色的转变和适应,学习者自身的主动性、自觉性、纪律性,教师的心理角色定位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去克服。

(五)弥补传统教学人际交流的受限性,促进知识的连接传统教学中信息节点有受限性,信息在有限的教师之间、学生之间进行传播,达不到知识扩大的效果。泛在学习环境下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在不同的时间将不同地域的学习者通过网络联系起来,形成一定的虚拟学习社区,通过这种无缝学习空间中的资源连接构建社会认知网络,以达到快速有效传播知识的目的。但这种人际交流网络所带来的弊端我们也要认识到,如人与人的信息误传、交流信息不合主题、交友欺骗等等,如果使用不当也会给教学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六)资源共享弥补传统教学知识传播的区域性,加快优质资源的整合信息时代知识快速增长的今天,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所附带的信息量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泛在学习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多更好地学习一些课外资源。当前各个高校都在建设学科优质资源,如网络精品课程、慕课平台、微课堂等等,校际之间的资源也可彼此共享,通过优质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学校之间、学生之间的差距将会逐步缩小。但优质教育资源的创建也是至关重要的,必须遵循一定的科学严谨性和教育实用性,如果资源提供不恰当,反而会使教育走向另外一个盲区。

三、泛在学习环境下高校课堂教学模式的革新

(一)营造良好的泛在学习环境,提高师生对“新学习观念”的认识泛在学习环境要求高度密集的网络通信技术支持,所以高校的有线无线通信网络覆盖范围要广,保证师生要有一个有效的学习氛围。除此之外,还要从观念上去引导、促进师生达到对“新学习观念”的认识,泛在学习环境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和学习者自身的约束性等先天性的条件都得靠师生双方自己通过观念的转变去认同、去实施。只有观念改变了,行为和情感上才能够参与进来,泛在学习的优势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二)加强校本教学资源库建设,引导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校本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也是每一个高校应该重视的工作。各高校应该立足本校实际多建设一些符合本校学生发展的校本教学资源,资源建设中首先要考虑资源内容的丰富性,力求通过文本、图形、图像、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形式呈现教学内容,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还要注重资源内容的实用性和实践性,要对内容即时进行更新,保证内容的时效性。最后要形成一个开放性的、动态的资源建设机制,鼓励校内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资源的学习和建设中,以增强本校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创建专门的教学网络平台,开辟师生、生生交流空间网络化教学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的一大趋势,各高校应该加大力度创建专门的课程网络平台以促进师生、生生之间信息交流。平台中放置一些与课程相关的优质资源,开辟某些主题讨论区,布置作业和提交作业、作业展示功能区等等,既可以直接作为课堂教学来使用,也可以课下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使用,这样就可以将课内课外有效地结合起来,既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又促进学生之间人际关系的良好创建。

(四)建立跨校、跨地区的选课、学课学分体系,优化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泛在学习符合当前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它可以打破学校的围墙,使教育的范围向校外蔓延、向区域间扩展成为可能,各高校间可以本着平等互利、优势互补的前提进行合作办学,尝试运行跨校选课、学分互认的办学机制,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样一来,一方面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整合、共享了优秀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又大大地节约了各高校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共同促进了校际间、区域间资源的流动和互换。

(五)规范、监控泛在环境下各类教育资源的质量目前各高校积极建设各类教育资源,但都重形式而轻内容,我们应该加大监管的力度,形成一系列规范的教育资源质量监督流程,从资源建设到资源评审入库再到资源利用和维护都要周密进行,严格把关。资源的建设阶段要求专业教师或学习者进行身份验证提交相关教学资源批量上传至UTRS平台;评审入库阶段负责信息资源的合格评审,经历初审、复审、专家会审、主编终审多个步骤,对于不合格内容适当给出修改意见,合格后统一入库;资源的利用和维护阶段包括用户管理、资源管理、电子商务管理和系统维护管理几大模块,此阶段用户可以进行资源的阅读、下载、收藏、买卖并可以对资源进行评价、打分,系统还需记录学习者浏览的轨迹,这些信息最终被系统所记载作为资源或者是评价该资源优劣的依据,整个资源建设的环节要做到有条有序,相互辅助进行。

总之,泛在学习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的革新是一个漫长的、复杂、动态的过程,我们在模式改革的过程中既要从泛在学习的特征出发考虑与传统课堂教学的融合,又要从技术的角度去优化泛在学习环境下的教育资源建设,还要注重“人”学习观念的转变,真正能够做到充分发挥师生泛在学习的主体意识,实现其与课堂教学的无缝对接,开创出新时代背景下教育的一番新天地。

作者:郭靖花单位:兰州文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