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改革论文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改革论文

1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1.1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理念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途径。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和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和专业课程,以工作过程的任务为核心,将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经过教学改造,选择便于学校设备进行的项目、产品等工作任务,以小型电子项目和产品制作、调试为载体,教学做一体化组织教学,变教室为车间,变实训室为教室,工作与学习场所相融,理论、技能与社会能力、职业素质等融合,同时教学实施环节要注重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的培养。

1.2课程定位《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综合了电子学、电力学和控制理论的综合性学科。自1958年第一个工业用晶闸管诞生起,这一学科就获得了迅猛的发展,新型电力电子器件的不断涌现,使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逐渐由弱电进入到强电,由低频进入到高频。同时,随着现代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和现代控制理论及技术的逐步完善,使整个电力电子技术向高效、智能、小型、集成化的方向发展,也推动着电力电子技术在现代工业生产和电力系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是我院电气工程系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检测技术及应用等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对《交直流调速系统》《、变频调速控制系统》等课程以及中级维修电工、常用电机检修工、电气设备安装工等职业资格认证起到重要支撑作用;是学生进入专业知识体系学习的转折点,也是学生获得岗位职业能力和社会生存能力必不可缺的重要环节,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职业基础。

1.3新的课程体系通过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职业工作岗位进行调研与分析,与企业专家共同按照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理念,建设与实施了该课程的具体学习领域,如下:训练项目一电力电子器件的特性测试任务1晶闸管的特性测试及导通关断实验(4学时)任务2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的特性测试(2学时)训练项目二可控整流电路的接线与调试任务1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接线与调试(6学时)任务2单相桥式可控整流电路的接线与调试(4学时)任务3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接线与调试(4学时)任务4三相桥式可控整流电路的接线与调试(6学时)任务5晶闸管的有源逆变(2学时)综合训练任务1内圆磨床主轴电动机直流调速装置电气线路(2学时)综合训练任务2集成触发电路触发的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2学时)训练项目三变频电路(无源逆变电路)的接线与调试任务1无源逆变电路的接线与调试(4学时)综合训练任务1开关电源主电路(2学时)综合训练任务2异步电动机SPWM变频调速系统(2学时)训练项目四直流斩波变换电路任务1IGBT斩波电路的分析(4学时)任务2具有符合制动功能的GTO斩波电路分析(2学时)任务3直流伺服电动机驱动电路的实现(2学时)训练项目五交流电力控制电路任务1光电耦合交流开关(2学时)任务2电热炉温控电路的设计与调试(2学时)任务3晶闸管电镀电源主电路的分析(2学时)训练项目六典型电力电子装置应用(6学时)课程内容以电力电子技术器件及典型装置应用为主线,接线、调试、线路图识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课程内容中的项目来源于实际环节中的应用,内容设置循序渐进,从基本器件的基本理论、基本操作进而到典型装置的操作应用、调试、检修、故障排除。整个教学内容的设计理念完全是从典型岗位的工作任务需具备的岗位能力需求出发,共设计六个项目,每一个项目又由几个具体的任务构成,每个任务根据“任务资讯”、“决策过程”“计划步骤“”实施过程”“、检查验证“”评估总结”的六步法教学进行完成。

2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以项目为载体课改实施效果论证

按照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设计的这门课程每一个项目都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来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打破了以往常规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采用全新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采用六步教学法、引导文法及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在实训室或模拟企业车间进行,教学资料不仅仅有教材,还有设计任务单、计划单、评价表,有配合课程的课件、技术手册、工艺规范、职业标准等教学资源,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打破了以往常规的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考核、社会和方法能力方面的考核,目的是进一步强化岗位职业技能的培养。

通过一个学期的课程改革的实践,经过调查与统计,试点班教学效果显著,学生的查摆问题的能力强,学习兴趣高,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项目汇报能力强。

作者:田素娟单位:包头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