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职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高职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互联网金融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高职院校在此背景下,也积极开办互联网金融专业,但在新专业的建设中,存在着人才培养定位模糊、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教学缺乏和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本文从高职现有的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利弊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要进行创新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专业建设

一、互联网金融人才需求分析

(一)互联网金融人才需求急剧增加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迅速发展,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结合传统金融产生出现在的各类金融业态,催生出大量的专业人才需求。据报道未来5-10年内,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人才缺口将达100万以上。由此可见互联网金融行业不但未达到人才饱和,而且拥有巨大的人才缺口。

(二)企业对互联网金融人才需求方向

从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等招聘网站上对互联网金融人才需求方向上来看,目前行业最紧缺的是产品类人才以及风控类人才。需要同时具备互联网思维和金融背景的人才,并关注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高尖端技术,数学、统计、自动化等相关专业背景人才。社会对金融专业的人才需求,现在不仅仅集中在传统金融上了,在互联网金融的大背景下,对金融人才的需求更加偏好于基础应用型人才。

二、现有高职高专院校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存在主要问题

从现有的高职高专院校互联网金融人才专业培养模式上来看,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定位模糊

目前,高职高专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仍然是定位于面向商业银行与证券公司等金融企业一线业务岗位,要求掌握金融基础理论知识与临柜业务、产品营销、客户理财等业务操作处理专业技能,能从事个人储蓄业务处理岗、现金出纳业务处理岗、对公结算业务处理岗、银行卡业务处理岗、授信业务客户经理岗、金融企业临柜业务操作岗、客户开发岗、客户管理及关系维护岗等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专业人才。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高职高专院校把互联网金融专业课程体系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实践课程,在实际课程设置上,还是以传统理论课为主,很少涉及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新知识和新理论。专业核心课程比如金融数据分析、网贷与众筹、互联网金融支付、移动应用开发、互联网金融营销、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征信知识与实务、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及法规等课程的设置普遍缺失,另外专业实践课程的设置也较少。课程设置体现不出技术性和信息化特色,金融科技的应用性突出不明显。

(三)实践教学缺乏、师资力量薄弱

高职高专院校在授课过程中,还是遵循过去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授课方式,对互联网金融的知识传授只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缺乏一定的实践教学。有一方面原因也是因为专业教师的师资培养不够,没能定期参加互联网金融师资培训,缺乏到金融企业中了解学习行业中的最新发展,实际操作能力欠缺。

三、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鉴于上述高职高专院校在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的诸多问题,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应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加以创新。

(一)互联网思维与传统金融相结合的模式

金融行业是一个传统行业,而互联网行业是一个新兴的技术型行业。互联网金融行业需要既懂金融又懂互联网技术的人才,虽然从事的还是金融业务,但是需要运用互联网的技术、手段和渠道去支持业务操作。高职高专院校在专业的设置上,可以以传统金融学业为依托,以“互联网+”相关专业融合为途径,以夯实“互联网+”核心技术为切入点,培养面向“互联网+”国家战略需求的复合型精英人才,打造包含行业精英和创新创业人才相关融合的“精英人才生态圈”。在课程设置上不再只是针对传统金融机构的业务知识、业务技能,而是增加基于互联网金融思维的金融变革的相关课程,有效地将互联网与金融课程知识相互融合,从而使高职学生在掌握金融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互联网思维、创新和互联互通等能力。

(二)学校和企业通力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产学研基地、建设实验室和定向委托培养等“产学融合”的模式

以浙江金融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14年开始与杭州知名互联网金融企业微贷网、盈盈理财连续四年组建校企合作订单班,企业累计招收订单学生280人。通过校企合作、定向委培等方式,向企业输送人才。高职高专院校可以探讨订单培养模式,为学生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打通教学与就业相连接的通道。通过建立产学研基地、建设实验室等手段,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的平台和机会,以促进实践教学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毕业后能直接与岗位对接。

(三)改革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实行“课赛”模式

高职高专院校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根据课程具体情况灵活使用教学方法,除了常用的讲授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手段以外,多使用如合作式学习、任务驱动教学法、分组讨论法、情境教学法、角度扮演法等,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可充分利用立体化教学资源进行课堂授课,如课程网站、案例、时事新闻、项目实例、视频教程、微课等,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另外,在校内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专业技能比赛活动,比如模拟股票大赛、理财规划方案大赛、互联网投资理财产品的营销大赛等,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练、课赛结合来加强学生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四、结语

在互联网金融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职高专院校应顺应时代需求,及时抓住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的机遇,将人才培养模式定位于具有互联网思维的金融人才方向上,进行“产学融合”的模式调整,更新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其业务水平,培养出满足地方企业用人需求的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倩.高职院校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8,(05).

[2]熊建宇.高职互联网金融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7,(07).

[3]边海宁,张春辉,王静.高职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探析[J].商贸人才,2016,(06).

作者:刘嘉星 单位:潮汕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