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共享工程论文

共享工程论文

共享工程论文

共享工程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一项文化创新工程。本文就人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与构建和谐社会、与图书馆的关系以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具体实践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合分析,并对进一步推动此项工程持续徒康发展提出建议。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共享工程”)自启动以来已取得了很大成果,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不断的研究与探索。本文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为主题,利用“中国期刊网”进行查检,截至2007年11月30日共检索到相关文献404篇,这些文献从不同的视角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展开了研究。在对这些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拟从三个层面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作进一步的分析与探讨。

1.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与和谐社会构建

2002年4月,由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发起并经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准实施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正式启动。它是将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整合,通过互联网等信息通道传递到基层,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共享的文化工程,其任务是建设包括文献、文物、文化、艺术、教育、科普、文化交流等方面内容的全方位的文化数据库,并力争在最快时间内实现数字文化信息资源利用网络传播到城市社区及农村乡镇的目标。“共享工程”是一项文化创新工程;是以创新精神积极开展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的文化阵地建设,探索繁荣城乡群众文化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是一条如何利用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以适应时展的与时俱进的新途径;是在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文化利用现代传播手段的一次全新尝试。它能够充分发挥文化系统整体优势,增强市、县及基层文化单位的活力,盘活全国文化系统的宝贵资源.有效实现全国文化系统优秀文化资源共享。作为公共文化建设重点工程,2006年,“共享工程”被列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2006年、2007年,该工程连续两年被列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工作要点。2006年2月,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学习班上要求“发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点,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总理在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突出抓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几项重点工程。

由此可见,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将中华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通过共享工程网络体系,以卫星网、互联网、有线电视/数字电视网、镜像、移动存储、光盘等方式,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对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对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文化发展上的差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与图书馆的关系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以文化部直属单位、图书馆、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历年来积累的数字资源为基础,每年按计划组织加工大量新的文化资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总体目标是:实现网络连接的“135”计划,即实现1个国家中心,30个以上省级分中心和5 000个以上县乡社区和街道基层网点的联网;完成全国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艺术研究所等机构的文化信息资源联合目录;完成以“百万册件文献”共建与“四个一优秀作品”为核心的数字资源建设。在实现“共享工程”总体目标的过程中,一方面各级图书馆理应承担文化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的职责和义务,同时参加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的图书馆也将从中受益,这些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状况、人员队伍素质、技术与服务水平都将得到极大的提升。

程岚在“共享工程与各级公共图书馆的关系”一文中谈到,“共享工程”的实施,丰富了基层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缓解了基层图书馆因资金紧缺而不能为读者购置好书、新书、电子和声像资源的燃眉之急;同时丰富了公共图书馆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和手段,改善了服务质量,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至2010年,“共享工程”在数字资源建设、中心及基层服务点建设、培训人员等方面中央财政将投资24.7亿元。迄今,工程已建成50个图文专题资源库,自建各级中心、基层服务点9 082个,合作共建基层点约35万个,培训人员数十万人次以上,受益群众达1亿以上。舒欣等认为“共享工程”为基层图书馆发展带来希望。“共享工程”是一项以数字化的方式对文化资源重新整合的资源共享工程,那么,作为“共享工程”的重要建设力量之一的图书馆,也就势必因这项工程而开展一些数字化的工作或服务,而其中占据主体地位的基层图书馆则在其中起着桥梁的作用—他们需要连接下级基层点和上级中心,保证信息通道不至于中断。就本地而言,他们还要为当地人民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因此,为了使“共享工程”顺利开展,基层图书馆必须要购置计算机,连接网络,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基层图书馆纸质文献与数字资源比例不协调的状况,为图书馆的数字化服务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为基层图书馆在未来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平台。对于“共享工程”本身而言,如果基层图书馆能够很好地开展服务,赢得较高的读者满意度,从而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工程也就相应地占据了极为广大的基层市场,其服务全社会的初衷就能得以实现。而工程本身的巨大投人可以促进基层图书馆的发展,因此,无论对工程本身还是基层图书馆的发展,“共享工程”的建设和运作都是件双赢的好事。它促进基层图书馆工作人员专业素养的提高,促进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高了社会对图书馆的关注程度。

做好农村读者服务工作是县级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中央关于发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点的部署,为图书馆服务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最佳平台和最佳切人点。“共享工程”通过和图书馆业务的结合,促进了图书馆现代化建设,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开辟了道路。利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与周边乡村文化站和图书室协作开展读者服务,形成横到边、纵到户的全方位覆盖农村的图书馆服务网络,以读者的需求为出发点,有针对性提供查询和咨询服务。通过信息资源的输送和传递,真正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由上述可以看出,实施“共享工程”要依托现有的文化设施网点,以各级公共图书馆为实施主体。因此,它与基层文化设施网点建设,图书馆网络化、数字化建设紧密相关,互为促进。

3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实践

自从“共享工程”正式启动以来,国家中心迅速开展工作,在2002年7月下发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第一阶段实施方案》,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数字资源建设,并逐步建立“共享工程”省级分中心。国家中心完成了soogb的资源建设任务,同时各省分中心也总共完成了200gb的资源建设。

3. 1积极制定实施方案

“共享工程”最初计划分为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2002年完成组织机构建设,制定管理方法和相关标准规范,完成国家中心与若干个省级分中心以及300个基层中心的联网,国家中心与文化部直属试点单位联网,完成资源建设总量的20 %;第二阶段:2003年一2004年采购、制作、整合各类数字文化信息资源,搭建元数据共享平台,联合目录系统投人试运行,完成国家中心与所有分中心的联网,完成资源建设总量的60%,并提供服务;第三阶段:2005年完成全部资源规划并提供服务,完成与县、乡、街道、社区、基层中心的建设与联网。

“共享工程”曾先在福建、山西等省试点,很受广大群众的欢迎。按“共享工程”的总体规划,吉林省、江苏省、辽宁省均结合实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各自的“共享工程”建设方案并加以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制定了《广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建设大纲》,以广西图书馆和广西桂林图书馆为两个省级分中心进行资源建设,确定了以各自的地域文化、资源厚度为背景,做好资源建设的分工界定,共同打造精品资源,并加以整合,形成覆盖全区,建设富有广西特色品牌资源的发展思路。

从总体来看,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按照“共享工程”的总体目标,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纷纷建立领导组织机构,制定目标与实施方案,以确保“共享工程”顺利开展。

3. 2积极探索“共享工程”运行模式

为了保证“共享工程”的顺利实施,各级“共享工程”建设中心都在不断探索适合本地特点的运行模式。许多专家学者对各种运行模式进行了深人的研究与分析。

江苏是经济大省,也是正在建设中的文化大省。按照国家要求,江苏共需建设120个“共享工程”分中心(包括1个省级分中心),1 464个(建设到乡镇、街道一级)至23 123个(建设到社区和村一级)基层服务点。目前,已超额完成《省“共享工程”建设方案》中规划的300个基层点的建设任务,实际建成342个,省“共享工程”领导小组也被评为全国“先进单位”。“十一五”期间,江苏省拟尝试三种“共享工程”的建设模式。一是“搭便车”式。结合“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将“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的建设与之有机结合,逐步推开。二是“理想模式”。由于江苏省“村村通”工程建设已初具规模,可建议省政府帮助调剂或租用广电部门一个电视频道,开设“江苏文化频道”。三是按照国家总体建设框架,政府加大对“共享工程”市、县级分中心建设的扶持力度,推出以市级分中心带动城市街道、县级分中心带动农村乡镇建设的模式来推进“共享工程”建设。

广西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建设采取以全区各级公共图书馆资源为基础,其他各级图书馆共同参与工作的方式。资源制作以省中心和中心城市级中心为主体,条件不足的市级分中心和县级分中心应做好资源素材的提供工作,采取协作协调、优势互补的共建模式,在全区逐步形成一定规模的分布式文化信息资源库群,实现两个省级分中心与市、县分中心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宁夏回族自治区建立了省级中心一市、县基层中心一乡镇基层站点的3级网络构架,积极探索“共享工程”运行模式。宁夏图书馆学会资源共建共享委员会与宁夏“共享工程”中心在深人调研的基础上,注重扶持,以贺兰县基层中心和银川大新乡基层站点、平罗城关镇基层站点作为试点,设计了3级“共享工程”运行模式的框架,并从“共享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探索适合宁夏特点的“共享工程”运行模式。2007年12月18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召开全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工作会议,部署在全自治区开始全面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要求在2008年9月前,在原先两个国家“共享工程”试点县基础上,将全区其他19个市、县级中心建成,率先在全国实现文化信息资源服务全覆盖。

由上述实践中可以看出,各地的“共享工程”建设中心根据当地特点,充分考虑自身的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都在积极探索“共享工程”的运行模式,脚踏实地的逐步开展“共享工程”建设工作。

3. 3自建特色数据库

各级地方政府对“共享工程”资源库的建设投人了大量资金,鼓励和促进各级文化“共享工程”分中心建设本地区特色文化信息资源库,并取得了很大成果。

桂林图书馆的“广西科普”“桂林抗战文化网’等多个网站就是充分利用已建特色数据库的数据,把已有资源整合在一起,给读者提供多元化的知识点。如,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图书馆建立的“桂林抗战文化网”“桂林科普平台”“旅游资源库”“太平天国专题库”“民族民俗研究论文库”“广西少数民族民俗”“中国东盟博览会”等数据库,还有柳州市图书馆建立的“柳州柳宗元文化网”“再造工业柳州”等。

广东省根据社会需求,通过对数字资源的整合与采集,建成了具有广东和岭南特色的优秀地方剧目、优秀音乐作品、优秀美术作品、优秀饮食文化、历史名人和珍贵文物的数字化资源库,提供网上服务。如“孙中山全文数据库”“亚热带海洋经济文献数据库”“潮汕美食数据库”“潮汕地方文献数据库”“客家文献数据库”“珠三角房地产数据库”“佛山石湾陶瓷世界数据库”“虎门禁烟与林则徐”“岭南音乐数据库”“考古文物数据库”“广东艺术数据库”“广州名人数据库”“文献数据库”等。

湖北省充分调动各地对当地特色资源征集的积极性,建立湖北特色文化资源数据库,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荆州市建立了“少儿信息大世界”数据库,十堰市分中心编辑出版了《十堰白马山民间故事集》,收集整理出6万多字近40多幅照片的《十堰掌故》。株归县建立了“屈原文化暨株归县地方数据库”。荆门市自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共享工程数据库,包括“荆门信息”“媒体荆门”“旅游景观”“名优特产”“荆门史志”等10个栏目。黄冈的黄梅戏、大冶的石雕、崇阳的提琴戏等也都列人了当地资源征集的重点。宜昌市为保护、抢救当地濒危的民间文化,着手建立了“宜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他们在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共享工程”宜昌分中心的技术力量和设备,将收集的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做成专题资源数据库。

加强特色数据库建设,是弘扬与传播中华民族地方传统文化,交流地方特色资源,实现文化资源共享的有力措施,是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共享工程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文章就广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建设问题,对明确资源建设的定位、理解与掌握管理应用系统的功能、进行资源组织和解决资源使用权问题进行了探讨。

    广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广西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新工程。它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对广西先进文化资源进行整合,通过网络通讯技术进行传播和利用是文化建设与时俱进、依靠科技进步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的具体表现。这对扭转农村和贫困地区文化信息资源的匾乏状况.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弘扬优秀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共享工程建设中资源建设和利用是核心和灵魂是共享工程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也是衡量文化共享工程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没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广西在努力做好共享工程各级服务网点建设的同时,把资源建设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在实践中不断探讨和总结建设的方法,扎实有效地开展共享工程资源建设。

1明确资源建设的定位

    广西位于祖国南疆,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和大西南地区的交汇地带,与东南亚内陆相交,是联系中国和东盟的国际大通道、联结粤港澳与西部地区的重要通道和大西南出海通道。广西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民族生态和民族文化内容丰富多彩,世界级的自然山水风光等旅游资源珍稀可贵,具有文化资源优势。广西又是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汉文化和地方民族文化、中华文化与东南亚文化的交汇处,文化的吸纳和辐射空间广阔。这些为我们参与共享工程资源建设提供了极有利的基础条件。

    为了有序地开展资源建设避免重复我们在资源建设中始终把握着一个准确的定位正确地处理好国家中心与省级分中心资源建设的关系,实行适应需求、有效建设的原则。在国家共拿工程资源建设的框架下将建设的重点放在突出广西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文化特色的资源建设上精心策划、精心选题,寻找亮点创造性地开展资源建设形成广西特色和品牌。对于基础信息资源和共性资源建设,我们的原则是采取与国家中心共享的方式,以达到集中精力,集中优势,多快好省,高效率进行资源建设的目的。

    广西共享工程资源建设思路是,以现己形成的信息资源为基础工作从两个方面开展一是将原有其它系统建立的数据库资源按国家中心的相关标准逐步进行整合,为全国共享创造条件,广西图书馆于2006年实现了trs全文数据库向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的数据迁移:另一方面对新建数字资源,以广西文化系统可控资源为主,建立舞台艺术、图书馆讲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文化资源;建立适合广西农村经济发展的各种实用技术、适合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学习以及大众生活、社会教育密切相关的资源。突出广西地方特色,使广西共享工程数字资源成为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资源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2、充分理解与掌握应用系统的功能

    在共享工程资源建设中对资源管理应用系统的理解和应用对于资源建设的构成和质t至关重要。在广西共享工程资源建设中我们对数字资源建设的理解是相关群的概念而不是多个数字资源简单的堆砌;对一条数据的理解不是平面的、独立的而是能体现知识的立体结构、有机关联的。基于这种工作思路我们在资源建设中始终与数字图书馆建设相结合一直采用由共享工程国家中心推荐的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

    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是国家图书馆开发研制应用于”中国实验型数字图书馆“的系统平台,该项目2005年获得文化部创新奖。系统由资源建设体系、用户服务体系和资源管理体系组成是一个体系完整的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可以很好地满足图书馆等单位对数字信息加工、提供利用和管理的需要。该系统数据资源建设以国际元数据标准为基础制定了统一的数字数据著录标准同时采用了标准的xml文件格式使数据加工达到了标准化和规范化。有利于将各馆物理上分散的数字资源进行重新组织、加工和存储体现出良好的知识结构性。该系统采用灵活直观的树型数据库结构模式可使数据加工中体现出一条数据的各个层面和与其它数据相互之间的关系。使读者检索到一条数据时可获得一批相关的数据体现出知识的立体结构性。该系统采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数字资源加工中可实现自动标引、自动分类、主题词自动提取等功能并能快速将加工好的信息资源送上互联网为读者提供服务。该絮统还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不仅支持大馆进行大规模的数字资源建设,也可在中小馆中用于规模不大的数字资源加工和组织并可在不同类型的服务器上使用。

    通过4年多的实践我们认真理解系统的基本思想和资源库之间的关系掌握实现系统功能技巧灵活有效的加以应用。目前广西图书馆、广西桂林图书馆两个省级中心和南宁、柳州市分中心利用该系统共建立了20多个数字资源库并建立起了各库之间的相关关系实现数据间的链接和跨库检索。具体数据尽可能地体现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丰富数据的内容增强可读性。同时还可根据共享工程资源利用的需要对数据资源进行重组和整合不同主题的资源提供利用。如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活动中广西图书馆和广西桂林图书馆就利用资源库中的相关数据共同组建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专题栏目。

    2006年,我们在文化厅的指导下利用该系统异地检索的功能完成了广西图书馆、广西桂林图书馆与南宁、柳州市图书馆共同打造的广西共享工程元数据检索平台建设将广西共享工程元数据分别存放在广西图书馆和广西桂林图书馆的服务器上对象数据分别存于各参加馆的服务器上实现了两个省中心和两个市级分中心,南宁、柳州和桂林三地的资源共享读者通过一个界面就可检索四馆三地的资源在省区共享工程资源利用中处于全国先进水平。

3精心进行资源组织

    利用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进行资源加工资源的组织是一个重要内容。要体现数字资源的知识网状立体结构资源的组织的理念不仅是建一个库的问题而应是如何建立一个主题资源群体的问题。一个主题资源的构成是由一个主库和若干个辅库组成的屯主库与辅库的关系是根据将要建立的主题资源来确定的。并且主库与辅库也是相对而言的。

    如:”文化旅游”主体资源是以景区景点库为主库,与建筑、民俗、人物、作品事件、土特产等库相关联组成文化旅游主题资源:“广西文物”主题资源是以文物库为主库与作品、事件和机构等库相关联组成的。一广西舞台艺术”主题资源是以作品库为主库与人物、事件、机构和景区景点等库相关联组成的。从上述我们可以看到当我们建立“文化旅游”主题资源时景区景点库为主库其它为辅库:而建立”广西舞台艺术“时作品库就成为主库其它库与之相关联。因此在主题资源建立时就必需确定该主题资源与其它资源库的相关关系。

    在资源建设中我们着重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资源建设要做到科学规划充分考虑资源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在广西我们针对两个省中心和市级分中心的实际情况确定资源建设以各自的地域文化、资源厚度为背景作好资源建设的分工界定分工协调打造各自的精品资源,并加以整合形成覆盖全区的广西特色的品牌资源。二是精心策划认真组织。要分析好确定的主题资源建设内容和相关资源编写好资源建设角本确定元数据结构。数据制作遵循国家中心制定和推广的标准规范认真做好数字资源采集、录入、编辑、审校等工作确保录入数据的质量。

    另外我们还根据不同资源库和数据所反映的主题设计确定不同的显示模板丰富数据的个性化。通过不同的网页设计将资源整合推荐出来使资源丰富多彩。

4重视版权,依法进行资源建设

    文化共享工程是政府向社会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手段,是一项重要的公益性事业。必须高度重视资源建设中的版权问题,要在国家法律法规的框架内,采取有效的方式妥善解决资源使用问题,避免因版权问题影响共享工程资源的正常建设和利用。目前我们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解决版权的使用问题:

    (1 )资源收集与整合。在资源建设中对于资源的收集我们主要采用三种方式进行:一是注重平时的积累,我们利用公务活动、基层辅导和外出旅游等机会深入到广西各景区、景点和各有关活动现场等进行自主现场拍摄照片、视频和文本资料的采集;二是收集网络上公开、不涉及版权问题可利用的信息资源:三是对馆藏文献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汇编利用现有的设备和技术力量建立了集资源采集和制作体系形成了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资源。如广西桂林图书馆制作的“古东秋行”(视频)“桂林的雪”(视频),“南宁市图书馆的”老农家”等数据。

    (2)通过举办活动获得资源使用许可。有目的的通过图书馆组织的各种活动组织资源与活动参与者签定资源使用协议书。如广西图书馆和广西桂林图书馆举办的‘’八桂讲坛“和“桂海讲坛“都事先与讲座主讲人签定资源使用协议,包括图书馆举办的flash科普动画制作大赛、摄影赛、演讲赛、读书征文等。通过活动的开展,解决这些活动作品资源的使用权问题,获得了一批品质优良、内容丰富的资源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了广西共享工程资源建设。

    (3 )通过合作获得资源。广西图书馆加强对正在实施的重大文化建设项目所形成的文化资源的收集和整合,通过广西文化厅获得了一批广西非物质文化保护的资源;2006年8月,在合作互惠的基础上与广西文化音像出版社签定了合作协议获得了大批广西舞台艺术资源,此外,目前还正在文化厅的协调下收集和解决“八桂群星奖“和广西文物的资源问题。广西桂林图书馆与桂林市科普联合作建设“桂林科普平台‘’,具体负责桂林市科普联有关资源的制作与加工获得了一批农业科技和科普资源:还通过征集方式从桂林电视台获得了一批地方电视专题片。

    (4)力争与相关单位和个人协商获取资源使用权。我们已开始这方面的工作准备与共享工程合作单位,如广电、教育和新闻出版等部门以及相关人员协商资源使用权问题。

    广西实施共享工程建设以来,充分发挥全国独有的两个省级中心的优势本着分工协调、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突出地方特色、有效建设的原则狠抓不懈地开展资源建设。两个省级中心都建立了专门负责资源加工制作的部门,使资源制作加工持续有效进行。特别是2005年后我们按’‘广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建设大纲’‘的要求,加大了资源建设的力度。广西利用国家管理中心提供的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搭建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建设和服务平台制作了广西舞台艺术、广西旅游、广西文物、广西科普、广西人物、广西农业广西政策法规、广西地方文献等地方性、民族性主题数字资源253gb。其中广西图书馆数据35223条、图片15657幅、音视频374部数据量1246日;广西桂林图书馆数据20073条图片103487幅、视频854部,总容量129gb。

    南宁和柳州两个市级分中心也利用国家中心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进行数字资源制作并已制作了南宁国际民歌节、南宁印象、广西少数民族和柳宗元文献等资源。

共享工程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通过阐述图书馆开展多元化服务的意义,结合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开展现状,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中开拓图书馆的多元化服务形式,二者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利用工程自身特.级和优势更好的开展多元化服务,实现图书馆工作的多元化。

1图书馆开展多元化服务的意义

    图书馆是知识的海洋,是智力资源的宝库,它蕴藏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成果。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有着丰富的文献资源,它是人们接受全面系统的素质教育所吮吸不尽的科学知识营养源泉。这种独特的物质优势是任何其他场所无法替代的。

    在当今多元化的社会形势下,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图书馆工作还存在不少差距。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公众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增多,来图书馆借阅文献的读者,较以往有减少的趋势,传统的图书馆阵地服务方式显现出了它的局限性,图书馆函待在工作手段、工作内容等方面做出重大转变。同时,与图书馆硬件条件的改善相比,图书馆工作的内涵建设相对滞后,图书馆社会教育功能急待增强,开展多元化的综合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这些问题影响了图书馆既定的社会作用的发挥和图书馆事业的持续发展,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应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近年来,为扩大服务范围,提高社会效益,各级图书馆积极开展面向社区、面向农村、面向基层的延伸服务,创造了许多好的经验。国家陆续实施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送书下乡工程和中华古籍善本再造工程等重大文化举措,也为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拓展和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

    笔者将结合河北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情况探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图书馆多元化服务中凸显的优势作用。

2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图书馆工作紧密结合

    2007年5月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在天津召开的全国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中就指出要依托文化共享工程、互联网延伸图书馆服务工作。他还指出文化共享工程是数字图书馆服务的早期实现形式,是图书馆重要的工作内容。各级图书馆要紧密结合共享工程的推进,抓紧开展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图书馆建设。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文化共享工程)是2002年4月由文化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的一项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新工程。文化共享工程应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对中华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的整合,利用覆盖全国的网络服务系统,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

    文化共享工程以国家图书馆和省级图书馆为平台,以基层图书馆、群艺馆、文化馆、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文化中心)、校园网、有线电视网以及基层党员教育的网络为依托,实行统一的服务,分级管理,逐步建立遍及城乡的文化信息资源服务网络。

3推进多元化服务的进程、全面实现多元化服务

    笔者认为多元化服务的含义有以下几个方面:

3.1提供服务的文献载体多元化

    现代化的图书馆不仅可以向读者和用户提供印刷型文献,也能够提供数字化文献,包括数字化全文文献和知识数据库等。这样,读者既可以获取系统的学科知识和自己特殊需要的知识单元,以满足一般阅读和科学研究的各种需求;也可以适应读者阅读、查阅各种载体文献的习惯。

    从读者需求和阅读习惯来分析,人们从印刷型文献获取知识的方式和阅读习惯在我们可以预计的将来将广泛地保留。但是各种形式的数字化文献和先进的传播手段的出现,给传统的方式和阅读习惯带来很大的冲击,人们已经越来越多地通过先进的传播手段来利用数字化文献。这就造成了人们对各种载体文献和传播手段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必须改进,以适应这种环境,创造一种综合性的获取信息的方式,以最大程度来满足读者获取信息。

      文献信息的载体和形式内容是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不断演变发展的、在现代图书馆中,数字化文献、影像制品、缩微制品,电子期刊的人藏量越来越大,数量越来越多,利用率越来越高。对此,国家也制定了一系列规定和标准,比如根据ub3469规定,电子文献载体类型及其字母标识,具体如下:

     ①磁带(mt)②磁盘(dk)③光盘(cd)④联机网络( ol)

    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建设有别于图书馆传统的文献资源建设,强调的是数字化资源的制作和合理利用,形式涉  及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

  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建设弥补了目前国内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不足,除了文献资源数字化,还包括动态文化资源信息,各种特色资源数据库的制作,针对不同服务群体可以组织和调整数字资源。文化共享工程有更为宽广的资源攫盖面,更具灵活的制作方式。

    笔者认为将文化共享工程数字资源和数字图书馆建设有机结合,对基层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将是极大的补充。

    到2005年底,全国文化共享工程数字资源总量已达到34tb(1tb数据量相当于20万字的电子图书25万册或920多个小时视频节目)。到2007年,河北省分中心资源建设已整合、自建、购买资源l0tb,并建成了燕赵文化名人、河北杂技、河北梆子、红色旅游等一批独具河北地方特色的专题资源库。

3.2服务手段和形式的多元化

    服务手段和形式的多元化是指要坚持图书馆传统的阵地服手段和形式,同时利用网络传播手段进行知识传播。

3.2.1弥补传统服务手段和形式的局限性

    图书馆传统的阵地服务手段和形式很难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人们获取文献也就受到了很大的局限。对于偏远地区的人们来说,这种局限会成为他们获取知识的决定因素。

    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化文献就突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实现了人们获取知识的平等权利。

3.2.2缓解公共文化服务的资金短缺

    由于没有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运行保障机制,县、乡镇和村级公共文化机构的人员保障和经费保障存在困难,形成了很大一部分基层图书馆和文化站图书室设备落后、资源匾乏,没有能力开展有效的文献服务活动。

    文化共享工程利用网络的传播优势,为基层文化传播搭建了一条高速公路。文化共享工程通过网络向基层图书馆和文化站图书室输送各种类型的数字化文献,大大地缓解了基层文化设置资金短缺的问题。

    文化共享工程目前已经形成了以互联网、卫星网、有线电视/数字电视网为主要传输渠道,光盘/移动硬盘为辅助传输手段的网络传输体系,实现了文化信息资源的有效传递;在终端服务上,提供了国家中心网站/省分中心网站、省分中心镜像站、卫星终端服务系统、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系统、有线电视、数字电视、光盘、移动硬盘等手段,方便广大群众以多种方式从不同渠道获取和使用文化信息资源。

      文化共享工程服务的定位是面向基层,服务大众,这与图书馆“任人借阅,不取分文”的“公益性”原则性质是一致的。河北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近年来开展的特色服务活动形式丰富多样。河北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心开展了文化信息资源“服务快车”驶进社区,“文化信息资源服务农民工”活动,参加跨系统的大型国际信息化展会“河北省国际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博览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我的数字生活”网上系列活动等。其他各市县支中心,乡镇、村基层服务点也充分利用文化共享工程设备、优秀资源开展了多种惠民活动。

3.3服务内洒多元化:开展多元文化服务

    有关多元文化服务的3个指导性文献:《澳大利亚规则》、《多元文化社会:图书馆服务指导方针》1987年版和1998年版。这3个文献是作为一种标准发行的,提出如何公正、公平地为多民族、多语种、多文化背景的少数读者群体服务是衡量图书馆现行服务是否充分的基础,应该落实在图书馆制定计划、公平地采购文献和提供服务方面,确保促进多元文化的少数读者群体之间的相互理解。

3.3.1在边远、贫困和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多元文化服务的意义

    在我国充分尊重边远、贫困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平等权利也应体现在文化教育和传播。文化部有关负责人曾在2008年全国文化厅局长会上表示,文化部将抓紧规划并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国家、省、市、县、农村乡镇(城市社区)、农村行政村六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其中重点是贫困山区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

    开展多元文化服务,将在提高边远、贫困地区农村信息化水平,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文化发展上的差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发挥重要作角。

    开展多元文化服务,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挖掘保护工作顺利开展,有利于弘扬和传承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加强各民族的相互了解,消除偏见,增进团结,进而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保障。

3.3.2在城市建设中开展多元文化服务的意义

    城市建设中开展多元文化服务的意义,上海图书馆馆一长吴建中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开展多元文化服务,不仅能让所有外籍和外来人员心情舒畅地生活和工作,而且能吸收优秀外来文化,吸引优秀外籍人才。在服务方面,除了借阅服务外,图书馆还要为少数群体提供其他服务,如介绍当地情况,帮助他们学习和掌握当地语言,上门服务等。

    针对群体文化服务方面,河北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新农村建设、农民工、未成年人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在我省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建设尚属空白。如何能将文化关怀的触角延伸更广,更深人,更人性化需要图书馆人在未来资源建设和服务工作中考虑。

4结论

    通过以上对文化共享工程自身特点和优势的分析,可见文化共享工程的实施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引人文化领域,提高了文化工作的科技含量,实现了文化传播和保存载体的转变。文化共享工程主要依托各级公共图书馆推进,在工程的实施中,大大提升了各级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水平及服务能力,为图书馆服务向基层延伸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图书馆开展多元化服务是完全可以结合文化共享工程的网络平台、技术支持、特色资源优势来开展活动。如果将工程的实施成为推动图书馆工作的有力抓手,则能够促进覆盖城乡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体系的建立,提升各级图书馆的公共服务能力,树立现代图书馆形象,这必产生很好的杜会效益。

5思考

5.1积极开展网上服务,内容和方式勇于创新

5.1.1数字化资源建设和网络服务的创新

    数字化资源建设和利用网络开展服务已经成为全球化的主流趋势,例如美国国会图书馆开展的资源数字化项目:它正将数以百万计的书籍、手稿、相片等馆藏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以赶上、internet的发展步伐。美国国会图书馆还拓宽了数字化资源的范围,不仅保存馆藏的印本资源,还保存一些网页内容,如美国大选、卡特里娜咫风、奥运会、伊朗人的博客等。这些内容分布在广阔的internet上,存在的时间很短暂,因此也被它视为一种应该被数字化长期保存的重要的资源。绝大多数经数字化处理的资源被放在网络上其中两个特色栏目是“american memor广和“global uateway0 o

    资源,无论是印刷型文献资源还是各种形式的数字化文献资源,是图书馆和文化共享工程的立足之本。对于如何整合、加工和利用资源,我们应该加强统一的组织和指导,制定短期和中长期的工作规划,并制定相应的标准。

5.1.2开展网上咨询和知识导航服务

    依托互联网提供远程服务,为读者开展网上参考咨询和网站知识导航,已成为各级图书馆特别是大中型图书馆延伸服务的重要形式。除提供互联网服务外,随着文化共享工程的开展,依托文化共享工程网络开展服务也已成为各地开展图书馆延伸服务的新形式。

共享工程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一项文化创新工程,本文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中所具备的有利条件,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发挥共享工程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进行了阐述。

“三农”问题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农村地区信息相对闭塞、教育相对落后。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现代化程度和经济成长能力的重要标志。农村信息化是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方面。在新农村建设中,不仅农业生产需要信息化,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等都离不开信息化建设。

2007年,称得上是我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发展进人快车道的标志年。在这一年里,中央各部委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给予高度重视,从政策规划、项目安排、资金支持、人才培养等多个环节提供保障。国家的信息化宏观政策、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基础设施、重点工程的建设、科技创新步伐、国际、国内IT企业对中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关注,我国农村网民的数量等都有了一个长足的发展。据统计,截止2007年10月,全国约70万个行政村,通电话的行政村比重已经达到了99%,农村网民数量突破3 700万人。农村信息化加快了农业科技的普及,提高了农民科技和文化素质,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指出:按照求实效、重服务、广覆盖、多模式的要求,整合资源,共建平台,健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积极探索信息服务进村人户的途径和办法。深人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民书屋工程,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点。

1共享工程助推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有利条件

(1)各级领导高度重视。2002年,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启动的文化共享工程是一项文化创新工程,它借助计算机、互联网等技术,通过覆盖城乡的网络体系,将丰富的舞台艺术、影视节目、农业知识、电子书刊、戏曲电影等输送到农村,丰富了农村地区的文化供给,为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服务,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将其列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二号工程。“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将投人建设资金24.76亿元,预计到2010年基本建成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便捷、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实现“村村通”。同时,国务院还批准建设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正在抓紧进行,借助于共享工程的平台,每个村都将共享国家数字图书馆的成果。

(2)资源内容丰富。信息资源丰富是共享工程最大的特色和优势。几年来,共享工程重点加工整合了全国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艺术研究单位、艺术表演团体、电影厂、农业科技资源制作单位等机构的各类优秀文化信息资源,逐步构建起具有一定规模的文化信息资源库群。资源内容既有舞台艺术精品、农村新戏、电子书刊、专题知识讲座以及影视作品等,又有一批地方特色浓郁的专题资源库,包括适应农村需要的电子图书、知识讲座、戏曲、电影、科普和实用技术专题资源库等,到2010年,资源总量将达到100TB。国家中心网站还采取深度链接的方式,将博物馆、美术馆等部级文化单位适合文化共享工程服务的互联网数字资源,纳入共享工程网站的整体服务框架中。同时,各省分中心、部分市支中心根据各自特色开发整合的包括电子书刊、电影、名家讲座、优秀地方戏剧等资源不断更新,相互链接,通过延伸到乡村各个基层点的共享工程设备均可免费使用。

(3)基层网点建设全面铺开,服务网络便捷。为使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网络尽早在城乡全面覆盖,实现村村通,2007年,文化部与各地文化厅(局)签订了2007 ^-2010年文化共享工程建设责任书。在各级部门和政府的支持下,工程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果:文化共享工程创造的四级服务网络体系,目前已初具规模。建成了一个国家中心,依托省、市、县各级公共图书馆,分别建立了省、市、县分、支中心,在乡镇、街道、村和社区发展基层服务点。通过与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等合作,乡村的基层点已经达到了42万个。2007年全国共享工程试点建设,100个试点县(市)都接人了光纤,建成了一个拥有中心机房、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演示厅的县级一级支中心。2008年主要用于中西部地区县级支中心、村基层点和数字资源建设的中央财政补助专项资金已基本到位。县级支中心全面建成后,通过光纤和卫星,利用服务器、扫描仪、摄像等设备,不但可以将国家中心、省分中心的文化信息资源输送到乡镇、村基层点,而且可以将当地特色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通过网络传输,实现在全国范围内的共享。

(4)传输方式不断拓展,百姓受惠。考虑农村不同的信息网络建设情况,共享工程采取不同方式传输资源。在具备网络条件的地方,通过互联网提供服务;在开通城域网、局域网的地区,采用镜像方式传输;在网络不发达的地方,通过卫星传送方式传输;在交通不便的地方,主要通过光盘、移动存储开展服务。一些地方还通过数字电视或有线电视,传输资源。随着服务方式的拓展,全国各地亿万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可以通过家中的电视机、村基层点的电脑收看文艺节目,学习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实用技术,并通过网络进行销售;集会、庆典,基层点的工作人员可以带上共享工程设备,到村民家上门播放电影、戏曲。大量的电子图书、电子报刊资源有效弥补了农村图书资源的不足,文化共享工程已经成为引领农民健康向上生活的宽阔舞台,村、社区基层点成了农民们的千里眼,顺风耳,铺就农村致富的康庄大道。

2共享工程建设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共享工程开辟了一条不受时间地域限制的崭新的文化传播渠道,提高了农村信息化水平,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但是应该看到,目前共享工程在我国农村的全面实施还存在一些现实问题:

(1)认识有偏差,投入严重不足。国家虽然建立了共享工程部际联系会议制度,但在基层,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许多领导还未真正了解共享工程的作用和意义,共享工程的实施基本仍停留于文化部门。党政领导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资金的投入。据调查,维持一个村级基层点正常运行一年至少要5 000元,现在都是由村、社区自筹,没有财政保障,直接造成以下问题:①管理员兼职,没有固定工资,不能全身心投入。②宽带通讯费每年少则千元,多则上万元,没有财政投入,一旦费用难以为继,基层点只能关闭。③一些社区服务点与办公网络共用一条网线,网速慢,影响群众使用兴趣。④没有维护经费,设备老化无法维修、更新、升级。

(2)缺少懂管理、热心服务、懂技术的专(兼)职人员。由于共享工程本身所具有的公益性、专业性和技术要求,在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的农村,往往难以找到既通晓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又具备共享工程和农业技术、能够热心为农民服务的基层点管理人员。尽管省、市、县分(支)中心对每批新服务点管理员进行过专门培训,但时间短,内容多,消化不良。支中心技术人员不足,也难以到基层点进行手把手指导,基层点设备常常是小故障变成大故障,设备损耗率很高。另外基层点管理员更换频繁,也是市县支中心培训任务重的原因之一。

(3)现有适用资源和特色资源不足,缺少吸引力。①在对信息的利用上,面对着互联网的海量信息,除了浏览新闻外,城市网民‘最常用’的3种功能都与娱乐有关:经常玩游戏的网民占62.2%,经常下载音乐的网民占56.%,经常浏览娱乐信息的网民占53.5%。而农民更看重实用的致富信息,除了农业政策外,最关注农业生产科技信息、市场信息、劳务用工信息,每一项都与他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国家中心的数字资源虽然丰富,但真正适应广大农村基层群众急需的资源还应大力加强。②版权制约等原因使得影视资料、名家讲座等群众喜爱的文化资源更新慢,新片、大片少。③目前共享资源主要由国家中心、省分中心采集制作,力量有限,加工制作时间较长,无法保证各地特色资源采集及时而完整。

3突出重点,抓住特色,共同促进农村信息化建设

3.1争取各级重视,加大宣传力度

加强对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认识,关键要加强对农村信息化建设作用和意义的认识,充分认识共享工程建设是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的重要举措。政府是农村信息化的主导力量,政府部门在农村信息化过程中承担的是主导性的作用,政府要加快转变职能的步伐,强化政府在共享工程建设中的主导、协调、组织以及创造良好环境的职能。要将共享工程建设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紧密结合,使其为各级党政领导、有关部门和广大群众深人了解,取得全社会共同关心、重视和支持,必要时可纳人文明城市、文化先进区县评选必备指标。文化部可确定某一时间为共享工程宣传日或宣传周,集中开展宣传推介活动;各省分中心应统一制作一批文字和视频宣传材料,发到各地文化部门和基层服务点宣讲、张贴、播放;在地方报纸和电视台刊登文化共享工程公益广告;各服务点要举办文化共享工程资源推介会;还可要求所有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和基层服务点的电脑将全国文化共享工程网站设为首页,等等,使共享工程家喻户晓,深人人心。

3.2大力加强信息资源特别是适用资源和特色资源建设

信息内容全面、客观、真实,收集及时有效,信息深层次开发,是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推进共享工程在农村的全面实施,信息资源的搜集、开发、整理、利用是一个重要环节。国家中心和各省分中心、市支中心应及时、准确开发整合涉农实用信息和农民喜爱的戏曲、图书、电影等文化信息资源,制作农民喜闻乐见的广播电视节目、电子出版物,有效解决农民看书难、看电影难、农业科学方面资源短缺的问题。广东省分中心与省科技厅、团省委联合开展的“信息直通车”,信息服务站和信息服务员可以注册、登陆和免费使用共享工程海量的文献资源,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各省分中心、市县支中心要针对不同地区、城市和乡镇不同服务类型推出不同的实用信息,对农村还要按农时季节以及汛期、疫情等特殊时期及时推出相关实用信息。各县(市)支中心要切实担负起资源采集、整合与传输的职能,基层点要把当地信息需求情况及时反馈给上级支中心。总之,通过花钱购买商业性资源(影视片、全文数据库、系列光盘等)、文化系统内部整合资源、各级分支中心采取自建资源等多种途径,尽快充实共享工程资源并合理配置送到基层,使之对不同类型的基层点更有针对性和适用性。国家中心和省级分中心应从财政中拿出一定比例资金用于购买具有知识产权的资源,协调解决好影视作品的版权问题。

3乃建立共享工程长效运行机制

运行机制是共享工程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根本保障和措施。加强共享工程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是政府部门强化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任务。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共享工程”建设经费投人,逐步建立长效投人机制,切实保证支中心、基层服务点的基础设施、人员培训、日常运行、人员经费和资源建设经费,其年度运行经费应纳人各级年度财政预算。社区、村服务点如有固定经费,就可招聘符合条件的人员专职管理。几个单位联合扶建一个服务点的做法也值得考虑。在目前没有经费保障的情况下,基层点应当允许适当收费,微利经营,以维持正常运行。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巩固和发展基层服务点的问题。

3.4加强培训,建设一支实用高效的农村文化共享工程服务队伍

基层点作用发挥的关键是管理与服务。各级支中心要落实共享工程工作人员,招聘专业人员,培养技术骨干,定期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通过现场授课、网络教学、上门服务等方式对基层点管理员进行业务培训。各基层点应精选有文化、懂技术、热心公益事业的农民,利用共享工程和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现有设施设备,重点做好服务基层群众工作,引导农民了解文化共享工程知识,学会利用文化信息资源,使“网络”成为农民们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手段之一。县、乡两级图书馆、文化站、农技推广机构要联合组织共享工程和农村信息管理员培训。基层经费困难,各市、县(市)支中心应当免费培训基层点管理员,对村级服务点管理员还应给予误工补贴,这样才能让其无后顾之忧,保证培训效果。同时可以考虑设立文化协管员,协管员费用由地方财政补贴,其补贴应与综治员、计生员、农技员持平,这样社区、村也就能对其提出服务点开放时间、服务项目、活动次数、活动人次等具体指标,实行年度考核和奖惩,定员定岗出实效。

3.5以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和促进农民致富为服务重点,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是共享工程义不容辞的责任。要通过共享工程基层点提供的设施、设备(LED显示屏、触摸屏、电脑、液晶电视)和农民网络图书馆等应用系统,为农民朋友及时解决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和看电视难的“四难”问题,为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提供有效通道和保证。共享工程遍布城乡的电子阅览室和基层点,要积极为青少年提供绿色上网空间,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要建立面向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的信息服务体系,更好地为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政策、科技、市场就业、文化生活等方面的信息,切实为农民解决产前(种什么)、产中(怎么种)、产后(怎么销)的信息服务问题,帮助农民科学决策、提高生产经营水平,拓宽市场渠道,推动传统农业的升级改造,实现增产增收;要加强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引进,增加农民收人;要在引领农民健康文化生活上大做文章,不断充实农民的精神生活空间,培育文明乡风。要充分结合“阳光工程”、“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工程”、“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程”和“农业远程培训工程”等工程计划的推进,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强化面向农民的农业技能及就业培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开展劳动力有序转移,扩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途径。

3.6健全机制,创造环境,形成合力

共享工程论文范文第5篇

笔者分析了目前基层图书馆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并探讨了“共享工程”在图书馆建设中为其所带来的帮助。发现“共享工程”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对现基层图书馆的建设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共享工程在图书馆的应用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群众对“共享工程”认知度不高、领导对其重视不够、技术力量缺乏、以及运行经费有待解决等。如果说为了让共享工程在图书馆中更好的应用,那么对其面临的问题解决是刻不容缓的。

【关键词】共享工程的内涵 ;共享工程实施的益处 ;应用面临的问题;解决对策 ;总结

一、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内涵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简称“共享工程”), 其主要内容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利用覆盖全国的网络化管理和服务体系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共享工程”提供的资源为数字资源,提供主体为各级图书馆,因此,“共享工程”与各级图书馆的数字图书馆建设,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

目前分布在城市社区、广大农村的基层图书馆、文化站,由于经费短缺、人才匮乏等原因,普遍面临瘫痪危机。而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划,广大基层图书馆才是“共享工程”的主体。“共享工程”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的文化全面创新工程,它的建设将开辟一个信息技术在文化领域全面应用的新局面。因此,为了让共享工程在图书馆中更好的应用,那么对其面临的问题解决是刻不容缓的。

二、共享工程在图书馆中的应用的益处

“共享工程”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所带来益处,使“共享工程”在图书馆的应用成为必然。随着时代的进步,“共享工程”的优点逐渐体现出来。这里我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1)“共享工程”促进基层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步伐 (2)“共享工程”丰富、扩充基层图书馆的馆藏数字资源 (3)“共享工程”拓展基层图书馆的服务范围。

1、“共享工程”促进基层图书馆数字化建设。

“共享工程”是一项以数字化的方式对文化资源重新整合的资源共享工程。 它与基层文化设施网点建设、图书馆网络化、数字化建设紧密相关,互为促进。并且为基层图书馆在未来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平台。

2、“共享工程”扩充了基层图书馆的馆藏数字资源 。

基层图书馆“共享工程”通过采用现代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可彻底消除不同地区在获取文化信息资源上的不平等,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的共建共享。并且共享工程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弥补了乡镇图书馆文献信息量不足的问题。

3、“共享工程”拓展基层图书馆的服务范围。

在“共享工程”支持之下,基层图书馆在满足读者基本的咨询需求与娱乐的同时,可以对网上资源进行深度开发,促进图书馆业务向更深层次推进。例如,对于农民读者所需的农业科技、养殖技术、致富信息等;使基层群众能方便地享受到“共享工程”中的戏曲、电影、文艺演出等节目以及农业实用技术和科技知识;通过“共享工程”上网,为农民查询农业信息,为农民及时提供农业市场信息等。

通过,对这三个方面的论述,让我们进一步的明白“共享工程”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在未来关于图书馆的发展中,“共享工程”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也是势在必然的。

三、“共享工程” 在图书馆中的应用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基层图书馆应借“共享工程”之东风迅猛的发展,“共享工程”的实施为基层图书馆带来了新的动力和发展方向。然而,“共享工程”在基层图书馆的应用过程中是并不是想象中一帆风顺的。例如:群众对“共享工程”认知度不高、领导对其重视不够、技术力量缺乏、以及运行经费有待解决等。

为了使其进一步发展,面对这些问题作为相应的工作人员“该如何面对去解决它”成为当前最刻不容缓的任务。

1、当前基层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经费短缺 :

很多地方领导对基层图书馆的作用认识不够,对基层图书馆的投入极少,甚至没有。有些基层图书馆馆舍设施简陋,办馆经费得不到保障;有些基层馆开馆后缺少后继资金,不能添置新书。基层图书馆资金瓶颈制约的问题,是相当普遍存在的问题。

(2)服务手段落后:

调查显示,大多数基层图书馆的管理体制依然陈旧,管理手段落后,加之缺乏现代的设施设备和服务手段、服务方式滞后,严重制约了基层图书馆事业的向前发展。

(3)专业人才匮乏:

从总体上看,目前基层图书馆人员结构中“老、弱、病、残”的现象有所减少,但人才结构不合理,队伍不稳定,专业人员流失现象严重,制约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和功能的发挥。

(4)相应的政府领导对其不了解:

“共享工程”应及基层图书馆的发展需求便在很早就实施了。然而,在很多地方领导对基层图书馆的作用认识不够,对基层图书馆的投入极少,甚至没有。

2、相应的对策。

首先,作为政府应加大投入 ,作为相应的工作人员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财政的支持,努力使乡镇图书馆的设施设备现代化是必须的。并且要充分整合现有社区、农村信息网络,避免重复建设 。其次“共享工程”分中心要加快对馆藏虚拟资源的整合与开发 。最后要加强区县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培养一支“共享工程”基层队伍。

同时,利用“共享工程”国家中心丰富的文化资源以及省级中心自建的特色资源,随着“村村通”工程的全面实施,利用数字电视、有线电视等技术传播文化数字资源,使“共享工程”的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源进入千家万户。 加强对馆藏虚拟数字文化资源与“共享工程”数字资源的整合,努力使馆藏数字资源通过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络系统服务社会公众。

相信通过对这些问题的针对性解决,“共享工程”在基层图书馆中的应用和发展会有进一步深层次的发展。

总结

实施文化共享工程的最终目的,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网上信息服务。因此,在文化共享工程实施的过程中,要坚持以应用和服务为中心的方针,大力开展网上参考咨询和信息服务。共享工程合法利用数字文献资源模式,使读者可以方便地获得读者所需要的文献,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最便于操作的方式为广大读者提供网上文献和知识信息服务,极大地延伸图书馆的情报服务职能,大大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从而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罗少波.充分发挥图书馆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的主体作用.图书馆论坛.2004(10);

[2]符骏.21世纪乡镇图书馆发展趋势探讨.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