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计算机会议论文

计算机会议论文

计算机会议论文

计算机会议论文范文第1篇

为推动计算力学领域的学术交流,促进计算力学的发展和工程应用,中国力学学会计算力学专业委员会定于2012年11月8—11日在重庆召开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2(CCCM 2012).

2 会议主题与征文内容

计算力学的新模型、新理论、新方法和软件开发研究;

大规模复杂结构的数值仿真研究与求解技术;

CFD的新理论、新模型、新算法和新应用;

固体流体相互耦合作用的机理、计算方法与工程应用;

多物理场耦合力学问题的数值仿真;

材料和结构优化设计方法与应用;

材料本构模型的宏、细观研究与数值仿真;

CAE软件开发与工程应用;

计算纳米与生物力学;

有缺陷材料的力学演化规律与数值计算;

冲击动力学的理论、方法与应用;

岩土结构和流体力学中的反问题研究;

工程随机力学计算方法及工程结构的安全评估;

各类非线性问题的数值模拟与应用;

多体系统复杂动力学问题与动力稳定性的研究;

各类工程中的施工力学、工艺力学问题研究和应用;

复合材料、智能材料及其结构体系的数值方法;

海洋、地下空间和太空开发的力学分析;

路桥计算力学、环境计算力学与灾害计算力学;

模型确认和验证的方法与应用研究;

多尺度理论与模拟研究;

实物实验、测试与控制中的仿真;

其他计算力学问题.

3 注意事项

(1)应征论文应未公开发表.

(2)本次会议直接征集论文全文,篇幅不超过8 000字(含图表).应征论文全文请于2012年8月31日前提交会议秘书处,并提供论文作者的通信地址、工作单位、邮政编码、电话、传真和Email等.

(3)论文经专家评审通过且作者本人到会参加交流后,将分别发表在《固体力学学报》计算力学专辑或《计算力学学报》增刊上,并推荐其中的优秀在《计算力学学报》《固体力学学报》《中国科学》和《计算机辅助工程》等期刊的正刊上.投稿时请注明发表意愿,并按所要求的格式排版.

(3)会议拟安排考察参观活动(详细路线将在下一轮通知和网站上给出).

(4)会议最后一轮通知将委托承办单位重庆大学发出.

(5)请通过会议网站投稿,并同时通过Email:ccm2012@cqu.省略或boyan2012@cqu.省略(注明CCCM 2012征文)发送给大会组委会.会议网址:ccm.cqu.省略.

计算机会议论文范文第2篇

1虚拟仿真实验室的构建

计算机网络教学在高等院校的计算机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在高校的授课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针对目前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中出现的实验教学内容不系统、实验硬件设备缺乏等问题,结合学院实验室自身情况,构建了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实验室的构建内容包括虚拟仿真实验室软硬件建设、虚拟仿真教学资源的建设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共享平台的建设3个部分。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结合高校教育的实际情况,将网络方面的理论知识通过软件模拟来实现,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更深入地掌握网络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使学生能清楚地理解和掌握网络的内部结构和协议,通过编辑各种协议的数据包深入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内部原理。

1.1虚拟仿真实验室软硬件建设学院计算机网络实验室与吉林中软吉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将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引入到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当中,为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虚拟仿真实验室硬件部分由主控中心平台、智能网络设备和组控设备构成,用于搭建实验所需的网络环境,可以灵活实现多种网络拓扑结构,设备硬件连接图如图1所示。主控中心平台是本系统的硬件核心,由专用高性能服务器和中心设备构成,为实验环境提供各种系统服务,保障网络数据流量,确保实验结构完整和实验用户数的有效扩展,为计算机网络实验提供FTP、DNS、DHCP等服务、实验室管理服务。智能网络设备用于构建网络硬件结构,提供网络拓扑结构的自动化管理。通过按动智能网络设备上的“Topology”按钮,就可以在所有网络拓扑结构中循环切换,从而有效避免更改网络结构时频繁插拔网线的问题,同时通过集联控制按钮“Team”设置智能网络设备的集联控制模式,可以实现对实验室内所有实验组网络结构的一键式切换。组控设备是系统专用硬件。每个组控设备由6个共享模块构成,配合智能网络设备实现多种网络结构;具有数据采集、动态缓冲区分配、均衡网络负载等功能。每台组控设备连接6台学生实验机器,其角色分别定义为A、B、C、D、E、F。根据实验不同,每个角色有不同的分工。目前该系统支持5种网络拓扑结构图,根据实验项目内容的不同,切换到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图,例如网络结构一效果图如图2所示。虚拟仿真实验室软件部分由协议仿真编辑器、协议分析器和其它工具软件构成。仿真编辑器可以模拟TCP/IP协议族中多种协议的数据包;协议分析器可以捕获仿真编辑器发送的数据包,以及网络上传输的数据包,并将常用协议的通讯过程以会话图解的形式直观展示出来;工具软件包括UDP工具、组播工具等辅助教学的专用软件。目前,实验室的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拥有7组组控设备,每组6台机器,可以同时容纳42名学生进行仿真实验,每组同学需要相互协作进行实验,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能力,充分锻炼了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体系,以实验为主,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设计能力,能够拓宽学生的思路,达到真正的教学互动。同时利用BosonNetSimforCCNP和思科模拟器CiscoPacketTracer仿真实验教学软件,可以模拟搭建局域网和广域网运行环境,在仿真软件中进行模拟网络实验。另外,虚拟仿真实验室前期购买了多台Cisco交换机、Cisco路由器、网络防火墙和多路模拟电话交换机等网络设备,能够模拟局域网和广域网的运行环境,用于学生在开放性实验项目中使用。

1.2虚拟仿真教学资源的建设计算机网络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既有硬件实验又有软件实验,两者密切结合,不可分割,先实物再理论后应用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教学资源的建设应该加强实验教学环节的力度,深入理解课程核心知识内容,认真选择实验内容,制定详细的实验计划,选择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等重点教学内容来设计实验的内容。把实验分为操作性、设计性、分析性和创新性等类型,着力构建“厚基础、重应用”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理论课程教学知识体系结构的分析,结合学院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自身软硬件条件,对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大纲进行了修订,部分实验项目内容进行了更新,有选择地加入了CCNA课程实验项目和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的实验项目,实验项目的设置如表1所示。各实验项目设置及内容说明如下:实验1:带领学生参观网络实验室,建立起计算机网络初步的概念,了解该网络由哪些硬件设备构成(设备名称、功能、主要技术指标);掌握局域网中电缆线的作用及使用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实现以太网连接的方法。学会制作2种类型的RJ-45接头。掌握在Windows系统中进行网络配置及在Windows系统中进行TCP/IP协议配置。熟悉使用ping、ipconfig、tracert等命令工具来进行测试。实验2:学生在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环中进行仿真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理解以太网MAC帧格式的2种标准,掌握以太网的报文格式、MAC地址的作用、MAC广播地址的作用、掌握LLC帧报文格式和仿真编辑器和协议分析器的使用方法。实验3:学生通过虚拟仿真软件自行设计并模拟搭建局域网运行环境,掌握局域网中交换机的基本配置方法,能够对交换机进行VLAN(虚拟局域网)的划分。使学生能够掌握局域网运行特点及搭建过程,掌握交换机VLAN的作用和划分方法。实验4:学生在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环境中进行仿真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ARP协议的报文格式和工作原理,理解ARP高速缓存的作用和缓存表的维护过程。实验5:学生在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环境中进行仿真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理解特殊IP地址的含义和IP分片过程;掌握IP数据报的报文格式、IP校验和计算方法、子网掩码和路由转发。实验6:学生通过虚拟仿真软件自行设计并模拟搭建广域网运行环境,掌握广域网运行特点、路由器的配置方法、路由选择协议的工作原理和设置方法,使学生综合学习路由器操作系统IOS操作、路由选择协议、路由配置方法、子网划分、超网构造、网络诊断及路由器操作命令等知识。实验7:学生在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环境中进行仿真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TCP协议的报文格式、TCP连接的建立和释放过程、TCP数据传输中编号与确认的过程、TCP协议校验和的计算方法、理解TCP重传机制的工作原理。实验8:理解Socket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Socket的建立、监听、连接、发送和接收数据。实验综合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点对点通信协议、运输层相关原理及Socket编程思想、方法等知识。学生在实验教学环节后,需进行计划内课程设计环节。课程设计教学是在学完计算机网络课程之后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一个具有一定难度的综合设计题目。通过课程设计训练,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软件总体结构设计能力、用户界面的设计能力、程序设计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在计划内的实验教学任务外,学生还可以选做实验室提供的开放性实验项目。之前在BonsonNetSim和CiscoPacketTracer虚拟仿真软件环境中进行的实验,可以用交换机、路由器等硬件设备搭建网络实验环境进行真实实验,进一步加强实践操作技能。同时,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中除了实验教学环节中开设的计划实验项目外,还提供了应用层协议、网络攻防、网络故障分析和网络应用程序设计等方面的开放性实验项目,从全方位、多角度对学生计算机网络知识技能进行训练,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的计算机网络基础和工程训练,学生可以更好的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内部原理,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层次结构如图3所示。

1.3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共享平台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共享平台依托于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平台包括计算机网络管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平台两部分。管理信息系统安装于主控中心平台,教师通过教师机以Web页面形式访问管理信息系统,能够辅助教师更好的进行实验教学管理。通过该系统,教师可以进行实验报告管理、实验结构管理、实验信息管理、实验方案管理、实验设备管理和实验公告信息管理。实验教学平台安装于学生客户端,学生上机时可以将教师在管理信息系统中安排的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公告等信息同步下载到学生客户端,能够辅助学生进行实验,提供实验操作环境的软支撑。该平台是指导学生实验的教学平台,辅助教师授课,并将实验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辅助工具、实验知识点讲解、实验过程指南、实验思考问题等内容集成在平台中,为学习者提供便捷的实验环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网络实验室对理论教学的影响

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是平行而又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的,具有相等重要地位,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实验课程是理论课程的延伸,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网络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建设的虚拟仿真网络实验室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完善的实验教学大纲、完整的实验内容教学体系,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理论教学有较大影响。1)虚拟仿真网络实验室给网络课程提供了实验操作的物质基础,实验教学方式促进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计算机网络课程跟其他专业的课程有所不同,它需要系统掌握一套理论,然后进行实践验证和思考,如果只讲理论,没有配套的实验课程,教学效果会不理想。2)虚拟仿真网络实验室的建设可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当代社会电子产品淘汰非常快,包括计算机网络实验设备,但理论基础却长期不变。如果没有实验室,教师也只能一再重复教学理论,不了解最新设备特点,知识不能及时更新,教师能力成长速度缓慢。3)实验室的建设有利于提升学校科研能力。计算机网络的科学研究很多都是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进行实验验证,没有实验室就无法验证,理论创新就无说服力,科研能力就得不到提高。由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不但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更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能力。需要把理论教学转换为实际动手能力,只有在不断的实验中尝试、摸索、更正后才能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敏捷的判断能力。

3结束语

计算机会议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计算思维; 计算机网络; 教学改革;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4)12-62-02

Exploration on teaching reform of computer networks based on computational thinking

Chen Weihong, Guo Saiqiu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unan City University, Yiyang, Hunan 413000, China)

Abstract: As an advanced education ideal, new requirementhas been put forward for computer professional cultivation.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puter network course,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course teaching of computer networks and computational thinking is analyzed. The teaching reform scheme of the computer network course merging computational thinking together is proposed, and the teaching method design based on computational thinking is presented with examples.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improve the computational thinking ability of students effectively, which provides a new idea for teaching reform in the field of cultivating computer professionals in colleges or universities.

Key words: computational thinking; computer networks; teaching reform; ability cultivation

0 引言

计算思维是由美国Carnegie Mellon大学的Jeannnette M. Wing教授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她指出: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去求解问题、设计系统和理解人类行为[1]。计算思维概念一经提出,就受到国内外教育界和科学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基于计算思维的学习目的是为了创造,计算思维发展水平是学生成才的关键。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对学生现在以及将来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目前,计算思维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正逐步展开,增强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培养已成为共识[2]。针对计算思维的培养问题,2008年,美国国家计算机科学技术教师协会了报告《计算思维:一个所有课堂问题解决的工具》。我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召开了“计算思维”专题研讨会。2009年,Hambrusch等介绍了普渡大学在开设计算思维导论课程中所取得的经验;董荣胜对以计算思维为基础和以学科思想为基础的两类计算机导论课程进行了比较分析。之后的研究主要围绕计算思维在计算机应用型人才中的培养、在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培养,以及如何在离散数学、数据库等课程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3-6]等。

计算机网络课程理论性强、概念抽象,将计算思维融入到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分析计算思维与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关系,然后通过教学设计案例探讨计算思维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应用,以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1 计算思维与计算机网络教学

计算思维是人类求解问题的途径,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将深刻影响人们的思维能力。基于计算思维的教学核心理念包括:①以培养计算思维为目的,将计算思维融入课程教学中,使学生在计算思维活动中学习;②学习计算思维本身,不仅为学生解决问题,而且通过为学生提供思维空间,激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学会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解决问题。计算思维包含一系列的计算机科学思维方法,如:通过抽象、转化、仿真等形式,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细小的、易于处理的问题。

为了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本文结合本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提出:注重从应用实例导入知识点;强调从问题分析入手,提炼基本概念和思维方法,有意识地强化学生计算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采取问题讨论形式,通过逐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次的理解和不同视角讨论,逐步建立较为科学的学习习惯。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其理论性和工程性都很强,概念多、内容抽象。首先,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协议分层难理解;其次,对复杂庞大的计算机网络工作原理不知从何下手;再有,各协议的具体工作过程若使用动画演示或软件仿真实现,能更好地理解协议。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源于工程实践,同时又服务于实践,初学者很难将理论与实际应用融于一体,从而缺乏较高的学习兴趣。计算思维为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提供了一种新视角。从计算思维角度,如果训练学生在建立网络模型基础上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既便于梳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也体现了计算思维的核心所在。

2 基于计算思维的计算机网络教学

为了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融入计算思维,下面从教学模式、教学设计两方面来探讨计算机网络教学与计算思维培养的有机结合。

2.1 基于计算思维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

在计算思维教育理念指导下,结合计算机网络课程特点,按照“知识―思维―技能”三层教育模式,构建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方案。在课堂教学中,从实际问题出发,围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导入课程知识点,讲授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思维求解问题,启发学生针对新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在实践教学中,合理设置实验教学内容,引入一些典型实例,利用网络仿真平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参加学生创新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强调学生主体、团队协作思想,加强计算思维渗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2.2 融入计算思维的课堂教学设计

计算思维与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相结合主要体现在:网络模型和案例驱动,根据讲授的知识点适时引入计算思维方法,尽可能逼近解决真实世界问题。下面以协议分层、网络模型与计算为例阐述基于计算思维的课程教学设计。

案例1:计算机网络协议分层

复杂的网络系统之所以能有条不紊地进行数据通信,其原因之一是通信双方都遵循事先约定的规则,称之为“协议”。为了让学生很好地理解协议的概念及其工作方式,可引入实例:在浏览器地址栏中输入“”,回车,分析之后所发生的事件及相关协议。在此实例操作过程中,涉及到的协议有:DNS、TCP、UDP、HTTP、IP、ARP、MAC等,从上往下协议层次结构如图1所示。针对具体的协议,使用网络模拟器Packet Tracer,模拟浏览网页的数据传递过程。操作如下:①搭建实验拓扑,其中至少包括一台Web服务器和PC机,通过交换机连接;②配置Web服务器和DNS服务器;③单击“simulation mode”进行设置,过滤DNS、TCP、UDP、HTTP、ARP等协议,之后单击“自动捕获/播放”;④在客户PC机上执行“浏览网页”操作,对捕获到的数据包进行协议分析。在模拟模式的“Event List”对话框中,显示当前捕获到的协议,如图2所示。选择事件列表中的某个协议,单击实验拓扑图中的数据包,在“PDU信息”对话框中显示该协议的详细信息,包括OSI模型和进/出站PDU详细信息。

图1 TCP/IP工作层次

图2 事件捕获

案例2:网络问题抽象与基本网络计算

随着计算机网络应用的不断深入,分析和理解大规模复杂网络行为,不仅必要、而且能够实现[7]。“图”方法是抽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方法。

⑴ 将网络问题抽象成图

一个图包含一组节点元素和节点之间连接关系,连接关系称为边,分别用集合V和E表示。定义图为:

G(V,E),其中V={A,B,C…},E?{(x,y)|x,y∈V,x≠y}

现实世界中的计算机网络可抽象成一种无向图,节点表示计算机、智能终端、交换机或路由器等,边表示网络中任意两台设备之间的物理连接。在网络的实际应用中,一条链路还具有属性特征,如:带宽、延时、平均流量、通信代价、距离等。从而抽象后的网络拓扑图边还附有权值,称为加权图。

⑵ 基本网络计算

TCP/IP协议为计算机网络的核心,它具体包括IP地址、路由协议、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等网络计算问题。基于图论分析网络计算问题,是将复杂庞大的网络问题转化成了便于处理的小问题。这里以路由选择算法为例说明网络计算问题的求解。

路由算法分为静态路由算法和动态路由算法。最短路径优先属于静态路由算法;RIP、OSPF、BGP算法属于动态路由算法。最短路径优先路由中使用Dijistra算法选择路由,实际可转化成在加权图上使用该算法计算最短路径问题[8]。对于动态路由算法,可分别在动态构建的网络拓扑图上使用距离-矢量路由、链路状态路由、边界网关协议等完成路由的计算问题。同时,用网络仿真工具演示路由协议的工作过程,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路由算法思想,分析算法性能,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结束语

我们将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与计算思维培养紧密结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融入计算思维,教学效果显著提高。取得的主要成效有:一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二是更好地培养了学生计算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总的来说,计算思维对21世纪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在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中加强计算思维能力培养,这对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起到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 袁磊,宁彬,谷琼.计算思维在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探索[J].

计算机时代,2014.4:62-63

[2] 战德臣,聂兰顺等著.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导论[M].电子工业出

版社,2014.

[3] Susanne Hambrusch, Christoph Hoffmann, John T. Korb, et al.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towards computational thinking for science majors[C]. In:Proceedings of the 40th SIGCSE Technical Symposium on Computer Science Education. New York: ACM Press,2009:183-187

[4] 董荣胜.计算思维与计算机导论[J].计算机科学,2009.4: 50-52

[5] 常亮,徐周波,古天龙等.离散数学教学中的计算思维培养[J].计算机

教育,2014.14:90-94

[6] 周炜.计算思维与“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2014.36(A1):110-114

[7] 李晓明等译.网络、群体与市场:揭示高度互连世界的行为原理与效

应机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计算机会议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教学,理论教学

 

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论文格式。目前国家加快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加快推进职业技术教育大众化进程,正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型的中、高级技术人才是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那么如何办出职业技术教育特色,如何设计课程及教学内容,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是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是计算机应用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平台课。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学生不仅要掌握较扎实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技能,还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众所周知,高职学生的最大特点是学习没有热情,逻辑思维能力欠缺,依赖教师,自学习能力差。如何让学生能真正地学到知识,获得职业技能,提高自学习能力,是课堂教学中必须关注的问题。

一、理论教学组织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十分迅速,知识更新日新月异。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它涉及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两方面的内容,且与工程技术结合非常紧密。论文格式。计算机网络的概念较多,因此要强调基本概念,而不是过多地讲具体的计算网络中所使用的专用设备。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非常迅速,新的技术不断出现,因此应尽可能地讲述较新的内容,使所学的内容不致很快地过时。有必要在教学中适当引入最新的网络产品,重点讲解一些最常用的网络协议。

对这些产品与协议的介绍将有助于学生对网络理论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例如:在讲解网络层次结构时,每一层的讲解最好结合相应的网络产品。在物理层的讲解中,可以结合交叉线的制作;在数据链路层的讲解中,可以结合HDLC协议及PPP协议;在介质访问控制层的讲解中,可以结合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以及最新的无线网络设备;在网络层的讲解中,可以结合路由器的使用与OSPF协议,等等。在讲解过程中,教师还应提醒学生:现有协议可能会被新的协议所取代,现有的网络产品也可能被升级,重要的是通过对当前这些协议的学习与分析,理解网络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协议的设计思想,明白协议在面对问题时采用了怎样的解决思路。一旦学生掌握了处理网络问题的基本方法,就能够在面对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时继续学习。培养这种继续学习的信心与能力,才是课程最重要的教学目的。论文格式。此外,教师应淡化教材的作用。教材仅是主要参考书,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读相关的书籍和报道。

二、理论与实训一体化教学探讨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工程性较强,教学中应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实验环节。学生只有通过具体的实践,才能加深对所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只有经历了实践的全过程,才能系统地掌握各个环节的基本技能。传统的教学计划安排是先讲授《计算机网络》理论课程,然后安排为期两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有时理论课和实训课还不在一个学期,在指导学生实训时发现很多学生已对所学理论知识忘得差不多了,实训老师得花费大量的时间重新讲解基本原理,这样学生实操时间相对减少,往往很多学生实训结束达不到相应的技能。为此我们学校采取理论与实训一体化教学方式,使理论与实训得到了充分的结合。任课教师既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讲授一定的理论知识后,即进行实践操作,使学生学完本门课程后,就掌握了本门课程的实践操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实践课的教学方式上,首先演示和讲解实验目的、步骤、相关的背景环境以及需注意的事项,然后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人人动手,实际操作,完成实验内容以及教师所给出的情景问题。遇到问题首先要求学生分析问题,教师在旁边指导,引导学生逐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教学组织

对于网络技术操作,实践性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为学生提供实验的机会,但是学生接受能力不同,学校提供的机会总是有限的,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在改善实验设备、实验条件的同时,教会学生使用模拟环境,使学生能在宿舍自己的电脑上做网络实验,提高实践效果。比如使用Virtual PC即虚拟PC技术,让学生在一台PC上同时运行多个操作系统,而且不需要重新启动系统,只要点击鼠标便可以打开新的操作系统或是在操作系统之间进行切换。学生可以把一台机器当作多台使用,彼此互不侵犯,从而可进行对等网络、Windows 2000 Server组建及Linux网络等实验。而利用Boson.NetSim模拟软件,学生能完成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实验。通过模拟环境,学生不仅能熟悉命令完成配置,也为学生自学提供了平台,使学生真正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技术型应用人才。同时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宿舍组网,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组网,有助于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并提高对实际应用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三、结语

计算机网络发展更新迅速,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我们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夏菲,姜美珠,孙占学,等.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04,6(2):21-22.:-

[2]崔轩辉.计算机组网工程[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173-180.

[3]骆耀组.计算机网络实用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50-200.

计算机会议论文范文第5篇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computer software's nature, the legal protection pattern obtains, through our country law and Trips about the computer software patent protection's comparative analysis, the union overseas patent development accounting machine software “the patentability”, obtains the conclusion ―― our country exclusive law and the Trips debug software “the patentability”.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法律保护Trips协议可专利性

key words: Computer software legal protection Trips agreement patentability

作者简介:张媛,西南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一、计算机软件的法律属性与法律保护模式

计算机包括硬件与软件两部分,其硬件为计算机的有形机械,计算机程序则属于软件部分。依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国际事务局于1978年公布的《计算机软件保护之标准规定》,计算机软件包含计算机程序、程序描述以及程序使用指导。这里所说计算机软件,仅指计算机程序。

(一) 计算机软件的法律属性

计算机软件的开发研制是一种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它以代码形式记录下来,是一种无形的精神产品,却又体现一定的思想内容,因此,我们可以将计算机看作是表达形式与思想内容的统一。计算机软件的表达形式体现了“作品性”,计算机软件的思想内容体现了“功能性”,计算机软件从形式上看是一种文字作品,而从内容上看是一种智力创作,计算机软件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是文字作品与智力创作的结合。

(二) 计算机软件的法律保护模式

到底是用版权法对计算机软件的表达形式予以保护,还是用专利法将计算机软件表达形式与思想内容一并保护,首先要对两种模式进行对比。通过分析发现,版权保护模式的保护成本较低、获取方式较为简易、保护期限较长;专利权保护模式的范围更广、保护力度更强、更利于技术革新,所以,采用专利权保护模式更有利于计算机软件的全面保护。

二、 比较我国法律与Trips对计算机软件的专利保护

(一) 我国计算机软件的专利保护

我国对计算机软件采取一分为二的模式保护,将计算机软件的表达形式以文字作品看,采取世界通用的版权法保护模式,由我国《著作权法》调整;把计算机软件的思想内容看作是一种“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即智力创作),不受《著作权法》调整且原则上被专利法排除保护。我国对计算机软件主要采取版权的保护模式,有条件的认可计算机软件的可专利性。

版权保护方面,我国《著作权法》明确规定了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相关内容;我国《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基础上,为更好地保护计算机软件而制定。

(二)Trips协议中对计算软件的专利保护

Trips协议按照《伯尔尼公约》,将计算机软件作为文字作品,因此Trips协议第10条第1款规定:无论以原代码或以目标代码表达的计算机程序,均应作为《伯尔尼公约》1971年文本所指的文字作品给予保护。第2条第2款规定:“版权保护延及表达,而不延及思想、工艺、操作方法和数学概念之类,并且协议没有试图定义什么是计算机程序。”等。

综上,可以说Trips原则上不鼓励签字国将计算机软件全部排除在专利保护之外,换言之,只要它符合专利申请的条件,应当给予专利保护。但Trips未对计算机软的可专利性作出具体规定。

三、 国外计算机软件专利权发展

1972年菲律宾率先将计算机程序纳入著作权法保护范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以版权法保护计算机软件的国家。之后,考虑到版权法在计算机软件保护方面的缺陷,各个国家又开始寻求其他的法律保护方式,于是专利法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直到90年代末期,脱离硬件和设备的计算机软件开始应用于互联网并得到了专利法保护:从最初的不可专利性到可专利性,对软件专利保护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随着软件产业的发展,为了加强对软件权利人的保护,计算机软件的专利保护呈不断扩张的趋势。

三、结论

通过比较我国专利法与Trips协议,可以得出结论:我国对计算机软件的可专利性具有更高的要求――Trips的规定是一种兜底条款,以可专利性弥补计算机软件版权保护模式的不足;而我国则将计算机软件一分为二来调整,对计算机软件的表达形式进行了《著作权法》保护,而其思想内容被《专利法》视为智力活动规则而原则上排除,却又由《专利审查指南》来明细计算机软件被排除授予专利权的例外。

因此,可以认为,我国法律与Trips协议一样,对计算机软件采用版权保护模式,但同时为计算机软件的可专利性保留了余地,并不排除计算机软件的专利权保护,仅在可专利性的要求上有所不同。

参考文献:

[1]宋菲.完善我国计算机软件的法律保护[J],时代经贸,2008,2

[2]徐家力.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所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信息网络安全,2006,2

[3]张晨.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的“宽保护”与“窄保护”―以美国对计算机软件的版权保护和专利保护为例[J],法制与社会,20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