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德育实训劳动总结

德育实训劳动总结

德育实训劳动总结

德育实训劳动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实习实训 德育教育 技能训练

实习实训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专业技能训练主要是在实训车间内完成的。为了保证学生能够顺利毕业和掌握相关专业工种的操作技能,各职业学校在实训教学上都安排了较多的时间,实习训练一般占在校学习时间的30%以上。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项目式等教学新理念的广泛应用,实训所占时间和比重还有加大的趋势。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的三分之一在实训基地中进行操作练习,如何充分利用好这段时间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这是我们每个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教育部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指出:实习实训既是强化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其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职业意识、敬业精神、职业纪律、职业责任感教育和促进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和班主任应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和相关岗位的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及其养成训练。针对现阶段中职学生在实习实训中的德育现状,必须重视以下几方面工作来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一、思想前途教育,增强学生对前途的信心

理想是人生奋斗的目标,人如果没有理想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教育也是德育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职业学校的许多学生或多或少存在自卑心理,个人理想模糊,职业规划不明确,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渺茫,固而缺乏热情。针对这种心态,学校通过组织优秀毕业生回校介绍成功经验,并请企业领导介绍自己的创业历史和企业的发展前景等形式,使学生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从而逐步确立自己的职业思想和道德理想。教育学生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社会需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树立公平竞争和敢于竞争意识,使自己成为对社会、对家庭、对企业有用的技能型人才。

二、强调实习实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好技能的信心。

利用各种机会和形式经常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职业意识、敬业精神、职业纪律的教育;根据实训活动的特点,每班实训前,要利用时间召开实训动员大会,会议由实训处负责人、班主任、实习指导教师、共同主持,向学生深入介绍实训的意义、过程、要求及注意事项,明确纪律要求,公布考核方案,让学生在实训前就对实训全过程及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充分利用好每天早上开始前的分析会、下午结束时的总结会,做到有表扬有批评。对重点学生结合操作过程进行逐步渗透,用职业学校优秀毕业生刻苦学习技能的鲜活事例激励学生。

三、做好职业道德教育,教育学生遵纪守法

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重点是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它包括职业的道德规范、职业的服务规范、职业人际交往的准则,社会职业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职业都有各自的职业道德。但无论什么职业的道德,都有共同的原则和要求。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爱岗敬岗,诚实可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其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四、劳动观念教育

加强劳动观念教育,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现在的职校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不少家庭对孩子从小娇生惯养,有许多学生不愿劳动,怕苦、怕累、怕脏。对学生加强劳动教育,是使学生认识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创造了世界,同时,世界的发展还得靠大家的共同努力。培养学生养成爱劳动的习惯,树立爱岗敬业,不怕吃苦的良好品德。

五、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观念,感悟时代精神。

在实习实训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印证和尝试履行相关岗位职业道德规范,让学生在职业实践中提高对职业道德的认同,感悟具有时代精神的价值观念。通过实习实训工作,让学生深刻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让学生明白当代竞争,很大程度上就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学生在专业实践中的体验十分深刻,有利于职业情感的培养。学生专业实践的过程也是职业定势、职业指导的过程,它增加了学生与社会和实际的接触,对众多的社会角色和价值标准能有更多、更具体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与谋生的相关本领,对确立自己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坐标,学习和加强某些方面的知识技能,将之发展成为一种特殊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六、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精业求精的学习态度。

专业技能的训练过程,是一个有峰有谷的波浪曲线式上升的过程,技能进步的速度时快时慢,学生单靠一时的热情是不行的,需要靠坚强毅力和拚搏精神及高度的责任感,才能克服障碍,保证操作技能节节而上。在实习实训中教育学生以辛勤劳动为荣,更要不断强化学生劳动光荣的观念,培养学生不怕劳动,不怕吃苦的品质;

七、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在专业实践中,学生的个性及自我意识不仅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而且会不断得到强化和完善。因为通过专业实践,他们可以发现自我,找到自我的位置及参照坐标,因此可以有针对性地重塑个性,培养良好的、完善的自我意识。 使学生真正领悟劳动的快乐。

总之,实训过程中的德育教育对学生操作技能的提高和职业素质的养成是至关重要的,要充分利用实训活动这一重要阶段,以学生的智能优势因势利导,以职业意识、职业道德、技术应用和岗位能力为统率,将学生带入自我约束、主动学习、自觉成才的崭新领域。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在身心方面也有所进步,使学生得到真正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宣振宇,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专业建设管见.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德育实训劳动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德国 高技能人才经验启示

一、高技能人才的概念

高技能人才是指“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其本质特征是具有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即具有鲜明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其规格特征为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即具有明确的高层次性;其职业特征是操作群体中的管理者——“高级蓝领”,或是管理群体中的运行者——“应用型白领”,亦称为“灰领人才”或“银领人才”;其行为特征是知识与技能的应用活动而不是机械地模仿和简单地劳动,是在“应知”基础上“应会”的智能性行为。因此,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是:既要掌握“必须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基本的专业实践技能,关键是要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

二、德国在培养开发高技能人才方面的成功经验

1.德国的传统文化重视职业技能培养,人才评价不唯学历

战后德国第一位总理阿登纳曾说过:“职业教育应该是全民族的事业。”在德国,职业技能教育非常受重视,能工巧匠颇受尊崇。包括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在内的许多成功的政治家和大企业家都是出身于手工业者,他们的职业生涯也大都是从技工开始,因此,技工职业在德国享有很好的声誉。德国的人才评价体系并不盲目追求高学历而鄙薄职业技能教育。wwW.133229.Com德国除了27%左右的青年上大学外,绝大多数年轻人都选择进入遍布全国的近万所职业学校。通过职业教育来获得基础知识,培养实际操作应用能力,考核合格后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资格,这样才能有资格进入某个行业从业,就业后还有机会接受继续职业教育。目前,德国有25%的19至65岁社会成员参与继续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成了每个职工的终身教育,从而实现了培训就业再培训再就业的循环往复。此外,德国许多大学也开设了职业课程,从而使许多大学毕业生在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的同时也能具有良好的职业技能。

2.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制度保障

德国对教育的管理、监督、组织实施,主要采用立法的形式来保证。形成了一套内容丰富、互相衔接、便于操作的法律体系,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遵照德国联邦《基本法》中对教育的条规,1969年,德联邦政府颁发了《职业教育法》、《职业培训条例》和《劳动促进法》,规定了职业教育的组织条件和经费,明确了要为职业进修提供帮助及学习期间的收入、待遇等问题。1981年,又颁布了《职业培训促进法》,对职业教育的目标、年度职业教育报告、统计做出了具体规定。各州根据《基本法》制定具体法律法规,而且执法严格,力度大。国家规定,18岁以下的青年必须接受高中或职业教育,原则是未参加职业培训就不允许就业,这样保证了劳动力水平的提高。正是在一系列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和强有力的执行保障下,德国实现了职业教育培训的法制化,使职业教育培训工作有法可依。

3.政府和企业共同承担培养费用,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物质保障

德国政府将提高劳动者素质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任务来抓,规定了职业学校的一切经费由各州政府负担,德国企业也将拥有训练有素的员工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必备条件,都乐于投资职业教育并承担学生在工厂培训期间的一切费用。因此,德国职业培训的费用是由政府和企业共同承担的。政府利用国家财政资助职业教育发展,各职业学校全是公立性质,教师属于国家公务员,校舍及学校的各种其他设施,包括电脑教学设备、实验场地等也由国家出资建设。德国企业很重视人才培训,除了成年人上岗前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外,对口学校的高中毕业生毕业后也要进行三年的学徒期培训。由企业提供实习场所,支付辅导实习教师的工资,并发给学生每月500到800欧元不等的生活费。对在职人员的培训通常采用带职到高等学校学习、企业内部进修、有劳动总署组织并付费进行专项职业技能培训等。德国每年为职业培训花费约200亿欧元,相当于国民经济中工资薪金数额的3%。这笔费用基本上由企业负担,与此同时,国家公共资金为职业学校筹资约80亿欧元。目前,德国在重新考虑改善职业教育经费的筹措措施,包括通过增加财政预算强制措施、向终身教育政策倾斜等。国家对接受职业培训的企业在税收上给予各种优惠。2002年,国家共拿出8000万欧元专款补贴小企业的培训项目。凡是企业因职业教育投入的一切费用,都可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投资计入成本;企业由于为社会提供一定数额的学徒岗位,还可向政府申请一定数额的补助。

4.坚持供需双方紧密结合、理论实践密切联系的“双元制”职业教育

德国推行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德国在高技能人才培养开发中一项十分成功的制度。德国法律规定“凡初中毕业不再升学的学生,就业前必须接受二年半至三年的双元制职业培训。”企业不得接收未经培训的员工,未经培训的员工不能上岗,已成为雇主、雇员的共识和行为规范。目前,全德2/3以上的就业人员接受过双元制职业培训。“双元制”教育密切结合了供需双方要求,在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教育的供需结合是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通过职业咨询、合同签约等手段来实施的。需要接受双元制培训的学生,早在毕业前就向各有关部门及企业咨询。咨询是双向的,既指导学生选择企业,又帮助企业选择学生,这种双向选择的结果在学生参加双元制教育前以合同的形式加以确定,保证了供需双方的紧密结合。职业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学员的教学培训计划,企业会根据市场发展需要来决定培训内容,使学员培训从一开始就同市场需求密切结合起来。“双元制”教育强调的是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接受培训的学员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在校学生,又是企业员工。学员每周1~2天到学校上课,其他时间在企业实习。其中,学校着重教授专业课和文化基础课等理论教育,企业着重实际操作训练,两地都设有演示车间、实训车间,学校甚至部分接受实际生产订单,利用培训车间承担实际工程项目,使学员从入学起就开始直接接触今后工作的环境,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相互渗透。

5.德国企业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动力

德国的企业非常重视人力资源开发,他们普遍认为,人力资源的规划和培训是企业的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对人才培养,培训的投资就是对公司未来发展的投资。人力资源是企业的宝贵财富。在德国的技能人才培养中,企业培训起着主导的作用,职业学校只起着配合和服务的作用。而他们的企业培训,则又分为企业内培训和跨企业培训。企业内培训可分为五大类,一是工业教学车间培训,这是企业内培训中质量最高的培训,多数在主要或大型企业中进行,其主要特征是培训与生产过程分离。二是非系统的工业培训,主要在中小型企业中进行。其主要特征是培训与生产过程联系密切,大都在生产车间中进行。三是传统的手工艺培训,其主要特征是培训与生产过程联系最密切,教学全在生产现场进行。四是办公室和服务业的系统培训,通常由大企业或行政机关负责,其主要特征是把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学与企业或行政机关的实践培训联系起来;增加与实践相关的理论知识的教学比重。五是办公室和服务业的非系统培训,主要在中小型企业和办公室进行,其主要特征是通过实地操作来学习。跨企业培训是由若干个企业联合起来进行培训,也有一些地方当局参加的,一些职业学校的教学车间也用于跨企业的培训。跨企业培训在各职业领域中的分布很广,而且占有一定的比重。在具体的培训方式上,各企业都结合自身的实际作出选择,决定采用何种方式。

高技能人才在德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德国工人眼里,所有的产品都是艺术品”,他们精湛的技艺和优秀的职业操守为德国企业在世界上开具了一张“信誉”保证书,同时也在德国经济高速发展史上创造了不可忽略的功绩。工业是德国经济最重要的支柱,有800万人在工业企业中工作。德国最重要的工业行业是汽车制造业和电子工业。其中汽车制造业包括了77.7万职工,创造了2270亿欧元的营业额;电子工业包括88.6万职工,创造了1520亿欧元的营业额。因此,可以说技能型人才在德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正是在大量既具有理论基础又具有丰富精湛的实际操作经验的高技能人才的支持下,德国企业产品成为了高品质、高水准的代名词,为德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德国经验对于推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技能人才培养带来的启示

相比德国高技能人才培养开发工作,目前我国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开发乃至整体社会观念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随着全球制造业向中国大规模转移,许多企业发现,专业技术人员好找,但高技能人才难觅。一些企业花大量外汇从国外引进了先进设备,由于缺乏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生产出来的产品严重“走样”。高技能人才拥有量是影响制造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目前,高技能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瓶颈”。

据统计,截止到2005年底,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技工水平以上的高技能人才3685人,约占技能劳动者的8.3%,高于全国5%的水平,但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在现代制造业比较发达的德国,高级技工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则占到40%。高技能人才的缺失已经成为制约现代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这种缺失很大程度上源于“重学历、轻技能”的传统观念,以及学历至上的人才评价体系,使技能型人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他们的劳动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在制造业发达的德国,技能型工人不仅从社会地位到薪酬收入都体现出社会对他们的充分尊重,不仅许多在设计生产一线的硕士、博士都通称为工人。同时,在德国,技工的月平均收入略超过德国人的平均收入水平,大约为2500欧元,而且有很多晋升机会。而在中国,“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念依然存在。此外,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体系依然保留了计划经济的特质,与德国系统化、规模化和制度化的科学培养体系相比,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没有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规划,有较大盲目性,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严重脱离实际,跟不上制造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无法满足现代制造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也成为高技能人才匮乏的重要原因。

借鉴德国经验,为开发区今后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开发工作带来如下启示:

1.要充分认识到高技能人才培养开发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科技成果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应用就需要有大批高技能人才,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首都面向国际市场的高端产业园区,集中了电子信息通信、生物技术与新医药、汽车、装备制造等现代产业,对高素质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就更加迫切了。可以说,培养开发大量能满足企业需要、适应市场变化的高技能人才是北京开发区实现长远发展的必须条件。

2应根据企业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确定和调整技能型人才培训内容

在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过程中要重视企业和学校的信息沟通,人才培训内容方面要充分考虑企业生产需要,适应市场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完善培训培训内容,根据生产工艺需要增加新工种、新技术、新工艺的培训内容。在培训结束后,也应及时了解培训后在企业的实际应用情况,便于学校更好地调整教学内容。

3.进一步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建立有力的激励机制

企业在进行人才评价时不应“唯学历,轻技能”,要不断提升高技能人才的价值地位,提高他们的工薪待遇,建立完善鼓励技能型人才钻研技术业务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他们的聪明才智,增强他们的职业荣誉感、自豪感和责任感,为企业发展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4.要为高技能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舆论导向和社会成长环境

在开发区高技能人才培养项目的开展过程中,为技能型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舆论导向和成长环境,以企业为主体,开辟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多种途径,力争使技能型人才短缺问题得到逐步改善,培养出更多的优秀技能型人才,为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保证。

5.积极促进集理论、技能、师范于一体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

逐步改变目前职业教育教师理论强于实操技能的状况,发现和培养既懂理论又有技能、既懂专业又有知识面、既会管理又善于协调的新型技术型应用型人才来从事职业教育。同时可以调动企业资源,通过客坐教师等形式聘请在工作中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人士来为学生授课,使人才培训更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

参考文献:

[1]李明甫.职业教育:经济发展的柱石——德国盛产高技能人才的秘诀.中国劳动,2005.

[2]杜成果,崔红霞.企业—高技能人才成长的土壤—由德国企业重视培训想到的.中国职工教育,2003.

[3]郭永红.德国双轨制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经典.山东劳动保障,2009.

德育实训劳动总结范文第3篇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拓展学校德育内容和途径,深化德育改革,强化实践环节,经高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高州市中小学德育培训学校于1998年8月26日成立,同年9月21日正式挂牌开学。其后在此相继挂牌成立了“茂名市学生德育基地”、“茂名市少年军校”、“高州市国防教育训练基地”、“高州市民兵训练基地”、“高州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基地”、“高州市三防知识教育基地”等。学校主要负责组织全市中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到目前止,到学校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总人数已达到三十九万多人次。

一、完善教学设施,健全管理机构

1、学校的教学设施日益完善。九年多来,学校共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对校园、校舍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改建、扩建,建学生宿舍楼、教师宿舍楼、综合楼、厨房楼等共七幢,共16000多平方米;建造了风雨训练场、实弹射击场、三防知识教育演练场;按2500人同时训练的规模配置了学生的床上用品、军装、生活用品等;铺设了绿化草地6000多平方米,绿化带500多米,对校园进行了立体式的绿化美化。学校建有一个全省一流的德育展馆,展馆主要有七部分的内容:①德育学校的概况;②高州市乡情教育;③普法教育;④国防教育;⑤禁毒教育;⑥高州市教育概况;⑦三防知识教育。

2、做好各项配置工作。为了更好地开展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学校设立了五个工作部门。①学军部:负责军事训练为主的社会实践活动工作的组织和开展,安排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科目和内容,并检查活动工作开展的情况;②学农部:负责学生日常劳动实践活动的开展,煅练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自我动手能力;③政治部:负责学生日常训练、生活中的纪律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负责学校的宣传工作和活动的组织开展;④“三防”知识教育办公室:负责学生“三防”知识教育训练内容的安排和训练工作的开展;⑤后勤部:负责后勤的补给,从吃、穿、住、用等方面确保各项训练工作的正常开展。

3、优化人员配置,提高工作效率。在教官的选取上,以择优录用为原则,严格考核,挑选优秀的退伍军人加入到教官队伍中。学校对全校教职工不定时地进行业务培训和学习,采取备课、听课、评课的工作模式,提高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的能力。

二、加强师德师风,提高教学技巧

学校在市教育局的统一部署和安排下,结合“三增两讲一提高”的教育学习活动,进行了师德师风专题学习教育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学习教育活动过程中,学校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全校教职工进行了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对学生进行了普法教育。学习活动中,学校组织全校教职工学习了《教育法》、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并且聘请了法律专业人士为全校教职工上法制专题学习讲座,此外还通过板报、专栏、广播、展馆、讲座和校报《德育园》等方式做好宣传工作,使该项活动深入人心。

学校经常组织军事教员进行业务集训,重点加强了教员对“四会”教学、战术训练、三防知识教育等训练,同时对教员的安全教育工作进行培训,开展教学经验交流。“三防”办公室也加强了对教员的管理,经常组织教员集训、开总结会和交流经验,有效提高了教员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三、强化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学校主要通过三大教育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发挥其德育功能,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1、对学生进行以军事训练为主的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对参训学生实行准军事化管理,通过对学生进行一般军事动作和军事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军事技能和知识。军事训练的内容有:队列训练(整理着装、立正与稍息、整齐与报数、跨立、敬礼、停止间转法、踏步与立定、齐步与立定、正步与立定、跑步与立定)、内务整理、站岗、巡逻、军体拳(擒敌拳)、夜间紧急集合、体能训练、战术训练、轻武器使用常识、踞枪瞄准、实弹射击等;学校还通过国防知识讲座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军事形势教育,使学生了解我们国家的国防现状,明白公民的义务和职责,使广大学生树立起为国家做奉献、时刻报效祖国的决心和意识。

2、进行以农业生产劳动实践为主要内容的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成果、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的思想素质和身体素质。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学生参加果树栽培、蔬菜种植、淡水养殖、生猪饲养、花卉栽培、传统农业耕作等劳动。通过劳动教育,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农技知识,增强了劳动观念、体验了劳动的艰辛,养成了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

3、开展三防知识教育,提高学生自我防护技能及生存意识。

目前,国际形势动荡不安,茂名地处南海之滨,是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能源生产基地,是确定的广东三个重要经济防护地区之一。根据省人防办、省教育厅的文件精神,学校从2005年10月开始对全市初二级学生开展“三防”(防核武器、生物武器、化学武器)知识教育,增强学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有理论知识学习、制作滤毒罐、穿戴防化服、通过沾染区、防空演习、核爆时个人防护动作、创伤急救、消防演练、交通安全知识、防溺水、防电击雷击等教育活动。

四、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学校大力开展宣传工作,在校园内外营造良好的氛围。首先,大力办好校报《德育园》,力求《德育园》版面新颖大方,富有德育特色、军营特色和青春气息,突出报纸的德育性、宣传性和服务性,让《德育园》成为学校的宣传阵地、师生交流的平台、学生一展才华的沃土。其次,加大对广播室的管理力度,对广播栏目作了更新、调整,使节目内容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师生,更活泼生动,更能营造出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军营气氛。学校政治部还采取多种形式的活动对学生进行集体观念、爱国主义、道德情操等教育。如开展歌咏比赛、国旗下的讲话、学习“八荣八耻”宣誓签名会、国防知识讲座、法制知识讲座、刊出宣传专栏等,充分体现学校环境育人的功能,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五、重视安全文明校园建设,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1、加强青少年的安全教育和安全防范,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以高度的责任心和负责的态度,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时刻把学生的安全放在心上,在教职工当中加强教育,坚决克服麻痹思想,清除侥幸心理,不做不安全的事,不到不安全的地方,不搞不安全的活动,做到事事讲安全,天天讲安全,要求连长教官在学生到校的第一天就要强调安全的重要性,上好安全教育第一课。学校制定了《治安管理制度》、《教师行为安全教育制度》、《学生日常行为安全教育制度》、《食品卫生管理制度》、《校舍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重大安全事故紧急预案》等,完善了各项制度。

2、学校在日常工作中安排了充足的值班人员24小时值班,对出现的情况及时处理。每天饭餐时间都安排有连队在相应的地方值班,负责维持学生就餐的纪律。每次饭后,都安排有专人负责特定地点的值班,对学生的纪律严格管理,确保学生不出现违纪情况。每天午睡都安排有专门的值班人员,由教职工负责,并且有流动哨协助管理。晚睡期间有教员通宵值班,对学生的纪律严格管理。开办以来没有发生任何治安事故和安全事故,年年都被评为“治安事故为零单位”。

3、排除安全隐患,完善安全设施。学校治安领导小组在查找安全事故隐患工作中,采取即发现即整改的措施,迅速排除隐患。如宿舍楼的阳台全部安装了防盗网,三楼以上的女生区加装了不锈钢门;在学校校门口的公路上安装了减速带,控制来往车辆的行车速度;学校办公室、仓库、贵重物品室均安装了红外线防盗报警系统;整改学校供电线路;检测防雷设施和消防设施(消防栓、灭火器等);设置医务室为师生服务等。

六、加强学校的卫生管理工作,确保学生身心健康

为了执行国家教育部等部门关于中小学卫生工作的条例,逐步搞好学校的净化、美化,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疾病,增强体魄,学校结合日常训练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学校的卫生制度。学校还制定了健康教育计划,认真贯彻执行《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统一讲课时间,每堂课不少于45分钟;另外,要求各位教员在平时训练之余,要对学生进行随机教育。

学校后勤部根据学校培训工作的需要,制定了《除四害管理制度》、《厨工管理制度》、《食堂管理制度》、《食堂卫生管理制度》、《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粗加工间卫生岗位责任》等,确保了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

德育实训劳动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职德育;理论知识;技能训练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7-0032-01

中职德育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重点。我们的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中职德育工作,特别是中职德育的发展。 目前中职德育的特点是"贴近学生实际,顺应企业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笔者一直以来就从事中职德育工作,在中职德育的实践中,围绕上述的特点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究,总结出了中职德育的"四大优势",认识了发展中职德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1.德育理论传授――树立正确观念

德育理论传授,是中职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所有德育课程的指导和中职德育大纲的要求。中职生有了扎实的德育理论基础才能在实际的学习生活和进入社会的发展这个广阔的大舞台上树立正确的观念和实现自己的价值。但是,中职德育理论的传授有别于普通高中的德育理论的传授。中职德育必须按照"贴近学生实际,顺应企业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的特色,不允许像普通高中那样全面系统、连章累节地讲授德育理论知识,而应该讲在点子上,讲到节骨眼上,贴近学生实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所谓树立正确的观念,即是说中职德育理论要尽可能地精炼到位,不必古今中外、来龙去脉地面面俱到,只需讲清主要观点、主要原理、主要规则,应该是最新颖的,最有实用价值的,最能体现中职教育特色和德育特色的理论。这种德育理论知识有如夜行的灯塔,"拨亮一盏灯,照红一大片",使学生能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永不迷航。

2.专业知识感染――确立服务意识

专业知识感染,是中职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一个核心内容,也是中职德育的重要内容。当代的中职生,只有学到了扎实牢靠的专业知识,才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更有效地报效祖国和人民。"胸中有大志,头脑有知识,手头有本事"才能真正担负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责任。作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职生,更要下狠功夫学好专业知识。为此,我们在面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时,首先要全面,其次要得体。所谓"全面",指凡是本专业所要涉及的知识,或者专业的发展进程中需要了解的问题,都要必修或选修。所谓"得体",就是说我们的专业知识传授要因人、因时、因专业而异,有的讲深讲透,有的则点到为止;有的分门别类讲清来龙去脉,有的抓住要点,概括介绍。总之,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掌握要领,恰到好处。使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确立服务意识。

3.技能训练熏陶――理论联系实际

专业技能训练,是中职学校最有特色的课程之一。同时,专业技能训练,也是向学生传授中职德育的重要的特色手段,通过技能训练,使学生受到德育的熏陶,使学生认识到技能训练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成长为实用性的人才。技能训练课程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围绕一个"训"字,着重培养学生实训意识和动手能力。"学富五斗,技高一筹",说的就是职业教育这一特色。正因为有了这一"理论联系实际"的培养过程,所以中职学校的学生一出校门,才能较快地适应社会的需要,成为实用人才。因此,教师在进行专业技能训练指导时,要紧扣"实训"和"动手"这两个环节,既要"具体"更要"到位"。所谓"具体",就是说实训操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都要像师傅教徒弟那样,言传身教,手把手地指导。所谓"到位",就是指导时要讲清规则,道明要点,教会"绝活",切不浅尝辄止,更不能放任自流,不了了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技能学好,才能胜任岗位工作。

4.多元实践活动――培养活动能力

"密切结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用性强",职业教育的这些特色,又决定了中职德育需要有较多的、持续的、有序的社会活动。让课堂走进社会,将社会引入课堂,目的就要让中职学生有更多的社会活动机会。近年来,笔者所在学校创造了许多灵活多样的多元实践活动,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高一重点提高学生的德育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水平,高二上学期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训技能,高二下学期开始到酒店、工厂、种植基地和实践基地实地见习活动等社会活动形式,在这些活动的指导中,教师遵循"寓教于乐,寓教于训"的原则,精心设计、巧妙引导、适时点拨,使学生学到了知识,陶冶了情趣,历练了气质,提高了能力。

中职德育的上述特点,决定了中职学校的学生走向社会之后有着许多优势。一是由于我们在抓专业教学工作时,紧扣"贴近学生实际,顺应企业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的特点。所以学生毕业后,能较快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学以致用,建功立业;二是我们90%的学生由于实干精神强,技高一筹,所以他们一加盟企业生产就可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三是由于学生平时的学习不拘一格,生动活泼,所以不少学生出来工作之后善于总结提高,不断创新,不断跃上新台阶。近几年来,我们学校的学生就业率一直不断提升,而且出现了一批学有所成,创业拔尖的人才,正是体现了中职德育的不争优势。

总之,中职德育要紧跟中职教育发展的步伐,要站在政治的高度,密切关注学校的专业发展、学生专业技能的素质提升、学生的品德成长、更新发展观念,健全学校管理模式,树立"特色求发展,德育创品牌"的意识,为推进中职德育持续健康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J],中国德育,2004年第11期.

[2] 常丽青:《 网络对中职学校德育的机遇与挑战》[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年02期.

[3] 汪宝德:《 坚持以人为本 促进中职生德育工作》[J],卫生职业教育,2009年23期.

德育实训劳动总结范文第5篇

在党的十报告精神指引下,职业学校应确立素质教育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

一、素质教育的出发点、着力点和终极目标

职业学校要以服务学生健康成长作为素质教育出发点。要以行为引导、激励表彰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着力点。要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劳动者,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作为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强调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强调手脑并用、德技双馨,使人才培养目标更贴近企业需要,体现时代要求。

二、素质教育坚持三个原则

职业学校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重在坚持三个原则。

首先,坚持德育为先。职业学校应大力实施文明礼仪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就业创业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感恩教育、安全教育等。

其次,坚持能力为重。职业学校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思想,积极创办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技能大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提高学生“富国家、富人民”的综合素质能力。

最后,坚持全面发展。职业学校更应加强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且促进德智体美劳的有机融合。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三、素质教育的有效路径

职业学校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建构起“课堂教学建构素质,社团活动拓展素质,习惯引导规范素质,劳动训练强化素质,社会实践提升素质”的有效育人路径。

(一)课堂教学建构学生素质。课堂教学是提升学生素质的主阵地、主渠道。要积极引导教师关注课堂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建构,提出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目标,明确课程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教学目标中的总体要求,实现有效教学,提升育人效果。要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建构学生素质作为有效课堂的重要考核内容之一。

(二)社团活动拓展学生素质。社团活动是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平台。要组织老师深入学生社团,做好指导工作。坚持长效开展“优秀社团指导教师”评选活动,激励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社团指导工作。

(三)行为习惯规范学生素质。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技能型人才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要强化制度建设,推进精致管理。要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管理规范,细化行为习惯要求,推进行为百分考核。要在教师中开展“党员联系宿舍、干部指导楼层”结对帮扶活动。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在“行为引导规范素质”中发挥模范作用。

(四)劳动训练强化学生素质。职业学校要大力弘扬墨子“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思想精髓,重视劳动,重视技能,激发和培养“劳动者光荣”的思想。开设劳动课,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真挚情感,要特别注重在劳动中的过程性教育、过程性评价、过程性管理。加强各种劳动技能训练,切实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在各种技能训练和比赛中脱颖而出,争当技能状元。

(五)社会实践提升学生素质。要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开展吃苦耐劳训练、综合才艺训练、沟通能力训练、合作能力训练、奉献社会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