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德育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德育教育的意见和建议范文精选

德育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德育教育的意见和建议范文第1篇

一、结构简明,内容权威

该书结构简明,通过对体育锻炼的价值、科学性和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逐一解析,精准概括了科学锻炼的原则、项目选择、晨昏锻炼和合理膳食等体育健身的相关事项,使读者全面理解了如何做好体育健身的各个细节。另外,该书还针对健美操、跆拳道、攀岩等各类深受青少年喜爱的运动项目,提出了具体训练建议,具有极强的实践指导优势。目前农村大学生体育教学缺少对学生学习诉求、学习兴趣的充分考虑,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其问题突出表现为:一是体育教学内容缺少农村大学生基本体能素质状况的充分考虑,体育教学与学生学习兴趣、体能负荷量缺乏有效匹配,影响了农村大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积极性。二是体育教学缺乏对农村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综合融入,教学内容并不全面。农村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对学生健康成长,尤其是对学生心理健康、饮食健康和安全防范意识缺乏有效关注,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当前农村大学生体育素养培养过程中,要注重丰富教育内容,完善心理指导和健康饮食知识教育,提高学生体育安全防范意识。

二、题材丰富,构思全面

该书精准把握了科学健身的本质,科学解读了如何有效开展体育健身活动,通过紧扣体育健身实践,清晰解读了青少年课外体育建设的难点、重点和注意事项,通过精选体育项目,用案例阐释了具体运动指南和科学建议,科学、准确地讲述了青少年参与体育健身的原则、方法,突出了实践建议,梳理了健身、膳食与健康之间的内在关联。该书紧扣适用,深度解析了当前课外体育健身指南的难点,为当前学生科学参与体育健身提供了有益参考。其一,将农村大学生体育教学与全民健身意识教育有效结合,使体育教学侧重学生精神启迪,教学理念也更为多元,育人精神指引更强。因此,教师要充分体会全民健身意识的价值使命,将高校体育知识技能教学与全民健身意识教育深度融合,助力全体学生形成常态化、系统化的体育锻炼习惯。其二,将全民健身意识融入农村大学生体育教育,形成了新的体育教育模式。良好的农村大学生体育教学是以农村大学生学习需求、学习习惯和健康锻炼习惯为前提的实践活动。农村大学生之间既有个性体育学习差异,也有共性学习需求。因此,在新的体育教育环境下,要从全新角度出发,探索融合全民健身意识的农村大学生体育教学模式。

三、关心实际,适应未来

德育教育的意见和建议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中学校德育衔接;思考;对策

为了明确大中学德育衔接工作的目标,探索大中学德育衔接的规律,我们对武汉市一中、二中、四中、十一今、十六中、二十六中等6所中学、武汉大学、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江汉大学等3所大学进行了深入的实地调查,通过集体座谈和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大中学校德育工作衔接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人一生的路很长,但关键的就在那几步”。德育工作是有内在规律的,是一门科学,这是毋庸置疑的。目前我国大中学德育工作中,德育工作衔接规律的探讨与研究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因此,亟待摸清其规律,加强对德育工作衔接的科学认识。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德育指导思想。

搞好大中学校德育衔接,关系着大中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和教育任务的完成,尤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的今天,认真搞好大中学校德育的衔接更显迫切。所谓大中学校德育衔接工作,是指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四有人才这一目标过程中,担负着不同任务的大中学校德育,根据本阶段任务要求和学生思想发展的实际而搞好分工与协作。在这里,衔接的宗旨在于使人才培养能不间断地进行,在不同阶段之间不要出现任何断档、混乱的状况。一是衔接对照的标准应是培养目标与要求,出发点应是不同阶段学生思想发展规律和状况。二是要全面认识学校德育现状,找准“切入点”。三是要精心安排,强调落实:要抓住重点、抓住中心,要抓好德育主要方面的衔接。为此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搞好大中学校德育衔接工作。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定出措施促进德育衔接工作尽快到位

(一)切实加强党对德育工作的领导

1.充分发挥大中学校各级党组织对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作用。各级党组织要使团委、学生处(政教处)、班主任、输导员、两课教师等方面形成合力,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大中学校各级党组织要组织强有力的德育领导班子和工作班子,强化德育衔接工作。

3.强化德育在学校工作中居于首位的意识。明确德育衔接工作对学生健康成长的至关重要性,加强对衔接工作的科学认识。

4.对于各种有关大中学德育衔接的建议进行汇总、归纳,不断总结好的做法和经验,确立德育工作中的重难点,提出对策,指出方向、不断指导德育衔接工作顺利开展。

(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具体措施.运用行政调控职能促进德育衔接工作

1.要提出一个横向到位、纵向贯通的杨达的大中学校德育衔接机制,制定实施方案和具体对策,提出保障措施。

2.建立大中学校德育工作衔接评估体系。拿出成熟的衔接考核评估标准,建立定期的检查评估制度,建立和完善德育工作者的岗位责任制。

3.教育主管行政部门要定期检查大中学校德育工作衔接的进展情况,进行评议,提出建议,督导其整改,不断提高德育衔接水平。同时给予德育工作搞得好,抓得有实效的大中学校和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从而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4.各级科研主管部门,尤其是各级教育科研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大中学校德育衔接理论研究的支持力度,更多地相关课题,加大经费支持和理论支持。

二、加强交流,完善大中学校德育工作衔接的交流管道

(一)加强大中学校、尤其是重点中学和大学一年级德育工作,抓好大中学校德育衔接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中学德育要具有前瞻性,要加强对中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使中学生初步建立起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使他们高中的学习更有内驱力。同时,中学也要有意识地介绍大学学习与生活的一般要求和各级各类大学对于中学生的特殊要求,使尚未成为大学生的中学生们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有一个初步了解,不至于将来难以适应新的环境。

大学也要加强对大学一年级新生的德育工作。第一,除了一般性的思想调查相思想教育外,大学德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与辅导员要多与新生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思想与生活,倾听他们的呼声,及时解决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以及思想上的困惑,通过面对面的接触,提高德育的有效性与针对性。第二,要加强管理,帮助新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方式。“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但是,由于当前中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在父母的娇惯下养成不良的习惯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一年级必须严格管理,在管理中育人。第三,更多地开展人文讲座和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提高大学生的理论和道德素养,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建立并完善大中学校德育衔接工作的交流管道

1.提倡大中学校之间相互交流,鼓励大学教师到中学去讲课,做报告。同时,有意识引导中学生到大学参观,感受大学的氛围;聘请中学的优秀毕业生回到母校作报告、讲他们的亲身体会,使中学生们明白中学阶段知识积累与素质养成的重要性。

2.发动大中学校联合进行课题研究。主要由大力学校老师参加,以加强两级学校之间的联系和交流。通过交流讨论,弄清大中学校德育衔接之间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攻关。

3.大中学校要定期召开德育工作文流会、恳谈会、务虚会等,互通信息,交流经验,使德育衔接工作步入科学化、制度化轨道。

4.建立网上交流管道,使大中学校德育工作交流适时化。随着因特网的快速发展和学校逐步普及因特网,有必要在网上建立固定的大中学校德育衔接工作交流网址或网站。鼓励大中学校德育工作者上网交流,使他们适时、快捷地了解大中学校德育工作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并及时做出反应。

(三)积极加强与国外德育界的交流与联系

大中学校要鼓励德育工作者积极参加高水平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并选派优秀德育教师与专家赴国外进行考察,评价其德育工作之得失,为我们更好开展德育衔接工作提供借鉴。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和各种媒介,学习西方德育方面的最新成果为我所用。

三、提高德育队伍素质,建立德育网络,优化育人环境

(一)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素质较高的大中学校德育队伍

建立定期的培训机制,提高大中学校德育工作者的学历和素质以适应时展的需要。可以来取学历教育和短期培训两种形式,加大对德育工作者的培训力度。努力使德育工作者成为学音化、专家化的新型人才。

同时,要完善中学德育工作者职称体系,改变目前户学德育工作者职称挂靠其他职称系列的状况、以真正体现中学德育工作者的价值,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完善学校内部德育网络,建立“三育人”体系

大中学校内要真正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建立完善的责任制、定期予以考核,对先进的“三育人”单位与个人予以表扬和表彰,对落后的“三育人”单位与个人予以批评和处分,做到赏罚分明,从而使德育工作真正地硬起来,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三)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优化育人环境

德育教育的意见和建议范文第3篇

一、当前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是培训经费不能满足现实需要。旗级党校、行政学校的场所和师资的数量与质量普遍距现实需要有一定差距,培训经费不足,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存在“难培训、培训难”情况。此外,乡镇一级党校基本处于活动“瘫痪”状态,使原本应由乡镇党校培训的任务转加到旗级党校,旗级党校的负担变得更加沉重。

二是认识不到位。一些单位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把干部教育培训当作软任务,说起来重要,抓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认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做形式,走过场,浪费精力财力物力人力。

三是管理不严,存在调学难、管理难问题。干部工学矛盾突出,借口经费紧张、工作忙,不按要求参加培训;少数干部参加培训只是“交交友,串串门,养养神”,学习不积极,不主动,不扎实,影响培训的质量。

四是缺乏创新意识,缺乏多元培训意识。教学手段陈旧,一般采用满堂灌鸭式方法上课,授课方式缺乏创新,学员听起来单调乏味;培训内容不新,理论联系实际不够紧密,对现实问题分析得少且不透彻,一些适应时代要求的、干部队伍急需的业务知识的培训跟不上,存在“一个单子吃药”的问题,难以做到学以致用,影响了干部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五是激励措施落实不够好。对干部培训考核结果运用不够,存在培训与使用相脱节现象,干部学习既没有动力,也没有压力,形成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的弊端。

六是缺乏市场运作意识。干部教育培训渠道较单一,未能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开展培训。旗县级党校除了正常的“调训”以外,主动下基层“送学”意识差。

二、几点建议

根据新时期的时代要求,如何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体系,尽快形成“大教育、大培训”的新格局,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是新形势下组织部门要认真研究解决好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完善培训,突出干部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开展干部教育培训,既要坚持加强党的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又要牢牢把握各个时期的学习重点,再是要紧密结合干部队伍的实际,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合理设置培训教程,不断丰富培训内容。

一要突出政治理论培养。要牢牢把握干部教育培训的正确方向,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要把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教育放在当前干部培训的突出位置,引导广大干部全面准确地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谋划新发展,不断开拓理论和实践的新境界,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夯实理论基础。此外,要积极鼓励广大干部多学点哲学,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政绩观以及正确的权利观、地位观、利益观,夯实理论基础,增强党性修养。

二要突出能力素质培养。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岗位的工作实际和需要,结合各级干部承担的不同职责,创新设计培训内容,开展能力素质培训。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要以现代科学和领导科学为主,侧重于宗旨教育和廉政勤政教育,以及宏观决策和组织协调能力的培训;对一般干部,要以分管工作的业务知识为主,侧重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的教育和业务知识的培训;对年轻后备干部,要以基础马列主义理论和业务技能为主,侧重于理想、信念教育和实践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干部队伍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本领,不断增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

三要突出战略思维培养。注重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开阔世界眼光,培养战略思维,加强实践锻炼内容,使领导干部丰富阅历、积累经验,切实提高政治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之,要把提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贯穿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全过程,立足于培养战略思维,把发挥教育培训的作用与激发干部学习的内在动力和潜能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创新形式,突出干部教育培训的实效性

培训质量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关键。在保证培训数量的前提下,要准确把握人才成长的规律和科学运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杠杆,注重探索、总结、创新培训形式和方法,在提高培训质量上下功夫,在实效性上有新突破。

一是要“长期与短期”相结合。根据干部的成长规律和培训对象的实际情况,在抓好党政领导干部、中青年干部等中长期培训的同时,各地各部门可根据干部队伍的实际情况,安排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多办一些适应形势需要和各个层次干部需求的短训班,体现“以人为本、按需施教”的原则。

二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要在继承传统授课的基础上敢于创新,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推广个性化、共性化培训。要根据干部的特点,综合运用体验式、讲授式、研究式、案例式、模拟式等教学方法和手段,确保提高培训质量。如利用远程教育网、高等院校的远程教育校外办学网等推进远程网络教学和社会化教学,促进干部自主学习、交互式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开展。

三要改进培训方式,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实效性。要改进培训方式,科学设置干部培训班次和培训内容,对不同的培训对象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比如以中央重大部署重点学习培训,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难点问题重点培训,对领导干部关心的热点、焦点重点培训,将时代前沿知识重点学习培训。对各级各类在职干部进行全面安排培训,按需学习,分类施教,设定各有所需的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教学方式以学员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注重学用结合,增强教学实践性;注重培训需求调研,改进教学方式。要把干部学习需求调研放在首位,从干部当前最缺的是什么、想学什么、学什么有用上动脑筋,真正把干部的学习需求作为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依据。要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培训内容,采取灵活的培训形式,努力提高培训效果。授课方式从传统的以单一封闭式、讲授式教学方式向开放式、菜单式、互动式教学方式转变,使干部从被动接受信息向主动获取解决问题的知识与方法转变,增强教学的活泼性、生动性,调动干部学习的积极性。

(三)健全机制,突出科学管理的新模式

做好新形势下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必须创新机制,突出科学管理的新模式,努力形成培训工作的良好运行机制。

一要建立党管教育的综合协调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大规模培训干部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来抓,充分发挥组织人事部门的牵头抓总作用,形成书记亲抓,常委、组织部长具体抓的新格局。组织人事部门要统筹安排、宏观管理、组织协调、认真履行职责。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责,密切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要完善干部教育培训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建立并推行党政领导干部学习考核体系、党政领导干部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核制度和干部培训学习备案及学习档案制度。按照《干部任用条例》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的规定,要对参加教育培训对象的学习态度和表现,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文化知识和技能的程度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取得的成效进行考核与评价,增设干部参加培训和学习情况栏目,以此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资格和条件,切实把干部的培训和使用有机统一起来。

三要建立干部教育培训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干部教育培训经费要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实行专款专用,对重要培训项目所需经费应给予保证,并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财政对干部教育培训的投入,确保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正常开展的需要。要结合国内教育培训发展的新趋势,进一步拓宽干部教育培训新渠道,鼓励社会各方面以各种形式支持干部教育培训事业,形成国家、社会、单位和个人等多方投入机制。

(四)拓展干部教育培训领域,构建党员、干部培训同时并举新格局

要把领导、一般干部和普通党员(含农牧民党员)教育培训作为第一资源开发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工作来抓,把这三支队伍培训有机地统一起来,打破传统的干部培训观念,建立“大教育”学习意识,把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与其原来已接受的国民教育相衔接,将干部教育培训与带领农村牧区党员致富相结合,把党员、干部发展与履行职责的要求贯穿于服务人民群众的始终,使干部教育培训不流于形式。一是把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为主及时转向干部教育培训与普通党员培训同时并举,充分发挥旗级党校现有资源作用。二是整合地方资源,发挥乡镇级党校的积极作用,搭建干部教育培训服务农村经济的舞台,加强基层党员、干部农村经济知识学习培训。三是在农村牧区建立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实践基地,以农牧业科技示范基地为前沿阵地,以“农家课堂”、“党员中心户”为干部、党员培训平台,使党员、干部学用结合,增强服务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本领。四是充分发挥讲师团的作用,选择农村牧区党员和基层干部急需学习掌握的知识技能,巡回授课,让党员、干部就地学习。

(五)建立健全教育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新机制

积极创造条件,加大工作力度,完善理论培训与实践锻炼双育人的机制,是促进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为此,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持高标准选人。严格按照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才用才,真正把那些优秀的干部纳入重点培养范围。同时对确定的重点培养人选,必须在群众认可的基础上,由单位党组织推荐,干部主管部门遴选把关,组织部门审批。

二是坚持高质量培训。培训中,注重引导干部自觉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学习理论与提高党性修养相结合。开设党史党建课程,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增强自觉用党员标准和领导干部标准严格要求、严格自律的自觉性,提高了拒腐防变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二是学习理论与培养世界眼光相结合,使他们能够及时了解世界发展大势,紧跟时代前进步伐。三是学习理论与培养战略思维相结合。引导学员对国际国内若干重大现实问题和战略问题开展研究和讨论,并结合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及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针对当前社会上存在的难点、热点问题开展广泛的调查研究,提高年轻干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教育的意见和建议范文第4篇

一、课堂训练

从英语教学的角度看,口语交际训练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训练。因为课堂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科学有序的训练。通过师与生、生与生面对面的口语交际,可以丰富口语交际的知识,掌握口语交际的方法技巧,提高学生听、说交往的能力。

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如指导看图、回答问题、讨论、复述等,学生的这些活动都是在“听”了老师的“指令”后进行的。学生“学”得怎样,教师必须从他们的“话”中得到反馈,这就是“说”。由此看来,利用课堂训练加强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教学中应该重视并加以利用的必要做法。

1、看一看,说一说。

这里的“看”是指观察。即让学生观察图画,观察实物,观察动作,观察自然等等,然后要求学生把观察到的结果用口语表达出来。“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好就很难说好。牛津版英语小教材图文并茂,新颖活泼,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看图,创设语言环境,诱发学生说话,是进行口语训练最有利的时机。

2、画一画,说一说。

在课堂学习的各个环节上,教师可以通过一个个富有思考性的提问,对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思维训练,给学生以更多的答问说话的机会,使他们的口语更有针对性,更有说理性,更有条理性。

3、对一对,说一说。

小学生说话前言不搭后语,这是常见的现象。为了让学生把话说得连贯,我们可以设计一些相互联系的小问题,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逐一回答,然后再把回答的话连起来说一段话。这就是“对说”。

对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有意识地给学生留下悬念,也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创造想象的空间。这样,借助一个悬念,给学生提供了话题,创设了发展自我的“时空”,进行了口语表达的训练。

二、实践锻炼

小学生活泼好动,且好胜心强,抓住这一特点开展英语课堂上的表演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锻炼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这是口语交际在课堂训练的进一步拓展和完善.因此,我们要重视日常生活中的口语交际机会,并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参加这些课堂表演活动。

1、演一演,说一说。

好动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表现自己也是每个孩子本能的欲望。通过组织学生尝试进行合作表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巧妙地使他们进入特定的情境中,在自主合作的活动中全面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形成“角色意识”,从而自觉学说,大胆表达。如,课本中的口语交际,把“打电话”的口语交际训练置于模拟表演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从实际生活中选取说话素材,又将所学到的交际语言运用到生活中去,正如《英语课程标准》所指出的:英语课程应培育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英语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口语交际能力。

2、玩一玩,说一说。

“儿童永远是生活在游戏中的。”儿童喜欢做游戏,把口语交际训练融于各种游戏之中,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使每个学生都活跃起来,增加了学生练说的机会,扩大了口语交际的“面”与“量”,有利于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在活动中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训练,能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做一做,说一说。

德育教育的意见和建议范文第5篇

今年是我县实施与新课程配套的初中毕业考试的第二年,为了做好*年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根据金华市教育局(金市教基[*]5号)文件精神,特提出如下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

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要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改革提供条件。

二、组织机构

为确保我县*年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顺利进行,决定成立武义县*年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县初中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协调,组织有关人员对各校获得“A”等级的学生进行审核认定。

组长:高江洪

副组长:傅伟徐正跃潘泉清

成员:朱鸿飞方育荷方志明

为确保工作顺利进行,各初中都应建立综合评价工作委员会,负责本校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同时,各初中每个毕业班要建立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小组,负责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工作。

三、评价内容

综合素质评价以教育部提出的基础性发展目标为基本依据,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活动记录、学习作品、特长潜能、奖惩情况等,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探究与实践、劳动与技能、审美与表现等方面的总体发展水平。

四、评价原则

1、坚持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原则,学校应充分发挥“学生成长记录册”的作用,全程、全面记录、反映学生在初中阶段各方面的成长状况。

2、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程序等应事先向学生公布,评价结果应告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其中各类获得“A”等级学生名单必须在校内公示。对评价结果有异议,学校应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处理。

五、评价办法

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由“综合评语”和“评定等第”两种呈现方式。

1、综合评语:综合评语(模块一)主要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情感态度、合作精神、日常表现等方面进行定性描述,并为后续的针对性教育提出建议。

综合评语应当结合“学生成长记录册”反映的情况,由初三班主任撰写,学校领导审核。

2、评定等第:主要对能体现学生素质发展水平的部分项目进行定量测评。测评项目分为三个模块:

模块二:探究与实践(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学科竞赛、创造发明等);

模块三:劳动与技能(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实验操作等);

模块四:审美与表现(音乐与美术课程、艺术特长等)。

综合素质模块二至模块四的评定结果以等第方式呈现,一般分为A、P、E三等(分别代表优良、合格、待合格)。P、E等均由学生所在学校确定,A等由学校列出名单上报武义县教育局,由县教育局组织专门人员通过一定的程序进行审核与认定,以确保其公正性和权威性。各校对E等第要严格控制。

综合素质等第认定的结果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重要条件,同时作为高中招生录取的前置条件。

综合素质评价具体实施请参照附件《金华市*年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

六、评价程序

1、学生自评:学生根据学校提供的评价细则,自我评定。

2、同学互评:由班级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小组认定。

3、学校评定:根据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综合“学生成长记录册”内容、举证材料,在广泛听取教师、学生家长意见的基础上,由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确定学生等第。

4、反馈公示: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以反馈意见表的形式,将评定结果与学生家长见面,学校设立公示栏,对“A”等的学生予以公示,同时学校设立意见箱,接受举报,公示时间一般为5天。

5、结果确认:各初中将各类获“A”等第的学生情况,送交县教育局综合素质领导小组审核确认后,填写《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汇总表》一式两份,一份学校存档,一份送交县招生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