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计算机网络基础论文

计算机网络基础论文

计算机网络基础论文

计算机网络基础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网络教育 思想政治 理论支撑

中图分类号:TP3-4;G642.4 文献标识码:A

1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现实理论支撑

在经历了漫长的农业社会和相对短暂的工业社会之后,人类社会正步入一个极度依赖于科学技术的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面对信息社会的来临,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人类传播亦是如此。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人类传播大体经历了口头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和网络传播五个阶段,而不同的传播形式赋予思想教育工作不同的生存状态。随着文字的出现和印刷造纸技术的发明,思想教育的范围不断扩大,教育的内容得以长期保留,但是及时迅速地对教育对象加以教育仍是一大难题,广播、电视的出现给思想教育工作带来的不仅仅是传播速度的突破和教育空间的位移,而且形成了一定的声音和图像系统,使思想教育工作更具形象化。上世纪下半叶特别是九十年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并且催生了现代传播方式――网络传播。

网络传播是人类传播史上一次重大飞跃,它与其他传播方式相比具有成本低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效率高、易于保存等特点,不仅增强了传播的质量和效率,也促进了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发展和创新。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是计算机基础教育领域的新事物,是计算机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体现。同时,它也是人类传播方式演变的产物,是网络传播衍生的成果,而网络传播模式的生成便是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形成发展的技术、物质前提,现代传播学理论提供了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现实理论支撑,特别是网络传播的技术平台、传播渠道、传播受众等理论对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

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作为现代传播催生的产物,它反映了社会前进的步伐,反映了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创新的趋势,是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基础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对时代的正确反应。正如尼葛洛庞蒂所说,“我们无法否定数字化时代的存在,也无法阻止数字化时代的前进,就像我们无法对抗大自然的力量一样”,数字化潮流无法抵挡,而新型传播方式给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也是必然之势,这也是对以往传播经验的总结。

2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基本理论支撑

计算机基础教育在我国由来已久,经过实践经验的积累和理论工作者的提炼、总结和创新,计算机基础教育从经验形态走向科学形态,走上系统建设和规范化发展的道路,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一直在实践中发展,在探索中前进,高举旗帜,勇担使命,开拓创新,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对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科学化、学科化、体系化、精细化形成了许多规律性认识,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不断丰富、完善,也培养了无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知行统一的人才。当前,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强,研究的领域不断扩大和深化,分化与综合的趋势愈益明显,导向、凝聚、激励、调节、育人、开发等方面的功能日益强大,但是随着社会纵深发展,实践中出现了诸多新情况、新问题,计算机基础教育应顺应时展的需求,用时展的最新成果和宝贵经验武装自己,用发展的眼光时刻审视自我,与时俱进,发展创新,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身。

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是新的时代条件下传统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发展与延伸,不是对传统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全盘否定,是建立在传统计算机基础教育基础之上的,它必须吸取传统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发展经验,取其精髓,用其精华。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也是继承中的前进、发展中的创新,它根植于传统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土壤,吸收和借鉴了传统计算机基础教育学的重要成果,具有传统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诸多元素,而且传统计算机基础教育学理论构成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基本理论支撑,为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因此,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在积极推动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的同时,必须不断加强传统计算机基础教育学的理论研究,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新成果,寻求计算机基础教育发展的新空间、新环境,开创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新局面。

3计算思维是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重要导向

计算思维还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因为科学、系统的计算思维理论不仅是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重要课题,是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它为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理论体系的构建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重要依据,成为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根本理论支撑,也为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计算思维是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核心内容和重中之重,是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这就要求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务必始终坚持计算思维的引领,坚持不懈地用计算思维的丰富理论教育广大网民,使他们更进一步地全面把握计算思维的科学内涵,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将计算思维的理论形态转变为一种心理形态。

参考文献

计算机网络基础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课程群;课程建设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无论其规模扩展还是应用范围的拓展以及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都是巨大的,“网络就是计算机”的理念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计算机网络已经形成一个专门的学科方向,有着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研究内容;同时计算机网络同其他学科方向广泛交叉,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应用,计算机网络对其他学科产生深远影响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新的学科方向。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重要性决定了计算机网络相关课程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专业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中的地位;同时,由于丰富的计算机网络知识不能采用简单的一门课程来覆盖,需要一个经过规划的课程群才能较为系统地使得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相关的基础知识。

1计算机网络课程群建设的目标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知识体系总体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和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实用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技术三大部分,如图1所示。

(1) 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和体系结构:主要包括基于分层结构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各层的设计要点、基础理论、关键问题和关键技术以及主流网络协议的分析与设计、计算机网络的未来发展等。

(2) 计算机网络的实用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构建、使用和管理的各种实用技术。

(3)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到各个应用领域和学科的应用而产生的新的学科方向及其技术。

图1计算机网络的知识体系

由于计算机网络知识体系的庞大,尤其是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多种多样,要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群中覆盖计算机网络知识体系的方方面面是不现实的,所以计算机网络课程群建设的目标就是要在知识体系的三个层次中精心挑选重要的内容,在计算机相关专业本科生教学中组织建设若干门核心课程,建设好理论知识和实践两个环节,为学生奠定一个比较坚实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基础。

2计算机网络课程群的规划与建设

2.1计算机网络课程群的规划

做好计算机网络课程群的规划工作,首先需要界定计算机网络知识体系中的核心内容,确定哪些方面的知识涵盖进计算机网络课程群中去。我们对计算机网络的知识体系进行了初步的划分,要涵盖进网络课程群的重要内容包括现行主流网络的基础理论和体系结构、现行主流网络的核心协议的分析与设计、下一代网络的关键理论与技术、计算机网络规划与构建、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以及有影响力的计算机网络

的应用。

依据计算机网络课程群的建设目标以及计算机网络知识体系的主要内容,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群做了如下规划,如图2所示。

图2计算机网络课程群规划

(1)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课程群的基础性课程,为课程群中所有课程的先导性课程。主要讲授分层的网络体系结构及其参考模型,网络中各层的设计要点、关键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目前流行网络的网络协议的模型和原理等内容。

(2) 计算机网络实验:计算机网络课程群的实践环节之一。主要有针对性地对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理论知识提供实验和验证环节,以及网络各层中核心协议的分析和原理性实现。

(3)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计算机网络课程群的另一个实践环节。同样为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理论知识提供实验和验证环节,与计算机网络实验不同的是,所选取的实验是一些粒度更大、综合性更强的实验,需要学生利用软件工程的方法和程序设计语言的编程技巧,并具备计算机网络的理论知识背景,才能出色地完成实验内容。部分实验内容需要学生具备网络编程的知识。

(4)TCP/IP协议分析:TCP/IP参考模型是事实上的工业标准,为Internet所采用的协议族,本课程为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进一步延伸,分析Internet中广泛使用的主要协议。主要包括Internet的设计原理、编址和路由选择技术、基于TCP的编程技术和一些应用,如:域名系统、文件传输、远程登录、电子邮件和万维网等应用。

(5) 下一代互联网:针对现有Internet存在的问题(主要是IPv4存在的问题),现有Internet会最终缓慢过渡到下一代Internet(IPv6),本课程为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进一步延伸,主要包括IPv6的寻址结构、扩展头、身份验证和安全性、对任意点播和组播的支持以及对相关协议的影响,以及IPv4向IPv6过渡的策略和应用。

(6) 网络规划:计算机网络课程群中计算机网络的实用技术之一。本课程从系统方法学和网络工程的角度探讨网络分析、规划和设计方面的问题,系统地介绍网络规划及逻辑设计流程中每个阶段的设计任务、内容、原则、方法、实践指导等。主要包括、网络互连技术概述、网络规划与设计的相关工具、需求分析、流分析、技术选择、网络拓扑设计、网络编址和网络命名、路由设计、网络性能保障设计、网络管理设计、网络安全设计、案例分析等。

(7) 计算机网络管理:计算机网络课程群中计算机网络的实用技术之一。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普及,计算机网络日益复杂化,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网络管理就是为保证计算机网络的稳定、高效运行而对网络设备所采取的方法、技术和措施。在本课程中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管理的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管理的核心协议(主要是SNMP协议)、常用的计算机网络管理工具以及简单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实现机制等实践环节。

(8)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课程: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产生了许多新兴的应用学科方向,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课程为一系列课程,如电子商务、分布式计算和分布式系统、网格计算、Web服务等课程,在教学中可以自由开设。

2.2计算机网络课程群的建设与实践

经过我校计算机学院网络课程组全体教师若干年的努力,为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专业本科生开设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群已经初具规模、成效显著。

我校计算机网络课程群已经开设“计算机网络课程”(基础学位课,必修)、“计算机网络实验”(基础学位课,必修)、“计算机课程设计”(基础学位课,必修)、“TCP/IP协议分析”(专业方向限选课)、“下一代互联网”(专业方向限选课)、“网络规划”(专业方向限选课)、“计算机网络管理”(专业方向限选课)等核心课程,并在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课程中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方向任选课)和“网格计算课程”(专业方向任选课),并计划开设“分布式计算与分布式系统”课程(专业方向任选课)和“Web服务”课程(专业方向任选课)。在每一门课程(实践课程除外)中,理论性知识讲解的同时,鼓励增加实践环节。这些课程基本上满足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需要。

(1)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实验”、“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TCP/IP协议分析”以及“下一代互联网”等课程为学生奠定了一个坚实的计算机网络的知识基础,该层次的课程既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和体系结构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环节,又介绍现在Internet的主流协议族――TCP/IP协议族的进一步剖析,并介绍了未来Internet的发展和主流技术――IPv6。

(2) “网络规划”和“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实用性的计算机网络知识,为学生将来从事网络管理和网络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提供直接的技术基础。

(3) “电子商务”、“网格计算”等新兴计算机网络应用课程在进一步巩固学生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同时,为学生开阔了眼界,提供了接触新兴学科前沿的机会,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创新性能力。

教材建设作为教师开展教学实践的关键和课程群建设的成果体现形式,在课程群的建设过程中一贯得到了重视。

(1) 注重引进相关课程的优秀教材[1-7],如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中引进了世界经典教材――Andrew S. Tanenbaum著的《计算机网络 第四版》,这些经典教材使得相关课程的建设与国内外优秀大学的课程教学站在了同一起点上。

(2) 重视针对一些缺乏精品教材的课程开展了自编教材的工作,鼓励相关课程的任课教师在自身的教学经验和科研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已有教材的成果,编写具有鲜明特色的教材。

“计算机网络实验”采用自编的内部指导教材。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的指导教材已于2009年6月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并从2007级学生开始在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实践环节启用新编的教材。

“TCP/IP协议分析”及应用教材于2007年2月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已在“TCP/IP协议分析”课程中采用,该教材荣获2008年北京市精品教材。

“计算机网络管理”的教材已经与清华大学出版社签订了出版合同,现在已完成初稿编写工作,计划2009年10月份完成校稿,2010年2月前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并在2009~2010学年第2学期的“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中采用。

此外计划编写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群中相关课程的教材还有:“网格计算”课程教材和“网络规划”课程教材。

此外,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群的建设过程中,我们还重视对教学实践的总结和升华,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研究成果[8-9]。

3结论

本文结合作者承担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群建设的实践,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专业本科生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群的目标和规划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把计算机网络的知识体系分为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与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实用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技术三个层次,并结合作者所在学校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群的建设实践,对三个知识层次中所包含的课程进行了介绍,给出了一个课程群的初步的轮廓,希望能够对高等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群的建设能够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Andrew S. Tanenbaum. 计算机网络[M]. 4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 周明天,汪文勇. TCP/IP 网络原理与技术[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

[3] 谢希仁. 计算机网络[M]. 3版.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4] 杨云江.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5] 杨家海. 网络管理原理与实现技术[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6] 李明江. 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7]Ian Foster, Carl Kesselman. 网格计算[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8] 王勇,杨建红,任兴田.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的任务编制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8(22):94-95.

[9] 王勇,姜正涛,杨建红,等.“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的目标导向型教学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8(14):68-70.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Computer Network Courses

WANG Yong, REN Xing-tian, YANG Jian-hong, FANG Juan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 Technology,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124, China)

计算机网络基础论文范文第3篇

>>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浅谈 浅谈《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方略 网络时代如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 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 浅谈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的就业教育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探索 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探讨 如何教好《计算机文化基础教程》 浅谈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 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探讨 《计算机文化基础》创新型教学改革 浅议独立学院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 浅析《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方法 《计算机文化基础》实践教学与探索 浅论职业学校《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 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模式初探 浅谈《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3,7,17.

[2]王静.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问题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2,3.

[3]许文.从贴吧现象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变革[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4(3):110-112.

[4]孙秀娟.试论大学生网络道德危机与网络道德教育[J].江苏社会科学,2006:70-73.

计算机网络基础论文范文第4篇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课程实践教学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计算机网络课程实践重要性认识的不足。一直以来,任课教师普遍认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重在进行基本的网络构建、互联网的使用等,其实践教学的实验环节主要应验证性实验为主,而验证性实验的内容又与理论存在脱节,实验不能对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理解提供支撑,这就造成了目前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对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需求的矛盾。

二是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环境缺乏。目前高等院校中,由于专业设置和经费的原因,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平台非常简单,基本上是将利用简单的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等将计算机连接成小型网络,不能随意更改,学生无法通过自己动手组建网络,达到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网络通信技术、锻炼网络工程应用能力的目的[1]。

三是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存的问题。第一,计算机网络实验的学时数少,学生无法在实验过程中完成课程设计实验,动手能力差;第二,缺乏综合性、设计性的实践设计过程,学生无法完成大规模的网络实验。

四是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任课教师缺乏实践经验。从事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大部分教师没有参与过大规模网络组建、管理,对大型网络形态和网络设备的缺乏感性认识,在实践教学方案的制定过程中会出现不合理因素,导致实践教学内容实现方法的错误。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方法改革的原则和目标

1.指导原则

以培养非计算机专业人才进行相关现代信息技术研究所必需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结合培养计算机网络应用人才所必需的素质教育作为规划和设计实践教学方法的指导原则。

2.改革目标

优化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方法,增强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方法的创新理念。改变观念,让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处于同等地位和共同发展的位置,互为补充。理论基本技能和初步综合应用能力同步发展。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方法改革的具体内容

1.优化实践教学体系,让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处于同等地位和共同发展的位置

计算机网络实践课程既是独立的,又是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的有益补充,在进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时,把实践教学体系划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基础理论实验,这层主要进行基础理论知识的验证,加强学生对网络体系结构、协议等抽象概念的理解;

二是基本网络管理和应用设计,这层侧重培养学生的组建网络,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的配置等实际技能;

三是大型网络设计,这层主要培养学生整体网络设计和构建的能力。

通过实践环节三个层次的划分,把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承的功能完全体现出来了,又可以实现以才施教,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解决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环境缺乏的问题

针对以上实践教学的三个层次,利用仿真技术、虚拟技术和真实设备来完成实践教学实验平台的构建。

(1)利用仿真技术解决基础理论实验平台

目前计算机网络的仿真手段和方法有多种,但目前比较流行的是开源的Sniffer、 Ethreal。还有某些厂家生产的专用网络仿真实验平台,例如吉林中软的计算机网络仿真系统。

Sinffer和Ethreal软件可以全面地仿真和监视网络协议数据,使网络行为透明化,可以达到网络协议、数据分析的目的,吉林中软的系统同时还可以编辑和发送网络协议包,分析网络协议原理,协助网络程序的编写和调试。覆盖了以TCP/IP为主的多种常见网络协议,对于一些较新的,如CIFS等协议也有所涉及。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手动进行帧的编辑、IP报文的编辑,解决了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基础抽象内容的理解,强化了对计算机网络数据流向的认识,从而把一门抽象的课程可视化。通过对网络状况的监控和对网络故障的仿真,学生对网络流量控制、网络故障发生的抽象原理的具体实现有了感性认识。实验方式以综合设计型为主,同时结合一些验证性内容,强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2]。

通过在实验中采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计算机网络及理论教学的抽象性问题,真正达到了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相辅相成的目的。

(2)利用虚拟机技术建立基本网络管理和应用设计实验平台

一是计算机网络配置虚拟机的使用。计算机网络实践课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网络互联设备的使用,如交换机、路由器等。但是要建设一个30人的网络配置实验室(5组,每组2台路由器、2台3层交换机、2台二层交换机和6台计算机)至少需要30万元,但许多学校由于经费有限,只能购买一到两组设备,学生实训时实行分组,几个人一组,这样由于台套数不足导致实验时间过长和设备终端接入数以及网络设备配置的特殊性的原因,保证不了实训效果,我们采用了计算机仿真的方法,由于Cisco的设备在应用中还是占据主流位置,在实训时先让学生在电脑上利用Cisco的CCNP软件做虚拟实验,然后轮流安排学生到实际的网络设备上进行操作。该软件先根据网络拓扑结构设计出网络,然后对该网络中的设备进行配置。通过使用该软件可使学生掌握每一种路由器模式下的各条命令、路由器对网络配置的作用和交换机的配置。这样让所有的学生学会相关设备的操作。通过虚实结合,有目的地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进行操作,让他们对相关设备或网络环境有亲身体会,印象深刻。

这样,网络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就不仅局限在实验室,学生可在业余时间进机房进行虚拟实验,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使学生完全置身于开放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为学生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提供机会。

二是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虚拟机的使用。由于实验室条件的限制,很难做到多操作系统并存的网络环境,为解决这个问题,采用Vmware虚拟机的虚拟网络功能。虚拟网络功能使学生可以通过设置来完成虚拟机之间、虚拟机与主机之间、虚拟机与主机所在网络上的其他计算机之间的网络连接,实现各种操作系统及网络实验,如系统的安装、服务器配置实验、网络的组建等。具体使用Vmware进行模拟网络实验的过程可以参考文献[3]。此外也可以充分利用支持复杂网络建模的Qualnet等。

3.依据现代信息技术的变化趋势,更新实践教学内容

在进行计算机网络实践内容设计时既要考虑专业特点、可操作性,又要考虑知识的更新,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一是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实验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为强化基础理论知识而设计的,包括对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和传输层的典型协议的分析实验,还包括对计算机网络环境的监测和故障诊断等内容。

二是基本网络管理和应用设计内容。这层侧重培养学生的组建网络,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的配置等实际技能,包括:计算机网络工程、简单局域网的组建、网络操作系统的配置与管理;网络的设置与管理;网络数据库的安装调试、数据库的管理。

三是大型网络设计内容。这部分内容根据当年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进行布置,以适应网络发展的趋势。

4.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整合网络应用技术考核系统,利用实验室现有的硬件和软件资源,模拟企业网络应用系统。综合各种网络技术的独立考核系统。考核目的是运用已经学习过和部分未学习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独立地解决模拟企业应用中的计算机网络应用体系的实际问题,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实战技能。

考核任务形式以小组为单位,每组4~5人,小组成员协同工作,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指定的任务并讲解技术要点。经过对学生进行多次综合实践考核验证,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设计、创新能力,也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增强了网络应用方面的知识。

5.解决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任课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的问题

教师是进行知识传授的主体,教师的能力和阅历影响实际的教学效果,为提高任课教师的实践能力,积极采取措施,让教师参与校园网和其他的网络建设,提高教师设对规模网络组建、管理的能力,对大型网络形态和网络设备的感性认识,保证实践教学高质量的完成。

结束语

以上是本文对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方法的一些改革设想和实践总结,在东北林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系的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激发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求知欲,巩固了课堂知识,促进了学生对课外知识的获取,拓宽了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彦宝.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

计算机网络基础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2)011015102

作者简介:郑更生(1971-),男,武汉工程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单片机。

0 引言

计算机网络是信息社会应用十分广泛的新兴技术,它是在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融合中应运而生,计算机网络课程已成为我国高校计算机类专业的必修课,它为提高学生的网络应用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新时期,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只有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完善教学体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才能培养出适合我国市场要求的高素质实践型人才。

1 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及教学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网络课程属于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当前我国高校该课程的实验学时分配明显不足,缺乏系统全面的实践培训,而理论部分又涉及到复杂的基本原理和TCP/IP网络协议等内容,多数学生都会认为协议与原理的学习抽象枯燥,很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导致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目的很难达成。尽管近些年对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建设的力度在逐渐加大,但鉴于我国高校现状,该课程教学体系还是存在诸多不足:①师资力量有待加强。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许多高校老师理论知识掌握扎实,但设计、管理大型网络的经验和能力相对欠缺,这也必然导致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理论化倾向严重;②实践教学未体现学生的参与性。实践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但我国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验教学仍过多采用“自上而下”的传统模式,学生只是看教师演示或者参观已组建好的网络环境,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激发出来,“任务驱动教学法”模式亟待引入到该课程;③实践教学形式单一。该课程实验课主要依附于理论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随意性、主观性强,实验内容也较为有限。所以,要想提高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必须要构建起完善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

2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体系的建构

一门课程的教学活动依托于一套完备的教学体系,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体系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应用能力为宗旨、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及科研能力为培养目标。在该理念下,计算机网络课程应建立一种“理实一体化、层次多样化”的教学体系,现就对此进行探究。

2.1 教学的初始阶段分两条线进行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在初始阶段要从两方面来抓,一方面是对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是在实践起步阶段对学生基本应用能力的培养。基础能力教学包括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网络拓扑结构、操作系统的使用等等,应用能力的培养多为一些基础知识性的验证实验。理论知识是应用能力提高的基础,应用能力实践是对理论知识的强化,两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2 教学计划应满足多层次需求

所谓“多层次”就是指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体系需根据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设置,做到有的放矢。而且多层次化的教学体系并不是只针对某一个学院或者专业,而是应用于培养专业性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高等院校。教学计划分“两条线”走之后,应在不同的专业中把学生分成基础型、实践型、应用型三种类型,且可以采用自选教师的形式。基础型学生的特点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对最基本的传输协议、交换原理等内容有更加全面的理解,这类学生适合在基础层次进行创新;实践型学生把网络分布连接作为重点,实践性地对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及终端用户根据所规定的拓扑结构及要求进行综合布线及配置;而应用型学生的教学要求相对较高,需要在全面掌握网络传输协议及原理后,能够在计算机上开发网络应用平台和模拟各种结果。

2.3 个性化教学,走创新式培养道路

学生在多层次教学之后,基础知识能力和应用能力均有了大幅提高,而学生在此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实践科研能力,个性化教学模式需要在此阶段介入。所谓个性化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为不同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发展方向,如网络规划方向、网络服务方向、网络安全方向等等。而创新式培养是在以上全部过程优化之后进行的,创新式培养满足高端学生的创新需求,以培养学生科研能力为目的,开始让学生进入到科研项目中。

除了以上三部分内容,完备的教学体系还应包括教学质量保障措施,该措施有助于评估当前教学效果,并对下阶段教学任务提出建设性方向。质量评估的手段应该采用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学生的成绩不能仅看一方面的成绩,要多方位考量,把理论、实验、应用、创新等环节综合起来进行考评。

3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方式与方法研究

“理实一体化、层次多样化”教学体系的建立为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展开奠定了基础,而在具体教学步骤当中需要加强教学方式与方法的改革,现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3.1 在分组讨论式教学中,讲究互动式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的融合 分组讨论式教学法是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必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在分组讨论中还要穿插互动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加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具体教学之前需要按照学习内容将班级分成多个小组,教师按照“任务驱动法”的要领先提供解决问题的实现方法、结果等资料,再给小组下达任务,要求每个小组按照解决问题的步骤完成任务。任务完成过程中,小组成员通过讨论、协作来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在分组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应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几个问题:第一,不是所有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都适合应用该方法,该方法需要有侧重点,重点内容重点应用;第二,该方法的使用课堂节奏很重要,教师在课堂掌控过程中应把握得当,突出重点,不能让学生钻牛角尖,要帮助学生有效地把握课程重点;第三,适用于该教学方法的内容包括交换机配置与应用知识等网络设备管理教学,这部分内容可以采取在网络实训室上课,通过边讲边练的形式,让学生在讨论、实践中提高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

现通过举例来说明分组式讨论中互动式教学与案例教学方法的应用。局域网组建是计算机网络课程的重要内容,可以将班级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以四五个成员为主,每个小组要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一个中小企业局域网的组建,小组内部的分工由小组成员决定。在该教学方法中,教师的作用体现在针对各个小组的方案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并通过激励措施鼓励学生提高任务完成的效率,还鼓励学生能够提出创新性的观点。激励、奖励的目的就是要加强小组成员间的协作水平,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提高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

3.2 将网络资源充分运用到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

教学组通过建立计算机网络课程网站,将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网络的形式呈现出来,比如网络课程课件、教学录像、实验软件等内容。此方法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课下进行自主学习,教学组还可以利用网络论坛、博客等形式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

3.3 尝试组建课程兴趣小组和技能大赛实验班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十分重要,在课后通过组建课程兴趣小组或技能大赛实验班的方式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积极性。近些年我国职业院校开展的计算机网络技能大赛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广大本科院校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技能大赛,这就需要组建实验班,采用学生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模式。学生通过模拟软件进行训练,等熟练之后再让学生在真实的设备上进行实际操作。

3.4 将职业资格认证融入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计划

许多高校并没有将职业资格认证纳入到具体的教学规划当中,这十分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就业。为加强课程和就业之间的联系,在调整教学内容与实验计划的前提下,应及时把职业资格认证融入到教学计划当中,并调整学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在进行职业资格培训之后,能够参加高级网络操作工、网络管理员等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这对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就业观念的增强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另外,对于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而言,还必须要参加三级网络技术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以便在毕业时就可以拿到一个或两个与网络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3.5 校企合作,开辟计算机网络实践新空间

与就业挂钩才能体现出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特点,校企合作是该课程教学创新的一种尝试。对于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聘请一些网络公司的专业技术人员,不仅对教师进行网络项目的培训,还可以针对学生举行不同规模的IT讲座及培训,既提升了教师的工程能力,还让学生打开了眼界,了解到了企业实际应用的主流技术,理论和实践之间建立起了沟通的桥梁,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做到更有针对性。校企合作的方式紧密了学院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使教学实践延伸到了更广阔的领域。

4 结语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交融的学科,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如何提高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质量、如何培养理论、实践一体的网络人才已成为十分迫切的课题。本文正是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理实一体化、层次多样化”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分析了该课程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这些创新手段势必会为我国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建设开创出更广阔的空间,也能够为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进入专业计算机领域打下牢固的基础。在今后的教学与教研过程中,一线教育工作者仍将继续致力于计算机网络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探索,也势必会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马永山.计算机网络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科技资讯,2007(8).

[2]张纯容,施晓秋,吕乐.面向应用型网络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3]万智萍,邱泽敏,陈锦煌.“双阶段、多层次、个性化、创新式”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J].价值工程,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