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计算机应用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 计算机应用基础 中职学生 教学方法

1、前言

中等职业教育是一个特殊的教育类型。它不同于以理论知识为主、以升学为目的普高教育,也不同于社会上以单一技能为主的培训教育。而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初中时就对学习毫无兴趣,基础差,缺乏自信心。对这样一些进了中职学校的学生,我们怎样才能让他们留得住,学得好,出得去呢?我认为有好的教师,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我们只有从教学方法和技巧上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观的需求,才能培养出更多适合社会需要的合格的技术人才。

下面笔者就个别中职学校实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解决的办法作一浅析。

2、《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 中职学生的学习现状

(1)学生自身方面:中职学校的门坎很低且相当多学生来自农村,由于现在农村中学计算机教学设施的不完备,许多学生在初中学习时很少接触过计算机,对计算机的认知程度也很低。学生在学习整个过程中,普遍对计算机基本理论课程的学习都不感兴趣,他们只热衷于上网、聊天、玩游戏,既然学生在这些接触中认识了键盘、鼠标,学习积极性未能充分调动起来,很难提高教学质量,也不利于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

(2)教材方面:部分教材过于陈腐,跟不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职业的需求;由于计算机知识更新实在太快,假设教材跟不上知识的更新,造成教材与教学的摆脱,就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

(3)教学方面:在这种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中没有让学生们拥有充足的空间让学生实践练习,计算机中的许多术语、原理、命令总让许多学生听的云里雾里,上机操纵时不知从何下手,结果造成老师教学费力,学生学习吃力,实际效果不好的情形。

2.2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1)由于地区差异、学校差异和学生基础差异,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

(2)由于这门课程的教学环境是职业学校,学生们又刚刚初中毕业,习惯了初中的灌输式教育,对职专的教学方法还不能快速适应。

(3)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特点是知识点多、可操作性强,且许多知识点之间存在某种内在的联系。如果仍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讲授,势必需要大量的课时,这将影响职业学校正常的教学进度。

3、《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采取措施

为了适应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要求,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需求,在实践中,我采用了如下措施:

3.1 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1.1 多媒体教学与实际操作演示相结合

随着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在高校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制作过程中将文字、图形、图像、视频、音频融为一体,使得课堂讲授过程中,板书时间减少,可加大与学生的双向交流、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多媒体课件形象、生动、图文并茂,将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直观呈现,动静结合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若能将多媒体教学与实际操作演示结合起来,将能更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将桌面、窗口、菜单、图标、应用软件的使用,利用多媒体讲解后,再辅以真实环境下的实际操作演示,将每一步操作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强调应注意的细节,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加强记忆掌握。

3.1.2 启发诱导式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式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教师启发诱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通过学生自我感知、自我发现、自我探究,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真正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思想转变,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Word、Excel、Powerpoint是Office家族套装软件中三个非常重要的应用软件,也是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三者在窗口、菜单上的操作基本相同,甚至有些功能也相同,因此可以让学生在掌握一种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的基础上,通过联想,轻松学会其它办公软件的使用,优化教学效果。

3.1.3 使用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依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将基本知识点融合在具体、生动的典型案例中,以案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用案例来带动知识点的学习,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的过程大致分为这个四个步骤:分解为案例演示、分析讲解、指导学生动手制作、总结提高。例如在Powerpoint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可先行制作一个精美的个人简介,将素材的获取、新建演示文稿、插入图片、影片、声音、Flash、音频、视频、自定义动画、动作设置和超级链接等理论知识整合在一起,通过幻灯片放映,展示其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再逐步分析讲解各知识点,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并指导学生改进作品,最后进行总结提高,通过这一过程增强学生动手的能力和学习的信心。

3.1.4 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教师在课前认真拟定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以任务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围绕任务帮助学生分析、探究任务,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最后归纳总结解决问题思路、方法,穿插介绍操作技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把握重点,变枯燥的填鸭式说教活动为自主的能动活动。任务驱动法的关键在于任务设计要符合实际需要,要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解决问题,并且引导学生在任务完成后总结和归纳所涉及的知识点、重点、难点,逐步形成自主学习和获取知识相互推进的良性循环。

3.2 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技能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除了理论知识的教学外,应更注重于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操作,在实践中获取和增强实际操作能力,达到熟练应用计算机的目的,因此上机实践课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必须制定一套完整的目的明确、内容具体的实践教学大纲,以此作为学生上机实践的指导,通过学生的反复练习,体会操作的技能技巧,将单个知识点的应用上升至全面综合运用。

4、提高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水平的几点意见

4.1 合理选用和使用教材,注重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计算机教材的本身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此要注意选取内容新、实用性强的教材,并做到适时更新。也可以结合学生的要求和就业的特点,开发校本教材,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充实教学内容。

4.2 研究学生心理,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设施,注重教学方法的使用

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心理活动产生和谐的共鸣,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同时应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结合,善于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和各种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生动灵活地表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3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上机操作技能

足够的实践练习是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前提,学生上机实践的课时应占到总课时的三分之二左右。教师须精心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特点而又实用的操作内容。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勤于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把握好进度,分层次推进。

4.4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1)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协作能力。(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3)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4)提高教师个人业务素质。

计算机应用基础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互联网+;微课;信息技术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计算机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也成为职业学校基础课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很多企业对学生计算机应用熟练程度及综合运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实践技能,计算机专业教师必须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摒弃原有的、相对落后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笔者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里尝试引入新的教学模式———微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要在计算机上完成,在课堂上用微课配合一起学习,会使学生觉得新颖、更容易接受,如果微课教学能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相信会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1“互联网+”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

腾讯董事会主席马化腾提出了新的概念,即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利用新的互联网平台,将传统行业在内的所有行业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新的生态。比如“互联网+集市”有了淘宝,“互联网+百货卖场”有了京东,“互联网+银行”有了支付宝。“互联网+”的关键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使“互联网+”具有实际价值和意义。我国很多地区的教育水平发展不均衡,导致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熟练程度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偏远的山区或少数民族,他们几乎都没有接触过计算机。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采用了分级教学或分层教学,但这种教学模式的现实效果并不理想。笔者对职业学校新入学的学生进行了相关调查,发现学生计算机应用熟练程度不同,多数学生只是认识,并没有真正接触过计算机,只有少数学生接触过计算机,但计算机的相关操作非常不正规,这就增加了计算机教师的教学负担。在授课过程中,基础薄弱的学生需要加强基础学习,而基础较好的学生则想学习一些难度较高的操作,教师没办法兼顾,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但是如果通过微课教学,就可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教师只需要把当天的授课内容和学习资源放到网上,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程度去选择想要学习的内容,使学习更具针对性,各取所需,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以致用。

2“互联网+微课”的意义

第一,“互联网+微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以自己为中心,并拥有主动权的角色地位,教师扮演了幕后的角色,为互联网+创造了新环境,为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第二,“互联网+微课”这种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可循环反复利用的资源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仅课上学,也可以延伸到课外去学,更好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获取相关知识,这也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第三,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而言,微课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学校信息资料库的建设具有了一定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可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3“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应用微课教学的好处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内容多且知识繁杂,知识点非常分散,不容易理解,这些特点适合采用项目性的教学模式。微课就具有项目性的特点,它所讲的内容像点一样碎,但与计算机相关操作正好相对应,这些琐碎的知识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可能面面俱到,通过微课,教师把琐碎的知识点提前记录下来,制成微课传到网上资源库,学生就可以自主学习遗漏的知识或没有学会的知识点。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讲解过程中,可减少教师的重复教学,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很特殊,教师需要把每个知识点重复讲很多遍,因此教学效率明显降低,有的同学基础较好,听一遍就会,有的同学基础较弱,需要反复听。如果使用微课进行教学,教师可以把知识点录成视频发到网络资源库,供学生们观看,学生们对不懂的知识点可以反复观看学习,达到理解并熟练运用的目的,真正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运用水平。“计算机应用基础”通过微课的形式可在智能手机上随时观看学习。我国通信设备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网络也融入了每个人的生活,学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随时随地上网学习微课,手机不再只是学生的游戏设备,也变成了他们的学习工具,学习变得更加便利,可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4微课教学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具体运用

微课教学可以实现课前自主预习,即学生通过微课教学,在课前先预习一遍相关课程内容,这样听课会更轻松,对知识点的记忆更清晰,理解更透彻。在导入环节中,可以把1min的微课视频播放给学生,既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让学生对本节课有初步的了解,更好地融入课堂,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在讲解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相关知识点时,可以将知识点通过微课展现出来。如在Word的综合项目练习———电子板报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提前把图片、艺术字、分栏、首字下沉、带圈文字、表格制作等学习内容制成微课视频,使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微课整合内容,制作出漂亮的电子板报,使学生做出漂亮的电子文档,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在课上总结的教学环节中,用微课对课上的重点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也可以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展示出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还可以通过微课视频在课后巩固复习知识点,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5“互联网+微课”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内容的设计

第一,对选题、知识点、重点等核心内容进行制作和设计,课程内容要做得完整。第二,对知识点要进行系统化的整理,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录制。第三,教学必须要突出重点,目标必须明确。第四,微课制作的视觉效果要好,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6结语

微课不仅能应用于很多教学环节还能够形成公共资源给不同专业、不同学校的师生学习与使用。“互联网+微课”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着重要意义。微课相对于传统教学来说,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它对传统教学方式起到补充和支持作用。如果能将“互联网+微课”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可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同时教师也应清楚认清到,这种形式并不能替代传统教学,而应共同发展、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1]孙芳芳.探析微课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制作[J].新教育时代杂志,2015,(06):118-119.

[2]彭继顺.“互联网+”时代计算机基础微课教学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09):112-113.

[3]陈浩.微课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25):79-80.

[4]王义.浅谈微课对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的影响[J].科学咨询,2015,(04):59-60.

[5]颜文燕,陆汝华.微课在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3):95-96.

[6]朱智嵘.微课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6,(22):54-55.

计算机应用基础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创新;微课

1微课的概念与应用于教学活动中的优长

微课(Microlecture),是运用信息技术,以视频为载体,或浓缩授课内容的知识点,或辑成课例片段,或提供相应教学资源,碎片化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素材、教学点评、教学反思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微课应用于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优长主要是:其一简洁。微课以“微”的浓缩和提炼辑成教学知识点,以视频予以教学,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超10分钟,节省课堂教学时间,容易集中学生听课注意力。其二精炼。微课将教学内容及辅助教学资源予以精炼组合,给予学生一目了然的视听材料,免去了教师讲解过程中的琐碎语言,容易让学生抓住中心学习内容和调动思维注意力和分析力。其三情景化。微课的制作以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出现,很具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其四自主。微课的视频教学形式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吸收知识、自主探研、自主复习,课上可课都可利用。

2微课应用于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三结合”策略

微课是一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具体到教师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会是“因师而异”的,但“三结合”策略必须讲求。

2.1微课与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相结合

微课说到底是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手段,由专业教师来把控,达成学生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因此,并非是“一微就灵”。而是要取决于制作的水平和教师的用法。将微课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相结合,譬如:微课制作主要有教师来完成,当然也有微课的预制课件可供教师选用,包括网上可借鉴的微课课件,但是论利用怎样的形式形成提供给学生的微课课件都意味着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体系以及知识结构,根据学生的学情来制作和选取微课教学内容,这就需要教师的认真设计并具有相应的能力。[1]诸如在进行office办公软件教学时,以微课形式学习和复习重点知识,可结合学生喜欢的创意插画,让色彩和结构更为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2.2微课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

利用微课进行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并不意味着就可丢弃统课堂教学,二是应该做到两者应结合运用,各取所长,各补所短。微课简洁、精炼、情景化的特点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更适合师生适时进行教学交流,二者有机结合,无疑会对教学活动发挥相得益彰的作用。不管是传统教学还是微课教学,一旦过度使用便会引起学生的抵触,原本具有吸引力的也会流于泛泛。[2]微课如和与传统课堂相结合恰恰是当下尤其需要高职计算机教学所探讨的,一己之见,应以微课为主,以传统课堂教学为辅,以微课教学重点和难点,以传统课堂教学对微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予以温故而知新和查漏补缺。

计算机应用基础范文第4篇

关键词:任务教学法;计算机;基础教学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基础软件已经成为对各行各业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作为基础性的科学在职业类学校更是被作为毕业的重要条件之一。现在的学生提到计算机马上想到就是打游戏,聊天,视频等娱乐,但真正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并运用于实际工作生活中的为数不多。任务教学法能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获得知识、掌握所需要的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主动的学习计算机知识,不断地体会到使用计算机的乐趣,从而提升学生自身的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

1任务教学法含义

一般来讲,任务教学法将学生所学习到的知识、即将学习的知识融入教学任务中,通过学生对任务的分析、探讨,能更好地巩固学习过的知识,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自主学习,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任务教学方法的实施,一方面让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任务策划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行动的组织者、学习过程的监督者和学习效果的评估者。另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工作中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任务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的应用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以MicrosoftOffice系统办公软件为主的教学。以“实践性与应用性相结合”为原则,以培养能力为目标,以实际工作任务引领知识、技能和操作技巧。

2.1精讲理论,重视任务教学

通常在对基础性的知识进行讲解时,大多数老师都会反复性的强调理论的重要性,这样不但无法让学生掌握重点知识,还无法面面俱到的阐述相应知识,降低教学效果。例如:日常所使用的计算机软件,均属于编辑软件,存在诸多的相似之处,故在软件的讲解过程中,相应分析软件之间的不同之处,如用Word和Excel制作表格的优缺点以及操作技巧作进行对比,使用软件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是用传统的固定模式。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操作理解相应知识的重点、难点,并作相应的小组讨论分析,进行小组汇报。这样不但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学习重点难点,还能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更多的软件知识。2.2实践性与应用性相结合任务教学法实施之前,首先要明确学习目标,根据任务要求和查阅资料获取信息为学生预留一定的教学任务,然后将学生分成各小组,通过小组工作来完成,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表达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目的。并结合小组讨论和汇报展示,通过小结把任务中涉及的知识点、重点、难点操作注意事项等加以归纳分析,并做适当对比以便提高。这样可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将各小组成员所研究的解决方法进行比对,让学生自行选择最简便操作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实用操作能力,开拓学生思维,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现代商务活动中经常用到的《制作客户信函》教学活动开展前,根据所布置的任务提前用WORD制作《客户回访函》及用Excel制作的《客户相关信息表》,讲课前让学生先了解现代商务客户信函制作的格式要求,学生在完成相应的任务后会提出问题,例如:该任务是使用哪种工具及操作步骤制作的,是怎样制作出来的,用什么技巧能操作得更有效率,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2.3评价教学任务,提高学习动力

心理学研究曾表明:相对成功的学习能满足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学任务的评价是综合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关键,在任务教学法的教学中,借助各种途径、评价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实际情况来讲,可从这样几个方面评价:第一方面,是否能否理解并掌握新的知识,并熟练的进行操作运用;第二方面,哪些知识是学生能自主学习的;第三方面,哪些知识是通过学生之间的共同沟通展示合作学习的;第四方面,教学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应该如何进行总结并解决;第五方面,通过对相应知识的学习,还能提高学生的哪些能力。综合性来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度、教学知识的完成度,不但能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还能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教学质量.

3教学任务的设计方向

在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任务进行设计时,需科学、合理的选好教学课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良好实施,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在对教学任务进行设置时,可综合性的考虑这样几个方面:

3.1教学任务的实用性

教学任务应和现阶段的学习内容相关,课题尽量联系实际,并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分析、研究相应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身所面对的问题。等学生拿到教学课题后,首先需充分理解教学课题,然后考虑从何处着手,其次再找寻解决问题的相关方法。教学任务的设计过程中会出现各种无法应付的问题,这些问题是教学体系中的漏洞。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保证学生深入了解相应知识,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因部分计算机知识的理论性相对较强,无法在教学中紧密联系实际任务。故教师需合理安排操作操作,加大基础性操作、理论知识的联系性,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进行。

3.2教学任务的因材施教性

一般来讲,学生对知识的领域度及了解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这种情况下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将降低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需充分了解学生情况,制定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案,并根据教学任务考虑每位学生相应知识的了解度,循序渐进式地讲解基础性知识。让已完成任务的学生作为小组的指导老师,学生间既能克服层次上的差异,又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谁这部分知识掌握得好,谁就是指导老师,并在综合评分上给予“加分”,充分调动了学生互帮互助的积极性,从而保证每为学生更好了解教学知识,提高教学水平。

3.3教学任务的可操作性

教师需重视教学任务的可操作性,并充分结合现阶段情况,科学、合理的使用现实性的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比如:在学习计算机硬件知识时,首先要让学生初步了解该硬件的由几大部分组成,相应硬件的大概作用。因为学生随意地自己去组装一台电脑,是存在一定的难度的,且是不符合实际的。所以,可让学生自己先动手拆除电脑,并进行基本的拆除和除尘工作,过程中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电脑的构造、构件原理,进而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

3.4教学任务的发散性思维

在实际的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教学任务实施的多边性,还要考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对于相同的问题,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着手,并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决,帮助学生树立独立思考的能力,从中获得相对较多的思路。教师只起引导作用,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并进行操作,从而开拓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4结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一种先进性的技术,是学生在校期间较为重要的门课程,也是学生就业必须掌握的技能,因此需借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并培养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兴趣是教师所努力的方向。任务教学法为日后的计算机教学提供帮助,促进计算机教育业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栾泽玉.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的研究[J].学周刊,2013(36).

计算机应用基础范文第5篇

关键词: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09-0135-0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已经逐步成为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因此,现代社会与市场更加迫切的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能力的优秀人才,才能运用计算机技术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效益。这种迫切的需求促使中职学校更加重视计算机基础课程,需要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能力。但从目前来看,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并没有取得预期理想的效果,导致学生的计算机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基于此,本文在此浅谈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实践,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并推动中职教育的发展与建设。

1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现状

1) 学生的兴趣不够

根据实践调查的结果显示,当前大部分学生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兴趣并不浓厚,或者说学生并没有真正重视计算机能力的真实效力。大部分学生从主观上认为基础的计算机能力就是会运用熟练的打字,会使用互联网的基本功能进行学习和工作。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主观意识,学生根本没有认识到计算机的真正效力,还有了解计算机基础所包含的内容。

与此同时,众多中职学校也没有真正重视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课程设置的课时少,没有统一的考试评价系统,通常都是任课教师随堂考试,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考试题目,而且通常只考操作,不考理论,题目也是平时做过的。

在这种背景下,多数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其通常认为自己平时的计算机操作已经能够应付社会与市场的需求。加上没有严格考核制度的支撑,学生也不愿意主动积极的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

2) 教学方法落后

此外,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方法也相对落后。这一点尤其针对于部分规模较小、发展程度稍弱的院校。

首先,学校还没有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导致学校并没有足够的教学资源倾斜于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这就导致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所能使用的教学资源差距过大,不但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同时也制约了教师的发挥。

其次,部分教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重视程度也并不高。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两点,其一是由于学校的不重视,导致教师的不重视。其二是因为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导致教师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热情不高。在多数时候,教师的教学计划得不到学生的配合与支持,进而降低教师的教学激情和兴趣。基于此,计算机教师并不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备课,因此只是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这种落后的教学方法进一步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无法让学生在教学中获得真实的提高。

3) 实践操作不够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计算机技能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进行巩固与提高。但从目前来看,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缺乏实践性,导致学生无法在教学中获得真实的提升,同时也无法感受到计算机能力的实用性。

由于开设课程的课时少,通常每周2课时,课堂上只进行简单的讲授教学,学生实践的时间很少,这就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践练习。但是,据调查显示,当前部分学生在校园生活中逐步失去奋斗的动力和意志,旷课、早退等现象屡禁不止。在这种背景下,学生更不愿意花费课余时间进行计算机练习,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己不感兴趣的课程中,课余时间更多的把时间花费在上网玩游戏上。

基于此,学生缺乏实践练习的机会,也无法在实践中感受计算机的真实能力,无法将计算机能力运用于自身的专业中,进一步降低学生的学习激情。

2 如何推动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践

1) 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从本质上说,学习是学生个人的事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推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发展,首先要注意的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人,让学生真正重视这门课程,教师才能在此基础上制定更合理的教学计划,才能确保课堂教学得到学生的支持与配合。

因此,教师值得注意的是如何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动力?首先,教师要从学生的专业入手。虽然部分学生对非专业课程漠不关心,但其对于专业课程是相对重视的。教师要将计算机基础与学生的专业相互融入,让学生感受到学好计算机基础对于未来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性。以旅游专业为例,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制作PPT、视频,开展更加生动的讲解练习,让学生产生学好计算机基础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的动力。

其次,从课程发展与建设的角度而言,学校需要进一步规范《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考核制度,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压力和动力。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成绩以教师随堂考试为主,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不需要复习也能够顺利通过考试,这对于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并没有巨大的助益。因此,学校需要改革《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考核,需要从理论上升为实践,要对学生的计算机基础与能力进行考核。基于此,学生才能真正重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才能在教学中更加努力,并且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实践操作,使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得到提高。

2) 改革教学方法

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改革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必须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教师在学习PowerPoint软件后,教师可以在基本的教学讲解后要求学生根据课后的习题进行实践练习,要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够处于PPT软件制作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因此,教师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制作PPT软件来介绍自己或者自己的爱好以及梦想。在课堂中,教师抽选学生来到讲台上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成果,同时进行简单的讲解。

基于此,教师引导学生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获得的认知通过实践操作表现出来。同时,学生为了赢得教师以及其他学生的尊重也会更主动积极的学习和努力,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动力和兴趣。

又如,在研究Excel表格的使用时,教师可以利用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教师给予学生特定的案例,要求学生利用Excel软件将班级学生的期末各科成绩进行录入、分类和筛选,不但要按照成绩的高低进行排列,还需要筛选出90分以上以及70分以下的学生,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图表的制作。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将学生分组,引导学生对这一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在此过程中,学生就需要结合所学的知识提出个人的观点,并针对其他同学的提问进行思考和解答。通过案例教学法,教师摆脱了大量的赘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主动的思考与探究中获得更深刻的认知。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让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不但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同时也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3) 扩大实践教学的比例

虽然在中职教育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众多学校已经逐步改变了《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方法和模式,也开始利用网络教室进行授课。但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占有的教学资源相对较少,实践教学的比例相对不足。

因此,学校需要进一步扩大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比例,要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大的提升。这就需要学校在课程安排与设置上进行合理调节,要在教学资源上进行合理的分配,使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将理论的基础知识转变为自身的能力。

与此同时,教师也需要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改革作业的设计,通过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实践,使学生的计算机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最后,学校需要进一步加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师资队伍建设。计算机是一门不断发展更新的课程,要求教师的知识库也要更新,与时俱进,然而,学校提供的继续教育的机会并不多,教师多数是依靠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去教授学生,从某种程度而言,导致了教学的有效性不高,也导致教师的意识和观念不到位。这就需要学校从师资培养等方面开展工作。学校要组织非专业计算机教师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同时要能够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开展更有质量的课堂教学。此外,学校需要对教师的意识和理念进行培养,必须要树立教师的师风和师德,要让教师真正认识到开展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教师重视这项工作,并有计划有目的的调整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有效性。

3 结束语

总的来说,推进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发展是时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教育进步的必然要求。因此,教师需要明确当前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现状,并通过实践教学工作进行不断的总结和反思,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策略,逐步推进《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使学生能够在教学中获得更真实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改香. 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理念的转变与探索[J]. 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