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食品检验实习自我总结

食品检验实习自我总结

食品检验实习自我总结

食品检验实习自我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食品分析 教学改革 理论教学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eficiencies and Reform of Food Analysis and Testing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Curriculum Teaching

XIONG Shuangli, WEI Ming, HAN Zhenqiong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anyang, Sichuan 621010)

Abstract Food analysi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urses in teaching system of food quality determination and control. This paper firstly stated some deficiency in theory and practice teaching of food analysis, then mainly presented some corresponding reforms and explorations about course system and content, varied teaching pattern, and examination method.

Key words food analysis; teaching reform; theory teach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食品检验、品质管理与新产品研发等工作是所有食品类企业的重点工作岗位,每年有50%以上的食品加工与安全类人才从事相关职业。因此,食品分析与检验类课程是所有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营养,以及食品安全等专业的基础与必修课程,也是食品及相关专业学生参加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食品检验工综合考核的一门最重要课程。为培养出完全能满足企事单位要求、创新性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不管是本科教育还是专科教育,各高校都非常重视该类课程的教学质量,部级、省级,以及校级建设精品课程非常多,发表的相关教学改革论文也有30余篇,国内外相关教材也不少于20余本。笔者在认真学习各级精品课程建设、教材,以及期刊论文的基础上,①②③④结合自己所在教学团队多年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就理论与实践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及考核等方面的不足与改革探索进行概述,仅供广大教育教学者参考。

1 食品分析与检验理论与实验课程体系与内容的不足与改革探索

食品分析与检验是学生掌握食品质量检测与控制的重要课程之一,其理论性、实践性与应用性极强,一般高校都设置32学时左右的理论课程学习和24学时左右的实验课程学习。主要内容包括一般成分、食品添加剂、有毒有害成分,以及包装材料的分析等。内容非常多,56个学时不可能完成全部内容的学习。目前绝大部分高校都主要完成一般营养成分和部分食品添加剂和有毒有害成分的分析,主要介绍相关成分的分析原理、步骤与注意事项,内容单一枯燥,与其它课程和相关法律法规脱节,没有充分阐述各成分的测定意义,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加之课件缺乏动画、视频等音像资料,学生很难准确理解测定原理与步骤和测定技巧。多年的教学发现,很多学生到大四做毕业论文,甚至部分考入的研究生连标准曲线都不会做,有的还在用坐标纸画标准曲线,教学内容与方式需要及时更新。部分学生在创新研究与毕业论文反映出对数据处理掌握不够,对有效数字的保留、多数据统计分析都存在较大问题。

对于上述问题,我们在教学内容上不断更新和细化,针对薄弱环节调整教学内容与重点,主要表现在:(1)在开设食品物性与感官评定课程之前,我们单独设置食品感官评定一章内容,重点介绍感官评定的方法与数据处理,并结合食品实验数据处理课程,开设相关实验,提高学生感官评定的学习质量。开设食品物性与感官评定课程之后,该门课程主要系统介绍食品感官评定与物性分析的理论知识,在食品分析实验中开设相关综合设计性实验,提高两门课程的学习质量。因此,笔者认为,在没有食品物性与感官评定课程的高校,应最后单独设置相关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监测食品品质的综合能力。(2)结合食品试验设计的学习内容,重点介绍食品数据的记录与处理,如有效数字的保留、准确度、精确度、标准误差和标准偏差等的含义与表示方法,并多举实例分析,尤其是往年学生的出错数据记录与处理。(3)理论课程内容包含一般成分分析,强调一般成分分析的重要性、必要性,并强调食品标准与法规、食品安全法、食品营养标签规定等法律法规对食品分析与检验的相关要求,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在讲述食品添加剂与食品污染物时,要多举目前新闻网络等媒体和广大群众都关心的典型食品添加剂事件与食品污染事件,说明添加剂与食品污染物检测的种类和意义,详细介绍重要的典型的添加剂如苯甲酸、亚硝酸盐、重金属铬和汞等的来源、测定意义、原理、步骤与注意事项等。(4)在课程内容中充分体现现代食品检测技术,比较标准化的、经典的、规范化的传统标准化检测技术与现代检测技术之间的优势和缺点,积极引导学生建立新型分析检测方法建立的创新思维,并能根据食品产品检测要求,合理选择检测方法。比如最简单的水分测定,一般经典方法可能为常压干燥、真空干燥法和蒸馏法,讲解时能和现代食品红外水分检测技术相互比较,充分体现现代技术的快速便捷性,以后学生在大规模测定水分时,可能就会选择后者,不会选择一般干燥法,费时费力。(5)样品预处理好坏是食品检测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在学习各成分测定时,尤其注意样品预处理方法的介绍。食品原料包括生物与非生物组织、固态与液态、动物与植物产品等,即使水分测定也不能马虎,如蔬菜、豆类和肉类三种原料的预处理方式完全不同,如果都参照风干豆类样品的预处理,也就是简单粉碎,将会显著增加蔬菜和肉类样品水分测定结果的误差。(6)食品分析与检验实验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纽带,是食品分析与质量控制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实践动手和创新能力的必要途径。实验课程内容的设计不能简单取决于理论课程的学习,应根据食品分析与检验和所在学科整个课程体系进行模块化设计,多年的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证明,首先就是实验内容的设计,目前我们实验内容主要包括一般营养成分分析(水分、蛋白质、脂肪、灰分)模块、添加剂亚硝酸和二氧化硫测定模块、牛奶中青霉素和油炸方便面中丙二醛的测定模块、食用油/肉制品/乳制品综合设计性检验模块。实验内容涉及面广,选择对象为日常生活中常见食品,由基础到综合,模块化教学,有助于学生系统掌握典型食品分析与检测方法,显著提升了该门课程和其他课程的教学质量。

2 食品分析与检验理论与实验课程教学方式方法的不足与改革探索

结合课程内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学生学习兴趣与效果截然不同。过去,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分别主要为“师讲生听”和“师讲生做”的方式。由于内容本身枯燥,加之学生对很多术语与设备不太熟悉。总是似懂非懂,对于实验课程,反正有讲义和老师在身边,边做边看边问,课堂上基本能学会机械的实验操作。但是,对课程与与实验内容没有融会贯通,不能坚持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多年的学习与教学改革探索,形成“他导―互导―自导”的教学方式,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显著提升。首先,在课程学习之前,将所要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学习内容,包括讲师讲授、学生课外学习和实验讨论内容等全部告诉学生,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特点和安排提前预习和学习,有助于学生系统了解本门课程的学习内容,增强学生的积极性。由于本门课程学习内容非常多,教师讲授部分主要针对重点典型成分进行系统讲解,为学生提供学习思路与方法,首先形成“他导”的教学方式。在各模块学习过程中,布置相关课外课程论文与课堂讨论,让学生自主积极多方面学习,并通过讨论,教师点评等方式形成“他导―互导―自导”的学习方式。尤其是实验课程,互导和自导至关重要,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实验原理、最大程度地掌握实验操作步骤与技巧等。

另外,食品分析中某些检测项目如水分、蛋白质、脂肪和灰分等,耗时长和操作步骤相对简单等。如果每个实验都单独安排学时,存在等待时间过程过长,学生聊天、实验效率低,严重影响实验课质量。模块化教学中将水分、蛋白质、脂肪和灰分类长耗时项目放在一个模块,也就是将四个实验作为一个实验项目,也就是食品中水分、蛋白质、脂肪和灰分的测定,可以统筹利用时间,让学生系统掌握常见营养成分的分析测定方法,着实提高实验效率与实验教学质量。

3 食品分析与检验理论与实验课程考核的不足与改革探索

一般地,理论课程考核主要包括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前者主要包括平时作业与考勤等。实验课程主要是实验报告和形式化的实验技能抽测。考核相对单一,少部分学生认为只要期末考试成绩及格就能通过本门课程的考核,平时学习积极性不高。为此,我们改革后的理论课程考核主要包括平时成绩(课程论文、课后作业、课堂随机测验、口试、考勤)和期末考试(试题库),每次平时成绩记录后立即公布,让学生随时了解自己的平时成绩,做到公正公平。另外,教师要认真批改每一份报告与作业,对于平时作业较差的学生,可以让其修改,并鼓励学生修改。通过多次交流学习,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学习质量显著提高。同时,教师可以随时发现学生学习和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更正。实验课程的考核包括课前预习报告与口试、现场操作、卫生整理、实验报告四部分。根据实验前的预习报告,结合学生操作前教师的讲解,随机口试测验,通过后方可进行后面的实验操作。实验操作过程中,仔细观察学生操作的规范性、正确性,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以及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的三废处理与卫生保持情况,并随时询问学生试验相关问题,现场给分并公布成绩。对于实验报告,要求小组数据共用,但必需自己处理数据和撰写实验报告,尤其写好实验中的注意事项与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也就是讨论分析部分,对于写得不好者,可以重写,重新评定成绩。这样,学生对自己的成绩也满意,尤其是可以提高学生自己的总结能力、创新实践与写作技巧等。

总体来说,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实践,教学改革效果与教学质量显著提高。但改革是个巨大的系统工程,总体目标仍就是通过革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方法等,最终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创新思维,系统深度掌握本门课程的相关内容,为以后的学习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仍然会集中广大教育教学者的智慧,不断改革探索,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基金项目:西南科技大学2013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13xnkf09)

注释

① 张英华,王喜波.关于《食品分析》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林区教学,2012.6:8-10.

② 顾红.食品分析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08.8:33.

食品检验实习自我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标准;中职食品检验;专业教学;渗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3-0074-04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维持人类生命和身体健康不可缺少的能量源和营养源。我国《食品安全法》对食品的定义:食品,是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食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国家的健康发展,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企业要生产合格的食品以及不断提高食品产品的质量,就要对食品进行检验。通过检验确定食品的品质、营养成分含量、是否存在有毒、有害物质,不断提高食品的营养均衡性、安全性和可接受性。食品检验就是依据相关标准,通过检验技术方法对食品的感官特性、理化性能及卫生状态进行分析测定,并将结果与规定的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特性合格情况的活动。食品检验是保证食品质量安全重要的技术手段和不可缺少的验证环节。

标准与标准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

GB/T 20000.1-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对标准的定义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标准的种类繁多,不同的目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法分类。按标准化的对象分类,标准可以分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技术标准是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是从事生产、建设及商品流通的一种共同遵守的技术依据。产品标准、方法标准都属于技术标准。食品生产企业必须依据产品标准组织生产。食品检验工作者在对食品进行检验时,应依据产品标准中规定的方法标准开展食品检验。因此,标准是检验工作者开展产品检验的技术指导文件,只有正确地采用标准开展检验,才能有效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保障食品安全。

中职食品检验专业培养目标及岗位定位

中职食品检验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法律意识、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熟练掌握食品行业检验、分析技术,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的实际工作岗位多是食品生产企业和食品流通企业的食品检验员、质量与安全管理员,或者是质量监督管理部门、食品卫生检验部门及有关科研、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检验人员;实际工作任务主要是食品感官检验、食品理化检验、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际工作过程包括样品采集、样品制备、样品保存、样品预处理、分析检测、分析数据处理、分析结果报告、报告送达。食品检验工作各环节必须使用食品标准中规定的检验方法,并及时更新,确保其现行有效性。

食品生产企业食品检验的现状

我国食品生产许可制度规定,食品企业生产的食品必须经企业里持证的检验人员检验合格方能出厂销售,这是企业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食品检验是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食品生产经营者将各自的食品投放消费市场的最重要也是目前最通行的把关环节。这一环节的成效,检验员的职业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的检验现状是,县一级的食品检验机构检验设备和检验能力还比较落后,存在“检不出,检不快,检不准”的问题,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检验现状就更加严峻。经过对约200家食品企业的调研,我们发现目前食品企业检验员的技术水平普遍比较低,有的检验员只是接受了短期培训就勉强上岗,专业技能较差,难以胜任;有的即使经过了学校的专业学习,但所学由于与职业岗位要求脱节,上岗后也难以胜任。

食品检验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

以往的专业课程基本都是按照教材开展教学。虽然中职学校的教材编写已经注重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但在与行业性和地方性、技术技能性、市场导向性等方面的融合与对接,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食品检验专业教学要培养出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的食品质检人才,就要做到随着食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动”,跟着食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走”,围绕食品企业人才需要“转”。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食品检验专业教学与食品质检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检验方法标准对接。全面跟踪产品标准、检验方法标准,以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要求构建教学内容,把标准全面渗透到食品检验专业教学中。

(一)教材要渗透标准化思想

教材是课程内容和学科、专业信息的载体,是专业和课程设置的具体体现,是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依据,是教师和学生交流的工具。因此,可以说教材引领着教学内容。在职业教育中,教学内容是否体现先进性、时代性,能否把握行业性、技术性,是否达到实效性、发展性,教材编写起着重要作用,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现有的食品质量检验教材,有的只是在难易程度上做了调整,降低理论难度,增加技能训练,但没有体现行业特点;有的把各类产品检验项目检验方法全部罗列,始终未能贯穿标准化的思想,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未能接受标准化思想的熏陶,不知道标准为何物。也许有人会认为教材也是按照标准编写的,但是标准是会被修订的,而教材总是滞后的,更何况如果教材未渗透标准化思想,学生难以产生标准化的意识,在将来的工作中自然也缺失依据标准开展检验的职业能力。

技术的继承性必须依靠规范而系统的标准化活动才能完成。教材没有渗透标准化思想,如果在学习培训的环节又未能接受标准化知识的熏陶,负面结果就是在岗检验人员不会采用标准开展检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食品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笔者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数十载职业教育经验与现实的从业需求,编写出版了《食品质量检验》(中国质检出版社,2013)教材。该书全面渗透了标准化思想,改变了传统的编排模式,也回避了把各类产品检验项目全部罗列的做法,而是将食品检验知识与现行国家标准紧密连接,选取常规项目的技术标准文本融入教材中,创设相应职业工作任务的真实情境,使读者对技术标准的解读、应用能力达到职业岗位的要求,为食品质量检验从业人员学习专业知识和业务知识提供便捷条件,让他们既能胜任岗位,又能适应未来行业发展的变化。

(二)教师要谙熟标准化知识

当前,教师都在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努力转变角色,使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成为引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教师地位和角色的转变,并不意味着教师的角色不重要了,而是意味着教师起作用的方式和方法已不同于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教师仍然是影响教学质量诸多因素中最积极、最活跃、最能左右其他因素的决定性因素。既然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教师就要创造性地组织教学,用自己的专业判断对教材进行加工组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适当调整,对教学情境作出恰当处理的决策。

在职业教育中,都在倡导既有教师资格,又有某一专业方面的职业资格的“双师型”教师。但在实际中,大多数教师还是习惯于依照教材,缺乏上述能力,不敢越雷池一步。这主要还是“双师型”教师缺乏,或者形式上达到了“双师型”教师,但在能力上还缺乏对本专业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的了解。在食品检验教学中,由于大部分教师没有深刻理解国家对食品检验的具体任务与要求,未受过系统的标准化教育,标准化意识比较淡漠,不了解食品检验标准最新发展动态,再加上教材未渗透标准化思想,因此,也就谈不上结合标准化要求讲述食品检验课程内容和开展课程开发与研究了。

教师要成为既具备食品检验专业知识,又掌握标准化原理的复合型教师,才能顺应社会发展,培养出满足社会与企业需求的食品检验人才。因此,教师应积极补充并谙熟标准化知识,主动地通过各种途径,关注行业的发展动态,及时了解地方经济、行业发展的调整变化,了解企业相关岗位需求变化,了解新标准、新方法、新技术。

(三)教学内容要渗透标准化要求

教学内容要渗透标准化要求,最直接的做法是把标准融合进教学中。设计的学习情境要与标准对接,创设相应职业工作任务的真实情境。设计的学习情境应是来自于生产第一线的,是当前企业检验员正在从事,也是职业学校毕业生可能要从事的检验任务。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实践,都在学习情境中展开,在学习情境中与标准对接。最后,学生通过这种与标准对接的学习活动,不仅具有了标准化的意识,对技术标准的解读、应用能力也达到职业岗位的要求,职业能力也在与标准对接的实践过程中得到增长。

1.单个任务学习情境与标准对接的设计。

在食品检验教学中,可以将检验任务作为某一产品的某一个项目,即单个任务,设计学习情境与标准对接,如表1所示。

2.专项任务学习情境与标准对接的设计。

在食品检验中,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的浓度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在配制和标定标准溶液时所用的实验室用水、方法、仪器设备、量具、试剂、基准物质、溶剂和环境条件等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执行,如表2所示。

食品标签是指食品包装上的文字、图形、符号及一切说明物。食品生产者通过食品标签向消费者显示或说明食品的特征及性能,以引导消费。食品标签的标注内容应该规范、正确,既发挥商品标签的功能,又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利益及生产者的合法权益。食品标签的检验也是食品检验的一项内容。

食品添加剂用于食品行业,其安全性至关重要。随着现代食品工业的崛起,食品添加剂的地位日益突出。尽管部分食品安全事件的确与食品添加剂有关,但应正确区分“食品添加剂”与“非食用物质”。凡经卫生部批准的食品添加剂,都经过了安全性评价和危险性评估,只要按照规定的使用范围、使用量添加到食品中,对消费者的健康是没有影响的,是安全的。

3.综合任务学习情境与标准对接的设计。

产品的检验根据检验目的主要有发证检验、监督检验和出厂检验。本文主要针对食品企业探讨出厂检验。检验任务为某一产品的所有出厂检验项目,即综合任务。

在设计产品的出厂检验项目时,要与国家对食品行业、企业的要求对接,熟悉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按照职业工作任务的程序设计教学和实训环节。不同类别的食品,其出厂检验项目是有区别的。如何确定某种食品的出厂检验项目呢?首先,根据产品品种查看相应的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根据审查细则确定出厂检验项目。例如豆浆,豆浆属于饮料产品中的蛋白饮料类,查看《蛋白饮料类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可知,植物蛋白饮料产品的出厂检验项目是:感官、净含量、蛋白质、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其次,根据产品标准补充完整出厂检验项目。有的产品标准规定的出厂检验项目跟审查细则一致,有的与审查细则有少许不同,这时就需要增加产品标准多出的检验项目。总之,某种食品的出厂检验项目,应该综合满足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和产品标准的要求。例如,米粉的审查细则规定的出厂检验项目是:感官、水分、酸度、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如果是广西的米粉生产企业,执行的产品标准是DB 45/319—2007《鲜湿米粉质量安全要求》,DB 45/319—2007规定的出厂检验项目比审查细则增加了一项短条率。因此,米粉企业还应该增加测短条率这个项目。综上,确定某种食品出厂检验项目的过程如图1所示。

这样确定的产品出厂检验项目,才能与国家对食品行业、企业的要求对接。下面以瓶(桶)装饮用纯净水为例,说明如何设计与标准对接的综合任务学习情境。

首先根据综合任务,以产品标准与审查细则为依据,确定出厂检验项目,形成单个任务。然后从产品标准入手,查找出单个任务的检验方法标准,在实训中与标准对接学习,如表3所示。

与标准对接还要注意以下问题:(1)确认标准是否为现行的、有效的。无论是产品标准,还是检验方法标准,都会进行标准复审。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复审周期一般为5年,企业标准一般为3年。不适应科技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标准要修订或废止。因此,在与标准对接的教学过程中,涉及产品标准或检验方法标准,要注意确认其标准的有效性,使用现行有效的标准。(2)结合标准修改通知单或公告。在使用标准时,除了确认标准的现行有效外,还要结合标准修改通知单或部门公告使用。例如,根据《卫生部关于规范食品中大肠菌群指标的检测工作的公告》的规定,瓶(桶)装饮用纯净水出厂检验项目大肠菌群,就要按照GB/T 4789.3-2003《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测定》执行,而不是GB 4789.3-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计数》。

从职业技术教育与标准化的发展历史来看,标准化提供技术、管理、服务的要求和活动规则并保证活动的有序性,而职业技术教育为这些过程的实现提供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有了标准化,职业技术教育就有章可循;有了职业技术教育,标准化成果就得以迅速推广和广泛应用而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标准化与职业技术教育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缺一不可。而目前大部分职业学校的学生对标准化知识还不够了解,对标准化如何与所学专业结合,以增强实践应用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认识还有待提高。这就需要在职业技术教育的全过程中引入标准化。

标准在中职食品检验专业教学中的全面渗透,构建了与社会和市场需求相一致的、有效的课堂教学内容,非常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增长,实现学生上岗工作能力与岗位要求的“零距离”对接。

参考文献:

[1]李汉凤.标准化与职业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7).

食品检验实习自我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食品理化分析;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7-0275-02

一、前言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社会对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急剧上升,高素质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人才相当紧缺,业内有关人士的调查表明,目前我国食品安全人才缺口80万。食品质量与安全属于应用型专业,绝大多数毕业生开始均是从实际生产工作做起,所以工作单位除了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外,还需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才能很快适应工作,更好地解决生产实际问题[1]。

河南牧I经济学院是河南省第二批转型发展应用型本科的试点院校,它要求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并重,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突出实践。“食品理化检验分析”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采用分析手段和现代检测技术,对各类食品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进行检测,保证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实践性[2],它对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巩固掌握专业知识及创新应用有着重要意义。

二、食品理化分析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由于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成立成立时间短,笔者在从事实验教学过程中发现存在一些弊端。

1.相对于专科,实验课时数大为缩短。由于我们专业开设时间还很短,而实验课时由专科的30学时加1周实习周缩短为现在本科的16学时加0.5周实训,这导致很多实验项目要被削减,因此,如何使学生在有限的实验学时中掌握关键实践技能,如何整合并提炼实验内容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学生创新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差。这主要是由于两方面的原因:第一,实验内容孤立,缺乏系统性;第二,传统的实验教学一般都是由教师确定试验内容,完成试剂配制、仪器调试及样品采集的全部工作。上课时,教师从实验原理到操作步骤、数据的处理进行一一讲解,学生实验时只需按照老师给出的实验讲义照方抓药即可,这种教学组织模式使学生学到的仅仅是测定步骤,而对于实验方案的选择、各种试剂的配制以及实验数据记录、处理及出具检测报告等没有进行思考。

3.实验内容设置与实际脱轨。食品理化分析是一个日新月异发展的技术。近年来,许多高新技术应用于食品理化分析的领域,为理化检验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持。但从理化分析实验内容的设置看,简单的、基础性的、传统性的实验所占比重较大,利用现代分析仪器进行的实验项目较少,无法使学生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行业的需求。

4.缺乏科学的考核方式。正确衡量实验成绩方法直接决定了实验的成效。实验成绩评定方法如果不合理,所有的技能训练都将流于形式。目前,大部分理化分析本科老师,考查的是学生对理化基础知识的掌握,包括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的记忆。这类知识考查通常不用做深入的理解和分析,只需机械记忆。而实验考查形式多为实验报告的撰写,并且占总成绩的比重很低。不能很好地体现出学生对试验内容的掌握情况,因此,考核方式急需改革。

三、食品理化分析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1.岗位分析和职业能力要求分析。笔者及课题组成员在多年从事“食品理化分析”课程教学经验基础之上,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了一些调研工作,包括通过互联网获取大量的相关资料;去往多所兄弟院校进行调研学习,获取了一些经验;利用寒暑假前往质检院、省农科院、省畜牧局、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检测机构实践锻炼学习,到伊赛、双汇、思念等大型食品企业对工作岗位进行调研,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调查国内特别是省内食品行业发展和人才需求情况,分析食品加工企业及相关检测机构中学生就业岗位及其每个岗位技能、知识、素养要求。

2.转变思路,整合实验教学内容。在工作岗位调研基础上,结合行业需求,从职业标准逆推构建食品理化分析实验框架。由于本科较专科实验课时大为缩短,所以将实验项目进行了提炼整合(见表1),分为两个模块,模块一为基本操作实验,分为6个实验项目。模块二是综合性设计实验,设在实习周完成。学生分为数个小组,以4―5个人为一个小组分别选择1个实验项目。学生根据样品的特点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试剂配制、实验操作(包括样品的制备、预处理、测定)、结果计算、出具报告等,全部过程由学生独立完成操作。最后每组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汇报。保证了学生能够在有限的实验学时中掌握关键实践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3.制订新的考核标准和实施方案。因本课程实践性、应用性强等特点,考核注重过程性考核。将实验成绩在总成绩中占的比例设为50%。实验成绩分为:考勤成绩、实验报告成绩、综合性设计实验成绩、实操考核成绩。着重考核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检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能力、检验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协调沟通能力等,细化考核标准,具体评分标准见下表2。

4.进一步建全网络课程平台。本课程前期已建立了网络课程空间,初步上传了授课计划、课程标准、PPT等课程资源,为了让学生对实验项目有更加感性的认识,特别是一些综合性实验以及涉及到大型仪器的使用实验由于条件有限学生无法实际操作,课程组成员进一步制作并上传了相关实验项目的微课视频,以及上传相关检测标准和完善其他资源。

5.结合本科生导师制,以实训中心为依托作为实验教学的延伸。在食品理化分析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本科生导师制,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目前,我院校内食品加工实训中心已基本建成,同时在实验室内模拟企业的生产与检测,使学生与今后在企业岗位的现零对接,作为食品理化分析实验教学的延伸,为今后从事食品品质控制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四、实践情况

自食品理化分析实验教学改革以来,我们对实践效果进行了调查,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学生善于独立思考,既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又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2)学生适应能力快。在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中,学生能较快适应实习岗位,表现突出,动手能力强,具有很好的团队协作精神。(3)学生自学能力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自学,在毕业设计时思路清晰,一点就通。

参考文献:

[1]张华,翰林,王兆丹.浅谈应用型本科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J].安徽农学通报,2015,(05):158-161.

[2]程超,等.《食品理化分析与检验》实训教学过程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15):99-100.

食品检验实习自我总结范文第4篇

本月,在领导及同事们的帮助指导下,通过自身的努力,我个人无论是在敬业精神、思想境界,还是在业务素质、工作能力上都得到进一步提高,并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绩,现将本人本月的个人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加强学习,注重提升个人品德修养

一是通过杂志报刊、电脑网络和电视新闻等媒体,认真学习了党的XX届六中全会精神不断提高了政治理论水平。加强政治思想和品德修养。

二是认真学习《中国药典20xx年版》凡例和附录、《中国药品检验操作规范》等,增强了自己的业务知识和检验水平。

三是努力钻研业务知识,积极参加省食品药品检验所食品、保健品及化妆品相关检验知识与技能培训和全国中药材及饮片检验技术培训班,严格按照创建“学习型”检验所的要求,始终把提升检验检测水平作为一切工作的基础;始终把工作放在严谨、细致、扎实、求实上,脚踏实地工作。

四是不断改进学习方法,讲求学习效果,“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 坚持学以致用,注重融会贯通,理论联系实际,用新的知识、新的思维和新的启示,巩固和丰富综合知识、让知识伴随年龄增长,使自身综合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二、严格履行岗位职责,扎实做好本职工作

一个月来,本人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自觉服从组织和领导的安排,努力做好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1、配合完成中药评价性抽验工作,抽到中药材及中药饮片样品245批次,覆盖了我市各主要使用单位、经营企业、大型零售药店及1家生产企业,达到了抽样目的。

2、本月共完成中药评价性抽验品种“蛇床子”x批次,基本药物抽验品种x批次。这次对基本药物的检验,进一步了解了化学药品的检验方法。

3、安装调试气相色谱仪、薄层扫描仪,并编制了仪器期间核查和操作规程,并对新安装的液相色谱仪和溶出试验仪进行了系统的学习,熟练掌握了新仪器的操作使用。

4、对实验室玻璃仪器进行了校准,完成了2批滴定液的滴定工作。

食品检验实习自我总结范文第5篇

检验实习周记第1周

作为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专业的大学生,我很荣幸能够进入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专业相关的岗位实习。相信每个人都有第一天上班的经历,也会对检验实习周记第一天上班有着深刻的感受及。尤其是从未有过工作经历的职场大学们。

一周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原以为实习的日子会比较枯燥的,不过老实说第一周的实习还是比较轻松愉快的,嘿嘿,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我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了,在接下去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努力的。生活并不简单,我们要勇往直前!再苦再累,我也要坚持下去,只要坚持着,总会有微笑的一天。虽然第一周的实习没什么事情,比较轻松,但我并不放松,依然会本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努力进取,以最大的热情融入实习生活中。

虽然第一周的实习没什么事情,比较轻松,但我并不放松,依然会本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努力进取,以最大的热情融入实习生活中。

检验实习周记第2周

过一周的实习,对自己岗位的运作流程也有了一些了解,虽然我是读是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专业,但和实习岗位实践有些脱节,这周一直是在给我们培训那些业务的理论知识,感觉又回到了学校上课的时候。虽然我对业务还没有那么熟悉,也会有很多的不懂,但是我慢慢学会了如何去处理一些事情。在工作地过程中明白了主动的重要性,在你可以选择的时候,就要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有时候遇到工作过程中的棘手问题,心里会特别的憋屈,但是过会也就好了,我想只要积极学习积极办事,做好自己份内事,不懂就问,多做少说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只有自己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第二周实习快结束了,来这里有一段时间了,虽然同事们都很好,工作也轻松,对工作的环境有一定的了解,但真正在这里生活了,还是会觉得有些不适应。与当初想象中的职场状态似乎有些差距,我相信我会适应职场生活。

检验实习周记第3周

不知不觉进入了实习的第三周,生活还在慢慢的适应,每天按部就班的工作。除了学习岗位相关的业务知识,我还加强大学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专业相关知识与自己岗位相结合,努力让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专业相关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实习不想在学校,很多工作遇到的很多问题都只能自己钻研,不过好在有很多资料可以查,大学里学习的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专业相关知识能够帮上忙,也不枉大学的学习。不懂时就查查资料,也培养了自学能力,同

时了解许多相关的知识,一举多得。

经过2个多星期的正式实习工作,我已经慢慢适应这样的作息和工作方式了。以前在学校的时候,有时候偷懒或者身体不适,就会请假或者逃课,老师也会很理解很包容我们这群他眼里的没长大的孩子。但是现在开始上班,同事中没有人再会把我们当成孩子,也不会像老师那样宠溺和包容我们。不管是谁,迟到都是会受到领导的批评。所以每天早上都不敢偷懒,准时起床去上班,有时候为了不迟到,不吃早饭都是常态。为了给大家留下好的印象,我都要提早去办公室,把办公室清扫一下,再给大家打上热水。虽然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但是也算是给这个办公室做出的一些贡献。

检验实习周记第三周实习快结束了,我相信下个星期我能做得更好,每天进步一点点。

检验实习周记第4周

这周头一天星期一,我终于接到实习以来的第一个真正的工作任务。虽然在这儿实习了快一个月了,但是工作的内容无非是协助同事,帮帮忙,打打杂。大部分的时间都是闲着的,我的师父今天终于分配给我第一个工作任务,我充分利用了大学里面学习的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专业相关知识,把第一个任务圆满完成。师父说,通过他的观察,说我态度积极,并且耐的住性子,已经初步通过了他的考验,所以分配给我一个工作任务,对我进行进一步的考验。这个看似简单的工作任务就是耐心和细心,一个小小错误就会导致所有的错误。我想说,师父,我准备好了,我会认真完美的完成这个任务的,一定不会让您失望。

接下来几天,开始正式接手相关工作,因为是新人,所以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有很多的缺陷与不足,还好有师傅的指导,我顺利地完成了工作任务。几天的实习加学习使我深刻感觉到,以前自己对课本的知识掌握的不够透彻,也不能很好的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感觉有很多东西要学习,所以总是感觉时间不够用。因此,我给自己制定了一些计划和目标,首先了解现行的一些规范、看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专业相关书籍、学会熟练使用办公软件,掌握工作方面的细节问题,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修养。

检验实习周记第5周

转眼之间,实习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经过几天的忙碌,终于完成了实习以来的比较大工作任务,而且是比规定的时间提前了一天。为了确保这个工作任务完成的更加完美,我对任务的各个环节进行了不下十遍的检查,确保不出现一个错误。

星期三的早上,因为紧张又因为兴奋,很早的就跑去上班,将做好之后的数据放在师父的桌子上,等待师父的检查。在等待师父到来的这段时间里,时间好像变得特别慢,每一分钟都好像在跟我作对,就是过不去的感觉。后来师父终于来到了办公室,我假装镇定的跟师父说,任务已经做好了,放在你桌子上了。师父只是微微的点了点头,说,知道了。这多少有点让我失望和担心,师父完全没有说什么时候会去检查,也没有布置给我下一个工作任务。之后我又再次陷入了无所事事的工作状态。

在空闲时间,结合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专业,我努力学习与岗位相关的知识,为以后的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要多想多思考多问、多问why;对知识要学精学透,不能广而不精。最重要的是建立起自信,相信自己。给自己准确定位,并朝着这个方向不懈努力。记得一定要言出必行,说到做到!

检验实习周记第6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