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微课设计

微课设计

微课设计

微课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教学改革;微课;财政学

一、“微课”的界定

(一)“微课”概念

“微课”最早出现于1960年,美国爱荷华大学附属学校提出微型课程(Mini-course,也可称为短期课程或课程单元)的说法。我国对微课的研究和实施较国外稍晚,自2010年提出“微课”概念,短短几年的时间,微课在中国已经历了由区域到全国、由中小学到高校的发展演变,内容上所涉及的学科也越来越丰富。目前学术界对“微课”的概念有不同的界定,但是本文认可概念是:指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网络视频教学资源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技能等单一教学任务而进行的主题明确、简短、完整的教学方式。它不仅包含课堂教学活动的视频,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学生反馈及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并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应用“小环境”。

(二)“微课”的特点和优势

1.教学内容短小

“短”和“小”这既是“微课”授课内容的特点,也是授课时间的特点,微课视频的时间一般限制在10分钟以内(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限制在20分钟以内)。“微课”授课只围绕难点或重点等一个小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并将其录制成教学视频短片。整个微课只为解决一个核心问题而录制,没有过多的铺垫和渲染,重点突出、短小精悍,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快、速度快,导致我们生活中很多需求出现了“快餐化”现象,文化也不例外,很少有人能耐得住性子去看一两个小时的课程,而“微课”正好在人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内完成知识、信息的传递和讲授,适合人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适应碎片化学习。

2.教学过程完整

“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明确并且是教学中的难点或者重点,虽然“微课”时间较短,但是一个结构紧凑而且完整教育资源,可以完整的将知识点和信息准确无误的传递给学生。一段精美的、完整的“微课”不仅包含课堂教学活动视频,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等辅助性教学资源,由此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信息完整、结构紧凑、包容量大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体现了小“微课”、大“世界”教学特点。

3.教学方法新颖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普及和深入以及“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互联网+教学”已成为教育教学的新形态和必然趋势,引领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方向。而微课则是实现“互联网+教学”的基本单元。“微课”设计的着眼点不仅关注教师的“教”,更关注学生的“学”,意在为学生“解惑”。它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颠覆和创新,是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教学改革的创新和实践,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都具有重要意义。

4.教学语言精炼

教学语言在微课教学中对于教学信息的传递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经过高度提炼和凝结的语言,能最准确、完整的表达主题意义。精炼的语言尤其在微课教学中显得异常重要,由于微课授课时间短,所以要在20分钟时间内实现授课信息准确无误的传递,必须依赖组织语言的能力和语言的魅力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微课”教学不同于其他教学方式的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可以反复观看,反复学习,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和目的。“微课”的这一特点不但适用学生也适用教师。教师在观看“微课”视频的时候,对于一些比较新颖的或者难以理解的内容可以通过反复观看“微课”视频,将相关视频进行剪辑或者截屏,保存在自己授课的课件中;学生在观看“微课”视频时,对于难易理解的内容或者没有听清楚的知识,都可以通过反复观看视频,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二、《财政学》课程“微课”设计存在的问题

在教育界大力推行微课教学的今天,《财政学》的微课建设并不像其他课程那样如火如荼,研究的人比较少,微课的使用更是寥寥无几,这就为本人的研究提供了必要性。目前的《财政学》微课设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微课”制作质量不高

“微课”教学的如火如荼,为教育界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是《财政学》微课制作的质量差强人意,整体表现的比较粗糙,如音质不清、画面不明、单调、乏味等。造成制作质量不高的原因:一是制作的成本太高,好多西北地区的学校没有制作“微课”的设备,要录制“微课”就必须到有教学设备的学校找关系排队才能实现,不但等待时间长而且制作费用昂贵,导致好多老师和学校望尘莫及、望而却步;二是思想上不够重视微课制作,得过且过,没有足够的重视很难制作出精美的微课,同时没有对“微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很少思考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方式的创新。

(二)“微课”教学还没有广泛应用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和模式在国外甚至发达地区的高校应用非常广泛。但是由于我国地域经济发展差别大,很多落后地区高校的《财政学》教学中微课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西部独立院校的老师甚至对微课闻所未闻,学校无论从软件还是硬件都不具备制作微课的条件,人才培养方案中也没有涉及微课课程,相比较发达地区的如火如荼,微课在西部地区还属于新型事物,处于初期发展阶段。

(三)制作“微课”的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资源,重在利用微视频技术将知识点可视化,以更好地传播知识。微课的使用属于教学范畴,但是微课的制作属于技术范畴。由于对微课的认识不足以及缺乏足够的创新意识,所以某些学校严重缺乏制作微课的专业技术人员,直接影响了微课的应用。在《财政学》教学中,老师们一般只掌握了专业知识而不具备微课制作的技能,学校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人员也仅能保证学校网络的正常使用,尚不具备制作微课的技能,在西部独立院校既掌握微课制作技术又具备《财政学》专业知识的教师寥寥无几。

(四)对微课的认同度不高

目前微课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观点,有人赞同,有人反对,这直接影响到学校领导对微课这种新事物的态度,导致微课的发展受到了阻碍,尤其在西部落后地区的独立院校微课几乎没有任何应用,所有的授课还是按照传统模式进行,这既不利于教学改革,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授课教师水平层次不齐

对于很多老师来讲,录制微课还是有压力的,因为毕竟录制微课面对镜头时要求老师语言精炼、表述准确,行为举止要得体大方,不像平时上课那样随意,可以畅所欲言,洋洋洒洒。所以受到这些因素的制约,有些老师平时上课语言幽默生动,知性优雅,但是录制微课时就表现得非常拘谨,注意力难以集中,常常需要录制好多次才能完成,这样不但浪费时间,而且成本很高,这种的微课学生也反映不好,还不如课堂教学效果好。

三、《财政学》微课设计的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财政学》课程相比其他课程来讲比较枯燥、乏味,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宏观。传统教学中一节课时间为45-50分钟,超出了学生注意力集中的上限,再者通过多媒体教学中连续播放的幻灯片,信息量大,速度又快,学生消化和接受能力有限,这些都会导致学习的兴趣下降。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将课程的知识点提炼浓缩做成微视频,再配以动画、图形等,增强内容的形象生动性,既可以满足学生移动学习的需求,也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对知识点的掌握理解,满足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

(二)实用性原则

《财政学》微课的设计不能盲目的追求潮流,不能因为微课最近很“热”,就集中力量打造微课,为比赛制作微课,为评比制作微课,很多微课资源花巨资制作后都浪费了,在教学中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另外也不能因为流行微课,就将好多内容都制作成微课,将传统的课堂教学完全摒弃,要真正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发挥出来,满足学生移动学习的需求,就必须将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做为微课设计的内容,而不能一概而论。在学习中只有难点和重点内容学生才有可能反复学习,微课的意义才能提现出来。

(三)整体性原则

“微课”的开发需要事先进行教学整体设计,所谓“整体”也就是说在微课短短的10几分钟内所呈现的内容是一个完整的知识点,这个知识点由于短小精悍、方便快捷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微课程是为了满足学生高效自主的学习需要而设计制作的,既是一种新资源,也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微课”被迫将完整的知识体系划分为一个一个零星的、看似碎片化的知识点来学习,它通过视频资源,利用移动的便捷性,将知识点完整的传递给学生,提供学生自主学习所需的一切学习资源。

(四)艺术性

随着学生欣赏水平的提高,单纯的将老师从课堂搬到银幕已不再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要提高微课制作的艺术性,运用一些影视化的拍摄技术和方法如3D、4D或者VR,将微课拍摄的唯美、精致、逼真,伴随着与授课内容一致的画面不断出现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在欣赏“大片”的同时完成学习任务。

四、《财政学》课程微课教学设计与运用

(一)成立微课设计团队

目前好多学校尤其是西部学校并没有制作微课的硬件设备和专业人才,所以导致《财政学》微课制作主要表现为教师个人或学校独自制作、闭门造车、低水平重复制作。另外由于“微课”制作费用昂贵,所以好多教师和学校制作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参加比赛,或者用于教学观摩,在实际教学中应用的非常少。受到制作费用的约束,《财政学》微课的数量并不多,没有大量的“微课”在教学中应用,教学还是主要依赖传统模式。如果能集全国之力、整合各校教学资源、成立一个专门的《财政学》微课设计团队,集结高校财政学教授和微课专业人才,建立教学资源共建机制和共享环境,微课研发团队合作分工,专家带队,凝聚智慧,精心研究和设计微课总体大纲,这样将有利于打造高水平的微课。

(二)提高微课制作的质量

由于受到微课制作的硬件、软件和制作成本的限制,现有的微课制作方法和表现形式单一,既有教师的课堂实录插入后期制作的PPT模式,也有直接在教室录制的简单录像,视频剪辑痕迹明显,内容的要点不全,这样制作出来的微课图像不清、音质差,不能很好地发挥微课的作用和满足教学、学习的需求。提高微课视频制作的质量关键有以下几点:

1.选择合适的内容

《财政学》课程中并不是所有的授课内容都适合微课教学,只有具备以下特点的内容,运用微课教学才会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重点、难点内容适合用微课形式教学。难点、重点内容学生在课堂上消化和接受不了,这些内容制作成微课学生才有反复学习和观看可能性,微课教学才有意义。其次,短小精悍的内容适合用微课形式教学。微课教学避免盲目追求潮流,是否能用微课教学完全是由授课内容决定的,一个完整的知识点如果能在有限的时间内(10-15分钟)阐述清楚就适合以微课的形式教学。

2.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财政学》微课设计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从“微课”本身的特点出发,将动画、声音结合起来,精心设计、录制专门的教学微视频,使教学视频更有整体连贯性,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参与意识。

3.提高思想认识

《财政学》微课设计要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要想方设法的提高制作的质量,在后期编辑、剪辑的过程中始终抱着制作精美、画面清晰的微课为出发点,制作出优质的微课课程。

(三)突出微课建设的特色

微课虽小,但是“五脏”俱全,这五脏分别是指“精”、“实”、“新”、“特”、“效”。所谓“精”是指微课一定要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能引人入胜;所谓“实”是指微课要有实用性,避免哗众取宠,华而不实,所设计的内容一定是学生接受和学习起来有难度的;所谓“新”是指微课的教学方式方法是对传统教学的颠覆和创新,一定的要能体现微课新颖性特点,突出特色;所谓“特”是指微课的设计要有新意、制作精美、有特色,避免粗制滥造,资料堆砌;所谓“效”是指微课的应运要能真正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要有实效性,实现授课从“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教学过程,实现更高层次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有特色才能有效果,如果微课能设计能做到以上几点,就能很好的满足学生快餐式学习,让学生满意。

(四)将微课和翻转课堂有效结合

胡铁生老师曾经提出“微课和翻转课堂两者能很好地结合”的观点。翻转课堂是对传统课堂的颠覆和创新,它通过“讲”、“学”次序的颠倒安排,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并对课堂时间的使用进行重新规划的新型教学模式。在翻转课堂中,学生是真正的主角。微课以视频构建为核心,由于其具有时间短、内容少等特点,不可能和其他大的数字资源或网站平台相衔接,但是在翻转课堂里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非常适合学生移动学习,学习者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内容和学习量。同时根据学习内容进行反复探讨,使得课堂上的正式学习和课外的非正式学习统一、连接。

(五)制作系列微课

“系列微课”又称为“专题式微课”或“专题微课程”。目前的《财政学》微课过于分散,不成体系,各个微课从内容上联系不紧密,没有连贯性,知识衔接不够,无法形成体系化的知识技能,难以让学生针对某个专题主题进行系列化、完整化的学习,这就导致无法形成完整意义上的知识群,这是当前微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财政学》微课在设计时可考虑选取某个较小的专题内容(一般为3-5节,每个专题的总微课数在10节以内),各微课围绕某个特定的主题或专题,形成连续性、层次性、专题性的相对完整的教学内容。《财政学》课程可考虑高校之间联合,开发出一些专题内容相对集中,实用价值大、特色鲜明成体系的专题微课程。

微课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微课程;教学设计;计算机;改革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35-0059-02 收稿日期:2016-09-26

作者简介:曾凌静(1983―),女,福建福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 云计算、计算机应用。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职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及信息素养的一门重要课程。因此,它的教学也应该顺应时代的脚步进行必要的改革探索。

一、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一)微课程概念及其特征

1.微课程概念

微课程是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技能点(如重点、难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过程、任务等)而精心设计和开发的、短小精悍的、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课程资源。

2.微课程基本特征

(1)教学针对性强。针对某个小知识点或技能点以及具体问题解决的微型化、针对性教学。

(2)教学过程简短。一般为3~7分钟左右,不宜超过10分钟,且相对完整(碎片化与完整化的统一)。

(3)教学内容精选。相对于内容宽泛、目标多元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强调解决重难点问题。

(4)资源容量较小。容量小,以微视频为主要表现形式,情景化呈现,可通过多种终端访问,可实现移动学习。

(5)注重教学设计。基于“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开发,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效果评价等。

(6)服务学生学习。为学生的高效自主学习而设计制作。

(二)微课程的组成

微课程构成要素:微频、微教案、微反思、微素材、微课件、微练习、微反馈、微点评。其中微课程的基本构成,如下图所示。

(三)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

1.微课程设计与应用的模型ADDIE的基本内容

(1)分析。包括分析学生、分析教材(重点、难点、易错点)。

(2)设计。包括设计内容结构、表述方式、视觉设计。

(3)制作。包括选择方式、录制、后期加工(字幕、版权等)。

(4)应用。包括课前预习、课中复习、课后总结。

(5)评价。包括微视频评价和教学效果评价。

2.微课程教学设计要素

①选取教学内容。

②确定教学目标。

③分析学习对象。

④制订教学策略。

⑤选择录制方式。

⑥微课资源制作。

⑦撰写微课录制脚本。

⑧微课程教学活动实施(及同步录制)。

⑨教学评价。

3.微课程教学设计注意的问题

(1)选题小而精。

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考点、价值点)必须足够细,10分钟内能够讲解透彻且生动有趣有吸引力。

(2)注重教学设计成效与策略。①规范:微课片头含有课程章节、微课名称、主讲人姓名、微课适用对象及微课所属学科、教材、单元、知识点等信息,以方便观摩与学习。

②策略:为了能调动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要明确微课程的学习目标、教学环节、评价方法,引导学生根据教学目标进行自主和个性化学习。

③问题:微课程设计时应有恰当的提问,提问的形式最好多样化,以促进学生思考。

④活动:要注重教学活动和教学策略的设计,而不是以教学内容的讲授和传递为目标,要启发学生思维,有利于知识意义建构。

(3)微课程设计的通用原则。

①值得学(有用)。

②想去学(有趣有吸引力)。

③容易学(易懂)。

(4)微课程设计的 “四种观念”。

时间观念:微课制作的脚本意识,教学时间与环节精确规划;

内容观念:精选、重组;简短、独立;

结构观念:知识结构、教学结构;完整性;

语言观念:科学规范、生动形象、幽默风趣、逐步呈现、音画同步、启发思维。

(5)教师上好微课的五点注意事项。

①切入课题要迅速。

②讲授线索要清晰。

③教师语言要得体。

④课后小结要快捷。

⑤PPT课件要专业。

(6)高质量微课要素及评价指标。

①长度适中:视频长度在10分钟以内,符合学生注意力特点。

②精心设计:精心设计上课脚本内容,讲解精练、路径合理、重点突出。

③注重导演(内容处理):内容风趣、幽默、情境化,学生沉浸感强。

④注意互动:适当提问,引发思考;留白,关键点重点提示。

⑤减少干扰:尽量减少视频中的干扰因素。

⑥技术要高:清晰而小巧。

二、微课程的分类与制作

(一)微课程的类型

1.按知识点内容的传授方式

(1)讲授型。以学科知识点及重点、难点、考点的讲授为主,授课形式多样,不局限于课堂讲授。

(2)讲解型。针对典型例题、习题、试题的讲解分析与推理演算,重在解题思路的分析与过程。

(3)答疑型。围绕学科疑难问题进行分析与解答。

(4)实验型。针对教学实验进行设计、操作与演示。

(5)其他类型。不属于上述分类的作品,均可归为此类型。

2.按微课的主要教育价值来划分

(1)“传道型”微课。主要是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侧重于思想品德、思想政治、公民素养等的培养。

(2)“授业型”微课。主要是对知识与技能的培养。

(3)“解惑型”微课。主要是对过程与方法的培养。

(二)微课视频的制作方法

1.拍摄式微课

通过外部摄像设备,对教师及讲解内容、操作演示、学习过程等真实情境摄制下来的教学视频。

2.录屏式微课

通过录屏软件,录制教师对着电脑屏幕的讲解、分析、演示过程,或者通过交互电子白板、一体机等数字媒体的录制功能,同步录制课堂的教学过程。

3.软件合成式微课

运用图像、动画或视频制作软件,通过微课脚本设计、技术合成后输出的教学视频短片。

4.混合式微课

应用上述提及的多种方式,制作、编辑、合成的教学视频。

(三)有关微课程制作的操作技术细节

(1)字体要粗、醒目、看得清;背景用纯白底黑字或者黑底白字。

(2)讲解课程时,如遇字数过多,可用分批动画呈现或者明暗呈现。

(3)画面要简洁,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图标、背景、头像等,都要删除。

(4)教学内容的呈现与教师讲解要同步。

(5)录制视频的环境要安静、不要有噪音。

三、微课程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笔者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结合高职的教学资源环境,以及学生的学特征,选择了以Excel中IF条件函数的使用为例,探索微课的设计、制作与应用实践。

(一)微课的教学设计

1.确定教学内容

“制作电子表格Excel”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Excel函数的学习是重点和难点。

2.设定教学目标

本次微课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以完成班级学生成绩的综合成绩来分等级,作为评选奖学金的参考依据为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更好地掌握IF条件函数的使用。

3.教学活动设计

本次微课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并通过操作真实的实例来说明IF函数各个参数的作用,以及具体的使用过程。

(二)微课的制作

1.工具与软件

计算机、耳麦(附带话筒)、视频录像软件Camtasia Studio 7、PPT软件。

2.过程简述

(1)选题。

“IF函数”是Excel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用来制作微课,是一个较好的选择。教学资源分享,为学生解惑,为教师启发教学。

(2)教案编写。

微课虽然只有短短的数分钟,但其良好的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惑、解惑的作用,能调动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

(3)课件制作。

课件内容设计要有启发性和悬念性,必须带有反思。

(4)教学实施与拍摄。

有了微课程的设计内容,接下来的就是录制。录制背景简洁,声音大小合理。要注意突出的地方镜头要有推拉,这样效果才会明显。

(5)后期制作。

录制好的视频,可以剪辑、整合、修饰、包装等,形成完整的微课程。

(三)微课的应用

在网络Web 2.0时代,随着信息与通讯技术快速发展,与当前广泛应用的众多社会性工具软件(如博客、微博、Facebook、Youku、Tudou等)一样,微课也将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我们可以通过微课让学生掌握IF相关的函数,如sumif、countif等函数。另外,对于接受能力稍差的学生来说,要快速熟练掌握IF相关函数的使用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根据学生的要求,把微课程视频和相关配套资料放在了实训室的服务器共享目录中,供学生下载学习使用,设置相关的练习,进行查缺补漏、强化巩固知识,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四、总结和展望

当前,微课这种数字化教学资源创新方式正处于初级探索阶段,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设计和开发的微课程既要适合学生学习的类型,又能供教师观察、观摩和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这就要求教师能深刻理解教学的重点、难点,充分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与需求,重组教学内容,熟练运用各种教学工具与技巧,制作精良的微课。笔者在接下来的时间会进行教育实践,进一步完善微课程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微课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微课 Java语言 课程教学

1.引言

微课是一种短小精悍的课程,首先它符合课程的特征,即是一种教学科目,具备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是一种学习经验或体验。微课和一般的学科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的主要区别是时长很短,基本控制在5分钟至15分钟,集中说明一个教学问题,其特点是泛在性、可视化、关联性。微课得益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当超文本、海量的数据在网络上出现后,微课以其数字化资源为主要特征的形式发展起来。

微课不是在中国首次出现的教学形式,张一川、钱扬义[1]论述了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进展,早在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胡安学院的戴维彭罗斯就正式提出了微课的概念。杨明[2]就高职教育阶段实施微课开发进行了大讨论,分别从利用微课做好教学研究、实践教学与社会服务、学生课内与课外的活动等三个方面详细论述高职教育中融入微课技术的建议。

2.微课的设计

要搞好微课的设计,必须掌握以下几个基本原则:课程结构具备独立性、课程设计具备模块化和知识内容具备微型化。

课程结构具备独立性是指微课以独立的结构出现,尽管微课之间是存在松散耦合的关系,但是单个微课有完整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内容。

课程设计模块化是指将一门课程设计成微课的时候,由于时间限制,因此需要将课程首先进行有机的分割,成为彼此之间有互相关联的模块,然后根据模块的内容制作微课。

知识内容具备微型化是指微课所传授的内容不是长篇大论,而是将一门课程的知识点根据知识结构碎片化,使之成为微型的知识模块。

微课的设计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针对核心概念,清晰地说明主题。同时应该有丰富的教学策略,利用足够的教学资源,提供不同层次的练习,帮助学习者完成集中而又完整的知识总结。在学习评价阶段,要提供离线或在线的习题,健全信息反馈系统,让学习者在第一时间得到有价值的反馈。

3.Java语言的微课设计

《Java语言程序设计》是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专业核心课程,由于该课程本身原理性强、知识点丰富,而高职阶段又要求突出学生对程序的编写与调试能力,因此为了更好地教学,本课程组将该课程的重点与难点以微课的形式,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巩固学习。

微课的设计有一个流程,从知识萃取到教学设计再到媒体设计。在实施微课设计的时候,要遵循如下的流程。

首先是知识的萃取,先将该课程形成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创设出四个学习情境,将每一个学习情境转化为若干个项目。由于项目彼此之间存在前后的关联性,因此根据项目设计的微课就有关联性。例如在基本编程思想确立的学习情境中,学生基本信息系统项目中出现了Java的基本语法,主要是不同数值类型的介绍及变量与常量的应用。这里,变量与常量就是教学难点,很多学生知道变量是一种可变的数值定义形式,而常量却是不能产生变化的数值定义形式,但是应用起来却很困难。

我们进行了变量与常量的微课设计,微课的名字很重要,要吸引学生观看。我们取名为“认识变量与常量的区别”,为什么不提定义和应用呢?主要是学生会感觉到定义和应用已经是他们知道的内容,他们现在比较关心的是两者的区别。

教学设计我们以1+1+1的形式,即引入一个案例,灌输一个知识,说明一个问题。我们引入的案例是在房子里放入两个盒子。房子代表的是计算机内存,盒子代表的是内存的一部分空间。当盒子没有加锁的时候,那么盒子里的东西是可以更换的,只要东西存放进盒子。这样的盒子就是变量,而里面存放的东西就是变量的值。如果盒子是加锁之后放进房间的,那么盒子里的东西就不能更换,原来是什么,现在还是什么。这样的盒子类似于常量,一旦被定义了,那么常量的值就不能产生变化。

接着我们会让学生上机操作,定义和初始化变量与常量,变量的值在定义结束后还能重新赋值,所以是一种可变的状态,但是常量一旦初始化后就不能重新被赋值,一旦再次赋值,编译器就直接报错。

学生通过盒子的形式,牢牢记住了常量与变量的区别,上机的过程无非就是学会如何定义常量和变量。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对本来很难的内容就记在心里了,以后再碰到这样的问题,迎刃而解。

微课的制作我们采用了录屏软件,由于盒子放进房间的状态,我们设计的Flas,并提示回答信息,两个盒子中哪个盒子的存放的东西可以产生变化。通过简单动画演示,学生根据自身的社会经验,非常清楚地认识到加锁的盒子与不加锁的盒子的区别,进而思维迁移到常量与变量。

微课设计的关键在于脚本的制作,所谓脚本是定义知识的演变与连贯,一个好的脚本往往能决定微课的成功与否。我们将整个微课场景做成脚本,包括解说词与字幕,并反复推敲与琢磨。在录制视频的时候,根据脚本设置的内容,录制一段段录像或者动画。

4.结语

微课是一种以引导的方式进行教学的特殊教育形式,依托网络的发展与信息的膨胀,在传统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地引入微课,对现阶段的高职教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有效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张一川,钱扬义.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进展[J].远程教育杂志,2013(6):26-33.

微课设计范文第4篇

MOOCs兴起于2007年和2008年的两个项目。一个是2007年美国犹他大学教授DavidWiley在Wiki上开设的一门开放课程,这门课程的资源可以让世界各地的用户进行分享,这个项目成为MOOCs发展的起点,同时该项目也是MOOCs课程模式发展的思想基础;另一个是2008年初,加拿大里贾纳大学(UniversityofRegina)教授AlecCouros开设了“社会媒体与开放教育”网络课程,这门网络课程邀请全世界许多相关的教育教学专家共同参与教学工作,该项目是MOOCs课程模式发展的技术基础。2008年9月,加拿大教授GeorgeSiemens和StephenDownes使用了这个专有名词,开设了第一门在线网络课程———“联结主义与联结知识”,这是一门真正的MOOCs课程。从2008年至今,短短几年时间,全世界范围内,MOOCs的注册用户已达到数百万,众多的大学和专家教授参与到MOOCs课程的实践活动中来。MOOCs的三大平台“Coursera,edX和Udaeity”自2012年已获得了数千万资金支持,目前已推出了数百门课程。在发展进程中MOOCs的xMOOCs已经有全球著名高校参与了相关课程建设,该类课程的教学理念是遵从于行为主义理论的教学方式;课程结构是传统课堂教学的课程结构与流程;教学理念是重视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及时反馈学习过程的问题;师生关系是传统的师生关系;主要流程有课前注册、公告课程基本情况和开始时间,教学视频、课后作业、课件资源;作业评价(在线自动测评、自我评价、学习者互评);课后讨论(网络讨论和线下见面会)。[2]MOOCs实现了学习方式及学习方法的突破与创新,作为开放教育资源的一种全新呈现形式,高效地推动了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全球共享,为全球的学习者提供了新的学习体验。近几年来,综观以MOOCs资源应用为主的发达国家开放教育的发展进程,联系当前我国开放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实际情况,MOOCs微课程模式开发与传播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二、MOOCs课程对我国微课程设计的启示

(一)微课程的设计原则

1.课程内容适度分解

微课程中每一小节课的时间是6至8分钟,是以某个知识点为中心进行设计。MOOC环境下微课程具有时间短、内容微、便捷学习的特点。由于具有以上特点,在微课程设计过程中,不可以将教学内容机械性地进行绝对划分,不可以一味强调微型而忽略了微课程教学内容上的整体和连续性的统一。所以,课程在教学设计方面的分解适度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依据微课程教学内容设计,重点关注课程特点、课程性质、学习者能力及需求、教学内容、学习者潜在学习方式等诸多方面来统筹考虑。

2.以学习者为中心

MOOC环境中学习者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学习进程的安排,以学习者为中心,这些体现了学习者的高度自主性。为了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进行更加有效和深入的学习,课程设计中务必突出学习者自主学习的主体性。可重点考虑并挖掘课程学习者的已有知识基础,学习者的实用需求,同时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端正学习者的自身学习动机。课程教学设计要全方位地考虑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学习习惯,充分调动学习者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学习者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具体来讲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学习者使用的各种终端设备能够运行MOOC课程平台环境;在对微课程视频设计中要注意最大可能地降低学习者对外部认知的负荷;学习支持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对于学习者,可以提供哪些资源视频、同时要强化学习活动和学习评价的整体设计。

3.强化网络工具应用性

在MOOC环境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进行组班教学,由于该种课程学习同时具有开放性和学习者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学习者在学习微课程视频的同时,可以通过网络工具进行交流和讨论,从而可以与其他学习者和任课教师进行网络沟通。因此在设计微课程时,应该进行网络工具构建的强化工作,可设计出学习者进行高效交流和利于学习者进行质疑、答疑的课程模块,提供出多种网络工具给学习者充分交流和共享知识的机会,这样可以达到让学习者在强化已有知识、建立新的知识链接的基础之上,开展学习活动。

4.学习资源建设多样

在MOOC环境下,学习者对于微课程的学习是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在任何地点和任何时间学习者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学习终端进行课程学习。因此微课程所提供出的教学资源应该是多元性的。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进行有选择地学习,为了使学习者有足够的选择空间,在课程设计时,需要进行多样性的学习资源的建设。可以充分考虑以微课程的学习内容为基础,设计课程视频、学习评价和学习互动,都应该以此为基础进行相关的资源建设。

5.学习支持服务内嵌

在远程教育教学中,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重要体现的是学习支持服务。同时在MOOC环境中,学习者的学习类型及其数量是多种多样的,为了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做好学习支持服务,学习支持服务在微课程设计中的内嵌是十分必要的。在MOOC环境中,微课程教学视频、微课程学习活动、微课程学习评价这三个方面都应该内嵌入各类学习支持服务。同时,在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方面:该类支持服务要为学习者提供专业技能指导,激励学习者之间进行相互的支持,从而达到有效帮助学习者构建出符合自身学习需求的学习网络。

(二)微课程设计中应当把握的几个问题

1.优化微课程视频设计

视频往往是传统网络课程中最常用的学习资源,现有传统网络课程视频中仅仅是将教师在现实课堂的情景录制下来然后进行上传,由于这种视频并未以在线学习者为主体进行设计,因此会造成在线学习者积极性不高,学习不能持续进行等消极现象。而在MOOC环境下微课程中,微课程学习视频充分考虑到学习者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的认知,总的来说,微课程视频设计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把握视频时间及教学方法。一是视频时间需满足用户移动性的需求,能够有助于保持学习者的内部学习动机;二是课程主讲者将课程内容尽量细化,一个微课程视频只解决一个问题,并且在大部分视频中,课程主讲者以一个问题开场,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并且在视频播放的过程中,学习者的注意力不会分散。传统网络课程中的视频资源往往只有讲授法,在MOOC环境下的微课程视频中,课程主讲教师会运用非常多的教学策略,如问题引领、案例讲解、情境访谈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2)重视教学媒体及学习评价。微课程视频制作主要采用电子白板录屏的方法,但主讲教师在录制视频的过程中也会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教学策略的运用,在视频中使用相应的媒体表现形式。微课程中学习评价主要包括穿插在微课程视频中的课堂练习和课堂学习之后的课后作业。学习者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视频课程内容与课堂联系是无缝连接在一起的,看完一段微课程视频,可完成一个练习。例如在课程设计时,课堂练习设有若干题目,当这节课程学习完成后,则可完成这节课的家庭作业,当家庭作业截止时间后,课程主讲者会答案,并且会针对问题进行讨论。(3)开展教学互动及学习共享。微课程中的学习活动主要体现在学习者与教师之间,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互动。例如,在案例课程中,主要由课程论坛和社会化网络工具完成。其中,课程论坛是独立存在的,学习者可以在这里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得到同伴或教师的回复,可以很方便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而随着Web2.0技术的发展,社会网络工具出现在微课程中的每个页面中,学习者可以通过Facebook、Twitter和Google+将课程共享给他人。

2.强化游戏化学习理念

游戏化学习理念是符合学习规律的教学理念设计,教学视频采用从易到难的进阶方式整合知识点。学习者需要完成网络课程中所安排设计的各类过关测试来复习已经学习的专业知识。在这类阶段测试中,学习者必须逐关通过,每一个测试要到达预设的分值。例如设定预设的分值为“十分”,在预设程序的安排下,学习者方可进入到下一个阶段的学习之中,类似于游戏中的闯关模式。这种教学策略可以概括为“十分前进式”策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改善在已有传统教学环节中对学习者评价的诸多弊端。学习者在知识的获取上可以做到没有遗漏,通过微课程能够全方位地对知识进行学习。[3]可为学生授予在线明星和赠与“分值点”,通过这些激励学生积极学习。在线明星章和“分值点”的设计目的可以激励那些帮助其他同学学习或者掌握了一定程度知识的学生。与此同时,在微课程的设计中应该重视虚拟动画形象的应用。当学习者学习开始时,学习平台都会随机为其配置一个虚拟的动画形象,每位学习者拥有的这个形象的辨识度较高。伴随着学习者学习进程的推进,学习平台赋予的这个虚拟的卡通形象会愈发的丰满,就犹如一个刚刚发芽的小苗,在阳关雨露的滋润下正在茁壮成长,最后长成一个参天大树。这类虚拟动画拥有辨识力的颜色和各类心灵感应的显示。因此MOOC环境中微课程通过这种游戏化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习者获取更多的学习经历,同时增加学习者的学习乐趣。

3.加强新技术手段的应用

微课设计范文第5篇

1.1微课

微课称为短期课程或者单元课程,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际,其核心是列出课堂教学过程中传递的核心概念,以教学视频为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环节,强调视频的类型是在线网络课程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所需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以视频为主要载体的学习微资源。微课的特点:视频教学的时间较短,教学内容相比与传统的课堂来说较少,微课的主题突出,内容具体,微课的制作方法非常的简单,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微课的问题精确,主题突出,根据小学生学习的特点及认知规律,更加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的时长一般是5-8分钟。一个微课就是一个小小的主题,只需要会制作简单的PPT以及录制软件,里面包含着所有的教学环节,却能以此制作出有自己教学特色。

1.2翻转课堂与微课的关系

翻转课堂最早起源于19世纪初期,翻转课堂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突出的以课前、课中为分解,把过去教师上课知识传递的部分迁移到课前,即课前学生观看教师讲解视频,让学生在课外预习,预习完回到课堂研讨,课中包括快速少量的测评、解决问题,不懂的问题首先由小组内学生帮助,促进学习、情况简述和反馈,对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教师讲解。翻转课堂的重构了学习的流程。实际教学中,微课作为翻转课堂的核心,课堂上要求学生完成作业和协作探究,直接决定了课前知识传递效果,影响教学活动的设计,通过互动交流来解决学习的困难。从而影响最后的教学效果。

1.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而微课所选择的内容,强调学习者主动发现知识,是在现实生活和真实的情景中产生,是学生在网上主动的收集学习资源,有利于学习者的学习,通过个体与之交互作用而内化认知结构。通过微课的学习,自主进行学习,小学生可以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小学数学微课的教学设计

在微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正确选择微课教学的内容,在内容上我们需要将其进行分割;实现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相互沟通,以一个问题为主线,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问题的设置一定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互动性问题应该从实际生活中出发,微课的时间应较短,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设计互动性问题的时候一定难度事宜,问题的设计要注重层次性以及递进性,问题应当具有一定的启发性,由浅入深的引导学生对知识的认识。还可以在设计微课过程中添加些互动性的措施,如微课带有教师头像的视频,添加背景音乐,以及把握语言和字幕的节奏。设计网络交流平台,可以内嵌在前测、后测、测试反馈中,学生也可以互相监督和交流;微课的教学设计遵循精细化原则,先要确定教学目标是什么,然后分成概要过程和细化等级过程,在微课程的设计过程中,使教学的过程能够层层递进,可以根据课程内容需要,选取出来基本的概念和法则,适当加入与知识有关的图片和动画等,不断的一步步加深对知识的提升,以此来增加课程的吸引力。微课的教学设计步骤:必须弄清楚课本中有价值的内容,要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要从生活中常常碰到的问题入手;要讲述性比较强的知识点,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将学生作业中的易错点制作成微课;确定需要围绕数学的核心概念,采取以学生学习为主的自学形式,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进行相应的素材选择。

3小学数学微课的个案设计

小学数学圆的学习属于重点。本课采取的是基于情境学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习圆、圆心、半径和直径等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圆内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录制课件:录屏软件+PPT式。微课制作:步骤一:情境导入(3分钟)。步骤二:分发前测任务单,明确教学任务,正确使用圆规画圆的步骤问题。步骤三:观看《圆的认识》微课视频。让学生将疑问及时的记录下来。步骤四:课堂答疑(7分钟)。让小组成员进行相互讨论。步骤五:教师讲解与总结(3分钟)。教师将各组都不会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并询问学生是否都已经理解。最后是教学效果评价。学生们兴致活跃,课堂氛围很好。需要强调的是,在设计中教师应提高自身的能力,应当关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制定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全面的表现出一个学生的现有水平。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技能的培养,让学生自己动脑。另一方面,学校应加大硬件设施的投资力度,提供更有效的微课制作工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满足教师与学生进行及时的交流和沟通的条件。

作者:尹丽峰 单位:长春市宽城区浙江路小学

参考文献:

[1]Shieh,D.Theselecturesaregonein60seconds[J].ChronicleofHigherEducation,2009(55).

[2]吴秉健.国外微课资源开发和应用案例剖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04).

[3]Tan,S.C.,&Wong,A.F.L.Teachingandlearningwithtechnology-AnAsia-Pacificperspective[M].Singapore:PearsPrentice-Hall,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