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竞争力要素

企业竞争力要素

企业竞争力要素

企业竞争力要素范文第1篇

研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路径,首先应分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企业作为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生产或服务满足社会需要的盈利性经济组织。其从事各类经济活动的前提是首先要占有一定的资源。资源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企业在市场上的生命力如何,则取决于企业对所占有资源的配置和利用能力;同时,企业作为一个组织,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关系,是在一定制度下建立起来,并在一定制度下生存和发展的,制度决定了企业所具备的能力。因此,企业所占有的资源、配置资源的能力和保证企业运行的制度体系,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三大要素。

1.资源。

资源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所谓资源,就是可以被人们利用来创造社会财富的一切有形和无形的客观存在。企业资源的外延很广,按照物质属性来分,包括物质性资源、非物质性资源。物质性资源包括土地、厂房等不动产,生产设备、运输工具等固定资产,原材料产品、流动资金等流动资产。非物质性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信息、商誉、品牌、专利、技术秘密、商标、积累的学识和经验等,也包括良好的上下游关系、分销渠道等。

2.能力。

能力是某个社会主体(组织或个人)对客观世界可发挥的作用力。能力划分为个人能力和组织(企业)能力。个人能力依附在各个生命有机体上,企业内部各类人员都相应地拥有与其岗位相对应的能力。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言,个人能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企业作为一个组织的整体能力。作为企业整体的能力,虽然要依附在个体之上,但与个体能力是有区别的。一方面,企业能力的基础是企业所控制的资源,这些资源不是单一个体所能支配的;另一方面,企业能力是分工协作的产物,个人能力通过分工协作才成为企业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任何个人的能力离开了分工协作关系,就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在一个企业中,个人能力是企业能力的基础和组成部分,但企业能力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能力。企业整体能力包括技术创新能力、生产制造能力、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等。

3.制度。

制度的本质是指人与人之间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在一定历史阶段,人与人之间结成的社会关系是复杂多样的,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文化关系、宗教关系、家庭婚姻关系等等,与此相应地就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宗教制度、国家制度、宗法制度、家庭婚姻制度等。“制度”这一概念具有以下内涵:①习俗是制度的重要形式之一,可以表现为没有约束力的惯例,也可以表现为有约束力的道德准则,它是在特定的文化模式和社会过程逐步形成的,具有“路径依赖”的特征;②规则是制度的另一核心内容,具有强制性或约束性,并主要由法律法规、组织安排和政策来表现;③制度是和集体行为联系在一起的,要使集体行为有效率,其制度设计就必须达到最大程度的共识,即它被社会中众多人所接受或遵守;④制度的竞争力,即约束与激励相配比,学习和创新相兼容,这是一种自生的制度优势,具有不可模仿的特征,有的制度可以以条文明确化,容易辨识,而有的制度,特别是习俗、文化等制度性的东西是在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难于辨识。

二、如何提高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

1.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和变革。

企业技术创新和变革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也是企业长盛不衰的法宝。在同质化现象大肆蔓延的时代,创新是品牌竞争制胜的关键,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灵魂。因此,企业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必须坚持创新理念,强化企业个性,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中的创新性。

(1)创新企业核心技术。

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应加强产品的调查,了解用户的结构分布和辐射面积,以及各类用户对产品的要求,研究不同用户的需求差异,积极引进新技术,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新方法。同时,加强对用户进行跟踪,分析其潜在需求和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来激发创新构思,培养企业创造力。

(2)创新企业服务体系。

企业要在企业形象、产品设计、产品推广、展览展销、品牌打造和售后服务等经营运作中,结合企业的特点及企业所处的环境,深入企业文化的内涵,发掘创新支撑点,找到最具影响力的竞争优势,从而倡导创新意识.运用创新思维,精通创新之道,敢于创新竞争,建设和发展具有自身特点的服务体系,大大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创新企业管理模式。

企业的组织能力是企业推行内部管理战略和外部交易战略的结果。符合时代特色的创新管理模式才能让企业的每个业务环节、每个有自己价值追求的员工都成为一个发动机而不是齿轮。因此,企业必须创新管理模式,运用各种组织管理能力使自己所领导的组织同外部环境,以及组织中的各个部分的人员协同一致,相互配合,高效率地实现企业的目标。

2.建立企业绩效考核制度,激发员工的源动力。

企业文化的内涵带有很强的精神性和理想性的激励作用,在其作用力下,能促进企业产生一种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面貌。企业文化的激励方式和内容众多,其中绩效考核制度是效果最为显著的一种。它能有效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进取心,拓展其工作思维,为企业不断注入新的活力,是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中拓展性的关键。

(1)细化部门各项配套制度。

管理人员要量化每一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细化每一工作岗位的主要责任。并完善各项配套制度,将工作中具体的操作程序和内涵详细规定。明确各岗位之间、各部门之间的工作流程、工作权限,以确保环环相扣,使之形成一整套监督措施和管理办法,相互配套,相互促进,共同发挥作用。

(2)建立高效的绩效考核系统。

绩效考核是对承担生产经营过程及结果的各级岗位人员完成指定任务的工作实绩和工作效果做出的价值判断。建立高效的绩效考核系统,能够使部门每一位员工有明确的制度执行目标、流程和标准。通过公平、公开的考核机制能够使每一位员工的每一点成绩、每一分努力和付出得到承认和回报,使员工既有压力又有动力,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3)严格执行责任追究。

在执行制度过程中,对制度执行不力者要进行责任倒查,确保责任追究落实到每一层次,每一职级,每一岗位,调动全体员工的内在积极性,增强凝聚力、向心力,使企业形成良好的组织氛围和自律自激机制,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增加企业以人为本的理念。

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吸收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企业是一个鲜活的有机体,既有各种硬件构成的躯体,又有一套精神理念软件组成的灵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科学技术是以人为载体的。企业要想发展,必须以人为本,不能只是把以人为本的理念停留在口号上,要从企业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到人才在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

(1)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人才观。

把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价值理念,在建立健全用人机制,完善用人标准和不断优化人才结构的基础上,关心关注员工的成长,为员工提供发展机会,让员工分享企业的发展成果,这样就给予了员工做事的动力。人人都会有进取之心,而作为企业的领导者,要给予员工这样的机会,也唯有这样,才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2)注重培养团队意识和发挥企业带头人的作用。

团队协作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企业要培养员工的团队意识,让其以集体为荣,增强团结合作意识,共同为企业发展做贡献。企业要带领团队和员工共同成长,企业领导者须率先垂范,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为员工成才起表率作用。

(3)加强培训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将企业管理与人力资源工作紧密结合,在不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各类人才专业能力与水平的同时,通过理想信念的熏陶和价值观引导,培养员工拼搏奉献,勇于创新的精神,增强员工道德规范意识,提高员工职业素养。另外还要创造“终生学习”的氛围。热爱学习、不断学习是一切事物进化发展的前提,只要是有利于个人提高和发展的,我们尽可能的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

(4)鼓励争先创优,激发员工潜能。

通过表彰先进,奖励贡献以及开展劳动竞赛、技能比武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开发员工的潜在能力,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大力营造人人能成长、人人想成长的浓厚氛围,努力开创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

企业以人为本的宗旨是抓住人、用活人,培养人,开发人。因此,企业应在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指导下,针对人的需求进行管理,在实行有效的人力资源战略的同时,塑造以人为本的健康的企业文化,这样才能不断提高竞争能力,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培育企业精神,鼓舞企业的进取心。

企业精神是一个企业积极向上的群体意识的体现,决定着—个企业的品格和风貌,决定着企业员工对企业存在意义、社会使命、发展方向和目标的认定。培育企业精神,鼓舞企业的进取心是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中学习性的关键。

(1)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良好的企业形象是公司保持活力的外在动力,是公司广大员工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的价值追求。新时期,企业应精心塑造“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形象,发挥其号召作用,形成具有鼓舞特色的价值追求和意志坚守,使广大员工提高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进取心理。

(2)培养员工的进取精神。

竞争的环境成就具有竞争意识的企业,造就具有进取精神的员工,企业的进取需要以员工的进取精神为基础。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重视员工素质的提升,激发员工的学习力,充分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和热情,并在此基础上发挥强大的凝聚力,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结论

经济全球化加剧了竞争的国际化。国内外专家学者曾断言:“未来的市场竞争,将是核心竞争力的竞争!”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我国企业顺利与国际接轨的必然选择,是在国际竞争中克敌制胜、不断壮大的必然选择,是战略上的必然选择。国内的很多有识之士也强调:“新世纪新环境下中国企业的竞争,已不再是省优、部优、国优层面上的竞争,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竞争。没有核心竞争力就不可能有国际竞争力,没有国际竞争力,就无法迎接经济全球化和WTO各项规则的挑战。因此,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新世纪企业竞争具有革命性意义和战略意义的重要内容”。

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企业皇冠上的明珠”,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它能给产品和服务增加价值,使企业超越竞争对手而在竞争中胜出。资源、能力和制度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围绕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企业可以从内、外两条途径来构建核心竞争力。从内部培育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途径,其主要切入点包括企业制度、发展战略、核心技术、核心产品、组织和管理能力等;从外部获取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企业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内、外部路径及各要素既相对独立又相互紧密联系,互为支撑。

企业竞争力要素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市场经济,大浪淘沙。企业经营的环境日益复杂,市场竞争更是日趋激烈,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成为企业最关注的问题,内部控制制度则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保证,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锐器。

内部控制是由单位治理层、管理者及其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单位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单位实现发展战略。要确保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从总体上透视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就要充分了解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从内部控制构成要素入手,分析企业在内部控制中存在的缺陷和薄弱环节,才能及时控制和提早预防各种错误和弊端,有效的实施无疑会促使企业生产管理登上一个新台阶。

内部控制要素涉及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内部监督五大方面,这五大要素贯穿企业管理的整个流程,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现在国内大型国有企事业单位大多都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框架体系也基于完善,内部管理可以说是有章可循。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未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对内部控制存在许多误解,甚至概念模糊,治理结构先天不足,再加上内部控制固有的局限性,使企业内部控制薄弱,经济业务随意性大,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如单位管理层对财务会计管理重视不够,监管不力;没有严格遵循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造成混岗现象;未对业务风险进行正确评估,且应对风险措施乏力等,使得管理力度减弱,管理效应弱化,从而造成企业竞争力降低。内部控制构成要素这个框架只有搭建稳固,才能有效地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一、内部控制要素的基本框架

1、内部环境。内部环境规定单位的纪律与架构,影响经营管理目标的制定,塑造单位文化并影响员工的控制意识,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内部环境主要包括治理结构、组织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企业文化、人力资源政策、内部审计机制、反舞弊机制等内容。一般而言,最高管理层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态度、理念、观点等在塑造良好的内部环境中发挥关键作用。

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单位及时识别、科学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和内容。风险评估主要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风险表现为各种潜在事项和因素,只有全面了解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才能正确评估、识别、管理与防范。

3、控制措施。控制措施是指单位管理层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方式和载体。常见的控制措施有: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运营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信息技术控制等。在业务流程中,要明确岗位责任以及清晰的业务流程。

4、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单位及时、准确收集、传递与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各种信息,并使这些信息以适当的方式在企业有关层级之间进行及时传递、有效沟通和正确应用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信息与沟通主要包括信息的收集机制及在企业内部和与企业外部有关方面的沟通机制等,是对业务流程的正确反映、计量、披露与传递。防止在控制中出现信息不对称现象。

5、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单位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对于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及时加以改进,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监督检查主要包括对建立并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整体情况进行持续性监督检查,对内部控制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些方面进行专项监督检查,以及提交相应的检查报告、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等。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是内部控制监督检查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这五个基本要素,涵盖了“人、财、物及组织”等各方面的内容,抓好内部控制要素对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健全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

1、控制环境薄弱。任何企业的控制活动都存在于一定的控制环境之中,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遵循和执行。而单位负责人和管理层在塑造良好的环境发挥关键作用;然而,有些企业没有履行好对领导的监管职责,没能及时掌握经营管理中的重大信息,在公司组织结构设计上存在薄弱环节,内部责任分配不当,也缺乏对权力的监督,缺少相应的反舞弊机制,导致经营管理的许多漏洞和控制环境的失衡。

2、风险评估不到位。风险评估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率和效果的关键。从我国企业现状来看,其风险意识并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企业管理层人员的思想中缺乏风险概念,对风险缺乏正确的评估,在市场发展态势中风险应对措施乏力,抗风险能力不高。

3、监督力度不强。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切实执行且执行的效果良好,内部控制能够随时适应新情况等,内部控制必须被监督,且单位负责人必须带头执行。目前,我国有些企业虽然有内部控制,但只是形式、花架子,没有人认真地去考核检查执行的效果。财务监控也存在局限,使许多方面缺乏监控的力度,造成一种表象,使监控失去了意义。

4、责任分工不明确。一个良好的信息系统应能确保组织中的每个人都能清楚地知道其所承担的特定职务。在我国,有些企业中往往存在着一些谁都可以管谁都可以不管的“自由”区域,这可以从一些事务处理的“踢皮球”现象看出。然而,出问题的往往是这些区域,出了问题以后常常是互相推卸责任,互相指责,最终不了了之,没法追究责任。还有不相容职务混岗的现象尚存,很容易滋生出舞弊。

5、信息沟通不畅通。有些企业内部没有建立、形成一个畅通的信息收集、报告和反馈机制。各部门之间缺乏默契,没有良好的沟通,贻误了许多信息在经营管理中掌握的及时性,从而导致问题的搁置,而耽误妥善解决的时机。

从内部控制构成要素的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缺陷,就可以对症下药,从我们的薄弱环节着手,强化内部控制要素,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议

1、构建良好的控制环境。要想有一个稳定的控制环境,必须要有一套科学的运作模式。要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应注意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包括经营管理的理念、方式和风格、组织机构、授权和分配责任的方法、管理控制方法、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和实务、外部环境的影响等。只有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才能保证制度的真正落实,才能真正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2、加强企业内部牵制制度。内部牵制是由其他部门或人员参与,并且与之衔接的部门能自动地对前面已完成工作进行正确性检查。这种制约包括上、下级之间的互相制约、相关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在内部牵制中,必须采取工作轮换制,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牵制效果。

3、加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从企业的角度或从企业财务管理的角度来说,更应关注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因为它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和企业财产的安全有重要的直接的影响。建立科学、严密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安全、有效的财务管理的基础。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主要抓好关键人、把握关键部位、管好关键物件、控制关键工作岗位等。

4、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切实加强企业对内控的认识。企业的一些管理人员认为,内部审计受本部门、本单位直接领导,它的结果只作为改进经营管理的参考,对社会公众不起鉴证作用,因此对其并不十分重视,这一观念应立即更新,并切实加强考核、监督、制约机制,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真正发挥内审人员的作用,监督和保护企业的资产、财产安全,监督企业朝着合理、合法的良性方向发展。

5、重视对单位负责人内部控制的宣传。单位负责人对内部控制的自觉意识和行为很关键。从理论上讲,内部控制本身也有局限性,其中主要是单位负责人控制的随意性或相互串通、搞内部人控制。因此,加强对单位负责人的内部控制宣传、提高他们自觉执行内部控制的意识,显得格外重要。《会计法》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负有执行《会计法》的法律责任。今后,在制定控制有关规定时同样要明确单位负责人应负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全员真正承担相应职责并发挥积极作用,从而推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热电总厂)

主要参考文献:

[1]吴水澎等.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J].会计研究,2000.5.

企业竞争力要素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企业集团 财务核心竞争力 财务风险控制

一、财务核心竞争力基本理论

财务核心竞争力是源于公司核心竞争力而提出的一个概念,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国外学者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对公司核心竞争力进行研究,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观点,但对财务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却极少。国内学者从2000年以后,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财务核心能力”进行阐述,通过对财务核心能力和财务核心竞争力文献研究得出,财务核心竞争力包含于财务核心能力,是企业实施财务战略的必然选择。研究过程中发现,构建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没有提及风险管控机制,这对于构建财务核心竞争力来说,就缺少一块重要的理论基石。

2005年以后,学者对财务核心竞争力的研究逐渐增多,结合王艳辉(2005)、杨敏(2008)、孟从敏(2009)、李洪涛(2012)的观点,认为财务核心竞争力是指在对企业内外理财环境分析基础上,以实现财务战略为目标、获得竞争优势为动因,立足于企业基本财务能力建设,以财务人才培养、财务流程创新、财务风险控制为内核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具有价值性、异质性、排他性的财务竞争体系。

对于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包含的要素,笔者认为除了包括财务资源、财务能力、财务战略以外,还应包括财务创新和财务风险管控两个方面。构建财务核心竞争力要素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可以看出,财务资源整合和财务执行能力构成财务核心竞争力的基础,财务风险管控能力和财务创新能力成为企业实现财务核心竞争力的两翼,而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实现企业财务战略目标服务的。

二、基于财务核心竞争力要素构建财务风险控制体系

基于财务核心竞争力构建企业集团财务风险控制体系,是对以往内部控制理论为基础建立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创新,对于企业有效整合财务资源、提高财务执行能力、增强财务创新能力、很好地解决企业内部的财务问题有着重大的实践意义。

(一)基于财务核心竞争力要素构建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必要性

以往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构建,基本以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作为切入点,按照筹资、投资、营运资金及分配四个理财活动展开,强调内部审计和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构建。这种传统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只考虑到企业内部风险控制体系构建,而随着企业集团发展壮大,企业越来越重视外部不确定性风险对企业财务造成的影响,特别是竞争对手给企业带来的现实和潜在的威胁,因此,有必要站在更宏观的财务管理层面,基于价值创造、不可模仿性、排他性、异质性的财务核心竞争力来重构企业集团财务风险控制体系,这是经济发展和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二)基于财务核心竞争力要素构建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原则

1.基于目标管理原则。财务战略目标的实现是财务核心竞争力的追求,它是一切财务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指导一切财务工作的行动指南。在企业集团财务风险控制体系构建过程中,必须始终贯彻目标管理原则,不能偏离财务战略目标。为实现企业财务战略目标必须建立适应现代化管理需要的财务管理模式,合理分配责、权、利,在此基础上将财务战略目标和与之相对应的财务风险控制进行层层分解,具体落实到每个负责人,这样就可在保证每个层级实现财务战略目标的同时将财务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2.强化财务资源整合能力原则。张倩(2008)将财务资源分为财务软资源和财务硬资源,包括:财务文化、财务规章、财务信息化水平及财务人力资本、电子装备、办公设施等,他认为财务资源是企业可以拥有、控制或可以利用的所有资源。蔡旺清(2012)认为企业资源不仅包括内部资源还包括外部资源,并强调对企业内外财务资源各种要素进行整合,使之协调配置。如上页图所示,财务资源整合能力是财务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之一,并受到财务风险管控能力的影响。笔者认为企业在资源整合过程中应加强财务风险控制,特别是对外部资源的预测、加工及整理过程更要重视对风险的控制。企业只有增强财务风险控制能力,才能有效地培育企业财务运作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从而提高财务资源整合能力。

3.完善财务执行能力原则。杨敏(2008)认为财务执行能力包括领导的以身作则、责权利的分配及规章制度的遵守。笔者将财务协调治理能力、财务信息加工处理能力、财务风险控制及预警能力及对企业财务报表分析能力也纳入到财务执行能力范畴之中。如上页图所示,财务执行能力是财务核心竞争力的另一基础,财务风险管控能力通过财务核心竞争力间接影响财务执行能力。良好的财务执行能力体现财务决策正确性的同时,还必须为财务决策提供决策支持数据,这种包含着风险控制与危机预警功能的财务执行能力是财务人员从长期实践工作经验中总结、凝练出来的,具有不可模仿性、价值创造性、风险管控性特点,要求执行财务工作的人员具有较高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和控制经营的能力。

4.提高财务创新能力原则。财务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企业适应外部环境影响、提升企业价值、增强财务人员凝聚力和归属感的源动力。企业应从文化构建入手,打造财务文化价值观,通过创新文化意识促进财务流程再造,保证财务核算及时、准确前提下,尽量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财务风险管控能力和财务创新能力通过核心竞争力相互作用,因此财务创新能力不仅是整个财务流程每个环节的创新,还应包括财务风险控制方式、方法的创新,这要求企业必须不断完善风险控制体系,并实时增加新的财务风险控制手段。

(三)基于财务核心竞争力要素提升财务风险控制的能力

1.财务资源整合环节的财务风险控制。将财务制度体系建设、财务岗位的监督和制约、财产管理控制三个方面归入财务资源整合能力。(1)财务制度体系建设包括会计核算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成本费用管理制度、成本控制管理办法等。完备的财务制度体系,才能有效地规避财务风险,更好地发挥财务的核算、监督职能,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2)企业进行财务资源整合,岗位设立意味着责权利的具体分配,必须保证岗位之间能相互牵制、制约、监督,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实行,防止财务舞弊发生。(3)企业内部资源包括固定资产、存货、应收账款、现金等,应实行专项资产专人管理,并实行多岗位、多部门监督政策,保证资源整合的完整与安全,防止企业资源流失风险。

2.财务执行环节的财务风险控制。财务执行环节包括全面预算控制、财务分析控制和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构建三方面。(1)全面预算控制,通过编制全面预算加强对财务活动的事前和事中控制,并根据实际完成与预算之间的偏差,及时提出整改措施,以此保证财务战略目标的实现。(2)通过编制和分析财务报表,掌握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揭示和披露运营过程中的利弊得失,同时为预测未来年度的财务活动提供基础性财务数据。(3)财务预警系统构建,是基于财务核心竞争力进行财务风险控制的最直接体现,将企业采购、生产、经营、销售等管理纳入财务预警机制中,实现资源共享,提高风险预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财务创新环节的财务风险控制。财务创新作为一种文化体现在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创新意味着成本与效率、风险与效益,财务创新过程中必然伴随着某些相关者的利益损失,因此,要权衡风险与效益,以保证实现财务战略目标。例如创新绩效考评机制,就会控制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风险,经营者及员工行为受到约束,但却保证生产效率提高和企业战略目标实现。

4.财务战略目标实现过程中的财务风险控制。以财务资源整合能力和财务执行能力为基础、以财务风险管控能力为保证、以财务创新能力为动力构建的财务核心竞争力最终是为了实现财务战略目标,这四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构成财务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实现财务战略目标就是一个风险识别、计量、防范、控制、预警的过程,企业应采用先进的财务战略计划、制定及实施方法,保证战略目标实现的同时最大程度降低财务战略实施风险。

参考文献:

1.王艳辉,郭晓明.企业财务竞争力与财务核心竞争能力[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08):131-133。

2.蔡旺清,蔡旺.广州市中小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形成机理研究[J].经济与法,2012,(03):73-74

3.李洪涛.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浅析[J].财政监督,2012,(08):29-30.

4.邱德君,邱兆学.基于行为属性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1,(22):70-71.

作者简介:

企业竞争力要素范文第4篇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竞争优势

我国房地产业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产生了一大批的房地产企业,当今房地产业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房地产企业要生存与发展,必须拥有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主要讲企业成长理论、企业竞争理论,对企业战略管理之外的管理现象分析较少。在解释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源泉的同时,没有找到如何培育、开发、维护、扩张等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提升途径和措施,该研究的目的是为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提供借鉴。

一、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与内涵

(一)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所具各的一种或几种使其在为顾客提供价值过程中、长期领先于其他竞争对手的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是企业长时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企业独具的、支律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长时间内在竞争环境中能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1]。

(二)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核心竞争力结构包括:一是本身内部结构,各构成要素之问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的方式,称为核心竞争力的中间结构或平面结构。二是核心竞争力各构成要素内部结构,即各构成要素内部组成元紊之间以及构成要素元素之间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的方式,称为核心竞争力的深层结构或立体结构;三是核心竞争力本身与外界其他物质系统(如市场、竞争对手、产业壁垒等)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较大系统结构,称为核心竞争力的外部结构或外延结构[2-4]。

二、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

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复杂和多元的系统,包含多个层面。具休地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主要有:研究与开发能力、持续创新能力、生产制造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反应与应变能力、战略决策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5-6]。

1、研究与开发能力(R&D)

研究与开发(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简称R&D),它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等三项。由于核心竞争力的本质是一种市场化了的知识,研究与开发和核心竞争力在知识的增加与积景、用知识去应用而进行新的创造活动的共性使房地产企业研究与开发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首要的构成元素。

2、持续创新能力

创新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房地产企业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促进了企业生产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和改进,进而促进企业竞争力的增强和提高[7]。

3、生产制造能力

房地产企业生产制造能力是将技术和发明创造成果转化为产品或现实生产力的能力,只有将创新知识或技术成果生产转化为可行的工作方案或产品,提高效率和效益。房地产企业的生产制造能力在实际应用中表现为一些技巧和技能,综合各种技术、方法等综合起来系统化,形成新的方法、新的途径,达到更优的效果。

4、组织协调能力

房地产企业要有优势,必须始终保持生产、经营管理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协调、统一、高效,特别是在改革创新方案、新产品新工艺方案以及生产目标合成以后,要及时调动、组织企业所有资源进行有效、有序运作,这种组织协调能力涉及到企业的组织结构、企业战略目标、运行机制、企业文化等多个方面[8]。

5、反应与应变能力

房地产企业也必须具有反应环境变化和应付这种变化的能力,作为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核心竞争力,反应与应变能力自然成为其不可缺少的构成部分,在复杂多变的全球化环境下,在科技发展速度异乎寻常的状况下,不确定因素的不断增加,给组织带来了对市场反应“迟钝”即“落后”和“挨打”的价值经营理念。

6、战略决策能力

房地产企业战略决策是企业带有长远的全局性的谋划,企业要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对可能发生的重要事件、机会和威胁、优势和劣势及时作出灵活的反应,准确预测产业的动态变化趋势,才能把企业的核心技术转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

7、市场营销能力

市场营销是指企业在市场上的各项业务营销活动,主要包括产品组合、价格、促销活动、市场调研、广告选择与效果、渠道管理、营销队伍管理以及产品质量、形象、声誉和消费者对品牌忠实度等。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之一是能否为客户提供超额附加价值、根本性的好处或效用。

三、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路径

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其成长与发展最有力、最主要的驱动力,是房地产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是企业组织、技能与技术、制度与运行机制等多方面能力有机融合与积累的结果,这个过程是一个渐进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通常地,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包括核心竞争力培育、维护与提升两个阶段,其中维护与提升包括了核心竞争力的扩散、整合、发挥和更新等环节[9]。

(一)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路径

通过知识联盟获得企业核心竞争力。知识联盟具有以下3个特征:(1)在知识联盟中,联盟各方的合作关系非常紧密。(2)知识联盟的参与者范围广泛。(3)知识联盟具有巨大的战略潜能。

2、企业自己培养获得核心竞争力。企业自己培养核心竞争力的过程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阶段:(1)认知、挖掘阶段。(2)开发、运用阶段。(3)保持、创新阶段。这样不仅可以使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系更加完普,而且可以防止某些阶段性、低层次的核心竞争力因不能适应环境、技术、市场变化而带来的成长能力不足问题,使企业核心竞争力与新的经营领城开拓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关系。

3、通过企业兼并获得企业所需的核心竞争力。目前,企业兼并是企业扩大规棋、快速进入其它竞争领域的一种有效途径。从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角度看,企业兼并也是企业获得其它核心技术或核心产品的一条捷径。

(二)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维护与提升

由于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建立在核心能力的基础上、由核心能力转化而来的,而企业核心能力在管理活动中又表现为一组能力、资源的有机组合,主要有核心技能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战略决策能力、生产与营销能力以及学习与创新能力等及其系统整合,因此只有这些能力得到巩固、维护和提高,核心竞争力才能得以真正持续体现为企业的竞争优势[10]。

1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维护的路径选择[11-12]

企业竞争力要素范文第5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深入,企业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中保持持久优势,必须具备核心竞争力。这是企业在各种资源或能力综合作用下产生的一种合力,是关系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的无形资产。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生存较量已从数量规模的、专业的、浅层次的战术竞争,逐步发展到内在的、隐含的、综合的、深层次的战略性竞争,这就涉及到企业内部的知识积累和制度化的能力体系――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所拥有的、建立在核心资源基础上的,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我国学者李悠城(2000)、杨雄胜(2000)、胡玉明(2001)、谭劲松(2001)、汤湘希(2003)等都关注过企业核心竞争力与无形资产的关系问题。他们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与无形资产之间存在密切和相似的关系。李雪(2003)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由无形资产构成的。无形资产是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和载体,并首次提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李雪(2004)将核心竞争力审计纳入到无形资产审计体系中,并初步构想了核心竞争力审计的框架。于玉林(2005)通过对各种企业核心竞争力观点的比较与分析,选择无形资产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于教授认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面临的国际竞争环境,不仅是有形资产的竞争,更重要的是无形资源的竞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知识化、无形化,使知识产权等成为其重要的构成要素,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资源因素已由有形资源转为无形资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自战略性无形资源的支持,而无形资源的实际内容是无形资产。笔者同意他们的观点。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学术界在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方面研究甚少,还远未形成理论体系。在审计实践中,我们要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做出客观公正的审计评价,却缺乏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因此,笔者拟通过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探讨,为审计评价提供客观依据。同时,也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估、诊断、构建及培育提供参考。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性及其构成要素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性分析

核心竞争力的特性是使某一种竞争能力区别于其他竞争力的根本特性。或者说,是使企业的一项竞争能力能够成为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或者这项竞争能力具有独到的并明显区别于竞争对手的特殊属性。

1.价值性

核心竞争力是富有战略价值的,它能为企业创造更高价值、降低企业成本,为顾客提供独特的价值和利益,最终使企业获得超过同行业平均利润水平的超额利润。

2.独特性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长期培育和积淀而内生的,融合于企业内质。企业不同,它的形成途径也不同,它为本企业所特有,而且不易被其他企业模仿和替代。

3.整合性

核心竞争力是由多种技能、技术、管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单个技能、技术的强大都不能长期存在,也就不足以构成核心竞争力。因此,这些独特要素必须与企业内其他技能、能力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能力体系或具有整体互动的功能,并在向客户提品或服务的过程中表现出相对于竞争对手的显著优越性。

4.动态性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虽然内生于企业自身,但它是在企业长期的竞争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与一定时期的产业动态、企业资源以及企业的其他能力等变量高度相关。随着相关要素的变化,核心竞争力的内部元素也在动态发展,最终导致核心竞争力的动态演变。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对核心竞争力特性的分析为探索核心竞争力的构成提供了标准。经过研究发现,企业在三个层面上的能力具备了上述四个特性,即企业文化力、学习力和创新力。三力对于企业竞争优势的产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核心竞争力正是这三力有机结合构成的企业竞争优势的能量源。

1.企业文化力

企业文化力是核心竞争力的起源。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包括思想、道德、价值观念、人际关系、传统风俗、精神风貌,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组织与活动等。企业文化通过对企业员工的作用,产生对企业的深层推动,这就是企业文化力。

文化作为一种可传承性的资产,本身就具有巨大的价值。当企业文化力作用到企业的产品时,这种价值更是难以估量的。从消费产品到消费文化,企业文化力的价值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企业文化在长期的培育过程中,由于每个企业的员工、企业的发展过程、经营管理手段方法及成长的环境各不相同,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企业特征。伴随着企业的成长,独特的企业文化力也在动态地发展变化。因此,企业文化力具备了核心竞争力的特征,它位于核心竞争力的中心,激发学习力和创新力的产生。当二力形成时,又不断为其提供丰富的精神能量。

2.企业学习力

企业学习力是企业文化力作用的结果,位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第二层面。学习力是将外部知识进行企业内部化的能力。企业文化力孕育下的学习力使知识内部化、隐性化,为企业创新力提供了知识源泉;同时,通过它对知识的沉淀,使企业获得新的价值、新的管理方法,使企业文化力更加强大。因此,学习力是连接企业核心竞争力中企业文化力、创新力的纽带和桥梁。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最初在定义核心竞争力时,也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内部的积累性学习”。

3.企业创新力

企业创新力是企业学习力的进一步延展和升华。虽然学习力能使企业迅速缩短同竞争对手的差距,但是企业只停留在学习阶段还不能具备核心竞争力。因为简单的学习不能产生企业的独有专长,必须在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将已有知识进行综合发展,创造出新的更为先进的知识,才能使企业最终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这里所言的企业创新力远不止于技术创新,还包括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价值创新等。这些创新的综合结果形成了企业的核心力。因此,创新力是核心竞争力中最直观、最能感受到的。

三、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一)评价指标体系结构设计

在审计时,要评价企业究竟有没有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有多强,就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企业进行综合分析。本文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企业文化力、企业学习力、企业创新力三方面(主评价要素)入手,构建了一套由9个次评价要素、35个具体评价指标组成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如下图所示:

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二)构成元素的含义

1.核心价值观

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以企业中各个个体价值观为基础,以企业家价值观为主导的全体价值观念,它是企业领导者和全体员工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企业员工的行为是否有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企业的主导意识,能对员工的行为起到导向和规范作用。同时,企业核心价值观能产生凝聚力,激励员工释放潜能。因此,核心价值观在企业文化力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它是企业文化力结构,乃至整个企业经营运作、发展战略的导向,是企业生存的基础,也是企业追求成功的精神动力源。

2.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以价值观为基础,反映企业全体员工的理想目标和优秀传统的心理定势。企业精神既是一种个性精神,它反映了在不同企业价值观的支配下所形成的独具个性的企业精神;企业精神又是一种团体精神,反映作为一种正式社会组织表现出的人的群体理想和目标,反映出企业全体员工在经营观念方面的有序化和一体化,反映出员工的素质水平和总体上对企业发展特殊性的认识程度以及对企业所负责任的认识程度,还反映出企业的凝聚力和活力强度。因此,企业精神是在核心价值观的支配下,通过员工的某种默契、共识和觉悟发生作用,为全体员工提供直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

3.学习精神

学习精神是企业全体员工对于学习的一种意识,是企业学习态度、动机等的综合体现。它决定了学习力的发展方向,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习力作用结果的质量。学习精神是企业精神的一次升华,是企业精神在学习力层次上的体现。

4.学习机制

作为核心竞争力有机体的一部分,企业学习力的有效运行和发展,需要一定的机制来支持和推动,这种机制就是学习机制。它是企业造就学习力的内在机能,是构筑并增强学习力的保证。

5.学习过程

企业学习的过程就是在学习精神的指引、学习机制的保证下,企业的学习型组织不断修炼的过程。

6.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企业精神的再一次升华,是企业精神的最高体现。创新精神是企业创新力的核心,是创新力的精神动力源,它支配和影响着创新力结构中的其它因素。创新精神始于企业家,终于每个员工。

7.创新机制

创新机制是企业造就创新力的内在机能。企业创新力的发挥是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的,创新力要受到各种因素和各方面关系的激励和约束。这些环境、条件、激励和约束是在一定机制下形成的。企业创新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是造就并增强创新力的保障。

8.知识储备

企业创新力的发挥是企业整体的知识储备扩大并由此产生出新概念、新思想、新体系的过程。因此,足够量的知识储备是企业造就创新力的基础。企业学习力作用的结果使知识集约、知识交流。知识集约过程使企业从外部获得的知识得到识别、收集和存储,知识交流过程则使企业各个部门单位的知识储备通过交流、共享,扩展为整体的知识储备。

9.创新过程

创新过程是企业在创新精神的指引下、创新机制的保障下、一定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在若干方面发挥创新力的过程。它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文化创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