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政部新会计准则

财政部新会计准则

财政部新会计准则

财政部新会计准则范文第1篇

现将省财政厅《转发财政部关于贯彻实施企业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体系有关问题的通知》转发给你们,并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贯彻意见,请一并遵照执行。

一、高度重视宣传贯彻新准则体系工作

20**年财政部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和48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体系的正式建立。这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利益、促进企业改革和资本市场长远发展的重要举措。各单位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新准则体系的宣传贯彻实施作为20**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统筹规划,周密部署,切实做好两大准则体系的宣传贯彻工作。

二、加大新准则体系的宣传

各集团公司、总公司、主管部门和各区、县级市财政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广泛宣传和介绍新准则体系的内容,扩大新准则体系的社会影响。我局将在有关网站开设专栏,宣传新准则体系的内容和政策,介绍各单位宣传贯彻新准则的做法和经验,利用《**会计师》刊物办好“学习贯彻新会计审计准则”专栏,与**会计师公会联合组织举办学习贯彻新准则有奖征文活动,通过组织举办讲座、论坛、研讨会等形式继续深入宣传新准则体系,努力形成广泛宣传学习新准则的良好氛围。

三、为参加第三届全国会计知识大赛做好准备

财政部今年将组织第三届全国会计知识大赛,各单位要结合新准则体系的学习培训,做好充分准备,积极推荐优秀选手参加比赛(具体事项另行通知)。

四、认真组织新准则体系的培训

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培训将纳入我市20**、20**年度会计人员和注册会计师的继续教育内容(具体培训通知另发)。各单位在开展培训工作中,应严格落实财政部和我局有关要求,加强培训市场监控,严禁乱收费,确保培训质量,促使会计人员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新会计准则的实质和内容。

五、做好新准则体系实施情况报告工作

财政部新会计准则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会计准则,会计制度

目前,120多万个事业单位是我国经济和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上世纪90年代末起实施由财政部的相关财务会计的规范性文件,初步搭建起了我国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体系框架。可是随着公共财政体制不断健全、财政和各项社会事业改革地不断深入,原本的规范性文件已不能完全适应改革和发展的要求。2012年,财政部修订了一系列更新的规范行文件,对于完善事业单位财会体系,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顺利发展,具有重大的深远的历史意义。这些规范性文件是:

一、《事业单位财务规则》

2012年4月1日起在全国施行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以下简称《新规则》),是以1997年1月1日起在全国施行的财政部令〔1996〕8号《旧规则》)为基础进行修订。《新规则》基本解决了在过去15年内先后实施的部门预算改革、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政府采购改革、“收支两条线”改革、政府收支科目改革等一系列财政改革过程中,《旧规则》显露出其在应用上的不足。

本次修订的《新规则》是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比如,在总则中出现了“财务监督”、“防范财务风险”、“实施绩效评价”、“严格预算执行,完整、准确编制单位决算”等更为明确细致的任务。“财务监督”还特别独立出来成为新增的第十一章来具体阐述。另外,《新规则》的第四十四条还明确提出“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控制对外投资”。该条款的叙述口吻,正是对防范财务风险的具体落实的体现,同时也再次强调了事业单位是为了社会效益而存在的这一公益属性。可以说,《新规则》的实施的主旨就是推进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2013年1月1日起全国施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是在维持自1997年1月1日起在全国施行的财预字[1997]286号《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以下简称《旧准则》)基本框架结构的基础上,对大部分条款作了修改完善。《新准则》共19章49条,在内容上规范包括事业单位会计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核算基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的定义、项目构成及分类、一般确认计量原则,财务报告等基本事项。在《新准则》总则中,明确了由本准则统驭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体系;同时也阐述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目标,即强化对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既要反映受托责任,又要兼顾决策所需。

《新准则》与《新规则》进行了很好的衔接,可以通过日常会计核算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新的要求落到实处。比如,《新准则》调整了净资产项目构成,增加了“财政补助结转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等。又如,第九条“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为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行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给予了事先规划。可以说,由权责发生制替代收付实现制,大大提升了会计基础核算合理性。同时,对适用权责发生制的单位的会计要素以“费用”替代“支出”,明确了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或者费用。

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在适当借鉴国际经验并充分考虑我国事业单位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财政部自2007年已开始酝酿着手修订事宜,待《新规则》、《新准则》后积极配合修改,在2013年1月1日起全面施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替代了已实施了15年的财预字[1997]288号《原制度》。

《新准则》实现了与《新规则》和相关财政改革及法规政策的较好协调,既继承了原制度的合理内容,又体现了若干重大突破和创新。比如,《新制度》的核算范畴包含了长期游离在外的基建帐套,并通过新增“在建工程”科目进行核算。另外,为了配合财政改革的需要,新增了与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收支分类、部门预算、国有资产管理等相关的会计核算内容,加强了对财政投入资金的会计核算。可以说篇幅近5万字的《新制度》,通过详细规定会计科目使用及财务报表编制,较为全面地规范了事业单位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另外,将于2014年1月1日施行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也是对事业单位深化改革有利的支持。以上这些文件均是集中在2012年年内的,不仅及时为在2011年3月23日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4]的具体细化落实提供了理论基础,也明确了事业单位、行政单位和企业各自适用的规范文件。根据《指导意见》提出的“到2020年,建立起功能明确、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基本服务优先、供给水平适度、布局结构合理、服务公平公正的中国特色公益服务体系。”的目标要求,今后财会建设的重点工作是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加强财政对事业单位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升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可持续发展将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 第68号,2012年

[2]财政部:《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72号,2012年

财政部新会计准则范文第3篇

自1997年原《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实施以来,对于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起到了规范作用,同时保证了会计信息的质量。由于近年来财政的改革和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工作在不断的发展,就需要对《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进一步修订和完善。

1.2000年以来,围绕公共财政体制建设,各项财政改革不断推进,很多改革涉及会计核算的调整,对《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进行修订有利于确保相关财政改革政策的贯彻落实。

2.财政部于2012年2月了新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以下简称《财务规则》),重新修订《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有助于满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新的要求,达到更高的标准。

3.为了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建设,打击全国范围内的发票违法犯罪活动,重新修订和完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具有必然性。

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制定原则

1.统驭《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体系

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为《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体系建立统一的核算原则和框架,为制定各行业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提供了基础和依据。

2.服务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发挥会计基础性作用,在兼顾财务管理需求的同时体现财政预算管理的信息需求。我国财政改革过程中,要求各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中贯彻精细化原则,这给广大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与新《财务规则》相协调,便于事业单位执行

因为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发生了新的变化,客观上要求会计核算的准则和会计制度也要发生变化,为此需要修订《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体系。

4.强化对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

随着改革的与时俱进,需要事业单位提供更加客观、更加及时的会计信息,为政府部门、社会公众提供会计信息,更好的监督事业单位的资金活动,促进事业单位健康持续发展。

三、《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修订的主要变化

1.财务报告目标

此次修订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借鉴了企业会计准则的经验,同时又保留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制度,用准则来驾驭《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了事业单位财务报告的目标及使用者群体。规定事业单位财务报告目标兼具“受托责住”和“决策有用”,即要“反映事业单位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并“为财务报告使用者合理配置资源、进行社会及经济决策服务”,同时列举了财务报告使用者群体。

2.会计核算基础

旧《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仅针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适用对象,规定其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除规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部分业务或事项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外,还规定“部分行业可以在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采用权责发生制”。这为我国今后全面贯彻落实政府综合评价财务报告奠定坚实的基础。因为政府目前核算仅仅是服从于预算管理额需要,而没有真正反映以及政府的资产、负债情况,不能给社会公众完整的会计信息。这也与公共财政的理念是格格不入的。

3.会计要素的定义、确认和计量

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基于更为真实、准确地反映各会计要素经济特征的原则,借鉴国际惯例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企业会计经验,充分考虑事业单位特点,对会计要素进行了重新定义,并明确了各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和计量原则。对于资产的后续计量,要求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提折旧,无形资产要进行摊销,进一步明确的反映各级各类事业单位资产的真正价值,有助于加强资产的精细化管理、为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成本核算提供更为详细的信息支持。

4.净资产

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适应部门预算管理要求,在净资产内容中增加了财政补助结转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等项目。主要是区分了资金的来龙去脉的不同,年底结账也有所不同,共分为财政和非财政两大类来进行结转分配。这样处理贯彻精细化管理的思想,能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及时更有用的会计信息。

5.财务报告

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完善了事业单位财务报告体系,对各级各类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列报格式做出了统一规定。

一是为了增强事业单位会计报表对于财务分析的有用性,要求按照流动/非流动性对资产和负债项目进行分类,并要求资产负债表中按照流动性列示资产和负债项目。

财政部新会计准则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创新;科学化;细化;完善;过渡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01.073

2012年12月5日财政部令第72号了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并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随着新准则的颁布,全国各地财政部门先后举办培训班,培训班邀请了当地财政部门的专家和教授,对财务管理和会计业务的基础知识、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的收支结转与资产负债等新旧制度的划分进行授课。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财务管理要顺应时代的要求,财务管理必须跟上经济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互相制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经济的发展必须有其轨道(财务管理)的制约,财务管理要服务于经济的发展,也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创新。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出台,可以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各地部门也通过这次新制度的培训,进一步熟悉了当地财经政策的规定,增强了单位管理者和财务执行者按章办事、依法管理单位的意识;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强化核查,积极配合监管部门的监管,加强资金安全管理;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经费使用管理的程序和办法,切实解决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的工作水平。

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科学阐述了会计主体和会计核算的关系,规定了财政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垂直管理,并且对固定资产管理有了明确的规范制度,创新引进了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摊销,完善了会计核算和会计科目的使用,尤其是增加了“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及其分配”等几个科目的设定,突出强化了资产的计价和入账管理。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明确了“事业单位核算的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与事业单位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执行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事业单位受托者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利于使用者进行管理,作出决策。”这是1997年《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从未充分体现的,这样的表述也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各方面对事业单位会计信息需求的新需求,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不仅能提高政府宏观管理水平,而且能满足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需要。对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同时特别完善了财务报告体系,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完整性。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细分了行政事业单位的一些管理制度,一是预算制度;二是会计核算制度;三是现金管理制度;四是结算管理制度;五是财政票据管理制度;六是非税收入管理制度;七是基本支出管理制度;八是项目资金支出管理制度;九是政府采购管理制度;十是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在这里重点说明的是在“会计核算制度”中对一些会计科目更加细化、科学化。下面举一些例子,比如以前的“现金”转变成了“库存现金”,这也突破了财务的专业性、抽象性,让财务管理者以外的人也能看得懂。“存货”是资产中新增的科目,删减了从前的“材料”、“产成品”和“费用”,这把以前的“固定资产”科目更加细化,增加了入存货和固定资产的标准,有助于财政部门在固定资产的管理。这也给记账会计带来了方便,不像以前记入固定资产有金额的限制。“存货”这一科目的出现,也把“固定资产”重新划分,“固定资产”这一账户账面价值也不至于像以前那样“臃肿”。值得一提的是前面提到的“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非财政补助结转”是旧制度的“拨入转款”演变来的,有的行政事业单位从外省或者国家申请的不是专款,但又不是当地财政部门的拨款,在会计科目上又没有明确的界定,只能用“拨入转款”这个科目,但现在不同了,有了“非财政补助结转”细化了“拨入转款”的职能,有利于会计科目的利用。同样“财政补助结转”也相应的细化,下设的“事业支出结转”和“项目支出结转”,会计在记账时就直接可以把当地财政和外省的经费直接区别开,不仅有助于记账,也节约了审计查账的时间。会计报表中增加的“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细化了本年的收入和支出,也细分了当年收入的未使用情况。这是会计制度改革的一个新飞跃,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及查账人员在会计报表中就能基本掌握这个事业单位的收入和支出的基本情况,在资源和管理上节省了很多时间。

财政部新会计准则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新会计准则 会计工作 会计政策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它是连接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桥梁和纽带,既受会计理论的指导和影响,又直接规范和制约企业会计实务,对企业会计报表和资本市场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会计政策的合理选择在企业财务信息系统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必须在准则界定的范围内选择和制订会计政策

《会计法》《企业会计制度》《证券法》《税法》及其他财经法律法规组成了会计规范体系,企业必须在会计准则界定的范围内选择和制订会计政策。从我国来看,会计准则是我国会计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它主要是就经济业务的具体会计处理作出规定,以指导和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因此,企业必须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和要求,在允许的范围内选择和制订会计政策。我国《企业会计准则2006》明确规定,“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在每一会计期间和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强调一致性并不意味着要剥夺企业灵活选择会计政策的权利,如果确有必要变更或有正当理由说明采用新的会计方法比原来的方法更好时,可以进行会计政策变更。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制定应具有适当的超前性,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制定既要符合现实经济状况,同时又要适应经济的发展趋势,应尽量适应会计环境的变化,尤其是要考虑到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些新情况,要较科学地、超前地分析和预测未来会计环境的变化,做到有的放矢,使制度和准则能在相对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并且在理论上具有适度超前的优越性,从而减少在新经济现象出现后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出现真空地带的可能性,避免企业在无章可选时自行选择会计政策操纵利润。

二、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对策

(一)建立合理内部结构。

合理的内部结构是达到会计政策目标的一个保证。在多元化股权结构的基础上,可以改善企业治理结构。比如,改善董事会结构,保证董事会的独立;提高监事会的独立性,强化监事会的监事力度;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素质,要求会计人员不仅熟悉和掌握会计流程业务,而且了解企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此外还可以引入企业相关利益集团的适当干预,包括债权人、小股东等。最重要的是各个部门和组织之间能够分工合理,合作协调,保证会计政策的执行专业化和有效化。

(二)企业会计政策选择遵循从财务会计的目标出发的原则。

企业如何选择会计政策,将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进而影响各契约主体的利益、决策。当前理论界有关财务会计的目标主要有两种观点: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决策有用观被广泛认为是当前财务会计的首要目标。决策有用观认为,会计的目标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利于其决策的会计信息,这些信息使用者主要包括政府、投资者、经理人、债权人、职工、潜在投资者等,因而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时,应从遵循财务会计的目标这一基本原则出发,按照谨慎性、重要性、一致性、公认性和适用性的要求,保证会计信息的客观、真实、可靠、可比,以满足各契约主体的决策需要。

三、新会计准则下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原则

为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企业在进行会计政策选择时,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一)符合企业总体目标的原则。

新会计准则财务会计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财务状况;利润表基础债务法采用“递延税款”概念,在资产负债表上根据各项递延所得税轧差后的余额作一个独立项目反映,既非真实资产也非真实负债。

通过上述比较发现:资产负债表基础的债务法,一方面体现了现代会计“资产负债表观”的理念,更加关注运用会计处理方法的结果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即认为资产负债表是企业更为重要的财务报表,利润表中反映的经营成果,最终都要反映到资产负债表中。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也必然能在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中得以体现。

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受托层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会计政策作为企业生成财务信息的基本方针应当体现企业财务会计的目标,企业作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其发展目标应当是明确的。这不但是合理有效地组织企业经营活动的基本前提,也是恰当选择会计政策的先决条件。

(二)适用性原则。

企业选择会计政策时。应与本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理财环境相结合,即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时应考虑行业特点、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内部管理、偿债能力等多种因素。会计政策的适用性是确保会计政策得到较好发挥的重要特征。会计政策的适用性还意味着随着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以及理财环境的变化。会计政策本身要重新作出选择,以确保在新环境下的新的适用性。

(三)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会计政策的选择应该注重实质,即应使交易或其他事项按其实质和财务事实而不只是按其法律形式进行核算和反映。在实际工作中,交易或事项的外在法律形式或人为形式并不完全真实地反映其实质内容,因而会计政策的选择就必须以实质胜于形式作为重要原则。

四、新会计准则下的企业会计政策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对于企业会计政策的影响,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一)新会计准则下企业会计政策有利的一面。

新会计准则中的具体原则可以有效降低企业对利润的操控力度,企业无漏洞可循再利用计提和特定手段进行利润的操控。新的会计准则在存货上,不再采用后进先出的方法,使企业不能再人为的调节历史成本数据。其次,在会计报表这一方面,新的会计准则扩大了合并报表的范围,这样的变迁,同时增加了会计报表所称呈现出的信息更加具有真实信。规定纳入合并报表的范围扩大到只要是母公司能够控制的子公司,使企业不能为了掩盖整体业绩将不好的经营状况及缩小持股的比例等从合并范围中去除。长此以往,可以极大地维护社会大多数人的利益。

债务重组准则作为一项特殊业务准则,到目前为止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首先是财政部于1998年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其次是2001年对其修订版;最后是于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现行准则与旧准则相比,在许多方面进行了重大修改,其中关注和争议较多的一点就是规定债务重组的收益可以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与原准则非货币交易收益只能计入资本公积相比,现行会计准则下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将直接产生利润,这对公司当期利润产生重大影响。这对那些无力清偿债务的上市公司而言,一旦债务被全部或部分豁免,将会大大提高其每股收益。现行准则规定,符合商业性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易可以公允价值计价,将换出资产公公允价值与其帐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收益,进入利润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一份联合研究计划课题报告通过分析2007 年上市公司中报后发现,债务重组和公允价值对上半年利润和所有者权益影响最大,ST公司普遍采用了债务重组作为改善当期业绩的手段。

2006 年2月15日,财政部对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了修订,引入公允价值的概念。由公允价值自身所具有的特性决定它给新会计准则的应用带来许多新的问题。公允价值是指在在一项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自愿的双方交换一项资产或清偿基本原则债务所使用的金额。作为会计行业计量的新形式,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剂量已经得到广泛范围的认可。资产处置应该在符合公允价值的情况下进行,现行准则将原准则中不合理的要求做了修改,要求将总部资产结合相应的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确认资产减值损失以后才能进行资产的处置,从而就提高了会计准则对抑制盈余管理的功能。运用公允价值的识别方法尽可能去关注企业的盈余管理手段,对市场价格的关注可以使得信息通常,也能够对公允的计量价值作一个充分的认识和评估。

注册会计师具有丰富经验,能够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及其变动进行分析和考察,形成专业判断。所以分析者要对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进行仔细研究。如果注会的报告中再三认为应收账款金额过大,可能就是会计师认为应收账款出现了问题,有可能很难收回,应该引起重视。另外,在前后任会计师之间会产生微妙的变动,这时就必须对两份审计都进行反复研究,并且对比后仔细的进行核查,比如前任出具的审计报告不是标准的,而后任是标准的,很有可能前任是没有与公司高层的审计达成一致而被更换,而后者明显做了一些退让,也就是所谓的博弈结果。

(二)新会计准则下企业会计政策不利的一面。

新会计准则与所有的新生事物一样,其出现时都会带来社会的变革,新会计准则在出台以来对企业政策产生了极大影响,它使企业财务数据和企业的利润在短期内发生了极大的转变。首先是在存货的问题上,由于新会计准则取消了后进先出法的规定,为一些存货过多和存货周转率很低的企业带来了极大地损害,同时也会使具这样特点的企业在利润或其他方面出现非正常波动。其次,当新的准则开始实施的时候,一些隐藏的利润将无法体现出来,企业利润也将受到很大的影响。在企业合并报表利润上,新会计准则使母公司承担所有者权益为负的子公司债务,同时也使隐藏债务显露出来,对企业合并报表的利润造成了大的影响。因此,新会计准则规定的新会计报表,虽然会提高报表信息的真实度,但是也会显现隐藏的债务,会对报表利润产生较大的影响。

总而言之,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在中国的会计发展史上有重要作用,它显示了我国已经建立了一个同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相适应的、并且与国际会计准则相适应的会计准则体系。新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运用了先进的科学的会计理论,为我国企业提供了先进的会计信息,不仅可以提高我国企业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并且有利于我国企业做大做强,并且走出国门,使我国的企业经济也可以和国际经济相适应,在新会计准则下的企业会计政策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管理并协调其发展。总的来说,新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政策有合理规范的作用。但由于现代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因此会计政策也不能墨守陈规,应该不断的根据新形式进行改进。

(作者单位:长沙中传机械有限公司财务处)

参考文献:

[1]靳云.对新会计准则变化的思考.会计之友,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