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业旅游策划

工业旅游策划

工业旅游策划

工业旅游策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自然旅游资源;休闲度假旅游;旅顺口

    自然旅游资源是大连旅顺口区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顺口区旅游业发展基本要素之一。在旅顺口区的旅游资源单体中,虽然自然旅游资源单体不如人文旅游资源单体数量多,但优良级单体比重达70.97%,总体品质相当高。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有着极大的开发价值和发展优势,可以成为旅顺口区旅游的招牌和原生动力。本文在对大连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类型、赋存、开发潜力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开发对策,希望能对旅顺口区旅游发展实践能有所裨益。

    一、自然旅游资源概述

    (一)总体描述

    旅顺口区是大连市所属的六区之一,位于大连市最南部,隔渤海海峡与山东半岛相望。介于黄海和渤海之间,陆域面积506.77平方千米(包括龙王塘街道80平方千米)。属受海洋影响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境地形是六丘半水三分半田,共有山丘292座,最高峰为海拔465.6米的老铁山。海岸线长169.7千米,有岛屿礁砣13个。森林覆盖率为46.44%,是第三批部级生态示范区。2006年接待国内外游客611万人次,总收入6.2亿元。

    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在大连市自然旅游资源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完成的大连旅游资源普查结论是:旅顺口区拥有自然旅游资源单体31个,优良级22个.优良级单体比重达70.97%,优于数量见长的人文旅游资源。

    (二)类型与赋存状况

    1、数量与品质

    旅顺口区旅游资源的单体总数量为209个,其中,自然旅游资源占31个单体。

    本表统计中包括龙王塘街道3个水域风光单体和2个生物景观单体。

    通过表1可以看出,水域风光类资源数量最多,其次是地文景观、生物景观、天象气候。旅顺口区的自然旅游资源数量虽然不多。数量上在全区中不占优势,但在品质上优于全区和大连市。

    2、空间分布

    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单体在5个镇、7个街道(未含龙王塘街道)、1个开发区的分布情况见下页表2。

    本表统计中未包括龙王塘街道3个水域风光单体和2个生物景观单体。

    通过表2可知,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在全部13镇、街道和开发区中,除3个单体为共有外,只在7个镇(街道、开发区)中有分布,分布不平衡。德胜、铁山两街道和双岛湾镇都是5个单体,北海镇是4个单体,主要集中在这4个镇(街道)。

    二、主要自然旅游资源景观及开发潜力

    在旅顺口自然旅游资源中。其优良级(三级以上单体)景观资源主要有:

    水域风光类:月亮湾浴场(五级单体)、老铁山温泉(五级单体)、黄渤海分界线(四级单体,评价时放人地文景观中,但从景观效果角度放人此类中)、老虎尾海滨(四级单体),北海大潮口海滨浴场、黄金山海水浴场、西湖山庄浴场和龙引泉均为三级单体。

    地质地貌类:蛇岛和老铁山为四级单体,鸟岛和白玉山为三级单体。

    生物景观类:蛇岛一老铁山自然保护区(五级单体)、老铁山鸟栈(四级单体)、斑海豹自然保护区和旅顺口国家森林公园为三级单体。

    天象气候景观类:旅顺口避暑地为四级单体。

    可以看出,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主要特点和开发潜力:

    一是数量不多,类型较全,品质较高。这便于综合开发和旅游产品的多样化开发。

    二是可供开发的海滨浴场资源丰富,这与旅顺口区三面环海有关,可以充分的开发。海滨浴场的旅游开发方向主要是休闲度假。

    三是生物景观资源分布较集中。蛇岛上的黑眉腹蛇、老铁山“鸟栈”及鸟岛上的海鸥、渤海中的班海豹等景观特色鲜明,具有开发的潜力。基本上都分布在区内的2个部级自然保护区和1个部级森林公园。这一类景观资源可以开发休闲度假旅游、观光旅游、探险旅游和生态旅游等。

    四是地质地貌景观具有一定品级和开发潜力。这类景观资源主要有蛇岛、鸟岛、老铁山、老虎尾、白玉山等。是大连滨海国家地质公园四个园区(金石滩、大黑山、南部海滨、旅顺口)之一。这类景观主要可以开发为观光旅游,但也可以同其他景观资源组合开发其他类型的旅游产品。

    五是温泉和气候景观资源品级较高,可以进行休闲度假旅游和保健养生旅游开发。

    旅顺口区的自然旅游资源具有相当的开发潜力和发展空间.可开发的旅游产品为度假旅游、休闲旅游、观光旅游、探险旅游、生态旅游等。还可以同人文旅游资源、乡村旅游资源组合开发。

    三、开发对策

    (一)贯彻落实、制定执行好政策

    旅游政策被列为旅游核心竞争力之一。在2007年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世界旅游业竞争力排名中中国列第71位(全部124个国家和地区),总体竞争力仍不是很强,而在旅游政策一项评价中中国列第97位。这一方面说明旅游政策是旅游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通过旅游政策来提升竞争力的余地非常大。旅顺口区如何培育自己旅游竞争力,这是值得政府、旅游企业、学术界进行深入探讨的问题。无论是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还是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都需要有适应社会发展和旅游发展规律的相应政策与法律法规。要大力发展旅顺口区的旅游业,就必须在政策上下功夫。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些年来,国家、省、市和旅顺区政府先后制定了许多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一方面提出了许多扶持旅游业政策措施,保障旅游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制定了许多规范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规范也是为了保障。现实中一提到政策或法律法规就与优惠挂钩,而对规范重视的不够。这些法律法规和政策是地方旅游发展的方向和保障,用好政策,关键在于贯彻落实和执行。相关的规范与标准是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保障,尤其旅顺口区拥有1个部级风景名胜区、两个部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国家地质公园,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更应该贯彻落实和执行好国家和地方政策和法律法规。在旅顺口区旅游网站上还看不到这些政策和法律法规,给人宣传不到位之嫌。对于自然旅游资源而言,尤其是《森林保护法》、《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件》等法律法规。

    某项事业的发展有赖于良好政策的制定。好的政策会促进事业的健康良好的发展,落后的政策会对事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对已有的政策要进行清理,凡是对旅游发展能继续发挥其作用,不能继续发挥作用要坚决取消。考虑到旅顺口区即将迎来全面开放,应该及时从战略层面制定旅游强区政策,进一步刺激旅游业的发展以增加旅游业在旅顺口区旅游业中的贡献率,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开发使用政策,如地热资源的使用问题等。

    (二)做好旅游的策划、规划与开发工作

    策划、规划、开发、营销、管理等组成旅游发展链条的各个环节,在旅游发展中不但缺一不可,还要做的好,有特色,有创新,最后才能有发展。

    1、旅游策划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思维观念的改变.旅游者的需求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一方面旅游业要引领旅游消费。另一方面,旅游业又要不断调整自己适应不断变化的旅游需求。在这种旅游需求动态变化的时代,要想能不断适应旅游者不断变化的旅游需求,仍停留在原来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观念和开发模式上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了。近年来.旅游策划这门技术性强、理论要求高的学科正在发展和完善。策划介入到旅游之中,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旅顺口区深度开发自然旅游资源必须重视策划工作,要舍得花钱请智引技,把旅顺口区的旅游大计用智慧和技术描绘出来。做好形象策划、项目策划、产品策划、营销策划等一系列策划工作。比如项目策划问题,旅顺口区缺乏具有旅顺口资源特点和高品质的旅游项目,这就需要大手笔、高水平的策划。等着开发商拿的项目是一种开发,但这究竟还是被动的,也有一些开发商在不断地找项目,我们把项目策划好了与开发商的对接或许更容易。如蛇岛开发策划、老铁山开发策划、地质公园开发策划、森林公园开发策划、气候资源开发策划等。

    2、旅游规划

    旅游规划在旅游业发展中的意义越来越受到旅游地的重视。关键是如何规划,又该如何根据规划去进行开发,实践中往往差距很大。旅顺口区已委托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规划《旅顺口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并于2008年7月举行了初稿汇报会。这是一个关于旅顺口区旅游业发展全面的规划,希望能尽快完成,以使旅顺口旅游业发展有个总的遵循。就自然旅游资源而言,应做好具体的规划。主要包括《旅顺口国家森林公园开发规划》、《旅顺口区老铁山一蛇岛旅游区开发规划》、《旅顺口区海滨观光游憩地开发规划》(或《旅顺口区海滨浴场开发规划》、《旅顺口区(部级)旅游度假区开发规划》、《旅顺口区国家地质公园开发规划》,原则上应在《旅顺口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框架下来规划。

    3、旅游开发

    对于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要在旅游策划和旅游规划的前题下进行,没有策划就是盲目开发,没有策划的规划也是缺乏内涵的空规划。山林草兽、石洞海泉、日出日落、月色气候……移步换景,处处是资源,步步是景观。要有全新的资源观、规划观和开发观,不但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还要看到“全息的森林”。

工业旅游策划范文第2篇

与时俱进稳固发展

古人云“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为了实现平稳发展,南京市旅游园林局抓住了一系列机遇,通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创新求变,有力打造产品,加深市场宣传,使南京市的旅游环境更加和谐。2010年南京市旅游局直属园林单位,立足自身实际,创新务实,并抓住时机提升品牌转型发展。同年,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公园;石头城公园大力提升免费开放后的常态化管理;红山动物园超额完成了年初制订的增收目标,并被评为市科普教育示范基地。朝天宫、清凉山、古林、莫愁湖、明故宫、园科所、燕子矶、幕燕等单位在经营管理、安全生产、单位建设等方面也都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随着上海世博会的举行也让更多人深入了解了南京,为南京的旅游发展打开了另一扇明窗,蒸蒸日上的南京旅游业顺利实现了年度经济的计划目标。突显南京城市旅游的综合竞争优势,同时也为旅游产业升级转型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其主要表现在南京园林产业的平稳增势和有力推进上。

首先,整合旅游园林资源,理顺行政管理体制。制度改革将旅游和园林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了原旅游局的所有职能和园林局对于市属公园的管理职能,对全市风景名胜区的管理职能,机关人员的整合,迅速打开了新的工作局面。其中还湖还景于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玄武湖和中山陵陵寝实行免费开放均为南京带来了巨大的综合效益,同时也为将来两大龙头景区的资源整合,打造极具品牌优势和震撼力的城市中央公园奠定了良好的社会舆论基础。

其次,加强规划引领,服务重大项目,以产业链的完善促进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提升。一方面全面推进旅游规划。编制完成《南京市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秦淮河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南京市夜间旅游规划》以及南京“智慧旅游”总体规划方案,这些规划对南京旅游的发展起了重要的导向作用。另一方面是跟踪服务重大旅游项目。跟踪服务金陵大报恩寺复建、汤山国际温泉旅游度假区、老城南历史文化街区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借助南京民企投资推介会重点旅游项目:夫子庙一秦淮风光带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京科技馆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溧水白马如意文化艺术中心、汤山紫清湖生态旅游度假区开园营业;加快乡村旅游建设,指导江宁锁石村、浦口万成生态园、溧水傅家边农业科技观光园成功创建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点,雁南飞农业园、奇水园、松林山庄等成功创建国家2A级旅游景区;策划开展“南京乡村旅游月”系列活动;推出10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6家南京自驾游基地,8家南京重点乡村旅游街镇,10家南京乡村度假酒店;还成功举办“江苏第二届乡村旅游节暨南京百万市民游乡村”活动;积极推进旅游商品开发,组织参加“2010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义务旅游商品展。

第三,创新服务手段,主动破解难题,以市场规范为目标创建“游客最满意旅游城市”。一方面强化市场监管,积极开展“最诚信旅游城市”创新实践活动。组建市旅游执法支队,建立市、区(县)两级旅游行政执法体系,推进旅游市场管理属地化,提升了行业社会综治水平;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安全监督制度,制定下发应急救援预案等规范文件,成立南京旅游委员会、安全生产及维稳领导小组,防汛防台领导小组等,有效维护旅游市场秩序,进一步净化了旅游市场。成功举办了“2010年南京市导游大赛”,在省导游大赛和省旅游饭店服务技能大赛中均得团体第一名;推荐“全国优秀导游员”人选6名;完成了重点景区导游视频课件的摄制工作,进一步充实导游网上课堂视频库;以导游技能大赛为抓手,开展导游岗位练兵竞赛活动,培养了100多名形象导游、品牌导游;围绕青奥旅游服务要求,开展外语导游培训,完成青奥会住宿业专题报告。世博期间,完成世博演练及接待任务132家旅游饭店入选“长三角世博旅游接待推荐饭店”,7000人世博旅游预演活动及世博“环境变化与城市责任”主题论坛参观接待。及时调整市假日办成员单位,完善假日统计、市场巡查、信息报送、值班制度,采取旅游园林、工商、交通、公安等部门合署办公模式,提高应对能力,保障市场秩序。

第四,创新营销理念,依托多元渠道,以世博旅游为主线带动旅游市场的全面繁荣。大力开拓国内远程市场。组团赴重庆参加2010中国国内旅游产品交易会,将“看世博,游金陵”系列旅游产品拓展到川渝乃至整个西部客源市场。积极拓展入境旅游市场。宁沪台旅游业和航空业首次联合邀请北美媒体团赴海峡两岸考察采风,推出“北美―台北―南京―上海”七日旅游线路;借助第四届中美省州旅游局长合作发展对话会议在宁举办契机,拓展北美客源市场;邀请参加上海国际旅交会的境外专业买家团来宁考察;深度推进宁台旅游合作交流,全力配合省局举办台湾旅游嘉年华业内观光说明会和大型户外广场宣传等活动。营造浓厚的城市旅游氛围,激活市域内需,策划举办了系列文化活动,创意开展“南京市旅游形象主题宣传口号征集”等网络互动活动。

第五,注重品牌塑造,实施长效管理,以环境整治为抓手促进直属单位全面建设。深化基层单位改革积极推进直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工作;建立完善直属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网络,认真做好资产清理工作。以文明城市复查为抓手,推进公园景区长效管理。以公共文明指数测评迎查为契机,针对存在问题推进整改落实,全面提升公园景区综合管理水平;组织开展局直属公园导游员培训,彰显公园文明服务形象。推进公园景区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冬春绿化工作,增植改造不同类型的地被植物、草坪和各类辅装,提升各大公园景区的园林景观水平;对各公园游览服务设施、园林建筑、展馆、动物笼舍、夜景亮化、主次园路等进行了整治出新,完善了标识、休息座椅、垃圾箱、停车场等游览设施;栖霞山风景区林相改造、植被恢复三期工程、太虚亭至红叶谷防火道建设等工程都已经竣工;清凉山奇石馆广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竣工;红山北扩工程已启动。认真落实惠民工程,将传统公园年卡与中山陵年卡合二为一,首推“联合游园卡”,提高游园卡的销售服务质量,丰富园事节庆活动品牌,提高了市民、游客的出游吸引力。落实防汛防台、护林防火等各项安全措施,组织全市游艺游乐场所管理人员培训,不断深化平安园林建设。

第六,突出能力建设,抓机关作

风,以工作效能的提升塑造为民服务的全新形象。加强队伍建设,学习文件落实战略;组织干部参加网上在线学习以及各种在职培训和进修课程。加强作风建设,积极组织机关内部处室作风评议和机关作风建设区县大走访活动;规范干部行政行为;完善机关绩效考核规定,增加处室作风考核;深化网络友好型机关建设,加强处室合作,提高办事效率。加强廉政建设。认真做好对件的调查处理及对重点工程项目、重大行政处罚的监督工作;加强行风建设,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全力突破完美转身

“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如要成就一番梦想就得付出努力。对于南京围绕把南京建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这一中心,南京市旅游局也作出了相应的规划。如全力推进“旅游经济倍增计划”和“旅游质量提升计划”两个计划,实现旅游业发展“量”的突破和“质”的飞跃。同时,精心培育市场主体,在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景点等领域,形成几个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响亮品牌,旅游市场营销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进入全国领先行列。深入构建部门协作、市区(县)联动和行业长效管理三个机制。南京市旅游局将积极深化与十个部门的紧密合作、旅游投诉属地和旅游行业长效管理,进一步细化管理和服务举措,实施“智慧旅游”行动方案,以信息化的手段提升旅游服务、管理、经营水平,进一步提高南京旅游的满意指数,南京市旅游工作重点就是要做到以下四个提升,以实现旅游产业发展的新突破。

首先,提升旅游规划水平,突出前瞻性和协调性。要促进旅游规划与城市规划的紧密对接,实现城市建设与旅游发展一体化,重点要做好旅游项目规划,增强可操作性。需要抓好一些规划:玄武湖――紫金山城市中央公园规划,打造凸显南京文化特色的国际旅游精品。青奥旅游配套服务设施规划,突出住宿、购物、金融、标志标识、集散等服务功能的国际化。宗教旅游发展规划,重点打响南京“佛教之都”品牌。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培育精品特色项目,延伸产业发展空间。旅游商品开发规划,培育特色创意纪念品,提升产业附加值。夜间旅游发展规划,打造晚间休闲、娱乐精品,延长旅游产业链。

其次,提升旅游策划水平,突出资源特色和市场导向。将创意理念贯穿到旅游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紧扣南京的文化特质和山水特色,抓住南京文化事件的重大节点,引进国际国内一流的策划团队,开展系列重大旅游策划行动。南京国际文化旅游节策划,这是十二五旅游节庆活动的主打目标,每年围绕一个文化旅游主题策划系列活动:如2011年突出辛亥百年旅游主题、2012年突出南京建都1800年主题、2013年结合大报恩寺建成突出佛教文化旅游主题、2014年突出青奥旅游主题、2015年突出六朝文化旅游主题。加强营销平台及方式策划,突出网络营销活动策划、创意营销活动策划,今年要全新策划开展微博营销等活动。旅游产品及线路策划,需要创意推出六大文化旅游产品:推出英国驻民国大使馆(双门楼宾馆)等一批民国使馆、公馆特色旅游项目,推进民国建筑游;结合明外郭秦淮新河百里风光带建设,策划特色专项活动,推进明文化游;策划组织好“金陵礼佛文化月”系列活动,推进宗教文化游;策划提升汤山温泉度假,珍珠泉、老山养生休闲健康旅游产品,推进休闲度假游;结合河西新城、青奥城建设策划会展旅游特色项目,推进会展旅游;结合明城墙保护与利用,策划非遗创意旅游项目,推进非物质遗产旅游。

再次,提升旅游项目开发水平,突出结构优化和高端培育。以旅游工委成立为契机,完善大旅游综合协调机制,建立全市旅游项目考核推进机制,加快实现产品“存量”提升,“增量”突破。开放一批景区,服务、推进江宁织造府、银杏胡主题乐园、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陈列改造扩建工程等项目开放。大力推进金陵大报恩寺琉璃塔遗址文化园区、老城南历史文化街区、仿明代郑和宝船复建工程、南京博物院改造二期工程、孙权陵墓、明皇宫等一批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突出城市的文化底蕴。大力推进香格里拉酒店、金奥费尔蒙酒店、苏宁万豪酒店等国际一流品牌酒店建设,形成南京旅游新的竞争力。利用招商引进一批项目,做好云锦城项目、港中旅汤山项目、浦口华侨城项目引进工作,加快主题公园选址论证,有望今年在主题公园的引进上有一个新的突破,带给游客新的旅游惊喜。

最后,提升公园经营管理水平,突出改革创新和品牌塑造。积极转变公园景点经营管理理念,加快由门票经济向综合经济转型发展。制订并推广公园景区精细化服务标准,全面规范服务行为。提升公园景区的窗口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树立“温馨金陵”旅游服务品牌。建立推广公园管养分离机制,加快破解公园景点的经营管理难题,同时放大玄武湖、中山陵陵寝免费开放的影响力,探索免费公园提升管养水平与提高经营效益的全新模式。

工业旅游策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旅游人力资源;政策;台湾

1 概论

服务业的发展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社会经济发展程度越高,服务业的就业人口与产值的比重愈大。根据台湾“行政院主计处”的统计,目前服务业就业人数不仅占台湾就业人口的近7成,且对于10年来台湾经济成长率的贡献亦远高于农业和工业。现今受经济不景气影响,2004年整体经济呈衰退局面,唯有服务业仍维持正成长的水准。世界旅游组织(WorldTourismOrganization,WTO)指出,“旅游”已成为许多国家赚取外汇的主要来源,在全球各国的外汇收入中约有超过6%来自旅游收益。1975—2000年间,世界旅游产业一直呈现稳定成长趋势,平均年成长率为4.6%。世界旅游理事会(WorldTravel&Tourism Council)在针对旅游产业对世界经济贡献度所做的统计及预估中,利用旅游卫星账户系统更近一步估算出,在2005年全球旅游经济产业将达62000亿美元,产业规模占全球GDP的10.6%,旅游产业提供超过2.21亿个工作职位,占全球就业人口的8.3%。预估2015年全球旅游产业的规模将超过10万亿美元,旅游就业人口达2.70亿人。由此可见,旅游产业在全球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除了上述可计算的旅游收益外,旅游产业中有许多活动(如导游、销售纪念品)以及收入(如小费),属于关联经济效益,很难反映在统计数字中。据世界银行统计,台湾1990—1999年间,关联经济(台湾称地下经济)附加价值占GDPl6.5%,平均每年达1兆(1万亿)台币(约310亿美元)以上,说明每年的地下经济收益相当可观。对于旅游产业而言,隐身于地下经济的人力及其所产生收益亦占有相当的比例‘…。这些数据说明旅游及其相关产业对于台湾经济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了相关产业的效益可观。相应地,同样有许多旅游业人力隐藏于相关产业中,例如夜市、摊贩等。

旅游业的人力资源关系旅游产业的发展。本文将通过网络搜索和其他数据收集方法收集二手数据,对台湾地区旅游产业政策变化中的人力资源政策变化和旅游产业的人才培训等方面加以讨论。

2 人力资本概念

人力资源管理早期多称为人事管理(personnelmanagement)或人力管理(manpower management),为企业六大功能之一,其主要责任在于依据组织成长与发展的需要,适时提供有质量保证的人力,以支持组织中的各项作业,进而达成组织的使命与目标。企业人事管理的发展源自18世纪后期的工业革命期间,由于生产方式的改变,大量员工涌入工厂中,产生了管理上的问题,例如人员的招募、甄选、出勤管理、薪资核算和人事数据的维护等,早期的人事管理内容大多即以这些例行性行政事务为主。但由于工厂人数渐多,企业主不再能亲身掌握处理所有的人事工作,才有专业人事部门的成立。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间经济的高度成长使百业兴盛,也造或了就业市场劳动力供给的相对不足,人力规划(manpowerplanning)的观念开始进入企业界,希望透过对组织人力需求作先期的预测与规划,进而以各种手段确保所需人力的适当获得与维持。随着女权运动的兴起,manpower这个被视为带有性别歧视的字眼也被中性的humanresource取代,“人力资源”一同也彰显了人为组织中最有价值的资源。

乘着经济发展的浪潮,企业规模不断扩充,组织迅速膨胀的结果造成了管理人才的严重缺乏,企业开始重视人力资源的获得、培育与发展,并试图以更具竞争力的薪资、福利以及工作环境吸引企业所期望的人才进入企业,并以员工在组织中发展的展望与承诺,留住有发展潜力的员工,而人力资源规划与员工生涯发展管理即形成了人力资源管理的两大特色。经过20世纪70年代两次能源危机造成世界性的经济衰退,20世纪80年代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空前的变化。其中,影响人力资源管理最深的有两个趋势,一是高科技产业的高度发展,一是后工业吐会服务业的兴起,在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中,企业约核心竞争力在于人才的素质,高水平人力的获得和维持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武器,人力资原管理开始扮演策略性的角色。即使在一般企业中,人的重要性也再度受到重视,进入了所谓策略性人力资源管理(strategi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均时代。

综合以上所述,兹将人力资源管理观念的演进整理如表1所示。

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为促进经济发展与成长,普遍推动人力资源政策。由于人力资本理论的兴起,使世人了解“人力资本形成”比“物质资本形成”对于经济成长更为重要,而人力资源的品质又比人力资源的“数量”对于生产力提升更具影响。由于人力资源的品质取决于社会的教育及训练体系的运作,因此,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相当重视由政府所主导的“人力资源政策”的规划与执行。以台湾地区的人力资源政策发展而言,台湾地区的人力资源政策在初期是配合经济发展所需,侧重人力规划的工作,尤其是利用教育体系培养提供各期经建计划所需的人力资源。在20世纪60年代后确认,人力资源政策逐渐形成正式的组织和具体的方案,而被纳入各期经建计划中。台湾地区历年来人力资源政策中,以旅游业发展历程而言,为落实“行政院”推行的2008年游客倍增计划,目前台湾地区旅游从事人员培养重心偏向于以提升服务理念与品质及推动证照制度为主要目标。台湾当局相关机构以及大量提升的旅游相关科系或教育训练课程,为台湾地区的旅游产业专业人才养成制定更完善的规划。

3 台湾旅游就业市场及人力需求

旅游是快速成长的国际性产业,对于解决就业有着重要的贡献。由于旅游产业包含多种活动,因而促成旅游相关工作的复杂性,因此,旅游产业的就业市场也就涵盖了各式各样的工作内容与类

别,且需要各种不同程度的技能。一般来说,旅游领域的五大产业包括旅行业(即旅行社业)、旅馆业、餐饮业、运输业及旅游游乐业。旅行业是为旅客设计安排旅程、食宿,提供领队人员、导游人员,代购代售交通客票,代办出国签证手续有关服务而收取报酬的营利事业。在台湾,旅馆业包括国际旅游旅馆、一般旅游旅馆、一般旅馆及家庭旅馆等四大类,是对旅客提供住宿及相关服务的营利事业。餐饮业是指饮食业中与旅游有关的部分,一般的饮食业范围包括餐馆业、快餐餐饮业、小吃店、饮料业、餐盒业及其他饮食业等。运输业指从事水、路、空客运运输及有关旅游服务的行业。旅游游乐业是指经主管机关核准经营旅游游乐设施的营利事业。旅游产业创造的就业人数如表2所示。

540)this.width=540" vspace=5>

大致来说,旅游相关产业是一项劳力密集型的服务业,这些旅游产业的从业人员是整体游客体验的重要环节,旅游产品的口碑有很大的比例是建立在服务人员与顾客间互动过程中所带给顾客的感受。而高品质旅游产品与服务的提供,则有赖于高品质的旅游人力。目前台湾当局推动台湾旅游产业的首要任务即为实践2008年游客倍增计划。为促进达到此计划的目标,当局提供许多培训机会,来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理念与服务品质,以因应台湾旅游产业未来的发展与挑战。此外,当局亦逐渐推动证照制度,借由证照考试的方式来培养更多具有专业知识的相关专业人才,以提供旅客更高品质的服务。

4 旅游政策中人力资源的发展

旅游政策 的拟订,是当局在现存的限制条件与预判未来可能变化的情况下,为适应旅游需求与发展所提出的“指导纲领”。由于台湾政治情势的转变、全球旅游事业发展趋势、岛内经济成长及休闲时间使用形态转化等影响,当局对休闲游憩的界定在每个阶段均不同。台湾对旅游游憩的定位,已从20世纪50年代的社会教化意义中加入赚取外汇、劳动力再生产、休闲产业及服务业升级的功能。

4.1 以社会教化为目的(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50年代的旅游游憩政策,主要是以“寓教于乐”为主,即透过休闲活动达到教化的目的。这个时期的旅游,在“勤有功,嬉无益”的儒家教诲及物资欠缺的条件下,被视为有钱有闲者的专利。1953年,蒋中正先生在“民生主义音乐两篇补述”中,将国民旅游游憩列为台湾重要政策项目,指出如何利用自由闲暇时间,不仅是重要的社会问题,也是文化和政治问题,呼吁国民旅游游憩活动应含有国家的意识,赋予旅游游憩活动伦理规范社教,文化象征或发扬民族优良文化精神等3项功能。

在政策推行上,除先后成立“台湾省旅游事业委员会”、“旅游事业项目小组”等专责机构及实施“发展台湾旅游事业三年计划”外,并通过学校音乐教育、美术教育、体育教育及广电传播系统,推动能“培养民族正气、鼓舞战斗精神、发扬蹈厉气概、笃实光明风度”的休闲活动,强调主流的休闲文化,而将民间的流行文化斥为商业低俗,加以压抑。

4.2 以赚取外汇为目的(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60年代的旅游游憩政策,除延续着上个阶段的教化功能外,因受到国际发展旅游事业的影响,加入争取外汇的目标。为了争取国际旅游客及侨胞,除了将政府旅游部门机构加以扩编外,于1961年起将“旅游事业四年计划”并入第三—五期的“经济建设四年计划”外,也着手进行风景名胜区的调查规划和森林游乐区的开发。

然而,虽然这个时期开发活动开始兴盛,但政府以戒严时期保障安全为由,分别制定“戒严期间台湾地区山地管制办法”、“戒严时期台湾地区各机关及人民申请进出海岸及重要军事设施地区办法”、“台湾地区沿海海水浴场军事管制办法”,限制山地海岸使用活动,也限制了风景最为优美的山海地区的旅游游憩发展。

4.3 以劳动力再生产为目的(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70年代台湾受到外交挫败的影响,旅游事业困顿不前。另一方面台湾工业化过程纳入新国际分工,岛内休闲政策以鼓励国民旅游作为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但这个时期的重要措施,大多停留在各项土地使用管制计划,真正大力发展旅游事业、进行各项投资,是1978年大陆开放旅游,导致来台旅客、外汇收入成长率停滞不前,台湾旅游事业跌至谷底。

4.4 以休闲产业化为目的(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初期,台湾旅游发展仍未能突破70年代的困局,至80年代中期,台湾旅游政策由推展时期迈向转型期,各项重大投资纷纷投入,如国家公园的建设。政府解除戒严及放宽山地、海防及军事管制区,也使台湾地区的游憩空间大为增加。同时政府当局开始强调多元化的休闲活动,如文化旅游、休闲农业。这个时期的“文化资产保存法”、“旅游资源开发计划”、“南部区域计划”及第八期经建计划,都强调“保护自然景观”与“开发旅游资源”的依存关系。

4.5 以服务业升级为目的(20世纪90年代)

20世纪90年代台湾旅游事业的发展,在行政事权不统一、社会环境急速恶化、签证手续繁琐、物价高涨、治安恶化及大陆旅游、出国旅游的强大竞争下,首度出现“零成长”乃至“负成长”的局面,衰退状况更甚于70年代。从而使旅游局“争取四百万游客不是梦”的口号,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与此同时,台湾经济发展正由以劳力密集型工业为主,步入以服务业为主,因此,休闲产业成为服务业升级的主要策略之一,资本密集的游憩开发成下一阶段政府辅导的重点,同时,“多功能休憩中心”已然成为各国营事业“多元化经营”的重点方案。20世纪90年代的重要旅游政策有:①“经建会”将“规划建设休憩体系”纳入六年“国家建设计划”,并在“服务业发展推动方案”中,将休闲服务业与工商服务、信息服务、工程顾问、现代化商业、环境服务、医疗卫生同列为“重点发展服务业”,并指出文化资产与旅游事业结合,是未来旅游事业发展的目标。②“行政院”农委会为配合未来社会需求,提供高水平的森林游憩场所,规划建设全岛北、中、南、东四区域共21处森林游乐区。③“旅游局”策划大型游憩区以满足国人游憩需求,加强鼓励兴建旅馆,鼓励旅行业者着重来台旅客的招揽,筹建大型游乐区及运输系统容量的协调等,争取国际游客列为未来发展重点。

台湾旅游产业的人力资本培养是由20世纪90年代以后才逐渐成形的,即从以服务业升级为目的制定旅游政策时才开始加以考虑。虽于1980年所修正施行的发展旅游条例中已有对导游人员的规定,但对于整个旅游产业相关人员的管理制度则是一直到2001年法案修正后才较完整,不仅对导游人员有所规范,对领队人员、专业导览人员等皆有所管理。此外于2003年,当局更将导游、领队人员纳入国家考试,借以提升相关人员的素质,进而保障游客国内外旅游的权益。对于旅游相关人员的技能检定亦日趋成熟,如中西餐烹调、烘焙、调酒、餐旅服务等

专业技术的考照制度,借以培训更多专业人才。近年来,因服务业分工越来越细的影响,各大专院校及高中职校皆纷纷成立旅游相关科系,而旅游相关业者也愿意对其员工进行在职训练,已不再认为投资在员工训练上毫无商业利益。

540)this.width=540" vspace=5>

目前,当局推动台湾旅游产业的首要任务即为2008年游客倍增计划,因此,各业者均以提升员工的服务水准为目标,亦即提供游客更高品质的旅游人力。抓住当局提供大量训练的机会,并配合实务演练、案例解说及经验交流等方式,来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理念与服务品质,并辅导旅游从业人员能以

5 结论与讨论

台湾的旅游产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近年来,台湾整体经济呈衰退局面,唯有服务业仍维持正成长的水准。因此,旅游产业对经济的重要性得以凸显,人力资源培养的问题也迫在眉睫。本研究探讨了台湾旅游人力资源政策转变的过程,得出如下结论:

(1)台湾当局对旅游游憩的定位,已从20世纪新视野、新观念调整经营策略,以适应台湾旅游产业未来的发展与挑战。台湾地区的旅游从业人员可透过参与教育训练或是证照考试来提升其自身的素养,2004年台湾地区为适应2008年游客倍增计划所实施的各式训练整理如表3所示50年代的社会教化意义中逐渐加入赚取外汇、劳动力再生产、休闲产业及服务业升级的功能。

工业旅游策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旅游规划 现状 问题 原因 对策

在社会、经济和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并不局限于满足物质条件的优越,把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精神需求上,旅游产业应运而兴。随着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和壮大,我国旅游规划工作也是如火如荼,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旅游规划指导旅游发展的思想已普遍树立,旅游规划的队伍也逐步建立,旅游规划管理逐步制度化,旅游规划的方法不断进步,出现了全国性的旅游规划热。虽然我国旅游规划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是在旅游规划繁荣的背后,由于我国旅游规划编制的时间不长,理论方法尚不成熟,使得我国的旅游规划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我国旅游规划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规划水平还不够高,旅游规划实施的可操作性差。旅游规划工作是一项理论性、实用性和科学性都很强的工作,规划产品质量的好坏既与规划队伍的态度、水平有关,也与规划委托方对规划编制过程中的监督管理有关。旅游规划之所以可操作性差,既与旅游规划在实施过程中相关部门之间的利益难以协调有关,也与地方长官人为干扰,以迎合投资商的喜好相联系。

2.旅游开发规划目标偏差较大。旅游规划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旅游者和旅游目的地关系,特别是旅游者的旅游需求,但实际上我们许多规划对旅游者的旅游需求缺乏认真考虑,使得我们的旅游规划成果太“虚”,即有些规划只“软”不“硬”。对规划的核心问题――旅游景区的建设只进行功能分区和主题定位,只做表面的旅游产品设计和旅游项目策划,而这些“软”的东西大多都是克隆而来,这样,规划委托单位拿到规划成果后,不知所措,难以落实。

3.旅游产品的经营管理、营销策划和形象设计急需加强。资源是规划的基础,规划是产品的基础,产品是促销的基础,促销是效益的基础,这里既有链条环节不可倒置问题,又有操作时序不可互换问题。而连接链条的主线则是旅游形象问题,有了形象即使其中一个环节出现短缺,亦可弥补,比如资源是规划的基础,但是如果有了市场,也可以人为地创造资源。深圳本来没有什么旅游资源,但却在规划指导下建成了锦绣中华、中华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欢乐谷等人造景观。近年深圳旅游收入已超过300亿元,占本市GDP的20%。这些策划出来的景点丰富了旅游产品,使深圳这个旅游资源匮乏的城市成为全国重要的旅游热点城市,显然旅游产品不仅是对原有资源整合出来的,也是通过把策划理念贯穿在规划和产品制作中加工出来的。因此,做规划要请各方面的专家,特别是要请有策划能力的专家,请能称得起“资源配置师”的专家,请能“无中生有的专家”,能化腐朽为神奇,能创造新的资源的专家

4.只重视旅游规划的编制,忽视规划的实施。旅游规划的水平高低和应用效果的好坏,既取决于前期的规划编制过程,又取决于后期的规划实施与管理。只有二者的良好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而在当前的旅游规划工作中,严重存在着重视规划过程,轻视规划实施管理的问题。不少规划的编制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旅游规划一旦被评审(或鉴定)验收,便万事大吉,至于规划实施管理期间规划委托方的实施监督和规划编制方的“售后服务”便不会再提起。

5.旅游规划评审不严格,有的流于形式。我国的旅游规划评审基本上都是会议评审,但国家对评审人员的人数、专业结构和评审方式与成果鉴定意见,都没有具体的规范和规定,从而使得鉴定的结论不明晰,意见不中肯。

6.规划人才不足,专业面小,单兵作业的多,协同作战的少。目前全国从事旅游规划的人员至少上千,但专门从事旅游规划的专家并不占主体,特别是经验丰富、知识全面的旅游规划专家更少,远不能满足旅游发展的需要。旅游规划市场明显存在专业人才的不足。

7.旅游规划缺乏系统性和地方性特色。旅游规划是一项涉及多目标多学科的系统工程,但由于受规划编制者本身见识多寡及视野宽窄的影响,部分旅游规划缺乏完整的体系也没有突出旅游规划的地方性内容。主要原因是一些规划者忽视旅游客源市场的详细调查,缺乏对旅游产品本身特色的研究,使规划项目无法落到实处。

二、解决对策

1.规范规划行为,强化监督管理。现在已经出台的,可以在全国实施的直接与旅游规划相关的法规仅有国家旅游局颁布的《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和《旅游规划设计资质认定办法》两部规章性质的法规。这两部法规虽然对旅游规划中诸多问题做了规定,但缺乏可操作性,比如《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第22条规定:“旅游发展规划上报审批前应进行经济、社会、环境可行性论证,由各级旅游局组织专家评审,并征求有关部门意见”,但对评审专家的资质和评审专家的遴选没有做出任何规定,特别是对规划单位违反法律义务的行为没有规定相应的法律责任。显然是很难起到实际作用的。因此,旅游法制建设必须加快完善。

2.建立监督机制。人大对政府、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人民对政府的监督。在各级领导干部中要强化旅游规划的法制意识。从规划的编制到实施,都应纳入法制管理范畴。对重要的旅游规划项目,要坚持人大通过和立法实施的制度,坚持不编制旅游规划和旅游规划评审不合格不予立项开发,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出台行业的旅游规划细则对农家乐、湿地等旅游区,要注意推出相应的编制规范。

3.开展和完善旅游规划的跟综研究和后续服务。要改变现阶段规划编制者重评审、轻实施的不正确态度,鼓励规划的编制者将自己的成果直接转化为旅游生产力。今后规划项目的结题,专家评审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总结,更要重视和依据规划的实施情况来评价规划的业绩。要鼓励对规划成果进行跟综研究,若发现旅游规划未能实施,就要研究是编制方的原因?还是实施的原因?这项工作应由旅游主管部门定出制度,组织和会同专家进行跟综。

4.领导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科学性的对立面是主观随意性。由于规划属于主观世界的东西,是主观作用于客观,因此容易产生主观主义的偏向。尤其是谁“官大”谁说了算,这是一种不讲科学的表现。旅游规划是一个巨大的系统性工程,涉及旅游、建设、环保、农业、林业、水利、土地、文化、宗教、交通、工商、公安等10多个部门,如何协调这些部门之间的关系,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因此必须提高领导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不能只强调收益,更不能夸大收益,不能不计成本,而忽视风险。要借助生态学、环境学的研究成果,把旅游开发的生态价值、环境价值及其变化,列入旅游开发的成本和效益之中,只有这样才能更真实、更全面地反映出旅游开发行为的成本和效益,确保旅游开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协调和提高。

5.促进产权明晰的规划管制改革。旅游规划对旅游市场及旅游经济发展的作用一直是各学派争议不休的话题,特别是我国旅游业因受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影响。旅游规划与经济发展的深层矛盾暴露出来,旅游规划的低效率、滞后性与缺乏实施变得更加突出,人们也逐步认识到旅游资源利用中的产权界定、产权保护及规划控制的重要性。这里从以科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来探讨旅游规划的理论与实施问题。我国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旅游资源国家所有制度,客观上要求运用法律机制来界定、维护和协调各经济当事人之间的旅游权利关系,即建立旅游资源产权关系。在旅游资源使用权明确,由单位法人或个人所有,在强化公众咨询(群众参与)、规划方案公示与严格法治的情况下,则很难在该地块上产生违章建筑。如果有人胆敢在该地块上违章建筑,市民或旅游监督机构可以,法院裁定结果肯定是要拆除与补偿土地使用权所有者的。

6.建立公众参与机制。政府和规划部门应该积极广泛地宣传公众主动参与旅游规划的必要性,鼓励并提供机会让公众不同层次、不同程度、不同渠道地参与到旅游规划的编制、决策和实施中,从而近距离地为规划方案提供意见和建议,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督力度。

7.优化专家规划系统。国家应进一步严格建立旅游规划专家库和旅游规划机构库的入库资格认证,全面实行专家年度审核制度,及时淘汰规划市场上的不合格人员和机构,对专家的评审资格也应相应地做出明确规定和严格管理,定期公布旅游规划人员的规划业绩。

总之,旅游规划是整个旅游发展的核心,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应当善于观察、善于总结,及时找出我国旅游规划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分析形成原因,提出相应的思路和对策,以便能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旅游规划市场、理论体系和技术规范。

参考文献:

[1]刘德谦:旅游规划续论.旅游学刊,2002.4

[2]瞿辅东:当前我国旅游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其实证研究.旅游管理,2002.2

工业旅游策划范文第5篇

为深入贯彻党的精神,全面落实《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关于建设创新驱动质量强市的指导意见》和《沧州旅游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全面提升我县旅游发展质量,不断提高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专业化、规范化水平,快步赶上全市旅游业发展进程,现将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落实情况

(一)建立健全组织推动机制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主管县长为组长的海兴县旅游业发展质量提升领导小组,研究解决和协调处理重大旅游质量问题。制定了加强部门合作,构建多元共治、协同推进的旅游质量管理工作机制,为旅游质量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制定了《海兴县旅游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18-2020)》,组织召开了旅游质量提升专题会议,分析了2018年至今旅游质量提升工作现状和主要做法,明确了2019、2020年旅游发展和旅游品质提升工作计划,对旅游工作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2、完善政策体系。围绕旅游质量发展目标,加快制定我县旅游发展规划进程,研究出台了促进旅游质量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加大对旅游质量提升、公共服务、品牌建设等方面的推进力度。

(二)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质量明显提升

“厕所革命”持续深入,2018年完成8座旅游厕所建设,正在实现百度地图导航入网。2019年5座高标准旅游厕所正在选址建设中。积极对接省旅游大数据中心和全省旅游云平台,加快旅游数字化建设,完善数字网络平台,提升旅游智慧化公共服务能力。

(三)旅游行业管理质量明显提升

1、提高依法行政质量。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等法律法规,运用法律手段解决旅游质量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严格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

2、完善质量监管机制。建立完善标准宣传、执法监管、投诉处理、诚信建设、质量评价、信息等质量监管机制,健全我县旅游质量综合监管体系,建立行业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相结合,专职质监员、兼职质监员相结合的旅游质量监管网络,提升旅游质量监管水平。

3、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根据机构改革方案,我局成立了旅游股,建立健全了旅游综合管理机构和执法大队以及其他部门间协调联动的旅游市场综合治理体系,制定旅游市场综合监管责任清单,协调重大旅游联合执法行动。充分发挥各类旅游监管平台和“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机制作用,提高旅游市场监管科学化、信息化水平。依法加大对旅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净化旅游消费环境,游客满意度明显提高。

4、提升行业自律水平。建立完善了旅游行业自律性管理机制,与个旅游单位签订承诺书和责任状,充分发挥行业规约、自律、信息交流等功能,全面提升旅游质量意识,引导和培育旅行社和从业人员诚信经营、公平竞争,促进旅游行业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能力显著提升,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1、机构编制人员少,缺乏旅游专业人才,与当前旅游事业发展要求不太适应。

2、旅游开发财政预算不足,无法保障一些基本性工作运转,旅游规划无法落实。

3、对旅游产业项目关注度有待提高,相关政策性项目资金扶持力度有待加强,土地规划相对滞后,企业和个人投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弱。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面对现实,理清头绪,确定思路

我县旅游底子薄,起步晚,可利用资源匮乏,发展相对滞后。尤其是两大优良自然景观,因政策和利用现状,极大限制了旅游开发空间。另外我县建县较晚,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比较分散,未形成体系化传承;支柱型产业较少,开发利用性较弱。针对以上现状,结合工作实际,我局三次组织县内专家学者进行专题研讨,分析我县旅游资源、实际现状和开发潜力,确定了盘活现有资源、依托产业支撑、稳步有序推进的的旅游发展思路,制定我县今后五年旅游发展工作计划。

2、摸清底数,盘活资源,找准出路

一是摸底数,建台账。厘清我县所有自然、人文等各种旅游资源和文创资源,为开发利用打基础。

二是确定一个工作重心。即以2021年我县承接沧州旅发大会工作为重心,着力落实具有创收盈利能力的产业支撑点,打造两到三个可基本成型、可初具规模、可引流接待一定数量游客的产业型重点旅游项目。经实地考察研究,目前我县田园娱乐综合体项目、高湾杨老帽旅游度假村项目比较符合产业政策和开发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