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机合作社如何发展

农机合作社如何发展

农机合作社如何发展

农机合作社如何发展范文第1篇

农机联合的效益如何?农机合作社如何运行管理?如何提高合作效益?笔者带着一系列疑问深入到农机合作社探访。

农机联合,效益可好

随着农村年轻劳力向城市转移,许多农户购买农机开展农业生产,既解决了劳力不足的问题,又大幅度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但是,分散经营农业机械的模式也有诸多不利之处。石城县琴江镇桐坪村村民陈树先买了一台耕整机,平时帮助周围农户耕田翻地。有一次,他在一农户家耕地,不料机器中途熄火,他自己又不懂修理技术,只好进城找师傅修理,修好机器后,已经延误了农时。

和陈树先同村的邓增坤也是一名农机手,家里购置了几台农业机器。他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作业时间不稳定,忙的时候干不过来,闲的时候机器放在家里生锈,苦于个人力量单薄无法实现规模化操作、常规化运作。

琴江镇桐坪村农机手白振兴看到了农机手单干的艰难,果断邀请20多个农机户,联合成立了新潮农机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业务联系、统一技术培训、统一跨区作业、统一服务质量、统一机具维修”管理模式,不但提高了农机的作业效率,还为社员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邓增坤以前单干时一年下来只有1万多元纯收入,加入合作社后,由于接单量更大了,机器维修更方便了,年纯收入超过3万元。

带来显著效益的不仅仅只有新潮农机专业合作社一家。琴江镇建上村李华东以一台小型收割机入股建兴农机专业合作社后,收入明显增加。“加入合作社后,机器修理有专人负责,洽谈业务有专人负责,我们只需要专心从事农机操作,收入相比以前翻了一番。”李华东非常满意“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

季节性强,如何错位

众所周知,农机作业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大部分时间集中在春耕、夏播、秋收季节,冬天或者其余农闲时间,农业机械只能闲置在家浪费“青春”。因此,如何提高农业机械的利用效率成为农机合作社思考的头等问题。

石城县建兴农机专业合作社在这方面进行了不同的尝试。该合作社负责人黄大发告诉笔者,首先是错时作业,现在农村一般有早稻、晚稻及一季水稻,7月份收割早稻和耕地翻田,9月份收割一季稻,10月份收割晚稻,在春冬期间进行烟田和莲田的耕地作业,充分利用所有可用的时间,提高农业机械利用率;其次是错位作业,合作社组织农机户到周边乡镇村庄,及跨地区到广东、福建等外省县市作业,扩大作业辐射面,增加农机户收入。

不过,农机不可能一年365天都在工作,总会有闲置的时候。因此,提高农机合作社效益的突破点在于,机器可以闲置,人却可以变通。石城县新潮农机专业合作社利用自身的农机优势及区位优势,不断增加农机种类,扩大服务范围。除了正常的耕整机、收割机、插秧机外,合作社还购买了榨油机、粉磨机等几十种农用机器。白振兴说,去年一年加工稻米就有几万斤,还为农户榨油、碾米等,这些方面的收入有几十万元。

基地式经营服务是农机合作社的发展趋势之一。石城县大由农机专业合作社准备大规模流转土地,建立现代化农业基地,充分利用自身的农机优势,规模化种植水稻,通过基地经营稳定合作社收入。

凝聚合力,向前跨步

农机专业合作社现行的内部管理是否科学?外部发展环境是否良好呢?

白振兴告诉笔者,当前一些农村的土地面积偏小,土地不规则,农田道路不畅,使一些农田无法机械操作,或操作起来费油又费时,效率不高,同时没有专项扶持贷款,资金运作压力大,无法有效扩大经营规模。

除此之外,合作社内部管理、农机手安全保障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面对问题,如何接招?笔者采访了石城县农业局、农机局等相关单位的负责人,他们认为:一是加大专项政策扶持力度。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立与发展不是靠一个单位所能独立完成的,它需要财政、工商、税务、物价、金融等各个部门的大力支持,在资金、登记、税收、贷款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形成扶持和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合力。二是推进合作社专业化发展。要定期组织合作社负责人进行专业培训,围绕管理、运营、会计、维修等各方面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和运营水平,同时在农机新装备的推介、农机新技术的推广、农机驾驶员的培训、农机市场的需求、跨区作业信息服务等方面给予帮助,引导合作社在市场化的道路上一路高歌。三是引领合作社市场化经营。引导农机合作社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和范围,从粮食作物的耕、种、收等环节向经济作物、农产品加工等环节延伸,从农机作业服务向土地流转经营和生产、技术、信息服务延伸,从传统的种植业向畜牧、渔业、林果业和设施农业等领域扩展,不断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组织经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农机合作社如何发展范文第2篇

宋文暄:我认为,这次深化农信社改革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花钱买机制”,促使信用社通过改革建立自身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转换内部经营机制,从而形成“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担风险、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进一步增强支农服务的功能,为“三农”提供更好的服务。

省联社成立后,我们确定了“稳健经营、稳步发展”的经营理念,把打造地方性、社区性的股份合作制零售银行作为基本市场定位,坚持服务“三农”的宗旨,始终以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支持农民增加收入、支持农业市场化、农村城镇化发展为己任,努力增加支农贷款投入。在股权结构的设计上,在注重吸收投资股和法人股、增强产权约束的同时,规定了较低的资格股入股起点,为广大农产社员享受优惠服务提供了股权上的保障。在法人治理结构上,通过建立乡镇社员民主监督小组,对农村信用社的服务方向和服务质量实施有效监督。在内部机构设置上,增设客户服务中心,建立客户经济档案,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个性化、交互式的服务,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水平。为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大力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推行了贷款上柜台工程,农民需要资金时,持贷款证、身份证等证件直接到营业柜台办理,大大方便了农民贷款。2004年,全省农村信用社农业贷款余额、当年增加额、累计发放额和农产贷款余额、当年增加额等5项指标均居全国同行业第一位,农户贷款面达到35.6%。截至今年6月末,农户贷款余额1050.1亿元,比2003年6月末增加355.3亿元。

《银行家》:单一的农信社,在资金调度、服务范围、风险管理、资源组合开发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建立信用联社,则有利于发挥整体优势。省联社在发挥协调指导作用的同时,应当不干预法人社的独立经营,您觉得在实践过程中两者有冲突吗?您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宋文暄:省级联社是省政府管理辖内农村信用社的载体和平台,又是辖内农村信用社的联合经济组织,还是一个管理服务型的金融机构。省联社成立后如何发挥“管理、指导、协调、服务”的职能作用呢?我认为,省联社管理农村信用社要与农信社“四自”能力的提高有机统一起来,在行使管理职责的过程中,要用动态的眼光,不断调整,不断适应,因地制宜,区别对待。省联社的行业管理职能不能削弱,特别对于那些基础较差、管理水平较低、产权改革没有到位的信用社,省联社就要多管、严管;而对于那些资产质量较高、管理水平较强、产权制度完善的信用社,就要少管,把职能转到服务上,这是一个此消彼长的动态过程。省联社只要严格履行职责,尊重法人社的独立经营地位,省联社与法人社就不会出现冲突。具体来讲,省联社行使管理职责时,我体会关键要把握“五个重点”,即:管方向,管好信用社的发展战略和经营方向;管制度,建章立制,加强信用社的制度建设;管队伍,坚持党管干部、将引进、培养人才与理事会、董事会的依法选举和聘任高级管理人员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完善干部职工队伍建设的一整套制度措施;管自律,大力培育信用社的自律管理能力;管风险,加强各类行业风险管理与控制。

《银行家》:随着农信杜改革的深入,农信杜积极增资扩股,进行市场化改革,在增强自身经营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的同时,也增强了支农资金实力,加大了支农力度。但农信杜的市场化改革和商业化经营与服务“三农”有一定的冲突,您认为应如何处理好农信社市场化改革与服务“三农”的关系?如果农信社的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发生冲突,您认为应优先发展哪一个?

宋文暄:改进和提升支农服务水平,是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衡量改革成败的一个重要方面。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基础在农村和城镇社区,比较优势在于零售业务。我认为,支持“三农”发展,不是农村信用社的包袱,而是机遇,是优势所在,农村信用社只要坚持地方性、社区性的股份合作制零售银行的基本定位,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做好零售业务,农村信用社就能够做成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管理服务一流的现代化金融机构。

当然,农信社的改革和商业化经营与服务“三农”会有矛盾,会产生冲突。但我认为,应该通过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加快发展来妥善解决。农村信用社是支农的主力军,但农村金融决不是农信社一家单打独拼,所有在农村的金融机构都有责任和义务支持“三农”发展。另外,随着“三农”的发展,农村又是新的经济发展的区域,也为金融机构扩展业务提供了新的空间,有见识的金融机构也不会丢掉农村这个大市场。同时,信用社是在广大农民和社员的支持下发展壮大起来的,农民构成了信用社社员的主体,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反哺农业,回报投资者。信用社发展的历史一再证明,什么时候坚持了为“三农”服务的宗旨,什么时候就发展得快、发展得好;什么时候偏离了这一方向,就会出现风险。无论什么时候,农村信用社都要坚持以服务“三农”为根本出发点,紧密结合“三农”的需要,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完善服务手段,改进服务方式,增强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巩固在农村金融市场的主体地位。因此,为“三农”服务既是时代赋予农村信用社的神圣职责,也是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性定位和现实选择。无论将来信用社如何发展壮大,形势如何变化,信用社都必须把支持“三农”发展放在第一位,扎扎实实做好支农工作。

《银行家》:由于国家对农信社有扶持政策,农信社在增资扩股、票据兑付之后可能会有大量的资金在寻找出路,山东农信社联社会不会凭借这些优势与其他的金融机构比如大的商业银行争取高端客户?

宋文暄: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基础在农村和城镇社区,比较优势在于零售业务。同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相比,我们的资金实力相对薄弱,风险管理能力和承受能力较低。即使通过增资扩股、票据兑付之后拥有了大量的资金,在市场定位上,也不能盲目“跟风”,片面追求大客户或高端客户。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定位,必须根据自身的任务、目标、经营管理能力等各方面条件和要求,综合考虑市场需要、竞争状况、营销环境等因素来确定。必须看到,风险和信贷规模成正比。贷款过于集中,一旦形成风险,对规模大的银行来说,可能不会有太大影响,但对农村信用社来说,有可能是致命的。无论农村信用社采取何种组织形式,都必须坚持好面向“三农”、面向社区、面向中小企业、面向地方经济事业发展,建立社区性零售银行的市场定位,并以此作为想问题、定政策、抓经营、谋发展的出发点。

农机合作社如何发展范文第3篇

一、调研时间安排

从20__年12月20日-20__年12月30日,各调研组利用10天左右的时间进行实地调研,12月30日左右进行调研成果交流研讨。

二、分组及调研范围、方式、重点和课题

分成农村牧区、城镇社区、工商业、社会事业4个调研组,按调研调范围确定调研方式、重点和课题。

农村牧区调研组:

组 长:* (县委书记)

副组长:* (县委常委、统战部长、政府副县长)

* (县委常委、党办主任、机关党工委书记)

*(人大副主任)

*(政协副主席)

成 员:*(水务局局长)

*(县委办副主任)

*(农牧业局局长)

*(林业局局长)

*(扶贫办主任)

*(围转办主任)

*(草监局局长)

*(统计局局长)

(一)调研范围。农区不低于200户,牧区不低于450户。

(二)调研方式。采取入户走访、个别访谈、实地查看、发放问卷、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进行。参加苏木镇座谈会人员为:党政班子成员、本苏木镇两委、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及部分典型农牧户(协会会员、合作社成员、联户经营户、农牧业大户、中小户)、苏木镇二级单位领导,原则上不少于40人;参加嘎查村座谈会人员为:“两委”班子成员、本嘎查村居住的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嘎查村民小组组长、嘎查村民代表、部分典型农牧户、贫困户代表及部分已转移就业创业人员,原则上不少于20人。

(三)调研重点。

1、全县农牧民收入状况,特别是贫困人口数量、分布、结构和贫困程度及致贫原因;制约农牧民增收的主要因素,进一步推进扶贫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在实施涉农涉牧项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工作建议;解决农牧民政策性收入差异的建议。

2、农牧业结构调整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推动农牧业产业化进程的对策建议;如何引导各类投资主体加大投入、提升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防灾避灾农牧业;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如何建立健全农牧业抗风险保障机制。

3、农村牧区人口转移工作基本情况,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在引导服务、转移培训、政策保障等方面的建议。

4、清理非牧人员占用草场、征占地补偿、落实草畜平衡制度等情况;土地草牧场流转后管护和利用方式等方面做法经验、政策措施及问题建议。

5、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现状和家族、宗派势力对农村牧区健康有序发展的不利影响。

(四)调研课题。

1、农村牧区人口转移的现状及对策;

2、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及合作组织发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养牛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发展特色种养业的前景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农牧业科技服务机构设置和职能发挥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6、农村牧区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7、农牧民增收方面的存在问题各研究分析;

8、农牧民家庭贷款和债务现状分析和应对的措施;

9、公路沿线和两个建制镇周边重点发展奶牛业的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10、建设人工草地和高产饲料基地的有利因素和如何发展可靠的饲草料基地的建议;

11、农区落实草畜平衡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12、如何开拓流通渠道,完善市场体系建设,解决农畜产品“卖难”问题;

13、农牧民集体和非正常上访的防范和化解;

14、加快发展节水避灾性设施种植业的必要性和如何发展的建议;

15、提高农牧业产业化水平的思路和建议,特别是如何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

16、林权制度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思路对策;

17、实施公益林补偿机制方面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18、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发展中金融机构发挥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建议;

19、北部沙区、中部丘陵、南部农区结构调整方面的群众意向及发展中的困难及解决对策;

20、公路沿线和两个建制镇周边重点发挥奶牛业存在的困难和解决的办法。

城镇社区调研组:

组 长:*(人大主任)

副组长:*(县委副书记)

*(县委常委、人武部部长)

*(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人大副主任)

*(政府副县长)

*(政府副县长)

*(政协副主席)

成 员:*(人大办公室主任)

*(政府办副主任、法制办主任)

*(交通局局长)

(一)调研范围。明安图镇塔山社区、南山社区、奈曼山社区、北山社区、察汉淖社区、陶林社区及新区社区的所有城镇居民。

(二)调研方式。调研实施抽样调查的方式,通过入户走访、个别谈话、实地查看、发放问卷、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按照人群构成开展调研。

召开5个座谈会:一是关于城镇居民收支及居住情况的综合情况座谈会,人员30人左右,人员由苏木镇负责人,三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离退休代表,社区负责人代表及两新组织代表及其他需要参加人员构成;二是关于各社区建设座谈会(3个,每两个社区合开一个座谈会),人员30人左右,人员由“两委”班子成员,本社区党员代表、三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三是关于城镇居民困难群体方面的座谈会,人员20左右,由下岗失业人员代表、低保对象代表、灵活就业人员及就业、社保、民政等部门相关人员参加。

(三)调研重点。

1、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后续工作及其效果,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和典型经验做法;

2、城镇居民的收支、居住情况;城镇居民低收入群体的居住状况;城镇居民低收入群体的社会保障工作方面;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情况;城镇居民消费情况;城镇居民就业创业情况;城镇居民对社会治安的看法、意见和建议;城镇居民低保动态管理情况及建议意见。

3、社区“六级联动、互助共建”情况;党员活动阵地建设情况;社区“两委”班子建设情况;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情况。

(四)调研课题。

1、明安图镇旧区拆迁改造中群众意愿、开发企业要求及需要进一步加强的方面及对策有哪些;

2、如何做好明安图镇各社区“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工作;

3、如何加强明安图镇各社区班子建设;

4、当前我县城镇居民收入方式有本文来源:文秘站 哪些?其中主要收入来源是什么?建议采取哪些措施增加居民收入;

5、如何改善城镇居民低收入群体的生产生活状况;

6、社区“六级联动、互助共建”情况及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7、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情况;

8、当前我县城镇居民支出比例最大的是哪项支出;

9、当前我县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如何?消费结构是否优化?消费水平是否提高?居民是否有短期和长期消费计划;

10、当前我县城镇居民对现有住房是否满意(包括结构、面积、地理位置等);

11、我县城镇居民如何看待当前的就业现状,对就业的岗位是否满意?对工资待遇是否满意?对今后的就业工作开展有哪些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建议和意见?是否满意政府当前采取的创业扶持政策?对今后的创业工作开展是否有合理建议意见;

12、我县城镇居民对当前我县实施的社保、医疗等社会保障工作是否满意?对今后社保工作开展有哪些合理建议意见;

13、城镇居民弱势群体对我县当前的扶贫方式、扶贫范围、扶贫对象等方面工作是否满意,有哪些意见建议;

14、我县城镇居民对其他方面还有哪些意见建议。

工商业调研组:

组 长:*(县委副书记、政府县长)

副组长:*(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

*(人大副主任)

*(政协副主席)

成 员:*(政府办主任)

*(发改局局长)

*(财政局局长)

*(国土局局长)

*(城建局局长)

*(经济局局长)

*(旅游局局长)

*(工业园区办主任)

(一)调研范围。全县企业、个体工商户 户。

(二)调研方式。采取座谈会、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其中限上企业要全部召开座谈会。

(三)调研重点。

1、现有工商企业现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下一步发展的思路和措施;明年重点推进的煤、油、铅锌、萤石、水泥、 石材项目,如期达到20__年既定目标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应采取的措施和办法,具体实施方案;

2、着实推进物流业发展,应重点抓的环节,以及具体方案;

3、促进农牧业产业化,在引入、投资、税收等方面如何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

4、目前全县软、硬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的突出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调研课题。

1、肉类加工企业发展壮大的途径;

2、完善园区建设,提高园区承载能力和服务能力;

2、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如何摆脱资金制约问题;

3、如何保障煤炭开采项目的顺利实施;

4、石油勘探开发的认识;

5、如何推进×××日处理20__吨铅锌选厂项目如期开工和投产达效;

6、萤石精粉采选、氢氟酸加工项目推进的措施和办法

7、如何搭建银企合作平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8、绒毛加工业现状和发展前景;

9、促成水泥项目落地的措施和办法;

10、×××酒厂现状及问题;

11、塑料制品生产加工企业存在的问题。

13、如何创新招商机制

14、全民创业、扩大投资群体的思路

社会事业调研组:

组 长:*(政协主席)

副组长:*(县委常委、纪检委书记)

*(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人大副主任)

*(政协副主席)

*(政府副县长)

*(政府副县长)

成 员:*(政协办主任)

*(民政局局长)

*(计生局局长)

*(教育局局长)

*(卫生局局长)

*(社保局局长)

*(就业局局长)

(一)调研范围。全县教育、卫生、广播电视、社保、就业、民政、计生及涉及民生等方面工作的部门、干部职工及全县广大群众。

(二)调研方式。调研以灵活多样的方式,通过入户走访、个别谈话、实地查看、发放问卷、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按照部门职能、针对对象及服务人群开展调研。

教育方面:

卫生方面:

社保方面:

计生方面:调研对象是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已婚至49周岁之间的妇女);1个座谈会人员30人左右,人员由计生主管部门人员、社区计生工作人员、流动人口代表、社会群团组织负责人、企业建筑施工队负责人、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单位代表(公安、共商、民政、卫生、城建、人事等单位)等构成。

就业方面(3个座谈会):一是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岗位征集和安置工作座谈会,人员20人左右,参加人员为县内各企业负责人、经济局、就业局有关人员;二是如何进一步强化培训和农牧民转移就业工作座谈会,分苏木镇召开座谈会,座谈人员30人左右,参加人员为农牧民代表、嘎查村领导座谈会;三是如何进一步推进创业培训和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座谈会,人员30人左右,参加人员为县内个体工商户代表,就业局、工商局个体协会等相关人员。

民政方面:1个座谈会人员30人左右,参加人员由苏木镇有关人员,城镇低收入居民、农牧民代表,嘎查村社区干部,民政、扶贫、统计、经管站、监察等部门有关人员组成;

(三)调研重点。

1、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后续工作及其效果,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和典型经验做法;

2、加强我县教育教学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思路;就业培训工作开展情况,就业的培训模式情况;我县优抚对象及退伍军人安置就业工作情况;广大农牧民、城镇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状况;关于加强转移农牧民及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建议;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苏木镇文化站建设、农村牧区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城乡低保动态管理长效机制方面;

(四)调研课题。

1、提高我县教育教学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建议?

2、目前就业培训工作情况及存在的难点?

3、目前就业培训模式是否使参加培训人员转得出、稳得住?

4、当前我县优抚对象及退伍军人安置就业工作情况及存在的困难?

5、广大农牧民、城镇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状况及如何进一步提高参保率?

6、农牧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开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7、农牧民对养老保险的认可度及有何期望?

8、如何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控制流动人口非政策生育?

9、是否满意县委政府当前采取的创业扶持政策?对今后县委政府的创业扶持政策有何建议?

10、我县当前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及今后如何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面?

11、对社会保障体系涉及群体有哪些意见建议?

12、我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意见?

13、关于我县城乡低收入家庭的确定、家庭经济收入的核算方法及意见和建议?

14、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状况,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15、乌兰牧骑机制改革后所取得的主要成效及下一步扩大队伍的建议?

16、如何进一步加强就业岗位征集和安置工作?

17、如何使农牧民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18、进一步加强全县 、维稳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三、具体要求

(一)各调研组要合理安排时间、路线,条件允许情况下,要尽可能多地走访调研地区和调研对象。车辆由调研组自行安排。

(二)调研组在调研时要讲究方式方法,要根据群众的文化知识水平和实际情况,因人而宜,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开展工作;要细心体察民情民意,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要本着“不给基层增加负担”的原则开展工作,轻车简从,深入到最困难的农牧户、居民家中调查摸底,确保调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农机合作社如何发展范文第4篇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农村基层治理的学术研究便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政治学、社会学和人类学中涌现了大量研究成果。就研究内容而言,多集中在乡村治理的外部条件、内在机制和改革探索这三个方面。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角度,特别是从社会转型和社会建设的角度开展农村基层治理创新的研究成果不多。就研究层次而言或开展宏观研究,从以上层制度、政策演变为中心开展宏大叙事式的铺陈论述;或以典型乡村为个案,开展于乡、村微观实证的研究。在农村基层治理的研究中,综合宏观、中观和微观的分合、互动研究不多。

一、社会转型视域中农村基层治理创新研究的意义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农村的重要特征就是“变革”。无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方方面面的变革是巨大而影响深远的。以农村土地制度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改革、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政治改革,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推动了农村的社会转型。可以说,中国农村正处于经济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阶段。农村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的现代化发展是这种转型的最显着、最深刻、最普遍的特征。农村的社会制度、社会结构、社会观念、社会心理、社会文化等等一切都发生了变化。社会的现代性转型改变了乡村社会的乡土文化、传统观念和社会治理体系。社会转型使农村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怎样构建与农村多元、分化、流动和开放相适应的基层管理与组织方式,怎样建构一种制度化、秩序化、不断开放的农民参与基层治理的机制,推动国家与乡村社会之间良性互动、形成民主合作的善治结构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据此,社会建设视域中农村基层治理创新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社会转型视域中农村基层治理创新研究的关键问题

要开展社会建设视域中的农村基层治理创新研究,应该深度分析社会转型和社会建设背景下农村基层治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社会转型与社会建设背景下农村基层治理的现状、问题与原因;社会转型与社会建设背景下农村基层治理的创新路径与发展趋势,推动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1、社会转型背景下农村基层治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重点分析三个问题。一是农村社会正在经历怎样的社会转型?新形势下农村社会的社会结构、社会阶层、社会流动到底呈现出何种新的特征?以农村阶层分化为例,在农村中除农业劳动者外,还有农民工、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乡村集体企业管理者和农村社会管理者等不同阶层。这些阶层在社会转型中,呈现什么样的特点,有怎样的利益诉求和政治诉求?

二是社会转型背景下农村社会结构的调整、社会流动的趋向、社会组织的构成、社会阶层利益关系的变化等对基层治理带来了哪些挑战?和传统的农村社会治理比有什么样的异同点?比如随着农村社会流动的加剧,社会分化、就业多样化,农民之间的异质性也逐步增加,农村社区的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也开始发生巨大变化,村庄的半熟人化程度加剧。面对农村人口的流动,传统的治理方式是否适用?社会治安如何保证?村民自治如何有效开展?这对当前农村基层治理提出了新的任务。再如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一些传统的农村社区逐步兼具城市社区的特点而成为过渡性社区。对于过渡性社区如何治理?

三是这些变化给基层政权改革以及农村社区建设带来了哪些新的机遇?社会转型的加速,必然将乡村社会进入更加开放的社会体系中。农民接受了更多的信息资源,视野更加开阔,公民素质得以提升,价值观念更加开放、行为模式更加民主,主体意识更为强烈。社会转型提升了农民的参与意识和权利意识,他们更加要求分享权利,参与治理。“农民对个人利益的认同、维护和追求是乡村社区民主得以内生和发展的基础。毕竟在乡村社区中,所有的群体和社区利益都直接或间接与村民个人利益相联系,最终都可能转化为个人利益,并促成农民采取一定的行动。”[1]与此同时,农村社会组织也在大量涌现。这些都为多元参与新形势下基层治理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2、社会转型中农村基层治理的内在机制、存在问题与原因

重点要考察社会转型中“乡政村治”模式的内在机制及其局限性。改革开放以来,“乡政村治”体制促进了乡镇政权的民主化、规范化建设,但在具体实践中,也存在诸多需要改革的空间。为此,我们需要深入分析乡镇政权的运行机制、乡镇政权与县级政权、村民自治之间的关系、乡村基本秩序状况及其维持机制、乡村干部的角色与动力机制、乡村工作任务的执行机制、乡村政权面临的困难等情况。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压力型体制下农村基层政府职能越位、缺位和错位、乡村关系紧张化、基层政府的公共管理缺失、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作用有限、个别村庄过度自治化等问题的原因。

以乡村关系为例,目前乡村关系多为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乡镇党委统筹乡镇工作,工作机制多为任务分解制。一般由乡镇党委布置中心工作,然后任务和指标进行细化,分解到各村,并与各村签订目标

责任书,保证任务的完成。在压力型政权模式下,我国乡镇政权与村委会之间总体上依然保持着明显而强烈的上下级行政命令关系。村民委员会在事实上承担了行政和自治双重职能。在发生矛盾时,村级组织的自治职能多让位于行政职能。这样实际上抑制了村级自治组织的积极性,客观上也不利于农民更好地参与基层治理。 3、社会转型视域中农村基层治理的创新路径与发展趋势

重点要分析在社会转型中如何从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的角度探索农村基层治理的创新路径和发展趋势。在新形势下,农村基层治理不应仅仅依靠政府进行高度集中的单向行政管理的行动,它应该是一个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互动的治理过程,通过“协商”合作确立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这种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治理格局这样才更加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我们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分析和总结社会转型背景下农村基层治理改革创新的实践和经验。比如很多地方创新农村基层管理体制,开展试点撤销建制村,建立新型农村社区。通过建立新型农村社区,成立农村社区党委与社区居委会负责社区日常工作,同时鼓励农村社会组织参与治理,整合各类服务资源,满足基本公共服务需求。社区成为农民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凝聚力和认同感不断增强。对于此类农村社区多元参与建设的经验,需要认真总结。

另一方面,我们需要进一步对社会转型背景下农村基层治理的改革方向加以分析。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农村基层治理应该以农村基层政权职能改革为核心,以农村社区建设为重点,以农村社会建设为抓手,重塑基层治理框架,推动“乡政村治”向“乡村共治”的模式转换,构建以“社区自治”为核心的乡村治理新体制。这需要重点分析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乡村共治的模式下国家权力体系在基层如何有效延伸,乡镇政权的主导作用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其有效运行的机制和路径有哪些?如何在实际的治理中以解决好乡镇政权的有限主导性与职能的合理性问题?二是探讨基层自治空间与自治能力,即构建乡村治理的横向网络结构。社会转型背景下,治理主体更为多元,村民委员会、村级党组织、企事业单位、农村社会组织、经济组织、非营利性组织乃至农民个人都可以参与乡村治理。如何把多元主体的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农民、社会组织、农村社区之间平等协商、互相合作、良性互动的治理机制、规则和方式是什么?三是探索国家与乡村社会之间良性互动的机制,即如何有效发挥基层政府与社会组织及农民个人的积极作用,真正实现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治理新格局,构建与农村社会转型相适应不断开放的、制度化、秩序化的农民参与基层政治的机制,形成民主合作的善治结构。

农机合作社如何发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运行机制 实践效果 启示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自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合作社作为一种联结农户和市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效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了农户进入市场和参与竞争的能力,极大推动了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但是,与其他市场主体例如农业企业相比,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弱势群体的联合,竞争力依旧有限。特别是随着外部市场竞争的加剧与合作社业务的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小、实力弱、竞争力差的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所在。在此背景下,为加强合作社生产、经营、服务能力,实现规模经济、范围经济,提高合作社市场竞争力,推动现代农业进一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应运而生。

当前,联合社作为我国农民合作组织的一种新生事物,正呈现出自下而上、由点到面不断扩展的发展趋势。根据农业部经管司统计,目前全国各类联合社已达6000多家,涵盖成员专业合作社84000多个,带动农户达560多万,展现出极强的发展潜力。湖北武汉市荆地养蜂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成立于2011年10月,注册地为武汉市黄陂区工商分局,由15家专业合作社组成。笔者以该联合社为例进行个案分析,试图围绕下述问题展开探讨:联合社缘何成立,其运行机制如何,实践效果怎样,显示出了哪些优越性,又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更好地推进合作社实现健康快速发展等。

荆地养蜂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成立的动因

武汉市荆地养蜂专业合作社成立较早,在2007年7月《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施行的当年,就成立了4个养蜂专业合作社,到2011年,新成立的合作社总数已增至15家。专业合作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使蜂农实现了由以前的“单打独斗”变为“抱团发展”,但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合作社规模弱小、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困境。武汉市荆地养蜂专业合作社成立联合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当地蜂业产业发展的需要。当地农民依托当地特殊地理位置和荆花资源优势,发展养蜂产业,至20世纪90年代已然成为全国十大养蜂基地县(区)之一。但有产业缺优势、没有市场主动权,当地蜂业产业陷入瓶颈。走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之路,就成了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养蜂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需要。黄陂区目前的15个养蜂专业合作社中,规模较大的有60~70户,规模较小的则仅20户左右,合作社规模普遍较小。单一合作社力量分散,在抵御自然风险、创建品牌效应、开拓营销市场等方面,存在难以解决的问题。特别是部分合作社看似规模大,实则缺少统一步调,缺资金办事,缺专人理事,缺信誉干事。因此,众多合作社希望通过合作与联合,走规模经营道路。

建立和完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需要。黄陂区蜂业协会主要提供技术培训、市场信息等部分服务,已经不能满足当地蜂业产业发展的需要。而联合社具有自身规模大、实力强、谈判地位高的优势,除了技术、信息服务外,还可以承担起产品加工、市场销售、资金借贷等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全面便捷服务,满足了当地蜂业产业与养蜂合作社发展的需要。

荆地养蜂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运行机制

组织结构。荆地养蜂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在成立伊始,就建立起完善、严谨的组织结构,主要包括股东代表大会、理事会与监事会。股东代表大会:15个养蜂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以入股的方式加合社,此外凡在黄陂区辖区内从事养蜂的蜂农都可以自愿入股成为联合社的社员。理事会:凡出资入股达一万元的蜂农,将成为联合社的理事;出资入股达三万元的蜂农,将成为联合社的常务理事。监事会:监事会的组成人员分别由各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和蜂业协会的领导人组成。

治理机制。联合社仿照合作社的治理模式,采取典型的三会治理模式。股东代表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各司其职,共同治理联合社。股东代表大会是联合社的最高权力机构,决定修订制度、人事任免、工作计划的制定和审议等重大事宜。理事会是成员单位股东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在大会闭会期间领导联合社开展日常工作,对成员单位股东代表大会负责。理事会暂定三年换届。监事会代表全体成员单位和股东监督检查理事会和工作人员的工作,任期三年,可连选连任。

服务范围。服务成员社、社员是联合社的最主要职能。荆地养蜂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对自身服务范围作出了明确规定。其服务范围涉及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乃至到当地蜂业的产业环境。在产前环节,联合社主要提供组织采购、供应成员单位的生产资料服务。在产中环节,联合社主要提供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组织技术培训交流,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制定标准。参与制定、修订行业养殖标准、并组织宣传贯彻实施,开展行业检查、监督管理服务。在产后环节,联合社自主或依托合作社经营蜂产品,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各成员单位合格的蜂产品,实行优质优价;开展公益性经营服务,包括蜂产品加工服务。此外,荆地养蜂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还承担起资金信贷、维护行业环境、建立行业统计数据库、申请国家相关项目的服务职能。

荆地养蜂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实践效果

荆地养蜂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凭借其完善、严谨的运行机制与联合社理事会及与社员的同心协力,已在资金、加工、销售、技术等诸多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充分体现了联合社的制度优越性。

一是提高蜂农组织化程度。把规模不算太大的专业合作社联合起来组成联合社,可以说是“小帆船”变成了“大航母”,实现了蜂农更高层次的“抱团”。联合社在组织化程度上有如下三大优势:

组织管理较实。蜂业协会人员充当联合社管理人员,理事长、监事长,在体制、监管上都无缺陷。而且有章程可依,可以信赖的人在理事,应章程办事,社员放心,理事长可以放手办大事。

发展资金较足。社员以现金入股98万元,黄陂区蜂业协会注资入股10万元。另外,2012年经过积极争取,联合社获得武汉市项目扶持资金20万元。

协调能力较强。联合社向上可联系国家部委省直部门,下可对接武汉及黄陂主管单位,有诉求可以反映,有问题可以协调,妨碍蜂农利益和蜂业发展的问题可以获得最快最有效的解决。

二是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联合社通过整合黄陂区蜂业产业资源,优化配置,不仅增强了合作社已有的服务,还增加了合作社无力提供的“新”服务,健全了社会化服务体系职能。相较于合作社,联合社的服务水平有了极大提高,尤其在以下三个方面:

增强技术服务。联合社通过开展一些座谈、交流、学习培训、现场观察等活动,及时为蜂农提供科技养蜂信息、花期信息、蜂品价格信息,及时处理化解各类矛盾,使蜂农从中提高了水平,增长了见识,少走了弯路,增加了效益。此外,联合社还邀请了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大学、福建农业大学、国家蜂业协会和武汉蜂业协会的教授、专家为蜂农做知识讲座。

提供信贷服务。入股联合社的蜂农可以向联合社申请资金,解决贷款资金需求,保障了蜂农的正常生产。联合社向社员提供信贷服务,信贷资金来源于社员的入股金额。只有入股联合社的社员才有资格享有信贷服务。社员向联合社申请贷款,需合作社做信用担保,原则上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10万元。成员社向联合社贷款,最高额度不能超过本社社员在联合社的总股金之和。社员贷款实行差别利率服务。倘若贷款用于发展蜂业,则贷款利息为年息10%;若用于其他行业,则贷款年息我12%。

完善产品收购与加工服务。联合社收购蜂农产品,保护了蜂农的利益。2012年,部分社员蜂蜜产量过剩,无法销售出去。为此,联合社扶助社员,出面以每吨9300元(当时市场价为每吨9200元)的价格收购了社员蜂蜜5吨;为蜂农加工产品,提升了蜂产品的附加值。2012年,联合社出资7万元(资金来源于外部扶持),在黄陂区成立四个蜂蜜加工点,共计加工4吨蜂蜜。

三是建设品牌,提高经济效益。为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抱团”闯市场,打造响亮品牌是关键。与合作社相比,联合社通过整合资源,有足够的实力申请商标、称号,打造响亮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目前已初见成效:

品牌影响扩大。进入市场,唱响品牌,这是单个蜂农难以做到的,然而联合社在实现品牌兴蜂的道路上已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联合社的努力下,“黄陂荆蜜”已经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此外,联合社还获得了国家工商总局批准的“抿一口”商标,极大地增强了联合社的市场竞争力。

联合社盈利提高。从2012年的经营状况来看,在收购、加工储存及利息等项中,联合社处于盈利状态。2012年全年利润13.8万元。

蜂农收入增加。联合社与合作社或积聚资金集中批量购买蜂具蜂药蜂饲料,或只收成本费帮助蜂农精滤加工灌装自产蜂蜜,或集中批量销售蜂农产品,既方便了蜂农,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卖价,增加了收入。此外,年终结算时,联合社按股金10%给予社员分红,2012年分红9.8万元。

荆地养蜂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在取得良好绩效的同时,在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缺乏对未来发展的规划约定。荆地养蜂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对现在运行的各个方面都做了详细的制度约定,但对于如何积累和未来发展、以及各自责任权利,缺少必要的设计规划。随着联合社的发展,资产会有必要的积累,特别是无形资产的积累,如技术专利、市场品牌、管理架构、优惠政策等等。联合社成员进入或退出时,如何分享权利,承担义务责任,应有一个更明确的制度约定,既可避免利益纠纷带来的内耗,又通过瞻望未来增加联合社的凝聚力。

二是缺少公司化运营这一市场主要方式。联合社从本质上看,是市场要素的松散联合体。要在充分市场环境下竞争胜出,没有公司化运营这一市场主要方式,很难在市场上赢得主动。荆地养蜂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组建之初,有小企业参加,但没有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公司;在运行中,虽有经营行为,但没有注重公司机制和作用,没有按公司化方式运营,赢利少,积累少,一定程度上影响联合社健康快速发展。

三是缺少经营管理人才和日常运营资金。目前联合社由蜂农社员参与管理运营,仅有一个外聘财务管理人员。管理效率不高。对于荆地养蜂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规模和业务而言,需要3~5名专职经营管理人员,人员的工资支出每年高达10~15万元。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会议,外出学习观摩、申项申标等活动因缺少资金而无法按制度正常开展。人才和资金的短缺,除了组建时过分注重公平分配、忽略积累发展外,也反映出这一新事物的稚嫩羸弱。

荆地养蜂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健康发展的思考

荆地养蜂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要想发展壮大,维护养蜂合作社与蜂农的利益,承担起黄陂区蜂业产业发展与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需要,就要从理论上进行指导,政策上给予扶持,实践中给予帮助。

健全法律法规,保护联合社的运行与发展。虽然湖北省已经出台了《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登记管理工作的试行意见》,但一些根本性、实质性的问题并未解决。联合社作为一特殊的社会经济组织如何融入现行法律框架,得到法律的支持和保障,需要当地政府部门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法律或法规。

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联合社的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需要外部力量的扶持与推动。各级政府应当设立联合社专项扶持资金,支持联合社发展。另外,在土地供应、税收优惠、加工项目、办公场地等方面也应该给予扶持。除了扶财,还要扶智。各级政府要做到一方面防止拔苗助长,另一方面要有前瞻性地指导联合社健康发展。

建立人才培养机制。组织实施好“阳光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等项目,培养联合社、合作社经营管理、技术人才;尝试建立合作社经营管理人员、财务人员从业资格考核制度,使人才制度化、规范化。

鼓励联合社公司化运营。政府部门和协会都承担着服务农户服务产业的职责,联合社分担着部门和协会做不了、做不到、做不好的服务职责。联合社实际上是以市场方式整合资源服务产业。市场方式的实质是公司化运营。“公司+合作社+农户”或“合作社+公司+农户”,这两种模式都满足了两个重要条件:市场经济规则和中国农业资源分散现状,是较为理想的联合社模式。所以,在指导联合社发展中,一方面要强调服务职责,另一方面要鼓励公司化运营,突出公司化经营在联合社的位置和作用。

建立健全内部信贷服务机制。从荆地养蜂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案例中,可以看出除了规范的治理机制与政府、协会的大力支持外,联合社的内部信贷服务为推动联合社发展,增强成员凝聚力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这给予我们以启示―即建立健全内部信贷服务机制。联合社通过提供内部信贷服务,一方面可以帮助成员社或社员绕开金融机构借贷壁垒,有效解决其资金需要,促进成员社或社员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联合社通过资金借贷获取息金,可以为联合社提供一项新的收入来源,提高联合社资金使用率,促进联合社的发展。与此同时,要重视联合社内部信贷服务的规范问题。首先,要建立严格的资金借贷制度,保证借贷风险在可控范围内。荆地养蜂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通过成员社担保、理事会审批、政府与协会监督等非正式制度的方式,较为有效地保证了信贷资金的安全性。需要指出的是,仅仅通过非正式制度来确保信贷资金安全并非长久之计。需要政府制定相关政策、规定等正式制度以起到基础性的保证作用。其次,要确保信贷资金的用途。联合社应有且仅有内部信贷服务职能,需要严格限于联合社内部发展资金的用途,避免成为民间金融机构、甚至非法集资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