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汽车金融行业前景分析

汽车金融行业前景分析

汽车金融行业前景分析

汽车金融行业前景分析范文第1篇

(一)我国汽车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国内汽车金融服务业各项制度的发展还在探索当中,消费者认可度较低;又由于国内政策影响,商业银行的地位仍然高于一般汽车金融服务公司。商业银行受专业知识影响,又无法提供全方位、多样化的金融服务,纯熟的服务链无法建立,而同时,汽车金融服务公司又无法像商业银行一样独立为消费者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所以,国内汽车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前景并不乐观。汽车金融服务公司所提供的贷款方式包括直接贷款和间接贷款两种,但是相比较,间接贷款比直接贷款所隐含的财务漏洞要多。银行在处理经销商的贷款申请时是施行批量化原则的,缺乏针对性。售前、售中、售后彼此是完全分离的部分,经销商、厂商与维修商之间没有经过预先沟通,只注重生产质量而忽略了维修保护,质量不达标、价格不统一、数量不准确的经营纰漏经常发生。

(二)我国汽车金融发展问题分析

当汽车产业有充足的产量库存时可以带来更好的受益,但是我国汽车产业的库存利用率较低,造成了资源浪费。汽车制造商将重点放在了整车制造上,而其获得利润的时间却要延迟到汽车销售出去以后。但是国内的一些大型城市都在控制汽车保有量。生产和库存就很难保持动态平衡。此时如果汽车金融服务公司介入,可以加快汽车销量的流动速度,货币回笼状态渐好。汽车产业链的有序链接为汽车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最终达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效果。

产业制约也是汽车金融服务业亟需面临的问题。高度市场化是促进汽车金融发展的有效措施。金融体制对汽车金融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现今金融体制市场化的程度较低,政府主导的计划性政策主导汽车金融,许多国有金融机构不适应市场化需求,因此,汽车金融服务业发展缓慢。

汽车金融服务公司所需要的在资金支持都是长期性且总金额较大,这也对融资渠道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税后融资成本、随管理目标改变的委托成本和公司现金流量的机会成本都应该被纳入企业选择融资渠道时所要考虑的范围之内。因为可选择的融资渠道方式单一,汽车金融服务公司能够引进的外资金额相当有限。而且,就经营环节内部来看,由于厂商压货,经销商处造成资金积压,资金链运转受阻,融资情况也不容乐观。

(三)预先准备不足

随着汽车金融行业受到政策和银行的双重压力,办理业务的效率和质量已经成为汽车金融公司的生存之本。在这种形势下,拥有一个优秀的业务流程管理组织系统已大势所趋。作为一家汽车金融信贷服务公司,一方面要不断缩短车贷审批时间,增强市场竞争力,努力争取市场份额,提高服务水平,保持国内市场领先的地位。另一方面,公司内部如何提升运营能力,节约运营成本,降低运营风险,加强智能管理的支持性功能也变得更加重要。?A算管理组织化的相关问题也反映出企业的业务流程管理正处于从初始级向优化级的发展过程之中,所以对预算管理组织框架和体系是否健全、管理流程是否科学、工作内容是否规范、管理工具是否完善等组织系统化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以预算管理为基础,为提高预算管理效率,对业务流程以及预算管理组织架构进行了分析。

二、我国汽车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重视商业银行的作用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建立符合我国市场发展现状的汽车金融服务模式。受国情影响,政府政策对汽车金融市场的导向作用很强,因此形成了由商业银行建立的汽车金融服务公司发展前景较为广阔。跨国企业的意识形态差异与资金供给方面都存在很大挑战,所以寻求大型商业银行的依托效果十分明显。另外,汽车金融服务公司要加强与上下游产业的沟通,与经销商、厂商之间形成通畅的信息流通渠道,合作共赢。

(二)新媒体的广泛影响

新媒体以及网络的快速发展为中国创造了近约五亿的网民数量,强大的网民群体孕育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如果汽车金融服务公司能够与消费者在线上形成一种有效的、良性的沟通,企业的口碑就形成了无限的文化价值。网络平台不仅可以促进消费者与汽车金融服务公司的沟通,也能为消费者们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达到活动集客的作用。

(三)建立借款人诚信档案

汽车金融公司的贷后管理部门应该在借款人完成汽车消费信贷后,对借款人进行分类归纳总结,以便汽车消费评审部门作为风险评级的参考。贷后管理部门应将借款人分为优良客户、中等客户和不良客户。优良客户指借款人能够如期还款,未有任何逾期的情况;中等客户指借款人有过逾期,不过在汽车金融公司的催缴下迅速还款的客户;不良客户指使得汽车金融公司形成坏账的客户。将分类后的客户进行信息归类,比如贷款车辆用途、借款人学历、地区等特征进行分类总结,以供贷款审批部门对日后的借款人贷款风险进行较为准确的评定。

(四)开启多种方式并存的混合经营模式

加强与汽车经销商集团的合作。因汽车经销商集团在汽车流通领域处于核心地位,是连接主机厂和消费者的最重要渠道,在汽车流通领域,有较强的渠道主导权,导致经销商集团在汽车金融领域的渠道控制力较强,所以,加强与汽车经销商集团的合作,是控制汽车金融主渠道的手段之一。具体的合作模式,可以从合资财务公司、合作融资租赁等多方面进行研宄。

(五)完备我国法律体系

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如《汽车金融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法律自身拥有的特点可以很好地约束各社会主体的行为表现,使一些违规违法行为得到控制,进而能够优化环境。如果汽车金融相关的法律很完善,同样可以起到保证汽车金融市场环境不断优化的作用。如果在汽车金融市场中没有法律的保障,会导致汽车金融市场的风险变大。我国汽车金融发展的还不是很成熟,己经出台的一些法律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为汽车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支持,但是支持力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远远不够的。目前与消费信贷相关的一些法律都需要进一步细化相关规定,具体规范相应的实施细则,对一些法律概念界定清楚,细化处罚条款。

汽车金融行业前景分析范文第2篇

2014年6月12日―13日,由中国电子商务创新推进联盟主办的“首届在线供应链金融推进大会”在北京举办。在线供应链金融是信息化条件下实体经济与金融服务的最佳结合点和载体,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金翅膀”。2015年6月17日―18日,“第二届在线供应链金融推进大会”在京举办,主题为:“打造信用网路,构建信任生态”。

而在国内,汽车产业作为供应链管理最为完善的行业之一,是典型的资本密集、技术密集、高投入高产出和规模经济效益递增的产业,其与供应链金融的结合是目前在我国发展最快的融资模式之一,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综述

供应链金融最早起源于19世纪的芝加哥,当时是被用于谷物行业来为发货人融资。[1]陈友军(2006)[2]指出汽车供应链金融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当时福特信贷提出应以专业化和资源化来满足经销商的需求,为新车、二手车或租赁车提供库存融贷、抵押融资以及批售融资等汽车金融服务。

我国关于汽车产业供应链金融的有关研究是在20世纪最后10年才开始出现的,但是都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一直到本世纪初,国内才逐渐展开了对汽车产业供应链金融的研究。[3]由于汽车产业供应链的上游零部件制造商和下游经销商都具备一些中小企业的“先天局限性”特征,例如信息透明度较差、资金实力较为薄弱、道德风险高、信用级别低以及管理水平落后等,这些与生俱来的问题使得它们很难从金融机构方获得授信。[4]

梁雅乔(2011)[5]将汽车供应链金融业务作为切入点,根据汽车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融资需求特点,针对产业链上游零部件加工商展开应收账款融资以及下游经销商展开汽车质押融资进行了业务模式研究。彭磊、郑晗(2011)[6]根据融资主体的不同,把汽车产业供应链融资方案分为针对于汽车制造企业的供应链金融服务、针对上游供应商企业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和针对下游经销商企业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刘畅(2013)[7]主要以平安银行、交通银行为汽车产业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深入分析为例,指出了国内商业银行目前开展汽车产业供应链金融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2汽车产业供应链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产业经济的不断升级和发展,企业间的单一竞争开始呈现出向整条供应链转移的趋势。尤其是对于汽车产业,随着国内对于汽车的消费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早在 2009年中国的汽车产销量已达世界第一,对于处于汽车产业链关键环节的上下游企业而言,由于其自身存在较高的经营风险、可抵押资源相对匮乏,以及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导致其融资之路显得步履维艰,所以对汽车上下游配套企业的融资研究逐渐成为汽车行业中关注的重点。而供应链金融的兴起,无疑为处于供应链上下游的汽车厂商配套企业提供了一条新型的融资渠道,即通过把握汽车产业采购、生产、仓储、配送、销售过程中的货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密切衔接,灵活地选择融资主体,提高汽车供应链竞争力,促进汽车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其产业链上的经销商、供应商与核心企业(国际性的汽车厂商)的关系紧密,核心企业对供应链成员的进入、退出有制度化的规定。出于对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的考虑,核心企业对供应链中其他成员的资金流状况非常关注,而这种利益共存的关系也成为供应链金融在实践中得以运用的一个重要前提。

作为以价值导向实物流,货币资金运动导向物质资源运动表现形式的供应链金融,其最大的特点就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供应链中寻找出核心企业,并且以核心企业作为中心,通过供应链金融服务,将供应链中所有的节点连成一个整体。一方面通过资金注入方式对供应链中处于相对弱势的上下游配套企业进行支持,另一方面解决供应链失衡的问题,这种模式正逐步被运用到大型汽车生产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中,同时也成为各大金融机构所关心的热点话题。

3汽车产业线上供应链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全球信息化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供应链金融已经从传统的10发展到20,即线上供应链金融,目前正在朝30进行初步的尝试和探索。

“线上供应链金融”是将无形的资金流转化为可视的在线数据,可以无缝嵌入核心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并且同时与物流公司对接,从而实现线上链接供应链核心企业、经销商企业、供应商企业、物流公司以及银行,把整个供应链交易所引发的商流、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实时传输与展现在共同的数据平台上并且可以进行授权共享,银行在线提供电子银行服务,构建对企业客户全方位、全流程、多层次的线上服务体系。所以线上汽车供应链金融更多则指的是利用网络渠道,在传统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和操作流程的基础之上,对汽车供应链上融资的相关方(核心企业、融资企业、第三方物流监管企业以及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的“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实现全业务全流程的管理和控制,以此来达到业务流程的可视化、数字化和系统化的目的,这对整个汽车产业供应链的协同和优化都有着革新性的贡献。

4实践与展望

汽车金融行业前景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汽车贷款;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7月23日

在发达国家,汽车贷款作为一种成熟的个人贷款产品,不仅为提供汽车贷款服务的金融机构带来了丰厚利润,也为推动轿车普及化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据调查,现在国外汽车贷款的比例已经达到70%,但是中国的比例只有13%。因此,汽车信贷在中国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一、我国汽车贷款现状

(一)市场整体分析。《2012中国汽车金融报告》预测,到了2020年,我国的汽车贷款余额将超过10,000亿元。未来10年,80后、90后将成为社会消费市场上的主力军,伴随而来的就是越来越优化的消费观念,因此未来十年到二十年我国的汽车贷款市场必将有不俗的发展前景。

(二)指标分布分析

1、地区分布。根据调查,汽车贷款用户主要集中在我国的浙江、广东、江苏、北京以及上海等地区的一线城市。

2、贷款主体行业分布。通过对汽车消费群体的调查可以看出,汽车消费群体的收入主要是以每月3,000~5,000元的收入群体为主,具体来说,是以白领、公务员以及个体经营者为主。

3、贷款主体年龄特征。通过调查,近年来汽车消费逐渐呈现出年轻化的特点。贷款主体主要是以25~30岁以及35岁以上的消费者居多,这一群体对汽车消费主要是以汽车按揭贷款的形式为主。

4、车型结构分析。家用轿车和经营性汽车贷款在贷款余额上占个人汽车贷款的比重最大。

综上,总体来说,我国汽车信贷前景远大,贷款主体集中在低收入、中青年及特大城市群体,且车型比较集中。

二、我国汽车贷款存在的问题

(一)信用风险方面存在的问题

1、配套法律法规不完善。现行的《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从2004年至今已实施10多年时间,从未进行过修改和补充,也没有与之配套的法规出台。《汽车贷款管理办法》在申请贷款的条件、二手车与进口车市场的发展空间、金额和贷款年限方面均存在诸多限制,故在某种程度上对个人汽车贷款的发展是一种制约。

2、信用环境尚不健全。健康的个人信用体系离不开健全的法律环境支撑,国外发达国家个人征信业务之所以能形成目前产业化的发展规模,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法律环境的营造。首先,整体社会对征信业的重要性缺乏认识,社会征信意识不强,企业信用状况的意识薄弱;其次,缺乏对企业和个人身份的查验系统。目前,我国虽然实行存款实名制,但因缺乏必要的查验手段,所以无法保证企业个人信用记录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最后,缺乏一个在全国范围内采集保存的基础信用信息系统。目前,个人征信系统仅在上海、深圳这样的几个大城市得以建立。

3、汽车贷款业务本身。产品相对比较单一,新产品出现较少,更容易出现不良贷款。另外,汽车贷款业务本身也有一些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汽车的贬值速度也非常快,违约成本低、汽车的消费品属性、汽车的高技术性等方面。

(二)操作风险方面存在的问题

1、行业风险认识不足。为了抢占市场,各金融公司纷纷降低贷款条件,大幅度下调首付贷款比例,甚至推出零首付、零利率的活动,形成恶性竞争。同时,又放松了对借款人和经销商的审核和贷后及时跟踪检测环节,对客户、担保人等在贷款期间经济情况的变化基本处于失控状态,这些都给不良贷款造成可乘之机。

2、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不完善。风险管理部门是金融机构的一个重点部门,其职责直接关系到金融机构的成败得失。然而,目前公司内部针对风险管理所做的专项培训却不够连贯,有时候更是走走形式而已。

3、汽车信贷业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归纳起来,主要有员工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基层管理者理性驾驭水平不高、部分员工对于公司制度以及业务性质理解不够等方面。再加上目前汽车金融业务发展速度日新月异,使得该问题尤其突出。

(三)市场风险方面存在的问题

1、通货膨胀风险。通货膨胀风险是指因一般物价水平变动的不确定性,使得银行遭受损失、银行贷款本息回收可能受到威胁。

2、消费需求风险。目前消费者对汽车贷款的接受程度距离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从消费者需求上看,主要有两点因素的制约:一是林林总总的税费大大提高了消费者的购车成本和养车成本,使得许多消费者选择了观望而非直接购买;二是交通拥堵、道路规划不合理、停车位使得购车成本翻倍增加、基础设施跟不上汽车的发展速度,都对汽车的发展起了阻碍作用。

三、发展我国汽车贷款业务相关建议

(一)完善个人信用制度体系,有效降低信用风险

1、完善汽车信贷法律体系。首先,加快个人信用制度立法的出炉。以此来保证各种信息的完整性与准确性;其次,加紧推出《消费信贷法》,以法律手段对消费信贷各参与主体的行为加以规范;再次,完善汽车贷款管理办法。

2、完善信用环境。首先,分阶段建立个人征信体系;其次,加强信用评估制度建设。建议借鉴国外先进的信用评估系统,不仅对客户的信用风险进行定性评估,还要运用量化的技术和方法对客户风险进行衡量;其次,建立失信行为的惩罚机制。其机制可以由个人破产制度、快速接收有关失信行为信息的举报机制、被惩罚人申诉机制和合理的惩罚尺度等环节构成。

(二)完善汽车贷款的外部环境,有效降低操作风险。首先,增强行业风险认识。银行应加强对客户的资信调查,而非过分依赖汽车经销商、保险公司及担保公司等第三方公司;其次,完善风险信息系统管理。强化贷前、贷中、贷后三阶段审核监督力度。贷前调查阶段,银行应主动搜集客户的信息证明材料而非由申请贷款人提供,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贷中审批阶段,完善审批手段。加强贷后监督力度及预警机制;最后,注重引入汽车与金融相结合的创新型人才。汽车信贷对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要求极高。所以,银行应一方面有针对性地招聘高层次人才;另一方面增加与汽车金融公司的合作来弥补自身经验的空白。

(三)完善汽车贷款的外部环境,有效降低市场风险

1、建立全方位的汽车金融监管体系。通过审计部门的审计,保证其收支活动的合法性;实行集约化经营,增加金融业的自我积累能力,防范短期行为;通过人民银行与审计部门的监管合作,建立社会审计监督体系和外部评估约束系统;辅以同业监督系统,提高汽车金融稽核与国家审计的力度和强度。

2、扩大汽车消费需求。扩大汽车消费需求是发展汽车贷款的根本动力。首先,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扩大汽车消费的需求;其次,加快城镇化建设等相关政策的实施,增强广大群众的还贷能力;第三,改革现有汽车消费政策。取消一些限制消费的政策和措施,拓宽消费领域。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并且根据市场消费能力合理调整汽车价格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汽车金融行业前景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并购融资 吉利 财务分析

购作为企业快速提升核心竞争力和获得发展的重要途径,已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日益成为全球化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作为我国经济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正成为跨国并购中的一股新兴力量。企业跨国并购往往需要大额资金,包括并购交易资金和并购整合资金,如何充分利用企业内外部的资金渠道在短期内筹集到所需要的资金,是关系到跨国并购整体活动最终能否圆满成功的关键。而我国的民营企业向来存在融资约束问题,而海外并购融资模式的选择是影响并购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一、企业并购中融资策略的选择

当前并购融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债务融资方式,主要包括贷款、发行债券、信托和融资租赁;(2)权益融资,主要包括IPO、后续股票的公开发行以及换股并购;(3)融资衍生工具,主要包括可转换债券和认股权证;(4)特殊并购项目的融资,主要包括杠杆收购和管理层融资收购。

二、吉利并购volvo案例分析

(一)吉利汽车并购概况

1.并购双方公司简介。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是一家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建于1986年,集团总部设在杭州,主要生产经营汽车和汽车零部件,集团现有吉利自由舰、吉利金刚、吉利远景、上海华普、美人豹等系列30多个整车产品,已跻身中国国内汽车制造企业“3+6”主流格局。

沃尔沃(Volvo),瑞典著名汽车品牌,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车,是北欧最大的汽车企业,也是瑞典最大的工业企业集团,世界20大汽车公司之一。1999年,福特以65亿美元的高价得到沃尔沃品牌,但是高价并没有换来高额利润,在过去几年里,沃尔沃品牌一直在亏损。

2.并购背景。沃尔沃汽车销售额在近年来一直下滑,随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沃尔沃轿车、福特汽车出现巨额亏损。福特开始实行“one ford,one team”战略,卖掉那些不挣钱的品牌。世界金融危机,中国制造企业当然不可能独善其身,面临着产销量减少的困难。但是相对国外市场,中国国内汽车市场在政府的一些强有力政策的刺激下,仍保持着相对较快的增长速度,是全世界增长最快的汽车市场。从2009年2月开始,中国的汽车销售量就已超越头号选手美国,在3月份突破100万辆之后,连续4个月稳定在110万辆左右。而作为国内著名自主品牌之一的吉利汽车,其业绩也很骄人。2008年吉利汽车集团国内销量同比增长11.6%,出口同比增长79.8%,纳税额约10亿元。2009年吉利实现整车销售33万辆,同比增长48%;实现销售收入165亿元,同比增长28%,实现利税近24亿元。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吉利保持了国内行业十强的地位。

3.并购动因。(1)吉利实现战略转型。吉利汽车2001年进入汽车市场以来,一直是走低端市场路线,依赖低价格抢占市场。这虽然有利于提高市场占有率,但也造成产品利润率低下,品牌的附加值低等问题。因此在2007年5月17日,吉利集团公布《吉利新闻发言人授权就战略转型的相关问题发表谈话――吉利汽车进入战略转型期》,向人们传递信息:吉利将从低端走向高端,从价格优势走向技术领先,预示着吉利汽车将从价格战的“红海”向科技、品牌的“蓝海”转型。(2)吉利借volvo提升企业价值。我国中高端人群的收入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增长,中国车市将能看到中高级市场的爆发。但吉利以低端汽车起步,汽车的品牌价值较低,在中高级市场较为被动。吉利拥有了volvo,就能提升企业价值,从而在中高端市场取得主动权。

综上所述,吉利并购volvo是为了获得volvo的专利技术以及优质品牌等无形资产。本文通过分析吉利并购行为前后公司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的变化情况来分析吉利的并购行为是否成功,其包括并购融资策略是否正确。

(二)吉利并购融资方案描述

2010年3月28日,吉利集团与福特汽车签署最终股权收购协议,吉利以27亿美元价格获得沃尔沃轿车公司100%股权以及相关资产(包括知识产权),其中12亿美元用于并购现金支付,15亿美元用于后续公司运营。2010年8月2日,吉利控股集团宣布以13亿美元和2亿美元票据完成了对volvo轿车公司的并购案,成为中国民营企业最大的一笔海外并购。

此次并购融资案涉及多种融资方式:既有内源融资,也有外源融资,而外源融资中不仅有权益融资也有卖方融资,值得注意的是吉利在寻求权益融资时使用了以融资换投资的方式,将地方融资平台的作用最大化。

在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融资结构中,吉利、大庆国资、上海嘉尔沃出资额分别为人民币41亿元、30亿元、10亿元,股权比例分别为51%、37%和12%。另外,在项目运作中,有30亿元是成都市政府的资金。而作为交换条件,国产沃尔沃需要在成都、大庆和上海嘉定分别建立工厂。

(三)并购前后财务指标比较

1.偿债能力分析。吉利汽车2008-2012年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8.65%,66.09%,66.54%,65.28%,58.93%。可以看出,以2010年为并购点,吉利汽车在并购之前的资产负债率大幅增长,而并购之后资产负债率却没有较大增长,甚至有所下降。这可能是因为吉利汽车在2008、2009年为了此次并购案已开始筹资。据悉,吉利汽车在2010年9月向高盛旗下的一家基金公司定向发行可换股债券和认股权证,若认股权全面行使,吉利将可筹资25.86亿港元,而该笔募集资金将用于应付公司的资本开支、集团潜在的收购事项及一般企业用途。

吉利汽车2008-2012年的流动比率分别为96.91%,137.18%,133.16%,113.49%,118.94%。可以看出,以2010年为并购点,吉利汽车在并购之前的流动比率大幅增长,而在并购之后流动比率下降。这说明吉利汽车的短期偿债能力总体来说较好,资产负债率增长而流动比率增长,这可能是吉利汽车为并购成功处置了流动负债并增大了非流动负债的数量,这也是基于并购成功对长期资金的迫切性。这也能从侧面解释吉利汽车在该并购案中债务融资较少,多采用权益融资和自有资金。

2.盈利能力分析。吉利汽车2008-2012年的净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分别为20.50%,8.41%,6.81%,7.36%,8.28%;18.47%,16.33%,17.06%,16.11%,15.83%;7.64%,5.54%,5.71%,5.59%,6.50%。可以发现,吉利汽车完成对volvo的并购后,盈利能力不升反降,这可能是因为并购之后营业收入、总资产、净资产虽然增长但净利润没有按同一比例增长。

3.营运能力分析。吉利汽车2008-2012年的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777.22%,1 934.13%,2 037.25%,

1 544.37%,1 351.48%;577.02%,1 677.58%,1 386.09%,1 220.00%,957.15%。以2010年为并购时点,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先升后降,这说明吉利汽车可能在并购前,即2009年为并购筹备自有资金,出售存货,回收应收账款以获取自由资金;在并购后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又有所下降。

综上所述,通过对吉利汽车并购前后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运营能力指标的分析,可以发现当公司偿债能力降低时,盈利能力和运营能力也相应降低;企业在并购前应综合考虑不同融资模式对企业未来经营业绩和运营能力的影响。

三、对我国民营企业集团并购融资策略的相关建议

(一)利用内部资本市场

我国多数公司为满足严格的上市要求将优质资产“剥离”出来,设立一个新公司上市融资,或者直接借壳上市。这样,我国上市公司中就形成大量母子公司构成的企业集团,并构建出内部资本市场。内部资本市场可以把多条渠道的现金流量集中起来,投向高收益的领域,这就使内部资本市场在监督、激励、内部竞争以及资本的低成本配置方面优于外部的资本市场。目前多起成功并购案都证明了内部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光明收购信联公司、雅戈尔并购新马集团、吉利并购沃尔沃等案例,都证明了内部资本市场(尤其是海外上市公司)具有缓解民营企业集团并购融资约束的功能。因此,我国民营企业集团尤其是多元化集团公司在并购中应积极利用公司内部资本市场,充分利用内部资金。

(二)战略联盟

1.供应链融资。供应链融资是指银行通过审查整条供应链,基于对供应链管理程度和核心企业的信用实力的掌握,对其核心企业和上下游多个企业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供应链融资可以解决上下游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而且通过打通上下游融资瓶颈,还可以降低供应链条融资成本,提高核心企业及配套企业的竞争力。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并购融资时可以通过对供应链的选择寻求战略联盟,以获取资金。

2.吸引地方投资。地方政府肩负着发展经济的重任,拥有较多的社会资源和经济资源,具有支持跨国并购的动因和经济实力。如吉利并购volvo案例中,大庆、上海国资委共提供了40亿元人民币的并购资金;吉利则承诺在未来几年在两地建立工厂。这一方案就目前来说是互惠互利的,吉利解决了并购资金难的问题,而上海和大庆在未来几年赢取了吉利汽车的投资。

(三)金融创新融资

目前我国在进行并购融资时多采取向银行贷款的形式,其他金融工具使用较少。国外较为流行的换股并购、可转换证券、认股权证、并购资金等模式,国内企业都较少涉及。以换股并购为例,阿里巴巴2005年并购雅虎中国时,不仅没有支付现金,而且采用换股方式获得了雅虎公司投入的10亿美元;金隅股份兼并太行水泥也采用换股并购的模式并取得成功。越来越多的成功并购案例证明金融创新是我国民营企业集团进行跨国并购融资创新的有效手段。

综上所述,在并购时,采用不同的融资模式会对企业的偿债能力产生不同的影响,进而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和公司价值。因此,民营企业集团在并购时应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不同的融资模式,并尝试在并购融资中运用多种融资工具。Z

参考文献:

1.夏莹.我国民营企业海外并购融资问题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1.

汽车金融行业前景分析范文第5篇

汽车金融企业的主营业务为汽车贷款业务和汽车的融资租赁业务。在汽车金融行业短暂的发展历史中,以其融资灵活、便捷的特点深受汽车买主们的青睐,也间接地推动了汽车行业的发展。下面笔者简要阐述“营改增”对汽车金融业的财务影响。

一、“营改增”对汽车金融企业的财务影响

由于目前我国对金融业营改增的具体试行办法还未出台,笔者在此以某汽车金融企业2015年全年销售额等财务信息为基础,假设2016年此家企业的各项收支和年度利润均不变,并对汽车金融企业主要业务的“营改增”税率进行假设。假定对贷款利息和佣金手续费收入均征收销项税6%,对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收入则(原营业税免税项目)免征增值税。

在此我们假定全部汽车厂家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均可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汽车金融行业可以以进项税抵减销项税。

据此假设,我们可以得出实行“营改增“后对此汽车金融公司的财务影响,实际上对于汽车金融汽车来说,改征收增值税之后的税负占销售额比从5.56%到5.9%,增长了0.34个百分点,税收负担反而加重,而税前利润则相应将有0.8个百分点的下降。

这是由于,当对汽车金融企业征收常规的营业税时,其应纳税额是本企业的年度收支差,适用5%的税率;而实行“营改增“后,其应纳税额仍未企业年度收支差额,但适用税率变为了笔者假定的6%,使得汽车金融企业的税负反而增加,在减轻企业税收负担、促进企业扩大投资这一目标上反而会起到反作用。

二、汽车金融企业应对营改增的策略分析

(一)对于政府税收部门来讲

政府相关部门若想使汽车金融行业在营改增的浪潮中受益,达到减轻汽车金融行业税负、促进其稳速发展的目的,必须致力于增值税抵扣链条的完善工作。例如,考虑将企业的资本成本(如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需支付的利息)纳入增值税的征收范围中;与此同时,针对承租人的售后回租行为,政府相关部门可以考虑对承租人征收一定的转让租赁物增值税。这样一来,承租人就可以给汽车金融企业出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形成销项税,用以抵扣汽车金融企业的进项税。而当汽车金融企业在对承租人的融资租赁行为收取租金或是对贷款人收取利息时,也要为期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形成对承租人进项税的抵扣。这样就自然地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增值税抵扣链条,从而规避了汽车金融企业在“营改增”税收体制改革中受损失的风险。此外,政府税收部门还可以考虑适当地降低对汽车金融企业所征增值税的税率,从根本上达到为其减轻纳税负担的目的。

(二)对于汽车金融企业来讲

1、应该在合法规的前提下形成纳税筹划意识

汽车金融企业的财务人员必须根据本企业的实际财务情况和经营情况,结合“营改增”后新的税收政策特点,包括具体的条款规定,分析探索出一套适用于本企业的纳税筹划方案,旨在于不违法的前提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的纳税负担,达到合理避税的目的。如,企业应尽量选择作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汽车供应商进行合作,以便达到抵扣进项税、合理转嫁税负的目的。

2、规范增值税发票的管理制度

增值税发票是增值税进项税抵扣申报的必要材料和证明依据,其有效管理关乎汽车金融企业的切身利益,与汽车金融企业的税收额度息息相关。汽车金融企业必须完善和规范增值税发票管理制度,实现专人负责、专人看管、责任到人的管理办法,实现增值税发票的有序归集和使用。在营改增的税收背景下,必须必须发挥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规范发票的开具、使用和传递流程,以规避因管理不当而带来的企业的税务风险。

3、加强对内部财务人员的培训

对汽车金融企业来说,要对企业财务人员进行基于新的“营改增”纳税政策下的纳税规范实训,通过进修、考核、请税收部门前来指导的方式使财务人员迅速适应新的纳税方式,并加强内部的预先审计,强化企业自检流程,确保企业的财务核算能够按照新规定正确地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