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校后勤改革方案

高校后勤改革方案

高校后勤改革方案

高校后勤改革方案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 法治视野 高校后勤 社会化改革

    一、引言

    高校后勤改革关系到高校教育体制改革进度,高校后勤的改革经历了三个时期,由单个项目的承包制,到全面承包责任制,发展到如今的后勤社会化的改革方向,后勤改革进程有利于为高校教育提供强有力的保证,有利于调动后勤人员的工作热情,有利于转变后勤工作人员的思想,提高服务质量,使高校后勤能够不断满足广大师生的要求。但是,近年来由于改革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改革目标不明确,改革热情较弱,改革步伐减慢等,这些都影响后勤社会化的进程。对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现状进行相应的分析已经是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将从法治视角下分析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面临的问题及其相应的解决措施。

    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法治依据

    1.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高等学校后勤服务工作的改革对于保证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极为重要。改革的方向应该实行社会化”。这一文件的颁发第一次使高校后勤社会化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之中。在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改革方向上中央不断颁发条例给予支持,比如在1999年元月,国务院批准了国家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界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规定要加快后勤社会化步伐,争取3至5年大部分地区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在1999年,国务院还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实现后勤与学校脱离。2000年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对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思想、改革目标与改革步骤。财政局和国家税务总局也制定了《关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对从高校行政脱离出来的具体法人资格的实行独立核算的后勤经济实体提出了八条税收方面的政策。国家为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发展成立了高校后勤社会改革部际协调办公室。2005年教育部袁贵仁副部长对后勤社会化改革提出“政府宏观调控,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行业规范自律,职能部门监督”,这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应该遵循的相关思路,也是在不断的实践中提炼出的宝贵经验。

    2.省市两级政府也制定了相应的高校后勤改革方案,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给予了很大程度的重视。如四川省政府了《关于批转四川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对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相关指导思想、目标、步骤进行相应的明确。各地区在开展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政府为主导,教育行政部门实施,学校和社会共同参加的做法。在对高校后勤社会化进程的探讨中基本实现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任务。

    三、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法治行为

    我国现在实行市场经济,因此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改革也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市场经济从本质来说是一种法治经济,只有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办事才能保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稳步实现。后勤社会化改革涉及到方方面面,涉及到行政法律、民事法律、经济法律,因此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对法治行为的充分认识是一件十分必要的事情。下面对后勤社会化中应用最广泛的合同行为进行相应的分析。

    1.学校与后勤实行合同化。高校在实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高校要从后勤系统中脱离出来,在没有实行社会化改革时学校在后勤中扮演行政管理的角色,在实行社会化改革之后要将行政管理职能交出。在实行后勤社会化过程中学校可以加强对后勤集团的监督能力,实行合同化是实行监督的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在合同中明确规定双方的职责,管理目标,相关职责内容,这样可以不断提高后勤的服务质量,重视安全生产,不断满足师生的需要,维护学学校的稳定,同时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有利于维护职工的合法权利。

    2.后勤集团和部门之间合同化。一个后勤集团往往是由多个部门组成的,各个部门之间为了实现各自的利益要订立双方需要履行的义务的相关合同,采取合同制度可以实现安全操作流程,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安全事故。

    3.后勤与员工的合同化。后勤实施正确的方案必须要有相应的实施人员,这就要求招聘一批从业人员,后勤与员工之间要订立合同,在员工履行自身义务的时候后勤也要尊重合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保证员工享有相关的合法权益,比如休息休假的权利,比如社会保险的权利,劳动条件和职业病危害的相关防护的权利,只有与后勤集团确立相应的合同才能从根本上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只有满足了员工的需求才能使后勤的服务更加有成效。

    4.后勤集团服务内容的合同化。随着近年来高校人员的增多,后勤服务范围的增大,后勤的服务活动也在增加,大量的后勤服务需要通过招标的形式完成,比如后勤购买米面油,后勤对宿舍的维修等一系列活动都需要在各个部门的配合下完成,各个部门通过招标,投标,中标,签订合同等一系列规定进行,从而使招标过程公平公正。

    后勤与各部门与职员的关系合同化有利于避免在后勤管理中出现责任不清,执行目标不明确,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后勤的运行效率,能够为广大的师生提供更好的校园环境,但是这一切的前提是要实现合同的合法化,在制定合同的时候要保证合同双方权利义务的合法化,合同的合法化是后勤提供更好服务的法律依据,使后勤管理的各项事务都能够做到有法可依。

    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法制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后勤人员的法律观念。高校后勤人员的法律观念淡薄,对于国家出台的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相关法律政策认识不清,把握力度不准确,这就会造成高校后勤社会化在法治进程下的一部分障碍,因此加强后勤人员的法律观念刻不容缓,后勤管理人员要加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同时也要加强对后勤员工的法律培训,让员工认识到法的重要性,让员工在对法的充分了解之上更好的维护个人利益。在进行法律宣传时要做到循序渐进,有步骤的实施,不可操之过急,在宣传人员上要以骨干为重点,通过对骨干的宣传进而加强对基层员工的宣传,这样有利于形成周密的宣传方案,提高宣传效率。后勤集团可以通过对经典案例的分析,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学法活动由被动转化为主动。通过对员工法律的宣传使后勤部门的法律意识增强,这样对后勤管理的法制化是大有益处的。

    2.加大研究力度和深度。由于我们国家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起步晚,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入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相关法律的研究。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很多,但是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法律盲点较多,这些原因决定了我们国家要加大法治的管理研究力度。只有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相应的研究并且制定正确的法律依据才能使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能够依法进行,才能促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顺利完成。

    3.加大立法力度。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项政策的实施都需要法律的保驾护航,离开了法律的强制性的支撑政策都很难实现,作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也是如此,我们国家的高校后勤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都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升华的,目前我们国家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初步目标已经基本完成,后勤体系已经基本从学校管理分离出来,但是由于我们国家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涉及面相对来说不全面,对高校后勤的支撑政策不到位这些都会影响到后勤的体制改革。因此在立法方面要加大立法力度,只有保证立法的强制性和全面性才能保证后勤改革的全面开展。因此国家对后勤改革应该加大法律和政策支持,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保驾护航。

    4.加大执法力度。任何政策的实施需要法律的保驾护航,任何违法的情况的发生都需要法律的制裁。高校实现后勤社会化的改革是将后勤体系与学校完全脱离,使后勤成为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因此在实现改革的过程中要加大执法强度。首先要建立以总经理为首的管理机制,在管理体系下进行各种活动的分配,使得后勤各项活动都能按照流程执行;其次对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给予相应的分析与解决,由于学校后勤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其中必然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因素,这就要求在执行的过程中要对不合理的方面给予调整,为后勤改革提供更为完善的制度体系;三是加强监督。后勤部门要建立相应的监督体系,监督是实现后勤部门效率提高的有效手段,同时政府有关部门也应该对后勤实体给予相应的监督,学校要监督其职能的发挥并对后勤工作给予相应的协调。

高校后勤改革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校;后勤管理;后勤社会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1-0035-02

Social Reform on College Logistic Analysis of Problems and Solutions//Cheng Jing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presents the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on the basis of how to eliminate the problems, promote the University Logistics reform and establish new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ogistics support system, with which of those, som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university; logistics management; logistics socialization

Author’s address Fujian Fu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Fuzhou, China 350000

1 后勤社会化改革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1 后勤服务集团配套体系不够健全完善

尽管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从提出到实施已经过去较长的时间,但是截至目前,高校后勤的服务市场体系建设仍然未能培育到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约束高校后勤市场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完善,亟须整顿提高;

2)市场规律在高校后勤市场运作管理中,时常会受到较强的人为制约和干扰,竞争规律、价值规律、市场规律不能完全体现;

3)高校后勤服务市场条块分割明显,导致经营主体规模偏小,甚至还有明显的垄断经营现象存在。

1.2 后勤社会化管理过程中“两张皮”现象比较严重

一是因为资产属于高校,经营管理属于后勤管理法人,导致在改革实施过程中出现理不清的关系,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把学校与公司牵扯在一起。同时,因为资产的所有权归高校,公司法人无实质性资产,或实质性资产占比过少,导致公司业务开展对高校行政决策的依赖性较强。

二是学校由此承担了连带责任,致使高校在推动后勤社会化管理过程中有所顾忌,不敢大胆管理和推进,这就更加不能激发企业法人的竞争意识和能力。

三是不少高校的后勤实体尚处于仿照企业运营的管理模式,依法经营、充分竞争的程度非常低。更有甚者,一些高校的后勤管理实体实际上成为高校的一个特殊的处室和下属机构。

1.3 高校公益性和后勤实体的营利性未能找到最佳平衡点

进行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根本目的就在于剥离高校的公益职能和后勤管理的经营性职能,实现事业、企业分开运行,各负其责、各就各位,让事业更好地履行公益职能,让企业回归市场竞争之中,更好地发挥经营效能。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如何实现以高校资产为纽带的事业、企业分开运行,如何更加积极稳妥地解决人员身份关系,如何更加科学地确定高校与企业财务管理机制,实现资产、机构、财务、人员和管理等方面的分开,仍然还未找到最佳结合点。

2 深化和改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2.1 要以宣传教育为先导,积极稳妥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确保改革的平稳性和持续性

后勤社会化改革,根本是对利益格局的再分配,这其中涉及人事的变动,涉及利益的再分配。在这个变动与改革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和激发一系列不安定、不和谐的因素和情况。因此,要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必须通过一定的政策手段,保证大多数人的既得利益不受伤害,有了相对安定的环境才能谈到改革和发展。

一是要以宣传教育为核心,为高校社会化改革推进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要通过深入广泛的宣传、教育和引导,利用多种形式深刻传达各级各类会议精神,宣传各类改革方案和办法,规范各类竞争,确保改革过程的所有环节公开、公平、公正,在高校内部让所有的教职员工和各管理部门认识到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自觉支持社会化改革的工作,形成浓厚的改革发展氛围和环境。

二是要统筹协调好改革过程中的各方利益关系,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找到改革与发展、稳定的平衡点。在改革过程中应当充分信任、积极依靠后勤职工,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和方法,不断建立健全并完善后勤服务保障的监控体系,确保改革的措施得以落实,确保改革的过程能够稳定、和谐。

2.2 建立健全高校与后勤管理企业的运行界面

在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程中,要坚持把完善事业、企业运行界面为遵循,以实现机构、人员、职责分开为重点,搭建起顺畅的事企运行平台和界面,从而统筹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

一是要进一步理清高校与后勤管理实体的内在关系,明确高校产权关系,搭建起高校与后勤实体的桥梁和纽带。用于经营管理的资产,高校是法定的管理者和占有者,代表国家行使国有资产管理权。后勤社会化的改革推进,必须建立起以国有资产为纽带的租赁关系,确保经营管理的市场性,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同时,要杜绝国有资产在社会化管理改革的过程中遭受流失和损毁。

二是要坚决做到机构分开和人员分开,确保高校后勤实体依法经营的独立性和合法性,杜绝以往事企不分的模糊状态。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程中,要坚持做到管理人员分开,运行机构分开,做到依法依规、独立运营、分开管理,不仅要在形式上分开,还要在管理体制和机制上分开。

三是要加强后勤实体企业的内部管理,做到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要参照公司法的规定和要求,不断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和办法,依法做好涉及人事、劳动、财务、业务等方面的办法制定,搭建起事业、企业分类运行的基本框架和界面,使高校后勤真正与市场接轨运行。

2.3 以后勤实体经营管理需要为遵循,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学习是提高素质和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一个企业、一个组织如果没有持续、顽强的学习力,那么它的发展进步将会是缓慢的。尤其在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改革的进程中,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许多问题需要有较强的统筹能力与协调能力才能够解决,所以,加强学习培训,培养一支作风过硬、能力强的后勤管理队伍是确保改革初衷实现的重要保证。

一是要建设学习型组织,有效增强员工的能力素质。通过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培养后勤实体员工的能力和素质,扭转后勤公司员工的不适应、不符合的思想和能力。同时把业务能力作为培训的重点问题来解决,从而提高服务的质量。

二是要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用先进的文化引进人、吸引人、凝聚人,培养后勤实体员工的忠诚度和责任感,从而将后勤实体员工的积极性聚合统一到规范企业管理,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地发展上来。

三是要着力打造一支能征善战,会管理、懂经营的管理团队,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需要,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合作培养等方式,建立健全用人机制,完善人才选拔程度,不断优化管理人员知识结构水平。

3 结语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涉及利益的方方面面,不仅需要制定科学完善的工作方案,确保各个改革步骤推进的依规合法性,而且要始终关注社会化管理改革的根本目的和意义。同时关注高校与企业的运行界面,加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人才和队伍建设,这样才能确保高校社会化管理改革工作得到持续深入的推进。

参考文献

[1]刘翠锋.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1.

高校后勤改革方案范文第3篇

一、大学后勤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⒈传统后勤服务模式在市场经济下难以为继

我国大学后勤服务体制是在建国初期学习苏联模式形成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包办高等教育的产物,有其历史作用。但在我国经济体制发生根本性变革的今天,市场已成为配置资源的基础,成本管理在大学经营中益显重要,而传统的后勤服务模式仍然是“一校一户办后勤,校校后勤办社会”的“小而全”、“大而全”的封闭式经营管理。由于是校园垄断,服务差、效率低、投入多,后勤成为广大师生最不满意的领域,并消耗了校领导花在这方面的许多时间和精力。这种模式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充分认识大学后勤的产业属性,必须充分认识穷国办世界最大规模教育的国情,这必然要求打破政府和大学包揽后勤投入和后勤服务的格局,盘活后勤资产,提高后勤资源利用率,调动广大后勤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⒉加快发展高等教育与后勤保障改革滞后的矛盾凸显

大学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肩负着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高等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的龙头,90年代中后期开始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要求大学在其中扮演主力军的角色,现代大学具有的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三大功能要充分释放出来。特别是服务社会的功能已从过去的间接功能变为直接功能,就是大学现有的资源,知识、技术、科研成果,跳过教学这个培养人才的中介,直接和社会经济活动发生联系,变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力量。大学的后勤资源既为教学、科研提供保障,又能在市场经济下发挥服务社会的作用,如降低政府和学校的办学成本,向社会开放校内市场、拉动内需,为社会创造就业岗位等。但是,传统的后勤服务模式对社会是紧闭大门的,更谈不上服务社会,而且,面对90年代末开始的高校扩招和“985工程”建设,已难以解决随之而来的学生住宿、学生就餐、教工住房和科研用房、用水、用电等后勤保障问题。后勤保障改革的滞后,已成为20世纪末我国高等教育加快发展的瓶颈,改革迫在眉睫。

1999年,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结束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在上海召开了第一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发动了大学后勤改革的攻坚战。

五年来,改革基本上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后勤服务模式,初步实现大学后勤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社会力量有序进入的竞争机制,正在形成新型的大学后勤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改革的最直接贡献,就是保证和支撑了我国高等教育这几年跨越式的发展,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涌现一批充满竞争活力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改革的最重要意义,就是为我们最终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规律相结合的新型后勤保障体系,开创了良好局面和积累了实践经验。

二、大学后勤改革的思路

⒈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简要历程

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在1999年第一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结束后,即把后勤改革列为校党委的一项重要工作,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学校后勤改革领导小组,全面动员,深入调查,科学论证,精心组织,稳步实施,寻找突破。

20__年4月,党委常委扩大会议讨论通过《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方案》(相对于20__年的改革方案,可称为“大学南校区后勤社会化改革方案”),成立后勤企业党委,为改革保驾护航,发挥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的作用;成立后勤集团,统领从学校行政管理系统剥离出来的诸多后勤服务实体。20__年9月,大学珠海校区落成使用,后勤社会化一步到位,“珠海模式”形成。20__年10月,大学与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大学,校党委抓住时机,对后勤工作做出适当调整,提出“统一政策,分区服务,分区核算”的要求,20__年4月,党委常委扩大会议讨论通过《大学北校区后勤社会化改革方案》,对原医科大学(北校区)实行“小机关,多实体”的后勤管理模式。20__年11月,在大学后勤务虚会上,首次提出“大后勤”观,后勤改革具有综合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必须统筹协调总务、基建、房产、保卫等后勤职能部门和后勤集团的工作,胸有大局意识,促成改革合力,构筑“大后勤”保障体系。20__年9月,大学东校区在广州大学城投入使用,治安保卫工作纳入社会化管理,后勤改革有了新的突破。

⒉大学对后勤社会化改革认识的不断深化

根据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93年《中国

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9年1月《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等政策规定,大学后勤改革的方向是实行社会化。至于社会化的内涵是什么?则没有统一标准或明确表述,留给各地各高校在改革实践中去探索和思考。

1999年第一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后,我们普遍认为,大学后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进行社会化改革的实质,就是企业化、市场化。所谓企业化,就是后勤服务经营人员、相应资源和操作运行成建制地从学校行政管理系统中分离出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后勤服务实体或后勤集团公司。所谓市场化,首先是后勤实体或后勤集团与学校之间,按照“事企分开,两权分离”的原则,实行甲乙方的经济合同关系,改行政拨款为服务收费;其次是有序地引导社会企业参与校园市场的竞争,学校后勤集团和社会企业同台竞争、互相合作,以产权改革为突破口,真正融入社会第三产业;最后是学校彻底摆脱办社会的包袱,实现经济学上所阐述的“不都是养人办事,而是用资源外购的方式来办事”。特别是大学地处广州市这样经济发达和市场比较发育成熟的沿海地区,更坚信了我们对后勤社会化涵义的理解。

五年来,既有艰难挫折带给我们的深层思考,也有成功实践激励我们推进改革的勇气,使大学对后勤社会化改革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大胆提出树立“大后勤”观,构筑“大后勤”保障体系的新思路。

我们提出“大后勤”的改革思路,既源于对后勤改革的综合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清醒认识,更源于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目标对后勤服务保障提出的新要求。这几年,后勤社会化改革造成一种误解:大学后勤要萎缩了,后勤职能要弱化了。另一方面,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这几年,正好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涌现出一批“超级巨型大学”。大学就是在这几年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伴随高校扩招、高校合并、大学城建设、“985工程”建设的发展机遇,在办学实力、办学规模和办学空间上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进入中国大学排行榜前10名的行列,从原来一个校区(117万平方米)扩大到四个校区,校园占地总面积达617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有307万平方米,在校学生达到5.3万人(其中研究生1.4万人),在岗和离退休教职工近2万人(含七所附属医院职工)。面对这所“超级巨型大学”,基本建设、公房管理、水电管理、校园环境治理、教学科研设备采购等后勤保障服务的需求更大了,要求更高了。大学新成立的房地产管理处、招投标中心、综合治理督察办公室等职能部门,就是对近年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和自身大规模扩张的新情况、新特点,在学校内部管理职能转变方面作出的合理回应。自20__年提出“大后勤”观以来,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善“大后勤”的改革思路,可概括为十五个字:“全成本,强有力,多样化,分步走,大协调”。

“全成本”,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为目标,充分认识后勤服务的产业属性,按照经济规律和市场法则要求,改革大学后勤管理体制和服务模式,实行全成本核算。市场经济是讲求成本和效益的经济,摆脱计划经济模式束缚的大学后勤,不限于为教学、科研、师生生活提供保障,更是学校经济工作的总管,是降低学校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的关键环节。强调“全成本”意识,在于改变过去对后勤服务习惯于“福利化、无偿化”的思想观念,改变过去对后勤工作依赖“统、管、包”的行政手段,转为主要依靠经济手段(全成本核算,引入竞争机制,效益最大化),辅之于行政手段(加强监督检查,行政适当介入,政策性亏损补贴)进行后勤管理和改革,还原大学后勤的产业性为主、公益性为辅的本来面目。全成本核算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三全核算”,即全质量、全成本、全劳务,以提高后勤服务质量,优化配置后勤资源,激发后勤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强有力”,就是革掉过去那种统包而无活力、低效而又浪费的传统大学后勤服务模式,变“大而全”为“强有力”,变“粗放型管理”为“集约型经营”,变“封闭式自我服务”为“开放式服务社会”,建立起反应快速、支撑有力、服务优良、人员精干的现代化后勤保障体系,形成科学、高效、和谐的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社会化不是不要后勤,萎缩后勤,弱化后勤职能,相反,社会化的本意是要通过转换机制、创新体制,强化后勤保障功能,提高后勤保障水平。

“多样化”,一是多模式,基于大学四个校区的历史和现状,因地制宜,实行不同的社会化模式:老校区中,有南校区的“小机关,大实体”模式,有北校区的“小机关,多实体”模式;新校区中,有珠海校区完全社会化的“珠海模式”,有东校区的“创新模式”。二是多形式,基于市场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规律相结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要求,推行多种社会化形式:有地方政府主导的外部化形式(如珠海校区和广州东校区的成功开辟,就是凭借省市政府加快发展高等教育的东风实现的,还有广州南校区价值1.5亿元的北门广场,也是适逢广州市政府规划珠江两岸景观,被作为市政设施投入建成的),有社会企业参与竞争的外部化形式(如南北校区教工住宅的物业管理社会化),有学校后勤实体承担的内部化形式(如南北校区学生饭堂的经营管理),有学校后勤集团与社会企业合作的内引外联形式(如东校区的数码店,南校区的教育超 市),还有和兄弟院校后勤集团合作的校际联办形式(如与东南大学后勤服务集团的合作协议)。

“分步走”,就是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出发,从大学后勤社会化多种模式和多种形式的实际出发,遵循渐进稳妥的原则,分步实施:第一步,大部分后勤人员和资源从学校行政管理系统剥离,组建后勤经营实体(后勤集团);第二步,根据合校后的平稳过渡需要,对南、北校区的后勤实体,实行分区核算、分区服务,逐渐趋于融合;第三步,在立足于校内市场的同时,学校后勤集团实施“走出去”战略,或通过加入省高校后勤服务集团,或通过与社会企业互相参股,或通过联合学校产业集团,最终融入社会第三产业。

“大协调”,一是强调大局观,后勤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社会化不能囊括大学后勤工作的全部,公房管理、校园建设规划、校园环境治理等后勤方面的问题往往是综合性的,涉及多个部门的职责和利益,解决起来有相当难度,必须在总务、基建、房产、保卫等后勤职能部门和后勤集团的范围内,建立起“大后勤”协调机制,以学校大局为重,促成改革合力,破解难题,突破重点,推进后勤管理和改革,构筑现代化的“大后勤”保障体系。二是强调全面改革,对外开放校园市场,引入竞争机制,对内也要形成竞争机制,规范管理。从学校整体来讲,必须要有学校内部管理机构、经济政策、人事政策、分配政策和资产管理等的配套改革;从后勤自身来讲,在后勤职能部门和后勤集团的甲乙方关系中,少了哪一方的改革或哪一方的改革不到位,都会适得其反。因为社会化改革,是要实现后勤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根本转变,也是大学办学模式重大转变的体现,故要求后勤实体的经营理念、经营行为和后勤部门的管理职能、管理方式都要主动地适应并促进这一根本转变。

“大后勤”改革思路的确立、充实和完善,始终贯穿着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贯彻落实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会议精神的前提下,紧密结合大学所在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高水平、研究型、综合性大学的发展目标,特别是近年来办学实力、办学规模和办学空间的迅速提升和扩大,努力探索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后勤改革新路子。

三、大学后勤改革实践成果

⒈开创了服务地方经济、低成本扩张和社会化一步到位的“珠海模式”

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广东省珠海市政府抓住机遇,提出“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办大学理念,而地处广州市区的大学也因办学空间饱和与完成高校扩招任务的矛盾,急于寻找新的发展空间,于是,双方一拍即合。珠海市以地方政府少有的气魄和远见慷慨解囊,将位于唐家湾的3.48平方公里的土地及原珠海大学(筹)校址上价值2.7亿元的建筑物,无偿提供给大学作为珠海校区永久使用,还投入1亿元支持珠海校区的基本建设,并为教师提供特区财政补贴。

20__年9月,大学珠海校区正式启用,4000多名新生报到,开始了大学生活。大学不仅实现了低成本扩张办学空间,而且,在没有历史包袱的新校区为实现后勤社会化创造了条件。珠海校区的饭堂、物业、环卫、绿化、交通、医疗、通讯、饮用水,生活服务等所有后勤服务项目,全面引进社会企业经营管理,校区后勤办公室仅有9名管理人员,行使规划、招标、监督、协调、验收等职能,不再直接参与服务经营。在医疗保险方面,大学与太平洋保险公司签订了学生团体人身保险协议,又与唐家湾医院签订了医疗协议,将医疗、保险通过社会企业外部化,形成学校——医院——保险公司三方合作模式,这在全国高校尚属首创。珠海校区一步到位的后勤社会化,降低了校区办学成本,提高了专业化服务水平,节省了后勤管理人员经费。

珠海市也因移植名牌大学效应,颇受实惠。大学珠海校区启用才一年,校区所在地唐家湾镇的经济总量同比增长了16.88,第三产业增长48,财政收入增长56。曾经面临摘牌的珠海部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不仅保住了牌子,还出现了快速发展的势头,两年内,工业产值从20亿元猛增到120亿多元。大学“珠海模式”的示范效应,使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暨南大学等名牌大学纷纷落户珠海,或设立珠海分校,或建立科技孵化园,充分体现了现代大学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突出功能。这是一种“双赢”的合作模式。

⒉充分发挥合校优势,很好地实现了医疗服务社会化

在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中,适逢20__年10月大学和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大学,为学校医疗服务社会化改革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在“小而全”、“大而全”的办学模式里,几乎每所大学都办有校医院或设有保健科,为教职工和学生提供医疗服务。原医科大学(北校区)拥有七所附属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相当高。合校后,根据属地化原则,大学将南校区的校医院改制为附属第二医院的门诊部,将北校区的保健科改制为附属第一医院的门诊部,将珠海校区的卫生所改制为原医科大学在珠海的附属第五医院的门诊部。20__年,附属第一医院黄埔分院直接在东校区设立门诊部。改制后,原学校110多名职工在岗期间的人头费由相应的附属医院承担,退休后由学校负责其工资待遇。由于附属医院都是法人单位,经济独立核算,改制使学校摆脱办医疗的包袱。但由于依托附属医院的技术力量,却使师生员工得到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另外,关于广州南校区、北校区和东校区的学生医疗保险问题,借鉴珠海校区的成功经验,已相继建立了学校——保险公司——附属医院三方合作模式。

⒊治安保卫工作成为扩大社会化改革的新领域

传统上,学校保卫处被排除在后勤改革之外,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上物业保安市场的发育成熟,20__年9月大学抓住东校区在广州大学城投入使用的机会,将新校区的保安工作进行社会化改革。对前来竞标的十家物业公司,我们组织专家和实际部门的负责同志在经济指标和服务指标两方面进行并重考核,最后选择了两项指标都最优化,并具有国家一级资质的珠海某物业公司。东校区保卫办按照中标合同规定,监督指导物业公司承担的

治安保卫工作,从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维护政治稳定、消防安全和证件管理的工作上来。通过企业化管理的有效机制,一方面,加大和提升了保安工作的强度和水平,另一方面,又克服了学校机构改革后人员不够、经费不足的矛盾,并强化了保卫部门的其他功能。所以,这一创举很快就受到大学城其他高校的肯定和效仿,成为后勤社会化在东校区的一种“创新模式”。

伴随后勤社会化、合作办学和新增校区而来的人员混杂、秩序紊乱的负面影响,使大学校园的管理幅度、难度加大,为此,保卫处加强了对校卫队员的业务培训和纪律教育,着力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并会同其他部门开展了清理违规办学办班、拆除违章建筑、整顿交通秩序、清理不合理公房使用等校园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为教书育人、钻研学问,为维护学校稳定、改善校园秩序,为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正常进行提供了安全有序的保障。

⒋学生公寓和学生饭堂建设管理的独特方式

与其他高校不同,大学没有将后勤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部分——学生公寓和学生饭堂交由社会企业筹建或与社会企业合建,也没有向银行贷款建设,而是采取自筹经费建设的方式。那是因为我们在谈判合建学生公寓时,社会企业普遍提出12—15年的投资回报期,但即使学校向银行贷款自建,也需要8—9年时间才能偿还贷款,这是我们心中的一笔明白帐。为此,我们把眼光转向广东社会融资渠道通畅的市场和学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下激活的资金周转,五年来,我们通过各种途径筹集资金,新建学生公寓44万平方米,改造学生公寓3.5万平方米,新建学生饭堂4.6万平方米。后勤集团还自筹资金400多万元,全面装修学生饭堂。这样一来,我们也规避了学生公寓建在校外或学校周边所带来的学生管理风险。

后勤集团与学生处、团委合作,聘请学生辅导员助理参与学生公寓管理,选聘学生干部任学生饭堂助理,探索社会化改革过程中如何加强信息沟通和监督管理的新路子。在“全成本”管理活动中,后勤集团的学生公寓管理中心于20__年6月顺利通过ISO9001:20__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学生饭堂也相继通过了广东省高校标准化食堂建设的评估验收。

⒌强化房地产管理职能

房地产管理处是学校根据办学空间急剧扩大、公房使用管理问题日益突出和实行货币分房体制后的新情况而设立的新部门,显示了加强房地产工作在新形势下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

在开展公房大清查的基础上,房产处分析得出传统的公房使用管理模式存在两大弊病:公房租赁滋生腐败和公房使用分配严重失衡。改由学校统一行使公房租赁权并公开招标租赁,为学校净增了1100多万租金收入。利用经济手段,引入全成本核算,建立公房定额分配、超额有偿使用机制,将使公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在货币分房的新体制下,为解决引进人才的瓶颈和青年教工的住房紧张问题,房产处转变思路,努力开辟住房资源:一、通过公房清理,挖掘校内公有住房的潜力,去年以来,已清理出28套住房,按商品房交易价格,等于为学校节省开支900多万元;二、学校牵头组织教工整体认购南校区附近祈乐苑的200多套住房,通过机团购买力把商品房价格压下去;三、为加速单身教职工宿舍的有效周转,以安置每年毕业新参加工作的大批教职工,一方面,学校自筹资金向已签订购买商品房协议的教职工一次性发放100个月的首期购房借款(免息),另一方面,在前面工作的基础上,采用经济办法,对超过一定居住年限而未退房的教职工,逐年提高房屋成本租金。四、由热心并熟悉房地产知识的教职工组成住房项目小组,以房产处名义寻找商品房合作开发项目或谈判团购楼盘;五、提供房地产市场信息咨询服务,等等。

通过宣传政策法规、完善物业设施、学校给予补贴、推动成立业主委员会和面向社会企业招投标,20__年3月,使南北两个老校区的教工住宅如期实现物业管理社会化。

⒍逐步做大做强的后勤集团

后勤集团是在社会化改革中剥离出来的诸多后勤实体的基础上,组建的大实体,与后勤职能部门在南校区建立了“小机关,大实体”的模式。集团旗下有饮食服务中心、通讯服务中心、学生公寓管理中心、园林服务中心、水电管理中心、修缮工程服务中心、环卫服务中心、运输服务中心、劳动服务公司、紫荆园宾馆等16个后勤实体,这些实体是由事业向企业转制的结果,尽管挂上实体的牌号,但它们的运行模式、人员素质、思想观念不会自然转变过来。为此,后勤集团模拟现代企业制度,在管理、人事、分配、制度方面苦练内功。

在内部管理体制方面,对重要决策、重大投资、工资政策、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中层经营管理人员的考核任命等由集团集中管理,实行二级核算,学校对集团进行核算,集团在学校财务处统一设立一个帐户;集团对各实体进行内部独立核算,各实体在集团财务部开设帐户。

全面实行企业化用工改革,按照定编定岗,公开招聘,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动态考核的原则,建立现代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利用学校师资力量培训员工,并对中层经营管理人员进行大换血行动。改革使广大职工树立了岗位危机感和竞争意识,改变过去“等、靠、要”的思想,摒弃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旧习气。

建立现代企业的分配制度。改革传统的不可变动的事业工资制为可随企业效益和岗位变动的企业工资制,逐步加大工资中的浮动部分,使工资与效益挂钩,新的工资结构包括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和效益工资三部分,充分体现了“强化岗位,以岗定薪,按劳取酬,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

狠抓制度建设,实行规范管理。五年来,后勤集团在规范经营、规范管理方面建立健全了人事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工资管理办法、物业管理制度、物流管理制度、热线电话和网上后勤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为后勤企业健康有序的 发展提供了制度基础。

改革初期,后勤集团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从学校方面来讲,集团承接了从学校分离出来的440多名职工,每年可为学校节省1000多万元的人头费开支。从集团自身来看,20__年销售总收入不足9千万元,20__年销售总收入突破1亿元,利润稳中上升。而且,这些成绩是在学校偏紧的经济政策下取得的,实属不易。但与此同时,一些后勤实体在经营思想上出现了偏差,如学生饭堂一度以涨价为手段,以赢利为主要目标,对利润大幅增长引以为荣,从而诱发了一些事端。现在,通过总结经验,科学反思,重新确立了学生饭堂“微利保本,学校扶持”的经营指导思想,并经受了20__年社会农副产品大幅涨价、国家有关补贴政策尚未到位的严峻考验,受到学校和学生的肯定。

后勤集团在社会化改革中探索了多种形式:有和华南理工大学后勤集团保持长期沟通磋商的形式,有和东南大学后勤服务集团签署合作协议的形式(对采购联盟、干部互派、旅游项目、部门项目等方面进行实质性合作),有和外资企业美国因特尔、香港OK分别合作经营数码店、教育超市的形式,还有委托专业公司(中国石油)经营加油站的形式。

经过努力,20__年,后勤集团销售总收入超过1.8亿元,现有员工1600多人,除去学校分离的400多名职工外,为社会解决了1100多个就业岗位。20__年开始,后勤集团实现了对南校区和北校区后勤实体的统一管理,统一财务,统一政策。从此,两个老校区的社会化模式并轨为“小机关,大实体”。

⒎总务部门转变职能,勇挑“大后勤”改革的重担

后勤经营服务的职能被剥离出去后,总务处开始发生角色转变,从“运动员”转为“裁判员”,从“管制人”转为“调控者”:监督合同履行,监管后勤实体和社会企业的经营行为,尤其是监管学生饭堂的饭菜价格、食品卫生和服务质量。加强调研,做好学校后勤发展的系统规划和政策制订,做好后勤项目的招标工作,严格认真地做到“货比三家,价比三家,质比三家”,选好承接学校后勤服务的投标者。

把工作重点转向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水电扩容任务。南、北校区实现21890KVA的电力扩容,更新6000多米的电缆,确保了国家实验室运转、学科建设发展、以及图书馆等公共服务体系的正常用电需求。另外,为遏制水电浪费的严重现象,将改革水电的使用管理方式,纳入全成本核算,实施水电定额使用、超额收费的办法。

根据校领导指示,承担起协调“大后勤”工作的职能。两年来,协调推进了教工住宅物业管理、停车场选址、校园违章建筑拆除等跨部门、难度大的后勤工作。

建立校园管线(水管、煤气管、电缆、排污管等)地理分布信息系统,为铺设管线或进行校园建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整治美化校园环境,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对西湖,松园湖、竹园、楼下、中区两侧、马岗顶附近等大规模的改造维护和绿化,不仅为80周年校庆献上焕然一新的校园面貌,也大大改善了广大师生员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

四、对大学后勤改革环境的体会

以上后勤改革所取得的实践成果是与大学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分不开的。从外部环境看,1999—20__年,国务院办公厅牵头召开了四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使大学后勤改革成为这一时期高等教育领域改革的重头戏;国家计委、财政部、教育部、建设部、国家税务总局和中国人民银行等中央部委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改革、指导改革的优惠政策;地处改革开放先行、经济较为发达的广东省和社会化、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广州市;这都是有利于大学后勤改革的大气候。从内部环境看,近年来,大学急速提升的办学实力和名牌大学效应为后勤改革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学校党政一把手高度重视和支持后勤改革,先后出台的两个后勤社会化改革方案都在党委常委会讨论通过,后勤改革的重大举措一般都列入党委常委会或校长办公会讨论决定,现任后勤副校长和后勤集团总经理是经过公选的两位年轻的经济学教授,为后勤社会化改革提供了专业人才和组织保障。广大师生员工能顾全大局,认同和接受后勤社会化改革,广大后勤干部职工在这场体制性根本变革中,敢于割舍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敢于承受改革带来的阵痛。这些都是有利于大学后勤改革的内部因素。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大学后勤社会化还处于初级阶段,后勤保障改革还大有可为。同时,我们对改革的内外环境从某种程度上也有所顾虑。

从外部环境讲,大学虽然地处改革开放前沿和市场经济比较成熟的广东省广州市,但这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有利于引进社会产业资源为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服务,但另一方面又不利于起步较晚、未经市场风浪考验的学校后勤实体的生存发展,而且,市场竞争的平等意识和规范的财税制度,往往使中央部委的优惠措施很难通过地方的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加以落实。后勤社会化的第二步目标,即组建区域性高校后勤服务集团公司,但相对于沿海其他省市,政府主导作用尚未发挥出来,大学各自为战,难以形成规模经营、规模效应,现有十所高校进驻大学城,也不失为一个机遇。大学历史悠久,校园面积广阔,往往是城市的公共场所,其地下管道、电缆的铺设,是否可以考虑纳入市政设施建设项目而实现社会化呢?由学校事业编制的职工改制为后勤企业的职工后,在下岗问题上,能否按照国有企业职工下岗的做法,交由社会(街道办事处)接纳安排呢?这些都是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需要政府考虑采取的相应配套措施,以进一步改善改革的外部环境。

从内部环境讲,由于刚剥离出来的后勤服务实体,包袱重,竞争力低,缺乏市场经验,人员费用成本高,在学校对外招投标项目中,如果没有一定的政策扶持,显然敌不过社会企业,面临生存问题。同时,社会企业在与学校后勤实体竞投标时,会不顾一切地压价格,而一旦中标后,实际操作时又兑现不了承诺或服务质量大打折扣,容易造成学校被动。学校后勤集团属于教育服务产业,它既要模拟企业运作营利,又要遵循教育事业的公益性要求,服从学校全局需要,做一些保本、甚至亏本的服务经营。站在这个高度去看,学校层面制定经济政策时,还不能

完全断掉对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各种必要的支持。

结语

五年来,在政府、社会和学校内部培育的较为有利环境下,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既渐进稳妥,又不失时机地在某些领域实现突破,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更重要的是,我们形成了“大后勤”的改革思路,后勤社会化只是后勤改革的一部分,要以学校大局观统领后勤部门和后勤集团的工作协调,促成改革合力,推进后勤改革的系统工程;改变过去对后勤工作依赖“统、管、包”的行政手段,转为主要依靠经济手段进行改革和管理,在转变管理职能和运行模式的过程中,不是弱化,而是强化了大学的后勤保障功能,逐步构建与建设高水平、研究型、综合性大学相适应的“大后勤”保障体系,初步为大学后勤改革找到了一条符合校情、符合市场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规律相结合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高校后勤改革方案范文第4篇

认真落实学校201x年工作要点的要求,扎实开展两学一做教育活动,着力做好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即:狠抓党风廉政教育提高干部党性修养,有计划性并规范有序的实施维修工程,深化节约型校园创建和规范能源管理,继续优化常规运行着力改进日常服务,健全日常工作规范和业务开展的流程,为学校平稳有序运行和改革发展大业做好后勤保障。

二、主要工作

(一)狠抓党风廉政教育,提高干部党性修养

1.认真开展“两学一做”专题教育活动。以处领导领学形式学习《党章》、《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以集体交流形式研读以系列讲话为主要内容的重点篇目,形成“学研讲用”相结合的浓厚学习氛围。通过学习切实增强后勤处全体人员四种意识即:政治、大局、核心、看齐,做到时刻把规矩和纪律时刻挺在前面,严格“按规则、按程序、按制度”办事。

2.实施党风廉政处内自下而上逐级承诺。完善风险点的监督和制约机制,防止权力滥用,同时切实杜绝“小金库”。

3.切实加强“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试行党务、财务、重大事务三公开制度,加强党支部建设、搞好工会小组活动。

4.全面梳理后勤工作的廉政风险点,结合校纪委廉政约谈和学校财经纪律大检查自查情况,切实做好廉政教育,强化内部控制机制,通过完善制度、健全规矩、规范程序等,使工程实施、能源收支、账务报销等环节在监督制约下,遵守规矩,拒腐防变。

(二)有计划性、规范有序的实施维修工程

1.做好本年度维修项目的立项、预算、施工监管和结算工作。加强维修项目预算管理,努力提高工程质量,严把工程初审关,为学校节约资金。

2.全力以赴,严把“三关”(质量、造价和工期),确保主楼维修工程二期按调整后工期计划(201x年7月31日)完成。倒排时间表,严控预算执行,规范现场签证,动态把握实时进度。

3.积极稳妥的推动后勤维修工程遗留问题的解决。在分类梳理、整理资料基础上,加强与纪监审、财务内控等部门沟通,形成整体解决方案,提交学校研究。

4.规范实施国拨资金维修项目。依据201x国拨资金实际批复到位情况,尽快制定年内实施计划、时间表,特别是立足学校招投标工作归口统一管理的实际,早做准备,早排时间表,确保按期保质执行完毕。对于北校区电力增容工程等重点项目,提早完善调整方案,确保按预定计划有序实施。

5.完成节约型校园节能综合改造项目。确保按照立项要求,做好主楼节能改造、污水处理中水回用设施维修、供暖节能改造项目等,年内执行完毕。

6.提前谋划,完成20xx年中央改善基本办学条件项目中有关维修改造项目的申报工作。

(三)深化节约型校园创建和规范能源管理

1.制定年内节约型校园创建工作方案和时间表。依托节能监管平台和实施节能改造等,深度挖掘节能空间;强化日常用能督查和节能教育;继续引导行为节能,积极筹备节能宣传月系列活动。

2.进一步规范校内用能监管,杜绝私拉乱接,加强能源回收的同时消除用能安全隐患,充分发挥学校及政府各部门以及校内各物业之间的协作,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

3.做好供暖期结束后的成本核算工作,及时公开采暖核算情况,在供暖收费环节充分公开透明有关事项。

4.筹划南校区供暖模式改革工作,邀请相关单位参与供暖模式改革的调研过程、立项及供暖方案制定等过程,完善方案并提交学校研究。

5.每月汇总并及时分析水电收支数据,加强统计分析,调整改进节能举措和管理制度,确保完成改革方案确定的节能任务目标。

6.积极完善水、电、气等的市场化调价机制,确保调价过程的信息公开和程序合理。

7.实现改革方案确定的能源净支出下降4%的目标。

(四)继续优化常规运行,着力改进日常服务

1.继续落实三年期(201x-201x)后勤改革方案,认真总结201x年、201x年后勤常规运行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修订完善后勤常规运行合同和日常考核监管、费用支付等。

2.与后勤服务集团共同组织好“后勤与师生面对面”活动,对于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的事项或是师生广泛聚焦的问题,主动沟通、积极回应,履行好民主程序,传递后勤服务正能量。

3.强化日常运行经费管理,严格按照财务报销制度规范做好经费开支,特别是严格落实各个经费科目支出的规范要求。

4.以改进服务、高效管理为目标,着力打造“智慧后勤”平台。将综合服务管理、公寓信息管理、收费信息系统、节能监管系统、工程项目管理、校园综合管网信息系统等逐步纳入学校统一平台,适应时展,加强移动互联网时代后勤服务信息化建设的探索。

5.认真落实学校和机关党委“办结”有关要求,对于来信来访来电等渠道反馈的意见建议和投诉等,积极回应。

(五)健全日常工作规范和业务开展的流程

1.严格规范财务收支管理,严格日常各项业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加强后勤常规预算的科学性,动态控制预算执行的准确性、规范化和精细化。

2.依据学校管理工作规则等文件,制定处内收发文件、文件流转、督查督办有关流程规范,严格行政资料及各类工程资料按照要求归档。

3.完善后勤处制度废改立。修订后勤处内的工作流程、督查督办等;校内的维修工程管理、教学及住宅物业管理、物业监督考评奖惩、能源收费(供暖)、节能考核指标等制度。

4.人员队伍建设。制定外聘岗位的职责、薪酬、考勤、考核体系以及在编人员岗位职责等相关规范体系。

5.按照学校财务内控、纪检审对合同制度的要求,细化工程类合同、服务类合同、货物类合同等的具体管理细则。规范合同管理。所有合同一律编号,所有合同纳入系统管理,包括工程名称、建设单位、资金来源、立项批复、合同内容、处科责任人、合同金额、付款方式、执行情况、付款进度、质保金情况等;无合同的各类采购、维修等费用支出时,必须提供立项依据,否则不予支付。

6.抓好学生宿舍常规管理工作,如年初毕设宿舍申请、延期学生宿舍、租赁空调、新生网上选宿舍等,规范日常退、调、转的网上操作流程,与财务协商规范学生宿舍用电补贴制度。

高校后勤改革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字化管理;体检结果;后勤服务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后勤服务成为一个热点研究问题。诸多研究更多地集中在高校后勤制度、高校后勤社会化、高校后勤精细化管理、现代大学生体质下的高校后勤等方面。但是,大学制度改革下高校师生健康问题研究相对较少。数字化管理是指利用计算机、通信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量化管理对象与管理行为,实现计划、组织、协调、服务、创新等方面的智能化管理的总称。数字化管理和传统管理模式相比具有集成性、系统性等[1]。目前,数字化管理在高校后勤管理中运用较多,涉及档案管理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以及校园网络系统等。本文将以数字化管理为起点,分析数字化管理在高校师生健康中的运用及作用,现综述如下。

一、后勤数字化管理基本概念

后勤数字化管理是利用数字技术使后勤管理实现现代化,利用数字技术选择后勤企业发展战略,大大拓宽了选择范围,实现选择的最优化。后勤数字化管理要求管理人员运用数字技术为客户和后勤员工设计全新的价值理念,实现后勤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体现后勤数字化管理的独特性[2]。而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则是运用现代技术动态的掌握或了解全校师生的健康状况,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多的是服务于师生问题,它能建立独特的价值理念,发挥后勤员工的积极性,动态了解全新的师生健康情况,促进高校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在高校后勤服务中的运用

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能动态了解师生健康状况,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更加有利于高校资源的利用和整合,促进师生健康。

(一)高校医院

高校医院在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能对高校师生的健康体检、健康分层、健康评估以及健康干预和健康教育进行有效的支持。根据高校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内容将其分为教职工和学生健康数据管理两部分。教职工健康数据主要采集学校定期组织的健康体检结果,并与往年结果进行比较,实现不同教职工健康情况进行分层和跟踪管理。而大学生健康数据主要通过入学健康体检和学期体质测试获取,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根据不同大学生体质和身体状况进行健康信息咨询和教育[3]。

(二)高校体育教师

高校体育教师在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中能够改善师生健康状况。高校体育教师能根据学校师生健康管理情况加强学生健康干预,如:运动技能培训、运动方案的制定、健康咨询等。学校定期组织体育老师对师生的运动状况进行测评,为制定相应的方案提供数据支持,形成高校数字化管理的数据库[4]。同时,高效体育教师应该加强监督、制定运动方案的实施,使得采集的数据更加科学化。

(三)高校心理咨询中心

根据教育部要求,高校均配备心理咨询中心,它对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心理咨询中心能够针对高校师生进行相应的心理评估、心理调查等,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加强其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师运用专业的方法对高校师生心理状况、情绪、人际交往、生活质量等进行测评,建立心理测量、心理调查等相关信息,保证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信息能全面、连续、动态并建立完善的健康档案。同时,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能够为高校师生提供定期、不定期的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普查。

三、完善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对策

为了进一步完善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提高师生健康水平,相关部门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应对,保证实施健康数字化管理在高校后勤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整合资源

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能够实现对全校师生健康的动态了解,根据师生身体状况加强健康锻炼。为了进一步提高实施健康数字化管理效果,学校应该将不同部门、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实现信息资源的优化功效。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属于后勤管理的一部分,通过学校医院、学校体育院系以及学生心理咨询中心进行整合,以充分利用健康监测、评估等相关资源,发挥社会和经济效益[5]。

(二)提高对师生健康服务的功能

师生健康数字化平台在高校教职工及学生的身体健康数据的采集,建立相应的电子健康档案,根据师生实际需要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同时,高校后勤部通过对师生进行动态监督,能为疾病的防治奠定基础。同时,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能满足高校后勤管理的基本要求,满足体育、医学预防保健、心理指导,对师生健康指导、健康信息等进行规范化管理,提供完善的保障,为社会健康管理方面输送专门人才[6]。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在高校后勤服务中能够满足后勤管理的基本需要,动态了解全校实施的健康体检状况,将高校内有关健康部门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通过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能够为高校大学生、教职工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健康指导、健康干预和健康管理,能够充分发挥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功能,对师生的健身进行科学的指导,能够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促进师生身心健康,为社会源源不断的输送德才兼备身体健康的专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赛迪智库软件与信息服务研究所.美国将发展大数据提升到战略层面[N].中国电子报,2012-07-17(3):90-93.

[2]王武海.高校供暖能源浪费问题与管理节能探索[J].中国科技纵横,2011,24(4):28-30.

[3]范,姜群瑛.现代大学制度:我国高校后勤改革的新视野[J].中国高教研究,2013,18(9):90-93.

[4]闫冰.深化后勤改革为建设高水平研究教学型大学提供可靠保障———郑州大学后勤改革纪实[J].高校后勤研究,2014,76(2):8-11.

[5]吴悦.后勤集团发展战略研究———以厦门大学为例[J].高校后勤研究,2014,38(2):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