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产业发展报告研究

产业发展报告研究

产业发展报告研究

产业发展报告研究范文第1篇

2002年,受消费结构升级和国家扩张性财政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国民经济呈现稳定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8%,增速比2001年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长2.9%,对GDP的增长贡献为5.6%;第二产业增长9.9%,对GDP的增长贡献为63.3%;第三产业增长7.3%,对GDP的增长贡献为31.2%。与2001年相比,GDP增量中第二产业的比重和贡献率都明显提高,工业仍然是拉动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力量。

从行业层面看,2001年至2002年年底,处于较好景气水平(景气指数大于110)以上的行业数量及所占比重呈递增的趋势,而处于较差景气水平(景气指数小于100)的行业数量及所占比重不断下降。到2002年年底,20个主要的工业行业中已有11个处于较好景气水平以上,情况比2001年大为改观,处于较差景气水平的行业数量则由2001年的11个下降到2个,如图所示:

2001年至2002年工业行业总体景气变化情况

根据2002年各行业平均景气状况,可将20个主要的工业行业划分为五大类:

表1

2002年重要行业平均景气状况分类

同2001年行业增长格局的基本特征相比,多数行业增长景气水平明显提高,行业增长景气的分化局面开始形成。如下表所示:

表2

2001年至2002年各主要行业景气指数变化情况

上表显示,2002年除石油天然气工业、有色金属工业及饮料工业外,其余行业的增长景气较2001年均不同程度上升,其中,汽车、煤炭、食品、机械、金属制品和建材工业的提升幅度尤为突出。上升行业的数量及上升幅度都达到199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综合考虑行业增长景气的水平和增长景气的变化情况,可将主要的工业行业进一步划分为四类:

表3

2002年重要行业景气综合分类

第一类是景气状况良好(指数≥130)且处于上升阶段的行业,以汽车工业为主,该行业2002年景气均值达137.9,同2001年相比提高36个点以上,景气水平和景气增幅均为近年来各行业之最;

第二类是景气水平较好(130>指数≥110)且处于上升阶段的行业,有食品工业、煤炭工业、机械工业(不含汽车)和金属制品业。2002年,这4个行业的平均增长景气水平和上升幅度也达到近几年的最高水平,是2002年工业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

第三类是景气水平适中(110>指数≥100)且处于上升阶段的行业,包括建材、医药、钢铁、电力、电子、烟草、家电、造纸印刷、饮料、化学和纺织服装等行业,这类行业在工业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达60%以上,是保证我国工业乃至宏观经济稳定发展的主要力量;

第四类是景气水平较差(指数<100),而且相对下降的行业,包括有色金属工业和石油天然气工业。值得关注的是,2002年下半年,石油及石油加工业基本走出谷底,在低位景气水平出现稳步回升的态势,有色金属工业在年底出现较明显的回升势头,景气水平有望继续高走。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2002年以来,除了电子、机械等传统的经济增长带动力量之外,增长景气快速提升的行业如汽车、煤炭、钢铁、电力、建材等工业行业,以及重新焕发增长活力的传统消费品制造业如食品加工业、医药、纺织服装等行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开始逐步加强,并有可能成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支柱行业。行业增长格局的这些新的特点和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和经济增长活力的提高。

二、分行业分析与预测

钢铁工业。2002年基本进入一个新的、具有较好持续性的增长阶段,行业增长景气指数除个别月份受市场预期调整影响出现短暂波折外,总体保持稳步上升的态势,年末景气达到近年来的最高水平,生产和消费总量均创历史新高,全年国内钢铁消费总量达到2.1亿吨,受此影响,钢铁价格在板材的带动下强劲复苏,有力地拉动了钢铁企业效益的普遍回升。据估算,2002年房地产业用钢新增量占全部钢铁新增量的60%以上,机械工业占新增钢产量的30%以上,是拉动钢铁行业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应对美国201条款,我国政府出台较严厉的贸易保护措施也是一个重要原因。2003年,国内钢材需求将继续扩张,国际钢材市场消费形势也将出现一定程度好转。“中国产业增长景气预测分析系统”的研究成果显示,钢铁工业增长景气将延续2002年的运行态势,保持在良好状态,钢铁生产将持续增长,全年钢产量将达到2.1亿吨以上;国内钢材价格仍会保持较高的水平,企业效益继续增长,全年实现利润将超过2002年;另外,钢材进口将得到抑制,出口有望高于2002年。

石油天然气工业。2002年,石油天然气工业增长景气指数经历了下降——震荡——上升三个阶段,以近似于倾斜的“W”状由年初的谷底缓慢攀升,虽然仍停留在较低水平上,全行业增长景气缓慢复苏的态势已基本形成。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和国内企业的市场预期是影响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运行态势的主要因素。从年初的情况看,由于国际油价总体水平低于上年同期,市场消费未见明显起色,行业运行延续着上年的颓势,增长景气指数滑落至历史最低。5月份以后,国际油价出现波动,国内油价走势也有所波动,受此影响,行业增长景气指数先升后降,表现出一定的反复性。9月以后,中东局势日益恶化和国际石油期货市场投机力量的推波助澜使国际油价震荡攀升,引起国内主管部门对油品价格的调整,国内石油企业也加大了对市场的操控力度,虽然实际需求没有出现显著改善,下游企业补充库存以规避高价风险使国内消费形势开始好转,增长景气稳定上升,全行业开始出现回暖现象。预计2003年,国际油价将先高后低,全年均价与2002年持平或高于

2002年,国内需求将保持适度增长,全年成品油消费总量为12250~12500万吨,同比增长4%左右。全行业增长景气将保持2002年的回升势头,行业复苏之路还将继续。

电力行业。2002年保持了平稳发展的良好势头,行业景气指数全年运行于较高区间。电力生产、供应高速增长,总体供需基本平衡。全年发电量16400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0.5%,用电16200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0.3%,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用电590、11830、1980亿千瓦时,增长3.0%、11.2%、10.0%。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980亿千瓦时,增长7.7%;全国电力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40亿元,比上年增长17.4%。2002年电力行业良好的增长势头主要得益于三方面原因:第一,宏观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为电力行业提供了动力;第二,钢铁、煤炭、建材、机械制造等高能耗行业的快速增长带动了电力需求;第三,农业电网新建和城市电网改造及西部地区用电普及,大大改变了电网布局不合理、技术装备落后和网架结构薄弱的状况,迅速提高了农村通电率。中国产业增长预测分析系统的研究显示:2003年电力工业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增长景气将总体运行于良好景气区间(历史峰值水平)。预计全年全社会用电总量达到17820亿千瓦时,增长率约10%。另外,由于电力全国联网工程尚未全面完成,竞价渠道尚未建立和煤炭价格上涨致使火电成本上升,电价在2003年不会出现明显下调。

化学工业。2002年是我国化工行业复苏的一年,行业增长景气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指数均值明显高于2001年;生产和销售保持同步快速增长,全行业完成产值7596.2亿元,同比增长15.4%,实现销售收入7216亿元,同比增长15.7%,受此影响企业获利水平显著提高,全行业资产利润率达到2.5%,比上年提高0.98个百分点。2002年化工行业良性发展首先得益于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的需求拉动力量,如修建高速公路、加快推进城市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收费改革,对基础原材料工业的拉动作用十分直接,特别是塑料板、管、带制造业,橡胶零件制造业充分受益,景气指数稳步上扬。其次是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专用化学产品制造业、日用化学品制造业中(洗涤用品、化妆品药品)、日用塑料制造业的需求快速增加。再次是汽车、通讯、交通等行业的快速增长带动了橡胶制造业(轮胎制造业)、工程塑料等行业的发展。最后,随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和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化肥、农药、塑料薄膜的需求也有所增加。2003年,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仍将是保证化工行业快速增长的主导力量。不过,如国际原油市场大幅波动,会对有机化工原料、化纤原料、塑料原料等多种化工原料价格产生重要影响。化工行业增长预测模型综合各方面影响因素后的预测成果显示,2003年化工行业总体增长态势仍将延续,但出现波动的可能性增大。

汽车工业。2002年是中国汽车工业进入加速增长阶段的第一年,行业增长景气指数上升幅度和持续性不仅以往不曾出现,在所有行业中也是绝无仅有。与此相应,汽车行业整体效益景气出现“井喷式”增长,汽车市场呈现空前的繁荣景象。据统计,2002年全国汽车累计生产325万辆,比2001年增长38.5%,其中,轿车109万辆,比上年增加55%,累计销量112万辆,比上年增长56%,是拉动汽车行业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2002年汽车行业高速增长的基本动力,首先是居民收入的快速增加使市场需求急剧扩大,2002年中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沿海发达地区人均GDP已经超过3000美元,居民消费热点转向住、行、文化教育、旅游等方面,国内大城市私车拥有量大幅增长,私人购车成为汽车消费的主流。其次,市场准入制度放宽增加了汽车产品的有效供给,进而大大促进了需求的增长。由过去的目录制管理改为公告制管理,生产厂商数量增加,民营资本、外资相继进入轿车、客车和零部件行业,供给主体多元化促进了市场竞争,令产品供给日益丰富,价格水平不断降低,进而极大刺激了用户的购车欲望。再次,汽车服务体系发展迅速,消费环境有效改善,汽车产品销售各个环节程序更加规范,汽车消费信贷大幅度增长,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汽车消费的快速增长。最后,政府有关部门加紧修改和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行业发展、鼓励汽车消费、规范市场行为、推进税费改革的政策法规,极大地鼓舞了消费者的信心,汽车消费使用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在2002年汽车市场火爆的刺激下,各大汽车企业大幅度修订了增产计划,新车型的推出步伐比2002年将明显加快,势必形成更为白热化的竞争局面。随着进口关税进一步降低,进口汽车对市场的影响逐渐加大。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结合“中国产业增长景气预测分析系统”的最新预测结果,预计200

3年汽车工业(含整车和零部件)销售收入增长速度将达到20%以上,汽车工业全行业景气水平将在2002年基础上再创新的景气高峰,达到160点左右的水平。预计2003年汽车产销总量可以达到400万辆以上,增长幅度在23%左右。分车型看,预计2003年国产轿车产销量将达到约160万辆,增长幅度40%以上。进口轿车数量10万辆左右。客车仍将保持一定的增长幅度,预计全年产销量将达到120万辆,增长率约为13%。载货车中,重型货车仍将成为带动增长的主力军,预计全年产销量将达到约125万辆,增长幅度13%左右。

机械工业。2002年,机械工业全线飘红,主要经济指标均大幅提升,总产值达18489亿元,同比增长25.1%,居工业各行业之首,经济运行质量也明显提高。从发展态势看,机械工业增长景气指数自2002年初开始平稳上升,在经历7、8、9月的震荡调整之后,逐步在115点左右的历史最好水平的区间内稳定下来。2002年,机械工业经济运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国民经济内在增长力量的集中表现。模型预测结果显示,2003年机械工业增长率将继续保持较高水平,不过由于2002年基数太高,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可能要适当低些,按工业总产值计,将达15%左右的水平,按增加值计将达12%左右的水平。数控机床、发电设备、工程机械等行业将继续看好,并可能创造历史最高水平。

纺织服装业。2002年,纺织服装业呈现良好运行态势,行业增长景气指数整体水平好于去年并且处于自1998年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全行业生产稳定增长,服装业和棉纺织业是最主要的盈利行业。2003年,纺织经济的发展机遇大于挑战,纺织工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将进一步改善,纺织服装业将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增长景气指数将在较好景气区间内波动,纺织工业生产、出口持续增长,但增幅有可能回落,纺织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产品价格仍将处于低位,全行业经济效益大增幅提高的难度较大。

电子工业。2002年,消费类电子产品尤其是家用电子产品高速增长;国内电子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增强,电子产品尤其是家用电子产品出口大幅度上升,我国电子工业增长景气逐步回暖,景气指数从年初的100点以下上扬至113点,达到近3年以来的最高点。全年产值同比增长22.3%,成为对2002年工业快速增长贡献最大的行业。然而,在行业增长景气复苏的同时,企业效益景气未见明显起色,延续了自2000年下半年开始的下滑势头,全年下滑近10个百分点,跌至近3年以来的最低点。全行业亏损116.2亿元,同比增加18%;完成税金总额247.6亿元,同比下降了8%。预测模型分析的结果显示:2003年,电子工业将继续保持快速的增长态势,行业增长景气指数将继续在100点以上的高位区间运行。其中,消费类产品将进入高速增长期,投资类产品和元器件产品也将保持快速增长。另外,预计全球PC市场增长7.6%;2003年出口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出口产品结构将进一步提升;我国电信业总体规模将再上一个新台阶,预计,到2003年底,我国移动通信用户总规模将达到3亿户,年增长40%以上,固定电话用户也将超过2.5亿户,电话普及率将达到40%。

家电制造业。2002年,家电行业呈现出缓慢复苏的态势,行业增长景气指数呈现前高后低的整体回升态势,其中,黑色家电景气水平要好于白色家电,是拉动行业景气主要力量。引领行业景气上升的主要因素是出口迅猛增长,出口景气与出口量表现出一致的前高后底。伴随增长景气的缓慢回升,家电业效益景气也开始走出亏损的地带,总体平稳回升,黑色家电表现出稳步上升的势头,白色家电效益回升的基础并不牢固。2003年,家电制造业仍将维续复苏势头,增长景气继续回升;多数产品的国内市场需求与2002年基本持平或有小幅增长,空调器如果天气形势好将会有10%左右的增长空间,微波炉的跌势将趋于停止,大致稳定在2002年的水平;同时,家电的价格将持续保持在低位;2002年中国家电企业中民营企业开始崭露头角,2003年将继续有上乘表现,业绩将会有大幅度的跃升。

建材工业。2002年,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和房地产业飞速发展的拉动下,建材行业整体运行状况好于往年,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改善,经济效益较快增长,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都有显著提升。全行业景气指数保持在景气区间运行,并先后出现两波较有力度的上升。维持行业良好运行的主要动力为水泥制造业,在年初的100点上方盘横了5个月后,6月份景气指数从100.8点上升到108点。与此同时,全行业效益状况明显改善,企业利润快速增长,全年盈亏相抵后可实现利润总额135亿元,比上年增长20%,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其中私营经济增长最快,比上年增长58%。2002年建材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为2003年继续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奠定了基础,预计2003年建材工业产销量和利润仍将保持稳定增长,行业增长景气指数将进一步上升,但增长速度将会有所放缓,增长指数出现大幅上升的可能性比较小。在各个子行业中,水泥制造业由于受固定投资增长和关小上大的结构调整政策等有利因素持续发挥作用的影响,仍将保持良好的增长势态,但下半年增长速度可能会放缓;建筑用玻璃制品业将会延续自2002年9月出现的复苏趋势。

建筑业。2002年建筑业景气指数全年增势强劲,从年初的96点迅速攀升至120左右,增幅达25%,前半年景气指数上升的速度要略高于后半年,呈现前低后高的特征。预计2003年建筑业仍将保持较快增长,行业增长景气指数将平稳上升,但是增长速度将会放缓,并低于2002年。建筑业总产值预计同比增长15%左右,近几年的热点包括住宅、大型能源建设和调度工程、城市基础设施将持续,建筑业的企业组织结构仍将进一步得到优化。但由于投资体制改革的滞后、企业经济效益较差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有所改变。

煤炭工业。2002年,煤炭市场保持供求基本平衡格局,产销同步增长,煤炭价格继续适度回升,经济效益进一步改善,是1997年以来运行质量和效益最好的年份。全行业增长景气指数在2002年上半年出现一定程度波动,进入下半年后则呈平稳上升的态势。企业实现利润显著增长。全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实现利润85.7亿元,同比增加42.3亿元,增长97.3%。2003年,煤炭行业增长景气指数将保持平稳上升的态势,行业运行质量继续提升,经济效益进一步改善,行业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继续增强。预计全国煤炭产量将在14.3~14.5亿吨,其中国内市场消费13.5~13.7亿吨,出口继续稳定在8500万吨左右。

烟草行业。2002年,烟草行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呈现总量供求平衡,税利总额较快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全行业增长景气指数在2002年初基本延续了2001年下半年的大幅上升的走势,并在4月份到达了今年的高点120.3点,随后稳步下降,但仍处于较好的景气区间,全年整体水平明显好于去年。据统计,烟草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827亿元,同比增长18%,实现利润208亿元,上缴税金908亿元,同比增长23%。2003年,烟草行业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烟草行业的工商利税将在今年1400亿元的基数上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烟叶种植面积和收购数量将与今年基本持平,但质量和结构会进一步优化。卷烟产量将在今年的3425万箱的基础上有所增加。卷烟销售量也会适度增长。在卷烟产品结构上,预计2003年一、五类卷烟将维持今年的水平,二、三类卷烟则将分别提高1~2个百分点,而四类卷烟将可能相应有所减少。此外,市场竞争将向中高档

烟集中;烟草产业结构将有效调整,市场集中度提高。

有色金属行业。2002年,有色金属行业摆脱了上一年度的下滑势头,出现回暖迹象。行业增长景气指数在经历了第一季度的小幅下挫之后,开始逐步升高,年终攀升至105点,创造了2000年3月以来的最高点,呈现出明显的前低后高特征。由于主要产品的价格低迷,2002年有色金属行业效益出现滑坡,但势头逐月趋缓,据统计,2002年实现利润65亿元,同比下降1.9%,降幅比上年减少30个百分点。各分行业中,重有色金属行业景气明显回暖;贵金属冶炼业发展很不稳定;稀有稀土金属是景气攀升幅度最大的行业。2003年,有色金属行业增长景气指数将继续稳步上升,有色金属工业的生产经营环境将比2002年有所改善,有色金属产量将继续增长。预计,2003年10种常用有色金属总产量将达1000万吨,同比增长5%;主要产品价格将呈现上扬之势,涨幅达6~10%;中等规模以上有色金属工业总产值将达到2650亿元,比2002年增长8%左右,完成工业增加值725亿元,比2002年增长6%左右;进出口贸易总额将达55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10%。

食品工业。近年来人民收入水平提高,人们更加关注生活质量,在饮食结构和营养搭配上有了更高的要求,而消费结构的升级拉动了整个食品工业的良性发展。2002年我国食品工业发展形势良好,行业增长景气指数一直处于较高的区间,从年初起即一路攀升,在11月达到了130.6的历史最高点,行业运行情况良好。值得特别关注的是,随着消费结构升级,乳品业、水产品业、其他食品加工业等等同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升级密切相关的子行业的发展速度远高于其他子行业,对食品工业的拉动作用十分突出。2003年,食品工业景气指数将持续2002年的上扬趋势,但受国际市场粮食价格的影响,发展速度可能有所放缓。各个子行业中,2002年在兼并重组中逐渐成长的乳品业仍将是值得关注的一大亮点。

医药行业。2002年,医药行业景气指数先降后升。在9月份之前缓慢下降,主要原因是2001年国家分3批公布了药品降价方案,对医药行业的负面效应逐渐显现,9月后医药行业的改革出现成效,产业集中度提高,积极因素开始发挥作用,有力地支撑了景气指数的爬升。子行业中,化学药制造业景气指数波动较大,主要与近期有关医药行业的政策规定频频出台有关,但其出口保持了往年的良好势头,对整个行业拉动作用明显。生物制药业受国家政策扶持,是增长速度较快的子行业,市场潜力巨大。2003年,“非典”疫情的爆发,对医药行业的全面增长将产生重要的拉动作用。此外,中药现代化以及生物制药业的快速发展为整个行业奠定了产业基础。另外还有一些外界积极因素将推进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比如国际市场上一些跨国制药公司的“转移生产”将为我国的医药行业提供商机,2003年加入WTO的积极效应进一步释放等等。综合多方面因素考虑,2003年将是我国医药行业快速增长并走向健康发展的一年。

交通运输业。2002年,在多重积极因素的拉动下,交通运输业总体上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其中铁路客货运输、公路客货运输、民航客货运输、水上货物运输等主要指标都保持了不同程度的增长。2003年,交通行业货运增长景气将保持平稳发展势头,其中,铁路货运随着中国WTO政策的进一步调整,煤炭、冶炼物资、石油、化肥、粮食等物资的运量将还有一定的增长空间,运量会超过19亿吨。但受“非典”疫情影响,客运增幅将明显下降,其中,航空客运还将扭转近年来的稳增局面,出现负增长。铁路客运将在2002年的基础上略有增长,水路、陆路和航空客货运都将保持不同程度的增长。

旅游业。2002年旅游业市场需求总量持续快速增长,分别表现在三大类旅游业务上,入境游出现快速复苏;国内旅游保持快速增长;出境游仍然高速增长。据统计,2002年国内旅游收入可达3800亿元。2003年,受“非典”疫情和伊拉克战争影响,旅游行业增长将受重创,预计,我国入境旅游人数、旅游外汇收入、国内旅游收入等等指标都将受到直接影响,并出现程度不同的负增长。

房地产业。2002年,房地产业并未受“泡沫”之争的太大影响,投资、消费均快速增长,就连最能反映市场信心的新开工面积、预(销售)面积,也继续高速增长,整个的房地产市场仍然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据统计,全国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7736.42亿元,同比增长21.9%,商品房销售额5721.22亿元,同比增长23.7%,商品房施工面积92756.9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0.1%,商品房新开工面积42259.8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7.6%。我们认为,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是长、短期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长期因素看,城市化进程加快、收入水平提高所引起的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在较长时期内驱动房地产业持续快速增长,国际上成熟的经验表明,城镇化水平30~60%和人均GDP达到800美元左右时,住房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期,当前,我国刚好处于或略高于这两个临界点,因此,住房需求潜力巨大。从短期因素看,首先,住房体制改革极大地释放居民潜在的住房消费需求。其次,危旧房屋改造和住房设施设备水平的提高,也将产生新的住房需求。此外,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居民购房积极性的充分调动、外商在国内投资等因素也不同程度促进了房地产市场需求的增长。2003年,我国房地产市场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但速度会有所放缓,增长趋于理性。

产业发展报告研究范文第2篇

一、皮革皮毛产业的规模和效益

乌兰察布市的皮革皮毛产业主要布局在集宁、后旗、化德三旗县区,总体上形成了“小规模、大群体,小企业、大就业”的生产格局,成为区域经济的一项特色产业。其中集宁以皮手套、皮拖鞋小皮件加工为主,皮件加工户3000多户,从业人员2.6万多人,年加工小皮件5000多万件,还有123家经营全国皮衣、皮具的皮件一条街。察右后旗以土牧尔台的梳绒制革加工为主,有一定规模的绒毛制革企业38家,年加工绒毛2055吨,加工皮张(蓝板皮)40万张,同时兼有皮毛绒肉交易市场,年交易毛绒4200万吨,皮张150多万张,交易肉类6000多吨,交易额迭5.1亿元,参与皮毛绒肉交易和加工的从业人员5000多人。化德则是以羊驼绒絮片加工起步,进而发展成为以羊驼绒絮片为填充物生产加工防寒系列服装的大产业,有絮片加工厂家28家,服装生产厂家239家,从业人员2万多人,年加工羊驼绒絮片5000多吨,生产絮片服装近2000万件,产品有6大系列200多个品种,销往全国29个省市的100多个大中城市和200多个县市,有的服装还出口俄罗斯、美国、日本、蒙古等国家。

皮革皮毛产业的再次兴起与发展,给当地带来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据初步统计,集宁、后旗、化德三旗县区皮革皮毛服装加工的产值达19.9亿元,在县城经济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化德的羊绒絮片服装已成为兴县富民的支柱产业,产值达11亿元,占到全县生产总值的25%,被自治区评为“一个产业带动百户企业示范工程”,雪绒公司生产的“绒雪蹄莲”牌羊驼绒絮片服装则被认定为自治区的名牌产品,察右后旗土牧尔台皮毛绒肉四大产业年产值达到5.1亿元,上交税金1000多万元。

(二)带动了县城经济的工业化进程

随着皮革皮毛产业群体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加工户自身积累的提高。分散的小生产已难以满足市场对扩大再生产的需求,迫切呼唤着企业和大户改善条件,扩大生产规模。为此,集宁等三旗县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自2006年以来各自开始筹建设施较为齐全的皮革绒毛服装工业园区,三个园区总规划面积6000多亩,其中一期工程占地1500多亩,政府已投入资金2300多万元,完成了园区的“五通一平”,企业投资自主建厂。目前,除集宁皮件园区正在建设中,后旗和化德的工业园区已竣工投入使用。入住园区企业27家,其它企业也将陆续迁入。工业园区的建成,标志着县域经济工业化进程跨上了新台阶,也为今后地方工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三)扩大了劳动就业。加快了城镇化步伐

皮革绒毛服装产业的显著特点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吸纳大量的城镇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集宁等三旗县区仅此一项产业。提供了5.1万个就业岗位,其中解决城镇就业再就业人员3.6万人,吸引周边农村劳动力1.5万人。从业人员人均月收入500-800元,高的达1500元。有相当数量的农村劳动力通过就业已长期定居在城镇。化德县城镇失业人员依托服装产业基本得到安置,吃低保的居民人数在全市各旗县中也是最少的。皮革绒毛服装产业搭起了劳动大就业的舞台,化德计划在今后的5年内,继续结合实施扶贫移民扩镇、生态移民、阳光工程,依托皮革服装产业,移民扩镇(农转非)3万人。由此可见,在产业吸纳就业人口的同时,也加快了城镇化步伐。

二、产业前景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乌兰察布市皮革皮毛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既得益于立足资源优势,政府大力扶持的结果,更是市场需求拉动的结果。从我们调查了解的企业看,用户的订单接踵而至,生产供不应求。据企业业主介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消费需求越来越多样化、高档化,皮革制品、毛绒服装有着很大的市场空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由于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也有很大的竞争优势。从乌兰察布市的自身条件看,一是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南连内地省市,北依自治区皮张绒毛牧业产区,外靠蒙古大产地,历史上形成的皮革绒毛交易集散地造就了独特的资源优势。二是皮革皮毛产业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培养了一支产业队伍,积淀着一定的技术底蕴,还有着广泛的市场网络关系,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三是劳动力、能源充足,工人工资仅为外地的一半,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四是各地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投资环境不断改善,特别是皮革皮毛服装工业园区建成后,将进一步增强招商引资的吸引力。五是资源产业承接了非资源产业,拓宽了产品开发领域。化德县制作的防寒服装,除用一部分絮片作为服装保暖防潮填充物外,还要大量购进非资源性的尼丝纺、涤丝纺、弹力尼、美达棉等中高档面料,这些非资源的中高档面料及辅料占到服装成本的60%。有的企业根据市场需要,借助现有的设备,还生产相当数量的非絮片服装。综合以上几方面的市场要素,乌兰察布市皮革皮毛产业既有发展基础,又有资源优势,既有市场需求前景,又有众多企业参与,只要因势利导,科学规划,大力扶持,皮革皮毛产业将会成为乌兰察布市一道新的经济风景线。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加工经营水平低。家庭作坊式占多数

如集宁的小皮件加工,绝大多数停留在家庭手工作坊的发展阶段,场地拥挤,设备简陋,技术落后。大部分皮件加工户是“三无”、“三低”,即无营业执照,无注册商标标识,无行业技术标准,产品低质量、低价格、低效益,处于自发无序发展状态。

(二)龙头骨干企业少。产业链条不配套

除化德、土牧尔台有几家较大的骨干企业外,集宁年加工小皮件20万(双)件以上的仅有10家,只能算得上个体加工大户,且设备技术落后,产品改进不大,难以开拓更大的市场。从产业链条看,制革深加工(成品皮)处于空档,成品皮原料主要靠外地购进,加大了生产成本。集宁小皮件加工主要从四川、浙江、河北购进下脚料。后旗生产的羊绒毯、羊剪绒拖鞋成品皮则从

河北购进,与就地加工相比,每张成品皮增加运输加工费10元左右。

(三)营销市场发育不够,销售价格较低

由于是分散小规模生产,产量少,加之无品牌,多数是订单生产的多,坐等客商的多,大部分利益流失到外地商贩销售环节中。集宁与外地有商标厂家生产的同质量皮毛手套相比,市场价格低3--5倍。

(四)优惠政策落实不够到位,招商环境有待改善

土牧尔台去年以来先后有19家客商人园建厂,地方承诺的“免三减二”税收优惠政策未能兑现,影响了客商扩大再投资积极性。条管的涉税涉费部门纵向约束多,横向沟通少,缺乏对企业统一协调方便的服务。另外,税务部门为了防止企业虚开增值税发票,税票管理苛刻,加大了企业与税务部门的矛盾,致使有的企业领取税票受到限制,甚至出现停产现象。

(五)企业流动资金短缺。贷款难度大,达不到满负荷生产,影响了企业的效益

三、皮革皮毛产业发展建议

(一)科学规划。强化皮革皮毛产业在区域经济中的战略地位

各级干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站在统筹城乡发展、扩大社会就业的大局高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产业发展作出更好地完整的规划。突出其在区域经济中的战略地位,在政策扶持上给予重点倾斜,在生产要素上给予优先配置,切实将其当作一项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针对目前全市皮革皮毛产业处于小规模大群体初级发展阶段现状,要坚持“整合资源,培育市场,以小促大,打造品牌”的发展思路和“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规范化管理”的原则,以建设皮革皮毛加工园区和专业批发市场为载体,以扩张群体规模为基础,以引进精深加工龙头企业为重点,高标准改造传统产业,努力提升皮革皮毛产业水平,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把集宁建成北方地区的“大皮都”,把土牧尔台建成全市皮革绒毛加工的“北窗口”(二连浩特的南大门),把化德建成北方重要的羊驼绒絮片服装生产基地和销售集散地。

要围绕上述的产业战略定位目标,扎实搞好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这是产业健康发展最基础的工作。要聘请一流的行业规划部门,组织国内外知名专家、经济学者,从产业政策、投资环境、产业链条整合、重点产品开发、市场营销体系、管理服务体系、行业市场自律、行业标准推广、技术人才培训等多个方面调查论证做出规划,形成一幅可行的发展蓝图,进一步明确主攻方向,抓住薄弱环节,突出发展重点,分年实施,分步推进。

(二)大力培育和引进龙头骨干企业,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业整体水平

“骨干+群体”是产业发展壮大的基本做法和成功模式。龙头骨干企业在设备、工艺、技术、人才等方面具有个体加工户不可比拟的优势,有了龙头骨干企业,不但有利于打造品牌,开拓市场,扩大知名度,更重要的是通过自身优势的辐射,能够带动整个产业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水平。过去集宁皮衣加工群体的发展兴衰史,实际上就是集宁皮件厂发展的兴衰史。化德县引进华鹏服装公司,建成了符合国际标准化的生产线,对化德服装产业广泛使用电动缝纫机、电脑刺绣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因此,要把培育和引进龙头骨干企业作为扶持皮革皮毛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加强与海宁、清河、留史等发达地区、国内皮革行业研究机构、同行业企业集团的联系合作,力求通过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孕育出一批骨干企业。集宁应重点在系列开发箱包、皮具等皮制品产品的龙头企业上下功夫。察右后旗一是要重点扶持腾发公司,在目前园区已具备排污治污设施的有利条件下,尽快促成在加工半成品皮(蓝板皮)基础上新上年制革80万张成品皮生产线,填补制革环节上多年来的空白。二是重点扶持双鸿绒毛有限公司新上纺纱200吨、织衫20万件的纺纱和横织生产线,开发绒毛精深加工新产品。要通过培育和引进这些能填补产品空白的、精深加工的、使产品不断推陈出新的龙头骨干企业,打造品牌、扩大知名度,改变目前产品种类少、档次低、半成品多的局面,带动全市皮革皮毛产业上档次上水平。

(三)以工业园区为载体,推进企业生产规范化、标准化

工业园区是适应现代化工业生产需求的产物,也是推动企业向规范化、标准化转变的重要载体。要完善工业园区功能,力争所建的园区成为集信息服务、产品研发、生产加工、交易流通、服务管理为一体的大平台。凡是人园的企业,都要进行登记,确立品牌标识,建立质量标准,走向规范化、标准化生产。要引导企业学习化德的做法,组建行业协会,制定行业自律规则,推广行业技术标准。提高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能力。要通过规范化管理促进企业诚实守信的规范化生产,有效扭转目前小而散、杂而乱以及加工户“三无”局面。

结合园区建设和规范化标准化生产的推进,继续完善集宁皮件一条街、土牧尔台皮毛交易市场的管理和服务,促进营销市场的发育,减少中间流通环节,增加后续利益。

入园企业是皮革皮毛服装行业的先锋队,如果忽视设备的进步更新,忽视先进技术的有序跟进和长期投入。完全有可能再步集宁皮件厂后尘。因此,要引导入园企业特别是骨干企业增强自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积极主动参与国内外同行业的展销会、博览会、订货会,及时了解市场动态和最新科研开况,紧跟市场节拍,及时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永葆企业的生机活力,引领皮革皮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加大挟持力度。营造宽松的投资和发展环境

乌兰察布市属于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低,借助外力,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实现双赢目标是各级干部的共识。但是能不能更好地借助外力,与其发展环境有着很大关系。在目前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健全、地区之间的竞争还没有真正实现公平公正有序的情况下,衡量该市的政策优惠不优惠,环境宽松不宽松,不能局限在自己跟过去相比较,而要置身于全国的大市场中相比较。如果这里的优惠政策、投资环境比不上别的地区,包括周边邻近地区,尽管有这样那样的优势,招商引资也只能因吸引力小而显得力不从心。据客商反映,察右后旗招商优惠政策并未完全兑现,土牧尔台的优惠政策远不如邻近地区。以锡盟西苏旗为例,绒毛加工企业每购进1台梳绒机,财政补贴500元,企业入住园区不收任何费用,而且旗财政担保银行贷款,利息不高于5.76‰,超出部分给予补贴,以上列举的优惠内容。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这里没有占据一项,已落户于土牧尔台的部分绒毛加工客商思想有所波动,准备明年新上的二期深加工项目也持等待观望态度。优惠政策如此悬殊,招商发展谈何容易,更有可能落后于他人。因此,各级政府在加大对皮革绒毛产业扶持力度上,要考察学习外地的做法,特别要学习借鉴外地涉税涉费部门是如何支持地方扶持企业的做法。要在学习借鉴中完善自己的优惠政策,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引资的吸引力,提高招商效果。涉税涉费的部门,不论是条管单位还是地方单位,都应增强大局意识、发展意识、服务意识,要善于把执行有关规定与本地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做到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克服教条和死板。在项目审批上,要简化手续,一厅办理,最大限度地为企业提供便捷快速高效的服务。要增强执法收费部门的工作透明度,严厉制止吃拿卡要、违规乱征、以罚代管等一切“三乱”行为,切切实实创造一个风清气正的投资与发展环境。

产业发展报告研究范文第3篇

博士生开题报告的写法 1、博士论文要有原创性知识;

2、博士论文开题报告不是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而是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3、博士论文开题要确定用什么样的知识来回答提出的问题。这些知识应该是多学科的知识(cross-discipinary inquiry)。方法论包括两种:理论框架和技术性、技巧方法。开题报告不能简单罗列,只要做到同类项归类。另外,文献索引要规范,譬如可以采用按照拼音的顺序排列。

论文开题是语境、语汇、逻辑和方法的统一体,开题是寻找一个合适的语境,用合适的语汇,以合理的逻辑,并论证方法的合理性。开题报告是一个过程,早点开始,不断去梳理。开题之前是决策,是选择,很痛苦(如何寻找人生的另一半,很费心思);开题之后要硬着头皮坚持,总会发现精彩之处(找到了之后就好好过日子,会找到属于两个人的精彩的)。 开题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对开题性质的认识。开题是一个重要环节,功能是制定研究计划。开题报告是由博士生对博士论文研究报告的价值性和可行性的一个辩论文本。(2)选题。选题要有挑战性,理论性和可行性(feasible)。题目是研究出来的,不是给定的。问题有problem, question和issue三类。(3)文献综述。综述是指综合评述,是对知识的梳理。综述文献不是做相关领域的文献,那些不能证明问题,而是on??,of??的文献。另外,不能对文献有偏见,也不能出现很少有人研究,没人进行研究的语句。

4、开题报告的撰写时间至少需要一年。

开题报告格式与开题报告写作技巧

开题报告是研究生毕业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指为阐述、审核和确定毕业论文题目而做的专题书面报告,它是研究生实施毕业论文课题研究的前瞻性计划和依据,是监督和保证论文质量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训练研究生科研能力与学术作品撰写能力的有效的实践活动。

《中国青年报》报道:复旦大学新闻学院2002级研究生所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仅有不到1/3的博士研究生获一次性通过,而78位硕士研究生,10人没获通过,仅有19人获一次性通过。这在复旦大学乃至于全国研究生教育的历史上都竞聘演讲稿 很少见。但据笔者了解,倘若以严肃的眼光审视目前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论文开题报告工作,可以说,管理部门、导师、研究生三者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认识不足的问题视论文开题报告为走过场、视论文开题报告为形式。除思想上重视不足外,对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的撰写方法缺乏了解也是重要原因之一。鉴于此,笔者结合自己的管理工作体会,就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写法和技巧做一探讨。

1 毕业论文选题的原则

毕业论文选题一般要求满足以下原则:

①开拓性:前人没有专门研究过或虽已研究但尚无理想的结果,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或是学术界有分歧,有必要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

②先进性:硕士毕业论文要有新的见解,博士毕业论文要做出创造性成果;

③成果的必要性:所选课题应有需要背景,针对实际的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即应有实际效益或学术价值;

④成果的可能性:课题的内容要有科学性,难易程度和工作量要适当,充分考虑到在一定时间内获得成果的可能性。

以上要求说明,毕业论文题目不是给定的,而是研究出来的,只有在对所研究领域的过去、现在的研究资料等信息进行全面把握、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够确立满足以上四性要求的选题,从而为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奠定坚实的基础。无论是结合导师已有科研任务的选题,还是自选课题,选题之前的信息积累与发现问题均是研究生所必须经历的过程,尽管导师已完成了以上过程,但导师并不能替代研究生,这就是研究生学习、研究的独立性要求。

2 开题报告的内容与撰写要求

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题目、立论依据(毕业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案(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点)、条件分析(仪器设备、协作单位及分工、人员配置)等。

2.典礼演讲稿 1 开题报告毕业论文题目

题目是毕业论文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要求:

①准确、规范。要将研究的问题准确地概括出来,反映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反映出研究的性质,反映出实验研究的基本要求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及实验效应等。用词造句要科学、规范。

②简洁。要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一般不得超过20个汉字。

2.2 开题报告毕业设计立论依据

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① 毕业论文的选题目的与意义,即回答为什么要研究,交代研究的价值及需要背景。一般先谈现实需要由存在的问题导出研究的实德育工作总结 际意义,然后再谈理论及学术价值,要求具体、客观,且具有针对性,注重资料分析基础,注重时代、地区或单位发展的需要,切忌空洞无物的口号。

② 国内外研究现状,即文献综述,要以查阅文献为前提,所查阅的文献应与研究问题相关,但又不能过于局限。与问题无关则流散无穷;过于局限又违背了学科交叉、渗透原则,使视野狭隘,思维窒息。所谓综述的综即综合,综合某一学科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概况;述更多的并不是叙述,而是评述与述评,即要有作者自己的独特见解。要注重分析研究,善于发现问题,突出选题在当前研究中的位置、优势及突破点;要摒弃偏见,不引用与导师及本人观点相悖的观点是一个明显的错误。综述的对象,除观点外,还可以是材料与方法等。

此外,文献综述所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应予著录,一方面可以反映作者立论的真实依据,另一方面也是对原著者创造性劳动的尊重。

2.3 开题报告毕业设计研究方案

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① 研究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才能保证具体的研究方向,才能排除研究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干扰。

② 研究的内容。要根据研究目标来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要求全面、详实、周密,研究内容笼统、模糊,甚至把研究目的、意义当作内容,往往使研究进程陷于被动。

③ 研究的方法。选题确立后,最重要的莫过于方法。假如对牛弹琴,不看对象地应用方法,错误便在所难免,相反,即便是已研究过的课题,只要采取一个新的请示报告视角,采用一种新的方法,也常能得出创新的结论。

④ 研究的过程。整个研究在时间及顺序上的安排,要分阶段进行,对每一阶段的起止时间、相应的研究内容及成果均要有明确的规定,阶段之间不能间断,以保证研究进程的连续性。

⑤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对可能遇到的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关键性困难与问题要有准确、科学的估计和判断,并采取可行的解决方法和措施。

⑥ 创新点。要突出重点,突出所选课题与同类其他研究的不同之处。

2.4 开题报告毕业设计条件分析

突出仪器设备等物质条件的优势。明确协作单位及分工,分工要合理,明确各自的工

作及职责,同时又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密切合作。提倡成立导师组,导师组成员的选择要充分考虑课题研究的实际需要,要以知识结构的互补为依据。

博士开题报告范文

中国产品质量法的法律移植研究

1. 研究背景及目的

产品质量法制发展,相较于民事法学其他领域起步较晚,其自二十世纪初发端后,随着中产阶级兴起,产品交易频繁,致这一新兴法律领域迅速发展。而产品质量法演进,实反映近代社会运动史及经济史变化,若谓十九世纪系劳工运动蓬勃发展时代,则二十世纪即堪称为消费者保护运动高峰。产品质量法制发展及演进,始终遭受来自大企业及资本家积极阻挠或消极抗拒,致使产品质量法制发展,始终带有对抗及冲突色彩。

本研究即试图就产品质量归责原则法律移植的演进历程作为中心,根据回顾产品质量历经契约责任及侵权行为责任、过失责任主义及无过失责任主义等法学思潮变迁,据此重现产品质量法制百年来发展过程,试图对这一特殊而充满争议、冲突法律领域,对其演进作一个粗浅研究。

目录

1. 研究背景及目的

2.中国古代法是否有类似条文或是制度

3. 近现代的引入背景、主要修正部分

4. 进入后本土存活现状及情况

5.拟研究提纲

正文:法律为人类试图以理性建构秩序产物,是社会文化现象一部分,随着人类生活发展,法律内容也须相应改变以适应新形态纷争。而重大的社会改变是源自于法律体是外,也就是源自于社会制度里面的法律体是外,法律体是不是一个完全独立自主的制度,法律体是不是遗世独立的制度,法律体是无法自外于外在的影响。法律于社会变迁过程也扮演重要角色,观诸民事法律发展,由早期私法自治、契约自由等根植于自由放任资本主义经济体制,致使西欧各国于十九世纪陆续制定民法典时,就侵权行为法制归责原则,均严格奉行过失责任主义,自十八世纪末叶工业革命发端,经过百年发展,生产技术革新造成产业结构重大改变,尤其是机械设备渐次取代手工制造,商品得以大量生产,使民众可很容易由市场上取得所需商品,此种生产消费模式演进,虽促进工商社会繁荣,制造商为降低成本获取利润,往往仅着重于降低成本,对产品安全性及品质则有意无意加以忽略,造成大量劣质商品充斥市面,复因一般消费者对产品来源信赖及产品内容高度技术性,已无能力分辨其优劣,致使劣质产品造成严重生命、财产损失,此于十九世纪末叶层出不穷。是以,产品质量(或称商品责任、商品制造人责任)概念,于十九世纪后半业即已散见于英、美法院判决中,斯时仍未形成具体法概念体是,且责任类型仍未脱传统契约关系相对性或侵权行为法过失责任主义范畴。迄至二次世界大战前,英国及美法院判决已渐次就产品缺陷案例跳脱传统侵权行违法或契约法思考模式,寻求新的解决道;而德国法院也试图根据减轻原告举证责任方式,以平衡一般个人在举证上困难。

4. 进入后本土存活现状及情况

产业发展报告研究范文第4篇

1.医药卫生科技查新发展面临的问题

1.1业务模式单一难以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科研项目研究难度加大,科技项目查新评价的复杂性增加,以往单一化的科技查新报告模式已不能满足用户多元化的需求。目前,多数医药卫生科技查新机构服务内容和范围仍局限于传统的科技查新,缺少由新颖性评价逐步转变为科技评价、信息分析、信息咨询等面向用户需求的增值服务。查新机构亟须通过系统信息分析重塑自身的竞争优势,即对信息价值的深度挖掘增加科技查新报告的价值。

1.2项目评价狭隘简单难以适应科技评价全面性需求科技查新的起源是由于20世纪80年代科技信息资源的稀缺,使得专业信息检索只能由专业情报机构进行,随着信息化和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科技查新报告评价已难以满足科技管理的需求。目前科技查新内容仅限于科学技术领域的新颖性判定,对于科学研究结果在学科领域的地位评估、技术先进性程度等内容很少涉及,这严重限制了科技查新发挥更大作用。因此,在科技项目立项筛选、成果评估、技术交易和知识产权评价等方面,科技查新报告由于评价面较为狭窄,部分相关领域专家对科技查新价值提出了质疑。

1.3认定标准不一导致行业管理缺乏规范化国家科技部于2000年12月了《科技查新机构管理办法》和《科技查新规范》,标志着我国科技查新工作逐步步入法制化轨道[1]。但是,我国的科技查新机构认定部门多达10多个,不同部门对科技查新机构的认定标准、管理细则、人员水平等要求的不一致,导致了该行业发展缺乏统一的指导。国内尚无统一的科技查新管理流程、工作流程和查新报告质量规范标准,并且缺乏行业层面的政府管理和引导,以及对科技查新质量的监督与控制标准,严重影响科技查新业务的发展。

2.医药科技情报发展趋势和特点

医药卫生科技查新的发展与医药科技情报紧密相连,其业务体系、理论方法和服务对象都源于医药科技情报。科技情报在经历20世纪90年代的低谷之后,在科技情报机构改革和学科发展中形成清晰的业务方向,涌现出许多新理论和方法[]。对我国和军队医药科技情报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梳理,有利于更加明晰科技查新的未来发展方向。

2.1医药科技情报紧密结合战略需求目前,科技情报的主要服务对象已由主要面向政府决策者和科研机构,转变为面向政府、企业、科研机构以及其他机构的多维服务[]。在研究内容方面,科技发展动态相关的研究最为广泛,主体研究还包括产业领域发展策略、科技政策研究、科技发展战略、科技发展预测等。军队医药科技情报的工作主要面向战略决策,围绕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规划需求,开展专项情报调研与前沿技术发展预测。

2.2医药科技情报呈现综合发展趋势情报工作模式已从单一方向的跟踪研究转向综合发展的模式。医药科技情报的工作形式从情报追踪,转变为专项情报调研、动态情报监测、应急情报、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战术情报与战略情报并举,情报产品根据需求对象不同也呈现出多种形式。例如,通过动态性情报产品快速提供技术与战略管理情报信息,通过年度报告对科技进展进行总结,对重大突发事件如日本地震、核泄漏事件等呈交快报、专报与专题深度报告等,立体展现了情报研究的价值,更好地发挥了科技情报的作用。

2.3医药科技情报专业性趋势随着网络化普及与信息化的推进,医药科技情报工作也越来越专业化。在信息收集阶段,情报资源的全面分布与搜索手段更为先进;在情报分析阶段,情报学研究已经突破了原有的总结归纳等方法,引入了文献调查、比较研究、内容分析、技术预测、德尔菲法、层次分析、专利分析、技术预见、头脑风暴、趋势外推和文献计量学等方法。科技情报研究与管理学的日渐融合,也推动了情报研究的专业化发展。

2.4研究手段精确化趋势随着情报学方法的发展,情报学模型与工具得到广泛应用,研究手段定性与定量研究并举,情报决策支持日益精确化。以往定性情报研究方法如文献调查、比较研究和内容分析等方法使用较为普遍,目前,定量研究方法如文献计量学和专利分析法等,基于信息分析的研究方法正越来越多地使用,成为支撑科技决策的客观依据。

3.医药卫生科技查新发展方向探讨

随着信息环境和服务需求的变化,医药科技情报在研究方法和产品等多方面都在进化,并结合最新的情报学方法,根据用户需求定制情报产品。医药科技情报理论、方法、产品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也将深刻影响未来科技查新的发展。科技查新需要根据外部需求的变化,引入新的情报学方法,深化科技评估内涵,面向科技评价和科研管理,延伸科技查新报告产品和相关服务,突破目前科技查新的发展瓶颈。

3.1科技查新报告规范化与分析功能拓展

3.1.1进一步规范科技查新报告目前,科技查新报告虽然已经形成规范化的制式格式,但对于不同科技查新机构而言,在数据库选取、检索策略、文献列举、结论分析和文献附件等方面各不相同,同一专业领域的查新报告也由于机构和查新人员差距较大。因此,规范和细化科技查新报告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对提高行业整体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1.2深化科技查新报告分析功能科技情报研究定性和定量方法已经融合,而目前国内查新机构其科技查新报告的相关性文献列举与结论多以定性化描述为主。查新报告应借鉴科技情报领域基于文献的新型定量方法,利用文献计量、专利计量等新型科学计量工具,有助于深化科技评价功能并实现精确分析[4]。目前已开发了多种数据库科学计量工具及软件,通过定量工具,结合定性判读与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查新课题主题领域的发展趋势、研究密集度与热点、国内外领先机构的研究特点等信息,使科研人员与审评专家可以通过查新报告获得查新课题领域发展、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格局、查新课题研究在该领域中所处的位置与先进性等立体的评价信息。

3.2业务模式与医药情报和信息咨询相结合科技查新报告现有的单一服务形式已难以满足用户需求,应在文献信息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为用户定制个性化的附加产品,提高自身的价值。目前多家科技查新机构已开始这方面的实践,探索项目专题信息咨询、竞争情报、知识产权分析等服务方式,如针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搜集国内外技术竞争情报,对技术创新动态进行分析,以信息快报或定期报告的形式为科研机构服务;结合企业项目立项,进行技术项目的技术和市场可行性调研,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报告。通过专利侵权检索和分析,为原始创新和仿制创新提供依据。

4.军队医药卫生科技查新发展策略

1992年以来,全军医药卫生科技查新工作越来越规范。2002年以来,并未因国家科技部取消查新资质认定而放松对科技查新的管理,连续组织查新咨询单位资质认定、年检与业务考核、查新人员资质认定,并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和学术交流等,有效提升了军队科技查新管理的质量和规范化水平,但军队科技查新也面临同样的发展困境。军队医药卫生科技查新的重点在于服务总部科技决策与军队重大科研项目,在此基础上,以科技查新为中心拓宽服务领域和服务方式,才能获得更蓬勃的生命力。

4.1深化科技评价职能,服务科技决策围绕军队医学科研决策,科技查新机构应主动参与科研规划制定、科研立项论证、重大科技成果评审及科技人才评价等相关科技评价工作,突破科技查新报告与引文报告的限制,结合软科学研究方法,建立管理部门认可的系统科技评价实现方法与实施途径。

4.2拓宽信息咨询服务,服务军队重大科研项目科技查新机构应将被动等待用户委托转变为主动服务,发挥专业技能与信息资源的优势,为军队重大科研项目提供多种信息咨询保障和情报服务。以信息快报、专题报告、专利分析、立项评估等多种情报产品,保障军队重大项目的成功完成。

产业发展报告研究范文第5篇

《2008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产业研究中心组织撰写,由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刘浩东担任主编,多位从事电影产业研究的专家学者参与了这个研究项目。该报告充分发挥影协广泛联络和深入调查的优势,把“一手数据分析”与产业视角的独特研究结合起来,既尊重数据的客观准确,又发挥撰写报告专家的理论分析智慧,对2007年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科学而客观的阐述,具有专业性、权威性、综合性等特点,对业界、学界了解2007年度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状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08中国电影艺术报告》作为国内第一部年度电影艺术创作报告,由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组织撰写,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主任尹鸿、秘书长刘浩东担任主编,作者由各大高校、科研机构的电影理论评论专家组成。该报告以年度中国电影艺术创作为研究对象,全书共包括十二个章节和一个专题研究,分别为中国电影创作年度综述、年度热点、年度创新、年度症候、年度走向、导演艺术、剧作艺术、表演艺术、摄影艺术、声音艺术、新技术、港产合拍片的年度分析,以及专题研究中国进口分账影片态势分析。此外,报告还收录了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2007年度十部优秀国产影片推介活动”的片目名单。影协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推出这部艺术创作报告的目的,旨在让更多的人在聚焦产业喧嚣的同时,冷静细致地思考电影艺术层面的诸多元素,从电影创作本体上把脉国产影片,把理论家、评论家的判断与声音传递给社会大众,以期在电影理论评论中坚持主流文化的声音。该书凸显出三个特点:一是改变了只关注精英和艺术电影的传统角度;二是对实现市场转型做了全面的关注;三是对新形势下的主流电影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因为《2008中国电影艺术报告》是第一次对中国电影艺术创作推出的研究报告,因此备受关注。参加座谈会的电影界专家学者就中国电影创作和中国电影艺术研究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饶曙光强调眼睛要向下看。他认为,中国电影研究的立场要有一个调整,要从精英立场转移到大众立场,不能把电影研究变成空中楼阁。要从重电影票房转移到增加对观众人次的研究,尤其要关注中小城市和农村的观众人次。电影票房收入虽然重要,但不是全部的依据,人次虽不能计入经济效益,但对中国电影创作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当前中国电影的研究重点还应该放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类型片上,进一步建构主流商业电影体系,推动中国电影的可持续发展。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侯克明希望敢于面对创作现实。他说,中国电影产量虽然多了,但创作上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目前对创作上的艺术研究还远远不够,创作问题远比产业问题大。《2008中国电影艺术报告》的出版对电影创作研究会产生很大影响,希望能坚持做下去,更希望这些研究能让创作者看到。因为目前拍摄者、投资者并不太知道中国电影的创作状况,出现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创作者对自己没有准确的评价。电影批评家要继续解放思想,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电影创作存在的问题实事求是地讲出来,努力加强和扩大电影评论的声音。艺术报告不要追求大而全或面面俱到,要有重点分析,可以有多种写法,要敢于面对现实,面对问题。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郑洞天发言时先站起来向作者鞠躬,由衷地表示对这两部报告出版的祝贺和对作者的敬意。目前,高校有影视专业两千余个,研究生有三千余人。他认为两部报告为高校大学生、研究生提供了数据和依据。该报告开创了电影研究的新阶段。郑洞天希望报告每年能有针对性地提一些问题。比如中国类型片的问题,去年中国共生产了526部影片(包括120部电视电影),其中有多少部是类型片?我们的类型片不够成熟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再比如中国大片的问题,是否制作越大越挣钱?大片越拍越没有思想?应通过每年的报告把中国电影的现实真实地报告给创作者。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会林提出增加未成年观众电影调查。她说,影视文化对未成年观众有哪些影响,应该是报告的内容之一。今年,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就未成年观众价值观的形成、对明星的认知度、对某些电影的暴力倾向的反应等进行了问卷调查,今年的调查对象选择的是都江堰的中学生。5月11日,包括聚源中学在内的孩子们最后交上了答卷,没想到第二天就发生了大地震,很多参与调查的孩子都被埋在了废墟之下,学院已决定把调查问卷捐给相关的博物馆,作为永久的纪念。黄会林建议,应该重点对未成年孩子们对当下影视文化的看法进行调查,他们才是中国电影市场未来的主力军。

针对当前名目繁多的各类报告,中国影协在去年《2007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推出的基础上,以其时效性和指导性俱佳的优势,今年又推出了《2008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2008中国电影艺术报告》两部。中国影协日前在京举行了两部报告的座谈会。

《2008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产业研究中心组织撰写,由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刘浩东担任主编,多位从事电影产业研究的专家学者参与了这个研究项目。该报告充分发挥影协广泛联络和深入调查的优势,把“一手数据分析”与产业视角的独特研究结合起来,既尊重数据的客观准确,又发挥撰写报告专家的理论分析智慧,对2007年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科学而客观的阐述,具有专业性、权威性、综合性等特点,对业界、学界了解2007年度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状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08中国电影艺术报告》作为国内第一部年度电影艺术创作报告,由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组织撰写,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主任尹鸿、秘书长刘浩东担任主编,作者由各大高校、科研机构的电影理论评论专家组成。该报告以年度中国电影艺术创作为研究对象,全书共包括十二个章节和一个专题研究,分别为中国电影创作年度综述、年度热点、年度创新、年度症候、年度走向、导演艺术、剧作艺术、表演艺术、摄影艺术、声音艺术、新技术、港产合拍片的年度分析,以及专题研究中国进口分账影片态势分析。此外,报告还收录了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2007年度十部优秀国产影片推介活动”的片目名单。影协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推出这部艺术创作报告的目的,旨在让更多的人在聚焦产业喧嚣的同时,冷静细致地思考电影艺术层面的诸多元素,从电影创作本体上把脉国产影片,把理论家、评论家的判断与声音传递给社会大众,以期在电影理论评论中坚持主流文化的声音。该书凸显出三个特点:一是改变了只关注精英和艺术电影的传统角度;二是对实现市场转型做了全面的关注;三是对新形势下的主流电影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因为《2008中国电影艺术报告》是第一次对中国电影艺术创作推出的研究报告,因此备受关注。参加座谈会的电影界专家学者就中国电影创作和中国电影艺术研究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饶曙光强调眼睛要向下看。他认为,中国电影研究的立场要有一个调整,要从精英立场转移到大众立场,不能把电影研究变成空中楼阁。要从重电影票房转移到增加对观众人次的研究,尤其要关注中小城市和农村的观众人次。电影票房收入虽然重要,但不是全部的依据,人次虽不能计入经济效益,但对中国电影创作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当前中国电影的研究重点还应该放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类型片上,进一步建构主流商业电影体系,推动中国电影的可持续发展。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侯克明希望敢于面对创作现实。他说,中国电影产量虽然多了,但创作上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目前对创作上的艺术研究还远远不够,创作问题远比产业问题大。《2008中国电影艺术报告》的出版对电影创作研究会产生很大影响,希望能坚持做下去,更希望这些研究能让创作者看到。因为目前拍摄者、投资者并不太知道中国电影的创作状况,出现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创作者对自己没有准确的评价。电影批评家要继续解放思想,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电影创作存在的问题实事求是地讲出来,努力加强和扩大电影评论的声音。艺术报告不要追求大而全或面面俱到,要有重点分析,可以有多种写法,要敢于面对现实,面对问题。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郑洞天发言时先站起来向作者鞠躬,由衷地表示对这两部报告出版的祝贺和对作者的敬意。目前,高校有影视专业两千余个,研究生有三千余人。他认为两部报告为高校大学生、研究生提供了数据和依据。该报告开创了电影研究的新阶段。郑洞天希望报告每年能有针对性地提一些问题。比如中国类型片的问题,去年中国共生产了526部影片(包括120部电视电影),其中有多少部是类型片?我们的类型片不够成熟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再比如中国大片的问题,是否制作越大越挣钱?大片越拍越没有思想?应通过每年的报告把中国电影的现实真实地报告给创作者。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会林提出增加未成年观众电影调查。她说,影视文化对未成年观众有哪些影响,应该是报告的内容之一。今年,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就未成年观众价值观的形成、对明星的认知度、对某些电影的暴力倾向的反应等进行了问卷调查,今年的调查对象选择的是都江堰的中学生。5月11日,包括聚源中学在内的孩子们最后交上了答卷,没想到第二天就发生了大地震,很多参与调查的孩子都被埋在了废墟之下,学院已决定把调查问卷捐给相关的博物馆,作为永久的纪念。黄会林建议,应该重点对未成年孩子们对当下影视文化的看法进行调查,他们才是中国电影市场未来的主力军。

本报讯 (记者 高小立)6月28日,随着电视剧《茶馆》中最后一个镜头——王利发娶媳妇拍摄的结束,由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独家制作、根据老舍同名话剧改编的长篇电视连续剧《茶馆》在涿州影视基地宣布前期拍摄完毕正式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