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产业分析报告

产业分析报告

产业分析报告

产业分析报告范文第1篇

摘要:产业是一个地区竞争力的重要来源。河北省处于工业化中前期,以重工业为主,产业结构不合理。本文旨在分析河北省的产业结构,并在多年数据基础之上分析河北省近些年的产业结构变化状况,为下一步的产业结构调整服务。

关键词:河北省;工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区位商

产业是一个地区竞争力的重要来源。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决定了一个地区的竞争力水平。

一、河北2011年经济发展现状

2011年全年全省生产总值实现24228.2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05.7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3098.1亿元,增长13.4%;第三产业增加值8224.4亿元,增长10.5%。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0%,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4.1%,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3.9%。可见我省2012年仍然是以第二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通过数据分析自从1992年以来我国第二产业在全省GDP比重中始终占据第一的位置,基本在百分之50到百分之70之间,而且从2008年后有占比上升趋势。而我省第三产业的在1995年后基本变化趋势不大,始终处在百分之30到40之间,并且从2010年后占比有下降趋势。而工业占比在第二产业中占比较大,其发展规律同第二产业基本相同,可见工业的竞争力在我省未来的竞争力来源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二、工业竞争力及其分析

第二产业包括工业和建筑业,河北省工业占第二产业比重较大,对竞争力的影响较为明显。

(一)判断一个产业是否构成地区生产专业化部门一般采用区位商这一指标。当区位商数值大于1时可以认为该产业是本地区的专业化部门。其计算公式为:LQ=(Eij/Ei)/(Ekj/Ek)这里Eij指i地区产业j的产值,Ei指i地区总产值,Ekj指国家k产业j的总产值,Ek指国家k的总产值。

通过计算区位商大于2,产值比重大于15%的部门为一级主导专业化部门;区位商大于1.5,产值比重大于10%为二级主导部门。通过计算,2011年我省一级主导专业化部门为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区位商为3.8,产业占比为29%。黑色金属矿采选业虽然产业区位商非常高,其专业化程度高,但是产值占比却仅仅5.5%左右,所以不能算是主导部门。而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区位商为1.9,排名第三,但是产业比重仅为2%。其余产业区位商大于1的产业:金属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橡胶制品业产业比重均没有超过10%。因此我省不存在2级主导产业。

为更好的研究工业状况,将我省从2006年到2011年的工业现状计算区位商及产业比重状况发现,我省区位商大于2的产业连续五年均为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为主导产业的状况始终没有改变。

同时分析数据连续五年来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的区位商是不断呈下降趋势的,其产业比重却在上升。也许未来的某年其会成长为河北省的一级主导产业其中之一。因此笔者预计,将来河北省的工业主导产业将会是两大主导产业。

从2006年到2011年数据中发现区位商小于2但大于1.5的产业连续五年为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而且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的区位商是不断上升的趋势,其产业比重趋势也是也不断上升,因此如果改变一钢独大的格局,那未来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将很有希望成长为河北的省的二级主导产业。

而区位商小于1.5,大于1的产业,河北省2009年到2011年的产业非常稳定为金属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橡胶制品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从2006年、2007年时传统的专业化水平较高的产业:食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医药制造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其专业化水平不再大于1,即传统的优势产业其专业化水平是在下降。而橡胶制品业在2006到2007年中专业化水平均没有大于1,但是在2009年中异军突起区位商不断上升。

(二)河北省工业产业梯度。比较劳动生产率大致能客观地反映一个部门当年劳动生产率的高低,通常第一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低于1,而第二、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高于1。比较劳动生产率越高,表明本部门的产值与劳动力比值越大。

当一个地区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和区位商均大于1,一般而言是本地区相对处于产业顶端的产业,是各种产业要素从其他地区向该地区集聚的结果,在该时期处于主导产业地位,并在地区的产业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而处于产业梯度中间层的产业在适当的条件和发展趋势下具有向其他地区转移的可能。通过计算河北省的绝对优势产业为: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金属制品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而处于产业梯度中间层及(劳动生产率和区位商其中一个大于1)的产业为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橡胶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饮料制造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纺织业、食品制造业、塑料制品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家具制造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

三、河北省建筑业

由图1可以看出河北省建筑业的产业比重总体来说是下降的,而且区位商的下降趋势明显,2000年河北省建筑业区位商大于1,专业化水平较高,但是到2011年区位商下降到0.713。

四、河北省第三产业

河北省第三产业中就业人数占河北省第三产业就业数比重,大于百分之十的产业为:批发和零售业(0.2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0.15)、住宿和餐饮业(0.12)、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0.10)、教育(0.1)。而产业比重大于10%的前五个产业其产业比重总值,占河北省第三产业比重的76%,可见河北省的第三产业集中度非常高。

按区位商计算计算出前三位的区位商,批发和零售业(8.215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5.35133),住宿和餐饮业(7.76866),可以看出这三个的区位商非常大。并非是河北省的这三个产业专业化水平非常高,而是因为河北省第三产业的这5个产业集中度较高。而河北省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其就业人数少。2011年河北省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为1202.96万人,全国当年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为27282人,仅仅占全国的4.4%,远远低于全国水平。

五、结论

河北省在未来的几年发展中,应当结合地区的优势,在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合理配合的基础上,调整地区的发展方向和产业的优化升级。应该优化工业的产业结构,着力培育新兴的工业增长极。结合环境政策,改造传统高耗能高污染的支柱工业产业。大力推动河北的城镇化水平,促进建筑业的发展。培育适合本省省情的第三产业,在总体上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郑适:《中国产业发展监测与分析报告》[J] 中国人民经济出版社2008

产业分析报告范文第2篇

经济总量规模

2014年,全国出版、印刷和发行服务实现营业收入19967.1亿元,较2013年增长9.4%;利润总额1563.7亿元,增长8.6%;不包括数字出版的资产总额为18726.7亿元,增长8.8%;所有者权益(净资产)为9543.6亿元,增长5.8%。

表1 主要经济指标

[说明:表内经济指标均未包括版权贸易与、行业服务与其他新闻出版业务,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净资产)、纳税总额均未包括数字出版。]

图书与期刊出版总量规模

2014年,全国共出版图书44.8万种,较2013年增长0.9%。其中,新版图书25.6万种,降低0.04%;重版、重印图书19.3万种,增长2.2%。总印数81.9亿册(张),降低1.5%;总印张704.3亿印张,降低1.2%;定价总金额1363.5亿元,增长5.8%。图书出版实现营业收入791.2亿元,增长2.7%;利润总额117.1亿元,降低1.3%。

《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论述摘编》《谈治国理政》等66种图书当年单品种累计印数超过100万册,较2013年增加18种,其中《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当年累计印数超过1500万册。

2014年全国共出版期刊9966种,较2013年增长0.9%;总印数31.0亿册,降低5.4%;总印张183.6亿印张,降低5.7%;定价总金额249.4亿元,降低1.6%。期刊出版实现营业收入212.0亿元,降低4.5%;利润总额27.1亿元,降低5.4%。《读者》《求是》等14种期刊平均期印数超过100万册,较2013年减少1种。

报纸、音像与电子出版物出版总量规模

2014年,全国共出版报纸1912种,较2013年降低0.2%;总印数463.9亿份,降低3.8%;总印张1922.3亿印张,降低8.4%;定价总金额443.7亿元,增长0.8%。报纸出版实现营业收入697.8亿元,降低10.2%;利润总额76.4亿元,降低12.8%。

《人民日报》《参考消息》等26种报纸平均期印数超过100万份,较2013年减少3种。

2014年,全国共出版音像制品15355种,较2013年降低9.5%;出版数量3.3亿盒(张),降低19.2%;发行数量3.6亿盒(张),增长5.5%;发行总金额 20.1亿元,增加17.8%。音像制品出版实现营业收入29.2亿元,增长18.2%;利润总额4.1亿元,增长22.7%。

2014年,全国共出版电子出版物11823种,较2013年增长1.0%;出版数量3.5亿张,降低0.6%。电子出版物出版实现营业收入10.9亿元,增长6.5%;利润总额1.8亿元,降低33.6%。

《显示器驱动光盘》《Lenovo驱动程序》《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8版)配套写作软件iWriter》等6种一般电子出版物当年累计出版数量超过100万张。

2014年,数字出版实现营业收入3387.7亿元,较2013年增长33.4%;利润总额265.7亿元,增长33.3%。

印刷复制与出版物发行总量规模

2014年,全国黑白印刷产量3.2亿令,较2013年降低3.0%;彩色印刷产量25.3亿对开色令,降低1.2%;装订产量3.2亿令,降低11.1%。印刷复制(包括出版物印刷、包装装潢印刷、其他印刷品印刷、专项印刷、打字复印、复制和印刷物资供销)实现营业收入11740.2亿元,增长5.8%;利润总额814.7亿元,增长5.0%。

2014年,全国新华书店系统和出版社自办发行单位实现出版物总销售额2415.5亿元,较2013年增长3.0%;全国共有出版物发行网点17.0万处,降低1.6%。出版物发行实现营业收入3023.8亿元,增长11.6%;利润总额254.9亿元,增长15.3%。

出版物进出口总量规模

2014年,全国累计出口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数字出版物数量2147.5万册(份、盒、张),降低10.1%;金额10044.9万美元,降低4.0%。全国累计进口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数字出版物数量2552.3万册(份、盒、张),较2013年增长6.8%;金额49381.7万美元,增长2.7%。进出口总额59426.6万美元。

表2 全国出版物对外贸易情况

单位:万册(份、盒、张)、万美元

[说明:差额为累计出口减去累计进口之差。正号表示出口大于进口,存在贸易顺差;负号表示出口小于进口,存在贸易逆差。]

版权贸易总量规模

2014年,全国共输出版权10293种(其中输出出版物版权8733种),降低1.0%(其中输出出版物版权增长3.4%);引进版权16695种(其中引进出版物版权16321种),较2013年降低8.1%(其中引进出版物版权降低7.3%);版权输出品种与引进品种比例由2013年的1:1.7提高至1:1.6。

表3 对外版权贸易总量规模

单位:种,%

表4 出版物对外版权贸易构成

单位:种

[说明:差额为输出减去引进之差。正号表示输出大于引进,存在顺差;负号表示输出小于引进,存在逆差。]

单位数量与就业人数

2014年,全国共有新闻出版单位32.5万家,较2013年降低6.1%。其中,法人单位15.2万家,降低5.5%,约占单位总数的46.7%,提高0.3个百分点;非法人单位0.9万家,基本持平,约占单位总数的2.6%,提高0.2个百分点;个体经营户16.5万家,降低7.0%,约占50.7%,减少0.5个百分点。

表5 新闻出版单位数量与构成

单位:家,%

[说明:未包括数字出版单位、版权贸易与单位和行业服务与从事其他新闻出版业务的单位。]

2014年,全国新闻出版业直接就业人数为461.6万人(不包含数字出版、版权贸易与服务、行业服务与其他新闻出版业务单位就业人员),较2013年降低3.7%;其中男性248.2万人,女性213.4万人,分别占全行业直接就业人数的53.8%和46.2%,男女比例基本平衡。

表6 就业人数的产业类别构成

单位:万人,%

产业分析报告范文第3篇

__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

(20__年6月20日)

为准确把握新阶段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趋势,找准发展中存在的新问题,研究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措施,我们采取市和县市区配套联动、全面统计和典型调查相结合方式,就此进行专题调研。

一、日益凸显的发展格局

近年来,围绕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着眼城乡统筹发展、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坚持用工业化思维和理念谋划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大力实施产业化经营推进战略,通过强化政策支撑体系,增加资金投入,加大推进力度,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快速提升。以产业组织带动能力不断增强、主导产业基地初具规模、利益联接方式不断完善、政策支撑体系不断加强为主要标志,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目前全市“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初步形成。综合调查情况,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是农业产业组织快速发展,带动能力明显增强。20__年全市成规模的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到1357个,其中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685家,比20__年(下同)增加533家,年均增加133家;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157家,其中部级2家,省级19家,市级136家。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367.73亿元,利税33.92亿元,同比增长1.83倍、1.58倍,年均增长16.3和12.1;其中157家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利税分别达到265.5亿元、24.2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龙头企业的72.2和71.3。比较规范的农村中介服务组织462个,年销售收入和利税分别达到24.9亿元、2.7亿元;农村专业市场发展到210处,年经营额132亿元,其中年交易额亿元以上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达到76处,年经营额87.8亿元。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种植基地面积410万亩,养殖基地规模1.1亿头(只),农户95万户,目前全市已有55的农户和53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纳入产业化经营轨道。

二是生产基地规模加快膨胀,主导产业日趋凸显。农产品区域布局和特色优势凸显,初步形成了瓜菜、大蒜圆葱、优质果品、速生丰产林、苗木杞柳、肉鸭蛋鸭、淡水产品、甜叶菊、食用菌和中药材等区域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种植业建成170万亩大蒜圆葱、15万亩优质西瓜、10万亩优质土豆、600万m2食用菌、10万亩甜瓜、5万亩甜叶菊、5万亩中药材和5万亩芦笋特色种植基地;养殖业建成1300余处规模养殖小区,年出栏千头的肉牛基地达到103处,年出栏万只以上禽场2570处,年出栏千头的养猪场670处,年存栏20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基地56处,存栏1600万只肉蛋鸭养殖基地;水产业规模养殖基地发展到700余处,面积24万亩;林果业建成100万亩用材林、90万亩干鲜果品、25万亩苗木花卉和10万亩苗木杞柳基地。

三是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拉长,利益联接渐趋紧密。农业产业化发展由偏重于生产基地建设向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品牌开发、市场营销多方并重发展,农业产业链条不断拉长,农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利益联接机制不断完善,订单、合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紧密型联系方式得到更多应用。在规模以上龙头企业中,通过合同、合作制、租赁等形式与基地和农户进行联接的达到203家,占30%。从产业构成和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类型看,畜禽养殖产业和出口加工型企业利益联接关系相对紧密。

四是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支撑体系日臻完善。在认真落实省里对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贷款贴息扶持政策的基础上,20__年以来,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对农业龙头企业和规模种养基地进行扶持。据调查统计,20__年市和县市区农业产业化财政扶持资金达到9624万元,其中市级财政4000万元。对规模种养基地、农产品质量认证和建立担保组织补贴2382万元,对新建、扩建龙头企业贷款贴息扶持和奖励1618万元。

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农业产业化发展进入建设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阶段,内涵不断丰富,利益联接方式不断创新,由以龙头企业带动为主向龙头企业、专业市场、中介组织、专业协会带动并重发展;功能不断拓宽,由带动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单纯经济功能,向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吸纳劳动力就业、全面改造农业农村农民等经济、组织、社会功能拓展。农业产业化在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建设新农村建设中具有战略地位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根本途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龙头企业带动现代种植业、养殖业发展,实行产加销一条龙生产,就可以把区域优势主导产业产品不断做强做大,逐步培植形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较大可持续发展能力、地方特色鲜明的强村富民产业。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龙头企业带动推行标准化生产、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联合组织分散经营农户共同进入国内外市场,就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综合素质和效益,增加农民种养收入和综合经济收入。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升农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把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农民联合组织起来,就可以减少市场交易成本、提高市场交易效率,有效规避和降低市场经营风险;把特色产

业和产品做优做强,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培育新型农民的重要载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大量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新型农民。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龙头企业就可以把先进经营理念、先进管理方式、先进科学技术等导入农业农村,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

(五)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带动力量。农业龙头企业是市场经营主体,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参与和带动力量。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龙头企业在带动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通过对农民的教育培养,对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支持,以及对农村组织结构和治理方式的影响,就可以实现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同步推进,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

三、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深入分析思考,农业产业化经营进入建设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阶段,进一步深化提高面临着十分突出的制约因素和不容忽视问题。

一是要素素质提高和组合问题。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基地农户、政策支持以及市场引导等多个要素有机配合。目前龙头企业综合素质和企业家社会责任、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发育、基地农户的科技文化素质和法律意识、政策支撑能力和配套程度、市场建设水平和规范化程度等,都还有不适应和需要进一步完善提高的问题。

二是农业产业化提档升级问题。农业产业化发展进入新阶段,产业领域不断拓宽,由单纯种植业向农林牧渔业延伸;产业链条不断拉长,由生产环节向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拓展,由产品粗加工、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系列加工发展;产业功能不断扩展,由带动产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单纯经济功能,向发展产业、改造农村、培养农民综合功能拓展。这一系列重大深刻变化,要求农业产业化由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落后的低层次向现代农业、现代科学管理方式的高层次转化升级。

三是农业产业化组织创新问题。农业产业化快速健康发展,有赖于农业产业化组织的创新和提高,特别是担负桥梁纽带作用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服务发育发展。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生产合作社、专业协会和行业协会、农民经纪人队伍发育滞后、环境不优、政策支持不够等问题,在较大程度上制约的农业产业化发展。

四是利益联接机制完善问题。利益联接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康持久发展的关键。目前,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利益联接机制不健全、联接关系不紧密的问题十分突出,是农业产业化深化升级的瓶颈制约,已成为新阶段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五是综合作用发挥问题。目前,农业产业化发展对带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等经济功能相对发挥较好,但带动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培养现代新型农民、改善农村组织结构和乡村治理方式、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等社会功能作用发挥不够,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四、深化升级的对策措施

针对当前农业产业化经营面临的形势和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任务要求,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化升级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各级扶持农业产业化政策措施,突出工作重点,狠抓关键环节,搭建平台,配套政策,完善机制,培育典型,培育队伍,营造环境,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搭建一个平台,建立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保障体系。根据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各级进一步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决策指导和组织协调力度,搭建起一个高层决策、高效运作、高水平管理的发展平台,建立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负责制定政策和研究重大问题;设立专门办公室,负责调度指导和日常管理。

二是出台一套政策,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政策支撑体系。根据中央和省1号文件对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立足实际,认真总结汲取原来扶持政策,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尽快研究制定扶持力度更大、扶持范围更广、扶持效果更好、更具操作性,包括财政扶持、税费减免、金融支持、费用优价、服务支持等在内的配套政策。

三是完善一个机制,健全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发展体系。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以完善利益联接机制为核心,逐步建立健全经营行为约束机制、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利润返还机制、矛盾问题化解协商机制,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的创新发展,不断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发展体系。

四是培育一批典型,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舆论引导体系。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和辐射带动作用,认真总结培养一批不同地域、不同产业、不同类型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典型,特别是推进农业产业化深化升级、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典型,通过新闻媒体和现场会、报告会、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多渠道进行宣传推广,逐步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典型示范和舆论引导体系。

产业分析报告范文第4篇

为适应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工作的要求,根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报告制度》等有关规定,现对我单位本年度资产总体、配置、使用、处置以及收益情况等分析报告如下:

 一、单位基本情况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基本情况

 (一)资产总体情况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我单位资产总额(账面净值,下同)20.58万元,较上年减少4.84%。负债总额0.00万元 ,较上年减少0%。净资产20.58万元 ,较上年减少4.84%。

1.资产分布情况

我部门/单位行政单位国有资产0.00万元,占0%;事业单位国有资产20.58万元,占100%。

2.资产构成情况

流动资产1.28万元,较上年增长1277764%,占资产总额6.21%;固定资产47.24万元,较上年增长118.44%,占资产总额229.55%;在建工程0.00万元,较上年减少0%,占资产总额0%;长期投资0.00万元,占资产总额0%;无形资产0.00万元,较上年减少0%,占资产总额0%; 公共基础设施等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0.00万元,占资产总额0%。

3.固定资产构成情况

土地、房屋及构筑物0.00万元,占固定资产的0%(其中,房屋0.00万元,占固定资产的0%);通用设备41.81万元,占88.51%(其中,车辆17.98万元,占38.06%,单价50万(含)以上(不含车辆)设备0.00万元,占0%);专用设备0.00万元,占0%(单价100万(含)以上设备0.00万元,占0%);文物和陈列品0.00万元,占0%;图书档案0.00万元,占0%;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5.43万元,占11.49%。

 (二)具体管理情况

  1.资产配置情况

2019年度,我部门/单位配置固定资产25.61万元(账面原值,下同)。从资产类别分析,配置土地、房屋及构筑物0.00万元,占0%;配置通用设备20.93万元,占81.74%;配置专用设备0.00万元,占0%;配置文物和陈列品0.00万元,占0%;配置图书档案0.00万元,占0%;配置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4.68万元,占18.26%。从配置方式分析,新购25.61万元,占100%;调拨0.00万元,占0%;接受捐赠0.00万元,占0%;置换0.00万元,占0%;其他方式新增0.00万元,占0%。

我部门/单位配置无形资产0.00万元。从资产类别分析,配置专利0.00万元,占0%;配置非专利技术0.00万元,占0%;配置土地使用权0.00万元,占0%;配置计算机软件0.00万元,占0%。从配置方式分析,新购0.00万元,占0%;调拨0.00万元,占0%;接受捐赠0.00万元,占0%;置换0.00万元,占0%;其他方式新增0.00万元,占0%。

2.资产使用情况

(1)资产自用情况。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我部门/单位自用固定资产47.24万元,占账面固定资产总额的100%,其中,在用42.93万元,占账面固定资产总额的90.89%;闲置0.00万元,占账面固定资产总额的0%;待处置(待报废、毁损等)4.30万元,占账面固定资产总额的9.11%。自用无形资产0.00万元,占账面无形资产总额的0%;其中,在用0.00万元,占账面无形资产总额的0%;闲置0.00万元,占账面无形资产总额的0%;待处置(待报废、毁损等)0.00万元,占账面无形资产总额的0%。

(2)出租出借情况。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我部门/单位出租出借资产0.00万元,占资产总额的0%。其中,流动资产0.00万元,占资产总额的0%;固定资产0.00万元,占资产总额的0%;无形资产0.00万元,占资产总额的0%;在建工程0.00万元,占资产总额的0%;其他资产0.00万元,占资产总额的0%。

2019年度新增出租出借资产0.00万元。其中,流动资产0.00万元,占0%;固定资产0.00万元,占0%;无形资产0.00万元,占0%;在建工程0.00万元,占0%;其他资产0.00万元,占0%。

(3)对外投资情况。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我部门 /单位 对外投资总额0.00万元,出资资产账面原值0.00万元。其中,短期投资0.00万元,出资资产账面原值0.00万元;长期债券投资0.00万元,出资资产账面原值0.00万元;长期股权投资0.00万元,出资资产账面原值0.00万元。

2019年度新增对外投资0笔,账面原值0.00万元。其中,短期投资0笔,账面原值0.00万元;长期债券投资0笔 ,账面原值0.00万元;长期股权投资0笔,账面原值0.00万元。

3.资产处置情况

2019年度,我部门/单位处置资产0.00万元。从资产类别分析 ,流动资产0.00万元,占0%;固定资产0.00万元,占0%;无形资产0.00万元,占0%;长期投资0.00万元,占0%;在建工程0.00万元,占0%;其他资产0.00万元,占0%。从处置形式上分析,出售出让转让0.00万元,占0%;无偿调拨(划转)0.00万元,占0%;对外捐赠0.00万元,占0%;置换0.00万元,占0%;报废报损0.00万元,占0%;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0.00万元,占0%,其他方式0.00万元,占0%。

4.资产收益情况

2019年度,我部门/单位出租出借资产收益0.00万元,其中,流动资产收益0.00万元,占0%;固定资产收益0.00万元,占0%;无形资产收益0.00万元,占0%;在建工程收益0.00万元,占0%;其他资产收益0.00万元,占0%;往期出租出借资产收益0.00万元,占0%。对外投资收益0.00万元,其中,短期投资收益0.00万元,占0%;长期债券投资收益0.00万元,占0%;长期股权投资收益0.00万元,占0%。资产处置收益0.00万元,其中,本期处置资产收益0.00万元,占0%;往期处置资产收益0.00万元,占0%。

 (三)重点资产情况

1.土地资产情况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我部门/单位土地账面面积0.00平方米,账面原值0.00万元,账面净值0.00万元。从使用状况分析: 在用0.00平方米,占0%,出租出借0.00平方米,占0%,闲置0.00平方米,占0%,待处置0.00平方米,占0%。从权属情况分析:有土地证的土地面积0.00平方米,占0%;没有土地证的土地面积0.00平方米,占0%。

本年度新增0.00平方米,账面原值0.00万元。

2.房屋资产情况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我部门/单位房屋账面面积0.00平方米, 账面原值0.00万元 ,账面净值0.00万元,其中,办公用房面积0.00平方米,占房屋的0%;业务用房面积0.00平方米,占0%;其他用房0.00平方米,占0%。从使用状况分析:在用0.00平方米,占0%,出租出借0.00平方米,占0%,闲置0.00平方米,占0%, 待处置0.00平方米,占0%。

本单位房屋中,有房产证的房屋面积0.00 平方米,占0 %;本年度新增账面面积0.00平方米,账面原值0.00万元;本年度处置账面面积0.00平方米,账面原值0.00万元。

3.车辆资产情况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我部门/单位车辆账面数量1辆,账面原值17.98万元,账面净值4.49万元。从使用状况分析:在用1辆,占100%,出租出借0辆,占0%,闲置0辆,占0%,待处置0辆,占0%。从公车改革情况分析:我单位车改方案已批复。(其中,保留车辆1辆,占100%;取消待处置车辆0辆,占0%。)

本年度新增车辆1辆,账面原值17.98万元;处置车辆0辆,账面原值0.00万元。

4.在建工程情况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我部门/单位账面在建工程0.00万元,其中,在建0.00万元,占0%;停建0.00万元,占0%;建成未使用0.00万元,占0%;已投入使用0.00万元,占0%;(未转固年限大于6个月0.00万元,占0%)。

本年度新增0.00万元,处置0.00万元。

(四)资产绩效情况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我部门/单位固定资产成新率为59.43%;公共基础设施成新率为0%;保障性住房成新率为0%。

 三、资产管理工作的成效及经验

1、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合理配备并节约、有效使用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保障资产的安全和完整。财务科对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资产进行统一购置,办公室负责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资产的登记、统计、维护、保管等。

2、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

严格按照财政部门批准的资产配置预算执行,一律按照规定的程序报批,经财政部门批准同意后,方可购置。加快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加强资产处置管理的有效措施,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从“进口”到“出口”的全程管理。

3、信息化建设方面。

我单位通过资产管理系统严格管理资产卡片,包括卡片的增加、删除、查询、打印、汇总等。正确、全面、及时地记录资产的增加、减少、使用等情况,保护资产资料安全完整。真实地反映和监督资产的增减变动和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了资产账簿体系。  

四、资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固定资产内部管理及外部监督制度不健全,资产管理责任不明确。只重视购置,不重视日常管理,缺少固定资产实物登记卡片。资产领用及保管没有记录,手续不完备,造成固定资产管理责任不明确。

五、对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整改措施

对单位资产进行统一管理,切实加强资产管理工作。一要进一步重视资产管理工作,推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二要进一步理顺各科室职责,明确资产管理责任,进一步健全资产采购、处置等方面管理。三要进一步规范各项管理措施,逐步完善在资产配置、使用、统计及监督检查等方面的日常管理。

 六、加强资产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是定期开展固定资产清理清查,对验收合格的固定资产按财产类别填写“验收合格单”,对原有设备进行评估并贴标,对新购置的设备等贴标管理,分别登记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和领用、使用台账。

产业分析报告范文第5篇

一、发展现状

(一)基地规模快速壮大。年,全县共种植蔬菜39.2万亩,年产152万吨,产值19亿元,实现收入突破10亿元。设施蔬菜面积达到17.2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面积达到18.5万亩,无公害蔬菜产品达到19个,形成百亩以上的蔬菜示范园15个,千亩以上的专业村82个,万亩以上的蔬菜生产镇8个,规模位居西北之首。蔬菜产业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渠道,收入占到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5%以上。云阳的反季节蔬菜,口镇的柴皮大蒜,王桥的胡萝卜、香菜,蒋路、龙泉的甘蓝、芹菜、洋葱等蔬菜品种享誉省内外,“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生产格局已初步形成。

(二)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全县现有云阳蔬菜市场、龙泉蔬菜批发市场等10个蔬菜市场,总占地面积450亩,年销量达100余万吨。其中云阳蔬菜市场占地150亩,日交易量1800吨,年交易量4.8亿元,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蔬菜产地批发市场。龙泉蔬菜批发市场占地150亩,建有3000平方米大厅两座,并采用微机监管,县集批发、零售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市场,日交易量500吨以上,外运车辆达40余辆。全县共有冷库19座,贮藏能力达3100吨。全县已组织流通服务组织150多个,从事蔬菜销售的大小车辆5300多辆,从业人员18.6万人。全县拥有蔬菜技术员1300余人,镇科技示范点13个,科技示范户180个。

(三)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从生产墙况看,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123.3万亩,产量338.3万吨;县年蔬菜播种面积39.2万亩,占全市的31.8%,产量152万吨,占全市的45%。从销售情况看,西安市年均消费蔬菜300万吨,其中,县销往西安的蔬菜50万吨,占到西安市场的16%左右。另外,远销新疆、山西、内蒙、青海、吉林、北京等地的蔬菜达90万吨。

二、存在问题

(一)规模化程度不高。与山东寿光的设施蔬菜几乎同时起步,但至年,寿光大棚达40万亩,占到蔬菜面积的50%以上,而大棚蔬菜只占面积的25%。虽然我县坚持每年新增蔬菜1万亩,但是发展的步伐仍然不快,规模化种植仍然比较滞后。按照目前西安市场的消费量,我们扩大规模的潜力仍然非常巨大。

(二)品牌效应不明显。主要体现在品种结构单一,没有打出地方特色品牌,目前,的设施和露地菜形成了以番茄、黄瓜、甘蓝、西芹“老四样”为主的特色菜种,但大宗菜、低档菜品种面积大,而名特优新品种、高档精细菜面积小,没有形成质量优势和规模优势,特别是没有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外销品种优势。

(三)科技含量不高。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推广较差,大部分地区以传统耕作为主,管理粗放,产量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菜农素质差、劳动生产率低下,严重影响蔬菜产品质量,降低商品价值。名优新特品种少,特别是市场认可,特点突出,对产业起支撑作用的主打品种较少,难以做到“人有我特,人特我优”。

(四)龙头企业规模较小。包装、保鲜、冷藏和加工数量小,延伸增值能力低。承包大量土地,经营蔬菜产业化的大公司在还未出现,以蔬菜深加工为主的企业在也是空白。现有的10个蔬菜市场占地只有450亩,不如寿光的一个大。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功能不健全,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

(五)蔬菜销售渠道单一。目前,蔬菜直销、配送、订单等先进的销售模式还比较少,没有实现菜篮子向菜碟子的根本转变。蔬菜销售大量依靠传统模式,从产地市场到客商,再到城市的市场,再到老百姓的菜篮子,中间环节过多。

三、对策建议

“十二五”期间,我县蔬菜产业发展要以建设西部蔬菜之乡为目标,到2015年,蔬菜面积达到45万亩,其中设施蔬菜20万亩。

一、壮大基地规模。坚持每年新增蔬菜1万亩,迅速扩大蔬菜产业规模,加快建设“泾云、泾桥、口鲁”公路沿线三大蔬菜产业带,重点发展反季节日光温室蔬菜和无公害蔬菜生产,逐步形成区域规模优势。大力发展专业村、专业户,建设产业名镇,逐步形成一批相对集中,规模较大的蔬菜生产基地,形成群体规模。

二、提高蔬菜品质。牢固树立“科技兴菜”的理念,切实提高蔬菜生产的科技含量,优化产品品质。首先要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其次是要大力进引市场销路好的新蔬菜良种,填补市场空白,提高种菜效益。第三,积极发展名优新特品种,形成新的生产优势,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无,人优我特,人特我转”。第四,通过举办技术培训班,组织技术观摩交流,开展技术咨询等方法,加强技术培训。力争2—3年内,使全县80%以上的菜农基本掌握蔬菜栽培技术,使蔬菜生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

三、发展品牌蔬菜。市场经济是品牌经济。要围绕特色蔬菜产品,积极申报一批蔬菜品牌,注册商标,进一步扩大蔬菜的知名度。

四、加强市场建设。围绕建设西部档次最高的蔬菜批发市场,抓好云阳和龙泉蔬菜批发市场的改造,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鼓励和支持蔬菜流通中介组织的发展,培育一批从事菜菜销售的农民经纪人,壮大蔬菜营销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