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产业发展思路

产业发展思路

产业发展思路

产业发展思路范文第1篇

"十五"期间,我区立足区位优势,大力实施"三产强区"战略,第三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累计实现三产增加值24亿元,占GDP的比重87.3%,累计实现税收3.07亿元,约占全区税收总额的85%,在增加就业、拉动经济增长、完善城市功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十一五"期间,我区将紧紧围绕"三产强区"目标,继续强化第三产业优势,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三产和发展新兴三产并举,加快资源整合,完善商业布局,优化三产结构,提高整体素质与综合效益。重点发展商贸流通、餐饮娱乐、房地产等三大主导产业,加快发展金融保险、物流配送、信息、咨询、评估、旅游等新兴三产,不断增强中心城区的聚集功能和辐射功能。

1、全力促进商贸发展。坚持把商贸流通业作为全区三产发展的重要支柱,按照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的方向和"发展大商业、建设大市场、加速大流通"的思路,以重点项目建设为龙头,实现城市商业中心建设、特色街打造和专业批发市场发展的新突破。

一是建设"一主二副"。充分挖掘老城区商业中心的潜力,以淮河路商业街提档升级和建设"皖北第一街"为目标,进一步提升淮河路商圈的龙头地位,积极谋划淮河路商业街的规划和建设,推进二马路地块的综合开发,同时鼓励和扶持百大、百惠、新世纪广场等现有商业骨干企业,通过资源整合和自身改造提升,优化业态,壮大规模,做大做强,全力打造淮河路核心商圈;加快推进朝阳路和宏业村两个商业副中心建设,形成"主副呼应,东西互补,整体推进,点线面全面发展"的商业格局。

二是做大做强商贸项目。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做好重点三产项目的选择、储备、和包装等前期工作,加强与国内知名流通企业的合作。抓好已签约或在建重点商贸项目的建设落实和跟踪服务工作。

三是抓好市场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光彩大市场二期建设,强化二马路、太平街市场管理,引导三大市场错位发展,不断增强辐射功能。引导南山文化市场、仿古玉器市场等特色商业街发展,鼓励、引导知名企业设立品牌产品专卖店、连锁店,发展独具特色的精品、名品商业街,逐步提升品牌效应,形成特色示范街。

四是规范发展社区商业。积极开展社区商业示范工作,鼓励发展连锁化、品牌化经营争创省级社区商业示范社区。

五是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以繁荣原产地物流客体,提高物流主体实力为重点,推进姜桥物流园区和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积极引进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物流企业,通过政策引导和全方位服务促进我区物流企业群的形成,增强规模优势和聚集效应。

2、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按照优化布局、调整结构、提升层次的要求,加快发展服务业,重点发展与区域经济具有联动作用的金融保险业、信息服务业、中介咨询业和社区服务业,不断增强全区服务业的实力和竞争力。促进综合商务经济发展,积极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和中小型高科技企业落户我区,让区域性企业集团把结算中心、产研中心、营销中心和物流中心放在我区。

3、发展提升餐饮娱乐业。以大众化经营为重点,发展各具特色、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餐饮业。积极引导餐饮企业做大做强。支持餐饮企业通过采用现代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提升档次,扩大规模。积极创造条件,吸引鼓励国内外知名餐饮连锁企业落户我区。充分挖掘培育特色餐饮,发展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品牌餐饮,积极引导本地"龙虾美食"产业化经营,促进餐饮业良性发展。适度建设休闲娱乐场所。在建成蚌埠大厦、裕华大厦、新世纪广场等休闲娱乐场所的基础上,选址适度建设一批集餐饮、娱乐、健身、文化休闲于一体的中高档消费场所,鼓励和扶持形式新颖、各具特色的休闲娱乐企业健康发展,不断提升全区娱乐业的结构和品位。

产业发展思路范文第2篇

关键词:速生丰产林;发展;思路;广汉市

中图分类号: F307文献标识码: A

The development of Fast-growing and High-yield Plantation industry in Guanghan

Li Jun,Pan Ya,Hu Kegen

(Guanghan Forestry and Garden Bureau,Guanghan 618300,Sichuan)

Abstract: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fast-growing and high-yield plantation features, advantages and development background, according to the site condition and relevant work planning of Guanghan City, proposed base should be established as soon as possible, the integrated use of various means, fully rely on advanced technology , earnestly implement the relevant planning ,to form the fast-growing and high-yield planta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 thinking of Guanghan.

Key words: fast-growing and high-yield plantation;development; train of thought; Guanghan

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fast-growing and high-yield plantation)[1]产业是广汉市林业产业进入良性发展阶段的重要举措,也是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园林城市工作大力实施通道绿化和着力发展林业产业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广汉林业发展速度与成效。广汉是林业小县,但截止2012年,广汉市发展速生丰产林已近200hm2。

1 基本情况

广汉市位于川西平原东北侧,龙泉山西麓,地处东经104°6′43″~104°29′45″,北纬30°53′41″~31°8′38″之间,平均海拔一般450~550m,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广汉市水利条件良好,大、小河渠纵横交错,贯穿广汉市各区乡,塘库堰星罗棋布。广汉市坝区主要土壤是灰棕冲积土,土壤多呈微酸性;丘区主要土壤是红紫色土,土壤呈微碱性。

广汉市是大力发展以杨树、桉树为主的速生丰产林产业的适宜地区。

2 速生丰产林优势

关于速生丰产林的概念学术界已有多种解释,本文所提到的速生丰产林其实是指速生丰产用材林。国家林业局2004年颁布实施的《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规定》对速生丰产用材林的定义是:“通过使用壮苗和实施集约经营,森林生长量指标达到相应树种速生丰产林国家或行业标准的乔木林地” [2]。其优势在于生长快,很多丰产林都能达到一年30m3/hm2以上生长量[3];干形直,冠幅窄;造林成活率高;抗病虫害能力强;材质好。广泛用于制浆、造纸、人造板、刨花板、纤维板等林产工业和建筑、家具、装修等行业。由于它的速生、伐期短、丰产、优质、稳定、高效等特点,市场需求量很大,价格逐年看涨。同时又能用在生态建设、环境保护、通道绿化等方面,能快速地达到预期生态、经济及社会效益,形成亮丽的通道绿化景观。

目前我国速生丰产林主要树种有杨树、桉树、水杉、柳杉、池杉、西南桦、湿地松、马尾松、火炬松、国外松、泡桐、毛竹等,适宜广汉市发展速生丰产林产业的树种主要有杨树、桉树、水杉、毛竹等。

3 发展速生丰产林的背景

3.1 发展速生丰产林产业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方针政策

国家和地方政府历来重视生态建设、保护与经济快速协调并发展,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产业正好满足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两个兼得目标。2007年9月,四川省人民政府颁布《关于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意见》就要求大力培育具有规模、集中连片、效益良好的速生丰产用材林[4]。省、市包括广汉市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中长期规划、广汉市森林城市及园林城市建设实施意见中同样重视速生丰产林产业发展工作。

3.2 发展速生丰产林产业促进林地、森林总量“双增长”

发展速生丰产林产业,不仅符合国家和地方林业规划、政策,而且通过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产业可以促进《广汉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期末实现林地、森林总量分别达到2898.76hm2和3107.21hm2的预定目标[5],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总量,增加后续林业资源。

3.3 发展速生丰产林产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和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长期以来,农、林、牧的传统的生产方式没有重大突破,产业结构调整很难取得明显进展。随着农业生产技术发展,即“三高”(高科技、高品质、高效益)的实现,以及农村劳动力的过剩,加上城镇待业青年和部分下岗职工要求就业,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城镇待业青年和部分下岗职工已经成为当前的社会问题。加快速生丰产林建设可以进一步改善广汉的生态环境,解决木材加工企业和社会对木材的需求,并能有效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林农收入,促进广汉经济更快速地发展。

4 发展速生丰产林产业的思路

根据广汉的立地条件、林业产业发展规划以及其他相关工作规划,提出广汉市速生丰产林产业发展思路。

4.1 建设基地,推进转变

要按照“稳定所有权、放活使用权、尊重经营权、保障收益权”的思路,在全市范围内落实有关扶持政策。建议尽快建设形成三大基地:连山镇杨树及林下经济发展基地、连山镇巨桉林及林下经济发展基地和金轮镇短轮伐期工业用材林及中华红叶杨种苗基地。同时依靠造林大户和四川孚星实业有限公司等大户、企业,全力推进工程建设,并实现以片块为主的数量扩张型向以基地为主的质量效益提高型转变,以行政推动为主向以政策扶持和市场拉动为主转变,由部门办基地向大户、企业办基地转变。

4.2 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加强支持和宏观调控

4.2.1 重视宣传,正确引导

“县—乡—村”三级班子要重视速生丰产林产业发展,统筹协调,充分调动各部门参与积极性,切实加强正面宣传力度,把与规划实施速生丰产林产业发展的相关《广汉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广汉市绿地系统规划》、《广汉市通道绿化建设规划》、《广汉市沟渠水系绿化建设规划》、《广汉市森林城市建设实施意见》和《广汉市园林城市建设实施意见》等规划和意见宣传到位,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扩大影响。

要大力宣传正确的发展思路和营林方法。一是相信科研院所研究成果,改变有些人认为发展速生丰产林产业基础投资大,风险高的错误想法。二是科学造林,合理经营,宜采用中密度株行距混交林,科学抚育,根据树木生长规律定期疏理修枝和剪叶,增加通透性和地面植被光合作用受益面积等措施,努力消除速生丰产林特别是桉树是抽水机、抽肥机、霸王树、甚至是毒树等等错误认识,正确认识发展速生丰产林的重大意义和作用。

4.2.2 重视生态,合理规划

杨树、桉树等速生树种在广汉栽植已有数年,尤其是巨桉在广汉于2005年就可以自己育苗,基础较为扎实,技术比较成熟。关键是合理规划布局,依据《规划》,进一步明确生态林和商品林用地范围,通过提高木材产量缓解需要压力,从而更好地保护天然林和次生林。严格保护原生态下的生态林、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和珍稀树种,保护和经营好各种防护林。在林地紧张的情况下,有序有效地开展低质、低效林改造工作。

在平原区道路、田网及农家庭院等“大四旁”绿化建设中,以中密度株行距设置、穴状整地方式,大力营造杨、桉等速生树种。丘陵区要在靠近水源的山体中下部适度营造速生丰产林树种。以基地为点、主要交通干道为线、重点发展区域为面辐射全市适宜地区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

4.2.3 优化政策,激发热情

要虚心向省内外学习,借鉴他们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研究制定出一系列惠林政策并采取积极的手段落实好各项工作。例如,要制定出降低或减免涉林税费、投资融资办法、营林财政补贴办法、鼓励和奖励办法等。要积极争取商品林采伐限额指标、及时进行林权确权等等一系列惠林政策、手段来激发投资者、参与者的热情。

4.2.4 财政支持,降低风险

速生丰产林采伐指标应按照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按造林进度提前予以安排,以保障投资主体的利益。同时,可以按照国家财政的现行规定,农业银行的林业贷款项目享受财政贴息的政策,但开发银行的林业贷款项目尚未纳入财政贴息的范畴,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林业局下发的《关于加快发展造纸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若干意见》中已经提出“国家财政按现行规定给予林业项目中速生丰产林贷款贴息,并适当增加贴息比重”[6]。因此,建议开发银行积极争取该项政策,以降低林业贷款的风险。

4.2.5 规范流转,保障权益

加强依法行政,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在法规、评估、中介等各环节上加大规范力度。在完善土地流转市场过程中的,重视林地流转专门市场的建立,发挥好国土、林业等职能部门的作用。按照“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户进行速生丰产林用地使用权的流转,并防止片面追求林地集中,做到“归属清楚、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依照调查准确、实事求是、权属清楚条件下,依法给予确定林权,以保护好林权者利益。

4.2.6 拓宽渠道,多方筹措

积极探索拓宽投资渠道,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采用政企合作、乡企合作、银企合作、校企合作等多方资本融资,采取政府贴息贷款、优惠税费、土地入股等多种方式,多方筹措,使速生丰产林产业的实施能有资金保障。

4.3 充分依靠先进科技,确保快速和健康发展

4.3.1 重视科技,加强培训

要充分依靠省内外科研院所林业、农业、牧业、渔业等强大的科技力量,邀请林业专家到现场传授先进营林科技知识,加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学术交流、管理及培训工作,注重速生丰产林实用技术培训,努力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从而创造出巨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4.3.2 多种模式,建议推广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是指在同一土地管理单元上,根据生态学的原理,将各种农作物或禽畜与多年生木本植物在空间或时间上进行各种各样的组合,形成平面镶嵌或立体配置的结构,成为一个林、农、牧、副渔全面发展良性循环的生产体系[7]。采用该模式,收益高、见效快、投资回收期短,可以起到以短养长、以耕代抚的作用,提高劳力、财力、肥力和土地的利用率,木材收入和农作物收入累加比单纯农业或林业收入要高出近一倍。主要模式有:林农间作、林果间作、林桑间作、林渔间作、林药间作等经营模式,该模式在广汉市丘陵区已经出现,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建议推广采用。

4.3.3 推广技术,改善环境

研究表明,速生丰产树种光合作用效率很高,单位生物量对水、肥的利用率明显高于其他树种。要保持和改善立地环境,推广造林新技术,例如:采用地膜覆盖节水、配方施肥、容器育苗、ABT生根粉、保水剂浸泡等技术,提高苗木成活率,促进树木生长。改变垦作方式,加强林地科学施肥,营造混交林,避免林地肥力下降和其他生物量减少。

4.4 认真贯彻落实规划,促进发展目标早日实现

到2020年,广汉市要实现林地总量、森林保有量“双增长”的目标,必须要在2009年的基础上分别增加694hm2的林地和556hm2的有林地面积[5],这些面积不仅要追加申报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还要依靠交通道路和水系绿化建设,特别是主要交通干道两旁和江河两岸的绿化建设。因此,广汉市要认真贯彻落实好《广汉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广汉市绿地系统规划》、《广汉市通道绿化建设规划》、《广汉市沟渠水系绿化建设规划》、《广汉市森林城市建设实施意见》和《广汉市园林城市建设实施意见》等规划和意见,采用营造多层次的中密度株行距混交速生丰产林、风景林,逐渐形成壮观的通道和水系绿化。

参考文献:

[1]韦希勤.我国速生丰产林现状与存在的问题[J].林业调查规划:第35卷,2010(5):115-118

[2]国家林业局.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规定[S].2004

[3]国家林业局桉树研究开发中心,江西省林业科技推广总站.速生丰产林良种繁育与丰产栽培技术培训资料[Z].2010.

[4]四川省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意见[Z]. 川府发[2007]48号.

[5]广汉市林业与园林管理局,四川省林科院.广汉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Z].2013.

产业发展思路范文第3篇

关键词:沿河县;林业产业;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0)09-0032-03

1 引言

林业产业是以森林资源为基础,以技术和资金为手段,有效组织和提供物质与非物质产品,以获得经济效益为目的的产业。加快林业产业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是现代林业的发展方向和要求。近年来,沿河县政府高度重视林业产业建设,把林业产业建设置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大局之中,坚持生态与产业两大体系并举,依托天然林保护、世行贷款以及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农民增收拓宽了广阔空间,林业产业建设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通过对沿河县林业产业现状的调查,就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一些建议供决策部门参考。

2 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沿河县地处贵州省东北角、铜仁地区西部,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是乌江流经贵州省进入长江的最后一个县。在改革开放30年中,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加强了森林资源的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大幅度增加,森林覆盖率及蓄积同步增长。根据沿河县2009年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成果资料显示,林业用地面积12.96万hm2,有林地8.57万hm2,森林覆盖率39.15%,活立木总蓄积435万m3,与1995年第2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相比,分别增长30.80%、35.81%、13.60%和129.21%。体现出以森林资源培育为主的第一产业初见规模,给第二、三产业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2.1 林业第一产业发展现状

2.1.1 地类

商品林的林地总面积2.83万hm2,占林地面积的21.00%,在商品林中有林地2.15万hm2、 疏林地0.02万hm2、灌木林地0.11万hm2、未成林造林地0.17万hm2、无立木林地0.21万hm2、宜林地0.18万hm2,分别占商品林林地面积的75.97%、1.00%、4.00%、6.00%、7.00%、6.00%。

2.1.2 林种结构

在商品林2.15万hm2的有林地中,用材林1.83万hm2,薪炭林0.07万hm2,经济林0.25万hm2,分别占商品林中有林地面积的85.12%、3.26%、11.62%。在用材林中一般用材林面积1.60万hm2,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及速丰林面积0.23万hm2,分别占用材林面积的87.43%、12.57%。在经济林中以梨、桃、李、柑橘等为主的鲜果林面积0.16万hm2,以乌桕、油桐为主的林化工业原料林0.07万hm2,以核桃、茶叶为主的食用原料林0.02万hm2,分别占经济林面积的64.00%、28.00%、11.00%。

2.1.3 林龄结构

用材林中乔木林面积1.83万hm2,其中幼龄林面积0.69万hm2,中龄林面积0.61万hm2,近熟林面积0.32万hm2,成熟林面积0.2万hm2,过熟林面积0.01万hm2,各龄组面积所占乔木林面积比例分别为37.71%、33.41%、17.41%、10.96%、0.51%。经济林中产前期面积0.1万hm2,初产期面积0.08万hm2,盛产期面积0.05万hm2,衰产期面积0.02万hm2,各龄组面积所占经济林面积比例分别为40.00%、32.00%、20.00%、8.00%。

2.1.4 蓄积结构

商品林总活立木蓄积为95.26万m3,其中有林地蓄积94.93万m3,疏林地蓄积0.33万m3。在有林地中,幼龄林蓄积14.66万m3,中龄林蓄积35.53万m3,近熟林蓄积25.69万m3,成熟林蓄积18.20万m3,过熟林蓄积0.85万m3,各龄组蓄积所占有林地蓄积比例分别为15.44%、37.42%、27.06%、19.17%、0.90%。

2.2 林业第二产业发展现状

据调查统计,沿河县林业第二产业产值1 550万元。现有木材加工企业46家,松脂企业2家,以油桐、乌桕为油料加工企业10家,以私营小型企业为主。特别是木材加工业,涉及全县22个乡(镇),以加工原木、板材等初加工产品为主。

2.3 林业第三产业发展现状

以森林旅游、种苗花卉等为主的新兴产业初步形成,沿河县有部级麻阳河黑叶猴自然保护区,省级风景名胜区乌江山峡“百里画廊”、霸王谷景区及县级谯家国有林场森林公园,旅游景点6处,年接待4万人次,旅游收入60万元。已建各类苗木常年基地10hm2,年产苗木200万株,花卉企业6家,年产值250万元。

3沿河县林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用材林总量不足,林地生产水平不高

以森林资源培育为主的第一产业是整个林业产业发展的基础,除直接提供市场消费品外,还为第二、三产业发展提供加工利用的对象。提供加工利用对象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第二、三产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从面积上看,沿河县用材林1.83万hm2,人均仅占有0.03hm2/人;从蓄积上看,沿河县用材林中乔木林蓄积94.93万 m3,人均占有1.63 m3/人,在很大程度上还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同时,用材林单位蓄积量低,单位蓄积量51.87 m3/hm2,与全国“十一五”发展目标水平(93 m3/hm2)对比,要少41.13 m3。反映出林地生产水平低、质量较差。

3.2用材林龄组及林种结构不合理

从用材林中乔木林龄组结构上看,中幼龄林比重较大,占用材林面积的71.12%,而近成过熟林比重很小,仅占28.88%;用材林中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及速生丰产用材林面积仅占用材林面积的12.57%,可采资源极少,从而影响人们对木材的需求和该县林产工业的发展。

3.3经济林经营粗放,科技含量低

经济林以鲜果为主,多数经果林基地,是以家庭为单元进行的小微型的生产经营,资源分布零星,生产组织结构松散,集约化经营程度不高,缺乏后续经营管理能力,产量低、品质差;同时林产品科技含量低,保鲜、销售、加工利用的能力弱,沿河县区域名、优、特果品难形成特色和优势,市场竞争能力弱;加之信息、引导、技术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滞后,农民经济协作组织、产业协会等中介服务组织发展相对缓慢,适合沿河县林业产业发展的市场新品种、新产品还需进一步引进和推广。

3.4 缺少龙头企业,生产集约化程度低

虽然现有木材加工企业46家,松脂企业2家,木本粮油加工企业10家,但生产规模小,资产均在100万元以下,同时,设备简陋,技术和工艺落后,经营方式粗放,原材料加工利用水平不高,目前还没有名牌企业和产品,特别是木材加工企业,没有大型龙头企业带动,大都只限于原木初加工,附加值低,缺乏精深加工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

3.5 资金投入力度不足,林业产业基础设施薄弱

林业产业投资力度不够,投资渠道不畅,筹资渠道窄,特别是经果林基地如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投入比较薄弱;森林旅游景区及景点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严重不足,设施不完善,综合服务水平不高,年创造的产值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4 沿河县林业产业发展思路和对策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部署,结合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今后5年每年森林覆盖率增加1%的目标要求,以生态建设和保护为前提,以增加农民林业收入为出发点,紧紧围绕乌江产业体系,以生态绿色经济为发展方向,加强森林资源的培育,夯实林业产业发展基础;以森林分类经营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扩大木竹加工业的发展;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突出区域特色,着力改造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森林景观、提高文化品位为核心,大力发展森林观光、生态旅游业。

4.1 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优化森林结构。

在充分发挥森林总体功能的前提下,大力抓好乌江特色生态产业带,加大对现有12.6万hm2宜林地、无林木林地、疏林地、其它灌木林地、25°以上坡耕地、弃耕地以及耕作条件差的耕地上,高标准、高质量加大营造林力度,尽快增加森林覆盖率,充分利用地力资源,充分发挥其成林后森林生态、经济等多种功能。按照主要用途的不同,以及森林多种功能主导作用方向的不同,紧紧围绕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在乌江及其主支流第一、二层山脊内的重要库区、石漠化及水土流失严重区域,发展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风景林等生态公益林,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提高生态功能等级,尽快改善其生态环境。在生态公益林以外的地势较平缓、立地条件较好、森林采伐后对生态不产生重大影响的区域,重点培育工业原料林、速生丰产林、笋竹两用林、名特优经济林、木本粮油林及生物质能源基地,增加森林资源,提高林业经济效益。

4.2推广特色经济林产业,优化产品升级

以果品内部结构调整和无公害果品生产为重点,突出区域特色,大力发展沿河沙子空心李、谯家泡核为龙头的产业建设,积极引进名优特新品种,加快现有劣质低效果园改造速度,推广标准化无公害生产技术,打造优质品牌。大力发展良种壮苗,特别是突出主要造林树种、油茶等木本粮油树种的良种培育,提高苗木、花卉经营管理水平和生产能力,促进种苗、花卉产业向规模化、良种化、高效化方向发展。

4.3 加强森林经营,提高林地质量

沿河县用材林中幼林面积比重较大,林分质量较差,显示出林地具有较大的生产潜力。应科学制定全县集体林和两个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积极开展全县中幼林抚育和低产林改造培育工作,探索不同区域提高林地质量效益的有效途径。以木、竹材精深加工是整个林业产业发展的主体,引进或重组木竹加工企业,合理调整生产规模和布局,采用先进技术、设备和工艺,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延长产业链,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依托经济林基地建设,发展与基地紧密结合的经果林加工企业,积极引进林化工业,培育新型产业,培育名牌产品和龙头企业,推广公司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经营模式,形成互惠互利的利益共同体,既增加了林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了经济效益,又降低了市场风险。

4.4 着力改善内部环境,加快森林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抓好彭水库区、沙坨库区重点公益林保护工作,扩大部级麻阳河黑叶猴保护区保护范围,提高森林的防护效能,加大投资力度,着力改善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为沿河县乌江山峡、麻阳河黑叶猴保护区森林旅游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继续实施城郊绿化工程和通道绿化工程,从县城至黑獭乡、县城至淇滩镇乌江沿岸以桃、李及竹为培育重点提升城市品位;打造县城――黑水乡――官舟镇――思渠镇和淇滩镇――谯家镇两条公路沿线通道绿化,改善森林景观等级,提升景观质量和生态文化内涵,积极开展森林旅游、红色文化旅游等推介活动,打造特色森林生态旅游品牌。

4.5 政策引导,机制创新,推动产业的发展

以产业政策引导林农及企业发展方向,结合林业产业发展思路、目标及工作任务,围绕产业重点,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

(1)完善林业产权制度。盘活森林资产,稳定所有权,放活经营权,保护收益权,尊重处分权,积极鼓励各种经济主体以承包、租赁、转让等形式,发展林业产业建设。

(2)提供良好的产业政策。对发展林业产业的应加大贴息贷款,优惠税费政策扶持力度。

4.6 加大林业科技投入,提高林业产业集约经营水平

(1)建立、建全林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强化林业技术推广站职能,林业技术推广站是林业科技的推广桥梁和纽带,在林业科技成果转化、林业技术开发、试验示范、兴办林业科技产业等方面起着模范带头作用,应进一步加大林业技术推广站的建设力度,政府及各部门要切实抓好人才建设,培育人才、稳住人才、吸引人才,采取科技下乡进行科技培训,对商品林实行产前、产中、产后技术跟踪服务。

(2)对林业科技人员按照培训、考核、使用相结合的原则,投入一定的经费使科技人员知识不断更新,技能不断提高。

(3)加强林农实用技术和基本技能培训工作,把农民学文化、学技能、脱贫致富和促进林业产业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大初、中级技术培训力度,使广大林农掌握了解栽培管理技术,提高集约经营水平。

(4)创建和发展各类组织,如林产行业协会、果品协会、花卉协会、人造板协会、家具协会等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民增收,减少生产风险。

4.7 抓好森林防火及有害生物防治。

建立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网络建设,认真落实森林防火各级政府领导负责制,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加强防火宣传,搞好林地卫生。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健全病虫害预测预报、检疫,推行联防联治、无公害防治。

参考文献:

产业发展思路范文第4篇

摘要介绍了巍山县茶叶生产现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思路,以期为茶叶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茶叶产业;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发展思路;云南巍山

巍山县种植茶叶历史悠久,具有一定的种植规模和产业基础,但也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贫困山区要脱贫致富、增加收入、实现产业由数量增长向质量增长,发展茶叶产业是一条可寻之路[1]。走“公司+科技+基地+农户”的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一条龙的产业化发展道路是巍山县茶叶走入国际市场、实现提质增效的主体思路。

1巍山县茶叶生产现状

2009年底,全县共有茶园面积1 646.07hm2,其中云南大叶种面积1 361.87hm2,2000年引进台商种植无性系乌龙茶、铁观音284.2hm2,年产干茶515t。有小型的初制所20个。有注册公司4家,其中2家为漾江林业局茶厂、云南大理巍山有限责任公司,以生产绿茶、普洱茶为主,产品远销省内、省外。另外2家为五星茶厂及巍宝茶厂,以生产乌龙茶为主,产品主销福建及台湾。巍山县的茶叶产业主要以山区及半山区为主,主要分布在青华乡、大仓镇及永建镇。

2存在的问题

2.1茶树老龄化,零星种植较为突出

巍山县的茶园,多数是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发展的茶园。至今茶树已老化,且零星面积多,连片面积少;加上茶叶受市场的影响到较大,几起几落,造成茶园有效株不足,茶树采摘面小、量少,茶园投入不够,茶叶产量低。

2.2茶农意识落后

由于茶叶主要种植在山区及半山区,山区茶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受教育及接受新科学、新技术的机会相对较少;种植茶叶主要停留在自给自足的封闭状态,缺乏商品意识,没有把发展茶叶生产作为自身脱贫致富的产业来抓[2]。

2.3财政困难,资金投入力度不够

近几年由于国际国内的茶叶市场价格起幅较大,造成各级政府部门对茶叶的发展持观望态度,徘徊不前,多数茶园重栽轻管;业务部门由于缺乏资金,对现有茶园的改造及培训严重不足。

2.4有品牌,但竞争力较弱

巍山县有20个初制所,4个企业,但都各自为政,单打独斗。近几年来,企业受市场环境的影响及多种原因,无法对初制所茶叶进行有效回收。企业虽有品牌,但品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弱;加上优质精制茶叶产量少,包装粗糙,没有统一的特色品种,很难适应国内国际市场的需求,造成茶叶成品销量少,农民、财政效益不明显。

2.5缺乏茶叶精制加工生产线

要提高巍山县茶叶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还必须提高茶叶产量和加强茶叶精制加工生产线建设,走“公司+科技+基地+农户”的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一条龙路子,依托乡级初制所,初制茶叶成品由龙头集团统一收购,再进行深加工、精加工,保证茶叶初制所原料不外流,保护茶农利益,保证精制茶原料,增加县财政的税源。

2.6茶叶营销信息不流通

由于企业之间各自为政,缺乏市场信息,巍山县生产出来的茶叶产品大部分只局限在本县或本市内销售,而且销售面狭窄;加之没有集团公司和统一品牌,很难适应产业化、品牌化、国际化的经营发展目标。

2.7茶叶市场监管不力,市场秩序混乱

在茶叶市场经营过程中,一些不法商贩为了谋取利益,制假、造假,侵犯茶叶品牌,给政府及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阻碍了茶叶销路的扩展。

2.8茶叶种植管理粗放,安全隐患突出

由于巍山县茶农科技文化素质落后,在种植茶叶管理工作上存在着品种老化,投入管理跟不上,茶叶产量、质量

低等问题;加之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导致茶叶的农药残留物重金属超标,茶叶产品存在着质量安全隐患。

3发展思路

3.1统一思想,增加投入,稳定茶叶产业发展

巍山县现有茶园面积已达1 361.87hm2,且多数分布在山区半山区,都属投产茶园,是山区、半山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茶叶产业的兴衰关系他们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大局。为此,全县各级部门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抓住机会,广辟财源,利用各项财政措施,坚持“稳定、改造、投入、提高、增效”的发展方针,稳定茶叶产业的发展。

3.2整合茶叶企业,培育龙头企业

充分发挥整体优势,对现有的初制所、茶厂、精制茶厂按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进行大量技术改造和优化整合;并根据经济实力、技术力量、品牌形象进行企业重组,以此提高茶叶产业的竞争能力,打造自己的知名品牌,依托台商,开拓国际市场[3]。

3.3选育推广茶树良种,提高茶叶品质

巍山县种植发展的茶园,多数是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发展的茶园,且以实生苗为主。按照市场对品牌的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茶树育种目标,建立无性系茶树良种生产基地,充分发挥良种在茶叶产业中的基础地位;加大优质茶树良种的推广种植力度,提高优质茶树良种的覆盖率,有计划地、分批、分期地对巍山县现有的实生苗茶园进行更新、改造,提高茶叶品质,增加茶农收入,以促进茶叶经济的发展。

3.4加强茶园生产管理,提高茶叶质量

一是进行低产茶园改造,补植、补造,更新茶园,重新种植,重新建园;二是抓好新植茶园的建设,按标准化要求,全部采用无性系茶树种苗,进行规范化管理;三是增加投入,改善茶园基础设施建设,修道路,建水池,保证茶园旱涝保收,稳定茶农收入,稳固茶叶产业的发展[4]。

3.5进行无公害茶叶标准化基地建设

按照“绿色、生态、环保、安全”的要求,进行无公害茶园生产管理,严禁工业“三废”和城镇生活废弃物对茶园的污染,严禁施用垃圾和劣质及未登记的肥料;以消费者的健康为目的,努力形成绿色、环保、无公害食品的茶叶生产线。

3.6更新知识,加强培训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专业技术人员不仅要懂得茶园生产技术、加工技术,还要加强营销知识的学习,不断地引进新的加工设备;并派出科技人员外出学习,接受新的知识、新的理念、新的市场信息,再将自己的所得,培训、传播给茶农,使他们不仅懂得生产,还了解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茶叶产品,稳固、发展、壮大产业。

4参考文献

[1] 夏雪飞,胡中扬.湄潭县茶叶产业化经营的思考[j].贵州茶叶,2009,37(3):18-19.

[2] 郑宽明,李天芳,郭亚锋.陕西茶叶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10):7-9.

产业发展思路范文第5篇

随着深圳IC设计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未来目标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是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打造一批上市企业和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强势企业;另一方面,以IC设计为核心,推动IC设计和系统整机联动,做大几个优势产业链,充分发挥IC设计产业对整个产业链的拉动和辐射作用。

根据目前深圳IC设计产业发展态势,未来3-5年的发展目标是实现总销售收入达到200亿元人民币(2009年为81亿元),其中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的IC设计企业15家以上(2009年10家),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IC设计企业5家以上(2009年1家),争取出现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的企业。

产业联动方面,在通信设备、手机、移动互联网终端、数字电视、信息家电、绿色能源、计算机外设和存储控制等领域逐步形成配套齐全的系列化的IC,通过IC设计和整机联动,做大12个深圳具有一定优势的产业链,带动2,000亿元以上的IT增量产值。

园区建设方面,以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深圳产业化基地为依托,建成有80-100家设计企业聚集的面积达12万平方米场地的“深圳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形成产业服务功能完善、配套齐全、技术支撑强大、产业发展氛围良好的“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深圳产业基地”。

人才培养方面,新吸引和培养IC专业人才5,000人,人均产值达到100万元人民币以上。

2发展思路

2.1 产业集群: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建设

我国台湾在集成电路产业上的发展经验表明,在产业发展上不能搞大而全,应该集中力量发展若干优势产业,利用产业集群效应来做大做强,以保持我市支柱产业的长期竞争力。深圳作为土地和自然资源匮乏的地区,应该把有限的资源集中配置在若干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上,例如集成电路产业、平板显示产业、互联网产业、新能源产业、生物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竹科学园和台湾半导体产业的经验证明,建设产业园对产业聚集和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深圳电子产业发展历程中,产业集群一直发挥重要作用。无论是MP3/MP4,还是手机和上网本,以科技园-车公庙-华强北为核心的设计-集成-销售链发挥着强大的作用。在IC产业方面,目前深圳已经初步形成以龙岗宝龙为核心的IC制造和封装产业集群,但在IC设计产业集群方面,一直受限于场地。深圳IC基地对深圳IC设计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孵化和支撑作用。在深圳IC基地的孵化作用下,艾科创新、芯邦、安凯、芯微等一大批企业经过多年大浪淘沙,脱颖而出,形成了一定规模和实力。由于业务发展,很多企业已出现了场地的紧张。很多企业销售额早已超过深圳IC基地孵化标准,但由于对IC基地服务平台的依赖,周边场地都已不好找,目前大都仍集中在深圳IC基地内。目前还有40多家国内外设计企业等待入驻。

按照目前IC设计产业的需求和SMIC建厂带来的设计企业落户高峰,以及IC设计企业的共性、聚集性和特殊性要求,当前如何安排这些送上门的IC设计企业成为IC基地的当务之急。建议尽快制定产业集群规划,启动建设深圳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建设10万平米以上的IC设计产业聚集基地,安排现有IC设计企业和吸引外来企业落户深圳。以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深圳产业化基地为依托,争取使该产业园成为“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基地”,并成为承载国家对深圳IC设计产业支持的载体,为地区技术创新和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2.2 进一步优化投融资环境

对于集成电路设计这类高风险、高回报的高新科技行业而言,及时争取早期资金注入,避免因资金链过早断裂而夭折非常重要。已经出现过很多很好的项目,由于未能渡过企业瓶颈期而失败的案例。因此,集成电路设计企业非常需要及时了解投融资信息,掌握投融资渠道。深圳和香港都是金融服务业十分发达的地区,具有良好的高新技术企业创业条件。因此应当充分发挥政府、风险投资、金融证券行业的作用,通过搭建IC设计企业与投资企业的良好沟通平台,促进技术企业与金融企业的合作,为深圳IC设计行业注入强心剂,加速行业快速进步。

2.3 依托整机应用优势,打造创新应用产业链

深圳在通信、计算机、信息家电、消费电子等领域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相关的重要整机厂商云集,这些厂商在相关行业标准的制定中拥有很强的话语权。这些厂商中有的是深圳本土成长起来的企业(如中兴通讯、华为、比亚迪、康佳、创维等),有些则是著名企业在深圳地区的分部(如TCL、联想等)。这些整机厂商既是集成电路的消费者,又是系统需求的定义者,对于集成电路设计行业影响巨大。随着行业应用的进步,对高端通用芯片和SoC会不断提出新的需求,为集成电路设计行业带来新的商机。

通过积极鼓励整机企业与IC设计企业的联动,打造创新应用产业链,可以实现整机企业和IC设计企业的双赢,系统厂商可以获得国内集成电路的核心技术,集成电路企业又可以获得市场份额,从而使深圳地区在电子行业取得整体优势。因此应以整机厂商需求为牵引,积极发展适用于新一代整机系统的高端芯片产品,提升深圳IC设计水平,增强深圳整机厂商的核心竞争力。在HDTV、WiMax、3G/4G通信设备和终端、CMMB、卫星电视、上网本等产品领域,深圳都具有取得领先的很大机会。

2.4 积极参与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创新支撑平台建设

目前产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就是国产整机企业对国产芯片企业的认可率低,对国内的设计企业知之甚少。如何树立国产优秀芯片企业的民族品牌,将国产芯片、应用方案尽快推向整机企业,实现产业化应用,是关系到整个IC产业特别是IC设计产业发展的关键。

深圳IC基地根据深圳地区优势和产业特点,积极参加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平台的“应用推广服务中心”建设。整合各地和各方面IC推广应用相关资源,面向重点应用领域,开发和推广基于国产芯片的整机应用方案,“以用兴业”,协助企业将芯片产品推向市场;建设代表优秀国产芯片的“中国芯”品牌,建立“中国芯”产业联盟,逐步提高国产芯片的市场认可度,以推广应用突破我国IC产业发展面临的制约瓶颈。预期目标是建成覆盖全国重点地区的国产芯片推广应用服务体系。通过政府引导地方、资源整合共享、优势互惠互补等方式向设计企业和整机企业提供服务,降低国产芯片的销售和应用成本,提高整机企业对国产芯片的认可程度,提高国产芯片在IT产品中的占有率,从芯片设计和整机应用两方面促进企业的自主创新和产品研发,促进IC产业并带动IT产业跨越式持续快速发展。

为了满足新形势下的产业需求,深圳IC基地积极探索服务重点的调整,在最大限度的提高公共技术服务效益上下功夫,做到四个转变。即:将提供EDA工具服务为主转变为与产业化相关的IP应用开发技术支持为重,建立以核心IP复用为主的完善的SoC开发平台;将支持单个企业创业转变到以建立核心产业链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引导(重点如:数字电视、手机、显示驱动和消费类关键芯片等);将通过资金扶持企业转为到通过提供关键技术服务和市场资源为主要手段的新型综合服务;将工具推广技术培训转变为系统的职业技能和序列的资格培训,大量培养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的实用技术型的设计专业人才;以现有技术服务平台为依托,将平台资源和技术服务向芯片应用、系统方案、整机开发等方面扩展,并加强深层次服务。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借助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和机制优势,探索产业化基地建设和创新创业的新模式,引导企业与基地共同实现集成电路设计产业的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是集成电路设计领域实现产业化的基础之本;市场化是集成电路设计领域实现产业化的动力之源;国际化是集成电路设计领域实现产业化的必由之路。

2.5、继续完善集成电路产业链

针对深圳地区集成电路产业链中设计环节突出,制造和封测等环节薄弱的特点,应分层次对集成电路产业链进行发展和完善。

(1)优先重点发展IC设计产业

利用现有优势,以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深圳产业化基地为依托,继续加大力度发展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并以此带动IT产业的升级和相关芯片制造项目的落户。

(2)积极引进发展芯片制造业

完整健全的产业链对IC产业的发展无疑是有利的,深圳在芯片制造方面的缺失已经影响到了设计产业的发展,深圳IC设计产业的快速发展已经引起了众多Foundry厂商的关注,加上深圳巨大的IC消费市场,对芯片厂商有很大的吸引力。中芯国际在武汉、成都的建厂都是用政府的全部资金,但是在深圳的建厂只是取得政府厂房的支持,从中可见深圳市场的优势。但是我们政府也要从产业长远发展的角度,积极鼓励在深圳建设晶圆厂。

(3)鼓励和扶持测试封装业

IC设计、制造和封装测试的同等重要性已经体现在三者的协同设计上,这将成为未来关键技术发展的挑战之一。芯片设计、加工和封装测试三者互动,已经成为提高产品水平和降低成本的最有力途径。

针对深圳地区集成电路产业链中制造和封测等薄弱环节,需要努力从两个方面弥补和完善。其一,外引内联,积极引进和扶持集成电路制造企业在深落户并在深发展,且要求国外在深圳建设的企业,要为深圳IC 设计产业服务。其二继续加强制造、测试、封装相关的第三方咨询和中介服务,加强与国内外相关企业的联系,做好服务工作,弥补本地相关服务的不足。

3发展重点:依托公共服务平台

推动IC设计和整机互动

由于集成电路无处不在,是所有重大和新兴产业的核心,例如LED照明和新能源、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医疗电子和生物医药等,因此要发展集成电路产业,要发挥集成电路在各个应用领域的中坚作用,绝对不是只做集成电路设计,而是要组织关键技术、核心领域、重大项目的集团作战,要处理好作为核心的集成电路技术和下游应用产业的关系,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创新的关系,大企业、大项目和区域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深圳IC基地和各级联盟等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构建以深圳IC基地为组织核心,通过国家、省、市、区各级联盟的合力,打造从IC设计到系统整机的创新体系。具体包括几下几点:

1、围绕优势产业,构建IC和整机厂商产业联盟

深圳在数字电视、平板显示、通信、移动数字媒体、智能手机等领域已形成了具有很强竞争力的产业链,已带动IC设计企业的联动发展。目前,在数字电视领域,国微技术、清华力合、国科电子、艾科创新等IC设计企业在业界已有相当地位;平板显示领域,晶门科技、敦泰科技、天利半导体等企业已有相当规模;在通信领域,海思半导体、中兴微电子居国内翘楚;移动数字媒体领域,安凯、爱国者、长运通、比亚迪、艾科创新等企业已有相当影响;智能手机领域,海思、安凯、艾科创新等企业已占据一定市场。

为了加强IC设计和系统整机厂商的创新互动,建议围绕深圳这些重点领域,构建相关产业联盟,共同发展壮大。

2、围绕关键技术、重点领域,组织产业链联合攻关。

深圳在消费电子、通信和计算机互联网方面都有很强的基础,已经形成了大企业和大产业,但正在发生的3C融合、三网融合使得产业链所涉及的环节更长,更加复杂,单个企业很难应对。比如深圳企业在手机方面全球瞩目,但在平板电脑、上网本和电子书上面都遇到了阻碍,原因就是未来的3C融合产品涉及内容、运营等很多复杂的产业链环节。

因此深圳有必要选择三网融合这类关键技术和重大领域,选定一个或者几个目标方向,围绕目标方向的核心技术产品进行分析,分拆展开它的产业链,然后围绕实现这样一个核心产品的每一个环节,组织重大项目的攻关。

目前国内的项目支持方式大体上有两种,一种是满天撒胡椒,谁都给一点,但最后很难出大成绩;另一种做法就是选定一家核心企业,重点支持,但劣势是有可能选错企业,或者企业的成果最后没有办法被产业共享。而联合攻关结合了两者的优势,当目标确定以后,可以对不同环节采取不同的方式。比方说委托重点企业、重点课题组实行重点项目的核心攻关和整合,对于中间的一些关键技术可以采取招标的方式,吸引海外团队、成熟的中小企业,把他们的技术力量围绕这个来开展项目合作,也可以通过引进技术、消化和创新的方式来完成这样一个过程。同时,由于涉及产品或者应用的全产业链环节,最后产业化变得非常容易。

3、围绕大企业需求,组织产学研合作和中小企业技术转移

大企业、大项目对区域经济和科技创新的带动作用明显,为了支持大企业做大做强,国家和地方政府往往给予大企业很多研发资助,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常常存在这些问题:一是资金可能并不一定会用于核心技术研发,甚至有可能用来补充产品成本甚至价格战,难以监管资金的使用;二是技术转移和外包的时候,不一定优先考虑本地中小科技企业;三是技术成果只会为单个企业所有,公共效益有限。

为了充分发挥大企业的带头作用和辐射效应,扶持做大大企业,可以围绕几个选定的大企业所需要的核心技术,组织产学研合作,组织中小企业技术转移,组织新产品开发。在这种模式下,政府并不是直接向大企业发放资助,而是由政府出一部分资金、企业出一部分资金在企业组建技术平台,大企业列出其所需要的关键技术,由技术平台向本地中小企业和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项目和技术转移需求。技术平台由政府委托深圳IC基地和深圳市半导体行业协会这样的产业促进组织监管,所选定的企业有优先支配权,并不是在排他的,可以在一定的竞争原则下对社会同类企业开放。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充分发挥了大企业的整合和带头效应,让本地中小企业零碎的科技成果能够很好协同产业化,同时对区域相关产业有很好的辐射效应,使得公共研发资助投入效益最大化。

4、做强几个新兴产业,IC设计带动整机发展

目前深圳的优势产业为通信和消费电子,除了继续巩固在这些领域的优势外,汽车电子、医疗电子和数字装备是未来新的增长点。这些领域目前国内外都有很好的市场需求,但关键是核心技术缺失造成国内产业发展不起来,例如汽车电子领域对MOSFET和IGBT有大量的需求,而医疗电子也要求高精度的ADC,这些都是本土企业一直难以突破的。因此可以围绕汽车电子、医疗电子和数字装备对核心技术的需求,组织产学研合作和攻关,既能满足行业领先企业的需求,又能够带动中小企业的发展。

5、围绕低碳经济开发新产品,组织新技术攻关

环保压力使得低碳经济成为全球各地关心的热点和支持发展的重点,低碳经济的范畴很广,包括新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智能电网、节能减排应用(楼宇自动化/LED照明)等,涉及的集成电路包括电源管理/LED芯片、电能计量芯片和电力线载波通信芯片等。而在这些领域,深圳有很好的产业基础,相关企业例如LED驱动和电源管理领域的比亚迪微电子、明微、长运通、华润半导体、泉芯、辉芒、联德合微电子、天微、擎茂微电子、方禾集成、博驰信电子等,相关产品有力合微电子的电力线载波通信专用芯片,芯海、锐能微科技、天微电子、联德合微电子等公司的电能计量芯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这些领域的新技术都还存在一定的瓶颈,例如LED照明领域的效率问题,如果能够组织企业在这些新兴技术领域攻关并实现率先突破,有利于在产业发展初期即占领有利位置。例如LED驱动芯片的生产工艺问题是中国LED照明领域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只有解决芯片制造所需的600-700V高压工艺问题,才能让LED 安全地进入到照明领域。

6、鼓励垂直整合,打造“虚拟IDM”

由于历史原因,欧美半导体产业最初以垂直整合(IDM)模式为主,业务覆盖整机研发、IC设计和IC制造,后来逐渐独立发展,如西门子分拆出英飞凌,摩托罗拉分拆出飞思卡尔等,目前只有日本一些电子企业仍然是垂直一体化。而中国台湾和大陆一开始是三者分离,即整机+IC设计(Fabless)+IC制造(foundry)。

根据我们的调研,欧美企业放弃垂直整合的主要原因是,欧美是高成本区域。传统垂直整合源于垄断地位,每个环节都有高利润,可以承担高成本。但随着某些环节被日韩甚至中国企业突破,高利润消失,欧美企业不得不开始放弃垂直整合。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诺基亚开始放弃手机芯片设计,外包给意法半导体。

垂直整合的好处是可以带动整机和IC设计联动,IC设计与制造联动,对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的中国IC设计产业仍然关键,例如电(UMC)对台湾地区IC设计企业的推动作用。而且目前中国是低成本区域,具备发展垂直整合的优势。

事实上,正是因为缺少IDM的发展历史,国内IC设计产业与上下游厂商间的联动机制依然薄弱,特别是IC设计企业与整机厂商间的互动。一方面,由于依赖国外IC,国内整机企业随着成本优势的弱化、利润空间不断缩小,许多整机企业只能处于附加值最低的加工组装环节。另一方面,特别是随着SoC时代的到来,国内IC设计企业进入主要整机产品价值链的难度更大。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在上下游之间出现比较严重的断裂。相比IC设计企业与整机厂商的联动机制,国内IC设计企业与国内Foundry代工厂商间的联动则较多些,然而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目前,国内IC设计企业提供给国内Foundry的订单只占Foundry生产线产能的20%,国内Foundry生产线大部分产能依靠国外订单来填充。金融危机袭来,导致Foundry生产线产能大量闲置。

事实上,与整机结合紧密的IC设计企业近几年得到快速发展。IC设计产业与整机企业共创产品价值链的能力有所增强,突出的例子就是海思、中兴微和比亚迪。因此,为了促进国内IC企业做大做强,除了支持IC设计和IC制造同行间的并购和整合外,更需要鼓励和推动IC设计与上下游厂商间更紧密的合作,打造实体或者虚拟的IDM。

莱迪思MachXO2 PLD系列为低成本低功耗设计树立了新的标准

莱迪思半导体公司宣布推出其新的MachXO2TM PLD系列,为低密度PLD的设计人员提供了在单个器件中前所未有的低成本,低功耗和高系统集成。嵌入式闪存技术采用了低功耗65纳米工艺,与MachXOTM PLD系列相比,MachXO2系列提供了3倍的逻辑密度、10倍的嵌入式存储器、降低了100倍以上的静态功耗并减少了高达30%的成本。此外,在低密度可编程器件应用中的一些常用的功能,如用户闪存(UFM)、I2C、SPI和定时器/计数器已固化到MachXO2器件中,为设计人员提供了一个适用于大批量、成本敏感设计的"全功能的P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