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产业发展

产业发展

产业发展

产业发展范文第1篇

农业是最古老的、弱质的产业,也是新经济中大有发展前途和高效益的产业。但是,农业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生产周期较长,生产季节与劳动时间差别较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地域性和市场滞后性。

在一些已经进入新经济时代的发达国家,农业逐步实现了以现代工业,现代科技和现代管理来装备和经营,这种趋势尤其在大都市城市周边区域或受都市经济影响巨大的城郊农业更加明显。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仍未完全摆脱生产经营单元过于细碎,农产品商品率较低,农村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格局。

与工业、信息产业等相比,农业产业最大的不足是产业的经营组织即农业企业及农户,经营规模太小,具有一定规模的农场或公司(尤其是民营企业)太少。

发达国家的农业产业经营组织大多数也是以家庭农场或农户为基本形式,而且采取的就是企业化经营方式;生产规模相对较小的农场或农户,则依靠多种多样的合作组织,如产销班、专业公司、农业协会等形成较大规模的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以市场为导向、经济效益为中心,通过农业的企业化经营,将产前、产中、产后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能实现不同群体最大利益的共同体。

农业产业化将产、加、销联结成一个整体,进而发挥了产业的协同效应和规模效应,提高了农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使农业产业由弱变强。

由于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和农户之间联成一体,因而后者不再以势单力薄形象出现在市场,而是以平等贸易伙伴身份参与市场竞争,分享市场交易成果。因此,农业产业化也有利于推动市场的公平竞争。

在我国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尤其是都市区域及一些相对发达地区,由于市场经济发育日臻完善,商品交易活跃,口岸情况较好,农业产业化已经有了现实可能。

实践证明,农业产业的成功运作,或是一个成功的农业企业的发展,清晰的、正确的思路尤为重要。

首先,要做正确的事(尽可能使所做的80%的事是正确的),然后才是正确做事(努力把80%的事做好)。荷兰农业产业的发展值得我们学习。

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是著名的国际大都市,也是花都之一。农业以出口为主,郊区主要发展花卉及蔬菜。它与其他几个城市共兴建现代化温室0.8万公顷,其中花卉0.53万公顷,蔬菜0.27万公顷。年生产鲜切花70亿支,盆花5亿盆,占国际花卉市场总贸易量60%左右。全国农业出口总值达到年500亿美元以上(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6%),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荷兰农业产业的发展,至少给予我们以下启示:

①农业产业要做出特色,要做专、做大、做强。荷兰以菜篮子为主体,发达的蔬菜、花卉、肉牛、奶牛及奶制品生产,在世界同行业举足轻重。

②农业产业要开放市场,面向世界。荷兰是一个工业国,有世界港口之冠的鹿特丹。发达的工业和开放的市场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③不断提高农业企业化、专业化、自动化的程度。荷兰本来没有发展农业的优势,如日照缺乏,耕地稀少,要填海造田,从而被迫走上农业工厂化、高投入、高产出的道路。大力发展设施精品农业,使园艺业闻名世界。

可见,我们在进行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时,重要的是找到本地区的特色,发挥区位优势,把特色产业做成强势产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份额,从而获取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

二、发展战略

一般地,农业产业发展战略要求:

1.定位要准,落点要实。不同的地区,农业所处的环境不同,天时、地利等优势也不同,应做到定位准,落点实。

2.突出特色。当前的农业是开放型的农业,而且农产品数量供大于求,因此,农业产业不仅要突出特色,而且要强化特色,加强品质调控和售后服务。

3.既要从长远考虑,也要有风险投资。农业规划的战略定位要着重于未来,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同时,规划也要有风险投资意识。过去,农业一直缺乏风险投资,常常是引进、试验、中试、推广,把许多市场机会都错过了。

三、农业产业的发展模式

不同的地区,农业资源条件和特色也不同,因而农业产业的发展类型或模式就不同。

在大城市城乡结合部,如北京的城区绿地和二、三、四环区域的农区、中关村园区等,其土地等农业资源十分稀缺,区域工商业发达。农业一般以精致园艺场、成片林地、观光和休闲农业等形式被保留下来。主要提供新鲜农产品,提供城市开阔绿地,满足城市居民的休闲活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起到城市绿化的作用,是城市功能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在大城市的中远郊,如北京的顺义区等,农业生产的专业化、集约化程度很高,主要经营禽、畜、鱼、奶以及温室蔬菜、瓜果等,大型牧场、温室设施、各类园艺场等集中在这一区域,同时也包括稻、麦、水产、加工等。工商业有相当基础,一般以供应城市新鲜类食品为其主要任务,同时又应发挥城市生态屏障的作用。它是城市农产品、资本、技术的主要集散地。这些区域的农业产业,构成农业的要素异常活跃,如现代生物技术、先进的农业技术装备等得到充分应用,农业企业规模大。

在城市圈(带)区域(城市之间的过渡地带),如北京、天津和河北边缘集镇结合地区极具代表性。这些区域距中心城区距离相对较远,接受城市辐射相对较弱,农业资源相对丰富,环境负载较轻。都市农业则体现城市生态农业生产供应基地,不同城市间农产品交换与资本、技术扩散走廊的作用。

但是,不管在什么地区,发展现代农业产业,都要以市场为导向、经济效益为中心,通过农业的企业化经营,将产前、产中、产后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开发的模式大致有四种思路:

1.市场和科技导向模式。这种模式的开发程序是:农产品加工和品牌培育良种和商品示范基地输出技术,带动农户和中小企业发展,实现企业扩张。其基本做法是一个投资商兴办农产品加工或营销企业,建立一定的市场品牌和知名度,然后,在一定的区域内建立良种和示范基地,并与农户和中小企业签定合同,提供各种条件、标准和服务,扶持和引导他们发展原料生产,实现企业扩张,逐步形成适应市场需求的生产规模。

这类开发模式有以下特点:①商品基地的生产规模大体与龙头企业的生产规模相一致,无论初级产品的数量、质量以及产品价格都易于控制,规模比较稳定。②中小企业和农户分散经营,与龙头企业之间没有资产联系,但龙头企业凭借自身优势和各种良好的服务、优惠条件,通过契约与初级产品生产者(商)之间结合得比较紧密。在利益分配上还谈不上均沾,但是农户的利益仍然有一定保障。③这种模式一般要求龙头企业有较强的资本、技术、市场作后盾,产品技术层次较高,服务比较到位,市场资讯发达,并具有现代企业经营意识。采用这种产业开发模式的目前成功几率较高。农户和生产商更愿意选择龙头企业作为自己的依托。如北京的大北农等。

2.商品基地改造重组模式。这种模式的开发程序是:商品基地建设,形成规模和特色改造重组形成加工和销售龙头企业

形成地方支柱型产业。其基本做法是在某一地区,根据当地的各种资源优势先发展农副产品的商品生产基地,并且逐步扩大生产规模和提高产品质量,使之形成该地区的主导产业。形成较大商品生产基地后,再投资兴建批发市场以及加工或市场营销的龙头企业。

这种模式完全是一种以本地特色产品来带动产业的形成,某种程度上还比较被动,具有较大的盲目性。

这种开发模式有以下特点:①商品基地不是十分稳定,尽管分散的农户经营已经置于组织化(常常是政府控制)之中,但是,基地生产者涉及千家万户,他们与龙头企业之间没有资产联结,而只有利益约定。因此,任何一种市场价格的波动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均会引起生产规模的变化和原料品种的变化;②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是一种买卖关系、生产商、供应商、销售商之间利益分割,采用买断形式。因此,这种模式对直接从事初级农产品生产的农户和中小企业,在利益上往往难以平等相待。这种开发模式比较典型的例子如北京平谷县的桃产业开发、山东鲁南地区的蔬菜产业开发等。

3.产业链双向延伸模式。这种模式的开发程序是:对现有地方性企业和基地进行治理资本、技术、市场资源的再输入进行产业链的双向延伸实现企业扩张,提高市场占有率。其基本做法是:投资商首先对现有企业和基地作出基本分析,确认其是否存在产业开发的价值,在此基础上对企业进行治理,然后向加工产业和商品基地同时扩展和延伸,使产业链拉长,实现产业扩张。

这种模式的特点为:①不是一种简单重复或累加式的发展,而是对现有资源与资本的重新组合,剔除不良部分,投入优质部分,完全是一种对现有企业和基地的治理和改造。②发起企业要有强大资本实力以及技术和市场。③农户、生产商与龙头企业是一种利益共同体,并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大生产,以支柱产业来带动相关产业,形成相互配套的产业链和企业群。

这种模式的例子如北京三元食品有限公司和上海牛奶(集团)有限公司等。

4.中央市场带动模式。这是一种在政府扶植下,通过众多生产商(农户)、经销商、加工企业对市场的共同开发而形成以中央市场为中心的利益团体的开发模式。其程序为通过政府的财政低息贷款建立市场,然后把全部资本拆细折股转让给众多生产商(农户)。土地资本一般作公共财产具有公益性,像农副产品交易市场这类用地一般不作股本金投入,而采用低租金形式。市场具有合伙人企业性质,并建立一个由三方代表组成的管理委员会来负责对市场的日常管理。至此,政府完全退出管理,以后只行使税务、卫生检疫等国家行政职能。

这种模式的特点为:①政府对产业化的推动是通过对众多小企业的有限帮助来实现的,一旦形成气候即刻退出,从而避免了政府的直接操作。②通过市场的共同开发、建设与运作,各方以市场为载体,结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实现了平均利润,做到了利益分沾、风险共担。③由于市场由众多小股东组成,代表十分广泛。

产业发展范文第2篇

(一)产业转型升级战略

根据__镇原有纺织、食品、花木、油茶、机械制造、花炮以及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商贸、休闲旅游业进行分析。在__镇规划期内,选择花炮花木、机械制造、休闲旅游作为主导产业。

1、农业富民

(1)着重发展花木及其配套产业:__镇将以绿色健康为主题,发展以油茶种植为主的特色农业。目前__已引入湖南粮食集团在园区食品工业基地成立了湖南金霞油茶科技有限公司,拟投资8-10亿元打造油茶生态文化博览园。同时,__拟依托电子市场建设的良好条件,做强做大花木种植、交易、集散产业,按照特色化、规模化、专业化的要求,推进规模经营。在现有产业发展基础上,做精做细,发展赏花,看花,木雕,精油等相关配套产业,将__镇建设成为“中国花木之乡”。

(2)加强区域协作:依托柏加镇的花木发展的辐射优势、__镇电子交易市场及较好的交通条件,将浏阳市百里花木走廊的花木资源交易集中到__镇,不断促进资源的积聚和影响范围的扩大。

(3)跨行业发展:加大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的合作,确定农业在食品工业、旅游业产业链中的地位。

2、工业强镇

(1)环保科技示范园建设:浏阳市委、市政府批准设立浏阳市环保科技示范园。园区实现产业定位转型,退出印染产业,定位为以汽车零配件、机械制造、医疗器械、油茶综合开发、大型食品企业为主的综合型园区,形成一园二基地(机械制造基地和食品工业基地)的格局。机械制造基地争取引入整体实力较强、创新能力较强、与区域关联度较强的企业,及与区域大型企业合作能力较强的零部件生产企业。食品工业基地则争取依托当地特色菜肴发展熟食加工,如黑山羊制品,湘未蒸菜等,打造独具品牌,同时在巩固现有食品工业的基础上,将生物技术、有机食品以及食品饮料产业作为主要发展方向,打造知名品牌,做强入园企业。

(2)对接长株潭产业:长株潭产业的基本特点为以产业园为依托集聚发展,以轻工业为主的产业集群已经基本形成,产业逐渐向“两型”方向发展。__镇将以明星产业和新兴产业为主要对接对象,改变高端产品不足而低端产品相对过剩的局面。

(3)从区域产业带为重点:区域产业带经济主要以贯穿__镇的岳汝高速公路和即将建设的南横线为依托形成,因此__镇产业将与经济带上产业对接,对接中强调差异化发展,以填补产业带上产业的空白。

3、旅游兴区

旅游业将以__镇区和北星社区为主。

集镇区主要发展油茶生态游,风情小镇体验游。依托油茶生态园,发展观光、采摘、休闲体验、餐饮聚会、滨水游戏为主的生态旅游。加快改造镇区风貌,建设独具特色的酒吧、旅店等服务设施。

北星社区主要发展佛教疗养游、休闲农家乐。以钟佛寺为依托,发展佛教参观、疗养、禅修等活动。在北星社区重点发展互动式农家乐,依托当地特色优势,发展踏春、农耕、探险等休闲娱乐活动,面向长株潭范围内短期度假游。

(二)产业空间发展策略

__镇拟遵循“一心、三片”的产业空间发展模式。“一心”指中心镇区,将重点发展食品、机械制造、休闲旅游。“三片”指北部交通服务片区、中部综合发展片区、南部休闲旅游片区。北部交通服务片区包括跃龙村、双桥村、金牌村,主要发展花木油茶种植,交通互通口配套设施。中部综合发展片区包括甘棠村、金田村、田坪社区、连山村、涧口塅村、土桥村,主要发展食品工业,花木油茶种植集散、休闲旅游业。南部休闲旅游片区包括北星社区、柏树村、南门村、江东村,主要发展花木种植和休闲旅游业。

(三)区域联动战略

1.区域联动的空间结构

规划联动柏加镇,共建花木产业发展带;土桥陈昌故居,北星钟佛寺联动云龙示范区形成南部旅游经济圈,同时依托211省道形成贯穿区域南北的经济发展带,与区域北部的岳汝高速发展带及北部休闲路旅游发展带形成互动发展关系。

2.区域联动的交通框架

产业发展范文第3篇

一、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状况

谈到我国动漫发展的历史,可谓是让我们中国民族感到自豪的光辉历史。上世纪四十年代中国第一部长篇动画——《铁扇公主》诞生,是当时亚洲最早的一部动画。其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先后制作完成了《大闹天宫》、《哪咤闹海》等经典作品并在国际电影节上大放异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以1959年《小蝌蚪找妈妈》为代表的水墨动画,巧妙地将国画艺术融会于叙事之中,堪称极致珍品,为世人所瞩目。当然,同样不能遗忘在当时家喻户晓的“小人书”:《三国演义》、《水浒传》、《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画工优良、情节生动,比之现在市场流行的日本漫画,实可谓其鼻祖,有过之而无不及。

近年来伴随着“动漫产业”的极度升温,沉寂已久的动漫市场也终于开始复苏,全行业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我国已经成为一个动漫大国,但产业基础薄弱与市场空间庞大之间形成了强烈反差。生产动画片的企业和漫画书的出版社也不例外。原创动漫产品的数量不仅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甚至无法满足播出的要求。在中国,一方面是国产动画片低成本回收,缺乏市场;另一方面,国外的动画片制造商为了占有中国市场,低价销售自己的动画片,不仅占领了中国动漫行业的大部分市场,同时也得到了相当可观的回报。

二、我国动漫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消费群体定位不恰当

在日本,对动漫的消费群定位就是全民,其动漫作品自然在理念、内容、表达方式上更加成熟。而在中国,其消费群体仅限于20岁以下的非成年人,低龄化特征延续至今,致使“有效供给”实际不足和“潜在需求”的长期被忽视。“供需”严重失衡状况从理论角度解释了当今中国动漫市场“冰火二重天”的特有景象——一半是原创作品难觅出路,一半是国外动漫大行其道。

2.缺乏原创的动漫形象

我们知道构建动漫产业链的关键在于创造出有着足够吸引力的动漫形象,是产业链的开端。纵观米老鼠、唐老鸭、机器猫等动漫形象,一般都是可爱的动物,在任何一个国家都能为观众所接受,而且国外的动漫卡通形象,大多具有挑战传统的、叛逆果敢的性格,恰恰迎合了现代人的心理需求。尤其是迪士尼的卡通形象都有其深刻的内涵,激励人们积极向上,多行善事,但它们的表现方式却不雷同单一,十分丰富和特别。

而中国的动漫形象说教味道比较重,使人不自觉地产生抵触心理,而且缺失创新元素。譬如曾经让国人如痴如迷的孙悟空“大闹天宫”的形象,几十年没有变化;与之相反,米老鼠、唐老鸭却不断有故事推陈出新。原创产品的严重缺乏使得我国成为动漫产品的最大输入国。

3.动漫产业链断裂

动漫产业的健康发展必然离不开一条完整产业链的支持。日本动漫产业链包括“漫画连载——改编动画——制作衍生品——开发游戏”这一套完整的生产流程。而在我国动漫产业的实际运作过程中,往往是“漫画毫无目的”、“动画我行我素”、“玩具铺天盖地”……各环节相互脱离、分割,毫无完整性、连续性可言。尤其是对于一些衍生品的制作,一些急于求成的商家在其动画人物根本未被市场认可的情况下就大量推出玩具等衍生品,以期早日收回成本。但实际后果只会是整个投资行为的彻底失败和供给资源的重复浪费。

4.缺乏高素质的动漫人才

据调查,目前全国动漫从业者不到1万人,只及韩国的1/3。更糟糕的是国内动漫界人才的现状是,懂动漫艺术的不熟悉电脑制作技术,熟悉电脑技术的,艺术素养的功底又很薄弱;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差,具备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为了应对目前动漫创作专业人才不足的现状,虽然国内正在大力培养高层次的动漫人才,但绝大多数高校目前缺乏师资力量和适合的教材教案,与创作和生产的实际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还无法在短时期内改变人才匮乏的现象。况且,动漫产业不仅需要动漫制作人才,还需要优秀的熟悉动漫产品的商业运作人才。尽管目前这类人才极为缺乏,但各相关院校均未开设文化产业类营销专业。

5.管理和体制不健全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能独立制作动画片的,基本上就是有数几家大单位。这些制作单位都是在非市场经济体制下制作,管理体制落后,商业运营效率低,播放动漫,只投钱,不赚钱。与此同时,国外动漫势力没有了诸多限制,大量进入中国,对民族动漫产业形成巨大冲击,并造成优秀人才外流,形成国内动漫产业的落魄局面。由于动漫产业内容丰富,跨度相当大,涉及影视、出版、制造业等行业,因此国家并未明确它专属于哪一个部委领导。很多行政系统随意配置动漫资源,扰乱了整个公平竞争的动漫市场,致使动漫产业难以形成完整的规划,产业结构不能得到及时改善,调节动漫产业的杠杆机制难以发挥作用。特别是在动漫产品的生产审批、制作、销售与发行等环节,因归属不同部门管理,产业链被人为割裂,有限资金得不到合理使用,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巨大浪费。

6.知识产权体系不健全,盗版泛滥

正如中国诸多产业面临的困境一样,“盗版泛滥”也是影响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没有一个很好的产权保护机制来保护动漫产业,使得国内不发达的动漫画水平一方面使得原创事业发展缓慢,另一方面因为市场缺乏足够的消费者支持者使得中国的动漫产权价值相当低,无论是连载的稿费还是动画播映转让权费用都相当的低廉,极大损害了创作者和投资者的积极性。

三、发展动漫产业的对策

由以上内容我们知道,目前中国动漫产业所暴露出的诸多问题可谓相互交织、层层相连,寄希望于一夜之间就彻底改变现状的做法是不符合实际的。综观发达国家动漫产业的发展规律和经验,对我国动漫产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以下对策:

1.形成良好的动漫消费氛围——准确定位消费群,采用动漫分级

动漫的消费群不仅仅是青少年,应该是全民,因此目前动漫的消费群应该重新定位,要以全民为消费群,重新诠释“动漫内涵”。从思想上抛弃对动漫固有的历史性偏见,转变观念,客观地将其视作是和书籍、报刊等媒介同质的一种思想表现载体、一种市场化商品,真正还其“平等身份”,使原创动漫的发展成为可能。

根据实际情况,我国动漫产业下一步可采取分级制即针对市场不同的消费群体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标准,分类管理。可将我国的动漫消费群体按照年龄的不同分为四段:6-10岁、11-18岁、19-35岁、35-60岁,然后针对这四个年龄段确定A、B、C、D四种不同的动漫等级差别主要体现在主题、内容和画面上。

2.要注意动漫产业链中上游产品——有原创性的动漫形象的创造

原创是中国动漫产业的命脉,关系到中国动漫产业生死存亡。在吸取国外先进文化理念的同时,更要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国动漫创作可以采用的题材非常丰富,风土人情、文学著作、民间故事等,都是动漫创作思路的来源。对于创作人员来说,需要拓宽视野,扭转“动画是小孩子游戏”的观念,加大对具有宏观主题、复杂结构、现代精神等“大”题材的开发和创新。我国必须鼓励原创,拥有具有品牌价值的原创动漫形象。

3.要发挥比较优势,创造独具特色的产业链

动漫产业本身由环环相扣的复杂产业活动所构成,有极强的融合性与渗透性,它还在自身的制造传播过程中融合了很多其他产业内容而成为综合性产业。动漫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来自整个产业链上的特定环节的优势,形成并清晰认识动漫产业流畅而完整的产业链,是推动动漫产业发展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完整的动漫产业循环链由“动漫生产——播出——衍生产品开发——收益——再生产”组成,兼具“学、艺、研、展、产、商”六位一体的产业特征。正确明晰的产业链定位可以为实现集约经营、形成规模优势、提升研发技能、提高产业的整体实力的有力保障。

当前完善动漫产业链的核心是强化动漫产业发展的商业化,从人们对文化产品的消费需求出发,制作和传播适合于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广泛年龄层次偏好的动漫作品;开发包括服装、文具、游戏、玩具在内的动漫衍生产品,运用现代技术开发新型的动漫形象载体。通过实施外包战略等多种方式,努力提高动漫产业链下游的周边衍生产品的生产能力。鼓励各地区开展多种形式、内容丰富的动漫展、动漫节等活动,在动漫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架起桥梁,扩大影响,带动动漫衍生产品的销售,促进动漫产业链的形成。

4.加大动漫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原创力

动漫产业对人才有较高的依赖度,同时对人才的素质也有更高的要求,拥有创新思维、人文素养、科技意识等综合能力的人才是动漫产业的宝贵财富。我国从现在起就应充分重视动漫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从覆盖广度到核心质量,全面提高动漫人才的整体水平。具体而言,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1)积极鼓励并引导社会办学机构开设动漫专业培训,从基本面上扩充人才数量,有效弥补市场缺口。(2)充分发挥各大高等院校优势,加大对专业人才,尤其是复合型动漫核心技术人才(漫画原创、动画制作、电脑合成)的培养力度,以“高、精、尖”为目标,倾力构建中国动漫的精英团队。(3)广泛吸纳国际顶尖的动漫经营管理人才加入到原创动漫的后期推广过程中,学习先进经验,着力于本国动漫营销人才的培养。

5.转变政府职能,加强与动漫产业相关的管理体制和法律法规的建设

动漫产业的发展,政府的扶持是必要的,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其发展是否有一个良好的市场基础,因为产业的发展最终依靠的是由市场来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源。政府要以营造市场主导资源配置为己任,主动确定自己的活动边界,打破体制、行业和地区壁垒,创新对文化产业的管理体制。

自1995年以来,国家总共出台了14项扶持动漫产业发展的政策。但是,由于缺少对动漫产业发展的宏观战略研究,导致政策的配套措施很难到位,有的操作起来比较困难。这样难免给执行政策留下许多可钻的空子,从而导致各地扶持动漫产业的措施差异较大,有的政策则形同“空中楼阁”。借鉴日韩等国家的立法经验,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是规范动漫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6.净化市场环境,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完善知识产权保护

从国际经验看,一国动漫产业的健康发展通常都离不开政府的有力支持,而对于目前深陷于“内忧”(动漫市场盗版猖獗)“外患”(国外作品大行其道)——双重困境中的中国动漫产业而言,无疑更为重要。因此,我国相关部门应尽快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各种走私、侵权和盗版动漫产品的行为,净化环境、维护市场秩序;同时,动漫企业应尽快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通过版权登记、申请专利和注册商标等途径保护自身产品的知识产权。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大对动漫产业的扶持力度,通过政策保护、财政补助、税收优惠等多种手段支持起步时期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

产业发展范文第4篇

战略产业的定义是什么,哪些产业算是战略产业,是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战略产业问题,是在全球化冲击面前,“民族产业”处于全面守势的情况下提出的。对民族产业不分轻重缓急一概保护当然不可取。科技政策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经济政策要重视产业政策,国有企业改革要有进有退,抓大放小,关系到战略性全局性的产业部门,要由国家保持控制力,有的要禁止、限制外国企业进入。国家对战略产业有保护扶持的责任,不能任其在国际竞争中被“劣汰”。

较早系统提出战略产业问题的是王小强先生。

“如果我们说某一个产业是战略产业,也就是说,该产业不是从个人、企业、地方或部门的局部利益出发,而是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少数产业(空中客车是典型范例)。这类企业的存亡,不仅关系到利润,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关系到国家在世界经济政治乃至军事事务中的战略行动能力。国家不能放任本国企业在全球竞争中,自生自灭。”

“……我们这样一个超大型发展中国家,如何界定,什么产业应该在什么意义上和什么程度上保持民族工业的形态。有必要认真研究,我国中期发展的内外部约束条件(资源、技术和市场),根据发展的需要,找出若干关联产业,分析不同产业可能采取的发展方式……为综合国力的概念充实更具体的战略内容。”[1]

“十五”计划把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作为重点。有文章概括国有经济需要保持控制地位的行业和领域:

“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造币工业、重要军事工业等。需要国有经济经营,不允许民间资本进入;

“自然垄断的行业:电信、铁路、电力、煤气、自来水等。在管理体制上,政府与自然垄断企业的关系是规制与被规制的关系,即企业在获得垄断经营权的同时,必须承担价格、服务等方面的义务;

“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大型水利设施、环保设施、城市公共交通、金融、保险等。这类行业具有显著的外部性,政府及其国有企业有足够的理由发挥作用;

“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大油气田、大矿山、大钢铁、大石化、汽车集团、重要的电子企业等。就总体情况而言,私人资本和乡镇企业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在技术要求高,投资需求量达几亿、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重点竞争性行业中,它们还难以成为主导力量,还难以取代国有经济在这些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经济发展阶段和转轨时期的特征,决定了国有经济在这些领域应保持足够的控制力。”[2]

这些行业之所以需要国家保持控制力,是由于他们具有以下特点:一、有国防意义的产业或新兴科技行业,在这些领域,西方国家对我实行技术禁运或限制,不能依靠外国,必须用自己的力量开发;二、支柱产业,即产业关联度强、企业规模巨大、市场利益巨大,不宜让外资(或私人)控制的产业;三、具有外部性和自然垄断性,国家必须进行管制的行业(公共设施、金融)。

这也可以认为是广义上的“战略产业”。本书讨论的重点在第一和第二类。尚有存疑的是,一些高度竞争性的产业,如装备工业,同样对综合国力的提高意义重大,但国家政策对此不明朗。我们对“关联度强”的汽车工业实行多年高关税保护,同时又将装备工业早早抛进国际市场,值得注意和反思。

总结:战略产业是对提高综合国力有至关重要的利益的、国家必须保持控制和支持的、不以短期利益决定取舍的产业群。也有作者提出大国“超级产业”概念。[3]

在这个领域,简单把企业推向国际竞争市场“优胜劣汰”,将无力抵御跨国公司的强力竞争,企业的会导致国家的全局性损失。在这里讲的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在全球化的环境下,战略产业发展的激励机制不能单纯依靠金钱,要“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团队精神、百折不挠、顽强实干的进取精神和拼搏精神,以及相应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实现。[4]

跨越“技术本国化”的门槛

由于涉及国家安全、涉及“支柱”的产业,很多涉及高科技的问题。这里有必要从科技进步角度,就国家促进产业升级、优化结构的一些问题,作一些说明。

技术本国化的障碍和国际压力:上面已经讨论过,发展本国现代工业,走依靠合资为主的道路,不可能获得先进的核心技术和自主开发能力。不是发展战略产业的路子。

日韩式道路的核心,就是以“技术本国化”和本国产业的迅速升级为基本目标,“本国化”的基本手段和过程,就是高效率地进行技术引进—消化—扩散。

但是,一般来说,后进国家要实现“技术本国化”和产业升级,无一例外地面临资金、技术、管理和市场这几大障碍。不同行业情况各有不同。尤其是高科技产业,资金门坎越来越高,半导体芯片加工设备价格,平均4-5年翻一番,8寸晶片生产线价值10亿美元。一个飞机型号的研制费用20-50亿美元。技术飞速发展,对管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苛刻。

尤其严重的是,后进国家开放市场,必然对本国上游产业形成强大竞争。“顾客是上帝”,而上帝崇拜洋货,不愿意支持民族产业。开放市场对发展中国家的设备工业、国家科研力量的冲击,往往是致命的。

这里的困难在于:如完全放开市场,冲击力过大,则本国的上游产业(如加工设备、民机、轿车)可能被彻底冲垮,永无翻身的可能(如我国的数控机床、感光材料工业,见附录),但完全保护则又在保护落后(如“普桑”1990年代初的情况)。所以,市场的开放度,要有利于战略产业在有限保护下逐渐成长。这对政策的制定和行业、部门间的协调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

办合资企业依靠外商,这四个障碍当然都可以比较顺利地解决(对局部来说,这叫作合资使“技术得到提高,市场有了销路”),但前面说过,这种“轻松过关”的代价,就是堵死了“技术本国化”的道路。

必须遗憾地承认,20年来,在市场开放的冲击下,我国的“技术本国化”机制,大大退步了(有不少人说20年来科技没有进展,其实科技水平总是在进步,问题是科技进步的机制在“拉美化”)。地方部门分权,助长了崇尚短期的、局部的利益,不顾大局的行为,削弱了技术协作攻关的能力。在一些关键产业部门(航空、电子、汽车……),决策效率、内部协调效率降低、企业引进消化效率降低,技术扩散缓慢。

面对国际竞争对手强大技术优势和对后进国家技术进步努力的有意打压,这种技术本土化自身的低效是致命伤:

“当我们还没有开发出某一项技术的时候,他向我们封锁;一旦我们千辛万苦开发出来,他又会开放他的技术,并将其一部分下游产业转移给我们。这种梯次转移,抑制了发展中国家的自主技术研发和产业升级。所以,在全球化条件下,开放的经济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是有抑制作用的。结果是:投资无回报,研究无成果,开发无市场”。[5]我们的微电子设备技术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这样被搞垮的。

如果市场保护不力、再加上技术本国化效率太低,对来自外部的技术竞争的压力将无法招架,“四大门槛”就跨不过去。自己的技术队伍、自己的企业和自己的品牌就培育不起来,于是就一轮接一轮引进技术、引进设备,这被称为“引进陷阱”。

“引进陷阱”的本质,是后进国家的主观追赶努力、国家的整体竞争力落后于国际经济和技术的发展步伐。20多年来,在汽车、电子、飞机、装备……等行业,对这种“引进的陷阱”我们已经是司空见惯,对提出这样的问题反而会大惊小怪。“引进陷阱”被西方冠以漂亮的名称:“雁行模式”。如果我们安于这样的现状,我们就可能永远被“锁定”在“发展中”状态中而不得自拔。

跨越“门槛”的最低限度条件;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后进国家摆脱“雁行模式”的努力,取决于整体经济运行效率(企业、行业、国家效率的综合)的竞争。要做到这一切,决非一个简单的市场机制、或单项措施可以奏效。要求有效动员本国的各项经济技术资源(资金、科技力量、组织、政策…),缩短技术引进—消化—再创新周期。需要国家意志和组织作用,需要完整的发展战略和政策,需要合理的企业规模和产业组织,需要各层次组织的高度经济活力和高水平的管理。这是跨越“门槛”的最低限度条件。

国家的意志:国家目标、贯彻目标的意志和能力。

政府主导作用:各产业部门的市场前景,技术路线,单个企业往往无法看清,需要国家来决定大的战略方向和产业发展规划。

合理的规划:后进国家财力有限,科研实力弱,仅靠民间企业和科研机构层次的决策,门坎过高,无力承受风险。政府的支持不仅在财力方面,也有必要在技术路线的层面参与战略规划。“一些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由于技术密集程度高,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风险大,如没有政府的支持,就会长期落后,受制于人。”[6]

企业规模和产业重组:行政性的分权所造成的条块分割,企业规模过小、产业集中度低的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在战略性的产业,如再不及时进行产业整合,在跨国公司大举进入的形势下,对各地方争相和国外合资、置全局利益于不顾的局面,中央就没有了调控手段。

“过去,我国企业之间的产业联系(如行业分工与产品调拨)通过计划体制实现,工业部门既是政府部门,也是大托拉斯。割断这种技术联系,分散的单位往往不能成为独立生存的企业,自负盈亏”。“这种条件下,散兵游勇式的分散合资,被动地纳入跨国公司的国际分工体系,对中国产业的长期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值得研究”。

“日本特别是韩国的经验也证明,后进国家以民族工业的发展实现赶超,参与国际竞争,必须组建非常巨大的企业或企业集团(以负担昂贵的研究开发费用),并辅之以动态的政府保护和扶持政策。我们显然不应该把已经细小得难以成为独立企业的企业越分越小。当前的紧迫课题是,尽快重新组合,形成与已有生产能力相匹配的企业,组成面对国际强手有能力自负盈亏的企业,已成当务之急”。[7]

“我们原来各大部委,承担的主要是应用研究前期的工作。按现在的办法,这个研究就要基本解体。要求我们的集团公司来承担起基础、前期研究的工作,目前我们的企业集团没有这个能力。这就会形成一个空白。所以(把产业部门拆散的做法),受害最大的并不是企业,而是科研机构”。“我们是后发展国家,中国的科研体制,稍微没有一点政府的强制性措施或者是鼓励性措施,根本就发展不起来。你完全按平等竞争的话,那么所有清华毕业的,北大毕业的大学生都要去美国。你要把这部分人吸引下来,必须超越经济的利益。”[8]

组织行业级攻关,培育技术合作机制:有人强调自主开发困难重重,没有科技实力,没有钱。自主开发投资太大。外国开发一个轿车要20亿美元。我们怎么拿的出来?怎么办?合资。合资拿不来,再想法买。自主开发,提高国际竞争力?你唱什么高调。什么年代了,还讲自力更生?[9]

我们现在从计划经济转到市场经济了,似乎企业之间只有竞争的关系。这种看法是不对的。西方在许多领域,企业之间也是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典型的就是半导体的国际协作组织(见半导体篇)。空中客车,超大型国际合作项目,法德英西四国财政支持20年,形成共享技术和品牌,都是现成的例子。

日本曾在半导体领域,在基础性、共性的技术方面,由政府出面组织各企业,集中技术力量,共同攻关,取得了骄人成就,为电子工业一度称雄世界打下了牢固基础。

“1970年代末,日本为打破美国在集成电路的一统天下,组织企业,联合攻关上集成电路制造工业(2-3微米级)。通产省出面组织四家公司(富士通,NEC等),每家出30名研究人员,都是20-30岁有才华的年轻人,共120人。然后通产省出一个所长,每公司出一名室主任,4个研究室。分解了30多个课题,包括设备、工艺的各个方面,计划3年拿下来,结果3年不到,这些课题全部解决。成功后,形成共享性基础技术,各企业回去用此开发自己的产品,形成竞争。谁的质量好,成本低,谁可占领市场”。[10]

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你死我活,也要讲合作机制。如今经济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对规模经济和超越企业范围的组织效率,要求也越来越迫切。我们很多人,把市场片面理解为“原子式竞争”,把我们原来的全行业、全国协同攻关机制(见航空工业篇)的巨大组织效率,片面斥之为“计划经济的残余”,是走到另一极端,也是属于无知。

今天,我们要让合资企业整合起来进行技术自主开发,创民族品牌,已根本没有可能。唯一可能的是,就是以现有的大型国有企业为依托,效法日本经验,组织行业级技术攻关。我国一些国有骨干企业经过20多年技术改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开发能力,按照行业机构组织、风险共担、技术共享、利益格局不变的原则,是完全可以把力量集中起来,搞出成果的。

对外保护,对内竞争:在把握开放度和产业发展的配合的同时,要提供适宜的体制环境,鼓励创新能力的提高。技术的进步不是低水平的竞争所能获得,而是“硅谷机制”。科研开发和产业竞争的“无缝结合”。人才的国际化竞争,灵活的筹资机制和融资环境。企业经营管理的灵活高效。

首先要在精神上挺起腰杆,奋起自强

最近,有学者尖锐指出:世界上任何国家都不会容忍外资控制本国经济、摧垮民族产业,都会努力将其纳入本国发展战略并加以控制,这与开放与否无关。当前普遍盛行的不加分析地赞美跨国公司、把引进外资数量当成宏观经济分析的重头指标、把合资作为“国企改制”的“理想途径”的观念,实际上是牺牲中国明天的前途来换取眼前的短期增长,在政策上是近视眼,在思想观念上是把改革开放作为发展目标本身,这已经构成新的教条、成为思想解放的真正障碍。

近20年来,我们对西方国家对我们的开放程度,始终估计过高。从崇拜西方、看不起自己力量,发展到对民族产业的虚无主义态度。片面强调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机制,机械“拿来”西方观念中甚至是最消极的部分,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社会很大一部分人的思想。民族精神的矮化是可怕的。崇洋自卑,苟安短视的风气在滋长,民族自尊自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全局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优秀传统正在失落。

这种不健康的精神状态,正在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造成了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在经济政策上,始终对西方对我开放的程度、对洋人的力量抱有太多不切实际的幻想,这又助长了精英层无所作为的精神状态和行为,降低了政府运作效率、助长了不正之风,削弱了用高尚的精神感召力将国家发展目标贯彻到底的能力。长此下去,我国经济发展就难以避免“拉美化”前途,就会长久处于国际舞台的边缘地位,就无法贯彻捍卫国家的意志。

几十年的曲折历程告诉我们,发展国家经济,靠洋人是靠不住的。我们当然要尽最大努力争取外援,但国家的建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

现在我们要发展自己的战略产业,最缺的是什么?是精神,是志气。就是敢于跟跨国公司竞争的志气和勇气。发展战略产业,首先要做的是大力弘扬正气、振奋民族精神。

今天,“两弹一星”的辉煌历史,已经成为激励人民的伟大精神力量。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科技、工业发展道路,尤其应该提倡。要知道,原子弹的上马,是在1960年代初空前困难的时期、被赫鲁晓夫讥笑为“中国人三个人穿一条裤子,喝大锅清水汤”的时代。当年对是否上马还是下马有大争论,如果真的下马,那就前功尽弃。统一认识,咬着牙挺住不下马,才有今天的辉煌。

今天,我们的航天科技工业界,继承了两弹一星的光荣传统。载人宇宙飞船以常人想象不到的速度,取得了了不起的突破,20世纪末再创辉煌,为21世纪我国航天事业、国防事业带来了美好希望。这个成就的背后,有多少呕心沥血,多少不眠之夜,有多少默默无闻奉献国家的感人故事!王铁人说“国家要有民气,军队要有士气,一个人要有骨气”,这就是民族的骨气,这才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这充分说明,自力更生、集体主义、自我牺牲、无私协作的两弹一星传统,在普遍崇尚物质利益的今天,照样是克服困难、赢得成功的法宝和宝贵的精神力量。这才是全球化的条件下,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工业赶超机制和发展方向。

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科技界取得的许多成就,都是振奋民族自强精神的成果。我国的船舶工业,80年代就打进国际市场,现在占世界上份额,差不多占了20%。我们的程控交换机,原来基本被外国占领。90年展很快。巨大中华,接近国际水平,占领新增市场的大部分。

我们的汽车工业,这困难那困难,难道造汽车比造载人宇宙飞船还难?

最近15年来,我们的民用飞机产业是一部伤心史。了解内情的人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并不是我们没有能力,缺乏高科技的“比较优势”,否则我们的大型民用喷气飞机是怎么上天的?是用洋铁皮敲出来的?15年徘徊的根本原因,是我们行业内的部分人员,放弃了以我为主的发展方针,缺乏自信心和自力更生的勇气,看不起自己的科研成果,一味依靠洋人的结果。国家不止一次作出决定支持上马,就是说自己干不了,非要拉一个外国人当拐棍。没有外国人就没有了主心骨。先拉新加坡合作,新加坡不干。后来又拉南韩,人家总统一换就黄了。最后看准了空客好。人家一转眼又把我们甩了。最后什么也没有干成,白白丧失了20年时间。20年,消磨了自己的锐气,损害了行业的信誉,成了扶不起来的天子。

中华人民共和国50周年国庆,我们的加油机编队(轰6)飞过天安门,多少人欢呼雀跃。懂行的人们,却为此而叹息、悲伤!

新的世纪,我们会继续开放,能拿到的东西要拿,毫无疑问。但是我们的立足点,无论如何要总结20年的教训,要转向自力更生为主,要以我为主,自己先站起来。然后别人才尊敬你。自己站不起来,别人就永远把你看成矮子。我们的民族没有希望。

在民族面临生存危机的转折关头,我们要弘扬正气,弘扬民族自尊自强,敢于斗争,勇攀高峰的气概,要用振兴民族产业、振兴战略产业的大义,加强我们的民族凝聚力。留给我们的准备时间是很有限的,奋起自强才是出路。

注释

[1]王小强:《产业重组,时不我待》,1998年。

[2]冯飞:《“十五”产业政策要点:战略性产业的发展》国研网,2000年8月25日。

[3]赵英:《大国世纪》。关于超级产业:超级产业以国防产业为核心;需要巨大投入和巨大的市场空间;市场结构是不完全竞争、寡头垄断,产业组织高度集中,少数大企业居主导地位;上什么产业,非单一的市场经济利润导向,要考虑综合国力和综合利益,进行综合选择,需要政府决策;成为主要国家综合国力和战略能力的主要来源与体现;和进入大国俱乐部的门坎,是国家在世界大博弈中的战略工具。超级产业的国际合作也在迅速发展。“21世纪,全世界只有10个左右的国家有能力发展超级产业。包括美国、日本、俄罗斯、中国、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巴西和印度。”(转引自杨帆《大国间的产业竞争:21世纪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环境与定位》,《产经新闻》2001.5

[4]王小强,1998。

[5]房宁,2001年。

[6]马宾,1996年。

[7]王小强,1998年。

[8]丁宁宁,1999年。

[9]科技部研究中心金履忠认为:关于我国技术开发的资金障碍的问题,普遍的情况是,自主开发所需费用比国外同等项目少得多。

蜂窝式移动电话设备,国外开发用8亿美元。我们共花了7000万,不到他的2%。

我国巨龙公司开发的04机(最早开发的程控交换机型),开发费用1000万元。国外同类设备开发费用1亿美元,我们是它的2%。

长3甲火箭。国防科工委宣布,开发费用只占国外的几十分之一。具体数字没有讲。

羊绒分梳机,我们自己开发的费用,是从意大利进口价格他的1/10(人民日报)。

国外汽车界说,开发一个车型要20亿美元。外国人用这个费用来吓唬我们。我们是自己吓唬自己。。

产业发展范文第5篇

1.1种植规模及布局

海西州人工草地建设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由于土地、水源、政策等诸多原因,人工草地建设速度一直较缓慢。自国家实施种植业结构调整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以来,人工草地建设才得到较快发展,截至目前全州种草累计保留面积为1.39×104hm2(包括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种植牧草)。种植的多年生牧草以紫花苜蓿为主,其次是披碱草、沙打旺、老芒麦等;燕麦、青稞和豌豆等一年生饲草种植面积较小,每年种植面积约为1.33×104hm2左右。其中,集中连片建植人工草地的有德令哈市洋嘉生态农业开发公司(州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种植多年生豆科牧草240hm2(紫花苜蓿160hm2、沙打旺80hm2);德令哈市绿源公司、德农公司、拓鑫公司、金土地公司、晨鑫公司等农营企业通过退耕还林还草项目林草间作种植紫花苜蓿2063.53hm2;德令哈市怀头他拉绒山羊协会种植紫花苜蓿26.67hm2;德令哈市河西街道巴音河村生猪牛羊育肥协会种植紫花苜蓿133.33hm2。种植区域布局呈现出农营企业人工种草相对集中连片,其他地区零星分布的情况。

1.2牧草收割、加工和销售情况

目前全州人工草地保留面积可年产鲜草约35×104t(干草10×104t),实际每年生产草产品不足5×104t(80%为干草捆),其余多为家畜放牧利用,利用率低,优良牧草营养损失极大,十分可惜。州内只有少数农营公司、草产品开发公司开展机械收割,个别农区种草户采用人工收割,收割成本高,时间长,收割面积有限。开展牧草收割和规模化加工企业只有个别地区和少量企业。德令哈市洋嘉生态开发公司去年建成年可加工草颗粒饲料5000t的饲料加工厂,至今因缺乏原料来源,仅加工草颗粒饲料1050t;德令哈市巴音河村生猪牛羊育肥协会建成2000t的草颗粒饲料加工厂,为主动寻找加工原料来源,还购置了牧草打捆机械,试运行初期效果良好。农牧区牧草种植户由于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个人又无能力购置价格较高的牧草加工设备,牧草加工只停留在粗放的人工收割、打垛或简单粉碎阶段,收获的牧草主要用于接羔育幼、牛羊育肥、冬季补饲等,部分农户将人工草地的牧草以1200~1500/hm2的价格买给就近的养殖户,由养殖户负责收割、加工和利用,基本处于自产自销的初级经营状态。

2草产业发展的优势

2.1土地资源丰富

海西州土地资源丰富,全州现有耕地总面积4.73×104hm2。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多年来,种植农产品品质不高,效益差。同时,大面积的退耕还林还草项目地区尚有牧草人工种植的发展空间。干旱地区人工造林因水资源紧缺成活率不高,但可以满足种植以苜蓿为代表的牧草的水分需求,对苜蓿的产业化开发十分有利。

2.2气候资源优越,光热资源比较丰富

气候资源优越,光热资源比较丰富,是海西州气候资源的最大优势。以柴达木盆地区为中心的地域,年日照时数为3096.9h,年太阳总辐射量688.3KJ/cm2,年平均气温3.7℃,个别地方如都兰县诺木洪地区温度可达4.4℃。热量充沛,较大的日温差有助于植物营养物质的积累和苜蓿产量、质量的提高。全州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小于176mm,降水稀少、相对湿度低,牧草收割后,受雨淋的机率小,可保证干草质量,降低牧草干燥加工成本,同时干燥的空气可抑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也可避免发生霉烂。

2.3草产业在全州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地位和作用

以苜蓿草为主的多年生牧草是海西州草产业发展的首选品种。大多数苜蓿品种在气温0℃~55℃范围内都能正常生长,成株在较厚的积雪下可以经受-45℃的严寒,是世界上栽培最早、适应性强、分布面积最大的良种牧草之一。苜蓿不仅能够显著地提高土壤肥力,保证粮食的持续高产,而且具有保持水土、防止耕地次生盐渍化、改良土壤等生态功能。在柴达木盆地,苜蓿作为饲料作物中的先锋种,不仅可以用做饲料促进畜牧业和农业的协调发展,而且可以通过退耕还草,改良土壤、提高肥力,优化农业生态环境,有很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还能带动农、牧、林、渔、工、贸等产业的发展,将对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产生深远的影响。

2.4苜蓿草产业是实现海西州农业生产结构向多元化发展的桥梁

苜蓿以其较高的营养价值和高附加值性能,已经成为现代牧草产业的先锋,截至目前,种植已初具规模,达到0.80×104hm2,占所有牧草面积的57.6%以上。苜蓿草产业的发展必将带动畜牧业快速发展,而畜牧业又能促进农业的发展,实现农牧协调发展,不仅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而且有利于带动食品工业、乳制品工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以草业为产业龙头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体系,促进农村城镇化建设进程和现代高效农业体系的建立。同时,发展苜蓿草业不仅是退耕还林还草、生态环境再造的重要措施,也是弥补退耕还林还草后粮食供给不足的有效途径,更是柴达木盆地发展特色型效益农业的重要途径。

2.5农区畜牧业发展对牧草的需求不断加大

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和退耕还草工程的实施,农区畜牧业发展较快,由2006年的50万头(只)牲畜发展到2013年底的230万头(只),增长了54%,占地区存栏数的14.2%。根据农区现存栏数,牧草作为补饲(2kg/羊单位),年需牧草(干重)约70×104t,目前全州年收割加工牧草20×104t(干草)左右,因此还需50×104t,才能满足农区牲畜对牧草的需求,再加上牧区冬春季牲畜的补饲和抗灾需要,牧草产品的需求量将更大。

2.6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是草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

在全州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中对示范村实施了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示范小区建设项目,要求使用全价、标准饲料,并且有一定规模的饲料种植基地,保证优质饲料的供给,需要大量的优质牧草和草产品,这为人工种草和草产品加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步伐的推进,将成为海西州草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机遇期。

3存在的问题

3.1人工草地管理粗放,单位面积产草量低

海西州大部分人工草地主要由草业开发项目和2002~2004年国家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种植。草业开发项目种植的优良牧草交农户或农场后,由于缺乏资金和科学的管理措施,大部分已退化,单位面积产草量很低,如紫花苜蓿鲜草平均只有33000kg/hm2。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种植的牧草,大部分种植户,特别是林草间作户,只享受国家对林地8年的补助,而对所种的牧草管理粗放、利用意识差,50%以上的牧草不利用或廉价出售,经济效益非常低,而且还存在着很大的火灾隐患。

3.2科学利用牧草意识不高,致使优良饲草营养成分较低

目前,多数种植户由于科学意识不强,只片面追求产量,而不注重最佳营养期的牧草利用,导致秋季收割牧草只有产量,而营养成分较低,粗蛋白质含量下降3%~5%。就紫花苜蓿为例,本是一种粗蛋白含量可达18%~24%的优质牧草,市场销售价格主要取决于草产品中粗蛋白含量的高低。由于海西州种植户缺乏收割机械,错过最佳收割期,粗蛋白含量仅为10%~12%,属等外品,这是今后全州草产品的出口外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3.3牧草收割、加工机械化程度滞后

牧草收割、加工机械化程度滞后。一是海西州农区农户种草意识没有普遍形成,牧草种植分散,面积小,多数只有0.07hm2~0.33hm2,没有形成区域规模化种植,因此不便于牧草的机械化收割和打捆;二是分散的种植户由于购买不起价格较高的收割、加工机械,致使种植的牧草无法收割,而是由牛羊去任意采食,利用率很低;三是仅有的几家草产品开发公司和协会由于加工机械化程度滞后,牧草收割后,只是简单的晾晒、打捆和粉碎,造成牧草营养价值的极大损失。

3.4牧草商品率低

一方面以青海省农牧厅三角城种羊场为主的草产品经营企业原料缺口大,计划每年在海西收购苜蓿青干草数万吨,全州暂无力供给,德令哈市的两家加工企业的原材料也不能满足其草颗粒加工的需求;另一方面农牧民抱怨卖草难,大量牧草积压在种植户的房前屋后。究其主要原因是种植分散、规模小,生产成本高,价格居高不下,没有形成规模化种草区域,不便于牧草加工企业的订单种草、机械化收割打捆和定点收购作业。

3.5牧草饲喂加工转化技术滞后,种养结合程度不高,牧草转化率低

牧草饲喂加工转化技术滞后,种养结合程度不高,牧草转化率低。牧草虽然生物量高,但不是万能饲料,更不是全价饲料,必须讲究精粗搭配,青绿搭配,各种营养成分互相补充,均衡供应,才能发挥牧草营养价值。部分农户种啥喂啥,饲喂搭配不当,养殖效益低。还有的育肥户将牧草收割后,把干草撂在畜圈里,牲畜边吃边踏,牧草利用率仅有20%,就地转化能力低,出现丰收不增收的现象,以上因素致使种草养畜效益不明显,部分种植户对种植牧草逐渐失去信心。

4草产业发展思路及建议

4.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将全州草产业化生产划分为三个大区域,并进行优化调整,形成规模优势。①在海拔高、气候寒冷的天峻县牧业区,建立一年生燕麦草基地。②在水、土、热条件较好的德令哈市、都兰县和乌兰县是发展草产业化的精华地带,建立优质紫花苜蓿草生产基地。③在气候干旱、土壤盐碱较高的格尔木市、大柴旦行委建立优质苜蓿+禾本科牧草混播模式的多年生牧草生产基地,并且选择在水热条件相对较好的大格勒乡地区建立优良豆科牧草苜蓿种子基地,以缓解草产业化生产中对牧草种子的需求。

4.2培育、扶持草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在牧草种植面积大的德令哈市、都兰县各扶持建设一个有一定基础和经济实力的草产品加工及牛羊养殖、育肥的龙头企业,建立公司+基地+农户(协会)的生产经营模式。对基地和农户的种植的牧草,特别对紫花苜蓿草基地实施科学收割、压捆和贮存等系列化服务,并且企业每年以签订单的形式收购;同时投入资金更新复壮退化的多年生牧草地。

4.3政策扶持发展草产业

政策扶持发展草产业,从中央到地方要制定出优惠政策,为种草养畜协会和示范户提供牧草收割、打捆和加工机械补助;为广大牧草种植户,特别是贫困户要购买收割、打捆和粉碎机械以及优良牧草种子、化肥的给予适当的经济补贴,提高他们种植牧草的积极性;省、州财政资助各市(县)打贮草站购置先进的收割、打捆机械,并拨付一定的运转经费,给打贮草站定任务、定指标为当地牧草种植户提供适时、无偿的收割、打捆服务。

4.4加强种草及饲喂技术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