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美术德育总结

美术德育总结

美术德育总结

美术德育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德育教育 艺术形象 审美活动

我在美术课教学活动中,以 “ 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同学生的基本文化素质相结合、内化与外化相结合、寓德育于生活之中、寓德育于情境之中”这一总体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了学生的美育、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把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审美情操的陶冶作为工作重点,重在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内课外活动、锻炼学生能力,陶冶学生性情,形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重在为学生创设各种实践体验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情感成长,收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一、在新课导入中,生动形象地渗透德育。

教师授课,首先要抓好“导课”这一环节。在教学中,我用生动、形象的电化教学和富有感情的语言,将学生的思想感情带入教材所描写的情境之中,引起学生内心世界的共鸣,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又使他们受到了生动的爱国教育。

如 在教《升旗》时,我先将事先录制的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录象投放到大屏幕上,随着雄壮的国歌,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学生的爱国之情油然而生。接着我问学生:“谁能说出我国国旗的颜色和图案?”学生边回答,我边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画出高高飘扬的国旗,我接着说:“作为一名中国人应该认识我们的国旗,热爱我们的国旗,每个星期一早上,学校都要举行隆重的升国旗仪式,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校园的上空。那同学们想不想变成一朵小红云飞上蓝天去亲亲国旗呢?”“想 ”,他们异口同声地说,这时我便在国旗旁边画上了一朵人物化了的云朵,将新课导入。

二、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

美术课不是政治课、品德课,不是靠理论说教和标语口号式的教育,而是靠视觉艺术形象或通过艺术审美活动感染、熏陶,使学生等到启迪,领悟道理,受到教育。

在小学美术教材中,每幅作品都蕴含着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如美术教材中画宝塔,画长城,画家乡的水果、山花,画民宅老屋,画我家一角,画民间花灯、剪纸、工艺美术品等等,都是在进行爱我家,爱我家乡,爱我祖国的山山水水教育的好内容;教材还通过《植树》、《种花》、《母校画》、《我们爱劳动》等命题创作,培养学 生爱集体、爱劳动、爱学校、爱国旗、热爱祖国的教育。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得当,就能有效地进行思想品德意志的教育。

三、在情感调节过程中,生动具体地渗透德育。

美术教育也属于情感教育,它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发挥情感的调节功能。 如 在欣赏革命题材的雕塑作品《鉴湖三杰》时,我先给学生介绍雕塑的背景,然后给学生讲革命志士生平小故事,让学生受到了气氛熏陶,随后放幻灯欣赏时,我又适时地放上音乐,很多学生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欣赏完后,我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有的同学说:“一定继承先烈遗志,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好好学习。”还有的同学 说:“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抓紧时间学习。”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激起学生的情感,较好地完成德育的渗透。

四、在技能训练中,自然而然地渗透德育。

美术技能训练是培养、提高学生的智育水平、技能素质、文化修养和个性特长的重要形式。在纯技法训练课上,我严格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进行美术创作,以培养锻炼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意志品质;有时搞一次集体创作,还可以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使他们学会了顾全大局、团结合作,树立了集体主义观念。

五、在实践活动中,愉快和谐地渗透德育。

美术实践是美术课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实践中渗透德育,使美术课教学具有育人功能。如为了配合校政教处组织的热爱的主题活动,我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将自己亲手绘制的一幅画或一件小制作送给可敬可爱的人,既深化了主题活动,又使学生形成了强烈的热爱叔叔的思想感情,从而激起学生对的崇敬和向往之情,使他们从小就树立保卫祖国的信念。

美术德育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美术教学;德育教育;渗透方法

初中美术课是初中教学的一门基础课程,美术知识的“教”与“学”,能够培养初中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树立良好的审美观念,最终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我们的初中美术教学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这在我们农村初中显得尤为突出。很多农村初中把美术课看作可有可无的一门课程,没有专业的美术教师来任教,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德育教育的发展和进步,也使得初中美术教育和育人目标的差距越来越大。所以我们必须改变观念,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来优化美术教学,充分发挥美术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在美术的教学活动中情感得到熏陶和感染,心灵得到净化,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和道德品质。那么,在实际的美术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呢?我通过这几年在美术教学中的探索和总结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观念

初中美术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但要使学生学会基本的美术知识,更要培养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基本技能,使学生明白美术知识的学习不但是现代教育的需要,更是培养自己高尚审美情趣的主要方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美术学习观念,这对于德育在美术课程中的渗透是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发掘美术教材中的德育内容

初中美术课程具有丰富的教材内容,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们要在这些广泛的教材中挖掘德育知识,比如助人为乐方面、尊老爱幼方面、爱国主义方面、环境保护方面、世界和平方面等等,这些知识都蕴含在美术知识中间。在实际的初中美术教学中将挖掘出来的德育知识进行适时的渗透,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过程中情感得到升华,道德得到熏陶,这样他们就会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魅力。

三、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渗透德育

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我们的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也不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的教学进程。所以我们必须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这样会使学生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使他们能够主动地思考问题、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比如我在上《舍身炸碉堡》这节课时,首先让学生观察教学图片,然后让学生自己谈谈对于这幅画的感想如何。学生的积极性一下被调动起来,你一言我一句地讨论起来,有的说没有千千万万的革命烈士就不会有现在的幸福生活,有的说要向他们学习等等。这样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的注意力也相应的得到集中。同时,学生会自觉地学习革命烈士这种不怕牺牲、不畏艰险和顽强拼搏的精神。

四、在具体的美术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

美术德育总结范文第3篇

一、不断改进教师评价制度,推进践行教书育人使命

教师评价模式不但影响到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培养,评价教师不能“唯论文”“唯帽子”,要建立多元教师评价制度,全面衡量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业绩、态度和师德。教师评价应强调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评价就是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对教师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的、全程的、较长时间的、循环往复的评价。教师评价包括以下几个方式:校长评价(行政人员评价),同行评价,自我评价,学生评价。

1.始终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我校通过教职工大会反复讨论制定了科学有效的《临泽一中教师考核办法》,作为对教师评价的重要依据,认真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评优树模首要要求。

由于高考竞争压力大,有些教师注重课堂教学,轻视德育工作,学校在考核中加大了德育考核的分值,引导教师注重德育工作,好多女教师积极主动承担班主任工作,担起了教书育人的责任。

2.突出教育教学实绩。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引导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个学生。完善教师绩效考核办法,绩效工资分配、评优树模向班主任倾斜,向教学一线和教育教学效果突出的教师倾斜。这些措施的落实,激发了老师的干劲,使临泽一中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迈入全市前列,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二、不断完善学生评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高考是教育事业最重要的评价指挥棒,影响甚至决定着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克服“五唯”最重要的举措是建立和完善多元评价高考制度,不“唯分数”,建立综合的学生水平评价体系,录取学生以学生的综合水平为依据。

1.完善德育评价。我国的教育目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的领先地位不容置疑。教育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还要掌握学习的方法,更要学会做人、学会生活。我们要明确“德育无小事,事事都育人”的深刻道理。我校通过每周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开设立德班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通过信息化等手段,探索学生、家长、教师以及社区等参与评价的有效方式,客观记录学生品行日常表现和突出表现,特别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况,将其作为德育评价的重要内容。

2.强化体育评价。学校开足开齐体育课,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将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作为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锤炼坚强意志,培养合作精神。学校每年请小屯卫生院对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标准检测,每学年对学生进行体育达标测试,客观记录学生日常体育参与情况和体质健康监测结果。

3.改进美育和劳动教育评价。把学生学习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类课程以及参与学校组织的艺术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要求,促进学生形成艺术爱好、增强艺术素养,全面提升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临泽一中教学质量的提升,使学校的智育工作质量明显提高,相对而言美育、劳动教育成为短板。为了提高艺术教育和劳动教育质量,学校建立健全艺术教育机制,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的艺术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艺术教育工作。学校把艺术教育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计划之中,制定和完善了《临泽一中美育工作年度计划》、《临泽一中艺术教学规范》、《临泽一中音体美教师单列考核办法》等制度,认真贯彻执行课程规定标准,在各学年开齐、开足、开好音体美课程。开课达到体育每周2节,音乐、美术每周各1节,做到教师到位,课时落实到位,任何时候都不得随意删、减、挤、占音体美课程。

同时,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将劳动课纳入学校课程管理,落实劳动教育课程。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学生每学期参加劳动教育课不少于20课时。根据我校实际采取集中授课的方式,每班每月集中上劳动课半天4课时,由教导处制订学期总课表,每天安排一个班级上劳动课。探索建立劳动清单制度,明确学生参加劳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劳动习惯,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加强过程性评价,将参与劳动教育课程学习和实践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

美育和劳动教育课程的加强和落实,学生的美育和劳动教育评价更加规范,也促进了我校美育和劳动教育同德育、智育齐头并进共同发展,弥补了短板,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逐步探索、健全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综合素质评价是新高考改革“两依据一参考”中的参考,是基于学生成长发展事实,对学生学业修习状况、核心素养和日常行为表现的系统评价,旨在客观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况。评价内容主要分为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方面。核心在于培养学生德(思想品德)、智(学业水平)、体(身心健康)、美(艺术素养)、劳(社会实践)全面发展。

美术德育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公共艺术教育;德育教育;教育应用方式;教育对策;教育手段

一、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德育功能的涵义与基本内容

1涵义:简单的来说高校开展公共艺术教育在德育中的应用主要指的是:高校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中根据大学生的身心情况及平时的校园各项活动,探究学生的心理和思想的情况,以此来不断的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艺术水平,培养艺术概念,并且在教育中不断的结合公共艺术教育和德育教育来促进高校大学生的综合全面的发展。通过在德育教育中展开公共艺术教育的应用,可以直接的美化学生的心理,促进学生的见刊发展,提高学生的审美艺术修养,并且还不断的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2.基本内容: 对于高校来说,德育教育中的公共艺术教育不单单是实施德育的一种方式,其实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人文教育新形式,所以说在实施公共艺术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应用中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审美能力,还可以不断的增加学生的道德价值观,道德精神,更可以通过艺术作品、艺术实践活动来提高教育中的人文关怀。总之我们可以说公共艺术教育与德育教育在结合后会产生出一种沟通高校大学生内心的桥梁,使得德育教育也在逐渐发生着改变。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公共艺术教育来产生德育教育,也可以通过德育教育来反补公共艺术教育,总之两者的结合对现代教育来说是一次新的开始。

二、发挥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应用

因此来说加强公共艺术教育可以有效的打开德育教育的局面,并且使得教育变得丰富多彩,同时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因此,发挥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应用。

1.首先就是认识到德育工作并非只有单一课堂教学的方式,需要增加实践课程,运用丰富的公共艺术教育等形式对现有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德育的基础是美德伦理,没有美德的熏陶,德育只有只是一味的灌输式的教育,是机械僵化的,更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导致他们天生具有的美好情感的葬送。

2.我们要应用艺术课程和艺术社团互相o助、相互促进的办法,来使艺术教育能够真正对大学生起到教育作用,能够让大学生真正融人艺术的殿堂中来,不断发挥艺术教育在日常教育教学和交叉学科中所起的作用,在此过程中能够让大学生道德修养和科学知识齐头并进、互为补充,不断促进大学生知识结构的优化,让大学生在审美情趣和健康人格上不断获得发展和进步。

3.高校在执行公共艺术教育的时候多是以实践为主,这种以实践为主的活动可以直接发货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且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和思维方式,在艺术欣赏课中教师不断的增加学生的艺术知识量,以此来打开学生对于艺术教育的错误认知,并且还可以有效的推动现代教育教学方式的形成,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多出去走走,多去参加艺术活动以此获得更多的生活实践,并且在这中间来提高学生的对于公共艺术与思想品德的养成。

4.对于高校来说要在日常的教学中不断的提高学生对于公共艺术的认知程度,这样也是从另一方面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能力,同时在跨学科教学中还需要不断的强调公共艺术教育所需要表达内涵与意义,另外在德育教育既要保持思想品德教育的初衷还需要不断的增加实践的活动。在实践的德育教学中需要把公共艺术教育渗透其中,并且让大量的学生明白所实践的意义是什么,也就是说既要保持学生的德育教育还需要增加学生的艺术素养。

三、公共艺术教育的德育价值

公共艺术教育的德育价值主要是对高校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同时产生公共艺术教育的价值。在教育中既要考虑到德育教育同时还需要对公共艺术教育进行渗透,这样可以综合两种教育形式对高校大学生起到更为积极的作用。其中公共艺术教育是主要的渗透内容,并且把这种教育形式在德育教育中普及开来,以此来培养现代大学生的综合性的全面的发展发展素质,并且也在不断的提高这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艺术素养。虽然公共艺术教育与德育教育的结合多用于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中,但还需要根据专业的不同产生出不同的教育特点,我们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应时代要求,应社会需求,引进适合本学科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方法措施。构建高等院校教育专业的人文结合教育模式,促进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高度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融汇贯通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并在不断摸索实践中培养德育意识、提升艺术综合修养。

参考文献:

[1]宁家晟.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公共艺术教育探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

[2]王阿楠.地方综合性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研究[D].长江大学2014

[3] 张娅婧.新时期高校德育教育实效性研究[D].山东大学 2015

[4] 徐箔.我国高校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优化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 2014

[5]李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与启示[D].首都师范大学2006

[6] 金玺铎,任英.谈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建设[J].现代教育科学.2006(07)

[7] 杨岚.大学素质教育系列中的艺术教育问题研究[J].艺术教育.2006(07)

[8] 孙媛,严新平.从多元智能理论看理工科大学艺术教育的育人价值[J].艺术教育.2006(03)

美术德育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社会主义荣辱观 意识形态 艺术教育

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这是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同志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提出的“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公民在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逐步形成的对荣誉、耻辱的根本观念和总体态度;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是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总书记要求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时代性和针对性,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作为社会主义的一员,我们理应践履笃行,推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思想保障。

中国的经济发展很快,国家正处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人们处在多样性的社会生活当中,他们选择的自我生活方式更加自由。这种多样化的社会存在必然产生多样化的观念形态。虽然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团结互助、诚实守信是我们社会精神风貌的主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没变。但我们同时应看到,不知荣辱、不明真假、不辨善恶、不分美丑的现象还大量存在。这不仅严重败坏社会风气,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甚至这样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将影响社会稳定,威胁国家安全特别是国家文化安全。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西方国家打着各类旗号、利用各种手段和一切机会对中国进行思想渗透,企图西化、颠覆中国。如利用网络的开放性、隐蔽性、殖民性和便捷性直接或间接向中国大量输送文化产品,以中国威胁论为幌子输入西方价值观等。美国总统布什说,同中国贸易不仅对农场主、企业家有利,同时也可推行民主价值意识。美国还利用巨资向中国传播宗教,想以“西方基督羊羔征服中国巨龙”等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用优秀民族知识和先进文化来教育学生,守住国家文化安全。“八荣八耻”旗帜鲜明地把思想道德领域的是非、黑白、美丑、善恶划分开来,成为社会公众坚持什么、反对什么的标杆,成为社会风尚倡导什么、抵制什么的卡尺。我们需牢记“八荣八耻”,决不能让西方那些小小光盘打败。

艺术是意识形态的重要形式之一。意识形态工作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成败。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领域历来是敌对势力同我们激烈争夺的重要阵地,如果这个阵地出了问题,就可能导致社会动乱甚至丧失政权。他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我国人才培养目标是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艺术是人类一种基本的和经常的精神活动,是人类成为人类的重要原因。艺术促进人类文化的形成,同时也是文化的核心。同样的,艺术促进民族文化的形成,也是民族文化的核心。而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是民族生存之根,没有文化传承,民族很难维系。

艺术教育是人类重要的文化教育活动,是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纵观我国艺术教育的发展,其最早被主观追求的教育目的是道德教育功能。早在《左传》就有“使民知神奸”来强调其道德教化作用。这一重要思想,被古代先贤们承袭下来并发扬光大。后汉王延寿认为其功能是“恶以诫世,善以示后”;南齐谢赫则要求绘画“明劝戒,著升沉”;唐代张彦远则也明确提出“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诸如此类见解,在我国古代画论中屡见不鲜。近代,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影响深远,鲁迅先生更是深刻指出“美术可以辅翼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相符,然其力足以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翼道德以为治。”可见,艺术教育自古就有教人明真假、辨善恶、分美丑的教化作用。因此,我们今天艺术教育不仅仅是培养艺术家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着力培养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服务人民,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社会主义价值观,始终追求真善美理想,努力创造体现中华民族新的时代精神和智慧的艺术作品的艺术青年。即我们艺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不仅要使学艺青年成才,更要使其成人。

然而,目前我国艺术教育状况并不令人乐观。艺术教育因为一些教育者没有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其自身正经受着“病魔”的侵袭。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艺术思潮在别有用心的蓄谋下,对我们艺术界不断进行影响和干扰,致使许多艺术家的审美理想跌落,并逐渐臣服于他国文化,走向“主张绝对张扬的个人主义自我表现,逆反一切传统文化、道德、价值和秩序,追求病态扭曲的内心叙事和惊世骇俗的怪异表现,怀疑和嘲笑真善美的理想,对生活、生命和人类的未来失去信心,最后只有无奈地沉沦于颓废和皈依邪教的消极精神境界。”① “知耻者为荣”“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等等,这些是先人千百年流传下来的珠玑名言。从古到今,中华文明始终都是通过强烈的耻感意识来维系基本的文化价值。如古代伯夷、叔齐耻食周粟的铮铮傲骨就是源于中国文明的耻感意识。可惜,今天我们诸多世人面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作品对社会主义审美原则的背叛与反动,面对反文化、反艺术、反审美的艺术陷阱。他们麻木不仁,竟以它为“先进文化”进行效仿。美国多年来一直注重在中国扶持政治波普艺术,扶持破坏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系统的行为艺术就是一个典型事例,这是美国文化(转第39页)(接第33页)殖民策略下的一个后现代艺术陷阱。2005年中国某艺术院校就出现四十几位男女学生集体裸体,进行“行为艺术”,2006年出现美院女生自拍下体作某艺术作品展等。可悲的是我们一些艺术教育者对此没有批评,反倒颇为赞同。我们不禁发问,本该传道授业解惑的艺术院校,你们在如何体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如何让幼稚无知的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如何把学生引向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正确方向?耻感不在,何以为荣?一个民族的伟大繁荣,不仅需要经济的富足,更需要“彰善瘅恶”的民族精神。良好的道德传承是中华文化之宝,是中华社稷之基,是民族精神之魂。可见,我们真该坐下来认真反省思考中国今天的艺术教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