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汽车动力学理论

汽车动力学理论

汽车动力学理论

汽车动力学理论范文第1篇

学院构建了以汽车现代设计为主线,以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其中车辆工程专业培养了具有汽车及零部件产品设计和试验能力,且具有鲜明汽车行业特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交通运输专业培养了具备“懂技术、会经营、善服务”素质,能够适应汽车生产服务、汽车营销服务、汽车技术服务、汽车运输服务等多领域工作的应用型技术人才;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了车用内燃机设计与试验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这三个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具备了上述特色。然而,近些年,人才市场需求出现了变化。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高校毕业生在就业人口中的比例日益扩大,高校就要根据社会需求设置多种多样的专业,培养多品种的应用型人才[1]。又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的职业需求也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而且这种发展变化的速度越来越快,因此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还应该是动态的。今天我们遇到的应用性问题十分复杂,往往会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2],因此,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往往又是复合型的。

2、突出汽车类人才培养特色的对策

2.1课程教学改革

德国汽车工业不仅与德国制造部门紧密相连,而且活跃于全世界。奔驰、宝马、大众等著名汽车品牌经久不衰,德国汽车工业早已名扬例外。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柏林工业大学等著名学府都开设汽车工程专业,修读该专业所包含的主要课程中有《汽车学》,这个就相当我国的《汽车构造》和《汽车理论》两本书。在美国大学中,汽车工程专业并不是很多见,一般没有自己成一个系所的,大部份是依附于机械系、动力机械系或者交通运输工程系里。在本科阶段开设汽车工程专业的学校大多数集中在社区学院、以及名气不大的技术院校和综合类大学里,以五大湖附近以及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些学校的科研水平比较高。美国综合排名前100的学校很少专门开设独立汽车工程专业,大部分都是机械工程专业的学习方向或分支,例如著名的康奈尔大学。机械工程分支下汽车工程专业的相关课程中有《VehicleSystemsDynamics》、《VehicleDesignProject》;《VehicleSystemsDynamics》相当于我国的《汽车理论》加上《汽车振动》两本书,《VehicleDesignProject》相当于我国的《汽车设计》。日本也没有特别独立出来一个汽车工程专业,该专业多属于工学科的机械工学专业,比如东京大学工学部机械工学科、早稲田大学创造理工学部综合机械工学科、福冈大学工学部机械工学科等。西日本工业大学开设了《汽车行驶机理》和《汽车工程学》,相当与我国的《汽车构造》和《汽车理论》。意大利汽车设计居世界领先地位,拥有一批被世界公认的汽车设计大师。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汽车工程专业课程中设置了《Motorvehicledesign》,相当于我国的《汽车设计》。英国作为老牌汽车工业强国,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拉夫堡大学、巴斯大学、考文垂大学、谢菲尔德大学等高校开设了汽车工程专业,其课程中设置了《VehicleEngineering》,相当于我国的《汽车构造》和《汽车理论》。香港理工大学汽车工程设计专业课程中设置了《汽车设计》。新西兰Unitec理工学院汽车工程本科课程开设了《汽车构造》和《汽车理论》。国内现有155所高校开设了车辆工程专业,都将《汽车构造》、《汽车理论》和《汽车设计》作为专业主干课、学位课。国内现有246所高校开设了交通运输专业,都将《汽车构造》、《汽车理论》作为专业课。国内现有157所高校开设了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其中以汽车发动机为专业方向的都将《汽车构造》作为专业课。国内现有127所高校开设了汽车服务工程专业,都将《汽车构造》列为专业主干课。《汽车理论》课是我院车辆工程专业、交通运输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汽车构造》课是我院车辆工程专业、交通运输专业和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而且是学校的跨学院跨专业选修课,《汽车设计》是我院车辆工程专业的专业主干课。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汽车构造》、《汽车理论》和《汽车设计》就构成了汽车类核心课程群,为汽车类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汽车类核心课程建设是一项全方位的综合工程、系统工程、质量工程,包括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材配备、教学效果等等[3]。《汽车理论》课程概念多、公式多、内容复杂抽象、不容易理解,学生有时缺乏学习兴趣,很多学生对学好本门课程都有畏惧情绪,可采用多媒体演示和黑板板书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手段[4]。利用Matlab等软件编程实现其可视化教学,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抽象概念,并鼓励和指导学生自己动手编制仿真程序,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动手能力[5]。利用计算机软件(主要包括AVL/Cruise、ADAMS/Car、LabVIEW、CarSim和Matlab/Simulink&Simdriveline)、互联网、多媒体等技术手段,将视频、动画或者图形等信息有效的载入到《汽车理论》课程教学中,从而将粉笔和黑板无法表达的信息形象地传递给学生,有助于学生消化吸收一些难以分析理解的知识点[6]。《汽车构造》书中内容图例大部分以货车车型为例,以满足不了学生的兴趣,拟在授课过程增加轿车、客车及其它新能源车型图例,条件成熟时编写《汽车构造》特色教材。《汽车设计》课程涉及内容广泛、概念众多、公式量大,对其进行模块化教学改革,结合汽车改装设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服务辽宁专用车生产基地建设,可拓宽学生就业面。将CAD/CAE/VPT等先进设计方法引入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将项目教学法引入教学中,便于在某个总成或部件的设计上,如麦弗逊独立悬架的设计、转向器的设计、驱动桥的设计、变速器的设计、离合器膜片弹簧的优化设计等等,通过项目教学进一步巩固学过的东西,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对《汽车构造》、《汽车理论》和《汽车设计》等汽车类核心课程的建设,会使学院车辆工程专业、交通运输专业和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学生受益,辐射到装甲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生。

2.2教材建设

近年来,学院新增了“整车动力性、经济性和制动性试验测试系统”、“振动噪声测试分析系统”“汽车电子开发实验平台”、“汽车电路分析实验平台”、“汽车传感器测试实训实验平台”等实验设备,导致实验内容和设备都进行了更新,原有的教材不能满足日常的教学,有必要编写《汽车构造实习指导书》、《汽车理论实验指导书》、《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和《毕业设计指导书》等核心课程实验教材及设计指导书,以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求。

2.3实践教学环节改革

通过车辆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可为学生开设汽车动力性、汽车燃油经济性、汽车制动性、汽车平顺性和汽车操纵稳定性等仿真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开放制度与学生自主创新设计实验环节,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

2.4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环节改革

《汽车设计》综合课程设计和本科毕业设计的选题要尽量来源于教师的科研项目或企业的实际课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至用;引导学生参与教师、企业的科研项目,利用学科优势和实验室条件,进行创新性设计。毕业设计期间,可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以校内外双导师的方式进行毕业设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5课程考核方式、方法的改革

进行课程考核方式、方法的改革,增加课外大作业、设计性内容、创新性内容等考核环节及分值比例,强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6积极参加汽车类高水平综合竟赛

核心课程的建设及效果要靠实践来促进和验证。除了组织学生参加"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车大赛、东北地区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辽宁省大学生挑战杯竞赛、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辽宁省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辽宁省大学生创业大赛等竞赛外,还要鼓励学生参加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主办的中国大学生汽车方程式大赛、中国汽车设计大赛、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巴哈大赛等高水平赛事。通过动手来验证书本上的知识,做到学以致用。

2.7开辟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提高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场所,是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可与“沈阳华晨金杯汽车有限公司”、“沈阳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广汽日野(沈阳)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辽宁专用车生产基地”、“苏州市奥杰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沈阳金杯江森自控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等进行合作建设。利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弥补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2.8建设高水平特色师资队伍

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背景的青年教师,通过实践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到研究所、企业、工厂工作和实习。打造一支能吃苦、执行力强的高水平特色师资队伍,可为核心课程建设的实施提供人才保障。

3、结语

通过对汽车类核心课程、教材、实践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课程考核方式方法、参加汽车类高水平综合竟赛、开辟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师资队伍等环节改革建设为学院正在实施的“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提供保障。

作者:王靖岳 黄树涛 董浩存 陈克 单位:沈阳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叶飞帆,高校怎么向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N].光明日报,2014-11-25(13).

[2]王关义.对行业特色类高校适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5(3):50-54.

[3]黄海午.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探索[J].高教论坛,2011(12):26-28.

[4]王靖岳,陈克,岳峰丽.“汽车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32(4):89–91.

汽车动力学理论范文第2篇

1汽车动力学分析中的坐标系

汽车动力学研究中常用的坐标系包括:车辆坐标系、惯性坐标系、中间坐标系、车轮坐标系及轮胎坐标系等,具体见表1.

2汽车动力学研究对象的描述

在汽车动力学研究中,需要确定汽车与系统所受到的来自地面与空气的广义外力以及系统内部的各种约束与力元.总之,汽车是1个非保守、有势的非完整系统.

3汽车动力学的研究理论与方法

在汽车动力学研究中,首先需要建立力学模型,然后根据相关力学基本原理和定律得到各种工况下的受力与动力学参数间的关系,即建立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汽车各种性能与特性,找到其与结构及参数间的关系进行优化.

随着数学、力学和计算技术的发展,汽车动力学研究已由原来的集中参数模型拓展到多刚体、多柔体及刚柔耦合模型,或有限元模型等,这样模型的复杂程度和精度就大大提高.而在动力学分析过程中运用的主要原理及定理已由基于微积分的矢量力学――牛顿定律,到基于变分的分析力学――虚功(率)和高斯形式的动力学普遍方程.汽车动力学的研究理论与方法见图1.

4总结与展望

汽车动力学理论范文第3篇

汽车理论实车道路实验是车辆工程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汽车理论》的重要的实践环节,其教学的组织实施始终是教育工作者探讨的难题。国内多数设置有汽车专业的院校多是采用将驾驶模拟与仿真平台相结合引入到实验教学中来[1],但也存在学生实际操作不足、体验印象不深、相关试验标准理解不够等问题。本文从课程教学设施布置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研究,提出车内多媒体体验式教学与强化过程考核相结合的教学方案,着力提升学生的标准应用与分析评价的能力。

一、汽车理论道路实验教学课程特点

1.涉及知识内容繁多。《汽车理论》是以力学、运动学为基础,阐述汽车的行驶性能(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行驶平顺性以及通过性)以及这些性能与汽车设计参数间的内在关系的课程[2]。课程涵盖汽车基础力学和运动学理论分析、评价、实验等多项内容[3]。汽车理论实验教学不仅全面涵盖汽车基本力学的理论知识,而且涉及国家相关汽车试验标准和专业软件运用,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计算机上机实验,学生通过编程或建模计算汽车相关性能曲线,巩固强化课堂汽车基础力学理论知识。二是实车道路实验,一般由专业人员操纵车辆在专业场地,按照(或模拟)国家相关试验标准进行实验,学生通过在旁观摩和操作仪器,记录分析实验数据,评价汽车性能,熟悉汽车性能道路实验过程和汽车性能评价。

2.理论性强,实验不易开展。汽车理论实车道路实验按照国家汽车相关试验标准,动力性能实验中的最高车速、直接档加速、起步换挡加速等实验、制动性能实验、操纵稳定性实验等对车速、加速度都有严格要求,若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组织开展实验,不仅会受到实验场地、设备和实验人员的限制,而且无法为教学的安全性提供有力保障。因此,国内多数设置有汽车专业的高校都只能进行动力性、制动性和平顺性几个简单的实车实验,其他实验项目则通过软件来模拟进行。

3.道路实验教学班容量有限,实验教学工作量巨大。汽车理论实车道路实验教学班容量受车辆载客人数的限制,而且教学实验的开展一般需要1个专业人员操纵车辆、1个专业人员负责操作或指导学生操作设备仪器以及过程讲解。因此,汽车理论道路实验教学一般不宜在五座车辆上开展,即使是在载客人数相对较多的客车上开展,也面临因空间局限导致后排学生参与度不足、知识接收效果不好等问题,因此教学班容量十分有限,实验教学工作量巨大。

4.学生考核难度大。长期起来,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是困扰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难题[4]。实践教学考核方式单一、粗放,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影响实践教学的质量与成效。汽车理论道路实验教学亦是如此,本身由于实验条件有限,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消退,学习成效差,加之缺乏科学有效的考核办法对其进行约束,仅凭实验报告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学习的成效,同时实验报告的书写也缺乏有效的监管,雷同作品层出,通过有效考核引导学生积极学习的难度大。

二、创新布置实验课程教学设施

1.实验车内的多媒体教学。由于汽车理论道路实验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西华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汽车理论实车道路实验教学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了探索和创新。我院汽车理论实车道路实验教学的实验车辆选择丰田柯斯达19座客车,该型车辆可容纳10~15个学生的教学班开展教学实验,同时车内空间相对充足,仪器设备安装摆放清晰,便于讲解。针对车内中后部座位上的学生,拟通过在车内座位椅背后方加装7寸车载显示器,通过VGA接口将实验软件应用电脑扩展至7寸显示器显示,实现车内的多媒体教学,保障车内中后部座位上的学生能够很好地观摩教师或同学操作软件,以及在乘坐的同时观察性能曲线的生成从而体验性能评价。

2.体验式教学有效加深课程认识。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汽车试验的标准开展存在安全风险较大,可基于驾驶模拟器的实践教学使得学生又缺乏深入体验,因此开展实车教学意义重大[5]。这就是要转化思维,进行安全实验,实验的过程严格按照标准要求的步骤来,让学生深入了解标准对汽车试验的要求,但要降低其中的车速、加速度等指标,确保在实际实验时,车辆的行驶处于安全状态,同时注重强调安全指标与实际指标之间的区别,使得体验式教学与标准相关知识的教学结合进行。

三、强化实验过程考核

实验教学的考核与学生的学习紧密相关,科学的实践课程考核方式一方面能检验学生理论课程的学习成效,另一方面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其工程实践能力[6],因此,考核方式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院学生实验课成绩的考核,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出勤、实验表现和实验报告的书写,一般按照总分数的10%、30%和60%的比率来分配[7]。强化实验过程的考核即是要将归于实验表现的30%落到实处。

实验表现的考核内容包括学生是否能将实验过程中的现象通过理论知识来进行解释,是否认真了解国家汽车试验的相关标准,是否掌握开展汽车性能实验的实验步骤,是否了解所用仪器设备的功能和操作,是否能够分析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是否了解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是否能将知识延伸至汽车性能评价等方面的内容,针对以上内容设置若干问题,在学生完成实车性能实验后,每个人独立随机回答3个问题,根据作答的具体情况给出实验表现的成绩。这种方式注重理论联系实践,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8]。

四、汽车理论道路实验教学改革成效分析

为尝试将车内多媒体设施引入教学,对车辆工程专业239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其中对此非常期望与比较期望的分别占69%和22%。结果表明,引入车内多媒体教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诉求,为车内中后排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知识接收创造有利条件,同时有效解决了教学班容量有限、实验教学工作量巨大的教学难题。

在对“学生对实验过程考核方式的评价”的调查中可知,虽有16%的学生认为此考核方式不好,19%的学生认为无所谓,但总体而言,仍有65%的学生支持加强过程考核以督促自身的学习。

汽车动力学理论范文第4篇

(一)“汽车营销”学科交叉性较强,课程体系难以确定。“汽车营销”专业的学科交叉性很强,需要从业人员既懂“营销”又懂“汽车”。因此,各大高职高专院校,有的把该专业放到经济、管理类院系下,以经管类课程为主,汽车知识类课程为辅;有的将该专业放到汽车类院系下,以汽车知识为主,营销类课程为辅。根据我国对高等教育的要求,“汽车营销”类专业上升到本科层次,又面临着学生是拿管理学学士,还是工学学士的问题。如果拿管理学学士,就要以市场营销课程为主,汽车知识课程为辅。如果拿工学学士,就要以汽车课程为主,市场营销课程为辅,还要开设一定的机械设计类课程,所以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不能很好地针对市场进行汽车营销。(二)缺少具有应用型、复合型、双师型等素质的汽车营销专业教师。目前大多数应用型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教师队伍构成有以下几种:1.其他专业转岗教师。这部分教师虽然有较深的理论基础,但缺少汽车与服务方面的系统知识,基本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过程。2.汽车类专业教师。这部分教师对汽车制造、设计及维修等方面有着整体的认识,但缺少如汽车营销、汽车服务企业管理、汽车保险、汽车金融等经管类方面的交叉学科知识,驾驭和胜任整个汽车服务工程的能力还有待提高。3.该领域其他著名高校的外聘兼职教授。该领域的教师理论和科研水平较高,虽然能够提高该领域专业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并能扩大师生的知识面和视野,但缺少参与热情,不能作为教学的主力。4.汽车服务企业的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他们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帮助师生提高实践能力,但由于企业和学校管理制度上的差异,存在着很大的不稳定性,并且人员数量不多。应用型本科汽车服务工程(汽车营销)专业的师资力量不足,已成为制约该专业发展的一大紧要问题,师资队伍建设虽然基本满足了“量”的要求,但在“质”上还相差甚远,特别是复合型、技能型的专业高素质教师更是捉襟见肘,培养具备“懂技术、善经营、会服务”的高素质汽服人才还任重道远。(三)实践手段。大多数学校汽车学院的实践、实验设施建设集中在汽车设计、汽车性能检测、汽车维修等方面,而“汽车服务”方面的实践、实验设施建设滞后,存在相当大的空白,大部分仅停留在理论教学上。(四)校企合作。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岗位群主要集中在汽车“后市场”,如:汽车销售企业、汽车维修企业、保险公司、汽车服务培训机构、市场调研机构等。此类企业(保险公司除外)在人力资本方面都有如下特点:一是企业规模较小,大多数企业在招聘季时,毕业生需求量较少。二是管理结构较扁平,一般是三层结构:总经理、部门经理、员工。毕业生在本公司的上升空间小、上升途径窄。三是人力资本使用追求短平快,希望毕业生来了后就能产生效益,不太愿意花较大精力培养人才。这些现状都导致企业对与学校合作的兴趣不大,使很多学校提出的“双元式教学”、“工学结合”等校企合作项目流于形式,最多是接纳教师观摩学习。顶岗都很难做得到。(五)学生缺少学习兴趣。由于我国教育体制的问题,学生在高考后选择专业比较盲目,大多数学生对所选专业完全没有兴趣。笔者曾经做过调查,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学生因为兴趣而选择汽车专业的不足10%,主动学习的能力较差。

二、应用型本科汽车营销人才市场需求分析

(一)缺少高素质一线汽车营销人才。国内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客户的需求越来愈多、对服务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等现状,使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巨大。(二)具有“交叉性”知识体系的复合型汽车营销管理人才将更加重要。优秀的汽车营销管理人员需要具备汽车方面、管理方面、市场营销方面及战略管理方面等综合知识及技能。(三)汽车营销相关产业将会迅速发展。汽车销量的持续增长以及汽车营销人才的频繁流动将使汽车市场出现大量相关服务,如汽车营销大学教育、培训、汽车营销咨询、第三方调查等。

三、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汽车营销方向培养方案框架

汽车动力学理论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汽车维修教学;职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9-0067-02

一、汽车维修业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汽车社会保有量的急剧增加,汽车服务业,特别是汽车维修行业也跟着急剧膨胀。社会对汽车维修技术人才的需求也急剧增大。但是,一个矛盾始终没有解决:即汽车维修企业对人才的旺盛需求与职业院校汽车维修专业毕业生就业不足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冲突现在看来似乎越来越严重。

1.现代汽车技术与汽车维修职业教育。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现代汽车已经从原来的纯机械产品发展为集机械、电子、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为一体的复杂产品。生产商每年都推出更新换代的新款车,预示着新的技术进步并已投入应用。所有这些,让职业教育行业面对不断而来的挑战和空前的压力。汽车维修职业教育行业,面对的是众多的汽车品牌、不断更新换代的车型。这对职业院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设备施放、教学模式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2.目前汽车维修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要求。现代汽车已经从原来的纯机械产品发展成为集多种现代技术为一体的复杂产品。这就要求现代汽车维修从业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相关知识与操作技能。这些知识涉及:机械结构与传动、电子技术基础、数字技术网络通讯基础。操作技能要求包括:汽车构造知识与拆装技能,故障诊断与检查、检测技能;修复技能。

二、汽车维修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社会所需要的汽车维修技术人才,主要来源于高等院校与高职院校及中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与高校、高职毕业生有所不同,本文不涉及中职毕业生。

1.高校汽车专业毕业生。这些学校的毕业生具备全面的理论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能适应现代机械制造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但是,这部分毕业生就业主要是面向机械制造业或其他相关产业。这就让快速发展的汽车维修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很难得到充分满足。此外,部分高等院校的毕业生不愿意到汽车维修行业工作,这就加剧了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2.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高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就业目的地是汽车维修行业。按理说,应该是专业对口的。但一个矛盾始终伴随着高职汽车维修教育,那就是:社会需求旺盛与就业不足的矛盾。而且,现在看来这个状态还越来越严重。其中的原因很多,但就学校教育这一方面来说主要原因是:(1)教学目标模糊导致教学方式方法的不当。(2)学校师资力量不足,包括数量与质量两个方面。(3)学校教学设施设备的老化与落后,教材内容的老化与严重滞后,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最终导致学生职业能力的缺陷。这个缺陷,使企业对高职汽车维修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降低。反过来说,高职汽车维修专业毕业生在维修行业的就业率不断降低。当然,学生本身原因导致的职业能力不足问题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三、关于高等职业院校汽车维修专业教学目标

1.高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目标。不同于高等院校,高等职业院校汽车维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高层次汽车维修技术人员,相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而言,高职院校毕业生,应该具有初步完整的与汽车相关的理论知识,特别是在汽车结构与工作原理上,应该是达到精通。在技能上,应该具有应对汽车复杂故障的诊断与排除能力。相对于高校汽车专业毕业生,他们不具有完善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理论知识。毕竟高职汽车维修专业学生将来的工作不需要涉及设计与制造所需的复杂的理论推导与计算工作。

2.高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模式探索。汽车维修人才社会需求旺盛与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不足的矛盾,已经给高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教育教学提出了挑战。显然,现行的高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肯定有需要进行改革与调整的地方。下面将对教学模式方法进行粗略的探讨。(1)关于高职技能教育中理论教学的探讨。职业教育强调掌握职业技能,这当然没错。俗话说:汽车是动手修出来的,不是背理论就能修好的。话虽如此,但汽车维修操作技能的学习运用,必须在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才有意义。特别是在汽车机电维修岗位,不存在没有理论指导的技能。汽车维修专业理论教学,应该抛弃过去“大而全”的模式。比如《发动机与汽车理论》这门课中的“工程热力学”内容就太过深奥了,应该进行精简。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理论课,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汽车理论》课中的多数内容应该简化,但《电工基础》这门基础理论课的内容则应该有针对性地对于涉及汽车电路特点的章节进行加强。理论课教学内容以学以致用为度来进行调整。(2)实践教学的探索。实践教学,又称实训教学。这是汽车维修专业分量很大的教学内容,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习掌握汽车维修所需的基本的操作技能。部分学校实行先学一个学期甚至一年的理论,然后将学生带到实训车间甚至维修企业进行实训教学或教学实习。事实证明,这种方式在教学管理虽然上很方便,但在教学效果上却是差强人意的。道理很简单,此种教学模式,学生根本无法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模式,即“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模式,现在并无固定的套路。分课题实行的“理论—实践—理论”或“实践—理论—实践”教学方式,经过我们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对提高教学质量是相当有效的,学生对理论与操作技能的理解程度,对理论与操作技能的掌握与再现程度都要比老一套的教学方式好得多。具体到对汽车组成中某一部分的教学,如何进行“一体化”教学,还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与经验总结。(3)关于校企合作的探索。校企合作,不光是指针对学生的教学,还可以是针对教师的培养。“定单式培养”:由企业针对其品牌与车型,提出培养对象的目标要求,各项技能水平要求,学校依此进行教学,可以是学历性质的培养,也可以是短训班性质的培养。这就保障了学校的教学与社会需求的接轨。师资培养:汽车维修专业教师定期到汽车维修企业顶岗学习,了解现代维修企业的运作流程;了解现代汽车维修工艺过程与故障处理流程,学习现代汽车维修操作技能。这对提高教学水平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有极大的好处。所积累的维修案例,对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也是极为有益的。

3.提供实习基地。汽车维修企业所面对的车型与数量,职业院校当然无法相比。与企业进行合作,可以方便地获得最新的汽车技术信息,最新的维修工艺方法。企业如提供实习场所,学生将能感觉到真切的工作场景。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一个学期的教学实习,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巩固所学知识有很大的好处。

4.提供教学用器材、资料。这是校企合作中,学校所最希望得到的帮助。一些汽车企业慷慨地为职业学校提供较新的车型与维修资料,为职业教育做出了贡献。

四、对汽车维修职业教育中的几个问题的看法

1.技能教学与理论知识教学的关系。我们一直坚持“技能必须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知识之上”这一观点。没有理论指导下的技能,是虚幻的技能。面对一辆故障车,没有理论知识做基础,如何去分析、去排除?所谓的技能又如何去用?因此,在职业教育中,没有理论知识教育或严重淡化理论知识教育而去强调进行技能教育是无效的技能教育,是虚幻的技能教育。相反,一些学校因为投入不足,缺乏足够的实训器材或场所,职业教育完全是理论课,然后把学生直接推到企业,这样的学生,当然毫无操作技能可言,而且没有实践过程的帮助,其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再现程度也不高。对这类学生,企业要么不用,要么干起了职业学校的事情,自己开班重新回炉培训。

2.高级教师等同于高技能。对于目前高职汽车专业毕业生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就是动手能力差。这一现象与高职院校教师状况有不小的关系。一些高职称的汽车专业教师,或许非常精通现代汽车理论,但对现代汽车维修企业状况与实际维修工艺过程不了解,对汽车的检测与维修实际工作过程不了解,甚至根本没动手修过汽车,有的甚至连汽车驾驶证也没有!仅仅是按照教材上课,这样的教学,学生哪来的操作技能与动手能力?

3.毕业生能力与企业需求。毕业生要达到企业对维修技能的要求,需要一个实习与适应期。其原因是:(1)因汽车品牌与车型众多,不同车型结构、布置、配置各具特色,学生对其工作对象必然要有一个熟悉过程。过程的长短与所在维修企业的性质有关。“4S”服务站较综合类维修企业要短许多。因为“4S”服务站车型较单一,而综合性维修企业面对的车型较杂,学生技能的成熟相对要晚一些。(2)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特别是操作技能的学习,跟实际的生产总是有些差别的,这需要时间来进行调整与适应。因此,学校实习教学与实际维修过程的“仿真”程度,影响到学生的实际职业能力水平。显然,“仿真”程度的高低,与学校、政府对职业教育设备的投入直接相关。

高等职业院校汽车专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必须要根据社会需求进行改革或调整,使学生真正能够学以致用。教学内容也应该与时俱进,保证学生所掌握的技能与社会的需求有一定的同步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