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产业链形成

产业链形成

产业链形成

产业链形成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产业链; 产业链竞争力; 多晶硅产业; 乐山

随着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发展,硅产业成为全球战略性和基础性产业。多晶硅在今后很长时间内将是集成电路芯片、各类半导体器件以及太阳能电池的主要原材料。乐山市硅矿资源丰富,品质优良,多晶硅产业是乐山市重点培育的三大千亿产业之一,在全国多晶硅产业发展热潮中,如何获取产业链竞争优势、提升产业链竞争力至关重要。

一、产业链及产业链竞争力

龚勤林(2004)认为产业链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产业链主要是基于各个地区客观存在的区域差异,着眼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借助区域市场协调地区间专业化分工和多维性需求的矛盾,以产业合作为实现形式和内容的区域合作载体。从现实工业产业链环节来看,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包括原材料加工、中间产品生产、制成品组装、销售、服务等多个环节以及交织影响这单一链条的相关行业和政府政策等构成的经济关系。

当今的区域经济竞争,已经进入全产业链整体竞争时代。产业链竞争力包括三方面的能力:第一是产业链的纵向整合能力。首先要做大做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各个环节,然后贯穿打通,实现各个环节之间的资源对接、相互撬动。第二是产业链的横向整合和拓展能力。横向整合,是产业链某一个环节通过整合处于同一环节上的资源来做大做强。第三是产业链之间的联动能力。也就是通过资源互补的产业链之间的相互嵌入、相互共振、价值循环,实现集团总体价值最大化。

二、乐山多晶硅产业链的形成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得益于丰富的硅矿储量、盐卤矿资源和水电资源,经过多年发展,乐山在多晶硅研发和生产方面已经形成了全国领先的技术优势,形成了一定产业聚集效应,循环利用走在全国前列,多晶硅产业链条逐步形成。

(一)电子级硅材料产业链

依托东汽峨半国防科技国家晶体材料加工技术研究应用中心、东汽峨半厂(所)、新光硅业公司、乐山无线电厂、乐山菲尼克斯公司、杭州富通(乐山)公司、江苏华大光电公司等一批重点企业在半导体材料和半导体分立器件所形成产业优势形成了“工业硅―电子级多晶硅―单晶硅―硅片―硅外抛光延片―硅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产业链。

(二)太阳能光伏硅材料产业链

依托四川省硅材料产学研联盟、新光硅业四川省多晶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东汽峨半、拓日新能光伏产业园、新光硅业公司、永祥硅业公司、乐电天威硅业公司、扬州华尔光电公司等为骨干企业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并形成了“工业硅―太阳能级多晶硅―单晶硅及切片―太阳能电池片及组件―太阳能发电设备―太阳能民用产品”产业链。

(三)硅化工循环利用产业链

依托永祥硅业四川省硅材料副产物循环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五通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乐山福华循环经济产业园、乐山吉必盛、长庆化工、乐山科立鑫化工公司等形成“四氯化硅(生产多晶硅的主要副产物)―气相白炭黑、有机硅单体―硅橡胶、硅油、硅涂料、硅活性中间体以及四氯化硅―光纤级四氯化硅―光纤预制棒―光纤―光缆”双产业链。

三、乐山多晶硅产业链竞争力的形成

乐山拥有较为丰富的发展多晶硅产业所需的盐卤、磷矿、水电等自然资源和技术、人才等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工业基础较好。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在基础资源、技术、人才、产业基础和布局、循环利用和产业链配套等方面,乐山市多晶硅产业链在全国已经拥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产业链竞争力已经初步形成。

(一)基础资源优势

乐山硅材料基地区位适中,交通方便,空气清新,不仅人居环境优越,而且特别适于多晶硅等高纯材料的布点建设。多晶硅产业的发展必须依托富集的硅矿、电能和氯碱资源为保障。市境内盐卤矿储量达170亿吨,硅矿储量上亿吨;现有30多万吨烧碱、10万吨工业硅、近10万吨三氯氢硅和液氯生产能力;多晶硅发展有可靠的原料保障。全市水电资源丰富,蕴藏量790万千瓦;天然气资源已探明储量110亿立方米,输送管网完善,日供气量可达300万立方米以上;煤炭保有储备6.3亿吨,年产原煤1 000万吨;硅材料产业化发展能源供应基本充足。

(二)技术优势

乐山市是全国唯一持续40多年不间断从事半导体硅材料研发、试制生产的地区,是中国多晶硅生产的发源地。东汽峨半是我国多晶硅研究和生产的发源地,在太阳能行业被称为国内多晶硅技术的“鼻祖”,是国内40多年没有停止过多晶硅研究和生产的唯一单位,成为推动我国硅材料自主研发和生产的主力军。历年累计完成国家和部省级重点科研课题260多项,已有200余项转化应用,76项成果获国家和部省级科技进步奖,具有技术、人才和装备优势。近年来,乐山硅材料企业承担了国家、省级重大科技项目21项,攻克了改良西门子法尾气回收工艺技术、四氯化硅氢化技术和综合利用技术,实施了气相白炭黑、有机硅系列产品等项目,大大地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三)人才优势

据2008年统计,乐山市现有硅材料产业技术人员1661人,硅材料产业化有可靠的人才保障。其中经营管理人才175人,占人才总量的10.5%;专业技术人才643人,占人才总量的38.7%;技能型人才843人,占人才总量的50.8%。全市硅材料产业人才主要分布在东汽峨半、新光硅业、永祥多晶硅公司,占人才总量的95%,东汽峨半拥有人才占56%。东汽峨半、乐电天威两家企业正在培养近千人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四)产业基础优势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先后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厂所结合、综合进行半导体材料科研生产的联合体,我国第一条百公斤级的硅材料试验生产线,第一条百吨级多晶硅工业试验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生产线,第一条千吨级多晶硅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生产线,第一个硅材料高等技术学院。乐山多晶硅企业的产能、产量和综合实力长期居全国领先地位。经过多年的发展,乐山市硅材料及关联产业已具一定规模,拥有一批技术创新能力强、在国内行业处于领先地位的骨干企业。硅材料产业基础好,全市现已基本形成了硅材料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峨眉山电子园区、乐山高新技术区和五通桥片区。随着乐山多晶硅产业的迅速崛起,国内一批知名企业纷纷落户乐山,投资建设多晶硅及太阳能光伏项目,为促进和带动我国多晶硅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循环利用优势

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下,乐山初步形成了产品链接、循环利用的关联产业集群。要实现硅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攻克副产物四氯化硅的处理这一世界级难题。近年来,乐山集中技术力量攻关,成功掌握了大型四氯化硅热氢化技术、尾气回收工艺技术、硅材料下游产品开发、副产物循环利用等数十项关键技术,并获得国家专利33项。实现了企业内硅材料副产物利用小循环、企业间硅材料副产物利用中循环、区域间硅材料副产物利用大循环的三大循环。多晶硅发展中的环保难题在产业链中转化为产业优势,多晶硅企业生产的废料将被全部“吃光”,产生了可观的效益,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充分提升。循环经济产生的可观效益以及产业配套的优势,使乐山形成了巨大的“洼地”效应,一些大企业纷纷加盟乐山多晶硅产业,乐山多晶硅产能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

四、乐山多晶硅产业链竞争力提升途径

产业链竞争力的维持和发挥作用,需要不断的加强和提升力量的强度和广度,在动态提升中形成一种其他区域同类产业链及其企业无法复制、无法追赶和企及的核心竞争力。

(一)进入产业链价值高端

任何产品的价值在其生命的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价值实现。产品在整个价值增值过程中,增值幅度存在明显差异,通观产业链价值的增值过程,产业链价值高端的价格是大幅度增长的。乐山多晶硅产业及其企业发展战略、工作重心和工作目标要紧紧盯住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仓储运输等这些产业链中价值高增长的环节,利用比较优势,通过不懈努力,进入能够实现产品更高价值、提升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产业链的高端,才能产生更强的产业链竞争力。

(二)进行产业链高效整合

产业链高效整合就是以更高的效率走完整条产业链的产品设计、仓储运输、原料采购、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终端零售,从而在市场适应和消费者互动上取得主动和领先地位,达到高效整合的目的。通过诸如实施标准化生产、对内部管理费用进行严格控制等,实现乐山多晶硅产业链的高效整合,使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都达到最优,进而实现各个产业链整体最优。

(三)进行产业链营销

产业链营销在严格意义上已经突破了营销的固有属性,要求营销人要从产业链,也即上游的原料、基地、公共关系;中游的研发、生产、管理;下游的消费者、竞争对手、渠道、终端、推广、促销等环节全方位把握企业品牌的塑造,因此更具系统性。从乐山多晶硅产业的实际情况看,进行产业链营销可以在宏观与微观上进行充分结合,可以使多晶硅企业品牌在产品质量、资源整合、推广、促销等营销环节上获得非常充分的优势。

(四)进行产业链融资

产业链融资是指金融服务机构通过考核整条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状况,通过分析考证产业链的一体化程度,以及掌握核心企业的财务状况、信用风险、资金实力等情况,最终对产业链上的多个企业提供灵活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多晶硅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乐山多晶硅产业必须突破传统的企业单打独斗式的融资方式或靠政府优惠政策的融资方式,而是要立足于整个完善的产业链及其竞争力来吸引外部资金以获取其最大的收益。

【参考文献】

[1] 夏先清,许天毅,夏建新.乐山多晶硅产业链逐步形成[N].经济日报,2008-5-7(7).

[2] 人民银行乐山市中心支行课题组.多晶硅未来发展将面临严峻挑战――基于乐山多晶硅产业的调查与思考[J].西南金融,2008(10):42-43.

产业链形成范文第2篇

作为一种新型的犯罪种类,银行卡犯罪为何会在短期内迅速增长,遏制此类犯罪的途径何在?就上述问题,《望东方周刊》日前对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巡视员张涛进行了独家专访。

到2011年,公安部经侦局已经连续4年对银行卡犯罪部署开展专项打击行动,遏制银行卡犯罪高发的趋势。此次为期10个月的“天网”行动,打击的重点是伪卡类、套现类和涉网类等主观恶意程度高、涉案金额大的银行卡犯罪案件。

“全国至少有数以万计的人参与银行卡的伪造、盗刷、非法套现等违法活动。面对这样庞大的犯罪群体和日益激增的银行卡犯 罪案件,作为我们公安机关来说,打击银行卡犯罪一刻都不能松懈。”张涛说。

银行卡犯罪数量居高不下

望东方周刊》:目前银行卡犯罪的整体情况如何?

张涛:在经济犯罪案件中,发案数量最多的是合同诈骗案件、造假案件和银行卡犯罪案件等三类案件,其中银行卡案件每年立案已达2万多起。按罪名划分,又分为银行卡诈骗、非法经营、妨碍信用卡管理等几种罪名。《望东方周刊》:现在银行卡犯罪主要有哪些形式?

张涛:银行卡犯罪,主要围绕着真卡、伪卡和机具展开的。这三者环环相套。真卡是指骗取真卡、洗钱、恶意透支等,伪卡就是伪造银行卡,机具主要指利用POS机和ATM机窃取卡信息、变现、套现等。

《望东方周刊》:看起来,POS机在银行卡犯罪里已经成为一个关键环节?

张涛:POS机在整个犯罪环节中是很重要的一环。现在有人专门成立公司来骗取银行发放POS机,有人专门倒卖POS机,同时也有人买POS机套现。

2009年12月15日,我们国家出台了司法解释将银行卡套现犯罪纳入刑事犯罪的打击范畴,使这类犯罪的势头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但是新的作案手法层出不穷。

利用POS机实施犯罪分为两种情节,一种是持卡人与POS机主勾结,名义上买了东西,但实际上没买,刷卡套现成功后各自分成。另外一种是POS机主不知道持卡人手里的是伪卡,持卡人在POS机商户那里买东西,然后通过其他方式再变现。

POS机的流转和使用已经形成非常庞大的产业链。其中有的人专门是申请POS机的,有的人是批发POS机的,有的人负责零售,还有的人专门负责POS机解码。

出现专业化分工

望东方周刊》:银行卡发行量的增大,使这种犯罪活动的收益越来越大?

张涛:银行卡产业发展迅猛与银行卡犯罪增多有联系,不过也不是因果关系。但在快速激增的银行卡数字背后,必然存在鱼龙混杂的现象。随着银行卡犯罪的发展变化,已呈现出“一条龙”产业化的犯罪链条,我们2011年成功破获一起案件,就是一起典型的例子。

这个团伙收购别人的身份证,然后找一些妇女拿着这些身份证去银行申办银行卡。之所以找妇女,是因为银行对她们往往放松警惕。最多的时候他组织了40多人去分头办卡。

这个团伙会给这些妇女编组,包住宿费和车费等等,骗领成功后,他再从妇女手中购回。这些收购款就是妇女们的报酬,然后,他再出售出去。带U盾的卡一般可以卖到300元到500元一张,不带的卖到100元到200元。根据团伙首犯交代,一共卖出了2万多张银行卡。

这是一个庞大的犯罪网络,只要需求存在,即便一批人被抓起来,其他人很快就可以再编织起来。

《望东方周刊》:在这些环节中,谁对银行卡犯罪预防起到决定性作用?

张涛:第一关当然是银行。这种防范银行卡犯罪的宣传应该从银行柜台开始,无论是办卡还是申领POS机,都要认真核对每一个程序。比如,办卡信息核对环节,如果他人代办,电话核对等环节都应该严格把关。银行规章制度的落实、事后的追踪、现场访问等等一系列环节都能够预防犯罪。

除了银行,老百姓自己也是一道重要防线。人们自己不注意泄露了身份信息,持卡人设置的密码又太简单,犯罪分子如果获取了他的身份信息,然后通过猜测就可破译密码。

《望东方周刊》:和国外相比,我国的银行卡犯罪案件情况如何?

张涛:现在这方面在国外情况也比较严重,但是国外普遍采取的是上保险的办法,银行可以上保险,出现损失后,保险公司负责赔偿。

在我们国家,如果持卡人被盗刷了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持卡人用密码来消费的。这种情况银行一般不赔偿损失。 另一种情况是持卡人用签名来消费的,如果被别人盗刷并能证明非本人消费的,银行负责赔付。

追讨是比较困难的。最后把犯罪分子抓住了,有明确的赃款去向还好,如果找不到罪犯,或者他已经把钱挥霍了,就很难追回来。

《望东方周刊》:银行卡案件破获的难点在什么地方?

张涛:银行卡案件普遍是流窜作案,点多、线长,单笔金额少,破案成本高。

在这个犯罪链条上,各个环节之间都是松散的犯罪团伙。我们过去的传统经验就是抓住了一家,就能顺藤摸瓜,现在不行了。他们都是通过网络联系,下线不了解上线的真实信息,而且联系方式也经常更换。这种犯罪团伙大多以地域为圈子,比如现在制作伪卡的人集中在江西、广西、广东等地的几个县,且往往多是同乡、亲戚。

应深化合作机制

望东方周刊》:但是更加严格用卡管理,似乎会对银行业有一些影响?

张涛:现在金融市场竞争激烈,银行一方面希望公安机关加大打击银行卡类犯罪,但是又希望不要对产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比如说透支,只有持卡人在授信透支后,银行才有利润可赚。但如果持卡人长期不还,又有可能造成损失。因此,把握好时机,掌握好分寸,是银行和公安机关都要考虑的问题。

《望东方周刊》:技术手段是防范银行卡犯罪的关键环节吗?

产业链形成范文第3篇

关键词:形成产业链;对非项目合作

今年9.8第十七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举办期间,在厦门新迪集团会所,我们接待了近20个亚、非、拉美和太平洋岛国的大使、部长。我和祖籍是津巴布韦的赞比亚人L先生进行了长时间的深入交谈。57岁的L先生看上去不到50岁,在赞比亚争取独立时期曾是民族解放阵线的一名军官,退伍后从商,有矿产公司、有四个探矿许可证,他租用了赞比亚政府750平方公里的土地,他和东南非共同市场(COMESA)秘书长有很好的私人关系。因为今年9.8由厦门新迪集团联合清华大学一起倾力打造的集信息、商贸、采购招标、业务咨询为一体的对非洲的综合性电子商务服务平台——“非豹网”,如期在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正式亮相并上线运营,产生了轰动效应。L先生想请COMESA的秘书长来中国,在和中国高层领导会见后,到厦门和我们签订合作合同,通过“非豹网”这一平台展开双方的投资与项目合作。他们最急的是乌干达的一个保税区和埃塞俄比亚的钾肥厂、然后是发电厂、水泥厂、钢铁厂、煤化工厂。赞比亚是非洲的产棉国之一,我们谈到了纺织厂,由于我在化纤企业服务了近30年,对纺织行业比较熟悉。我对L先生说在非洲建设纺织企业不要太高档次,因为非洲整体消费水平还较低。对此L先生不完全赞同,他说中低档的面料从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都有大量进口,利润很薄,高档面料虽销量小但利润高,若能争取出口欧美,则建设高档的纺织面料企业也是很好的选择。谈到这里,L先生很感慨的说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是非洲的真正朋友,他们希望合作者从形成产业链的高度去帮助他们设计未来,从而促进当地经济得到跳跃式的发展。为此,我向他就产业链的形成谈了自己的体会和拙见。

一、产业链的层次性

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关联关系形态。产业链有层次性,它是产业环逐级累加的有机统一体,某一链环的累加是对上一环节追加劳动力投入、资金投入、技术投入以获取附加价值的过程,链环越是下移,其资金密集性、技术密集性越是明显;链环越是上行,其资源加工性、劳动密集性越是明显。因此,欠发达区域与发达区域的类型划分,往往是依据其在劳动地域分工格局中的专业化分工角色。一般而言,欠发达地区更多地从事资源开采、劳动密集的经济活动,其技术含量、资金含量相对较低,其附加价值率也相对较低;发达地区更多地从事深加工、精加工和精细加工经济活动,其技术含量、资金含量相对较高,其附加价值率也相对较高。因此,区域类型与产业链的层次之间产生了内在的关联关系,欠发达区域一般拥有产业链的上游链环,其下游链环一般则布局在发达区域。

二、产业链的指向性

产业环具有明显的空间指向性。这种空间指向性主要表现为如下方面:第一,资源禀赋指向性,产业环基于对优区位的追求,势必在某种程度上依赖区域的资源禀赋。第二,劳动地域分工指向性,劳动地域分工使得各区域具有了自身的专业化生产方向,产业链对专业化分工效益的追求便造成了产业环的空间分散性。第三,区域传统经济活动指向性,区域传统经济活动通常是区域特定资源禀赋和区域经济特色的体现,经济活动的路径依赖性和惯性使得区域在产业链分工中具有较深的烙印。

三、非豹网将助力非洲产业链的形成和层次提升

对L先生这样有志于非洲跳跃式发展的企业家,我们决心帮助他。由于欠发达地区更多地从事资源开采、劳动密集的经济活动,其技术含量、资金含量相对较低,要想形成较高层次的产业链,我们要着手两个方面的支持。一是资金支持,主要通过企业投资、国开行的中非合作基金投资来实现。二是技术支持,主要以干部和技术骨干培训为主。

以纺织业为例,在其棉花产地不仅仅只是建设棉纺厂,而是从棉花—棉纺—织布—印染—服装整个产业链来考虑,产品档次可以考虑为中高端。非豹网可以在母公司新迪集团的帮助下,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合适的企业并牵头组团与当地政府和企业家共商大计。一俟项目落实后,最要紧的工作就是立即开始计划对非洲的干部和技术骨干进行培训,这是一切一切的基础。非洲劳动力素质较差,人员培训跟不上,再好的技术和设备也没用。

另外,帮助非洲国家对产业链进行整合也是一条捷径。整合的本质是对分离状态的现状进行调整、组合和一体化。产业链整合是对产业链进行调整和协同的过程。对产业链整合的分析可以分别从宏观、产业和微观的视角进行。产业链整合是产业链环节中的某个主导企业通过调整、优化相关企业关系使其协同行动, 提高整个产业链的运作效能,最终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过程。整合可分为横向整合,纵向整合以及混合整合三种类型。横向整合是指通过对产业链上相同类型企业的约束来提高企业的集中度,扩大市场势力,从而增加对市场价格的控制力,从而获得垄断利润。纵向整合是指产业链上的企业通过对上下游企业施加纵向约束,使之接受一体化或准一体化的合约,通过产量或价格控制实现纵向的产业利润最大化。混合整合又称为斜向整合,是指和本产业紧密相关的企业进行一体化或是约束,它既包括了横向整合又包括了纵向整合,是两者的结合。以整合是否涉及股权的转让可分为股权的并购,拆分以及战略联盟。股权并购是股权并购型产业链整合是指产业链上的主导企业通过股权并购或控股的方式对产业链上关键环节的企业实施控制, 以构筑通畅、稳定和完整的产业链的整合模式。拆分是指原来包括多个产业链环节的企业将其中的一个或多个环节从企业中剥离出去,变企业分工为市场分工,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专业化水平。战略联盟型产业链整合是指主导企业与产业链上关键企业结成战略联盟,以达到提高整个产业链及企业自身竞争力的目的。通过整合一是有利于企业成本的降低。二是有利于新企业的出现。三是有利于企业创新氛围的形成。四是有利于打造“区位品牌”。五是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

四、结束语

产业链形成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产业链;内涵'分类;基本特性;表现形式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7217(2006)03-0114―04

一、产业链内涵:国内已有文献的简单回顾

自然界的生物之所以能维持生态平衡,是由于有生生不息的生物链在维系,而企业要想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求得稳定发展,依靠的正是上下关联的产业链。最早提出“产业链”一词的是我国学者傅国华,他在1990―1993年立项研究海南热带农业发展课题中,受到海南热带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的启迪而提出来的。[1-7]简新华认为:经济活动中的各产业依据前、后向的关联关系组成了产业链。[2],杨公朴、夏大慰认为:产业依据前、后向的关联关系组成的一种网络结构称为产业链。产业链的实质就是产业关联,而产业关联的实质就是各产业相互之间的供给与需求、投入与产出的关系。[3]龚勤林认为,产业链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形态。[4]蒋国俊、蒋明新从战略联盟的角度论证了产业链,提出产业链是指在一定的产业集聚区内,由在某个产业中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或国际竞争潜力)的企业,与其相关产业中的企业结成的一种战略联盟关系链。[5]郑学益认为:产业链就是以市场前景比较好、科技含量比较高、产品关联度比较强的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为链核,通过这些链核,以产品技术为联系,以资本为纽带,上下连接,向下延伸,前后联系形成链条,这样,一个企业的整体优势就转化为一个区域和产业的整体优势,从而形成这个区域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6]李心芹、李仕明等认为:产业链是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以某一个产业中具有竞争力或竞争潜力的企业为链核,与相关产业的企业以产品、技术、资本等为纽带结成的一种具有价值增值功能的战略关系链。[7]李万立认为:产业链也叫价值链,是指围绕一个关键的最终产品,从形成到最终消费所涉及的各个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动态关系.[8]周路明认为:产业链是建立在产业内部分工和供需关系基础上的一种产业生态图谱。产业链分垂直的供需链和横向的协作链。垂直关系是产业链的主要结构,也有人把这种垂直分工划分为产业的上、中、下游关系。横向协作关系则是人们经常提到的产业配套问题。[9]

综合各位学者对产业链的定义,结合现实成功的产业链案例,可以认为:产业链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同一产业部门或不同产业部门某一行业中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及其相关企业,以产品为纽带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关系,联结成的具有价值增值功能的链网式企业战略联盟。

构建产业链包括接通产业链和延伸产业链两个方面。接通产业链是指将一定地域空间范围内的产业链的断环和孤环借助某种产业合作形式串联起来。延伸产业链则是将一条已经存在的产业链尽可能地向上游延伸或下游拓展。产业链向上游延伸一般使得产业链进人到基础产业环节或技术研发环节,向下游拓展则进入到市场销售环节。[4]产业链拓展和延伸的过程中,一方面接通了断环和孤环,使得整条产业链产生了原来所不具备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方面的整体功能;另一方面衍生出一系列新兴的产业链环,进而增加了产业链附加价值。

二、产业链分类:从实用角度和其形成过程中企业间的关系划分

产业链从不同角度出发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从实用角度出发,产业链可分为:按行业分类在、按龙头企业分类、按产业链中企业之间的作用关系分类三种方法。按行业分类法,产业链可分为农业、林业、畜牧业、农工贸、猪肉、蔬菜、中药、化肥、造纸、煤炭、机械制造、汽车、钢铁、电信、服装、高新技术、盯、Intenlet、教育、体育、旅游、金融、媒介产业链等。按龙头企业分类法可分为:一汽产业链、宝钢产业链、长虹产业链、联想产业链等。按产业链形成过程中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可分为技术推动型、资源带动型、需求拉动型、综合联动型四种。

三、产业链基本特性:从机械学角度的分析

产业链是产业部门依据一定的经济技术要求,连接形成的链条式集合的新型空间组织链。这种组织链处于不停地运动过程中,并保持一定的相对稳定性。

借鉴机械学中链传动有关理论,对产业链基本特性进行研究,产业链特性包括静态特性、运动特性和动力特性。静态特性是指产业链运动处于平衡状态时所表现出的性质;运动特性是指产业链处于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性质,不考虑引起产业链运动的原因,是指产业链的运动与外界作用因素之间的关系。

1.产业链的静态特性。包括产业链的组成特性、时间特性和空间特性等。

(1)产业链的组成特性。从产业链的组成角度看,它是“链”、“体”、“链主”三者的统一体。第一,它是“链”,即以若干企业和产品为节点,以企业之间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为联系构成的一条空间链。第二,它是“体”。产业链这条“链”并不是松散的链,而是一个紧密相连的新型的经济实体。这是因为作为经济实体的产业链,链内有针对全链的管理,从而使整个链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于是企业在链内与链外会有不同的成本函数;此外,一个链外企业要进入某一产业链,需要搜集信息、与链内企业谈判等,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因而可以认为链有进入壁垒。这表明实体性的产业链已不是一般的企业之间的联系,而是一个有更多经济内涵的经济实体。第三,链有链主。链主是在链内居支配地位的龙头企业,它往往为链内其他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履行着链内管理者的职能,由此链主也在链内获得超额利润。[11]

(2)产业链的时间特性是指产业链上下链环之间有时间先后之分,即从上一链环到下一链环是由于下一产业部门对上一产业部门产品进行了再次的追加工序;[4]产业链环之间的接续时间越短越好,如果产业链环之间地理位置相距较远,产业链环供需时间势必加长,从而造成运费、储存费增大,增加交易费用。因此,各地招商引资时都要充分考虑本地区主导企业和配套企业的实际情况,要尽量在产业链内招商,尽量为本地区主导产业、龙头企业配套招商。

(3)产业链的空间特性是指产业链上诸产业链环总是从空间上落脚到一定地域,即完整产业链条上诸产业部门从空间属性上讲,必定分属于某一特定经济区域;从宏观产业角度看,产业链条是环环相扣而完整

的;从区域经济角度看,特定经济区域可能具有一条完整产业链条,也可能只有一条完整链条中的大部分链环,甚至一两个链环。[4]对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时,要尽量使区域内产业链完整,并要形成产业集群,以便产生更大的集群效应。

2.产业链的运动特性。它包括产业链的稳定性和产业链的学习创新性等。

(1)产业链的稳定性。产业链中的企业相互间不是一般的市场交易关系,而是一种长期的战略联盟关系,是从战略供货到核心业务领域内全方位的合作,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新型合作方式。它与各种松散的企业联合不同,产业链中的独立企业联盟在相互承诺的关键性领域中能像单一的公司那样运作。产业链企业间战略联盟能否长期稳定运行并不断发展状大,关键取决于合作企业之间的竞争定价机制、利益调节机制和沟通信任机制。[5]当然,正如任何一个系统的稳定性都不是静态的一样,产业链是在不断适应市场竞争的过程中保持稳定的,而且,产业链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当外部市场出现一个完全可以替代产业链中的某个企业而且价格更具优势时,或成员企业的长期收益低于其长期机会成本时,产业链不排除有更好的选择。[5]

(2)产业链的学习创新性。产业链具有学习功能,并通过学习,实现产业链内部各企业之间的知识共享和文化传播,提高产业链的整体运作效率和效益以及整体创新能力。产业链在运动过程中,不断从自身和别人的经验中学习,提高产业链联盟持续的竞争优势和创新能力,这也是保证产业链稳定运转并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

3.产业链的动力特性。这一特性包括产业链的优区位指向性、市场导向性、政策诱导性等。

(1)产业链环的优区位指向性。经济活动都有明显的对劳动力、自然资源、信息、资金、技术、人才、优惠政策和地理位置等的经济优区位偏好,这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等方面十分明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这些区位条件都是动态可变的,不同产业链环基于对特定区位偏好的追求必然不断地进行搜索,从而动态地确定其优势区位。[4]这种对优势区位的追求表现为产业链环的空间动态调整,客观要求治理区域市场壁垒,也客观促成了区域产业经济合作。

(2)产业链的市场导向性。现代经济条件下,市场需求多变性决定了作为市场主体的产业链上各个产业部门必须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并不断调整自身经济行为。这种调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产业链中某链环的增粗状大,即某链环节点企业变多或产品品种增加;二是产业链环的增删调整,即产业链向上游延伸或下游拓展;三是产业链的空间布局调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地资源禀赋条件也在不断改变,一部分原来资源禀赋条件不理想的区域有可能在新的市场需求下凸显其比较优势,从而某一特定产业部门的布局从其他区域转移到该区域。[4]

(3)产业链的政策诱导性。政府的政策诱导性对产业链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这一大战略背景下,吉林省结合本省省情制定了现代中药与生物制药产业基地、石油化工产业基地、汽车产业基地、光电信息产业基地、绿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基地等五大发展战略。这样,这五大产业基地必将在国家政策引导下获得飞速发展。同时,五大产业链的断环、孤环很快被接通,并通过产业链整合不断向上游延伸,向下游拓展,每条产业链的链环都有大量企业集群,逐渐形成一个纵向为产业链、横向为产业集群,纵横交错、经纬交织的产业链网。

四、产业链表现形式:不同视角下的考察

因为产业链是对产业而言,并且有企业和产品两个节点,所以从不同视角看,产业链就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1.产业视角考察。从产业层面看,由于视角不同,产业链有多种表现形式。

从产业结构视角看,产业链是指第一产业的农业、林业和畜牧业等产业部门与第二产业的食品加工业、机械制造业和皮革制品业等产业部门及第三产业的交通运输业、通信业、服务业和商业等产业部门之间的逻辑联系与时空联系,可称为产业结构链。[12]

从价值创造角度看,产业链是指在同一产业部门或不同产业部门内所有具有连续追加价值关系的活动所构成的价值链关系,可称为产业价值链。如果从企业视角看,产业价值链就是企业价值链。

从信息视角看,产业链是不同产业部门间的信息流通链,可称为产业信息链。若从企业视角看,产业信息链就是企业信息链。

从组织视角看,要使产业链中不同产业部门或不同企业同步协调运行,形成稳定的战略联盟,共同分享利益、共同承担风险,产业链的组织形式和组织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产业链中企业间的组织形式和组织关系称为产业组织链。产业组织链是产业链运行的载体,是产业链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组织链中的各参与主体链接的状况将会直接影响各个产业链的运行效率和利益。从企业视角看,产业组织链就是企业供应组织链。

从物流视角看,产业链就是产业间或企业间的物流链,从企业视角看,此时的产业链就是供应链。

从技术视角看,产业链包含了产品的研发技术、设计技术、生产技术、管理技术等各种技术,可称为产业技术链。从企业视角看,产业技术链就是企业技术链。技术链水平高低直接决定了产业链中产品的质量和管理水平。提高产业技术含量,增加产品创新度是提高产业链附加值的关键。

从人才视角看,产业链包括开发设计人才、生产人才、管理人才、销售人才等各类人才,可称为产业人才链。从企业视角看,产业人才链就是企业人才链。充分挖掘产业链中的人才资源是提高产业链效率和效益的核心。

从资金视角看,产业链是不同产业之间、不同企业之间的资金周转链,可称为产业资金链。从企业视角看,产业资金链就是企业资金链。资金链运行质量是不同产业、不同企业良好运行的经济基础。

从文化视角看,产业链又是一个依附于产业价值链而存在,又对产业价值链产生持续反作用的文化链。如果把产业链看作是价值创造活动,那么它就是价值链;如果把产业链看作是落实企业文化的一系列活动,那么它就是文化链。价值链体现文化链,文化链指导价值链,二者互动升华。[13]从企业视角看,产业文化链就是企业文化链。

2.企业视角考察时产业链的表现形式。哈佛大学商学院迈克尔・波特教授认为:企业要生存发展,必须为企业的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如果把“企业”这个黑匣于打开,可以把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分解为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一系列互不相同又互相关联的经济增值活动,其总和构成了企业的价值链。[14]从企业内部层面看,企业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等相互

关联的经济活动正是产品从原材料变成商品的增值过程,一般称为企业内部价值链。从企业外部层面看,企业之间的联接链条从价值生产过程中最基本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供应商开始,经过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到最终的消费者等各个环节,构成了一条完整的供应链。若从价值增值角度看,也可称之为供应价值链。

3.产品视角考察时产业链的表现形式。从产品结构视角看,产业链是指以某项核心技术或工艺为基础,以市场前景比较好的、科技含量比较高的、产品关联度比较强的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为链核,以产品技术为联系,资本为纽带,上下连结、向下延伸、前后联系形成的产品链,可称为产业生产链。[6-12]

一个企业如果只生产某类高档产品,那么这个企业就是这类高档产品所形成的产业链中的一个大节点。如果一个企业不仅生产某类高档产品,而且也生产某类中低档产品,那么这个企业就是某类产品高、中、低三级产业链共有的交会点。通常一个企业采购的原材料来自多个企业,其产品也会销售给多个企业。每个企业的采购和销售两端都类似扇形关系结构,若干个企业扇形关系结构的交叉、组合与重叠,就形成了产业链的网状结构。[15]产业链就是以若干个企业为大节点、以产品为小节点纵横交织而成的链网系统。

综上所述,可得出以下结论:产业链从不同视角考察时,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当从产业层面考察时,产业链是产业结构链、产业价值链、产业信息链、产业组织链、产业物流链、产业技术链、产业人才链、产业文化链、产业资金链而集成的产业生态链。当从企业视角考察时,产业链就是供应链;当从产品视角考察时,产业链就是产业生产链。

参考文献:

[1]傅国华.运转农产品产业链,提高农业系统效益[J].中国农业经济,1996,(11),24―25.

[2]简新华,产业经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3]杨公朴,夏大慰.现代产业经济学[M].上海:上海财经济大学出版社,2002.

[4]龚勤林.论产业链构建与城乡统筹发展[J],经济学家,2004(3),121―123.

[5]蒋国俊,蒋明新.产业链理论及其稳定机制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36―38.

[6]郑学益.构筑产业链,形成核心竞争力――兼谈福建发展的定位及其战略选择[J].福建改革,2000(8),14―15.

[7]李心芹,李仕明等.产业链结构类型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4),60―63,

[8]李万立.旅游产业链与中国旅游业竞争力[J].经济师,2005(3),123-124.

[9]周路明.关注高科技“产业链”[J].深圳特区科技,2001(11),10--11.

[10]乔忠等.基于产业链的工厂化农业发展模式[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4(1),29-32.

[11)曾永寿.产业链化现象探析[J].上海商业,2005(3),41―43.

[12]郑胜利,俞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区域产业链培育[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40―44.

[13]周施恩.“文化链”与“价值链”互动机制研究[J).企业研究,2004(10),53―54.g.

产业链形成范文第5篇

关键词:循环经济;产业链;综述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6—0031—03

当前,中国正面临着经济增长和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迫在眉睫。循环经济理念的落实,关键在于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建立在生产、消费、排放环节都做到资源高效利用、废弃物再利用、污染排放减少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是我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对于循环经济产业链的研究,目前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将分别从循环经济产业链的理论、发展实践两方面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

一、循环经济产业链理论的研究

循环经济产业链理论的研究目前较少,涉及的领域也较窄,学者们主要研究了其概念内涵、形成机理、稳定性等方面。

(一)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内涵

对于循环经济产业链概念内涵的界定,学者们的看法普遍比较一致。刘变叶(2007)对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概念做出了界定,他认为,循环经济产业链是按照环形经济的理念,模仿自然生态系统,通过“原料—产品—废物—原料”的循环过程,把上一个产业(或企业)排出的废物作为下一个产业(或企业)的原料,在具有市场、技术或资源关联的产业(或企业)之间形成链条。吴飞美(2010)认为,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提出全面革新了人们生产的价值观念,人们不再视大自然为“原料厂”和“垃圾堆”,而是视其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杨银涛(2011)从以下几点总结了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内涵:首先,循环经济产业链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核心。其次,循环经济产业链必须以3R为原则,就是在生产的源头减少物质投入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生产过程中循环利用废弃物,减少废物产生和排放;在产品消费后,废弃物尽可能通过处理重新变为资源。第三,循环经济产业链的落实以具体的产业链构建为载体。第四,循环经济产业链以产业链式发展为增长途径,促进经济发展。

(二)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形成机理

部分学者探讨了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形成机理。乔晶(2008)认为,企业是循环经济产业链基础,而企业的本质是追求利润,因此,能够为企业带来利润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才是企业需要的。杨雪峰(2008)从价值链角度探讨了循环经济产业链,他认为,产业之间之所以能形成循环经济链条,是因为存在合理的收益空间既价值增值空间。不同于传统产业链,循环经济产业链的价值增值空间还来源于价值发现,例如:从废弃物发现残余价值、降低生产成本、资源节约和反复利用等。价值增值空间是循环经济产业链存在的价值基础。刘志坚(2007)从价值链的视角探讨了循环经济产业链的耦合机理,认为资源深度利用驱动、生产驱动、利益驱动是循环经济产业链耦合的三个驱动因素。杨忠直(2011)推进了循环经济产业链形成机理的研究,他给出了经济系统物质流动的价值增值定律,物流方向选择的价值梯度公理和确定物流最佳数量的价值最大化定理,以此作为循环经济系统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规划的理论依据。然后分析了循环经济系统物质流动价值增值过程,定义了循环物流价值增值倍数,发现循环经济系统的物流价值增值倍数是循环经济的核心所在。

(三)循环经济产业链稳定性研究

循环经济产业链的运行不仅需要构建具有增值空间的价值链,还需要稳定的运行环境。因此,如何支撑循环经济产业链稳定运行也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之一。高省(2008)把循环经济产业链稳定性的内涵界定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产业链对于干扰破坏的抵抗和避免能力,二是产业链在受到干扰破坏后迅速恢复到最初状态的能力。杨雪峰(2008)把影响循环经济产业链稳定性的因素概括为两个方面,即交易的不稳定性和非交易不稳定(如技术的不稳定、质量的不稳定、系统的不稳定等)。交易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交易成本过高,非交易不稳定来自于循环经济系统本身的不确定性,主要包括系统自身的复杂性、制度的不完善性、技术运用的不成熟和收益不确定性及产业规划的滞后性。崔兆杰(2009)实现对循环经济产业链稳定性的定量评价,对循环经济产业链柔性(既系统适应不确定条件的灵活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循环经济产业链柔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四)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