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低碳环保科技

低碳环保科技

低碳环保科技

低碳环保科技范文第1篇

(中建三局第二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浙江 杭州 310016)

【摘要】低碳、绿色、环保已成为当今建筑设计的亮点,该项目确定以”低碳的建筑、低碳的产业、低碳的生活、低碳的交通、低碳的经济”的主题定位,在总体设计上紧扣“生态”、“环保”、“开放”、“科技”、“现代” 、“特色”等

关键词 ,通过产品与环境的共同打造来实现。

关键词 低碳;环保;建筑设计

1 规划布局

杭州市地处中北亚热带过渡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丰沛。季节性变化明显,春多雨、夏湿热、秋气爽、冬干冷。该项目位于杭州市经济开发区内,地段良好,交通便利,风景宜人,为该建筑的生态环境提供了良好的绿色条件。

2 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包含的内容

2.1 节约能源

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

2.2 节约资源

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

2.3 回归自然

绿色建筑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2.4 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

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当,使居住者感觉良好,身心健康。根据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原则以及本项目的具体情况,将对本项目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进行深入分析。

3 本项目低碳环保绿色设计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3.1 采光策略

采光是影响人工环境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可将其分为人工照明和自然采光两种方式。采光的低能耗策略就是人工照明与自然采光之间形成一种平衡,即尽量减少人工照明,而充分利用自然光。

本项目在适当的地方(顶层和地下室)采用光导照明系统,可大量节省普通照明带来的电力消耗。

3.2 通风策略

对于自然风的利用是体现可持续性与生态设计的另一重要方面。有效的自然通风可以创造一种清新自然的人工环境,同时减少依靠机械通风的能耗。从上述建筑物规划来看,该项目的办公建筑和综合楼朝向设置、平面比较合理,有利于利用夏季自然通风,对于不开窗的房间以及走廊等场所采用必要的机械通风。此项将由设计院出具自然通风模拟分析报告。

3.3 墙体节能

墙体节能技术又分为复合墙体节能和单一墙体节能。复合墙体节能是指在墙体主体结构上增加一层或几层的复合的绝热保温材料来改善整个墙体的热工性能。根据复合材料和主体结构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内保温技术、外保温技术以及夹心保温技术。单一墙体节能技术是指通过改善主体结构材料本身的热工性能来达到墙体节能的效果。

在该项目中为达到满足国家节能要求的节能率,建筑设计中采用自保温的墙体节能技术。具体措施为外墙保温采用复合保温砖来实现节能目的。

3.4 门窗节能技术

门窗节能技术主要从减少渗透量、减少传热量、减少太阳辐射三方面进行。减少渗透量可以从减少室内外冷热气流的直接交换而增加设备负荷,可通过采用密封材料来增加窗户的气密性;减少传热量是防止室内外温差的存在而引起的热量传递,建筑物的窗户由镶嵌材料(玻璃)、窗框以及扇型材组成,通过采用节能玻璃(比如中空玻璃、热反射玻璃等)、节能窗框(比如塑钢窗框、隔热铝型材等)来增大窗户的整体传热性能以减少传热量;在南方地区,太阳辐射特别强烈,通过窗户传递的辐射热占主导地位,因此可通过内遮阳措施来减少太阳辐射量。按照上述节能措施的原则,出于绿色建筑设计上的考虑,本项目低层建筑采用断热铝合金型材+LOW-E中空玻璃,外窗平均传热系数为0.26W/(m2·K),J型厂房采用高隔热性能的塑钢+中空玻璃。

3.5 屋面节能技术

屋面的节能原理同墙体节能一样,通过改善屋面层的热工性能才阻止热量的传递。主要措施有保温屋面(外保温、内保温)、架空通风屋面、坡屋面、绿化屋面等。屋面有两种,一种为非上人屋面,另一种为地下室顶板的植草屋面。

为满足建筑屋面节能要求,J型厂房非上人屋面中机房屋顶可采用倒置式屋面,外保温材料采用导热系数较低的煤渣混凝土进行屋面找坡。机房屋顶屋面传热系数为0.53 W/(m2·K)≤0.7 W/(m2·K),满足屋面节能要求。

办公建筑和综合楼屋顶屋面采用隔热保温材料。

屋顶采用屋顶绿化系统,可以有效保温隔热及美化环境,在符合低碳环保要求的基础上创造高品质的环境空间。

3.6 太阳能热水

杭州地区的太阳能条件为资源一般区,等级为Ⅲ级,适合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采用集中太阳能热水系统可考虑用于所有低层建筑。

系统全天候供应热水,集热器采用温差控制自动循环。补水采用自来水压力自动补水,系统有业主的壁挂炉(或空气源热泵加热系统)辅助加热。

3.7 地源热泵

综合楼建筑采用地源热泵系统。地球表面土壤深度5-10m以下温度稳定且约等于当地全年平均温度,地表浅层是一个巨大的太阳能和地核热能收集器同时也是热能的储存器, 新型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是充分利用了这一特点,利用土壤常年恒定温度的环境进行热量交换,达到室内一年四季如春的环境。

本项目的地源热泵系统设计为一机三用,一套系统同时解决制冷、制热、生活热水三种需求。地源热泵中央空调主机可随意放置在车库、杂物间、储藏室,(面积约15平方米)没有室外机,令建筑与环境更加和谐,地源热泵系统没有风冷系统室外机带来的固有的不和谐的环境噪音。

3.8 太阳能光伏

光伏光热与建筑相结合,它的开发应用是目前世界上大规模利用光伏技术发电的一大热点。该项目中在办公建筑与综合楼屋顶上设置光伏系统,采用230W晶体硅光伏组件,倾角取杭州地区太阳能电池组件方阵最佳倾角为25°。由3块串联成一个串联方阵,分别并入汇流箱;汇流箱接入1 台直流接线柜;直流汇流及防雷配电装置和三相逆变器组成三相五线制交流输出并接到建筑低压配电系统。每单元屋顶设置18块,共252块,57.96kW,满足金太阳工程要求。

3.9 外遮阳

本项目在办公建筑及综合楼西立面设置卷帘式外遮阳系统,遮阳软卷帘主要由四部分组成:遮阳面料部分、导向部分、驱动部分、抗风压底梁部分。此产品结构较小,面料颜色丰富,对外立面有良好的装饰性效果,遮阳遮光性能良好,根据面料的选择不同还具有抗紫外线等特性,垂直轨道面料遮阳系统经过产品的改进,采用高强度暗藏式拉簧装置及拉杆系统,显著地提高了系统抗风性能及产品使用寿命,采用高级面料,表面具有一定的抗污染性能,而且易清洗,维护简单方便。

3.10 其他节能方式

为实现整个项目的低碳目标,考虑电梯部分采用能源再生型节能电梯;室内照明以及走廊照明灯具均采用节能灯具,楼梯间采用声光感应控制灯具,小区全部采用风光互补型太阳能路灯。

考虑使用内壁光滑的供水管材,减少管道沿程水头损失;使用低阻力阀门和倒流防止器,减少管道局部水头损失,管道水力损失降低后,相应减少水泵供水压力,从而降低供水能耗。

4 结束语

总之,在环境问题、气候问题与能源危机益发严峻,通过研究低碳式建筑设计的关键技术和相关方法,将会为低碳式建筑的不断发展以及低碳式生活方式的大力推行提供基础,缓解当前能源紧缺状况,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韩放.低碳式建筑设计方法及相应技术[J].民营科技,2013(3).

低碳环保科技范文第2篇

关键词:碳排放 危害 对策

一、碳排放的危害

科学研究表明,碳排放的增加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以及出现极端恶劣天气,譬如台风、高温、暴雨、泥石流、干旱等自然灾害的直接诱发因素,而且随着近几年,全球气温变暖的趋势加剧,南、北极冰雪也在加速融化,海平面逐年上升,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且在2009年,美国环保署也首次承认了碳排放增加导致的温室气体将会直接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碳排放增加的组要因素是由于人类大量使用化石能源所造成的。高能源的消耗就意味着高碳排放量,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人口和人居收入不断增加,对能源和资源的需求量也急剧增大,因此碳排放不断增加,那么研究如何降低碳排放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降低碳排放的对策和建议

城市不仅是人们生产和生活高度集中的地方,而且也是能源资源消耗量大、环境污染高度聚集的区域,是碳的主要排放区,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都处于工业化进程能源消耗量大,环保投入力度不大,因此,建立城市低碳经济发展体系,依靠技术进步大力节能减排,加强环境治理,树立低碳意识,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走向绿色和低碳经济,是我国实现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意义重大。

(一)调整产业结构

低碳经济是指较低的能源消耗、较低的排放、较低的环境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调整现有产业结构,增加投资,优化城市产业结构,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加大科学技术研发力度,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和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减少能源消耗。加大服务业在三大产业中所占的比重,提升服务业的服务质量,在零售、餐饮、生活服务等传统服务行业中进行优化,推进现代金融保险业、文化旅游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等能源消耗较少的行业,减少碳排放量。

1、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服务业

目前,城市多以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为主,虽然会形成经济的快速增长,但会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污染物的大量排放,所以淘汰这种落后产能是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与传统的工业污染严重,能源消耗大的特点比较,现代服务业具有有知识密集型、拉动能力强、产品附加值高、低能耗、污染排放少的特点。如北京市的服务业的增长值在全市国民收入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达到了52%以上,文化旅游产业是其中的重要代表,在整个经济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大,同时也减少了北京市碳排放量,其他绝大部分省市的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还很低,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2、鼓励科技创新,降低碳排放量

针对能源消耗高、效率低等碳排放量较高的行业,进行技术升级,改进生产过程中能耗高,效率低的操作,降低碳排放量,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鼓励发展低碳技术,寻求新的清洁能源,但是短期内既要追求经济发展水平,又要寻求新的清洁能源,改变传统能源消耗量大的弊端,必须在科技研发上加大投入力度。可以借鉴德、美等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加大清洁能源的开发投入力度,着力发展核能发电和水力发电,以满足人们需要。

3、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对外贸易

从政策上鼓励社会大众积极从事第三产业,一是制定适合并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有力政策;二要使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有机结合,如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提升物流服务业的专业化程度;三是制定完善的行业标准和行为规范,以满足社会大众对服务的要求,培训服务行业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升服务质量;最后政府要积极引导,制定合理的方针政策,积极且有效地扩大利用外资,重点引导外资投向基础设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性农业和第三产业。

(二)调整能源结构

据统计,能源资源是主要的能源消耗,支持着经济发展。但是目前在开发与利用上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说产品产出率较低、产品使用效率较低以及没有实现循环利用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企业的生产、开采成本比较高,无法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和职工收入的提高造成了严重影响,而且还加重碳排放量,因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能源资源的使用效率,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当前我国已经制定了《煤炭资源法》、《煤炭资源开发和利用管理办法》、《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回收率实施细则》、《清洁生产过程促进法》等相关政策,在此基础上还应建立相关的配套服务中心,有专门的信息管理系统,为实现循环经济打造一体化的管理,金融服务、项目管理相互协调,实现共同发展。另外,还应提高企业职工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加强培训和环保意识教育,使企业全体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三)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和资金投入

1、加大政府支持,建立机制保障

一方面,应尽快出台国家《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从制度上保障,进一步促进水能、太阳能、生物能、风能和地热等新的清洁能源的开发,降低碳排放量。与此同时,还应加快《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和环境影响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低碳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还应加强监督,采取激励性和约束性相结合的手段,对支持并参与低碳发展的企业进行鼓励,对其他企业进行引导,与企业合作开发新的清洁能源,降低能耗的同时还能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对落后产能的企业,实行技术改造或者是予以取缔。其次,政府还应加大宣传力度,在生产环节降低对能源资源的消耗,在流通环节降低碳排放的污染,在消费环节降低对高碳产品的消费,坚持科学发展观,培养低碳生活方式。

2、加大资金投入

发展低碳经济会涉及到很多与经济结构转型、产业结构转型等相关的问题,并且前期将会有较大的资金投入、技术改造升级难度高,单纯依靠企业无法顺利执行,所以只有加强政府支持力度才可以实现。

一是,调整财税结构,增加资金投入。如果有了充足的资金保障,在探索发展新的清洁能源、技术升级传统落后产能行业,就能得到顺利的实施。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世界科学报告》中记载,发展中国家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每年的科技研发资金投入所占比重较少,只占发达国家投入的30%左右,而我国的资金投入比重更低,因此应当逐渐调整财税支出结构,加大节能减排的力度,尤其是应该加大技术研发领域的财政支出比重。政府应继续对各部门专项资金进行整合,监督专项资金使用,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是,完善税收政策,鼓励产业转型。当前,政府对企业发展低碳经济主要采取的是鼓励性的政策,但是企业追求的是经济效益,低碳经济从前期投入到得到回报时间较长,所以很多企业不愿意去发展低碳,那么政府就应该引入有奖有惩、奖惩并重的政策,强制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目前,个别省份如山东、广东、江苏等地已经采用了财政资金专门拨款,并建立了由各个地方政府相互监督、管理的“节能减排专项基金”或“循环经济专项基金”,以此来帮助和鼓励企业发展节能技术和改造落后产能。另外,还可以尝试增加新的税种,譬如开征环境污染税、碳排放税等等,将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和产品纳入征税范围,加大高碳和高污染企业的运营成本,生产成本,以此来遏制这类企业的生产。

发展低碳经济会涉及到很多与经济结构转型、产业结构转型等相关的问题,并且前期将会有较大的资金投入、技术改造升级难度高,单纯依靠企业无法顺利执行,所以只有加强政府支持力度才可以实现。所以,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政府必须发挥其宏观调控的职能,制订出切实可行、完整的财税政策体系来保障低碳发展顺利实施。

3、创新低碳技术发展

创新低碳技术的发展,加大技术开发,可以有效的加快发展低碳经济的步伐,而低碳经济的推动力和核心就是低碳发展的技术开发,所以要针对其特点制定战略性的发展规划,加大专门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进一步加大低碳技术的开发和研究,所以应该分清主次,加大效能高、能耗低的低碳技术的开发,进一步激发,鼓励企业的研发,加大资金支持,形成政府、企业的相互协作,创新低碳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的工作机制。

首先是建立激励机制,推广低碳技术,加大各相关资金投入力度、鼓励研发部门与企业合作,理论联系实际,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进行合作,开发出有助于企业降低碳排放、发展低碳经济、增加经济效益的低碳技术,同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进行自主研发,自主创新,提高企业的技术力量。

其次是进一步扩大融资渠道,增加各方面资金投入。低碳经济的发展,低碳技术的开发的资金来源不仅需要政府公共财政的科研经费拨款,政府财税支持,更需要全社会各行业的支持,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市场力量,政府进行积极地引导和鼓励,扩大融资渠道,广泛吸纳外资、企业和社会资金。

(四)节能减排,树立低碳意识

节能减排是应对气候变化,缓解能源紧张,改善环境日益恶化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低碳发展、低成本发展的方式,是实现较低能耗、较低的环境污染、较低的废物排放和较高效率、较高能效,最终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其实,在很多低碳经济发展较早的发达国家中,关注低碳、关注温室气体排放,已经成为了人们的一种生活习惯。而且企业及企业家都很重视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经常进行自我评估、自我约束,并且利用新的科技技术降低碳排放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完成企业作为一个社会人的责任。但是,当前我国对低碳经济、低碳发展比较关注的是环境与资源部门即政府部门,而大部分人对什么是低碳经济和如何降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碳排放了解甚少,所以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努力提高平顶山所有公众的低碳环保意识,对低碳经济进行大力的宣传,并且要加大研究力度,加大对如何降低碳排放量知识的普及。

一是,企业应该树立低碳发展理念,率先垂范,做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参与者和推动者。二是,我国人口众多,积极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引导低碳消费,降低居民碳排放量。在广大民众中广泛宣传低碳发展的益处,了解日常生活中节能减排的小知识,树立起良好的低碳意识,进而促使人们自觉地关注碳排放,控制碳排放量,改变旧的生活习惯。加强节能环保知识宣传活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从小做起,从小培养,自觉地做到节约和环保,过低碳生活。

参考文献:

[1]张坤民.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A].关于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与行动[C].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845-848

[2]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413

[3]游雪晴、罗晖.“低碳经济”离我们还有多远[N].科技日报,2007(7):22

低碳环保科技范文第3篇

中图分类号:X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4(a)-0000-00

1. 低碳经济的概念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是指社会经济体系的构建和发展能够实现低碳排放。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理念,更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2. 低碳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同时环境保护同样是当前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国家大力倡导在环境保护的同时快速发展经济,如果说经济是一个人运作的大血脉,那么环境就是相当于血脉所处的内环境,反而言之,就是说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是站在同一水平上的重要任务。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环境的进一步保护,因为低碳经济的发展,触动了经济产业的发展,经济产业向更加环保向更加有利于大众利益的方向转型。低碳经济使得社会经济更加清洁,减少了一些因没有考虑环境保护的经济带来污染的不好状况,随着低碳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环保有了更深的认识,对于环境的保护无疑是开了一个美好的发展前景。

3. 低碳经济的实现途径

低碳经济的内涵揭示了实现低碳经济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能源产业结构,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二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1调整能源结构,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能源结构调整是中国能源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保证中国能源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推进中国能源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就是要减少对石化能源资源的需求与消费,降低对国际石油的依赖,降低煤电的比重,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把水电开发放到重要地位。

3.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2.1 影响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的因素:(1)结构性因素。 (2)消费者行为方式。 (3)技术进步。(4)能效管理。

3.2.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战略重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关键是进行产业与行业结构调整,推进能源结构优化,加快技术进步。供需政策双管齐下,推动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加大能源科技投入,鼓励节能技术研发应用。实施”能源援助计划”,帮助中低收入家庭获得高效能源服务。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推动企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国际合作,促进相关技术交流。

4. 低碳经济下的企业环保责任和政府的环保策略

4.1低碳经济下的企业的环保责任

第一, 强化环境责任理念使其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企业作为经济主体, 在追求利润最大化时, 也要把追求环境效益摆上重要位置,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共赢。第二, 建立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政府要通过信息公开, 明确企业环境责任,将企业的生产置于社会监督之下,保证企业环境责任的实现。第三 , 自觉实施绿色标志制度。

4.2低碳经济下政府的环保策略

在2010年3月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国家发改委气候司正在起草 《关于低碳经济发展指导意见》,试图为中国描摹一个发展低碳经济的路线图。政府的环保策略包括一下内容:(1)建立低碳经济的政策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一系列以减排为核心的的节能循环利用及环保政策;加大财税对淘汰落后产能,节能技术改造和节能环保产品推广的支持;做好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探索开展低碳产品认证。(2)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碳产业.要对第二产业内部进行调整,淘汰高耗能产业中落后部门、企业,加快发展现代先进制造业。要提高现代服务业的比重,现代服务业是一个能耗低、污染小、就业容量大的低碳产业。(3)全面研发低碳技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科技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促进高能效 低碳排放的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为低碳转型和增长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支撑。(4)发展低碳海洋经济,使蓝色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温州做为沿海城市,海岸线长,应加大深水航道、大型专业码头的建设,完善公路与港口、码头的路网对接;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大力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5)加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构建低碳能源供应体系.加大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依靠技术进步不断降低利用成本,多途径利用可再生能源,逐步提高其在能源中的比例,使之成为满足未来能源需求的重要补充。(6)建设低碳城市,推广节能减排.城市是人类经济活动的中心,是社会发展的心脏。城市也是环境的主要污染源。而要解决城市环境问题,必须走低碳经济发展的道路,将低碳理念引入设计规范,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布局和生态环保规划。应转变发展模式,走城市低碳新路。按照“低碳”的要求,应形成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坚持把节能减排作为发展低碳经济的约束性指标,走城市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城市绿化率,增加碳汇,为推动低碳重建提供环境承载;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最低的生态成本最小的资源代价科学重建科学发展。(7)广泛宣传教育,倡导低碳经济下新的社会生活方式.低碳生活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低碳生活方式是倡导一种社会责任理念,低碳生活需要每个人身边做起。要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影像等各种媒介,宣传普及气候变化和低碳经济的知识,让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形成低碳的生产方式和消费行为,共同保护地球这个唯一家园。

5. 结语

解决当今世界的环境问题,主要是要把经济与环境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而低碳经济就是这最好的结合剂。低碳经济的发展依赖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及消费结构的调整,需要国家政策法规的支持与扶植,更需要科技创新的支撑以及企业自觉的环保责任和全社会的积极参与。

参考文献

[1] 付允等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2008, 18 (3) 。

低碳环保科技范文第4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国际贸易;贸易竞争;贸易壁垒

随着低碳经济的不断发展,低碳经济对全球经济贸易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世界经济贸易发生了新的变化,低碳经济随着新型技术而产生,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就应当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从而促使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得到提高。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传统化石能源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以及带来严重后果,如水污染、酸雨以及二氧化碳浓度大导致全球的温室效应等,各种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是全世界各国经济的需求。

一、低碳经济概念分析

低碳经济,就是在可持续发展模式之下,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能源开发、产业转型等手段,促使煤炭、石油等能源的浪费以及消耗,从而促使温室气体变少,达到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发展经济的双重目的。低碳经济是保障温室气体低排放的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不但低污染,而且低能耗,一方面可以有效保护环境,另一方面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随着低碳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在全球范围的大力推广,低碳经经逐渐改变政治、经济以及生活的各个层面。在国际贸易方面,低碳经济对于我国贸易出口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对于低碳经济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以及评价,主要认为低碳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观以及科学发展观念的指导之下的机构及发展模式,不但促使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而且使经济得到更为健康快速发展。此外,考虑到我国的长远利益,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保护应当相互结合,低碳经济和传统的经济相比而言,其具有显著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全球新经济,低碳经济属于全球的热点话题,是在全球温室效应以及能源短缺的背景下提出的,需要世界上每个国家的努力才能得以改善。低碳经济不是某个单独国家的事情,而是世界各国共同应当承担的责任。低碳经济是全球各国的经济发展的必然诉求,并且国际社会以及各国高度重视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经济具有全球性的特点。其次,低碳经济有着多种收益,通常来讲,传统的经济只是追求经济上的利益,然而,低碳经济不仅追求经济的效益,更加注重环境利益以及社会效益等,从而促使经济自然和谐发展。

二、低碳经济给我国带来的经济贸易挑战因素分析

1.降低外贸竞争力

我国的商品主要特点是价格低廉,从而在对外出口方面占有优势。然而,由于近几年低碳经济的提出,很多发达国家,如加拿大以及美国等国家加强了对低碳经济的重视,这些国家在关税方面加强控制,对没有实施减排的企业征收更多的关税。自从加拿大以及美国以低碳经济的名义征收关税之后,各国也开始对不实施减排的企业征收更高的关税,这种模式虽然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环境污染,但是由于我国的大部分企业并没有实施减排,并且节能减排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以及财力,从而促使企业增加成本,更高的成本从而导致在同类商品中,我国的商品不具备竞争优势,最终导致我国外贸竞争力降低。此外,发达国家引入低碳商品准入机制后,对我国的产品进行严格审查制约或者准入限制,使我国的大量的出口型企业不得不引入低碳技术,产品成本不断增加,产品的竞争力不断下降。此外,我国的对外贸易的大部分商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技术含量不高,由于低碳经济的推广实行,必然导致我国的产品出口困难,影响对外贸易额度的增长。

2.绿色贸易壁垒

征收碳关税必然削弱我国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并且绿色贸易壁垒严重影响我国的出口贸易产量。碳关税主要是发达国家对二氧化碳排放超过其指定标准的而额外收取的关税。这种政策使我国的70%以上的商品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造成我国产品出口低价的优势大大降低,而且贸易壁垒也严重阻碍我国的产品出口。此外,绿色贸易表明上是要保护自然资源、人类环境,其实本质上是保护本国贸易,所以相关发达国家会建立全面的规章制度以及相关标准对我国的产品进行限制或者禁止进入等。我国的出口产品主要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比如纺织产品、机电产品等,科学技术含量不高,很难达到西方发达国家制定的相关标准,从而严重影响了产品的对外出口。

三、低碳经济带来的积极作用分析

1.促进贸易模式转型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工业的发展,体现在代工或者加工贸易等,因为我国的劳动力成本比较低,服务行业以及高科技产品贸易比较少。发展低碳经济可以促使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出现转变升级,改变粗放式的发展模式,走向集约型发展之路,发展低碳经济对于促使我国的工业逐步向低碳化转型具有十分重要作用。此外,低碳经济模式下可以有效推动我国的旅游、物流以及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总体来说,现代物流以及服务业具有低碳环保以及高收益的特点,对于促使我国的贸易模式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2.发展低碳行业

首先,低碳经济是在科学发展观念以及可持续发展观指导下的经济发展模式,不断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使经济效益得以健康持续提升,是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兼顾的经济模式。通过发展低碳经济,可以促使我国的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逐步走向绿色经济发展之路,从而规避国际社会的贸易壁垒。其次,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对于资源有严重依赖性,很多产品严重不符合低碳经济的相关标准和要求。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迫使我国企业自觉的进行科学技术创新,想方设法提高产品的附加值等,来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进行创新需要对传统的行业进行升级完善或者改进,促使出口的产品结构发展变化,最终提升我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以及科学技术水平。

3.提高国际地位

当前,我国科技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对绿色发展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随着当前低碳经济模式的大力推广和深入人心,大部分国家都会抓住机遇来发展自身的科技力量,使自身国际地位得到提升。我国自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会议,对于世贸组织的相关制度规则严格执行。在全球变暖和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下,我国不断努力引入国外新技术,走出符合国情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对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以及提升大国敢于担当的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路径分析

1.制定科学的低碳标准

当前,欧美国家在对外贸易的过程中制定了严格的低碳规定,出口到该国家的产品必须达到相关的低碳标准。一方面,我国也应当实施低碳标准,制定相关规则,从而起到一定的破除壁垒的效果。另外一方面,应当完善当前的低碳法规,由于低碳经济发展时间并不长久,并且在法律法规方面比较空白,低碳标准以及主要的法律法规都掌握在发达国家,这对于我国的对外贸易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相关政府应当强化对本国的低碳产品的保护。由于我国低碳产品发展比较晚,导致我国对低碳产品以及知识产权等具有严重的依赖性,要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并且从法律层面保护低碳产品,这样才能有效的保障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如果不进行低碳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很容易导致技术泄密以及严重降低企业开发研究的积极性

2.鼓励低碳技术

相关政府应当积极鼓励低碳技术,利用财政支出进行研发技术创新和技术普及,为低碳经济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当前的形势分析,我国的低碳产业的起步比较晚,并且技术落后于发达国家,所以我国政府应当积极鼓励低碳技术的创新,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大力引进国际上先进的低碳技术,从而促使我国的低碳技术得到快速有效发展。技术方面的创新不能单靠国际之间的合作,我国的低碳经济想要快速发展,应当坚持独立自主,并且坚持自主创新的原则,对低碳技术加强支持以及投入的力度。此外,还需要加大对技术推广的投入,技术研发成功之后要促使其广泛地应用在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促使低碳技术提高相关企业的经济效益。在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以及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当促使低碳行业得到快速健康发展,相关政府可以建立基金,扶持和鼓励低碳产业的发展。

3.优化产品贸易出口结构

在低碳经济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企业应当优化出口结构,促使调整后的产品结构符合碳排放的相关标准。首先,政府方面应当进行政策性引导,短期之内放缓贸易出口的速度,在国内就要对于高碳的产品进行必要的控制,降低高碳产品的出口比例,比如,石油加工成品或者金属冶炼产品的对外输出等。此外,应当促使工作重心逐渐转移到低碳行业,并且出台相关政策大力发展低碳行业,对于低碳产品可以加大出口补贴,或者上调产品的出口退税等。其次,应当大力发展服务贸易行业,提升其在服务贸易出口中的比重。服务贸易主要包括金融保险、医疗教育、技术服务以及学术研究等,这些行业的产品都属于低碳产品,符合各国的低碳标准,不但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而且可以有效降低碳的排放,从而促使我国的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最后,应当发展生物工程、航天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改变贸易出口产业格局,促使我国的产业结构由低端逐步转变成为高端,大大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以及产品附加值。

4.密切对外合作

首先,政府应当建立必要的行业协会,并且邀请相关专家对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其他国家遇到贸易壁垒时候所采取的有效对策,根据国际的环保标准,制定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科学可行的规章制度。其次,在相关协会以及政府的有效指导下,构建全面的数据库以及信息网络,从而方便企业对国际贸易进行及时的查询。在面对贸易壁垒的时候,政府方面应当积极的帮助企业,邀请相关专家给出相应对策和建议等。最后,政府可以和相关发达国家签署相关协议,并且给予出口企业必要的法律保障,从而保障我国企业的权益。

五、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低碳经济进行分析,对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途径进行相关研究。低碳经济下,我国的国际贸易面临绿色贸易壁垒的严峻挑战,不过,低碳经济也带来很大的机遇,包括促使产业转型、促使贸易转型、提升国际地位等。在新的全球经济形势下,应当积极响应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制定科学的低碳标准,优化贸易出口结构,鼓励发展和引进相关低碳技术,密切对外合作。

参考文献:

[1]丁黎.低碳背景下我国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2:67-72+92-93.

[2]陈宁.我国国际贸易发展模式与路径分析[J].求索,2015,02:76-80.

[3]马玲.低碳经济下我国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策略[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1,01:101-102+318.

低碳环保科技范文第5篇

农业产业化安全低碳发展,帮助龙抬头企业开发潜在低碳需求,应对食品安全危机后的市场萎缩、赢回市场信心和信任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低碳化、信息化、农村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抢抓国际国内市场机遇,打造安全低碳的竞争优势,突破碳税和碳标签等新的绿色壁垒的重大战略选择。

二、发挥市场机制基础作用和消费者选择机制的作用

1.发挥低碳生活、低碳消费对安全低碳需求和生产的引导和拉动作用。

全社会加大安全低碳知识宣传普及,倡导低碳生活、低碳品味和低碳文化,提高消费者对安全低碳技术与产品在经济社会生态的巨大附加价值的认同,让安全低碳成为消费者主要选购标准,优先选购,引导低碳消费和需求。需求导向和市场选择会产生巨大持久市场压力和动力。加强农村和农户普及低碳知识和低碳技术,激发农民低碳生活和,开发农村低碳需求,引导农户的低碳理念。

2.塑造低碳需求市场。

激发全体居民潜在的低碳生活和低碳需求,提高低碳商品的附加价值,是消费者愿意为低碳水平支付较高的价格。通过巨大的低碳需求来刺激农业产业化主体采用安全低碳技术与模式。

3.建立碳汇交易市场体系。

通过自愿性碳市场交易,生产者同容易通过碳汇交易实现生态价值,在金融市场上融资。健全了碳交易市场规则,了碳排放标准、碳足迹核算标准、碳汇标准、低碳水平标准,完善低碳农产品价格信息系统和机制,低碳和高碳产品的市场鉴别与选择机制。美欧日等国家实施的森林碳汇、地质碳汇的自愿碳市场交易来引导农业产业化采用低碳技术与模式。

4.实行推荐性或强制性的碳标签制度。

碳标签制度,让消费者很容易识别低碳水平和高碳商品,让消费者优选选择低碳商品,刺激低碳生产

三、建立最严厉的多层次的质量安全和环境污染监管体体系

构建行政监控、司法监督、龙头企业监督、消费者监督、公民监督多元利益相关主体参与的全社会全面全程监管体系。一要建立严密行政监控体系。着力根除质量安全监管、碳排放和环境污染监管上的地方政府不作为、乱作为、渎职、弄虚作假、腐败行为。明确职责,增加检验检测次数,监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预警水平,提高监管水平和力度。构建科学有效的低碳农业综合评价体系,根据碳足迹建立碳排放核算体系和监控体系,为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提供客观依据。食品安全和碳减排列入政府任期目标和官员政绩考核体系,实行县区长负责制。二要完善司法监督。增加环境法庭和环境法官,立案并及时审理重大的质量安全和环境污染违法犯罪行为和政府的渎职和腐败性为,审判质量安全侵权、污染侵权的民事案件,从重从快判处重大公共案件违法犯罪分子,时刻保持高压势态。探索构建惩罚性赔偿制度面,让质量侵权和污染伤害责任人破产绅士倾家荡产。三要建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主导的全面全程自查监控体系。在农业产业化价值链和供应链上实施全社会全面全程监管体系,首要的是落实龙头企业主体责任。将质量安全责任和碳减排目标合理落实到农业产业化价值链和供应链的各个环节。通过内部自查自纠,将质量安全隐患和污染消灭在萌芽状态。实施“减量化”的目标管理,农业碳汇效应为考核指标,根据碳足迹建立碳排放核算体系和监控体系。建立所有利益相关者参与的全员全面全程的质量与碳排放监管与保证体系。四要健全社会监督体系。完善食品源头可追溯制度,开通网络微信、微博、手机电话、短信等多种渠道,消费者有质量疑虑,让消费者方便快捷查到质量、产地和市场信息,增加发现几率,明确责任主体。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的指导意见》,建立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有奖举报制度。公开各食品监管部门、环保局、公安和纪检监察部门举报电话、微信、E-mail;开通24小时投诉举报热线。举报奖励金额不设上限。赋予举报者请求司法保护权。广泛聘请义务监督员。五要发挥网络媒体曝光和监督作用。公布黑名单企业,使其无法获得贷款、和财政补贴。列入重点污染企业名录的企业也必须公开相关信息和数据。

四、制定和完善法律体系,加大侵权主体的民事与刑事责任

一要完善公益诉讼制度。公益诉讼制度是以司法手段维护质量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的重要法器,对食品安全违法和违法排污、破坏环境、环境污染的龙头企业起到潜在震慑效果。关键是通过法律制度设计消除对诉讼成本过高的担忧。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公益诉讼应减免诉讼费,将原告承担的诉讼成本转嫁给败诉的被告,增加惩罚性赔偿责任,提高原告诉讼收益。修订行政诉讼法,列入环境公益诉讼的条款,比如明确规定政府部门环境信息不公开,社会组织可以提起行政诉讼;如果企业排污超标,要求其公开排放信息而置之不理,社会组织可请求行政机关去撤销其环评许可等等。支持设立民间环境监测机构,为环境公益诉讼收集污染证据提供最大支持。二要加大民事和刑事责任,提高质量安全和环境污染的违法成本,产生足够强大的威慑。以危害公共安全罪加大对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的刑事责任,实施最高刑惩,让其破产;加大民事承担责任,根据科学研究对人体危害来判定对身体潜在伤害的损失处以几百万、几千万的伤害赔偿。建设食品安全信用系统,不良企业和责任人终身禁入。

五、建立健全碳财税支撑体系

即是在充分考虑安全低碳的公益性和正外部性,以安全低碳为标准,着眼于优化整个低碳农业产业化价值链上价值与财政再分配,采取低碳农业产业化的碳税和低碳补贴政策。目前,一要完善能源税,加大龙头企业、种养加储运环节上高排放、高能耗、高污染能源的生产成本,迫使采用低排放清洁能源。二要逐步实施低碳补贴。(1)政府应对农户采用低碳技术、原料与设备进行财政补贴。(2)对采用低碳技术和生产方式的龙头企业、采用低碳生产资料的龙头企业给予财政补贴,降低龙头企业采用低碳技术的成本,提高因采用低碳技术的收益,或使其低碳产品降价、减少价格劣势,促进消费者购买。(3)给提供低碳技术的科技服务企业予以财政支持,以便降低采用低碳技术的研发成本,提高低碳技术的收益。(4)公共采购安全低碳技术专利,无偿地转让农户和龙头企业使用。(5)对购买和使用低碳农产品的消费者予以价格补贴,抵消因购买低碳技术产品的增加差价。(6)推广沼气等新能源的财政补贴,推进沼气发展。(8)为减少田间农作物秸秆燃烧带来雾霾和二氧化碳,提高回收农作物秸秆的财政补贴金额。今后,在建立ISO14067碳足迹国际标准和碳排放核算体系的基础上,开证碳税。对内销的高碳农产品征收碳税,提高种养加碳排放的生产成本、提高高碳农资成本和高碳技术成本,迫使其放弃高碳农业生产资料和高碳生产技术。对出口产品征收碳税以免国外在征收碳税,将税收留在国内。碳税要专款专用,用于节能减排效果好的企业奖励,并支持低碳技术研发。

六、建立健全碳金融支撑体系

探索适合农业产业化安全低碳发展的碳汇金融市场和交易。无论是农业环境改善、还是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低碳生产资料的采用,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这些投入往往是基地种养殖专业户和龙头企业难以承受,需要碳财税和碳金融的支持。低碳农业技术风险高,难度大,只有加大和碳财税和碳金融支持力度,才能激发农产品出口企业采用安全低碳技术与模式的积极性。为此,构建碳为核心的汇碳金融市场体系、低碳农业碳金融组织体系、低碳农业碳金融产品体系和低碳农业碳金融政策体系。在总结碳汇交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推广扩大碳金融市场,构建适合中国国情和农业产业化安全低碳发展的碳金融市场,包括森林碳汇、农作物碳汇扽远期碳汇期货为主体的农业碳汇交易市场。碳金融就是根据碳足迹核算的生态经济价值为依据,以低碳产品为抵押的、以碳汇预期价值为依据,在碳交易市场和金融市场融资的行为活动。政府、金融机构、项目主体各方的共同努力,构建碳金融市场交易平台,健全碳金融风险管理与防范机制。积极推进低碳金融服务创新,进行碳金融衍生品的开发。引导低碳农产品和生产资料市场以及农业碳汇市场建设,建立我省农业碳汇交易平台,充分发挥市场基础作用。

七、健全低碳技术创新推广体系

低碳技术对农业产业化价值链的价值创造与增值、成本节约和质量环境改善有着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增强农业产业化安全低碳发展的科技支撑,构建一个强力的农业产业化安全低碳技术创新与推广的科技政策和科技服务支撑体系,是保证农业产业化安全低碳健康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支点。健全安全低碳技术创新体系。要充分利用科教大省和科技优势,加大财政投入,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集中攻克关键的重大的安全低碳技术。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组建安全低碳技术创新研发中心,加强产学研结合,加快农业低碳技术研发,尽快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安全低碳核心技术。逐步建立健全低碳农业技术创新体系、技术推广体系、技术保障体系与技术服务体系,完善支撑低碳农业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龙头企业根据安全低碳需求研发安全低碳产品,开发安全低碳优质农产品及其加工品。

八、发挥龙头企业实施安全低碳技术和模式的组织作用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发挥安全低碳技术与模式的示范、带头和组织作用。质量安全危机和环境污染的受损最大的是龙头企业,事实上第一责任人,承担了所有风险和责任,同时龙头企业组织管理能力最强,理应成为农业产业化安全低碳发展的龙头,在选择安全低碳技术、模式和路径,建设安全低碳基地、优化整合价值链和供应链管理等起示范、带头和组织作用。充分利用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扶大扶强一批安全低碳型龙头企业。建立一个能够促使龙头企业选用安全低碳技术的激励约束机制、风险机制、合同机制、责任机制和声誉机制等机制的制度安排,促使龙头企业在充分考虑其成本收益的基础上,选择实施安全低碳技术。帮助龙头企业提升资本、技术、品牌和管理能力,积极扶植种养加的安全化、低碳化、规模化和集约化,保证农业产业化安全低碳发展。龙头企业要转变农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方式,走低碳型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径。龙头企业要提高低碳科技创新能力,安全低碳技术嵌入农业产业化模式

九、着力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安全低碳产业化基地

支持建设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安全低碳基地,围绕龙头企业建安全低碳基地,围绕优势和特色农产品建基地,围绕开发项目建基地,推动安全低碳标准、农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建设、集约化经营。在农业产业化基地大力推广低碳作物品种、低碳耕作制度、低碳施肥养地和低碳栽培技术、综合利用技术、秸秆综合利用等。在积极推进质量安全标准和碳排放分级标准。要要组织实施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工程,发挥科技园区、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十、引导基地农户采用安全低碳技术和模式

加强对农民的食品安全与环境保护教育和知识宣传,既是政府责任,也是龙头企业和媒体的社会责任。普及低碳知识和技术,培育农民低碳生产和生活意识,引导基地农户采用安全低碳技术与经营模式,促进从高碳种养殖想低碳种养加模式转变。为基地农户提供可行安全低碳技术方案和模式。包括:种养加环节采用新型能源和清洁技术;优化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数;培育优良品种,延长减排链条;改进施肥、用药、饲养、养殖、防治病虫害等技术;实施保护耕作,减少碳素流失;推行秸秆过腹还田;整治养殖污染技术等等。帮助基地农户因地制宜选择安全低碳模式,提高种植养殖的碳汇效应。向农户推荐低碳种养加组合模式、绿色生物防治与物理防治技术的综合植保模式、观光休闲种养加模式等等。

十一、加强安全低碳标准建设,优先对出口产品实施低碳认证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