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性

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性

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性

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现代服务业 职能 经营 市场

一、现代服务业企业的职能

我国长期以来对制造业的重视与促进,使得制造业一方面已经具有了较强的实力,成为“世界工场”;另一方面制造业的发展也到达了“天花板”,需要新的推动力促进其向更高的层次突破。在此背景下,发展为制造业服务的现代服务业,增加对研发、生产管理、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服务的投入,可以拉长和提高制造业“微笑曲线”的两端,提高企业资源的配置效率、产品的附加值,以及由此建立的企业软实力。

同时,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已经不满足于基本的温饱,他们的需求向更多样化、个性化的层面转变。因此,需要通过新兴的现代服务业企业,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具有创新性的、令客户满意的现代服务。而且,一些传统的生活服务业也已逐渐“老化”,例如传统商业,需要通过现代化的创新与变革,促进其产生新的服务效益增长点。

综上所述,现代服务业承担着提高转型期的经济增长效益和人民生活水平层次的服务职能。

二、现代服务业企业经营的要求

与传统服务业相比,现代服务业需要具有更多的科技化、创新化与人本化的内容。

1、经营科技化

现代服务业相对于传统服务业的一个重要变革就是需要更高的科技含量和更科学的管理,而且这一需要对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科技、管理及经营者能力的衡量,是现代服务业特色经营的基础与前提。例如,连锁经营就对企业的信息管理、物流等技术,以及管理者的运筹、协调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渠道多样化

传统服务产业通常只能采取直销渠道,因为消费者的直接参与是保证服务产品能够满足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这种流通渠道的单一性、直接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服务市场规模的扩大。而在不断进步的科技与科学管理的支持下,现代服务业产品的传递渠道呈现日益多样化的趋势,服务产品的服务范围得到了明显的扩展。例如,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通过网络渠道,极大地丰富了服务产品的流通范围。

3、增值间接化

与传统服务业相比,现代服务业中的“不可感知”元素更多。因而,需要更多地依靠智力等无形因素的投入和产出使服务的价值得以体现,这也使得现代服务业的作用和价值创造的途径往往是间接的。例如,以信息流为核心的现代物流服务,就不同于以往以实物流为核心的运输服务。

4、内容差异化

消费者对物质的需求通常是生理的、刚性的,而对服务的需求往往是精神上的、衍生的,因而消费者会因各自境况的不同而对服务产品形成较大的需求差异。特别是现代市场对服务的个性化、多样化、精神化要求日益增强,这就需要企业提高服务产品内容的差异性,满足市场的需求。例如,电讯经营商提供的各类通讯服务中,就有分为个人服务的和为团体服务的,而且即使是为同一类客户提供的服务,也可能因客户的细微差别而形成差异化的服务产品。

总之,现代市场的需求就要求现代服务业企业必须具有特殊的经营策略,才能获得更好的效益。

三、现代服务业企业的经营策略

通过对现代服务业的职能和经营要求的分析,建议企业采取以下经营策略。

1、技术先行,管理完善

不论是从服务产业还是其他产业的发展历程来看,技术创新都是推动产业进步、经营向好的重要动力。但以提供“服务”这种非物质产品为主的服务业,通常还会在经营活动中较多地辅之以非技术因素,主要就是管理因素如研发、生产流程、营销管理等来完善经营活动。而先进的生产力也需要“管理”作为生产力发展的条件,这就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的辩证关系。

服务产品与其他物质产品首要的区别就是服务具有“无形性”,所以一般需要服务供应者将服务借助有形的形式或途径输送给消费者,满足消费者感官和心理的需求。现代科技,就是将无形的服务用有形的方式表现出来。服务还具有“不可分割性”和“差异性”,它需要买卖双方共同完成服务产品的生产与消费过程;而且由于服务生产者的不同,使得同类服务产品,甚至同一来源的服务产品都可能会产生消费差异。虽然服务生产者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建成标准化、可复制的服务模式,但最终实现服务效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人。例如,同一品牌的快餐连锁店一般都会具有同样的设备、技术、原料和流程,但往往由于运用这些技术和设备的人的差异,就会产生多样的服务效果。这些就不是通过技术手段能够解决的了,而是需要通过科学的、有效的管理活动保证服务过程的有序、质量的有效。

因此,服务业的经营往往是以技术为先导,再通过管理活动不断地完善和系统化这一经营体系,最终达成企业经营的目标,保证企业长期的效益。

2、服务优质,顾客满意

因为现代服务业生产的产品具有更多先进的、弹性的和不可见的衡量指标,所以对其品质更加难以形成一致的、标准化的认定,这就需要供应者更加重视提升服务质量。

顾客对服务质量的衡量主要受物质和心理两个因素的影响。前者是顾客在服务中所得到的实质内容,以及服务供应者在服务过程中使用的技术、方法、设施等硬件要素,如商品零售企业通过优质环境为顾客提供安全、舒适、愉快的购物过程。物质因素的质量可以通过比较直观的方式加以评估,顾客也容易感知。后者是服务的生产与提交过程,包括服务人员的态度与行为、企业的内部关系、员工与顾客的接触等软件要素。如网上商店,其虽然可以给很多女性顾客带来购物的便利,但因缺乏“逛街”(过程)的乐趣而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替代实体店。心理满足相对物质满足是最不可捉摸的服务质量影响因素,在现代服务业中尤为明显。

因此,现代服务业企业的活动更加要从顾客的角度考虑和分析问题,借助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建立与完善服务体系,让现代化的服务为顾客带来更多的满足感和满意度。现代化是个动态的概念,需要服务业企业不断地变革、创新和完善服务的生产与供应系统,保持动态的先进性,最大限度地使顾客感到安全、舒适和便利。现代服务业企业经营的另一项重要策略就是的重视顾客的意见和顾客参与管理,通过在服务过程中融入更多的、直接来源于顾客的元素,创造企业与顾客彼此友好和忠诚的情境,让顾客获得更多的心理满足。

3、组合经营,策略得当

制造业企业大多重视以技术、生产、人力资源等为主的企业管理工作;服务业企业由于必须直接面向最终消费者开展各项经营活动,所以会更加注重对外部市场的工作。因此,服务业企业需要在关注原有的以产品(Product)、价格(Price)、分销(Place)、促销(Promotion)为核心的、源于制造业的经营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人员(People)、有形展示(Physical evidence)和过程管理(Process),重新组合建立现代服务业企业经营策略。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性的服务产品。尽管有不少人为标准化的服务产品策略进行辩护,但到目前为止,最成功的仍然是那些根据目标市场的需求,调整其产品供应的服务企业。个性化的产品更符合现代服务业,特别是诸如文化创意产业等需要更多创新性活动的企业。因为服务需求的高弹性、服务产品的先进性和多样性、价值体现的间接性,以及服务对象的复杂性,都要求现代服务产品供应商提供更加丰富而具有特色的产品。

第二,差异的服务价格。服务产品相对于有形产品的需求弹性大、价格弹性大,现代服务业产品因其具有更多的新技术、新管理因素,需求和价格的弹性更大。因此,现代服务业企业在消费者认可的前提下,完全可以在不同的细分市场采用更具弹性的价格策略。这既是现代服务业企业经营活动适应市场、获取利润的需求,也是为不同的服务对象提供需要和满意的服务的需求。

第三,间接的服务渠道。传统服务产品单一、直接的流通渠道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复杂的、个性化的服务需求。现代服务业企业借助现代化的技术,打破传统服务业以零阶渠道为主的渠道服务体系,将服务产品向更多、更广的市场传布,提高渠道的效率与收益。

第四,创新的服务促销。针对目标市场对服务的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现代服务业企业往往需要采用更具创新的促销策略,才能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因为消费者与服务供应商及其产品的接触通常会贯穿服务产品生成过程的始终,再借助发达的信息传递技术和媒介,消费者对产品的深入、明确的了解使得信息更加透明,所以会增加服务促销的难度。但透明的市场也会强化消费者通过参与服务的实现过程,以获得满意服务后的满足感。

第五,规范的人员管理。顾客满意和忠诚取决于服务企业为顾客创造的价值,因为服务生产与消费的不可分离性,所以服务企业为顾客创造的价值能否让顾客满意,主要取决于服务业员工的工作,而员工的工作效率与效果主要来自于企业的科学管理。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因为越来越多的高科技的融入,加大了对高素质、高技能从业人员的需求。但高级人才的管理往往难于普通员工,因为他们比普通员工更具有自己的“思想”。所以服务业企业在充分发挥员工能动性、创造性的基础上,还必须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引导员工产生正确、恰当的服务行为。

第六,多样的有形展示。由于服务具有非物质的特点,因而必须借助一系列的有形方式才能向顾客传递相关信息,顾客才能据此对服务的效用和质量做出评价和判断。现代服务业产品的主要展示途径需要借助新的科技手段或管理的变革,以及它们的组合运用,实现服务产品的有形化、具体化,从而帮助顾客感知服务产品的利益,增强顾客从服务中得到的满足感。

第七,互动的服务沟通。服务的无形性会给沟通的有效性带来较大障碍。特别是那些弹性的、非语言的行为,会较大地影响服务质量。因此,梳理并加强服务供需双方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由于融入了更多的消费者不熟悉的构成因素,就需要通过增加消费者的参与,并在这一过程中加强供需双方的沟通,以保证供求成交的成功。

总之,在以转型发展为核心的宏观背景和以服务产业、服务生活为核心职能的要求下,现代服务业企业应该具有相应的经营策略,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和经济社会进步的要求。

(注: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江苏现代服务业企业经营模式创新研究”(编号:2011SJB630015),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重大课题“现代服务业的商业模式创新研究”(编号:JSJM2010013)。)

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经验:把握重点行业区域 政策扶持提供保障

近年来,上海始终坚持“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服务业已成为支撑上海经济的主力。

政府政策的支持是根本保障。上海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与上海各级政府在发展服务业上的主动性以及各项政策的支持分不开。近几年,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推进服务业国际化、市场化、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的政策。在政策思路上,强调区域差别化布局,依据城市功能逐步建设服务业发展的重点区域,建设创意产业园区、服务外包示范园区、物流园区等服务业发展载体;在政策措施上,主要是从金融、财政、税收、人才、技术、市场准入、服务外包、对外开放等方面支持服务业的发展。

重点行业的拉动是主要依托。围绕城市功能定位,上海明确了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服务业发展的重点行业,其中现代服务业的重点行业包括金融、商贸和物流等支柱行业,以及信息服务、航运服务、专业服务业等新兴行业。近年来,上海通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促使这些重点行业得到快速发展,产生了强劲的拉动效应。近五年,主要现代服务业行业的年均增速均在15%左右,高于第三产业11.5%平均增速,对第三产业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

重点区域的建设是重要途径。围绕“四个中心”发展目标,上海着力打造了诸多特色纷呈的战略性、功能性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逐步形成服务业发展重点区域。闸北区正努力打造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示范区,浦东新区、虹桥商务区及浦江沿岸成为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三大区域,同时,上海确定了首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的10个区域。随着这些集聚区的日益发展和壮大,集聚功能效应不断得到拓展和深化,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模的扩大和能级的提升形成重要的载体支撑。

困境:体制不畅政策失准 竞争缺位能级较低

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虽有长足进步,但距离“四个中心”定位对于现代服务业的高要求,无论从行业规模结构,还是行业质量水平,差距都还很大。

服务业管理体制机制不畅,管理越位和缺位同时存在。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对一些服务行业(如中介服务业、旅游业等)疏于管理、缺乏长远规划,许多企业多以低层次、共性化服务取代高品质、多层次服务,致使这类服务行业面临信任危机;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对一些行业(如科学研究、物流业等)管理过多,致使行业内企业在多头管理的环境中很难开展有效资源整合,限制了自身成长。此外,一些跨行业融合形成的新兴行业,也存在管理部门不明确或多头管理的现象。

政府政策供给与企业政策需求对接性较差。近年来,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但政府政策供给与企业政策需求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其一,现有服务业政策措施的着力点落在供给侧上,大多是从金融、财政、税收等方面给予支持,而针对需求侧的政策则较为缺乏。其二,现有政策在改善供给上也存在着力点偏差,对影响现代服务业发展质量水平最重要的技术和人才政策措施相对较少。其三,现有政策措施的力度和覆盖面、政策落实的情况、取得的效果也不能满足企业需求,政府政策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市场化程度不高,竞争不充分,制约产业竞争力的提升。目前,本市现代服务业生产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仍然较低。对于大部分行业来讲,国有企业在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过程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部分服务行业的服务产品价格仍由政府管理制定,市场价格体系尚未建立;对外开放程度偏低,竞争不充分,尤其是电信和金融服务市场长期处于相对垄断状态,导致其发展滞后、服务质量差、经济效率低下。

服务供应链重要环节仍显薄弱,制约城市功能和服务能级的提升。2010年,上海市生产总值是北京的1.22倍,但现代服务业重点行业增加值规模只有北京的95.4%。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规模相对不足、欠缺规模化专业化核心企业,龙头企业亟待做大做强,加之服务供应链中部分重要环节如法律服务、会计审计、广告、会展、咨询等专业服务业较为薄弱,造成服务功能弱化,影响产业链延伸和行业规模的扩展,对城市功能和服务能级提升的支撑作用尚不突出。

突破:破解体制政策障碍 拓展市场提升能级

针对存在的问题,人大在调研后认为,上海需要在体制障碍、政策创新、重点领域和拓展市场等方面破解难题,花大力气转型突破。

深化服务业改革,打通体制机制障碍。本市要继续深化体制改革、优化管理机制,推动现代服务业的长远健康发展。首先,要提高现代服务业管理效率,做好整体规划,规范管理体制,明确部门职责。其次,要深化现代服务业内部体制改革,从企业实际需要出发,改进服务,改善和优化体制环境。比如,进一步加大行业协会对企业服务的力度,充分发挥为企业提供政策解读、职业培训、提升管理和技术水平等方面的作用。

加大政策创新突破力度,不断优化政策环境。上海应进一步加大政策创新突破力度,不断优化现代服务业发展环境。第一,通过产学研技术联盟,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技术和人才,解决高端技术难题,促进现代服务业高端技术的成果转化;第二,通过现代服务业国际化战略,承接国际转移和跨国并购,引进高端服务人才和高端技术;第三,构建完善的现代服务业中介市场,为现代服务企业发展提供基础和保障;第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信用体系建设,严厉打击现代服务业内的各种侵权行为,创新保护机制。

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现代服务业,株洲,产业结构优化

“十一五”时期,株洲市坚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三次产业呈现相互促进、互为支撑的良好态势。株洲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13∶50.5∶36.5调整为2009年的10.5∶54.7∶34.8。服务业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43.3亿元,年均增长16%,快于GDP增幅2.2个百分点,占GDP比重为14%,年均提高0.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0%;文化产业发展加快,增加值由2005年的21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48亿元,占GDP比重由4%上升到4.7%。2009年工业对株洲市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5.3%,拉动株洲市经济增长7.85个百分点但工业高增长背后的高投入和高消耗,将给株洲经济下一步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很大压力。在当今和未来世界经济中,服务业是增长最快的行业,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主要取决于经济结构中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比重。

一、现代服务业的内涵界定

“现代服务业"是中国所特有的提法,在国外,现代服务业的提法多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毕业论文题目,美国学者倾向于使用“知识服务产业”来描述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将其定义为以提供技术知识或专利为主并支援制造业发展的服务业,或具有技术背景的服务业。该定义偏重以技术服务为特征的硬知识服务。欧洲学者倾向使用“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并尝试给予描述性的定义。穆勒等人广义地将其定义为主要为其他公司提供有高知识附加值的服务公司。这种一般性定义难以反映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形式和活动的多样性。迈尔斯等人认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是指那些显著依赖于专门领域的专业性知识,向社会和用户提供以知识为基础的中间产品或服务的公司和组织。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包括两大类:面向新技术集中使用者的传统专业服务如促销广告、金融服务、会计和法律服务等以新技术为基础的知识密集型服务如软件设计和其他计算机相关活动。

虽然目前关于现代服务业的专著、论文和课题日益增多,现代服务的内涵目前尚没有一个明确的统一界定。在我国现行的统计制度和对服务业的分类中,并没有“现代服务业”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具体分类条目,对于现代服务业的内涵和界定一直以来都存在争议。对于现代服务业的涵义和分类,我们综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以及服务业的服务对象和功能后认为,“现代服务业”是指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形成的以知识技术为支撑的新兴服务业和随着现代经营理念、社会需求变化,在传统服务业的基础上不断变革和升级的新型服务业的总称。现代服务业一般具有以下五个基本特性:高技术性、知识性、高增加值性、从业人员高素质性和动态性,主要包括以下四大类:(1)基础服务业,主要包括通信服务和信息服务、交通等;(2)生产和市场服务业,包括金融、物流、批发、电子商务、农业支撑服务以及中介和咨询等专业服务;(3)个人消费服务业,包括教育、医疗保健、住宿、餐饮、文化娱乐、旅游、房地产、商品零售等;(4)公共服务业,这类服务主要是由政府提供的,是免费提供或收取最低费用的服务, 包括政府的公共管理服务、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医疗以及公益性信息服务等。这些现代服务业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它具有现代与传统的交融性、要素的智力密集性、产出的高增值、供给的多层次性和服务的强辐射性等特点。现代服务业广泛渗透在服务业各主要行业和领域,不断服务着社会,方便着生产、丰富着生活,成为城市国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

二、发展现代服务业对株洲产业结构优化的意义

产业经济理论和国际经验表明,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期一般发生在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由低收入向中上等收入水平转化的时期。在该时期,逐步发达的现代服务业可以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良好的创业氛围,并与现代制造业形成互动机制,从而强力拉动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两型社会建设下,株洲迫切需要加快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一)是“两型社会”建设和株洲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需要

现代服务业具有能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等特点,有利于突破资源约束瓶颈,减轻环境压力,是株洲实践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必须大力发展的产业之一。株洲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在发达的现代服务业基础上,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进而实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发展道路。由此可见,现代服务业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具有突出的重要地位。没有现代服务业的支撑,工业化只能停留在比较初级的阶段。这是由于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在工业产品的附加值构成中,纯粹制造环节所占的比重越来越低,而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中物流与营销、研发、人力资源开发、软件和信息服务、金融服务、会计审计、律师等专业化生产服务和中介服务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并逐渐成为企业提高竞争效益的主导因素。另外,随着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毕业论文题目,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为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条件和支撑,科学技术不仅直接推动了服务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的转变,而且推动和影响了市场机制和政府监督方式的完善。加快现代信息技术成果在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应用,可以促进产业技术进步和创新,更好地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目前,株洲正处在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第二产业仍是株洲发展的主要动力,但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渐增强,现代服务业在产业结构升级中的作用也日益突出期刊网。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第二产业的发展也需要现代服务业来推动和润滑。因此,借鉴先进地区发展的经验,在大力发展第二产业的同时,努力发展面向生产的现代服务业,可以为新型工业化提供高水平的生产性服务中间投入,占领经济价值链的中高端环节,不断挖掘经济效率提高的源泉,从而加快株洲工业化进程,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二)是提高株洲城市服务功能的需要

城市发展以产业为支撑,城市伴随着工业化、国际化进程而发展壮大。当前,株洲正处在工业化和快速城市化阶段,随着区域一体化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株洲城市经济总量在整个国家、地区所占的比重日益提高,城市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大都市必然产生大服务。株洲是湖南省“一点一线”区域经济带的重要城市,也是全省经济最发达的长、株、潭“金三角”一隅,担负着为都市圈内其它城市提供生产服务和发展机会、带动都市圈整合发展的任务,担负着吸引外部经济要素、对外辐射经济功能的窗口和枢纽职能。株洲本身要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完善城市功能,全面推进城市现代化发展,同样离不开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三)是株洲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

由于株洲二产业中重工业比重偏大,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从资源消耗来看,“十一五”前三年株洲市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1.8%,完成“十一五”节能总目标(21%)的64.9%。2008年单位GDP能耗为1.39吨标准煤/万元,绝对量高于全国0.288吨标准煤/万元,高于全省0.165吨标准煤/万元。从污染排放来看,“十一五”期间二氧化硫总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25.2%,化学需氧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2.4%。至2008年底,这两项指标分别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的87.7%和14.8%。目前株洲市重化工化趋势短期难以扭转,现有产业结构与发展模式下,“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三高”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现代服务业是消耗资源最小的产业,也是排放污染物最少的产业。从能耗和污染排放水平来看毕业论文题目,与第二产业相比较,现代服务业单位产值能耗很小。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是加快株洲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是有效缓解能源资源日益短缺、提高资源利用率的迫切需要。

(四)是株洲缓解就业压力的需要

现代服务业的就业增长弹性大,劳动密集、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并存,在吸纳劳动力方面有独特优势,是扩大就业的主攻方向。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既是株洲优化经济结构的战略要求,也是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的最现实的选择。调查显示,对第三产业投资一万元,可以解决7-8个人就业,而同样的投入,在第一产业中只可以解决一个人就业,在第二产业中可以解决1.7个人就业。第三产业产值和就业超过第二产业是完成工业化的一个显著标志,加快新型工业化的发展为第三产业的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就业空间。2004年至2009年末,株洲在第三产业吸纳就业人员由64.8万人发展到72万人,解决了大批从一、二产业转移出来的富余劳动力。从2005年起,服务业的就业人数开始超过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其中发展较快的有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近年来,随着株洲国有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因高校扩招而延缓至今的就业高峰问题,株洲同样面临着沉重的就业压力。立足株洲实际,加快发展具有株洲特色的现代服务业,必将为缓解就业压力提供重要帮助。

现代服务业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强大动力。信息传输业协调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使产业结构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而升级。科技、计算机服务、软件业等生产服务业为三次产业提供服务形式的生产资料,提高产业效率,推动产业升级。教育、物流、金融业为三次产业提供高素质人力、充足的物力和强大的财力,推动产业效率提高。商务服务业提高资源配置的综合效率,促进产业优化。投资环境改善,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生产效率提高,信息化、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加强,都离不开现代服务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华.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广东经济[J],2008年第12期

[2]申朴,孔令丞.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结构优化路径的选择[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3]株洲市统计局.株洲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tjcn.org/tjgb/201003/6920.html,2010-03-05.

[4]株洲市统计局.“十一五”株洲经济社会发展综述[EB/OL].

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安徽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摘 要:现代服务业的不断发展和现代服务产业的规模经济效应,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集群化的产业发展道路。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因推动现代服务业不断向集群化道路发展,有效借鉴发达地区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经验,发现现代服务业的集群化发展中制约着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采取合理有效的解决措施实现安徽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目标。

关键词 :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8-0127-03

1 前言

现代服务业是随着工业发展程度的不断推进而兴起的,依靠国内外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催生出一批为现代化企业服务的服务型产业。[1]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具有知识技术密集型和高附加值的特点。从现代工业的发展过程和国际产业发展经验来看,集群化发展是现代化产业优化布局的新方向。

近年来安徽省现代服务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2013年安徽省通过不断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物流、金融、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实现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逾两千亿元,增速达到了17.1%,增速居全国第2位。通信网络、数字媒体、创意会展、动漫网游等现代服务业不断涌现,促进了现代服务业的产业体系的完善。传统优势的服务业发展和新兴的现代服务业企业的不断涌现,改善了现代服务业产业链的构成,使现代服务业产业分工的不断深化和产业关联度的不断加深。

现代服务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新兴的企业对于整个地区经济的产业布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就现在的产业发展而言,学习发达地区经验和产业结构升级方向,从产业集群的视角下发掘新的模式和发现现存模式的不足无疑是一种改进产业结构的途径。

2 安徽省现代服务业的集群化分析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模式对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意义,现代服务业产业部门的不断扩大,迫使产业从事者开始寻求最佳发展模式。近年来,安徽省现代服务业的不断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模式也开始呈现不断趋向于集群化的发展。

2.1 安徽省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的动力机制

安徽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也在不断演进,现代服务业自身的发展特点和产业发展环境促使安徽省现代服务业不断走上集群化发展的道路。

2.1.1 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必然结果

企业的经营目标是利润最大化,企业在市场运营过程中必然会走成本最小和利润最大的发展路径。从微观经济主体的角度来看:第一,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大量的相关产业和相互支撑产业的集聚,从而使企业经营成本等交易成本下降。第二,充分发挥规模经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具有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特点,有强烈的溢出效应。集群化发展可以加深产业的纵深化发展,产业部门内的相互采购形成有效需求。

2.1.2 产业转移政策是集聚的重要动力

产业转移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相关企业地区性转移的一种经济现象,产业转移的方向和内容往往带来被转移地区相关产业的集群化发展。设立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示范区,集中落户一批具有特色和发展潜力的现代服务业的企业,通过接收苏浙沪地区的外溢资本和过剩产能,不断拉动新的现代服务业的需求增长点,形成制造性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联动发展。

2.2 安徽省现代服务业集群化发展模式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特点很好地迎合了产业集群化发展的道路,通过产业集群,充分发挥主导企业的作用,带动相关产业和相互支撑产业的发展,增强产业之间的关联度。通过追溯以往的经济发展经验和借鉴现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探究现代服务业集群化的三种主要发展模式。

2.2.1 商贸性现代服务业集群化发展模式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前期,主要凭借着商贸服务和金融服务的发展,主要特点在于迎合市场需求,以商贸服务和金融服务为主要业务的产业集聚区。CBD型产业集聚区大多建立在城市经济的中心城区,集中布局了高端酒店、展会中心和娱乐休闲场所,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现代服务业集中化的发展模式。而有效需求是地区性商贸金融中心的形成的决定性条件,消费和投资的需求才能形成资本的流动和资金的投入,这些是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区的建设的基础。

借鉴国际经验和国内的发展状况,创建地区性中央商务区,现代服务业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充分挖掘本地的市场需求的情况,建立起适合城市发展的中央商务区,以最高密集度的空间设计来满足城市发展,充分实现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目标。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重点发展商贸、商务服务业,推动金融服务、文化旅游和会展展览等联动发展,促进中央商务区的合理有效发展,充分提高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发展产量和质量。

2.2.2 生产性现代服务业集群化发展模式

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通过对传统工业注入现代化的经营模式和管理理念,从而推进现代服务业和工业制造业的共同发展。生产性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区是为满足生产制造企业的市场需求而产生的,为生产性产业提供研发产品信息、设计制造创意、采购物流方案和市场营销手段等多种服务功能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从事工业制造企业提供专业化的市场建议、管理理念以及人才技能培训等服务。

集聚区内通过积极引进金融保险类服务行业部门为工业制造类企业的发展运营提供资金和保险业务的支持,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周转的问题;通过市场运营管理和需求分析企业的入驻,帮助企业进行专门化的市场分析和进行客户群体的定位。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不仅能够促进生产类产业的发展,也为相关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安徽省拥有许多传统工业城市,如马鞍山市和铜陵市等,发展受制于单一的工业化发展,对经济和环境形成了一定的不协调性。充分利用生产性服务产业的集聚,改善地区产业结构,不断完善传统工业急需的金融业务支持和产品市场化的营销需求,建立起迎合市场需求的现代化物流产业园区和工业发展支持产业园区,运用现代化服务业的支持可以使传统工业焕发新的活力。

2.2.3 现代服务外包产业的集群化发展模式

现代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借助于世界资本和国家或地区政府的政策支持,近年来发展迅速,成为地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外包型现代服务业主要指达到国际水平并且具有高附加值的信息类产品,往往集中于软件开发和动画制作的现代化产业。这些新兴的产业大多前期投入较少,依靠专业化的技能和熟练地技术操作完成国际业务往来,借助于政府的政策措施和资本支持往往能推动产业迅速成长,并形成专业化发展的产业集聚区。

安徽省的服务外包行业的发展较晚,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通讯设施的发展,政府优惠政策和相关产业的改革为安徽省的现代服务业外包迎来了发展的重要时机,不断加大对技术的投入和改进传统的管理理念,促使通过加强对技术的投入和对管理理念的创新,建立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外包产业园区。通过促进一大批中小型服务外包公司迅速兴起,初步形成软件信息系统研发、动画创意制作、数据分析和其他的信息类的服务外包产业集聚区,建立起产业连锁反应链条,统一推进地区性的技术和信息贸易的建设,加速地区的经济发展。

3 安徽省现代服务业集群化发展的问题

近年来,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已成为一个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安徽省现代服务业产值近年来不断增长,充分发挥了促进经济增长和吸收就业的作用。然而,安徽省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也存在着许多亟待处理的问题,制约着产业的现在的发展空间。

3.1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不均衡

3.1.1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地域分布不均

安徽省目前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中,合芜蚌地区凭借固有的经济优势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截止2013年,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中,合肥有892家,芜湖有218家,蚌埠有193家,马鞍山有162家,四市合计占全省55%,其他12个市仅占45%,合芜蚌地区加上马鞍山市占到了55%以上,其他城市仅占剩余的45%。空间结构设置的不合理使得安徽省现代服务业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联动性不足。

3.1.2 现代服务业的产业集聚效果差

近年来,安徽省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中众多的小微企业成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主体,占到了现代服务业的企业数量的九成以上,小型企业的创造性较强但集聚性效果不佳。且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区多是同类产业集聚,缺乏功能性的产业集群,产业链条上相关企业的联动发展的功能性集聚效果较差,同类相关的产业过多集聚会带来供给过剩,需求不足,往往会造成产业的集群化发展的效果难以发挥。

3.2 安徽省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协调

3.2.1 新兴产业的发展速度缓慢

安徽省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2013年全年安徽省现代服务业的营业收入增长了近15个百分点,达到了千亿元的营业收入水平。但是新兴现代服务业行业部门增速没有达到预期,如科学技术研究部门的营业收入增长速度仅为8.1%,信息传输和信息技术等行业部门的增速在新兴行业部门类增长较快,仍低于整体行业发展近3个百分点。

3.2.2 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联动发展不足

安徽省现代服务业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也没能充分发挥潜力,安徽省的工业发展的历史较长,拥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生产性企业,而近年来安徽省关于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规模欠缺,没能充分发掘制造业的优势带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3.3 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欠缺

安徽地区的经济发展还处于发展阶段,人才的流入和发挥人才的作用显得尤其重要,现代服务业是科技和知识密集型的产业,安徽省的人才成长环境还比较欠缺,造成省内大量的知识和技术性人才流出。企业人才培训环节也是企业发展的短板,企业往往无法在短期内衡量人力资本的收益作用,人力资本的投入不足。

4 安徽省现代服务业集群化发展的解决措施

安徽省近年来的经济发展迅速,如何近一步提升产业的可持续性和加速经济转型成为重要议题。现代服务业是是各地区打造经济升级版的战略选择,充分发掘现代服务业的潜力,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优越的发展环境,加速推进目前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模式的完善。

4.1 统筹规划,加强功能性集聚区的建设

现代服务业的区域发展不平衡是近年来产业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区域之间的总体经济发展存在一些差距,区域发展的协同并进往往存在一些困难,通过产业政策的调整来不断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布局和结构,促进地区间的共同发展,整体效益的提高。

通过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和产业模式的选择,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联动发展和加强集聚区内的功能性集聚。安徽省皖江城市带的设置以及中央商务区、现代物流园、外包服务园等现代服务业的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加强对这些产业园区的功能性集聚建设的指导,促进现代服务业产业内部的协调性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稳步前进。

4.2 支持新兴部门发展,推动产业联动发展

新兴企业的快速发展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且易于形成更强的产业结构和优越的产业发展环境。鼓励科技研发和工业设计等行业的发展,为科技产品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推进现代化物联网的建设,更好地促进现代化服务业的发展;推进现代化商务的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能够充分发挥新兴的现代服务业的产业链的衔接。

传统的制造业发展仍然是安徽省目前的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在于为传统工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优势。促进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的集群化发展,能通过引入金融服务行业能够为传统的产业提供资金支持,也能够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集中市场研究、运输仓储、营销策划等各方面的服务产业部门,能够使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制造业相互联系、相互发展。

4.3 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现代服务业具有专业化和创新性的特点,人才对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的产业要求在于不断加强员工技能培训,积极引进现代化服务业发展的紧缺性人才,促进人力资源的发展,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安徽省应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吸纳和引进优秀的人才,并且为人才的发展提供优越的职场环境和职业发展前景。完善校园人才培养体系无缝对接目前的社会型人才需求,多层次的人才培养计划能够为现代化的产业发展提高不同类型的人才,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的人才建设的工作。追随国际化的发展方向,促进安徽省内现代服务业的人才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代文,秦元建。基于产业集群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03):123-125.

(2)裴长洪,谢谦。集聚、组织创新与外包模式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理论视角[J]。财贸经济,2009(07):5-15

(3)何骏。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加快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突破口以上海为例[J]。经济纵横,2008(03):77-79.

(4)程利华。安徽现代服务业发展状况及在全国的地位[J]。中国统计,2012(11):40-41.

(5)张益丰。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集聚的有效形成:鲁省证据[J]。改革,2013(11):55-64.

(6)崔日明,李丹。我国现代服务业演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对策研究[J]。经济学动态,2011(12):37-41.

(7)朱吉玉。安徽崛起之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J]。绥化学院院报,2013(8):126-130.

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 服务业产品化 制造的服务化

目前,我国仍是一个工业经济主导的发展中国家,虽然少数发达城市正在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但总体上,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很薄弱、规模也较小。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支持下,现代服务业正成为我国服务业最重要的增长点。

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推动下,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全球产业结构呈现出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重大转变,全球服务业逐渐取得了经济主导地位。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在一、二、三产业中的比重,表现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趋势;发达国家的服务业不仅占gdp的比重超过了50%,而且成为社会就业和凝聚高端人才的主要行业,成为拉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力军。

现代服务业整体发展趋势

(一)服务业产品化趋势

一体化。服务需求的多元化使服务内容日趋复杂,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在追求面向客户提出整体解决方案的同时,呈现出服务产业链新的分工与协作趋势,即整合服务产业链上的上下游资源,形成后台运营的一体化。例如, erp解决方案。

网络化。以互联网为平台的商业模式,极大地改变了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例如,基于网络平台交易服务的电子商务、远程教育、公共服务等。

标准化。在信息技术和先进管理思想的支持下,现代服务业引进“工业流水线作业模式”,在内部管理、对外服务诸方面通过一系列的标准化和程序化设计提供质量稳定可靠的服务并降低生产成本。

自助化。应用信息技术,提供标准化的前台环境,并实行前台操作自助化。由用户自助完成全部或部分的服务活动,从而解决由于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人工服务成本高,难以满足客户一对一服务的难题。

(二)制造的服务化趋势

传统的以产品制造为核心的发展模式正在被基于产品提供综合服务模式所替代,专业化生产服务和中介服务,已经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主导。制造业的利润提高空间日趋狭窄,竞争力越来越多地依赖服务,通过服务提高产品附加值成为主要的竞争手段。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的传统界限正在快速消失,产品愈来愈融生产和服务于一体,消费者需求的是有形物和无形服务捆绑在一起的产品。这种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不断融合,推动了制造的服务化。

利用商品属性扩展与分离发展现代服务业

(一)商品属性概念

属性在逻辑学中是对象的性质及对象之间关系的统称。商品属性是多方面的,可概括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商品自然属性是商品形成后商品本身所固有的,例如商品成分、结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生物学性质、生态学性质等;商品社会属性不是商品生来就具有的,而是人们后来赋予商品的,例如商品的经济属性、文化属性、政治属性和其他社会属性等。商品的属性具有可扩展性和可分离性。

(二)商品属性扩展与分离催生现代服务业

在现代经济环境下,由于对所提供商品范围越来越难以界定,边界越来越趋于模糊,商品交易的完成环节不断增多,而且多数交易行为是一种可重复的持续行为,商品表现出的复杂性成为商品属性扩展或分离的原动力。这种属性的扩展与分离在生产范围内表现为分工的细化与产业链的延长,催生了生产业的发展;在消费范围内表现为个性化与精神层而需求的满足,催生了现代服务业的多元化发展。

1.利用商品属性的扩展发展现代服务业。为了适应人们日益强烈的个性化需求趋势,一般商品提供者总是通过扩展商品属性来满足消费者。例如超市购物,商家除了提供丰富的物品供人们选购外,注重营造轻松愉快的环境,舒缓的乐曲、明净的柜台、柔和的灯光、方便的取物方式;除此外还提供亲子区、休闲区;在店铺内还适时地推出各种文化宣传,使人们购物过程就是一个享受过程。

2.利用商品属性的分离发展现代服务业。巴泽尔认为商品可以看做多种属性的集合,不同商品包含着不同数目的属性,同一商品的不同属性归属不同的人可能会更有效率。中银有很多的结算中心,分离结算属性,并将其发展成为一个专业的可以为很多企业做结算的结算中心,面对所有需要结算的企业群体,可以提供跨地区、跨地域进行结算的服务企业。

参考文献:

1.冯华,司光禄.商品属性视角下的现代服务业发展[j].中国工业经济,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