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业互联网前景

工业互联网前景

工业互联网前景

工业互联网前景范文第1篇

世界工厂网CEO乔景亮是通过一个同样做互联网的朋友创办了公司,这个朋友做了近7年互联网PC,“绝对是值得一看的网站,互联网行业需要这样的创业者来注入新鲜血液。”乔景亮这样描述朋友的企业。

然而乔景亮却是这样评价自己:“我只能勉强能算上创业者,因为我背后积累了11年的经验,现在开始的,只是将这些更加完善。”

这个原本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干了11年电子商务平台后,成为世界工厂网与工厂店网的CEO,这11年的积累,给予他的只是更多的机会和勇气。

将重工企业搬上互联网

走上互联网行业,对于乔景亮来说,是他毕业之前就已经定好的行业。未毕业时的乔景亮从2003年开始担任黎明重工电子商务部总经理。2003年黎明重工作为全省较为知名的重工业企业,还在走传统的销售渠道模式,众多的重工企业并没有从原本轻车熟路的商模式中解脱出来。

2003年全公司年销售额2000多万元,2005年黎明重工开始着手搭建电子商务平台,从传统的销售渠道中解脱出来,截止到2013年,全集团营业额达到16.2亿元,其中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交易额12.8亿,占到了全集团营业额的81%。黎明重工成为全国装备制造业中最杰出的电子商务平台企业。

“对于重工企业来说,其实最大的障碍是互联网交易与经销商之间的关系。”乔景亮说。对于重工业制造企业来说,在互联网还没有大行其道之前,它们所以依靠的销售渠道是遍布全国的经销商,通过这些各地市的经销商销售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厂家特别依赖这些经销商的销售水平。

但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从源头上改变了这种现象。“互联网交易,最根本的就是实现信息的对称。”在互联网上,卖家找买家,买家找卖家的渠道只需要通过一个介质联系,那就是互联网。减少或取消中间商的加价成就了互联网的兴起,而众多的重工企业所最顾忌的就在于此。

如何协调与各地市商的关系成为他们它们止步不前的主要原因。直到现在,国内众多重工制造企业依然没有迈好这一步。

而在乔景亮看来,只有壮士断腕的决心才能够有所突破。“经销商与互联网平台其实并不冲突,最终实现的就是交易,商反而可以从互联网交易平台中获得更多的签单,但是当然,互联网思维下的销售是未来最终的归宿。任何企业都无法回避。”另外,对于黎明重工来说,产品出口较多,互联网平台就显得更加重要。

乔景亮在这11年的工作和实际操作当中,看到了电子商务交易之于企业的重要性,也从中开始总结经验,创办出属于未来时代的电子商务平台。阿里巴巴与慧聪模式已经在国内盛行多年,如何在这些成熟网站的模式下开拓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在互联网中摸爬滚打11年的乔景亮心中已经有了蓝图。

挑战慧聪模式

从黎明重工的电子商务部积累下来的经验,开始让乔景亮琢磨下一个全新的交易平台。从2009年世界工厂网到现在,世界工厂网自2009年1月底上线以来,国内超过50万家优秀的实体生产厂家和600多万贸易商加入了网站,世界工厂网成为国内知名的直接面向生产厂家的低成本采购平台,世界工厂网的注册会员在网站上先后接到了500多万次询盘。企业用户达2100万家,优质产品信息5000万条,日活跃用户超过200万人次。

世界工厂网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电子商务平台,流量排名全国第四位。这样骄人的成绩源于乔景亮对细节的打磨和对模式的创新。

目前阿里巴巴慧聪网一般都以收取会员费来赚取利润,通过网站品牌的不断壮大,来吸引更多的企业来参与到产品的竞价交易中来。

这种模式已经相当成熟,但是问题也很明显。“一家需求企业需要在平台上寻找产品,一个购买需求发出,可能会收到上百甚至上千的电话与邮件,这些卖主身份相当混乱,可能是厂家,也可能是商,或是个人卖家,需求方需要繁琐地筛选才可以确定卖家身份,从而确定交易。这样的模式其实已经不符合互联网的根本规则,即信息对称原则。”

除了世界工厂网,乔景亮还开发有另一个网站――工厂店网,其所要打造的将是工厂对工厂的模式,即交易双方身份的审核需是企业,这样就不会出现鱼龙混杂的局面,保证了其交易的纯粹性,也提高了其交易的成功率。利润则从交易完成后双方交易总额的1%提成,目前已经有了相当可观的利润。

这样的模式被乔景亮称为“原材料和工业品的生产制造类企业垂直性B2B平台”。同时为了拓展交易平台的交易量,世界工厂网开发了7个小语种网站,扩大国际舞台的交易量。

面对自己11年的电子商务经验,乔景亮认为,现在的电商创业者需要的不仅仅是思维和眼光,首先需要的是兴趣,如果对互联网没有兴趣,做不长企业。“90后与80后其实已经是两类人,他们从出生网络就伴随着他们成长,这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而不需要学习,所以年轻创业者想要在电商上有所建树,都需要先假定成功,再考虑后面的路,如果你考虑得太多,你的行动就会更加迟缓。”乔景亮说。

而对于互联网的企业文化也与传统企业不同,在世界工厂网,完全实现了扁平化管理,CEO下设四个经理,世界工厂网事业部,工厂店网事业部,谷歌业务事业部和综合管理中心,通过这四个部门将整个公司联系起来。

工业互联网前景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互联网+;会计;高等职业教育

一、互联网+背景下会计工作的变化

互联网+背景下对商业模式、交易方式、管理活动等的改变,会计工作的许多方面也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互联网+背景下会计职能将从传统的信息处理和提供转向信息的分析使用和辅助决策,从事后算账转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由核算职能转为管理职能,实现会计职能向业务前端嵌入。第二,互联网+背景下,随着电子发票的应用、支付模式的改变,会计业务不再是单纯的记账、算账、报账,而将更深入拓展到单位内部控制、投融资决策、项目论证、经营数据分析及运营风险管控等管理领域。第三,互联网+背景下,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技术快速发展与应用。企业借助这些新技术不断加速转型升级,会计流程、业务流程、管理流程将有机融合,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将融为一体。因此,互联网+背景下会计职能、业务、流程的转变必然从思维方式、知识结构、技能要求上改变对人才的需求,即从原来对核算型会计人才的需求转向对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

二、互联网+背景下会计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措施

(一)树立互联网+教育理念,做好会计教育模式的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是统筹考虑系统内部各个层次和各个要素,基于最高层次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互联网+教育是一种智慧教育,是会计高等职业人才培养的推进器。因此,有必要基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教育管理系统以及会计学专业课程与教学三个层面做好当下会计教育的全局规划与统筹安排。

首先,互联网+背景下会计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离不开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在未来会计教育离不开Web3.0,其可以为全新教育模式下的差异化、个性化以及一站式服务提供信息手段支持。如大数据可以预测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存在的潜在问题,还可以发展预警系统,设计干预策略。

其次,互联网+背景下会计教育的施离不开教育管理系统建设。会计学习管理系统是建立的网络支持与服务平台,用以实现师生间的教学、互动、评价、考核、分析、预警与干预。教务管理系统是融合互联网+建立的相关数据仓库群,升级与创新传统教育下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建设、教学奖励以及实践教学。

最后,互联网+背景下会计教育的完善离不开课程与教学建设。学生的教育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为互联网+教育的用户,学生需要熟悉管理系统的使用、网络教学原理以及网络课程设计的方式,以便于及时适应互联网技术下的全新教育模式。在课程设计上,全新教育模式需要采用实体课程与网络课程相互融合的机制。教学评价是对会计教育成效的检验,基于互联网+的全新教育模式本身是一项尝试,因而有必要构建系统质量、课程质量、教学质量、学习效率及学习效果等模块,确定科学的评价指标,规划动态的会计教育评价体系。

(二)完善教育管理,加强会计师资团队的组织建设

互联网+背景下教育管理理念有待创新,有限教育资源的配置以及教育活动的协调需要向会计的网络化、信息化与智能化方向倾斜,并且会计教育管理中有必要强化网络化管理意识,提升教师信息化技术应用的能力,重视对网络资源的筛选。

对于新时期的会计教育,高校还需要加强会计师资团队的组织建设。会计教师是全新会计教育理念与模式的执行者,教师团队的风格与气质决定着整个会计教育群体的文化。互联网+背景下对会计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会计教师深入分析与把握互联网+对会计理论的影响、对会计行业的冲击以及对会计教育模式的挑战,通过持续化的知识发现、知识管理与知识创造提升自身能量,持续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加以改进与创新,努力实现互联网+会计+教育的有机融合。

(三)推进教学改革,将互联网+背景下的会计教育模式落到实处

信息时代的发展是会计高等职业教学改革的根本动因,当今社会对高层次会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顺应互联网+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加快会计教学改革的步伐,努力将融合互联网+背景下的会计教育全新构想落到实处。

首先,注重对学生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的培养,提升他们的会计软件分析、设计、开发能力和会计信息化实施能力。会计信息化不同于会计电算化,其充分利用网络实现信息的实时性和集成性,为信息使用者服务,提高决策的效率。通过会计教育过程向社会培养会计+信息化的复合型人才是未来会计教育的发展方向,要更加注重于学生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会计软件开发、操作与维护能力,财务信息系统分析与决策能力,以及网络通信技术运用能力的综合性培育。

其次,完善会计课程体系,优化会计教材内容,改革教学组织方式,提升成绩考核水平。互联网+背景下会计教学需要提升会计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开放性、系统性与创新性,以拓展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并做好相关课程的衔接。在教学内容拓展上,要紧跟当前国内外会计理论的最新动态,融合互联网+对会计领域的挑战,尽可能采用案例分析与实务模拟等方法,引导学生探索会计发展的前沿问题,提升学生决策与创新能力。在教学组织上应尽可能借助于互联网+,有效做好课堂教学与网络教育的有机融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争取运用多元化的组织方式、生动化的学习案例来提升学生的创新驱动力,基于学生视角为卓越会计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结论

互联网+背景下会计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和挑战,高职院校要充分把握机遇,迎接挑战,重视互联网+的应用,做好会计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工作,让学生掌握更多会计知识,提高会计高等职业教育水平,培养更多社会需要的高等会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寿有.高职会计教育发展的现状及改革探析[J].中外企业家.2014(31)

工业互联网前景范文第3篇

>> 制造业的互联网 “互联网+”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温州传统外贸制造业转型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的传统制造业发展前景 互联网+智能制造实现传统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互联网转型、互联网化与“互联网+” “互联网+”背景下以创新驱动辽宁体育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 “互联网+智能制造” TCL转型互联网 “互联网+”转型势在必行 “互联网”转型势在必行 互联网下的传统制造业 制造业的工业互联网战场 互联网思维是装备制造业转型的重要生产业结点 互联网金融服务 互联网+政务服务 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化 互联网再思考 互联网+企业孵化 互联网人眼中的互联网行业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0]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工程院关于印发《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的通知.工信部联产业〔2016〕231号[EB/OL].

.

[21]阿里研究院. “互联网+”研究报告[R].2015.

[22]孙林岩,高杰,等.服务型制造:理论、案例与分析[D].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论文,2007.

[23]孙林岩,高杰等.服务型制造: 新型的产品模式与制造范式[J].中国机械工程,2008,19(21):2600-2608.

[24]杜向荣,胡明等.从“企业+互联网”到“互联网+企业”――基于传统产业转型与服务业升级视角[J].江苏商论, 2015(36):115-117.

[25]智能制造其是一种基础服务[EB/OL].

.

[26]安筱鹏.服务型制造:制造业崛起的必由之路[N].中国电子报,2009-8-4(4) .

工业互联网前景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国外工业互联网;无线频谱;无线技术

1引言

工业互联网九大技术(超级计算终端、软件定义机器、知识工作自动化、跨企业的标准制定、工业互联网的系统安全、机器人改变工业流程、分布式的生产3D打印、人类意识与机器的融合、虚拟世界)是由GE公司在2012年首先提出的,无线技术在工业互联网中能够作为有线方式的重要补充,实现更为广泛复杂场景中的通信覆盖,德国和美国等国家在发展工业互联网过程中都非常重视无线技术的应用。2013年,德国提出“工业4.0研发白皮书”中指出,无线技术应用是其实现工业4.0网络通信技术创新的重要手段,计划在2018年实现5G标准化相关工作,为工业互联网提供更为灵活的广域覆盖,在2020年前后实现工业互联网工厂内无线局域网和近场通信等场景;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也非常重视工业互联网无线技术应用,成立专门研究工作组,致力于典型工业无线网络技术的研究,对于工业互联网典型的Wi-Fi、NFC、ZigBee、2G/3G/4G等无线技术的具体应用场景和标准化时延、可靠性等进行统一规范的设定。对于工业互联网中的无线技术,从覆盖范围来看,可以包括工厂内无线技术和工厂外无线技术。工厂内无线通信技术主要应用于工厂内部短距离、低功耗无线网络通信需求,包括信息的采集、非实时控制和工厂内部信息化等,具体包括Wi-Fi、ZigBee、2G/3G/LTE、面向工业过程自动化的无线网络等技术。针对工厂外的广域通信应用场景,NB-IoT对于解决低功耗、广覆盖、大连接等工业信息采集和控制场景具有明显优势,同时伴随5G标准化工作的推进,作为低时延、高可靠的重要应用场景,3GPP等组织机构也开展利用5G技术实现工业控制的相关研究。

2国外工业互联网无线技术频率使用及研究进展

2.1工厂内无线技术频率使用及研究进展

目前,国际上相关组织或机构积极推进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应用,取得一系列成果。(1)2.4GHz/5GHz频段使用2.4GHz、5GHz频段的工业互联网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主要包括Wi-Fi技术、802.11p、蓝牙技术和ZigBee技术等。其中:Wi-Fi技术,主要是IEEE802.11系列,使用频率为2.4GHz、5GHz等,主要用于无线局域网络、掌上设备、智能家居等。802.11p技术,使用频率为5850~5950MHz频段,主要用于车联网。蓝牙低能耗(BLE)技术,工作频率为免许可授权的2.4GHz频段,低速、低功耗、低时延,可扩展至健康和健身、汽车和工业领域。ZigBee技术,属于IEEE802.15.4标准,使用频率包括868/915/2450MHz频段,是一种低吞吐量、低功耗和低成本的技术,最高达250kbit/s。网络拓扑结构可包括多达几千个节点,应用于工业、医疗、智能建筑和家庭自动化等场景。(2)1GHz以下频段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研究了适合于1GHz以下频段所使用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包括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和NFC近场通信技术。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属于ISO/IEC10536/14443/15693/18000系列,使用的频率包括13.56/27.12/433/860MHz等频段,主要应用于物流、制造业、医疗、交通、电子证照与电子门票等。NFC近场通信技术,属于ISO/IEC18092、21481系列,使用频率为13.56MHz,主要应用于零售、移动支付、身份识别等领域。(3)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ETSI)推荐的其他频段欧盟早在2011年就开始研究工业互联网工厂内用频问题,通过分析典型的工厂应用场景,计算频谱需求约为76MHz,并结合本国频谱规划,提出了包括2360~2400MHz、2483.5~2500MHz、5150~5250MHz、5725~5925MHz在内的6段候选频段。

2.2工厂外无线技术频率研究及使用情况

(1)国外NB-IoT技术频率研究进展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NB-IoT)是解决工业互联网工厂外广域低功耗覆盖的重要技术,成为物联网的一个重要分支。各国际组织和地区对于NB-IoT的频率规划研究情况如下:3GPP近年来,3GPP一直致力于推动NB-IoT标准化工作。通过各国不懈努力,NB-IoT的3GPP标准核心部分在2016年6月冻结,并在2016年底完成了一致性测试。通过多次统筹协调,3GPP定义了NB-IoT的候选频段包括700、800、900、1800、1900和2100MHz等,为各国开展NB-IoT频谱配置,推进商用化进程提供有力指导。欧洲当前,欧洲大部分电信运营商都是基于900MHz频段基础上来开展NB-IoT试点和试验,另外有少部分采用的是800MHz频段。2016年9月,欧洲著名电信运营商沃达丰和中国华为公司开展合作,采用800MHz本国授权频段,在现实网络上实现了NB-IoT的第一次连接测试,这成为NB-IoT国际化商用推进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事件。此外,沃达丰将基于前期的研究试验成果,在2017年第一季度开展NB-IoT主要欧洲市场推广工作,第一批网络试点包括西班牙、德国、爱尔兰和荷兰,后续还将继续扩展,预期在2020年实现NB-IoT的全球覆盖。2016年8月,法国的第二大移动运营商SFR也明确宣布,为优化原有2G/3G/4G网络性能,提高网络容量和频谱资源利用效率,正积极开展NB-IoT技术研究和相关试点试验。相比使用非授权频谱的SigFox或者LoRA等技术,NB-IoT作为使用授权频段的IoT技术,将更利于电信运营商基于原有网络的快速部署,得到很多电信、移动运营商的积极支持。(2)国外5G频率规划研究进展5G技术是实现未来宽带、高速移动、泛在覆盖的一项重要手段,是未来物联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物联网产业的经济和战略竞争中扮演重要角色。欧美日韩等国都在积极推进,加快在技术、频谱、标准和产业化方面的研究和试点工作,提前进行规划布局,提升各自竞争力。作为5G标准化的核心问题之一,5G频谱规划也一直是各个国家持续关注和研究的议题,受到国际电联、各国政府和业界的高度重视。国际电信联盟(ITU)作为全球唯一负责管理和规划全球频谱资源的联合国机构,国际电信联盟(ITU)一直致力于研究和推进5G频谱的标准化。在2015年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WRC-15)上,通过多方协调和统筹,正式将1427~1518MHz频段标识为未来移动通信新增加的全球统一频段,为5G频谱全球标准化奠定基础,其中1452~1492MHz频段被ITUI区的53个国家确定用于发展本国移动通信业务。同时,会议还通过讨论决议,明确3400~3600MHz频段成为ITUI区及II区国家未来移动通信业务的统一频率,3300~3400MHz频段作为全球45个国家发展未来移动通信业务资源。此外,4800~4990MHz频段、470~698MHz或其中部分频段、694~790MHz频段也被作为部分国家未来移动通信业务频率。其中,3400~3600MHz频段、3300~3400MHz频段及3600~3700MHz频段等,可以满足未来5G典型应用场景的宽带连续频谱需求,加快推进5G商用进程。同时,针对5G未来发展对于高频段资源的需求,WRC-15也明确了24.25~27.5GHz、37~40.5GHz、42.5~43.5GHz、45.5~47GHz、47.2~50.2GHz、50.4~52.6GHz、66~76GHz、81~86GHz、31.8~33.4GHz、40.5~42.5GHz、47~47.2GHz共11段候选频段,计划2019年进行最终决议,为各国积极开展5G高频技术和器件研发提供有利条件。欧盟欧盟一直致力于全球5G标准化的推进工作,因此积极提议协调5G全球统一频率,以实现顺利漫游,保证产业效益最大化。在5G频谱资源配置方面,欧盟采取低、中、高频段互为补充的方式,满足5G不同应用场景的频谱需求。2012年,“TheRadioSpectrumPolicyProgram”决议,统筹配置1200MHz频谱资源支持本国宽带战略(包括3400~4200MHz频段)。随后欧盟通过决议,确定3400~3800MHz频段用于发展未来移动通信业务,并同步开展其中部分频段的详细规划方案的论证工作。2013年,欧盟又提出3800~4200MHz频段作为未来5G密集大容量通信场景的候选频段,并开展相关业务共存研究和兼容性分析。2016年7月31日,欧盟完成5G频谱的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在低频段聚焦700MHz、3400~3800MHz,高频在24.5~27.5GHz、31.8~33.4GHz和40.5~43.5GHz。2016年9月14日,欧盟正式公布欧洲5G行动计划,明确提供1GHz以下、1~6GHz和6GHz以上的测试频率。2016年11月1日,欧盟正式公布5G频谱战略,为促进5G2020年的系统商用奠定坚实的基础,是欧盟5G技术发展的里程碑事件。战略规定对于1GHz以下的频谱资源,重点突出700MHz频段,解决5G技术的广覆盖应用;明确指出在2020年以前,5G系统部署使用的频段是3400~3800MHz频段。对于高频段频谱资源,明确24GHz以上频谱资源作为5G产业推进的重点备选频段;鼓励在24.25~27.5GHz频段开展5G相关先行和试点应用,推动5G与该频段现有卫星探测业务、卫星固定业务和无源保护等业务的共用技术及标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提出31.8~33.4GHz、40.5~43.5GHz频段均可作为欧盟5G技术中、长期发展的候选频段。美国美国在5G频谱规划方面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例如为推动本国宽带业务发展,为其规划3550~3700MHz频段共150MHz频谱资源。在考虑本国高频器件产业优势、力争引导该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基础上,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于2016年7月14日通过决议,明确将24GHz以上4段高频频谱,共计达11GHz的频段资源用于发展本国5G移动宽带业务,具体为28GHz、37GHz、39GHz和64~71GHz频段。这样美国率先成为采用高频段频谱发展未来移动宽带的国家,奠定在5G领域中高频段频谱的国际话语权。与此同时,规划方案还对未来移动宽带服务、卫星频谱和轨道资源以及政府专用频谱资源的协调进行了整体统筹,并规定了多种方式共存的频谱接入方式。例如,针对不同场景下需求,采用专用、共享接入和动态随机接入(非授权)等多种组合,最大化程度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以上新规则将为美国5G产业发展提供方向引导,对产业链各方都有重要作用。日本、韩国日本基于本国信息通信发展实际,计划在2020年实现5G的商用化进程。2014年,日本将3480~3600MHz频段分配给本国第四代移动通信应用;2016年7月15日,正式本国5G频谱策略,提出3.6~3.8GHz、4.4~4.9GHz和27.5~29.5GHz频段4段频段作为发展5G的候选频段,并开展相关具体规划方案的研究和论证工作。韩国借助本国承办平昌冬奥会的契机,积极推进5G技术频谱研究和试点工作。目前,通过统筹协调,明确26.5~29.5GHz频段作为本国5G的试验频段,引导产业链各方的研发投入。同时,通过研究论证,还提出20GHz、32GHz、50GHz、70GHz等候选频段,为本国5G发展作为频谱资源储备。

3对我国工业互联网频谱规划的启示

工业互联网前景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互联网+”;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

随着互联网、自媒体、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成熟与普及,互联网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形成了“互联网+传统行业”的发展格局,这些不仅深刻影响着教育、医疗、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商业模式等,也对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逐步形成了以应用为导向、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应当从“互联网+”的视角考察计算机技术的基本特征、发展趋势等,以更好地发挥计算机技术在服务传统行业、推动产业转型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状

进入21世纪以后,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并广泛普及,人类的生产及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比如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开始影响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着人类的社会交往、商业活动、社会治理等,变成了人类生存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广泛普及,人类社会进入了万物互联的新时代,这些深刻影响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计算机技术更新速度更快、运行方式更多元化、实用性和功能更加强大、自我防御和修复能力更完善等。

(一)计算机技术运行速度快。从运行速度看,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类对计算机的运行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天气预报、用户数据分析、科学研究等活动都需要计算机拥有超级运算能力,这些对计算机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所以许多计算机公司都将计算速度作为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核心指标,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计算机运算能力研究的投入,比如我国就成立了国家超级计算中心,专门负责计算机运算速度研究工作。

(二)计算机技术运行方式更加多元。从运行方式上看,随着芯片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开始向小型化、微型化的方向发展,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成为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新方向,这些智能终端不仅体积小、携带方便,而且功能强大,能够较好地满足用户的各种上网需要。

(三)计算机技术基本功能更加实用。从基本功能上看,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电脑成了网上购物、电子支付、社会交往、网络学习、生活娱乐等活动的重要平台,可以说人们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电脑,从而使计算机技术发展更加多元化,计算机性能更具有实用性,比如有些电商就以CRM系统实现了销售存储一体化管理,利用计算机技术极大节省了人工成本。

(四)计算机技术运行更加安全。从运行能力看,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对计算机的要求更高、更全面,要求计算机操作简便、运行安全等,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机安全技术有了长足发展,计算机可以通过相关设备监理一套完整的防御体系,极大提升了计算机运行的安全性。

二、“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领域

近年来中国大力推动工业信息化进程,将“互联网+”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方式,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机技术与商业、国防、社会等领域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形成了许多计算机边缘技术。

(一)计算机技术在商业领域的应用情况。从发展过程看,“互联网+”首先产生于商业领域,而后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推广开来。从总体上看计算机技术在电子商务、网上支付、网络媒体等领域的应用范围最广,并且推动了这些行业的繁荣发展,比如计算机技术与传感技术、物联网技术、网络技术、大数据技术的有机结合,催生了许多重要的产业形态,推动了淘宝、京东、今日头条等一大批互联网公司的诞生。

(二)计算机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情况。计算机技术在能源、电力等领域也有许多应用,推动了智能电网的发展。比如一些新能源电力系统经常受到恶劣天气的攻击,像雾霾天气、冰雪天气等往往会影响发电质量,为了更加准确地获取相关数据,就需要以计算机技术快速获取相关数据,以便在第一时间传输到相关人员手中。此外,互联网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也推动了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工业生产活动中的应用,促进了工业智能化、工业自动化的发展,促进了计算机技术与传感技术、物联网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大大提升了传统制造业的信息化水平。

(三)计算机技术在国防领域的应用情况。计算机技术在国防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像雷达、无人机、导弹等尖端武器上都应用了大量的计算机技术,特别是无人机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有着密切联系,军事侦察、电子干扰等都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有效应用。美国等发达国家就利用无人机精确打击各种战略目标,并能够在复杂的自然环境和高偶然事件中完成供给任务。这些都说明计算机技术在国防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此外,随着空天战、网络战的发展,卫星、网络等成为军事打击的重要目标,这些对计算机技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四)计算机技术在社会领域的应用情况。“互联网+”不仅改变了商业模式、工业生产和现代战争,也给社会领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推动了教育、医疗、社会治理等与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的融合。比如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发展,电子图书馆、网络大学、多媒体课堂、慕课、网络付费学习等有了长足发展,这些推动了计算机技术与现代教育的融合发展。在社会管理活动中,信息管理及查询系统、指纹识别系统、人脸识别系统等有了广泛应用,这些推动了计算机技术在信息管理方面的应用。此外,计算机技术在精准医疗、健康体检等医疗活动中也有着广泛应用,医生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传感器技术等精准了解病人的病情、成因等。

三、“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前景

从总体上看“互联网+”不仅深刻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商业模式、工业生产、社会管理、教育医疗等,也深刻影响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前景。因此应当从“互联网+”的时代背景出发分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问题,把握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各种新型计算机将不断涌现。1.光计算机。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计算机的运行速度要求越来越高,但是传统计算机无法满足人们的运算需要,于是各种崭新的计算技术不断涌现,比如当前科学家就在考虑以光子代替电子和电流为载体,以纳米电浆子原件作为计算机的核心原件,对海量数据信息进行处理。与传统计算机相比,光计算机以光内连技术、空间光调制器等为基础,具有运算速度极快、耗电量非常低、存取信息方便等特征,在天气预报、水文变化、资本市场等方面具有广阔应用前景。2.量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业有计算速度快的特点,并且在理论上已经成熟,在实践上也处于实验室阶段。英特尔、IBM、华为等企业不仅在研发大规模集成电路,还在研发量子计算机,谷歌、微软就相继宣布研发了200秒内可以完成普通计算机1万年完成的计算任务的量子计算机。中国专家潘建伟、陆朝阳、汪喜林等也通过调控6给光子的偏振、路径等,实现了18个光量子比特纠缠;中科院、浙大、背景计算科研中心等共同开发了量子芯片,在国际量子计算机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3.纳米技术。纳米技术在计算机领域仍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并成为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新趋势。与传统电子元器件相比,纳米技术原件的体积远远小于普通电子原件,而且拥有导电性能超强、质地优良等特征,所以说纳米芯片成了当前硅基芯片的良好替代产品。当前纳米技术已从微电子方向向传感器方向发展,未来将成为传统计算机的重要替代方式之一。4.化学计算机、生物计算机。化学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等新型计算机技术也都处于理论和实验阶段,化学计算机是以炭基制品代替硅基芯片,实现信息传输和存储,能够以较小体积实现快速运输;生物计算机是以生物传感器实现信息计算、传输和存储的计算机,它能够直接受人脑控制,不过这一计算机尚处于理论研究阶段。

(二)计算机技术将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1.计算机技术将与网络技术深度融合。毫无疑问,人类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学习新知识、浏览新闻、休闲娱乐、社会交往、商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彻底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存在当时,也促进了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人都将计算机等同于互联网,这些充分说明了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融合程度。随着网络化的深入发展,计算机技术将会与网上购物、网上学习、网上办公、电子商务等更加紧密地连接在一起。3.计算机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计算机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将成为必然趋势,如今智能家居、无人驾驶、无人超市、工业机器人等在社会生活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趋势。比如小米、华为、海尔等科技企业都在大力推动智能家居的发展,这些必然对计算机的计算速度、运行方式等提出更多要求,推动计算机技术与大数据、云计算的融合发展。

(三)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范围会越来越广。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将会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这将使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比如随着GIS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将被广泛用于农业资源规划、林业数据分析、土地资源开发、自然灾害预警等方面。计算机技术将进一步推动农业资源管理,对土地资源进行利用规划,对农业进行区域化管理,促进农业信息技术更加精细化。计算机技术可以用于林业发展中,通过对大量地理信息、林业数据的分析等,推动森林防火、林业资源开发等,提高林业管理的数字化程度。计算机技术可以用于土地资源信息采集和处理,促进土地信息资源整合,有效解决土地资源信息逐级上报、弄虚作假等问题,推动土地资源管理信息化和科学化。计算机技术还将用于自然灾害预测、灾情评估、灾后救援等活动中,极大提高人力对自然灾害的处理能力。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