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经济环境要素

经济环境要素

经济环境要素

经济环境要素范文第1篇

关键词:发展要素;软环境建设;内涵

中图分类号:TU972+.12 文献标识码:A

引 言

经济发展低碳环境主要是指经济发展中不具有物质形态的非经济因素,它包括思想与观念、政治与文化、法律与政策、体制与机制、管理与服务等内容。它与交通、资源、通信等硬件条件,构成经济发展整体要素,决定着经济发展的快慢程度。其内涵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

政府是环境营造的主体。从这个意义上讲,政府本身就是最重要的软环境,软环境建设上的问题,往往出现在那些与基层、与企业、与群众、与投资者经常打交道的公职人员身上。从这一意义上讲,我们说社会诚信程度是软环境,主要是指政府要讲诚信,企业要讲诚信,公民要讲诚信,投资者也要讲诚信。事实上,最讲诚信的地方,就是对外最具有吸引力的地方。地域文化既是历史的产物,也是现代文明的创造。它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影响着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并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一个地方综合实力的象征。如果有了这些,就能构成强大的文化支撑,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奠定定基础。

二、政府职能错位的影响。

政府的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 但有时自觉或不自觉地充当市场主体,直接参与应由市场运作的事情,这不但制约了经济发展软环境,而且也降低了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经济管理部门违规操作的影响。本来,经济管理部门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理应是“纳税人”的“保姆”,但是,有些经济管理部门过分看重于手中的权力,在实施管理过程中,乱检查、乱收费、乱推派,甚至不顾企业和投资者的实际情况,随意采取一些强制性措施,影响了企业和投资者的正常生产和经营,伤害了企业和投资者的信心,败坏了社会风气。

执法人员是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保驾护航是执法部门的重要职责,执法人员是代表国家行使执法权,是经济发展低碳环境的建设者和“保护神”。然而,有些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不能秉公办事,而是以情代法,甚至把执法权力变成为部门、为个人谋取利益的工具,使社会正义受到侵害。

服务行业是直接为企业、为投资者提供服务产品的部门,这些部门,特别是那些服务“窗口”的服务质量的高低,对经济发展低碳环境有着最直接的影响。

三、“低碳政府”的塑造

政府职能的转变重点是由过去的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一是要在理念上转变,即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为我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服务。二是要在方针上转变,即要坚持非歧视性原则,公平地对待企业和公民,保护和帮助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三是要在宗旨上转变,即要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宗旨,把工作重点放在制定公共政策、提供公共产品、搞好公共服务上来。四是要在机制上转变,即要坚持公开透明的运行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一)要规范行政行为。从身边发生的一些破低碳环境的案件来看,大都是由于行政行为不规范造成的。因此,我们要把规范的重点放在经济管理部门、执法执纪部门和各服务“窗口”,特别是要放在与企业、与群众、与投资者有直接管理关系的公职人员身上,使其既不能不作为,又不能乱作为。一是要进一步清理审批项目,缩小审批范围。二是要进一步清理收费项目,降低投资运行成本。三是要进一步完善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四是要进一步约束公职人员的管理行为,执法行为和服务行为,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五是要进一步加大对干扰、破坏经济发展低碳软环境案件查处力度,在全社会形成强烈的低碳环境建设意识。

(二)要提高服务水平。要建设好经济发展低碳软环境,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提高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服务水平,力争在“依法服务、诚信服务、创新服务、高效服务、廉洁服务、人性化服务”等方面有新的突破。一是要变一变感情。要在思想上树立“亲商”理念,在感情上贴近企业、贴近投资者,在工作上要善待企业,善待投资者,将其视为自己的服务“上帝”。二是要变一变位置。在服务过程中,要善于换位思考,也就是说,假如你是企业,你是投资者,你希望怎样为你服务?如果我们都能这样来考虑问题,相信一定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答案,获得截然不同的结果。三是要变一变角度。在现实工作中,我们有些做法,或者企业和投资者的某些要求,和现行的某些政策规定的符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应该按照有利于企业、有利于投资者的原则来调整一下角度,既要体现对经济发展的有效服务,又不硬碰“高压线”。

(三)要健全监督机制。经济发展低碳环境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社会监督。从目前来看,这方面的监督还不健全。因此,一是各级人大、政协要把经济发展低碳环境建设作为视察、调研的重点,不断拓宽依法监督和民主监督的渠道。二是党委组织部门要把低碳环境建设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内容之中,切实加强考核监督。三是企业、投资者以及广大群众也要参与到低碳环境建设中来,组织开展好评议工作,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四是社会各界要密切关注低碳环境建设工作,多提批评意见。新闻媒体也要充分发挥其宣传与监督作用。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低碳环境。

经济环境要素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人居环境 可出续发展 社会 经济

引言

在技术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条件都在不断地提高。在国内,人们从当初的解决温饱问题中解放出来。我们的生活条件变得越来越好了,因而,更多的人开始考虑到精神层面的解放。人们开始追求好的居住环境以及高质量的生活水平。居住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在这种形式下被提了出来。

1、人居环境建设经营的要素

可持续发展可理解为:既能够满足现今生活的需求,又不会对以后的发展造成阻力和损害。其主要内容概括为人类社会属性、经济属性、环境属性三个方面的协调发展。健康、协调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条件是建设良好的人居环境的关键所在。人类社会的社会要素、经济要素以、环境要素以及三个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经济价值可视为人居环境建设的发展成果。人居环境实际上包括经济发展问题社会发展问题,历史问题,生态问题,民俗问题、地理问题等等在内的多方面学科。实际上涉及到围绕人的所关注的各种事情。我们的城市发展,建筑的健康程度,景观的优美程度,这些要素构成了我们今天人居环境研究的领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综合的内容。为了实现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实际上就是让社会、经济、环境等因素协调发展。为了建设良好的人居环境,保证人居环境的可持续房展,我们应该将社会要素、环境要素、经济要素等视为一种建设成本。在中国,由于长期以来对环境要素以及社会要素的不重视,人居环境的建设已经出想了许多矛盾和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中,一直注重的是经济的高速发展。我们虽然强调了经济要素的重要性,但是为此忽略了社会要素以及环境要素。这三者的不协调发展,已经为中国的人居环境建设埋下了隐患。

2、社会、经济、环境要素的演化

20世纪50年代,环境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提出了环境经济理论假说。他认为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质量也经历了一个由高到低再到高的过程(图 1)。根据这一理论,作为人居环境建设要素的生态环境资源,相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需求也经历了一个波动过程。

2.1 第一阶段曲线分析

在这个阶段,经济的发展程度不高。于是,处于生活最低保障的人们迫切希望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个时候经济要素占主导地位,为了得到一定的经济发展,人们不惜大量消耗环境资源。

2.2 第二阶段曲线分析

在这个阶段,经济确实得到了发展,但伴随而来的是生态环境资源的大量消耗。

2.3 第三阶段曲线分析

这个阶段,经济已经发展到一个令人满意的高度。此时,人们一方面希望经济的继续发展,一方面开始注重生态环境的质量。这个时候,可能会有某些措施以牺牲少量经济发展来改善生态环境资源。

2.4 三要素分析

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期间,经济发展的要求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高于生态环境资源;第三阶段,由于人类对生态环境资源的重视以及良好生态环境资源的稀缺性,使其对于人类 的重要性高干经济发展的要求。社会因素类似于环境因素,它与经济因素对应。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要素也从开始的不受关注发展到一个被重视的水平。当经济不发达时,人之间为了追求更快速的经济发展,可能不惜打破和谐的社会关系。久而久之,当经济发展到某个程度是,社会问题也日益严峻。此时,人们不但希望经济能够继续发展,也渴望解决严峻的社会问题,从而获得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这也是“以人为本”概念、“新都市主义”等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这时人们愿意牺牲一定的经济发展速度来改善社会环境。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人居环境建设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投入的“生态要素比重、社会要素比重与经济要素比重”交替变化的过程。

3、人居环境的建设

我们生活在大地自然环境中大地为我们提供了绝好的生存条件,在追求健康、舒适、安全的价值观下大家共同来探讨绿色生态问题。我们要强调四条原则:第一是关于人居环境的健康性;第二是对自然的环境的亲和性要创造条件尽量与阳光雨露更贴近;第三是对健康环境的保护不要把我们定位成人类的主宰不要因为人为的原因造成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第四是保障我们的健康机体要形成健康保障的制度,通过管理服务建立健康档案,既保证生理健康,又体现心理健康。人类居住区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和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城市住区长期的作用制约着居民的生理、心理、观念和行为,对人的生活质量将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加强城市人居环境规划建设及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人居的主要任务应是积极探索中国人居环境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并认真思考如何可持续地发展中国的人居环境事业,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中国人居的指导思想。

在以往的快速城市化建设当中,往往因为快发展越快破坏性越大城市化特色丧失殆尽。如建筑形式的抄袭模仿,历史文脉的中断,“现代化”的借口使得城市逐渐丧失自身特色。另外就是不顾气候、文化、生活差异,直接“移植”的欧美风情小镇,在中国大地上频频出现。雷同的规划、雷同的建筑、雷同的城市发展模式。“千城一面”已经成为国内城市发展的严重问题,很多打着名族特色口号建设并没有真正使城市寻回民族特色。

我们今天开发房地产最后的追求的目的是什么呢?一方面是提升城市的设施和改善城市的居住条件,当然包括居住的功能,居住的性能和居住的品质和物业管理。另一方面是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主要体现在城市的大气,水环境的质量噪音的控制,生态绿地等等水平。对城市生态环境态度的衡量,是人居环境的一个标志。

4、人居环境建设经营的评价

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意味着维护、合理利用并且提高自然资源基础,实现人类社会、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在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不能只是最求数字上的增长。我们应该合理配置可用资源,重视经济发展的效率、效益。倡导改变传统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在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我们应该以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目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重点解决社会问题,例如失业、社会地位的不平等、教育体制不完善、医疗体 系不健全等。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一方面要善于利用环境资源,另一方面要合理利用环境资源,做到不滥用资源,不浪费资源。应该努力实现整个生命支撑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提高自然资源,尤其是再生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污染环境,也不破坏环境。

总之,人居环境的发展是由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相互影响产生的。在做好三个基本因素的持续发展基础上,综合并平衡三者的发展程度,才能真正到达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5、人居环境建设的主要原则

在人居环境建设中,一定要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的情况。即保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生态效益好,可以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反之,生态效益差则会使经济效益下降。同样,经济效益好,就可有更好的条件治理污染,不断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效益;反之经济效益不好就没有条件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有可能降低生态效益。因此,进行可持续发展评价时,必须高度重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正确处理三种 益之间的关系。

结语

我国的经济一直在持续的增长,但是这种增长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牺牲社会要素和环境要素得到的。为了经济的大发展,我们的生活环境已经有了很明显的破坏,而且社会问题日益严重起来。我们现在的首要任务便是注重经济、社会、环境三要素的共同发展。损害其中任何一个都是得不偿失。只有综合考虑三要素,才能保护环境、改善社会状况、加速经济发展,才能做好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乃雄.城市绿地与环境[m].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2

经济环境要素范文第3篇

企业要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驾驭市场,就必须认真研究企业环境的特点。企业环境的特点包括环境的差异性、环境的多变性、环境的相关性、环境的可塑性。其中环境的差异性表现在不同企业受不同环境的影响,换句话说各个企业环境因素的构成和作用程度存在着差异;环境的多变性是指构成企业环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它要求企业用动态的眼光来审视各个时期的环境,并根据实际情况变化不断调整经营战略;相关性是说环境中各因素不仅各自独立地发挥其影:响作用,它要求企业不断综合运用新的手段方法来尽可能地把握;环境的可塑性是指企业环境在影响企业活动的同时能够反作用于企业环境,所以企业要积极地去适应环境,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从而创造和营建对自身有利的环境。

企业应是立足于自身,采取相应的策略来适应环境的差异性,用动态的眼光来审视各个时期的环境,依据其变化不断调整经营战略,不断综合运用新的手段方法来尽可能地把握它。企业要积极地去适应环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不断创造和营建对自身有利的环境。

企业经济环境要素及变化对企业的影响

1经济发展水平。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但是在解放前经济十分落后,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但也曾一度受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经济高速增长,经济结构越来越合理,经济总量不断跃升。经济发展水平主要体现在经济的总量、结构、速度、效益上,要从宏观上考察评价经济的总量、结构、速度和效益其中经济总量是指国民经济的总规模;经济结构是国民经济整体各个方面、社会再生产过程各环节质的组合与量的比例关系,是经济部门、经济环节、经济因素之间的有序性和协调性;经济增长是世人广泛关注的问题,经济增长是指一国经济在一定时期内人均实际产出量的增加和实际生产能力的增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测定经济的增长速度;经济效益是劳动者在经济活动中所投入的劳动占用,劳动消耗与产出的生产成果之间的对比关系。企业的市场活动要受到国家或地区的整个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

2市场规模。企业在进入市场之前,首先要分析其规模,一个国家的国内市场,一般可以分为四类:一是消费者市场;二是生产者市场;三是转变者市场;四是政府市场。影响各类市场需求量大小的因素各不相同。市场是由那些既有需求又有购买力的人所构成的,消费者总体购买力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该国或地区市场的规模大小;通货膨胀是企业一个重要的经济环境因素,通货膨胀是较长时期的持续上升,是产品和生产要素价格的普遍上涨。就消费者市场而言,影响其需求量大小即市场规模的因素主要有消费者购买力水平和货币供给及通货膨胀情况。影响因素主要有消费者购买力水平和货币供给及通货膨胀情况。购买力水平越高,则对各类产品的需求量越大,消费者收入水平等因素决定了整个市场的购买力水平;通货膨胀,就是指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上涨,所以通货膨胀对企业是一个重要的经济环境因素。经济发展的周期性波动对企业的营销活动有很大影响。通货膨胀影响着利息率、汇率、生活费用、价格体系以及社会财富的分配。

3消费需求。消费指人们对消费品的使用以及为消费而发生的购买。消费是通过人们为生活需要而对产品和服务的消耗产生的购买行为。消费需求是消费者对消费品和消费的货币支付能力。消费需求与消费者支出模式及消费结构密切相关。消费需求是对应于消费的货币支付能力,这需要考虑一定时期已经实现的消费支出和没有形成“主动”投资需求的货币购买力,以及投入形成的消费需求和历年积累下来的储蓄存量。消费支出模式与消费者收入和家庭生命周期阶段、家庭所在地点有关。消费结构是指消费过程中人们所消耗的各种消费资料,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消费结构从不同角度体现了消费的性质,居民消费结构由数量增加型向追求质量型转变,消费结构由自给型向商品型转变,货币性支出比重增大,居民消费逐步趋向社会化、商品化,由生产供给决定消费向需求导向生产转变,消费结构由雷同型向多样型消费转变。

4经济特征。经济周期。它最开始是汇集经济波动的特征,用以说明商业危机的规律性。现在一般指某一经济活动的波动特征。经济发展的周期性波动对企业的营销活动有很大影响。经济基础结构。经济基础结构是国家经济运行的基础设施条件,城市化是各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城市化程度不同,对企业活动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各项基础设施条件的可获得性、成本及效率对企业的营销活动影响很大。各国基础结构的发展大致有三个类型:超前型、同步型、滞后型。投资于超前型和同步型的国家和地区,有利于降低决策成本和生产成本,获得完善的基础结构带来的外部经济效益。对外经济贸易。对外贸易关系主要包括商品贸易、非商品贸易、资本往来和国际金融活动。其规模不断扩大有力地促进了综合国力的提高,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加快了开放经济的形成。

企业经济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经济环境作为企业的一种不可控因素,是动态系统,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增强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必须建立适当的系统。企业经济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是指为实现评价目的,按照系统论方法构建的由一系列反映企业经济环境各个侧面的相关指标组成的体系结构。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原则。指标的重要性原则,指标的测度能力原则,可操作性原则,互补性原则和方法科学原则。要选择对企业经营活动影响最为重要的指标,指标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可靠性,指标所指项目内容也必须是企业经济环境中实际存在,便于对企业经济环境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评价,从而能够得出客观、真实的评价结果。根据企业经济环境的概念的界定,针对企业经济环境的各个构成要素,得出各要素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

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总量。衡量经济总量用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等指标来衡量;经济结构。评价经济结构可以用国内生产总值(GDP)结构变化率、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贷款利率、投资率、重工业化程度系数、工业加工度和经济发展均衡度等指标进行衡量;经济速度(经济增长)可以用经济增长率、财政收入增长率、出口总额增长率等指标进行衡量;经济效益可以用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总成本利税率、投资效果系数、社会总资金利税率等指标进行衡量。

经济规模:购买力水平。它用人口总量、居民年收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城镇登记失业率指标进行衡量;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可使用货币供给增长率、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IPD)来衡量;消费需求:消费支出模式。包括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可任意支配收入和边际储蓄倾向;消费结构。它直接影响到市场需求结构,包括恩格尔系数、居民消费比重、政府消费比重、城镇居民消费比重。经济特征:经济周期。经济运行的潮汐般的涨落对投资者的影响非常大;经济基础结构。包括一国的各项基础设施的建立、完备情况;城市化。城市化程度高低从某个角度来说决定对产品的需求量。

对外经济贸易:对外贸易额。其衡量评价指标包括进口总额、出口总额及进出口差额;一国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它用国外汇储备水平和该国货币的汇率来衡量;利用外资投资情况。这直接利用外资额来评估。

企业经济环境评价系统

企业经济环境具有十分复杂的内涵,评价企业经济环境,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我们这里选用功效系数法作为企业经济环境的评价方法。功效系数法,是指根据多目标规划原理,把所要评价的各项指标分别对照各自的标准及其在评价中的地位和重要性确定权重,并根据各项指标的权重,通过功效函数转化为可以度量的相应的评价分数,列单项分值,然后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法或加权几何平均法计算出综合评价分数,从而对企业整体经济环境做出综合性的评价。企业经济环境评价体系采用功效系数法作为主要评价方法是因其特点与企业经济环境评价体系的设计原则和评价思想相适应。

具体操作如下:首先根据企业经济环境的实际情况,选择评价指标;其次对选中的企业经济环境评价指标,根据其重要性不同和对企业影响程度的不同分别确定不同的权重;再次是利用功效函数计算单项指标的评价分值;接下来利用计算出的各项指标的单项评价分数和给定的权数,计算出综合评价分值。另外,使用功效系数法时应注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逆指标的处理。要根据企业经济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及各要素评价指标的确定,根据对权重确定的几种方法进行分析,将企业经济环境指标体系划分为目标层、评价准则层、准则要素层和指标层四个层次,可以选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其基本思路是将所要分析的问题层次化,然后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关联形成多层次分析结构模型。最终系统归结为方案、措施、指标等相对于总目标的权值。最后,确定评价分值,具体步骤是单项指标评价分值的确定;对定性指标的定量化评价;目标层的综合评分。

经济环境要素范文第4篇

关键词:循环经济发展;我国;环境工程;人才培养;路径

循环经济是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形势和资源形势的情况下提出来的经济发展的新目标,实现它能有效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高校和企业承担着为我国培养高质量环境工程的专业人才,必须根据经济发展形势和市场的人才需求调整人才培养计划。环境工程人才在我国循环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循环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研究循环经济发展背景下我国环境工程人才培养路径不仅有利于为我国社会提供高素质人才,而且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1循环经济发展背景下我国环境工程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环境工程专业在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对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取得了巨大进步,国民经济也朝着循环经济的方向发展。循环经济对我国环境工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国环境工程人才培养需要政府、企业和高校的共同努力。因此,政府、企业和高校应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和人才需求积极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以促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为此,政府、企业和高校应加强对循环经济和环境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视,完善人才的知识体系和专业技能,促进人才朝着多样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

2循环经济发展背景下我国环境工程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2.1完善的知识体系和专业技能

在循环经济发展趋势下,环境工程人才必须具备完善的专业知识体系,并广泛涉猎与环境工程及循环经济发展相关的支持,更好地适应循环经济的发展。同时,环境工程人才应具备完善的专业技能,在工作中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解决问题。另外,在当今信息时代,环境工程人才应具备计算机信息技能,能够进行数字化操作和信息化操作。

2.2综合素质

环境工程人才不仅要具备完善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要具备综合素质修养。首先,环境工程人才要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认真对待工作;其次,环境工程人才应具备较高的身心素质,端正生活态度,积极向上,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再次,环境工程人才应预备一定的文化素质,广泛涉猎,拓宽视野,提高自身修养;最后,环境工程人才应具备较高的审美素质,实现精神的升华。

2.3综合能力

在当前经济发展的趋势下,我国环境工程人才应具备多层次的能力素质,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首先,环境工程人才应具备基本的职业能力,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完善解决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充分发挥环境工程在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其次,环境工程人才应具备较高的实践能力,能够在实践过程中运用专业知识科学合理地解决问题。因此,环境专业人才培养应注重加强人才的实践锻炼,提高人才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最后,环境工程人才应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对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环境工程人才在学习和工作中应树立创新意识,逐渐提高创新能力,运用创新思维,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促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2.4循环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和资源形势,生态保护成为我国当前的工作重点。政府积极制定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缓解生态危机。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下,循环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环境工程人才对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环境工程人才应树立循环发展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积极了解我国的发展政策,加强对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视,在工作和生活中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3循环经济发展背景下我国环境工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3.1政府方面

3.1.1缺乏重视

虽然,我国积极重视循环经济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策略,但是却忽视了环境工程专业对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缺乏对环境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视。一方面,政府缺乏对循环经济发展背景下高校环境工程人才专业的重视;另一方面,政府缺乏对企业环境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视,导致环境工程专业人才无法满足循环经济发展的需求。

3.1.2缺乏政策和资金支持

由于政府缺乏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视,导致政府没有对我国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采取政策和资金支持。一方面,政府缺乏对高校环境工程专业的资金支持,高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有待改进。另一方面,政府缺乏对企业环境人才培养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导致企业环境工程人才培养缺乏动力。

3.2企业方面

3.2.1重视程度不够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虽然,循环经济受到我国大多数企业的高度重视,各企业积极改进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但是部分企业仍缺乏对循环经济的重视。一些企业在产品生产和销售的过程中仍采取传统的生产方式,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损害了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家园。另外,一些企业缺乏对循环经济的认识,经营方式落后。

3.2.2缺乏专业培训

由于部分企业缺乏对循环经济的重视,企业的环境工程部门缺乏专业培训。首先,企业没有引进高素质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导致企业环境工程部门缺乏生机和活力;其次,企业没有组织员工参加环境工程专业培训和循环经济发展培训,导致环境工程员工对循环经济及循环经济下的环境工程发展趋势不了解,企业的环境工程部门无法适应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最后,由于企业缺乏专业的环境工程和循环经济培训,企业工作人员没有先进的环境工程技术与循环经济发展策略,导致企业在循环经济发展背景下被淘汰。

3.2.3人才质量较低

在循环经济发展背景下,经济社会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环境工程技能已无法适应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部分企业环境工程人才质量较低,缺乏对循环经济的了解,导致企业环境工程人才缺乏生态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环境工程人才质量较低。

4高校方面

4.1人才培养理念落后

高校人才培养理念对人才培养的质量有着直接影响。虽然,循环经济发展受到高校环境工程专业的高度重视,各高校的环境工程专业依据经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新人才培养理念。但是,部分高校环境工程专业仍固守传统的人才培养观念,缺乏与时俱进的精神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导致高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学生不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政策和专业人才的新要求,严重影响了高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

4.2教学方法单一

部分高校仍采取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开展环境工程专业教学。在传统教学方法下,学生只了解教材中的环境工程知识,而缺乏对现实生活中环境工程知识的重视,甚至无法运用环境工程专业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并且,传统的教学方法导致高校环境工程专业教学内容单一,学生只了解书本上的知识,而不了解我国环境工程专业的发展方向及我国经济的发展趋势,单一的教学方法严重阻碍了高校环境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

4.3缺乏人才保障体系

部分高校的环境工程专业缺乏人才保障体系,环境工程专业师资力量薄弱,并且环境工程专业缺乏实践教学和实验教学,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严重影响了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另外,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在学生管理、课程设置、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导致高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缺乏保障体系。

5循环经济发展背景下我国环境工程人才培养的策略

5.1政府方面

5.1.1加强政府重视

虽然我国政府能够正确认识到循环经济发展对我国生态保护的重要性,积极制定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而环境工程对我国生态保护和循环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政府应积极重视环境工程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市场人才需求和经济发展现状为依据加强环境工程人才的培养,确保我国环境工程行业拥有充足的高素质人才,为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5.1.2提供政策保障和财政支持

首先,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政策和规制制度,为环境工程人才培养提供政策保障。为此,政府可以制定环境工程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鼓励企业和高校培养高素质环境工程人才,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其次,政府应为环境工程人才培养提供财政支持,保证环境工程人才培养计划能够顺利实施。为此,政府应设立专项基金,向高校和相关企业拨款,加快环境工程人才培养。同时,政府应加强对企业和高校环境工程人才培养的监督,提高环境工程人才培养的效率。

5.2企业方面

5.2.1加强重视

企业应积极重视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不能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生态保护。同时,企业应充分认识到环境工程对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加强对环境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视。另外,企业应积极响应我国的经济发展政策,深入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5.2.2加强专业培训

企业应加强对环境工程人才的专业培训,提高环境工程人才的专业技能。为此,企业可以组织环境工程人才定期参加环境工程技能培训,完善环境工程人才的知识结构,提高环境工程人才的工作能力,引导环境工程人才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积极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企业应加强宣传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增加环境工程人才对循环经济的了解,使环境工程人才认识到自身对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培养环境工程人才的责任意识,鼓励环境工程人才积极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力量。另外,企业可以组织环境工程人才参加综合素质教育讲座,提高环境工程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质与职业道德素养,使环境工程人才能够认真对待工作,进而促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5.2.3引进高素质人才

为加强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企业应积极引进高素质专业人才对本公司的环境工程人才培养进行指导。首先,企业可以招聘高素质复合型环境工程人才担任环境工程人才培养的负责人,提高企业环境工程人才培养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其次,企业可以邀请高校的著名教师对本企业环境工程人才培养进行指导,提高环境工程人才培养的效率。

5.3高校方面

5.3.1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是高校进行人才培养的依据,是高校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前提。完善环境工程人才培养要求高校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首选,高校应积极了解我国政府的经济发展政策及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按照人才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其次,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加强对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重视,积极了解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知识需求和情感需求,根据市场经济的人才要求和学生的情感需求设置课程,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另外,还要加强重视教师道德素质的提升,提高教师的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进而提高工作质量;最后,人才培养方案应加强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为目标制定培养方案。

5.3.2构建环境工程教学体系

首先,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在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应积极构建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知识突出、工程技能深入的理论教学体系,完善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知识体系;其次,构建实验教学体系。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应加强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构建实验教学体系,积极开设实验课程,加强学生对环境工程实验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努力和思维能力;再次,学校应积极开展实践教学体系,提高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为此,高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应加强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环境工程实习机会,加强学生的实践锻炼;最后,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环境工程专业教学评价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导向性作用。因此,环境工程专业应建立科学的评价模式,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考察,提高环境工程专业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5.3.3建立人才培养保障体系

首先,高校应建立环境工程人才培养保障体系,为环境工程人才培养提供充分的保障。为此,高校应制定严格的环境工程专业教学管理队长制度,完善环境工程专业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积极改进环境工程教学评价体系。同时,高校应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改进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其次,高校应加强师资保障,加强教师培训,完善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鼓励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应积极培养教师的循环经济意识,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加强对循环经济的重视,引导学生以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为依据开展教学互动,提高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质量;最后,高校应积极重视用人单位的反馈,参考用人单位的录用标准开展环境工程人才培养工作,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高校应积极重视用人单位所提出的问题,积极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法,提高环境工程人才的质量。

5.3.4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环境已无法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职能。首先,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应积极更新教学理念,加强重视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开展环境工程人才培养工作,提高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素质;其次,高校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环境工程专业理论课堂的吸引力,加强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锻炼,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企业实习机会,提高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

5.4人才方面

5.4.1积极了解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

无论是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生还是企业的环境工程部门的员工都应该积极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及时了解我国政府对经济发展的规定。以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和发展趋势为依据制定学习和工作目标,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5.4.2重视我国的环境问题和资源危机

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和企业环境工程部门员工应提高专业素养,加强对我国环境问题和资源危机的重视,积极探索环境问题和资源危机的解决方案,在国家方针政策的指导下,树立循环经济意识,坚持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

5.4.3走循环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道路

环境工程人才应积极重视在环境问题和资源危机下我国这政府制定的循环经济政策,充分认识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道路对解决环境问题和资源危机的重要意义,自觉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以身作则,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6结语

现阶段,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形势和资源形势,循环经济发展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环境工程对循环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环境工程人才培养在循环经济发展背景下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在循环经济发展背景下,环境工程人才应具备完善的知识体系和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及循环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实现经济循环发展必须依靠政府、企业和高校的共同努力,完善环境工程人才培养,为我国经济社会提供高质量的环境工程人才。在研究循环经济发展背景下,我国环境工程人才的培养不仅有利于促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而且能够缓解我国的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促进绿色发展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作者:赵丽 单位: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参考文献:

[1]陈重军,钱飞跃,梅娟,吴鹏,王建芳,沈耀良.独立学院环境工程生产实习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06).

[2]范铮,潘志彦,李雁,潘海涵.大学工程教育中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探索与思考——以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为例[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2(07).

经济环境要素范文第5篇

    目前,来自内外部的诸多压力使企业越来越关注环境问题对企业的各方面影响,特别是企业的环境绩效和环境管理会计信息越来越来受到管理层的关注,然而企业的环境管理会计的发展还面临着一系列困境。

    (一)资源环境保护的紧迫性有待提高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建立在资源的过度使用和环境的过度破坏下实现的,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学者们的共识。环境资源的低利用率是造成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工业占我国终端能源消耗的一半左右,但我国能源重复利用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我国高能耗工业部门的能耗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总体相比仍有20%-30%的差距。例如我国工业水的再利用率是30%-40%,而在OECD国家再利用率可以达到75%-85%。2004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球的4%,但消耗的一次性能源约占全球的12%。企业是社会的子系统,面对宏观环境的变化,为了生存和发展,企业需要及时改变传统的决策模式。2009年,《中国百位企业CEO调查报告》显示,93%的CEO认为企业必须转型升级,49%的CEO已经开始着手带领企业升级,而在企业转型的过程中,就不能不考虑环境带来的影响。随着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倡导低碳经济,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日益增高,因此对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和环境标准也会日益增加,环境规制不断加强,公众的环境意识不断提高。企业必须重视这些变化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改变传统的发展战略,制定以“效益优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导向的新的企业未来发展战略,并将这种导向体现在环境管理会计中。

    (二)管理层的环境保护态度存在差异

    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以及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中的内部人控制现象,使得企业的决策都是高管人员做出的,企业高管对环境保护的态度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决策行为选择。重视环境保护的高管会将环境保护的观念内植于企业的价值观体系,这样做的结果一方面使得企业的伦理观得到加强,从企业文化的层面关注环境;另一方面也会使企业自觉的符合政府的环境规制要求,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而不重视环境保护的管理层不会意识到环境对公司战略的实施范围和业绩测量具有重要影响,对企业的环境管理工作不够重视,不会倾向于实施实施EMS,对EMS进行认证,以及不会从事大量的避免或减少对自然资源过度使用和破坏的环境管理实践。尽管目前大部分企业都在支持和赞同与绿色有关的活动,甚至将其作为荣誉和时髦的话题,但很少将其作为行动的指南,这很大程度上与管理者对环境保护的态度是有关的。

    (三)环境成本的估算体系没有建立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企业面临的与环境有关的成本包括环境保护成本和绿色投资过程中所产生的环境有关的成本将持续上升,对环境成本的忽略将带来决策的失误。因此真实反映包括环境成本在内的产品的全部成本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而要提供由于环境因素所造成的成本和收益,就需要环境管理会计提供相应的信息。环境管理会计中最先受到关注的项目是环境成本。与环境有关的成本达到企业总成本的3%-10%,在化工行业甚至可以达到总成本的20%左右,但现实中很少有企业考虑这些成本(Colby,1991)。要将环境成本信息应用到管理决策,首先要对与产品、过程、系统、工厂相联系的环境成本进行确认和计量。不同的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对环境成本进行定义。因此,由于目的不同,不同的企业对环境成本的定义就可能有所不同,其分类也可能产生差异。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国际公认的环境成本概念。因为要对环境成本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和衡量,需要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恰当地界定环境成本的内涵和外延,这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难度。

    (四)缺少科学合理的环境管理业绩评价体系

    传统管理会计的业绩评价体系主要关注企业的短期经济绩效,而较少关注或不关注能够给企业带来长期效益的环境绩效。因此导致业绩评价尺度往往是单一的、短期的财务数据,如收入、边际贡献。这些财务数据本身在计量方面就缺少环境方面的信息,因而导致评价业绩不可能考虑环境业绩,尽管新的一些业绩评价体系考虑了非财务指标,如平衡计分卡,但其也存在没有纳入环境责任相关指标的缺陷。环境管理业绩评价是环境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通过科学、合理和可行的环境业绩评价体系可以正确评估企业整个价值链上的节点对环境所带来的影响,主要包括企业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客户在消费产品和服务所带来的环境影响。以激励管理当局重视环境问题,不断提高企业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的努力程度。

    二、可持续发展下环境管理会计的历史使命

    (一)环境管理会计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1世纪以来,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对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持续发展也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是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要体现者和执行者,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正如迈克尔?波特认为:竞争实际上不是在国家之间,而是在企业之间进行的。1984年世界环境管理工业会议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会议代表在有关环境问题上达成了共识:认为企业是全球环境日益恶化的最终根源,企业必须要承担起环境保护的责任,对环境的污染实质上是低效率的生产问题,是一种浪费。同时企业也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力量。环境保护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为了实现企业的永续发展,企业必须放弃危及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不文明生产方式,通过创造性的环境管理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社会的认可,获得相对于竞争对手的比较优势,使本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上长期发展。环境管理会计通过环境会计系统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评价资源效率、发现环境改进机会、有效管理企业的环境和经济业绩,这些机制构成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二)建立环境管理会计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

    企业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一种全球化的竞争,无论是企业走出国门、还是在国内与跨国企业进行竞争都需要企业竞争优势的确立。目前很多发达国家利用环境问题对中国企业的出口产品或投资项目设置重重障碍,阻挠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利用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机会,将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在本国环保不达标的生产项目建在中国,同时利用自身的竞争优势占领中国市场。环境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政治问题,而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会计有利于企业抵制发达国家的环境剥削,通过环境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对比国外企业在本国和中国所采取的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分析其在中国包括原料、生产和最终产品的生产流程是否对中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另外通过分析国外企业在全球竞争过程中所具有的环境保护的优势,学习和借鉴他们在环境管理会计方面的经验,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尽快完善我国的环境管理会计。

    三、构建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会计的路径选择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建立适应绿色经济发展的环境管理会计必将成为一种管理会计领域发展的一种趋势,因此,需要构建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会计路径。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要点:一是要将环境问题作为环境管理会计的内在要素,二是要把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环境管理会计的目标,三是建立考虑环境成本的可持续发展业绩评价体系。

    (一)承认环境的生产要素特征

    随着环境问题的加剧和经济的发展,获取和使用环境所需

    支付的成本费用逐渐增加,环境资源的价值也在逐步显现。为了获得潜在的经济效益,企业对于拥有环境的使用权会具有强烈的要求,这为环境作为生产要素提供了可能。将环境要素与土地要素、劳动要素、资本要素共同纳入生产要素禀赋体系之中,成为生产力的基本要素之一,是继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科学技术、管理要素之外第六种要素,可以称之为“条件性要素”。将环境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更正了原有的生产要素理论对环境的狭隘性认识,在物与非物结合的环境观的基础上承认了环境的价值性和稀缺性,按照可持续发展对经济系统和环境系统协同融合的要求,对环境的性质重新进行了界定,这种界定承认了环境以改变自身构成的数量、结构和能力为代价参与生产,决定生产可能性曲线位置和性质功能并形成了物质财富,有利于改良环境管理和经济活动理念。任何时代和地域的生产活动都要承载于当时当地的环境之上,如果不具备必要的环境条件,那么生产将无法进行,即使在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主要力量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也是如此。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主导力量,而主导力量不是基本力量,环境承载力也称环境容量才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力量。市场牵引的主要力量再强大,但如果作为基本力量的环境承载力下降或萎缩,无法有力提供物质和条件支持,那么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终将难以为续。因此仅仅把生态环境看作是经济发展的外生因素而不是内在因素是环境污染、资源耗竭和生态恶化的根本原因。将生态环境作为一个内在要素纳入生产要素体系中,可以有效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效结合。

    (二)环境管理会计的目标定位

    作为盈利性的组织,企业不可避免地要追求经济利益,按照成本效益原则,使经济主体在运行过程中投入的消耗获得最大的成果。但企业取得经济利益的过程往往不是孤立的,需要利用环境和索取资源。由于环境自我修复功能的环境阈限制和自然资源存量和再生能力限制,企业不能无限制地滥用资源和环境。因此,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不能盲目地掠夺开发资源和破坏环境质量,必须兼顾环境利益,从特定的环境视角评价经济活动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即所产生的环境质量变化。尽管企业的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在现实中往往表现为相互冲突,是互生共存的矛盾统一体。企业需要协调两种之间的关系,发挥两者共生统一的一面,既不能一味为了保护环境而停滞生产,也不能以发展经济为由破坏环境。总之,企业环境管理会计存在的本质不仅在于其经济性,还在于其社会性,企业需要促进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为增加环境利益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