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经济环境现状

经济环境现状

经济环境现状

经济环境现状范文第1篇

【关键词】能源 环境 经济增长

一、贵州省经济、能源、环境总体情况

近几年来,贵州省经济发展速度相当快。贵州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和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全省的国内生产总值每年以超过10%的速度在增长。从2000~2010年,贵州省的GDP增长率每年都在上升,平均增长率为16.25%。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的消费量也是相当大的,贵州省的能源消费量逐年递增,并呈加快趋势。2000年,贵州省的能源消费总量是4278.58万吨标准煤,而到2010年则快速增长到8175.43万吨标准煤。但是,由于贵州省自身产能水平极低,供需缺口很大。因此,能否很好地解决能源供需矛盾,将成为影响贵州省经济能否持续高速健康发展的关键。

在环境污染方面,这里主要分析废水的排放情况。废水的排放量从总体上来说是在不断增加。2000年排放量为55400万吨,2007年则上升为60800万吨,这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却是以环境污染为代价的,这与可持续发展思想是相违背的。

二、能源、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从回归方程可以看出,β1为0.8318,这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能源投入的增加,贵州省的生产总值将不断增加。但是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贵州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能源的供应。然而,由于贵州省“无油、缺煤、少电”,资源匮乏,80%以上消耗的能源都要从省外调入。因此,贵州省不适合发展高能耗项目的产业模式,需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

另外,β2为0.0613,说明贵州的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因此,可以说,贵州省经济的增长是以牺牲环境、污染环境为代价的。在我国,普遍采用GDP来评价一个地区的发展成就,用产值和经济增长率对各级政府的政绩进行考核,这就导致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片面地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而不惜以环境污染为代价。

综上所述,贵州省经济的增长是以能源的大量消耗和环境污染为代价的,同时贵州省资源不太丰富,不断拉大的供需缺口将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而且环境污染最终也将对经济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这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是一种极不和谐的经济增长方式。

三、能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一)优化贵州省的能源结构

要加快贵州省的电源电网建设,并大力推行电力需求侧管理,以缓解电力供需矛盾;要积极开发水电,利用贵州抽水蓄能的丰富资源,重点考虑建设一批调峰能力强的中型水电和抽水蓄能电站;要优化发展煤电,推行高效洁净燃烧技术和提高技术设备水平,以提高煤炭等一次能源的使用效率。

(二)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要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将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消耗型向循环型、投资推动型向创新推动型经济转变,实现贵州经济向高级化发展。

(三)完善绿色GDP 指标体系

要不断着力于提高全民,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对绿色GDP的认识观念,提高绿色核算技术,构建科学完整的环境资源统计指标体系,并制定出与绿色GDP核算相关的法律制度,以摸索并完善绿色GDP核算体系。

(四)加大环保力度,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要突出抓好环境保护,以减少水和大气污染为重点,认真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要下决心把重点领域的污染治理工作抓好,加大南水北调工程沿线和其他重点流域、区域的污染治理;要认真落实环保目标责任制,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和问责制度,加大处罚力度,纠正超标排污行为。

参考文献:

[1]周彬,吴翔.浙江省3E现状分析及对策[J].科技创业月刊, 2006,(3).

[2]魏一鸣,范英等.中国能源报告(2006):战略与政策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张晓东,池天河.90年代中国省级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度分析[J].地理研究,2001,(7).

经济环境现状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环境 会计 信息披露 契约论

一、我国环境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 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大多集中在年报和半年报中,多为定性描述且文字量较少。 内容 大多集中在 企业 环保方针、环保项目以及环保大环境的变化可能引起的风险和机遇等。为了加强对企业环境信息的监管,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环保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和5月1日正式施行的《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

目前我国环境信息披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不完整、形式不统一,披露的环境信息未经过审计。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中可计量的少,不同企业信息披露的数量差异大,即使是同一类环境信息,不同企业披露的详细程度也不一样,此外,上市公司年报中没有对环境信息进行鉴证,这都使得企业环境信息的可比性、可靠性不强,不能满足投资者的决策需求。

2.相关 法律 法规对环境信息披露的规定不够具体。旨在约束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法规和制度对环境信息的形式、详细程度并无统一规定,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中也没有涉及环境信息披露和审计的专门规定,这势必 影响 企业环境信息的可比性和可靠性。

3.对环境信息的披露强制性较弱。相关法律法规对于企业公开环境信息持鼓励的态度,这对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约束力就大大减弱了。

二、我国环境信息披露现状的经济学分析

企业和政府是环境信息的两个主要披露主体,它们参与环境信息的披露有着各自的经济动因。

1.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经济学分析

委托关系是 现代 企业的重要组织特征,委托人聘用人代表他们来履行某些服务便形成了委托关系。委托人和人具有各自不同的利益追求,公司所有者即委托人从长远考虑希望公司能够增加环保投资,走可持续 发展 的道路,而经理人员即人为了显示其管理水平和经营业绩,往往会把目光放在企业近期的业绩表现上,就有可能采取与可持续发展相背离的短期行为,从而损害委托人的利益,由此便产生了环境保护的人问题,具体表现为“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

(1)道德风险问题的解决

经理人员若一味追求个人利益便会在采取短期行为时通过隐瞒信息、私下行动等手段造成委托人和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人承受过度的风险。道德风险的存在使得委托人倾向于设计一定内容的契约来约束经理人员的行为,于是便产生了成本。成本的产生会减少经理人员的报酬,为了控制成本,经理人员便会努力不与委托人发生利益冲突,比较有效的 方法 就是进行环境信息披露,让委托人了解其环境工作的状况。因此,经理人员有最小化成本的经济动机向委托人披露环境信息。

(2)逆向选择 问题 的解决

逆向选择问题来源于事前的信息不对称,投资者在作出投资决策前,并不了解每一个 企业 的环境业绩,因此它只能根据市场上企业的平均环境业绩水平来进行投资,这就使得环境业绩水平高于平均水平的企业环保投资得不到相应的回报,环保业绩差的企业反而得利,如果任这种循环继续,结果将会导致环境业绩好的企业因为收不回投资而退出市场,这就违背了市场 经济 的一般 规律 。因此环境业绩好的企业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便会主动向资本市场传递信号,具体办法就是向投资者披露环境信息,让投资者了解它的环境业绩状况,从而得到其应有的回报。这样就能有效区分环境状况良好的企业与环境状况差的企业,实现市场的良性循环。

2.政府披露环境信息的经济学 分析

(1)政府是环境信息的需求者。国家是 自然 资源的拥有者,政府作为国家的行政机关把自然资源委托给企业使用、管理,政府和企业之间就形成了委托关系,政府希望能够得到关于人对资源的使用状况、环境保护工作状况的真实信息。

(2)市场机制不是万能的。环境信息的不完全竞争和外部性都是市场机制失灵的区域,仅依靠市场机制无法实现环境信息充分、有效的披露。

(3)政府的参与可以节约交易成本。投资者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单独跟企业签订环境信息披露的私人契约,这样做交易成本很高而且会加剧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政府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做出的强制性的规定可以看作是一份“公共契约”,它既对部分私人契约具有替代效用,又能强有力的保证私人契约的实施,因此可以从总体上节约交易成本。

三、对我国环境信息披露的政策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单纯利用市场机制的作用无法实现企业环境信息的充分披露,必须借助政府的力量。 目前 我国环境信息披露的有关规定强制力较弱、尚不健全,这份环境信息披露的“公共契约”还不够完善,无法很好的发挥替代私人契约、降低整个市场交易成本的作用。所以,健全和完善我国环境信息披露主要集中在完善环境信息的“公共契约”上。

1.健全环境信息披露的 法律 法规体系,明确企业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 发展 方面的 社会 责任,增强环境信息披露的强制性,促使企业将追求自身的经济效益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

2.制定健全的环境 会计 准则和环境会计制度。健全的环境会计准则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可以使企业环境信息的披露有统一的标准,增强环境信息的可比性和可靠性。

3.加强环境审计的监督作用。借助独立的第三方的审计工作,对环境信息进行鉴证,提高环境信息的可靠性和决策有用性。

参考 文献 :

[1]万里霜(2008):“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的环境信息披露情况调查[j].生态经济.2008(1)

经济环境现状范文第3篇

一、当前我县经济发展环境的基本现状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并取得一些阶段性不菲的成果,全县软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总体上看是非常好的,但存在的问题仍不少。特别在思想观念、法制建设、管理服务、效率效能、公正公平以及工作机制等方面,与开放新形势的需要,还有很大的差距。

二、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够,觉悟低。一些单位存在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个人权力利益化的现象。崇尚部门利益,个人利益,条条文件至上,刚性有余,弹性不足。

(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未落实到实处,亟须改善。首先行政审批项目过多。其次审批程序过于繁琐,不能切实落实一次性告知制、时限制等服务承诺,政务大厅存在着“里一半,外一半”的问题。个别部门办事效率不高,没有坚持正确的态度,办个证件仍要需跑多趟,有的办理时限按有关规定的最长限执行,没有体现高效便民的政府形象。

(三)办事难、人情办事的现象仍有存在。在一些职能部门中尤其是管理部门,虽然公开了办事程序和限时办事承诺,但仍有一些工作人员存在:门好进、脸好看,但事难办,故意以原则规定为借口,拖延时间,刁难前来办事的人员。

(四)管理和执法人员,。崇尚特权,将职权变成拉关系、谋私利的工具。在他们看来关系是办事情的关键,关系近、感情深,什么样的事都敢干;关系远、感情浅,该办的事也不办,甚至卡脖子、使绊子。还有的人只谋权不谋事,只求位不求为。

以上现象和问题虽说只是星星点点,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造成的影响很大,如不彻底根除,地方的投资软环境就得不到真正的改善。

影响经济发展软环境的问题比较复杂,涉及面广,表现形式不一,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观念滞后还需加强。重管理,轻服务,注重过程管理,而不是效绩管理。不善于一切从实际出发,把上级精神和本地、本部门实际相结合,只是简单地坚持本本主义,教条主义。个别政府人员有特权思想,以个人利益为重,缺乏全局观念,为经济发展和企业服务的意识淡薄,服务工作不到位,甚至只会审批不会服务。

(2)体制不健全,行政职能的转变,没有很好地与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的期望相吻合。管理方法和工作作风没有从根本上转变,想问题、办事情单位部门利益至上,考虑部门的利益多,考虑整体利益少。

(3)制度不完善,执行没有力度。为加强软环境建设,一些部门和单位积极制定相关政策措与制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作用。但是,有的政策只是原则性的规定工作内容,具体内容过于空,过于大,缺少实施细则,实际运用起来弹性很大,为个别违规执法人员提供了条件 。

三、建议

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竞争已从政策优惠和硬环境竞争转向软环境的竞争。

(一)要解决思想观念问题,树立科学正确的软环境意识。从根本上说,就是要牢固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以人为本的中心思想。我们的工作就是围绕这个中心,为它服务,为它提供保障。

(二)加强信用建设。对一个地方来说,信用关系形象,关系效能,决定发展。规范已出台的各类优惠政策,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组织科学论证。

(三)加快政府职能转变,通过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建立健全服务体系,转变政府职能部门的思想观念,提升思想高度,处理好管理和服务的关系,坚持为人民,为社会服务,建设服务型政府,并始终作为全体政府办事人员的基本职能。加快新一轮政府审批制度改革,尽可能减少审批项目、审批程序和办事环节。强化行政服务中心职能,把该纳入的审批项目全部纳入,一个部门多项审批事项的实行实行并联服务,真正做到办事一体化。涉及企业或企业法人的相关审批手续、年检手续和证件办理等一系列审批检查项目争取一次性办完,提高政府的行政能力;实行项目专人负责制,多项审批的部门由一个专人牵头责任到人。

(四)强化效能监督。规范环境改善,强化监督力度,切实规范政府和企业行为。为此,

经济环境现状范文第4篇

一、我国工商管理在新经济环境下的现状

我国的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长远的发展,在新经济形势下,我国的工商管理部门更应该加强对经济的监管、组织力度。我国整体的经济在工商管理中确实存在着不尽人意的方面。

(一)我国的工商管理匮乏专业的人才

人才也有高低之分,根据个人能力的大小,工商管理人才也相映的分为:高级人才、中级人才、初级人才。据调查显示,现在的人才市场对不同级别的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不同,相对于对高级、初级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初级的工商管理人的需求最多。当今社会的经济是以知识、能力为核心的经济,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现今的经济是一种全新的、与国际接轨的经济,这就要求工商管理部门的工作人要有与国际接轨的意识,充分接受国际经济的洗礼,在与其他国家经济的碰撞中领会、琢磨现在的国际经济形势,尤其是在国际贸易、国际经济方面。在新的国际经济形势,工商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只有将思维与国际接轨才能保证经济的平稳发展。但是,我国的某些高校在工商管理方面的人才培养只是注重传授理论知识,对实践经验方面几乎没有培养方案,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只是在理论上比较丰富,压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我国的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在以下两方面表现的比较突出:一方面,工商管理的人才培养方式单一,在高校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培养时,只是一味地给学生传授知识,没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没有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另一方面,工商管理人员的考核标准单一,对学生的考核只是注重对成绩的考核,在思想、劳动、体育方面的教育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

(二)我国的工商管理的机制不健全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在改革开放以来改善了很多,但是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全球化,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的机会逐步增多,在接轨的过程中,我国的工商管理机制暴露出了很大的问题。所以,为我国经济的长远稳定发展,就必须要完善工商管理机制,在管理上有了更高的要求,管理范围要增大,工商管理的薄弱环节要进行改善,充分发挥工商管理的作用。我国的所有经济活动必须要在合理、科学的工商管理制度下来完成,在宏观上对经济进行控制,发现有不合理的地方及时进行改正。我国的经济分为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将两者结合起来协调发展是维持社会稳定的必要前提。工商管理体制不健全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在不同的区域内,工商管理的制度都有所不同,从整体上来看,行业的发展良莠不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国家就应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商管理制度,符合我国国情,为推进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做贡献。

(三)工商管理部门执法能力弱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迅速,工商管理部门就应该扮演好监督者的角色,对经济的发展做好进一步的监管。工商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法律的作用,在对经济的管理中应该做到有法可依,响应国家依法治国的号召,维持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有些时候,工商管理部门面对复杂的经济情况不能做到对症下药,不能灵活的运用法律法规,在老百姓看来,工商管理部门的执法能力很弱,不能在老百姓心里留下很好的印象。

(四)工商管理内部机制不健全

工商管理部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护航者,对维持社会稳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工商管理部门不能将国家投入的资金充分的应用,审计工作做得不够全面,从而导致了资金的浪费。二、解决工商管理中的问题的策略

(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在新经济形势下。我国的工商管理部门需要创新型、应用型的人才。我国高校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的培养方案应该更为全面,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转变教育理念,在人才培养中应该走出教室,走出校园,多多了解国际经济形势,在实践中感受工商管理的魅力,并且在学生时间的过程中培养竞争意识。

(二)优化工商管理机制

在工商管理的过程中,密切注意经济的走向,联系国际经济形势,优化工商管理机制,在市场经济中,工商管理部门应该充分发挥职能,对经济进行监督、控制,保证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打破传统,优化机制,在宏观上对经济的大致走向进行监督,顺应国际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策略。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统一起来进行管理,采用创新型的管理机制,推动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

(三)加强工商管理部门的执法力度

结合我国国情,工商管理部门应该加强相关法律的宣传工作,提高工商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让他们意识到法律是他们坚实的后盾,要做到依法行事。及时调整部门之间的不合理之处,将工作明确分工,提高工商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将工商管理部门打造成一个合格的部门,能够对经济的发展做好监控工作。

经济环境现状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DPSIR模型;可持续发展

引言

可持续发展是指人类在社会经济发展和能源开发中,以确保它满足目前的需要而不破坏未来发展需求的能力。水是生命之源,是生态环境的基本要素,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在维持水的持续性和生态系统整体性的条件下,支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和满足代内和代际人用水需要的全部过程。

城市是人类高强度活动的地区,城市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相互耦合、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城市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复合系统(简称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因此,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可持续的,即在保持城市生态环境健康的前提下开发水资源;第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满足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规模;第三,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坚持“节流优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3]的发展战略;第四,水资源开发利用要满足世世代代人类用水需求,体现代内与代际间的平等。

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是高度人工化的生态系统,对这类复杂的生态系统,不确定性是其最基本的特征[4],因此,在构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之前首先应从机理上对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过程进行研究,找出影响和制约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发展的胁迫因子,进而提出合理的管理措施和途径,实现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由PSR模型延伸出来的驱动力(Driving forces)-压力(Pressure)-状态(State)-影响(Impact)-响应(Responses)模型(DPSIR模型)正是符合这一思维模式的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发展过程。

1 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发展过程的DPSIR模型

DPSIR模型是目前在环境领域中广泛使用的框架模型,它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五个因子共同描述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可以用DPSIR模型来描述其发展过程。

1.1 驱动力因子分析

在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发展过程中,驱动力是指造成水资源复合系统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可以分为自然驱动力和社会经济驱动力。自然驱动力是指城市化导致的自然条件的变化,主要包括城市水循环、城市气候及降雨特征、城市水文效应及城市水环境的变化[1]。社会经济驱动力是指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城市水资源的需求,主要包括城市发展的人口目标和经济目标。从对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作用的时效性上来说,自然因素导致的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发展变化是缓慢的,而社会经济因素对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影响大、作用突出,是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发展变化的主导驱动因子。

1.2 压力因子分析

在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发展过程中,压力是指通过驱动力作用后,直接施加在水资源复合系统之上的促使水资源复合系统发展变化的压力,直接表征驱动力的强度。驱动力对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压力一方面表现在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各个子系统对水资源的竞争上,具体表现在城市的工业需水、农业需水、生活需水以及生态需水之间的竞争,另一方面表现在社会子系统和经济子系统对包括水环境在内的生态环境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废污水的排放。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实际上就是通过对水循环过程的调节,使水分沿着特定的路径循环运动,从而满足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不同部门对水资源的特殊需求,同时使水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协调并可持续发展。

1.3 状态因子分析

在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发展过程中,状态是水资源复合系统在驱动力和压力共同作用下的现实表现,是驱动力和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描述水资源复合系统的物理特征。水资源复合系统的状态及其动态变化是研究驱动力和压力的基础,也是分析影响和响应的出发点。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状态可以用地表水开发利用程度、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可用水资源量、水质状况、水资源重复利用能力、污水处理能力、人口现状、经济发展现状、生态环境现状等来表征。

1.4 影响因子分析

在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发展过程中,影响是指水资源复合系统在驱动力和压力共同作用下的状态的变化。与状态的相似之处是,二者都是驱动力和压力共同作用的现实表现,不同之处是状态反映的是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状态,而影响反映的是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变化,对影响的分析是决策的基础,是响应的依据。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对水资源的需求和水资源供应之间的矛盾以及社会、经济、生态系统对水资源需求的竞争,导致了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状态不断地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水资源量的变化、水资源质的变化以及生态环境的变化等方面。

1.5 响应因子分析

在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发展过程中,响应是指人类对状态和影响的反馈,是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所采取的管理措施。社会经济因素对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压力塑造了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当前状态,系统的状态反过来又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规模和结构等,为了实现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人类必须调整自身行为,即社会的响应。

1.6 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机理分析

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发展的DPSIR模型是一种基于因果关系组织信息模型,存在着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的因果关系链,在城市发展的初期,驱动力因子和压力因子的强度在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之内,水资源能满足城市发展的要求,水资源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孕育、滋养、促进和支持的作用,水资源复合系统处于稳定、有序的状态。随着人类对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不断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施加的压力超过了其承载能力,水资源系统的状态,包括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水资源的水文循环过程等都发生了改变,而水资源的短缺和包括水环境在内的生态环境的恶化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随后,人类逐渐通过经济和管理策略对这些变化做出响应,一方面调整水资源系统的驱动力和压力,从根源上改善水资源状况,另一方面采取直接措施改善水资源的状况及生态环境状况,从而使水资源复合系统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演进,如此循环,最终实现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发展过程就是这样一个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的S型发展过程。

2 基于DPSIR模型的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方法

基于以上分析,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应该遵循以下过程:首先评价城市水资源的现状及其变化趋势,然后分析造成城市水资源现状和变化的原因和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驱动力和压力,找出胁迫因子,分析水资源的现状和变化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据此调整当前的发展策略,提出合理的管理措施和途径,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2.1 城市水利用基本状况及需水预测

DPSIR模型的状态因子在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中体现在对城市水利用基本状况的调查及需水量的预测。

城市水利用基本状况主要包含以下四方面的内容:第一,城市供水水源状况。城市水资源包括传统的淡水资源和非传统的水资源。对供水水源构成特征的分析,就是调查构成城市水源的各种水源的量和比例;第二,城市供水状况,包括供水设施能力、供水量、供水水质的调查分析;第三,城市用水状况,城市用水分为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对用水构成特征的分析,就是调查各部分用水的量和比例;第四,城市排水状况,包括城市污染排放量、污水处理率、污水处理收费等方面。

在对城市水利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目标,对城市发展的需水量做出预测,预测方法主要有万元产值需水量定额法、用水增长趋势分析法、人均用水定额法、关键因子相关分析法等,不同的预测方法有不同的适用条件和不同的优缺点,因此在实际需水量预测过程中可以结合多种预测方法相互校验。

2.2 城市水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DPSIR模型的影响因子在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中体现在对城市水问题的调查研究,驱动力因子和压力因子体现在对城市水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

城市水问题的调查研究是在对城市水利用基本状况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第一,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问题,具体表现在水资源是否短缺、水污染状况、生态环境的健康状况等方面;第二,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制约,具体表现在水资源量对社会经济发展规模、包括水环境在内的生态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等方面。目前存在的水问题主要表现在水资源供需矛盾、水体的污染、生态环境的恶化。

在对城市水问题调查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其产生的原因,找出制约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胁迫因子,即城市水问题产生的驱动力和压力。目前水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包括污水处理率低、用水浪费、供水漏失量大、工业用水效率低下、工业布局不合理、管理措施不利等。

2.3 制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DPSIR模型的响应因子在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中体现在为解决城市水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即为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制定可持续发展策略。

通过对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水问题的原因的调查分析,从调整驱动力因子和压力因子的强度、改善状态因子和影响因子两方面入手,采取各种措施协调城市发展与水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改善包括水环境在内的生态环境的质量,进而实现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措施主要包括调整水战略方针,遵循“节流优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的原则;科学配置、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加强城市水系统规划;加强水市场监督;加强管理,创建节水型城市[3]。

3 结束语

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是城市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相互耦合的复合生态系统,系统中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当复杂,DPSIR模型的应用可以简化这一过程。通过全面分析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和响应,可以深入理解社会、经济、水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作用过程以及彼此之间的因果关系,为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为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奠定基础。在用DPSIR模型分析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发展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DPSIR模型的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方法,为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左其亭,等.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理论・方法・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5:16-132.

[2]冯尚友.水资源持续利用与管理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62-214.